第一篇:城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危旧小区改造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危旧小区改造的呼声依然很强烈。为此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由余成培、李晓梅副主席牵头,市政协联合瑶海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开展调研。市和区政协调研组听取了市建委、瑶海区政府的情况通报,召开了四个城区危旧房改造办公室负责人座谈会、危旧房改造工程在建项目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实地考察了瑶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调研组经过研讨,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各区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已实施改造危旧房屋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近8000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从近几年危旧小区改造的实施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据2006年四个城区调研摸底,全市待改造危旧小区共214处,需拆除房屋建筑面积376.7万平方米,拆迁户5.75万户,涉及人口18.9万人。扣除中央驻肥单位和省属单位项目,市属待改造危旧小区仍有155处,需拆除房屋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拆迁户4.7万户,涉及人口15.83万人。我市的危旧小区,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工厂区和城郊结合部,房屋破旧且不成套,户均居住面积狭小且各类设施陈旧不全,居住环境差且安全隐患重,与现代化滨湖城市建设的要求不相符合,与全市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造成我市存在较多危旧小区和众多危旧房屋的原因:我市国有集体老企业于50年代、60年代建造的职工生活区,由于使用年限长、建造标准低、长期失修,基本上已成为危旧房;相当一部分直管公房,使用年限较长且多年失修,也成为危旧房;城市经多年扩张以及进行区划调整,市区面积不断扩大,一部分乡镇划入市区,危旧房较多的“城中村”与城市老旧生活小区混杂一起;有一些危旧房是历年积累的棚户区。
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03年以前,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项目合作、集资、招标、招商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无为路生活小区、自行车二厂生活区、钢铁新村、巢三付、航运南村、东区“八百户”等危旧小区的改造,实施改造危旧房屋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二是2003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了合政[2003]50号文件、[2006]32号文件,进一步推进危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市共有27个项目通过向社会招标(公示)的运作方式落实了开发建设单位,占地1106亩,房屋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住户约9215户。目前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有12个项目已动迁或办结拆迁手续,还有6个项目正在办理规划方案的调整及用地和拆迁手续。
二、影响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影响着危改工作的推进。
(一)认识问题
一是参与指导和推动危改工作的众多政府部门,对危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参差不齐。二是改造范围内房屋产权人认识差异大,多数产权人在满足其合理补偿要求的前提下,能够理解和支持危改工作,但也有少数产权人认为“开发商赚钱,不要白不要”,以不愿改造为由或提出过高附加条件,致使危改项目迟迟不能动迁。
(二)体制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危旧小区改造分别由各区政府、市工投公司及市房产局三方分头实施,由于缺少市级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协调机制,三方实施主体在政策和规划的相互统一、资金和安置用地的切实保障等方面,协调难度很大,不利于危旧小区的成片改造、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以及旧城改造目标的实现,负面作用直接影响危改工作的推进。
(三)政策问题
一是合政[2003]50号文件规定危改项目享受九项优惠政策,在实际运作中或是与其他现行政策有所抵触、或是有关部门认识不统一,存在难落实或不能落实的情况。据座谈会上开发建设单位反映,政策兑现手续繁琐且时间长,尤其是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政策的落实,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兑现。二是按照原地安置要求,多数危改小区实施改造,只有在较高的容积率下才能自求平衡,但又面临日照要求(2小时日照)、车位要求(1:1配置)与容积率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三是现行拆迁货币化补偿标准较低,给拆迁工作带来较大难度。近两年瑶海区住房拆迁货币化补偿,均价高于2700元/每平方米,商业用房拆迁货币化补偿均价在7000元至8000元之间/每平方米,都高于现行政策规定的补偿标准。
(四)拆迁问题
一是危改项目采取的是现状招标、毛地供应方式,拆迁工作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拆迁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投资风险较大,开发建设单位参与危改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多数危旧小区原先建筑密度高、户均居住面积小、每户人口多、房屋产权复杂,住户、产权人以及产权单位对安置补偿的要求不尽统一,违章建筑和搭盖很难按照现行规定无偿拆除,安置补偿矛盾非常突出。由于开发建设单位和被拆迁方的利益难以取得一致,拆迁阻力较大,势必加大危改成本、延长改造周期。三是拆迁与土地审批手续在办理程序上存在相互制肘问题,一些已落实开发建设单位的项目因拆迁问题处于停滞状态。
(五)用地问题
一是有的危旧小区内夹杂已经撤队转户的零星土地,按照现行政策规定需要报批征用,使得项目不能及时动工。二是对于原地安置项目,存在着用地范围内出让与划拨土地的分割问题。三是对被拆迁户原房屋性质为商品住房的,在安置时按照划拨用地安置,不尽合理,极易引发矛盾。
三、几点建议
近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危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危旧小区改造问题;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危旧小区改造基本结束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危旧小区现场实地考察调研,有关领导率队赴沈阳、抚顺、长春、成都等地考察危改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四个城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危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各区政府对辖区内危旧小区进行了新一轮调查摸底,市规划部门编制了专项概念性规划,市建委完成了对全市危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整合、打捆、经济分析及异地安置点选择等工作;市建委代拟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危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市危改专题会议原则同意,修改完善后将予以实施。即将实施的《意见》,对危旧小区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六个统一”的具体做法,对实施主体、责任主体、资金筹措、安置用地保障、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等重要问题予以明确;《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计划安排,明确了操作程序、安置用房建设标准及资金筹措方式等。较之以往的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更全面、更有针对性且具有操作性,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市的危旧小区改造。为使我市的危改政策更加合理完善,更有力地推动危改工作,调研组经过讨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尽快完善城市拆迁安置政策法规。拆迁安置是危改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为了切实维护被拆迁群众利益、操作中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更好地坚持依法行政、多方面加强拆迁安置监管工作,建议尽快出台《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土地转拍卖管理办法》、《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房屋拆迁纠纷仲裁程序》、《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拆迁安置方案听证程序》、《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拆迁房屋评估办法》、《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等地方性政策法规,以配合《意见》和《实施方案》更好更快地推动全市的危改工作。建议在瑶海区和庐阳区先行试点,取得成熟经验再全市推广。
第二篇:城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危旧小区改造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危旧小区改造的呼声依然很强烈。为此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由余成培、李晓梅副主席牵头,市政协联合瑶海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开展调研。市和区政协调研组听取了市建委、瑶海区政府的情况通报,召开了四个城区危旧房改造办公室负责人座谈会、危旧房改造工程在建项目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实地考察了瑶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调研组经过研讨,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各区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已实施改造危旧房屋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近8000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从近几年危旧小区改造的实施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据2006年四个城区调研摸底,全市待改造危旧小区共214处,需拆除房屋建筑面积376.7万平方米,拆迁户5.75万户,涉及人口18.9万人。扣除中央驻肥单位和省属单位项目,市属待改造危旧小区仍有155处,需拆除房屋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拆迁户4.7万户,涉及人口15.83万人。我市的危旧小区,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工厂区和城郊结合部,房屋破旧且不成套,户均居住面积狭小且各类设施陈旧不全,居住环境差且安全隐患重,与现代化滨湖城市建设的要求不相符合,与全市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造成我市存在较多危旧小区和众多危旧房屋的原因:我市国有集体老企业于50年代、60年代建造的职工生活区,由于使用年限长、建造标准低、长期失修,基本上已成为危旧房;相当一部分直管公房,使用年限较长且多年失修,也成为危旧房;城市经多年扩张以及进行区划调整,市区面积不断扩大,一部分乡镇划入市区,危旧房较多的“城中村”与城市老旧生活小区混杂一起;有一些危旧房是历年积累的棚户区。
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03年以前,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项目合作、集资、招标、招商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无为路生活小区、自行车二厂生活区、钢铁新村、巢三付、航运南村、东区“八百户”等危旧小区的改造,实施改造危旧房屋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二是2003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了合政[2003]50号文件、[2006]32号文件,进一步推进危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市共有27个项目通过向社会招标(公示)的运作方式落实了开发建设单位,占地1106亩,房屋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住户约9215户。目前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有12个项目已动迁或办结拆迁手续,还有6个项目正在办理规划方案的调整及用地和拆迁手续。
二、影响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影响着危改工作的推进。
(一)认识问题
一是参与指导和推动危改工作的众多政府部门,对危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参差不齐。二是改造范围内房屋产权人认识差异大,多数产权人在满足其合理补偿要求的前提下,能够理解和支持危改工作,但也有少数产权人认为“开发商赚钱,不要白不要”,以不愿改造为由或提出过高附加条件,致使危改项目迟迟不能动迁。
(二)体制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危旧小区改造分别由各区政府、市工投公司及市房产局三方分头实施,由于缺少市级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协调机制,三方实施主体在政策和规划的相互统一、资金和安置用地的切实保障等方面,协调难度很大,不利于危旧小区的成片改造、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以及旧城改造目标的实现,负面作用直接影响危改工作的推进。
(三)政策问题
一是合政[2003]50号文件规定危改项目享受九项优惠政策,在实际运作中或是与其他现行政策有所抵触、或是有关部门认识不统一,存在难落实或不能落实的情况。据座谈会上开发建设单位反映,政策兑现手续繁琐且时间长,尤其是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政策的落实,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兑现。二是按照原地安置要求,多数危改小区实施改造,只有在较高的容积率下才能自求平衡,但又面临日照要求(2小时日照)、车位要求(1:1配置)与容积率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三是现行拆迁货币化补偿标准较低,给拆迁工作带来较大难度。近两年瑶海区住房拆迁货币化补偿,均价高于2700元/每平方米,商业用房拆迁货币化补偿均价在7000元至8000元之间/每平方米,都高于现行政策规定的补偿标准。
(四)拆迁问题
一是危改项目采取的是现状招标、毛地供应方式,拆迁工作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拆迁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投资风险较大,开发
建设单位参与危改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多数危旧小区原先建筑密度高、户均居住面积小、每户人口多、房屋产权复杂,住户、产权人以及产权单位对安置补偿的要求不尽统一,违章建筑和搭盖很难按照现行规定无偿拆除,安置补偿矛盾非常突出。由于开发建设单位和被拆迁方的利益难以取得一致,拆迁阻力较大,势必加大危改成本、延长改造周期。三是拆迁与土地审批手续在办理程序上存在相互制肘问题,一些已落实开发建设单位的项目因拆迁问题处于停滞状态。
(五)用地问题
一是有的危旧小区内夹杂已经撤队转户的零星土地,按照现行政策规定需要报批征用,使得项目不能及时动工。二是对于原地安置项目,存在着用地范围内出让与划拨土地的分割问题。三是对被拆迁户原房屋性质为商品住房的,在安置时按照划拨用地安置,不尽合理,极易引发矛盾。
三、几点建议
近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危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危旧小区改造问题;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危旧小区改造基本结束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危旧小区现场实地考察调研,有关领导率队赴沈阳、抚顺、长春、成都等地考察危改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四个城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危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各区政府对辖区内危旧小区进行了新一轮调查摸底,市规划部门编制了专项概念性规划,市建委完成了对全市危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整合、打捆、经济分析及异地安置点选择等工作;市建委代拟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危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市危改专题会议原则同意,修改完善后将予以实施。即将实施的《意见》,对危旧小区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六个统一”的具体做法,对实施主体、责任主体、资金筹措、安置用地保障、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等重要问题予以明确;《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计划安排,明确了操作程序、安置用房建设标准及资金筹措方式等。较之以往的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更全面、更有针对性且具有操作性,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市的危旧小区改造。为使我市的危改政策更加合理完善,更有力地推动危改工作,调研组经过讨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尽快完善城市拆迁安置政策法规。拆迁安置是危改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为了切实维护被拆迁群众利益、操作中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更好地坚持依法行政、多方面加强拆迁安置监管工作,建议尽快出台《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土地转拍卖管理办法》、《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房屋拆迁纠纷仲裁程序》、《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拆迁安置方案听证程序》、《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拆迁房屋评估办法》、《合肥市危旧小区改造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等地方性政策法规,以配合《意见》和《实施方案》更好更快地推动全市的危改工作。建议在瑶海区和庐阳区先行试点,取得成熟经验再全市推广。
2、切实保证危改政策的统一和连续。已落实在建的27个危改项目作为我市危改工作的一部分,市里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心,推动项目尽快建成;市里承诺的优惠政策,应加大落实力度。凡政府部门直接推动、参与操作的危改项目,应注重与《意见》和《实施方案》规定政策的衔接和统一,否则不利于危改工作的推进,很难说服被拆迁群众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动迁。与危改小区联为一体,且有条件实行一并改造的“城中村”,可纳入危改工作计划,按照统一政策实施改造。
3、危改拆迁安置方式以异地安置和货币化补偿为主,辅以原地安置。一是实行异地安置可适当加大安置系数。为鼓励被拆迁群众选择异地安置,可适当加大拆迁异地安置系数。有关部门在群众中深入调研之后,认真加以测算,根据不同区域提出相应安置系数,对被拆迁群众应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让被拆迁群众感到选择异地安置在经济上更合算。二是实行货币化补偿可按照评估价标准。如拆迁户不愿意到安置点,则由相关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对拆迁户的合法房屋进行评估,评估价参照同等地区的商品房(或二手房价格),按评估价向拆迁户支付货币补偿款,拆迁户自行购房。三是在尊重多数群众意愿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也可对有条件的危改小区实行原地安置。
4、危改拆迁安置应更注重户均最小保障面积。目前我市国有土地私房拆迁安置实行“拆一还一”和人均最低保障面积(15㎡)政策。在实际拆迁中,不少拆迁户挂户人口过多,存在明显弊端。实行户均最低保障面积政策,将有利于解决困扰拆迁的人口难题。如拆迁户常住人口确实过多,可单独张榜公示,经确认无误,作为例外参照人均最低保障面积进行安置(或参照人均最低保障面积进行计算,超出户均最低保障面积部分执行廉租房政策)。
5、异地安置小区要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要加快编制统一异地安置小区的详细规划,对小区建筑布局、建筑容积率、市政配套方案、交通组织、生活配套设施、绿化建设、中小学分布、产业设施布局等制定详细规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既广泛征求意见,又广为宣传危改工作。在实际建设中,不仅要提供质量优于商品房的拆迁安置房,还要高标准完善统一安置小区的市政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以及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完善周边产业设施、解决好交通问题,吸引被拆迁群众选择异地安置、安心异地安置,使被拆迁群众真正享受到异地安置在工作、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的便利。
第三篇: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调研报告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调研报告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对于加快xxxx苏区振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现状,推进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笔者以XX为样本点,对该镇在农村土坯房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XX土坯房现状
XX有3423户农村家庭居住在土坯房中,占全镇农村总户数的50.5%。许多房屋建筑年代久远(全镇的土坯房有40%建于建国前或建国初),且疏于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户的住房因选址不当,或环境变迁,易受滑坡、水灾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受到威胁。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广大干部创新措施、扎实推进,取得危旧土坯房改造初步成果,然而在推进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并需要着力解决。
1.群众改造危旧土坯房经济压力大。一是自筹困难。农村经济发展不足,收入来源单一,经济能力有限,xxxx年XX农村人均纯收入仅3388元,但现在建房成本高,在农村修建一套房屋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万元以上,自筹资金有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镇住房困难、住房危旧的对象中,有86%是农村低保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要完全靠自身的能力解决住房问题更加力不从心。二是政府投资有限。此次用于危旧土坯房改造扶持资金,绝大部分群众只能享受1.5万的补助资金,与群众的期盼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造热情。三是社会筹资有限。即使采取社会募捐、企业援建、个人捐助等措施,也是杯水车薪、推进较慢。
2.群众顾虑多。虽然绝大多数群众能够主动配合、积极支持,但部分群众仍在等待观望,心态较为复杂,顾虑较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争”,搬迁改造涉及土地置换,涉及村组之间利益,一些村组和群众争补偿、争利益,致使改造成本上升;二是“恋”,部分年长者依恋故土、依恋故业、不愿舍弃,导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即便新房入住,也不愿拆除旧屋,致使隐患仍存;三是“忧”,忧政策会变,忧先改造吃亏,忧经济发展无门,忧搬迁后生活不便,致使维持现状,速度放缓;四是“等”,一些群众虽急盼改造,但又等待观望、等优惠政策、等政府援助,不早作打算、早作准备、早日改造。
三、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做好功夫,下大力气,创新举措,把群众所急、群众所盼的民心工程办好。
1、统一思想,全面动员。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德政。在改造过程中,要采取不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段的农户,要结合“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耐心细致,面对面地做好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自愿参与改造工作。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危旧土坯房改造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日程,成立由各级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乡(镇)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广大群众全力支持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能分工,县国土部门依照向城镇、中心村、聚居点相对集中的要求,做好全县统一建房土地规划;县规划建设部门制定建房方案,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建房质量监督,并减免改造的相关规费;县民政部门对低保户的建房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县残联对残疾户的改造工作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县审计部门对改造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县纪检、县监察部门对改造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其余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加强对改造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3、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涉及面广,点多而分散,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四个结合: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洗脚”进城落户相结合,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同步实施改造区的教育、卫生、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要深入调研,认真摸底,征询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科学选择集中安置点,真正使安置点便民、利民、惠民,增强规划的实用性、可行性。以XX为例,地域辽阔、地貌复杂,考虑到群众生产生活,至少应选择来龙村、水口村、木金村等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房屋可参照县里关于新户型建设的办法,按照建房面积,由群众根据住房需求和个人资金能力进行选择。
4、整合资金,项目捆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需求量大,一要靠政策扶持;二要靠群众自筹;三要靠财政支持。一方面,在资金筹措上,可考虑采取“四个一块”的方式:即由扶贫、支农等资金捆绑集中一块;由财政资金预算一块;由驻村结对帮扶一块;由农户通过自我积累、小额借贷等途径自筹一块。另一方面,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涉及农户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等各个方面,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单靠一个乡(镇)或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必须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整合项目,捆绑资金。要充分发挥财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建、国土等职能部门作用,综合运用生态移民、扶贫搬迁等政策,统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缓解资金压力。对改造房屋,原则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建设,对集中安置点要按照“乡(镇)统一规划,村级组织实施,群众参与监督”的思路,并尽可能地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最大可能减轻农民负担。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抓好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教育公平、全民健康、群众安居、道路畅通、文体普及等“八大工程”。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扶贫开发政策,构筑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李程亮作者为XX镇长)
第四篇: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xx镇2013年农村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建设点有xx示范点,另外还有xx提升点。为了确保集中建设点的危旧土坯房改造户能够“拆得下、建得起、住得进”,制定了“10月底全部完成新建房主体工程,元旦前农户全部入住新房”的工作安排。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集中建设点工作现状
......二、集中建设点存在的问题
1、农户建房进度难以控制。由于这两个集中建设点都在离集镇很远的村小组里,属于原汁原味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拆除旧宅、重新规划、建新改造,全部是农户自建、没有商业化运作,建房农户的经济条件有好差,农户建房的时间安排上自主性、随意性大,镇里难以全面把握建房进度,同时农户建房时存在资金上、建筑材料方面、尤其工匠等方面的困难,农户建房时快时慢,进度难于齐整。
2、改建施工的条件较差。由于两个集中建设点地理状况复杂、道路不通畅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由于农户的改造进度不快,难于通过加快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建房进度。
3、特殊群体建房难。农村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残疾人的补助资金虽然有2万元,但是他们的基本生活都需要政府救济,建房资金不足,工匠不愿意给特殊群体建房,特殊群体建房能力差。有些特殊群体年龄大,不想再建房。
三、集中建设点的工作措施
1、实施分阶段奖补促使进度加快。对集中建设点实施分阶段、分层次奖补政策,在规定时间内给予不同标准的建材奖补,对建设构造柱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改造户建房的积极性,推进建房进度。
2、成立包户帮扶工作组。对集中改造点成立包户帮扶工作组,干部包户,责任到人。包户人员协同解决改造户的工匠、建筑材料、建房进度、建房质量等相关问题,帮助改造户解决建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建房进度。
3、村(居)协助落实工匠。发动全镇其他村(居)帮助建设联系工匠,有效缓解了集中建设点工匠紧缺的困境。
4、加快集中建设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启动了集中建设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施工条件、调动农户建房的积极性,使集中建设点早日完工、早日成型。
5、定期调度。每周镇主要领导对集中改造点的建设进度现场督查、现场调度、现场办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五篇:关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南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若干意见》第3章第7条指出加大以土坯房为主的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作为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凝聚振兴发展民心民力的序曲。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关系到农村群众的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贫困群众盼望已久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如何做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以及党和政府出台的其他危房改造政策,是每一个乡镇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长冈乡参与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的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平时在各村走访所观察到的一些情况,以及乡危改办搜集的一些反馈,笔者总结出目前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1、农村环境影响偏大。农村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天气、地形、道路等)以及人文环境(乡村风俗、群众思想等),不利的农村环境对危房改造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一是受自然环境影响。**南地区天气湿度较大,春夏、秋冬交接时节通常阴雨绵绵。以2012年为例,危房改造工作因为第四季度繁多的降雨进度一直比较缓慢,严重影响工作开展。同时,恶劣的山区环境及狭窄的乡村公路对危房改造都有不利的影响。二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群众一般都比较重视后代的住房,都愿意想方设法为子女后代挣得一块宅基地以供他们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屋,很难接受离开故土到集中点建房的理念。同时,这种观念也为空心房改造及集中建设点征地带来一定阻力。
2、建材供应明显不足。根据《若干意见》和上级关于危房改造的相关政策文件,用三年时间让**地区60余万危房群众脱离困境,住进新居,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势必造成对建筑材料(砌砖、水泥、钢材等)以及建筑工匠的大量需求。建材的大量消耗容易造成建材供应点的建材短缺,尽管上级出台了各项的激励措施,但要想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建材供应量难度不小,甚至会造成建材质量的下降。同时,供小于求的局面会造成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对原本贫困的危改家庭无疑又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投入。
3、建筑工匠参差不齐。如此大规模的集中建房导致各地泥水建筑工匠明显紧张,尽管各地都开展了工匠培训的相关工作,为危房改造增加了一大批建筑工匠,但是短期的培训不可能使一个新手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工,面对如此数量的改造户数,依旧无法满足需求,往往是改造对象排着队等着砌砖工人、泥水师傅。人力不足严重的降低了危房改造工作进展。
4.配套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尚未出台有关苏区振兴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的统一的制度、规定,资金和项目的管理缺乏一套规范、有效的制度约束,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各单位凭现有的制度、经验办事,各县(市、区)差异较大。
二、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几点建议和意见
通过总结2012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听取干部、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笔者对危房改造工作有以下几点想法。
1、继续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助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让政府能够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及时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和困难,应用这个抓手,帮助危房改造工作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通过三送干部,做好危房改造政策宣传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危房农户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危房改造家庭的困难,帮助他们了解建材价格、供应动向,协助他们协调工匠,以及资金补助、贷款申请等资金筹措工作,做到帮拆旧、保进度、包入住,确保危房改造对象家庭建得起、住得进。
2、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要和统筹城乡发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相结合。根据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若干意见》关于城乡统筹等内容精神,此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拆除危房建新房的工作,而应该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统筹城乡发展上来。如笔者所在的长冈乡合富村土坯房集中建设点就是遵循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指导思想,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在不改变山形地貌、依山就势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以新村部为核心的土坯房集中安置区、深山移民安置区、返乡创业能人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四区合一的新村模式,构建山、水、房浑然一体、宜居宜业的功能布局。四区合一新村模式拥有以下优势:首先土坯房集中安置区能够通过土坯房集中安置方式,统一规划、统一建材供应、统一协调工匠,解决了部分异地新建农户的建房土地问题,缓解建材、工匠供应问题,对于打造整洁新型新农村模式具有实验试点意义;其次,深山移民安置区能够极大的改善深山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解决他们的水电、交通、子女教育等问题;第三,返乡创业能人示范区能够通过返乡创业能人的带头作用,发展合富村经济产业发展,为新村居民提供部分就业机会,让群众能就近就业甚至自主创业;第四,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对于探索新型城镇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建设幼儿园、超市、诊所等设施,极大提高新村公共服务配套功能。
3、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确保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一是资金统一管理。整合财政配套资金。对集中新建方式进行改造的,统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及涉农资金,在足额保障改造农户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将剩余的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整合各类行业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财政、农粮、交通、水利、民政、移民办和帮扶等资金支持推进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范监督行为。建议研究制定出一套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有关改造资金监管的绩效考评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举报投诉机制,为基层加强监管、执纪执法提供具体政策依据。三是加强建房安全检查。城建、规划、设计部门牵头,聘请一些懂政策、懂建筑,善监督、会监督的党员群众组建建房质量安全监督员队伍,确保监督实效。不定期开展检查,确保建房质量、保障建房安全。
以上就是笔者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的一些思考,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是推进**南苏区振兴发展开局的第一件大事,这项工作注定复杂、艰难,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认真对待,勤于思考,做好这项重大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对**南革命老区的关心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