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使用政府性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使用政府性资金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绵府办发[2009]27号
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
《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使用政府性资金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审定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日
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使用政府性资金审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灾后重建项目使用政府性资金管理,规范和优化决策程序,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规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对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灾后重建政府性资金包括中央灾后重建基金、财政预算安排的重建资金、社会捐赠等资金。
第三条 灾后重建政府性资金主要用于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城镇建设(市政、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农村建设(农村生产社会设施、以工代赈、扶贫贷款贴息、贫困村建设)、公共服务建设(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自然遗产、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产业恢复建设、防灾减灾、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土地整理复垦),精神家园建设等。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四条 使用灾后恢复重建政府性资金要统筹兼顾,注重民生,确保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条 灾后恢复重建政府性资金使用要坚持如下原则:
1、坚持民生优先、基础设施优先、公共服务优先、产业优先的原则。优先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统筹城镇与乡村、基础设施、产业恢复与防灾减灾的恢复重建。
2、坚持统筹安排、多渠道投入的原则。统筹协调财政投入、对口援建、社会捐赠等资金,实现资金与项目有效对接,确保资金使用合力。要扩大银行信贷,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依靠资本市场多渠道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3、坚持符合规划、分类支持的原则。申请使用灾后重建政府性资金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并已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以及《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修订本)范围。市上将根据项目性质实行分类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性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赠等其他投入为辅,工商等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以企业生产自救为主,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财税优惠和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
4、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灾后重建项目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应当与财政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并按轻重缓急优先安排先期启动项目和今年必须提前完成的项目,其它项目经统筹后逐步安排。
5、坚持提高效率的原则。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6、坚持政务公开的原则。对适宜公开公示的重建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要及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监察、审计、财政、发改等部门要加强对项目执行和资金拨付的监督检查,做到动态监管。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名单附后)的市灾后重建资金使用联合审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联审小组),负责对全市灾后重建政府性资金使用进行审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承担。市发改委负责细化、明确灾后重建项目;负责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标准和项目投资总额进行审批;负责项目年度投资计划(草案)编制、滚动实施计划(草案)编制以及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草案)编制;负责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市财政局负责审查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中央重建基金的申报、下达和拨付;对财政投入、对口支援、社会捐赠、港澳援建、特殊党费、银行贷款等资金进行统筹协调;确保恢复重建资金平衡。第四章 项目申报
第七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属于本办法第五条第3项所列范围且符合省财政确定的恢复重建基金控制数的项目(原则上应取得立项批复、核准或备案及规划、土地、环评等审批文件),要拟定申报重建基金方案,提出建设资金来源,报市政府联审小组审核通过后,可根据灾后恢复重建实际情况一次或分次向省财政厅申请项目资金预算,同时报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备案。
第八条 使用政府性资金的灾后重建项目所在地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出具项目开工承诺书,并组织财政评审中心对项目投资概算进行评审。
第五章 审批程序
第九条 联审小组在收到重建基金申报方案后,要根据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建设资金来源等,提出初审意见,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条 市级项目补助资金的审批程序:
1、市发改委根据省发改委批准的灾后重建年度计划,细化落实重建具体项目,报联审小组审核并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局纳入中央重建资金申报项目库。
2、市发改委对符合审批条件的项目要及时给予立项。市级主管部门要及时提供发改委对项目的立项批准文件、财政评审所需资料,由市财政局及时组织财政评审并出具评审结果。
3、市级主管部门要根据评审结果落实项目资金来源,提出项目重建资金申报建议金额送市财政局。市财政根据市政府批准的重建项目、评审结果、市级主管部门资金建议提出资金申报建议方案,报联审小组初审和市政府批准后,向省财政厅申报中央恢复重建基金补助。
4、市发改委认定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具备建设开工条件的,要及时报联审小组审查,由联审小组提出意见报经市政府审定后,由市发改委下达投资计划,市财政局根据省财政厅批复和项目实施进度及时下达并拨付资金。
5、市委、市政府决定优先安排灾后重建资金或先期启动的项目,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要及时前移有关审批工作,并及时调整年度投资实施计划。
第六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对恢复重建资金实行单独建帐、独立核算。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做好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项目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和有效整合。
第十三条 市财政、审计、纪委(监察)等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对重大建设项目要建立监管员制度。
第十四条 市财政局应及时拨付各级、各类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逐步推行建设资金直接拨付制度,由财政部门直接向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监理等单位支付建设资金。
第十五条 市财政局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项目资金拨付情况,严防税源流失。
第十六条 对未按规定程序和权限审批或未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财政部门不予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发改、国土、规划、环保、消防等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项目实施。对资金下达两个月内项目仍未开工的,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有权收回资金并不再重新安排。
第七章 项目建设管理
第十八条 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经营性建设项目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行使项目业主职能和项目管理职能。非经营性建设项目,由各地政府投资公司承担建设业主职责,实行代建制。
第十九条 严格招投标管理。使用政府性资金的灾后重建项目所涉及的各项工作,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选择、材料及设备的采购等,均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
第二十条 严格工程监理。使用政府性资金的灾后重建项目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监理情况要定期向建设单位报告。
第二十一条 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订立合同,明确项目建设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及违约方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批准的规模、标准、工期、内容进行建设;确需变更和调整工程概算、预算的,须报原审批机关和市联审小组重新审批。
第二十三条 实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内容全部建成,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建设单位要及时做好竣工验收有关工作,委托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市财政局按照评审办法规定,委托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或有资质的中介审价机构,对项目的工程造价竣工决(结)算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书面文件和竣工财务决(结)算审批文件。要积极推行项目竣工投产后评价制度。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必须办理产权登记。建设单位依据竣工验收合格手续和财政竣工财务决(结)算审批文件,及时与使用单位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使用单位办理相应产权登记,产权登记由财政部门负责(建设单位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除外)。第八章 项目建设稽查
第二十六条 市项目稽查办要及时会同各级财政、发改、监察等部门对全市灾后重建项目实施和工程进度情况进行检查。对灾后重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和全程监督。要及时纠正资金管理使用违规行为。监察部门要及时查处有关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及资金的投诉事项。
第九章 其它
第二十七条 扩大内需项目补助资金审批程序参照本办法执行。国家、省有新规定的,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绵阳市灾后重建资金使用联合审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略)
第二篇:绵阳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绵阳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
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 一 条 为加强我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工作,确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的精心组织,依法实施,达到规定要求和标准,发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最大的投资效益,依照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结合我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 二 条 本办法所称的卫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以下简称卫生重建项目(含: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是指纳入《绵阳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方案》,经省、市、县市区发改部门会同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有序重建原则确定,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正式批准立项的卫生重建项目,包括:
1、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各级政府专项资金、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投资建设的医疗卫生机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2、对口支援省、市、县市区援建的医疗卫生机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3、(境内、外)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捐建的医疗卫生机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第 三 条 卫生重建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按照卫生部印发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等14个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装备指导标准》执行。
第 二 章 卫生重建项目的管理原则
第 四 条 坚持符合规划,科学重建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自然规律,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与当地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相结合。以恢复重建各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核心,以提高农村卫生、公共卫生为重点和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与服务能力的全覆盖。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保障。
第 五 条 坚持统筹协调,有序重建的原则。要坚持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做到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满足基本需求。对各种渠道投入的卫生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要统筹安排使用,确保卫生重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
第 六 条 坚持严格规章,安全重建的原则。实行卫生重建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公示制。问责制和评估制。严格执行国家的建设标准、建设规范、建设程序和招投标制度。做到选址安全、资金安全、工程安全,使用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坚决杜绝腐败工程和腐败行为发生。
第 七 条 坚持加快进度,发展重建的原则。采取通报制、督办制、联席会议制等有效措施,确保“三年重建、两年完成” 2 卫生灾后重建目标任务完成。坚持恢复重建与发展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卫生重建项目的科学重建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卫生重建项目的管理组织
第 八 条 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向党委、政府建议成立由发改、财政、建设、国土、规划、审计、监察、卫生等部门组成的卫生系统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各项目建设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卫生重建项目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并抽调专人,设立办公室,负责卫生重建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卫生重建项目顺利实施。
第 九 条 明确责任主体,实行目标管理。按照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相关规定,卫生重建项目的责任主体为:市州人民政府(负责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辖区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主体为:各项目建设单位。要把卫生重建项目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目标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卫生重建项目建设工作的督导,确保卫生重建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
第 十 条 建立协调机制,争取更大投入。
1、加强同各级项目投资主管部门、项目资金主管部门的联系和协调,积极争取国家、省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要按照卫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方案,做好专项资金的分配、划拨、使用工作,保证卫生重建项目的资金需求;
2、加强同各对口援建方的联系与沟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援建方软件和硬件优势,实现在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优秀人材培养、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等方面全方位的援建,加快卫生重建项目建设步伐,尽快恢复重建各受援县市区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3、加强同各捐建方的联系与对接,努力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要做好项目的包装、推介和对接,争取捐建方最大的投入。要将尊重捐建方的意愿与卫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相结合,使捐建的卫生重建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
第十一条 搞好日常管理,加快重建进度。市、县市区卫生灾后重建办负责卫生重建项目建设进度的监督和管理,要完善报告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全面、准确的报告。各项目建设单位,要实事求是,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如实反映卫生重建项目落实情况、建前准备情况、开工情况、在建情况、竣工情况、投入使用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二条 严肃重建纪律,加大监管力度。各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招投标法、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严把卫生重建项目的审批关、卫生学评价关、投资概算关、资金拨付关、工程质量关和竣工决算关。对违纪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第四章 卫生重建项目的工程管理
第十三条 做好卫生重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立项工作。
1、各项目建设单位在市、县市区发改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委托有法定资质的代理机构编制《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项目投资额和立项审批权限,报省、市、县市区发改委(局),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和审批;
2、各项目建设单位依照通过论证和批复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立项申请,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转报发改部门审批;
3、各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发改部门立项批复批准的项目建设性质、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积极做好环境评估,落实建设用地,编制规划设计方案(或初步设计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指导和协调。
第十四条 做好卫生重建项目设计方案评审工作。
1、市、县市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设计方案,由市卫生局组织评审;村卫生室(站)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设计方案,由各县市区卫生局组织评审。
2、卫生重建项目设计与建设,要统一风格、统一标识,具体为:在全市范围内要分别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的标识进行统一;各县市区要对县市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识进行统一。
3、卫生重建项目的评审程序参照《绵阳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设计方案评审办法(试行》执行。
第十五条 做好卫生重建项目招投标工作。各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发改部门核准的招投标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确定设计单位、招标代理机构、工程监理公司和施工队伍。
第十六条 做好卫生重建项目施工管理工作。
1、开工准备:各项目建设单位要抓紧做好土地划拨、施工图设计、施工合同签定、工程报建、“三通一平”等开工准备工作,全力推进,早日开工建设。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
2、工程进度:各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国家、省、市的进度安排,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制定工程进度时间表,倒排工期,督促施工单位加紧施工,确保卫生重建项目按期完工交付使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督导工作。
3、工程质量: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各项目建设单位要落实专人,配合和协助质监部门、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精心抓好工程质量,建放心工程、优良工程。
4、工程安全:实行工程安全责任制,各项目建设单位要落实专人,配合和协助施工单位把好工程安全关,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建安全工程。
第十七条 做好卫生重建项目竣工验收与后评估工作。卫生重建项目完成后,各项目建设单位要及时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和消防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邀请发改、财政、监察、审计、建设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到场监督。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在15日内向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竣工验收报告,并按有关规定上报。
卫生重建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经一年正式运行后,应进行项目后评估。后评估工作由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后评估工作结束后20日内向市卫生灾后重建办提交卫生重建项目后评估工作报告,并按有关规定上报。
第十八条 做好卫生重建项目竣工决算与审计工作。卫生重建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会同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时办理工程竣工决算并送有关部门进行审计(评审)。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评审)批复后20日内,项目建设单位应将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评审)报告送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 卫生重建项目的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 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资金。对各级、各方面多渠道投入的卫生重建项目资金,要依据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方案,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确保卫生重建项目的资金需求。
第二十条 专款专用,实行封闭运行。要设立卫生重建项目资金专户,封闭运行,专账核算,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卫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安全。第二十一条 严格监管,发挥最大效益。各级财政、审计、监察、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卫生重建项目资金的监管,严格各种拨付审核手续,把好项目建设投资概算关、工程竣工决算与审计关,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对项目实施主体为对口支援省、市、县市区(援建)和(境内、外)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捐建)的卫生重建项目管理,执行国家、省、市出台的有关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卫生灾后重建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绵阳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绵阳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绵阳市政府
“5·12”特大地震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抓安民、保稳定、促重建、求发展”的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把城乡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全市永久性农房重建开工率达106%、完工率达99.17%,城镇住房重建开工率达73.46%、完工率达35%,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开工率达95.69%、完工率达80%,均名列全省前列。一年多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科学规划,着力推进城乡统筹
规划是龙头、是基础。我们立足于“在恢复中发展,在重建中提升”,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以聚为主”的原则,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编制城乡住房重建规划,做到以规划引领重建,以规划统筹城乡。
(一)注重选址科学。城乡住房重建选址,事关安全、事关发展。在选址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安全放在首位,把发展作为基础,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科学论证城乡住房选址,力求有效避让地震断层、生态脆弱区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易发区,确保城乡住房重建选址安全。同时,在选址时,统筹考虑“安居”与“乐业”,切实解决群众长远生计。比如:北川吉娜羌寨的选址,我们不仅考虑了居住的安全性,还紧密地与当地旅游发展相结合,让这些群众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1-
(二)注重布局合理。城乡布局直接决定城乡发展空间,决定城乡发展未来。我们以“小集中”为标志,把城乡住房建设布局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城镇布局、村落布局、民居布局,坚决打破“夹皮沟”、“军营式”、“火柴盒”等规划布局,力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凸显特色。比如:对擂鼓镇、晓坝镇、青莲镇、魏城镇等城镇的规划布局,我们分别委托中规院等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按照“安全、宜居、特色、繁荣”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在民居建设中我们免费提供了26种民居户型设计供群众选择。从目前建设效果看,这些城镇的恢复重建充分体现了先进的规划布局理念,提升了城镇建设水平。
(三)注重风貌提升。风格风貌是建筑的灵魂,也是彰显城乡住房建设特色的核心。我们按照“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坚持功能与品味、现代与传统、人文与自然有机融合,切实抓好城镇风貌的规划和建设,明确提出北川羌族自治县要体现羌族风格、平武县要体现藏羌风格,江油市要体现唐代建筑风格,其余县区要体现川西民居特色,力求做到建一处工程、树一座标志、铸一件精品。
二、坚持政策支撑,着力加快建设进度
政策是最大的资源。我们坚持用好用活用足用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和落实中央、省上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把政策转化为加快城乡住房重建的强大动力。
(一)用好补助政策。我们按照“户报、村(社区)评、乡(街道)审、县定”的程序,及时兑现城乡住房补助资金,有效发挥补助资金的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建房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加快城
乡住房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兑现农房重建补助资金98.4亿元,拨付城镇维修加固和住房重建资金36.5亿元,带动和实现城乡住房投资280.88亿元。
(二)用好土地政策。我们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统一规划用地、统一建房标准、统一建设基础设施,适度撤并自然村落,引导城乡居民相对集中建房。同时,采用土地置换、原址控制重建等方式,切实为城乡发展预留空间。比如:在北川新县城建设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节约用地、集约高效、资源共享”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项目选址、规模和建设标准,最大限度提高土地使用率。
(三)用好其他政策。在用好补助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同时,我们切实用好住房公积金使用放宽政策、受灾房屋处置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使用公积金等方式,采取购买安居房等形式解决永久性住房问题。
三、坚持重点突破,着力破解制约瓶颈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年底完成农房重建和明年5月12日前完成城镇住房重建的目标,坚持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着力破解资金、质量、安全等难题。
(一)抓资金筹措。加快城乡住房重建,资金筹措是难题,资金放大是关键。在用好重建补助资金的同时,我们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城乡住房重建的支持,在全省率先设立住房重建担保基金,由援建单位、市、县财政分别出资,由金融机构按1:10的比例放大,为城乡住房重建户提供建房专贷。截止目前,全市城乡住房重建贷款担保基金达到13.2亿元,利用担保基金争取金融机构投放农房重建贷款14万户、38.7亿元,城镇住房重建和维修加固贷款11亿元。
(二)抓重点帮扶。加快城乡住房重建,重点群体、重点区域是制约建设进度的瓶颈。目前,全市仍有8453户农村困难群众尚未开工建设,仍有擂鼓、禹里、漩坪、高川、茶坪等山区乡镇城乡住房重建进度较慢。对此,我们按照“一户一卡,一乡一册,一县一台帐”的原则,建立孤老、孤儿、孤残等困难群众住房重建台帐,逐一落实帮扶措施。在农村,我们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帮助、适度规模、信贷支持”的建房模式,由政府作为困难群众住房建设的主体,帮助困难群众多渠道筹集建房资金,确保困难群众尽快完成住房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农村39484户需重建住房的困难群众,已开工31031户,开工率达79%。在城镇,我们围绕“家家有房住、人人有保障”的目标,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加快廉租房、安居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城镇困难群众早日入住永久性住房。截止目前,全市新开工安居房1561套、廉租房2494套。
(三)抓质量安全。灾后重建是百年大计,必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我们坚持“安全、适用、经济、省地”的原则,严格坚持质量第一,严格坚持抗震设防标准,严格坚持招投标等工程建设规范,切实加强城乡住房重建的监管。在监管中,我们既注重属地管理,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主体作用,严把本辖区城乡住房建设质量关;又注重专业管理,充分发挥国土、建设、规划、质监等专业部门的职能作用,从工程设计、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竣工验收等环节入手,促进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目前,全市城乡住房重建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
(四)抓要素保障。加快城乡住房重建,要素保障是重点。我们采取点对点特供、价格干预、支持生产等措施,加大协调力度,强化建材、煤、电、气、运等要素保障,基本满足了城乡住房重建需要。
四、坚持机制创新,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住房建设的根本保障,努力构建各方参与、权责明确、监督有力、运行有效的推进机制。
(一)创新责任落实机制。加快城乡住房建设,关键是要明确和落实县市区、市级各部门的责任,确保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干、问题有人管。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分别与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就规划编制、政策兑现、要素保障、完成期限、质量标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基本构建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体系。
(二)创新示范带动机制。坚持着眼全局、典型引路,在山区、丘区、坝区等不同地理特征、不同经济条件的地区,分别确定了试点乡镇和试点村社,积极探索农房重建新路子,形成了委托代建、互助自建、帮扶援建、包工建设、联户共建、分期建房等六种模式,并在全省农房重建现场会上交流推广。
(三)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化参与的建设机制,调动聚集各方资源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城乡住房重建。比如:在城镇住房重建中,我们把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凡能够引进开发商建设的,交由开发商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重建;凡不能够引进开
发商建设的,交由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收集整理后,再按市场运作方式统一重建。
(四)创新奖惩激励机制。把加快城乡住房重建作为专项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逗硬考核奖惩。按照“正排顺序、倒排名次”的方式,推行城乡住房重建进展情况报告制度,分类实行周报、月报和重大事项专报,对开工建设、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等进行全程动态监管,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城乡住房重建任务又好又快落到实处。
尊敬的武先主席,各位领导,虽然我市城乡住房重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如:县市区财力不足,住房重建配套资金到位困难;偏远山区可供建房的土地缺乏,永久性住房选址十分困难;困难群众住房重建难度较大,导致个别地方城乡住房建设进度较慢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解决。下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三年重建任务两年时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市州的先进经验,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科学重建、务实重建、和谐重建、艰苦重建,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推进城乡住房重建,确保群众早日入住永久性住房,早日实现安居乐业。
(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第四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自查的报告
梓豢府发[2011]60号
豢龙乡人民政府
关于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自查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豢龙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质量、安全、资金、程序、档案”六大管理要求,加强项目规划设计、立项财评、招投标、监督监理、安全施工、档案资料等项目管理和项目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拨付、审计、核算等资金管理。5月31日至6月2日,我乡根据梓府办发[2011]84号文件精神,安排有关部门和人员就本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项目管理基本到位,资金管理严格到位,不存在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等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现就我乡灾后恢复重建具体项目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政府办公楼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我乡政权建设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198万元,其中:政府办公楼(含文化站)143万元,司法所、农业服务站、广播站,55万元。
政府办公楼由县建设局组织设计和招投标,由四川泸县第九建筑公司中标承建,中标价1096808元,建筑划面积866.11平方米,工程于2010年3月10日正式开工,2010年9月30日经质检、监理、设计部门和及甲乙双方对基础工程验收合格,2011年3月5日又经质检、监理、设计部门和甲乙双方对主体工程验收合格,目前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预计2011年7月底全面竣工。
司法所、林业站、农业服务站、广播站办公楼工程,总投资55万元,建筑面积333.89平方米。工程经县政府同意划归豢龙兽医站灾后重建工程一并设计一并建设,由县畜牧局组织实施。目前基础工程已完工,主体工程已进行50%,预计2011年12月底全面竣工。
(一)项目管理:
1、严格执行灾后重建规划,无擅自调整、变更项目计划。不存在超建设规模、超批复范围、超立项投资,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加已按有关规定报批。
2、实行业主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项目建设“九公开”制度。已进行财政评审、已签订施工合同并备案,设计、评审立项、招投标等前期资料基本齐全,项目管理台帐已建立。
3、目前工程建设正在装饰装修,七月底能够全面完工。施工、监理单位人员到岗到位,履职较好,无质量安全问题。
(二)资金管理
1、资金统一由乡财政拨付,建账、转账,无截留、挤占、挪用、套取重建资金现象,不存在大额现金支付。政府办公楼工程现已拨入54万元,已拨出54万元,占应拨资金的50%。
2、已及时足额上缴履约保证金,还未退付保证金。
二、村委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我乡共七个村委会全部进行灾后重建,分三个标段进行,目前已全部竣工,正在进行审计决算。
(一)项目管理:
1、项目严格执行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无擅自调整、变更项目计划。不存在超建设规模、超批复范围、超立项投资,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加按上级报批进行。
2、实行业主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项目建设“九公开”制度。按规定进行了财政投资评审、工程招投标、签定施工合同和备案。
3、严格执行了安全管理制度,无安全事故发生。
4、项目管理台帐建立齐全生产,正在归档。
(二)资金管理
1、资金统一由乡财政拨付,建账、转账,无截留、挤占、挪用、套取重建资金现象,不存在大额现金支付。村委 会工程现已拨入158万元,拨出158万元,占应拨资金的80%。
2、已及时足额上缴履约保证金,还未退付保证金。
三、以工代赈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金星村四社大堰、桂林村六社长堰、岩湾村三社莲花堰等7个以工代赈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52万元,其中中央灾后恢复重建专项基金3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7万元。
该项目以村为单位分三个小项目段进行比选招标,广安华丽建筑公司、梓潼新兴建筑公司、绵阳同发建设公司分别以18.84万元、13.59万元、14.79万元中选施工,成都科健水利土木工程监理公司进行监理。该项目已全部竣工初验,待验收决算审计等,项目资金尚未拨付。
(一)项目管理
1、严格执行灾后重建规划,无擅自调整、变更项目计划。不存在超建设规模、超批复范围、超立项的情况。
2、实行业主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项目建设“九公开”制。
3、施工、监理履职到位,无质量、安全问题。
(二)资金管理
专项基金尚未拨付,群众自筹资金筹集困难,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约12万元。
四、乡村道路、桥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我乡村道、桥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有6个小项。一是 红江村村道3公里,总投资143万元,全部由中央灾后重建专项基金解决。其中1.5公里投资83万元已由县交通局组织实施,另1.5公里投资60万元由乡政府组织按程序实施,目前已竣工验收送审,已拨付工程专项资金40万元。二是排柏村道5.1公里,投资190万元,其中革命老区项目补助60万元,中央灾后重建基金50万元,村道补助资金50万元。经审计5.1公里金额213.72万元。现已拨付中央灾后重建基金50万元,革命老区项目补助60万元,村道补助资金29万元,村社群众自筹资金30万元,已批待拨村道补助资金22万元。还有22.72万元工程建设资金缺口。三是岩湾村道5.58公里,总投资180万元,其中村道补助资金54万元,中央灾后重建基金28万元。经审计5.58公里金额176.46万元。已拨付中央灾后重建基金28万元,村道补助资金54万元,群众筹资75.69万元,共157.69万元,还有18.77万元工程建设资金缺口。四是金星村道0.3公里,总投资15万元,中央灾后重建基金解决10万元。现已竣工,待验收决算审计,尚未拨付资金。五是新胜村村道1.45公里,总投资54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基金解决30万元,村道补助14.5万元,目前工程已竣工,待验收结算审计,尚未拨付工程款。六是岳家板桥一座280米,总投资20万元,中央灾后重建基金解决15万元。现已竣工,待验收结算审计,尚未拨付工程款。
(一)项目管理
1、严格执行灾后重建规划,无擅自调整、变更项目计划。
2、实行业主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项目建设“九公开”制。
3、施工、监理履职到位,无质量、安全问题。
(二)资金管理
1、灾后重建专项基金按计划分配,按程序拨付、按规划管理,无截留、挤占、挪用、套取等现象。
2、灾后重建资金拨付进度较慢,资金缺口较大。其中排柏村道22.72万元,岩湾村道18.77万元。
五、农村基础设施及环境整治项目
我乡农村基础设施及环境整治项目有3个分项共7个小项。中央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计划分别为:村庄建设与场地平整50万元,其中三通一平及市政工程建设18万元,村庄道路绿化16万元,场镇排水排污场建设16万元;垃圾收集处理7万元,其中垃圾处理场3万元、垃圾池3万元、清运车1万元;环境整治4万元。除村庄道路绿化尚未实施外,其他项目全部实施完工。场镇排水排污沟建设已验收,待结算审计。所有项目均未拨付建设资金。
(一)项目管理
1、严格执行灾后重建规划,无擅自调整、变更项目计划。不存在超建设规模、超批复范围、超立项的情况。
2、实行业主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项目建设“九公开” 制。
3、施工、监理履职到位,无质量、安全问题。
(二)资金管理
资金拨付进度缓慢,除场镇排水排污沟项目资金拨付正在审批中外,其中均未审批拨付。
0 一一年六月二日 二
第五篇:芦山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党风廉政责任书
芦山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党风廉政责任书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监督检查和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督检查的要求,有效预防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发生,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项目建设工作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一项重点内容,与年终评优、评先、提拔使用“三挂钩”。中共芦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与项目主管部门签订灾后恢复重建党风廉政责任书如下:
一、项目的责任主体是项目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对灾后重建项目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一把手负总责。
二、领导班子要把项目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的统筹安排,一同部署落实、检查、考核和奖惩,并建立健全项目工作领导机制,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三、领导班子要坚持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项目建设日常工作,原则上应每周向班子成员作情况通报,遇重大事项则随时向班子成员通报并集体研究决策,不得个人或少数人决定。
四、领导班子要加强干部职工在项目建设工作中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教育和引导,严禁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
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等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自律意识。
五、领导班子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省政府令第19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8‟2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补充通知》(川府办发电„2008‟163号)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确保项目工程招投标活动依法、公开、公正、公平。
六、领导班子要督促相关项目业主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的请示报告、情况通报、内部监督、自查自纠、公开公示等工作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七、领导班子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做到公开透明,严禁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等行为的发生。
八、领导班子要按照“程序不减,周期缩短”的要求,梳理、明确有关政策,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
九、班子成员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工作纪律,不得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招标投标活动,不得利用职权为子女、亲友谋
取利益,不得接受招投标当事人的礼品、礼金、宴请或参与其它可能影响公正招标的活动。
十、班子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不得各自为政,影响灾后重建项目工程推进。
十一、领导班子要督促相关项目业主建立健全项目建设从前期准备工作到项目全部竣工的相关制度,并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选择多种方式让干部职工了解,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防止违法违纪和不廉洁问题的发生。
十二、领导班子要积极配合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项目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
十三、领导班子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负责,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中共芦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签章):
项目主管部门(签章):
2009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