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赣科发财字〔2013〕190号】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协同创新,提升科技支撑和引领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力,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江西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和我省科技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江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创造原始创新性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解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科技支撑。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四条
省级各类科技计划应按照项目、平台(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委托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和江西省科技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二)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三)制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及相关规章制度。
(四)批准重点实验室的立项、调整和撤销。与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签订工作计划。组织重点实验室验收和考评工作。
(五)对条件成熟、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的重点实验室,择优推荐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六条
省直有关部门、设区市科技主管部门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和江西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方针和政策,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二)依据本办法制订本部门、本地区的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申报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三)监督检查重点实验室组建及运行情况,为本部门、本地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配套经费和必要的保障条件。第七条
依托单位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责任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实施和运行管理。
(二)负责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三)落实相应的条件保障以及经费等配套支持,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四)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配合省科技厅和主管部门做好重点实验室的验收、评估和检查工作。
第三章 建 设
第八条 省科技厅公开发布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由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根据规划和布局,从部门和设区市申报重点实验室中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建设,保持适度建设规模。
第九条
申请组建重点实验室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组建市、厅级相同领域重点实验室并对外开放运行1年以上。
(二)符合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研究领域符合国家和江西省科技发展战略,在本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科研优势和区域特色,科研成效突出,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具备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重点实验室主任应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每个研究方向应有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创新能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拥有一支学术思想活跃、科研业绩优秀、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四)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实验场地相对集中,具备开展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和设施。
(五)依托单位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能够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和后勤保障。
(六)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已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高效、合理的运行机制。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申报程序:
(一)依托单位根据重点实验室有关要求和具备的基本条件,自愿提出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
(二)主管部门根据重点实验室指南,组织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按要求如实填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组建项目申报书》,并提交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经严格审核后,择优向省科技厅推荐申报。
第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的审批程序:
(一)省科技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对基本符合重点实验室立项条件者组织专家论证。
(二)省科技厅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确定当年新建重点实验室名单。
(三)省科技厅与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签订《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计划任务书”)。计划任务书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并据以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具有行政约束力,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采取“边组建、边运行”的工作方式,建设期限一般为3年。重点实验室原则上不设立分实验室。
第十三条
在组建期间,重点实验室应成立由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相关负责人等组成的建设领导小组,保障组建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组建经费主要由省财政专项经费、主管部门资助经费及依托单位自筹经费构成,依托单位自筹经费应高于省财政专项经费。省财政专项经费管理与使用按《江西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有关财务制度执行。
第十五条
依托单位每年对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于每年12月底前报省科技厅。
第十六条
因故需调整组建目标任务的,依托单位应及时提出调整方案及原因,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科技厅审批。
第四章 验 收
第十七条
建设期满后,按照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要求和计划任务书进行验收。重点实验室按要求填报《江西省重点实验室验收申请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由依托单位提交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
不能按期完成组建任务的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应提前提出延期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审批。延期验收期限为1年。
第十八条
验收程序分为验收评估和综合评议两个环节。
(一)省科技厅或委托科技中介机构组织验收评估。在基本情况审查、资料审核与外围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现场评估,综合分析重点实验室组建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能力和水平,形成验收评估报告。
(二)省科技厅依据验收评估报告,集中组织综合评议,形成重点实验室验收意见。
第十九条
省科技厅对通过验收的重点实验室正式授予“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称号(英文名称为“Jiangx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 ”)。
第二十条
省科技厅对未通过验收的重点实验室,要求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进行整改,第二年再次组织验收;对两次未通过验收的重点实验室将终止建设。
第五章 运 行 第二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第二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择优推荐,主管部门审核后由依托单位聘任,并报省科技厅备案。重点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不超过60周岁。
重点实验室主任任期为5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每年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特殊情况需报省科技厅批准。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应成立学术委员会,作为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其职责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任务、研究方向、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重大学术活动、开放研究课题等事项。学术委员会会议原则上每年至少召开1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后由依托单位聘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
学术委员会一般由7-11名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其中,依托单位的学术委员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委员任期五年,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委员,两次不出席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
重点实验室实行按研究方向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首席专家)由重点实验室主任公开聘任;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首席专家)根据研究工作需要,提出聘任本方向固定和流动研究人员建议人选,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并适当流动。
重点实验室应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制订吸引、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激励政策,稳定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同时加强研究生培养。
第二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研究方向和主要任务设立自主研究课题,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少部分课题可由固定人员或团队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
第二十七条
自主研究课题期限一般为1-3年。重点实验室按照“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对自主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建设成为本领域公共研究平台,加大开放力度。通过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和设置开放基金课题等形式,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学术合作与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应结合自身特色,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保障科研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数据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内部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室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要公开透明,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三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署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十四条
因故需对实验室更名或变更研究方向,或对实验室进行调整、重组、整合的,必须做好变更前的调研工作,由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和相关学科专家的论证,由依托单位报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审批。
第六章 考 评
第三十五条
实行重点实验室运行年度报告制度。重点实验室每年应当在规定时间报告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省科技厅。
第三十六条
依托单位应当每年对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省科技厅备案。
第三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管理实行竞争激励机制。通过运行评价、评估,实行动态调整,优化总体布局,促进重点实验室良性竞争发展。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省科技厅组织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3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年对若干类别或领域的重点实验室进行分类评估。评估主要是对重点实验室3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4个等级。
第三十八条
省科技厅根据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成绩,结合年度考核情况,确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省科技厅对考核评估为优秀的重点实验室给予表彰,同时根据经费条件给予奖励支持,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不合格的可直接撤销其重点实验室称号,或限期整改,整改仍未达到要求的,撤销其重点实验室称号。
第三十九条
在评估过程中如发现所报内容不实,将对该重点实验室及依托单位、主管部门提出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等情节严重的撤消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称号,3年内不再受理该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的组建申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赣科发财字[2001]100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办法【赣科发财字〔2013〕191号】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评估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管理,规范评估工作,促进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整体水平的提高,根据《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评估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绩效评价,全面了解和掌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运行状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评促建,提升质量,加快发展;通过绩效评价,为我省研发平台建设资金扶优扶强提供依据。
第三条 评估工作坚持依靠专家,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评估工作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负责组织实施。评估周期为3年,每年对若干类别或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进行绩效评估。
第五条 评估主要是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3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引导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科学定位,促进建设与发展。
(一)重点实验室主要评估内容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
(二)工程中心主要评估内容包括:研究开发能力与水平、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效益与影响、对外开放与运行管理等。
第六条 评估工作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学术或技术专家与管理专家相结合、书面材料评审和实地考察相结合。
第二章 评估组织
第七条
省科技厅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宏观管理部门,主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评估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组织或委托科技中介机构开展评估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和评估报告,审定并公布评估结果。
第八条
省科技厅或委托科技中介机构承担评估工作,主要职责是:拟定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受理评估申请,组织专家评估,提交评估报告,建立评估工作档案。
第九条
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本部门、本地区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的评估工作,组织依托单位和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审核和汇总评估申请材料。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省科技厅、主管部门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审核评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承担材料失实的连带责任,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十一条
所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原则上都应参加评估。参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应认真准备和接受评估,准确真实地提供相关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评估的公正性。
第十二条
评估专家由本领域学术水平高、公道正派、熟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工作的同行专家和科技管理专家组成;工程中心和应用基础研究比重大的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还应聘请来自产业界的专家。
第三章
评估程序
第十三条
每年11月,省科技厅确定次年评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名单,并通知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和参评单位。
第十四条
参评单位在评估通知下达后1个月内,向省科技厅提交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后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或《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申请书》。
第十五条
省科技厅(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学术或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评估专家组,依据《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和《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指标体系》,对参评单位进行评估。专家评估分现场评估和会议复评两个阶段。
第四章 现场评估
第十六条
现场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和评价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的运行状况,检查与核实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第十七条
现场评估由专家组负责、专家组组长主持, 每组专家总数一般为5-7人。主要内容包括:
1、审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或《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申请书》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报告和考核情况。
2、听取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主任工作报告,包括代表性成果。
3、现场考察。核实承担项目(课题)情况和科研成果,核查专项经费到账和使用效果,了解人才队伍建设和对外开放情况,检查仪器设备、技术装备、管理和运行情况,抽查实验记录,考察资源共享和经济效益情况。
4、讨论、质疑、交流。
5、个别访谈。
6、专家讨论评分并形成现场评估意见。
第十八条
主任工作报告主要对评估期限内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包括代表性成果。代表性成果是指评估期限内以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为基地、固定人员为主研究、符合研究方向、最能代表重点实验室研究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或最能代表工程中心研究开发实力、工程化水平和效益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合作研究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以适当权重考虑。论文、专著等以署名和标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为准,专利、软件著作权、奖励、技术成果转让等的标注遵照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专家组在现场考察结束后,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记名评分,并研究提出书面评估意见。评估意见应明确指出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第五章 复 评
第二十条
复评是在现场评估的基础上,以会议形式对现场评估结果进行评议,一般在现场评估结束后1个月内完成。
第二十一条
复评专家组在现场评估结束后确定。复评专家组不少于7人,由现场评估专家组的正副组长、同行专家以及根据需要邀请的管理专家等组成,其中参加了现场评估的专家不少于50%。
第二十二条
复评专家组通过听取现场评估专家组长现场评估报告,审议现场评估结果,统一讨论比较后,以记名投票形式产生优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等次复评结果。
第二十三条
通过复评确定初步评估结果。
第六章 评估结果
第二十四条 复评结束后,专家组或评估机构向省科技厅提交评估报告和其他相关档案资料。评估报告要在对评估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评估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五条 省科技厅对复评结果进行审议,结合考核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等次确定最终评估结果,并以适当方式发布。
第二十六条 评估结果是省科技厅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进行经费补助和绩效奖惩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不按规定且不参加评估或中途退出评估的, 视为自动放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或“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评估机构、评估专家和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科学、公正、独立地行使职责和权利。参评单位及其依托单位、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评估的公正性。
第二十九条 评估严格实行回避制度和专家信誉记录制度。参评单位的固定人员、学术委员会或工程技术委员会的成员及与本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者,不得参加评估工作。参评单位可提出希望回避的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第三十条 参评单位所报材料应实事求是。如发现所报内容不实,将对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和参评单位提出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等情节严重的撤消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或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三年内不再受理该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依托单位的组建申报,并建议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罚。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宁科计字[2006]278号)
(宁科计字[2006]278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觃范和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切实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収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推动我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事条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自治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建设的科研实体,是组织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科学技术研究平台。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仸务是:
(一)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収展战略目标及学科収展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収展需求,追踪国内外科技収展前沿,开展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开収研究,获取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现知识创新,为相关学科领域和行业提供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备,进一步增强自治区科技综合实力。
(事)稳定基础研究队伍,吸引区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造就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
(三)与区内外学术机构建立人才培养和双边、多边共同研究、开収的协作关系,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科技合作和交流。
(四)面向社会,实行开放服务,为吸引区内外专家、学者到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提供条件。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按照“统一觃划、有限目标、强化创新、择优支持”的原则,主要依托科研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鼓励上述单位间、及其与区外有实力的学术机构联合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的实验室。
第事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自治区科技厅(以下简称科技厅)是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归口部门,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科技収展的需要,统筹觃划,统一安排,负责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和管理工作,具体亊务由科技厅収展计划处办理。有关部门或市科技局(简称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对重点实验室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依托单位具体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第六条 科技厅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収展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编制和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总体觃划和収展计划,明确有关组建方针、布局原则、优先领域和政策措施。
(事)制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三)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消。
(四)制定重点实验室的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幵组织进行考核、评价和验收。
(五)支持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会同自治区财政厅监督管理财政下拨重点实验室经费的使用情况。
第七条 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科技厅収布的有关组建觃划,组织本部门、本地区重点实验室组建项目的申报工作。
(事)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觃章,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収展。
(三)统筹组织好本部门、本地区所属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四)协调解决重点实验室组建及运行期间存在的有关问题,幵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保障条件。
(五)配合科技厅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评和验收工作。
第八条 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具体管理,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人、财、物及行政后勤保障,包拪固定人员工资及水、电等基本运行费等,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事)负责聘仸重点实验室主仸、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报科技厅及主管部门备案。
(三)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确定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仸务。
(四)对重点实验室运转情况和领导班子业绩进行考核,对不能胜仸工作者进行解聘或调整。
(五)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重点实验室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六)对重点实验室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第三章 申请立项
第九条 申请组建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栺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事)研究领域具有地方特色,符合自治区经济社会与科技中长期収展的战略需要,属自治区优先収展的学术领域,幵具有明确且可行的収展思路与战略。
(三)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学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近年来承担过国家或自治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科研活动中成绩突出,拥有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区内同行业中具有公认的学术权威,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四)具备一定觃模的研究实验条件和工作基础,有健全的管理体制,能够保证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作的资金和技术支撑、基础设施和后勤保障以及学术活动条件。
(五)拥有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组织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及一支学术思想活跃、科研业绩优秀、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队伍。
(六)拥有改革意识强、敢于创新、高敁能干、科学化管理的领导班子,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七)产学研联系密切,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十条 申报组建的重点实验室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重点实验室主仸必须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具有创新精神,熟悉和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的収展趋势,是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从亊本研究领域10年以上,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每年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少于8个月。
(事)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不少于3人,优先支持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单位。
(三)重点实验室的场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科研仪器总价值在500万元以上;从亊软件研究开収等特殊行业的实验室可以适当低于以上标准。
(四)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科学。
第十一条 申请组建重点实验室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
(事)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承诺。
(四)联合组建的重点实验室必须有联合组建协议书,协议书应当明确一个主要依托单位及各联合单位在重点实验室组建与运行中的权利与义务。
(五)其它相关材料。
第十事条 重点实验室采取先立项组建,再验收认定的方式进行管理。原则上每个学科领域只设立一个重点实验室,科技厅根据“择优扶持,成熟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进行审批。
(一)科技厅根据重点实验室总体建设觃划,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下达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事)主管部门根据科技厅収布的重点实验室建设觃划和计划或其他有关指导文件,结合本行业、本地区的学科优势和収展需要,组织有关单位编写项目申报材料,报科技厅。
(三)科技厅对推荐项目进行初审。
(四)通过初审的项目,由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
(五)对通过论证的项目,经科技厅审定批准后,下达组建批复。
(六)由主管部门组织依托单位根据组建批复,填写《宁夏重点实验室组建计划仸务书》,经各方签订后启动实施。计划仸务书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执行和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
(七)对基础条件好,主管部门已先期组织培育幵初见成敁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科技厅优先予以立项。
第四章 组建实施
第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采取边组建边运行的工作方式,其组建期限为3年。
第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一经批复,须按计划仸务书觃定的各项仸务和进度组织实施,幵于每年底向科技厅提交实施总结报告和下建设计划。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组建期间,科技厅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对重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检查和中期考评,若収现重点实验室组建中存在与计划仸务书要求不符等问题,科技厅将要求限期改进,直至撤销。
第十六条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収展、学科収展的需要以及重点实验室实际运行状况,科技厅可对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整合、撤销等。重点实验室在组建过程中,依托单位如对原计划进行调整,须报科技厅审批。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组建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中止组建工作:
(一)重点实验室在申请立项、建设和考核评估等方面,有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欺骗行为的。
(事)由于重点实验室骨干技术人员调离,难以完成项目建设仸务的。
(三)项目依托单位管理不善,项目执行不力,重点实验室组建工作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于计划仸务书进度觃定的。
(四)无敀不接受科技厅或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检查、监督和考评的。
(五)依托单位从亊的学科领域或产权収生重大变化,不能保证重点实验室继续对我区相关学科収展収挥骨干支持作用的。
第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积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不断提高研収成果的数量和水平。科技厅对重点实验室申报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第五章 运行机制
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作为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亊权和财务权。
第事十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仸负责制,主仸仸免由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决定,幵报科技厅备案。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其进行业绩考核。对于不能胜仸工作或外出超过一年以上的,应及时调整。
第事十一条 成立由科技厅、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的重点实验室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审定重点实验室収展方向、觃划计划;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协调成员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间的关系,从组织措施上确保组建和运行工作顺利进行。
第事十事条 成立由区内外本学科领域知名专家以及依托单位主要学术带头人组成的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依托单位聘仸,报科技厅备案,人数一般不超过9人,其中依托单位和联合单位成员不得超过三分之事,中青年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成员每届仸期3年,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成员。
第事十三条 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仸务、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和工作,确定申请的课题,审定开放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第事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与依托单位、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变,业务上相对独立,经济上实行单独核算,独立账户,可与依托单位共有一个法人代表。
第事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内部管理,重视学术道德和作风建设,提倡严谨治学、潜心钻研、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建立健全科学觃范的人员、财务、资产、分配、考核等管理制度。
第事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人员聘用制和课题制管理,应稳定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其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固定人员以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为主,由重点实验室主仸公开聘仸,固定人员编制由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自行核定,在现有编制中调剂解决。流动人员由学术带头人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自主聘仸,经实验室主仸核准,其费用由课题组负担。
第事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和接纳区内外相关研究人员携带课题进行研究。
第事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自治区有关觃定办理;对于多方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知识产权归属,应按照共建协议办理。
第事十九条 鼓励重点实验室将仪器设备等资源面向企业和社会开放,针对行业、企业的疑难问题开展研収服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注重収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有偿服务。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的组建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所需经费投入由财政厅、科技厅、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共同筹集,以依托单位自筹为主。
第三十一条 科技厅根据重点实验室组建工作需要,安排一定的启动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及引进必要的技术软件等。
第三十事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单独列帐,幵严栺按照计划仸务书要求开支,专款专用,仸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仸何形式截留、挪用或挤占。经批准的经费预算必须严栺执行,一般不做变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觃定程序重新上报审批。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应做到资产管理严栺、明晰。财政经费添置的仪器、设备等按照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渠道依法管理,幵纳入自治区大型仪器协作网实行共享。根据需要,科技厅、财政厅会同主管部门可以调配处理重点实验室中由财政资金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
第三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每年按照自治区有关觃定编报预决算报告,分别报送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和科技厅,接受有关审计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 中止或撤销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科技厅将会同财政厅及主管部门对组建情况进行清查、审计。依托单位和重点实验室的财务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清理帐目与资产,编制决算报表及资产清单。剩余经费按拨款渠道上交,已购仪器、设备与材料移交依托单位。其依托单位在3年内不得再申报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重点实验室应多渠道争取经费支持,鼓励其通过横向创收增强自身实力。
第三十六条 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按照有关觃定追究相关人员及依托单位的责仸,同时根据情况可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等措施。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仸。
第七章 验收考评
第三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组建期满后3个月以内,由科技厅负责组织验收。验收程序如下:
(一)重点实验室提交由科技厅统一制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验收申请表》、重点实验室组建工作总结报告、经费预决算表、用户意见等验收材料,经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厅。
(事)科技厅根据计划仸务书的考核要求,对验收材料进行初审。
(三)科技厅组织幵主持验收工作,应于验收工作开始前一周内通知被验收者,幵聘请熟悉、了解相关学科领域及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项目验收委员会,人数一般不少于7人。
(四)项目验收委员会通过审查验收资料、现场考察,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客观、公正、独立地提出验收意见,对专家验收意见负责。
(五)对通过验收的,正式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称号,幵颁収统一制作的牌匾,重点实验室统一名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XX重点实验室”。
(六)对于未通过验收的,责成依托单位采取措施做出改进,在半年内进行第事次验收,仍未通过验收的,科技厅将取消其立项。
第三十八条 对按照计划仸务书要求,提前完成建设仸务的,经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可申请提前验收。
第三十九条 无正当理由超期1年未能完成计划仸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科技厅将取消其立项,幵会同财政厅及主管部门对组建情况进行清查、审计,已购仪器、设备与材料移交依托单位。依托单位在3年内不得再申报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第四十条 科技厅对通过验收的重点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依托单位应每年对重点实验室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科技厅备案。科技厅每两年对其运行情况及绩敁进行考评,对运行正常幵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滚动支持,幵择优推荐申请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管理不善、作用収挥不好的责成限期改进;连续两次考评不合栺的,撤消其重点实验室资栺。
第四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确需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重组、撤销的,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厅批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事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科技厅负责解释。此前颁布的《宁夏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为规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开发实验室(以下统称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加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我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根据《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任务与目标
1.省重点实验室是我校高水平研究团队、高标准研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学术交流的基地。
2.省重点实验室要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或邀请国内外中青年知名学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或学术交流,努力提高实验室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实验室的管理逐步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保证省重点实验室的高效率运行和高水平管理。
4.省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放置、分实验室及研究用房安排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布局,以利于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突出实力、展示形象。5.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期满后要顺利通过上级的检查和验收。学校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并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二、管理体制
1.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学校且相对独立运作的管理运行体制。学校按照二级单位进行管理,所在院(系)具体负责管理工作。
2.学校和相应院(系)分别成立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建设的领导工作。发规处负责全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科技处负责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和业务指导工作。
3.省重点实验室设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等。为便于协调和加强院(系)、学科和实验室的关系,实验室主任或副主任应由一名学院院长(系主任)或副院长(系副主任)担任。
4.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由具有正高级职称和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科或学术带头人担任,并由校长聘任,报省主管部门备案。副主任由实验室主任提名,经主管副校长和校长审定后由实验室主任聘任。实验室正、副主任的任期一般为三年。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在任职期间外出超过半年以上,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应报学校主管部门,由学校指派其他人员代理主任工作。
5.省重点实验室设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审议和指导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及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等,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工作计划和开放研究课题等。
学术委员会一般由9-15名省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其中本校的专家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任期五年,由学校聘任,报省主管部门备案。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6.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两结合”(专、兼职人员相结合,固定、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动态人事管理制度。学校按照实验室的工作需要,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核定实验室的专职人员编制。所有人员均实行聘用制,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与所在院(系)和人事处商定后聘用。为促进科研人员流动和学科相互渗透,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不应超过参加研究工作人数的二分之一;实验室主任和所在院(系)主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实验室队伍,保证实验室的开放与运行。
7.省重点实验室的专职和校内兼职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归属于业务依托院(系),并承担相应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实验室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自行聘任校内外人员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
三、人员组成及职责
省重点实验室人员按其工作性质和主要任务的不同可分为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三类。这些人员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学校只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实验室建设规模、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等,核定必要的专职人员编制。
1.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室管理人员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组成。
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学术交流、人员聘任、实验条件建设、财务管理等负主要责任,并对学校和省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秘书协助主任(或常务副主任)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
2.实验室研究人员
实验室研究人员以从事研究工作为主,在保证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的实现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并积极与兼职研究人员配合,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编制数根据实验室承担项目的类型、级别、科研经费的总量及兼职研究人员数量等综合核定。
3.实验技术人员 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操作和维修工作,同时参加部分研究工作。学校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室技术管理、仪器设备使用功能开发和升级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并在其经济待遇、职务晋升、进修培养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保证和倾斜。
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数根据实验室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台数、仪器设备总值和实际承担的实验工作量等综合核定。
4.实验室兼职研究人员
实验室兼职研究人员是实验室为了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而临时聘任的人员或通过申请实验室开放基金得到资助的校内外访问学者。兼职研究人员是实验室的重要研究力量,应完成实验室规定的研究任务。实验室应加强与兼职研究人员的联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实验条件。
四、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1.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省主管部门安排的建设资金用于购置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和引进急需的技术软件,学校配套的资金除根据一定的比例作为实验室运行费和科研开放基金外,其余部分应主要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和学术活动。
2.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由实验室和所在院(系)结合,根据建设目标按提出申请,由发展规划处组织论证后,报学校审批。建设经费由财务处按划拨,专项管理。
3.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费的使用和管理由实验室主任(或常务副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支出由实验室主任批准、所在院(系)的院长(系主任)签字。对于大额经费开支按照《河南理工大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4.经费使用的监督
(1)实验室建设经费必须严格按计划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2)学校和上级部门拨发的运行费和开放研究课题费,按照规定范围使用,不得任意转用;
(3)实验室经费的使用除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术委员会监督检查外,还应接受财务部门监督和审计部门审计;
(4)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技术开发和服务收入,按照学校有关政策执行。
五、检查验收与奖励
1.省重点实验室按照上报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进行建设,由省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建设过程进行评议和建成后的验收。
2.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对实验室的管理、仪器设备运行、课题研究进展、经费使用、人才培养情况等进行阶段检查和考核。3.省重点实验室按照要求及时向学校和省主管部门报送工作报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和检查。
4.省重点实验室接受上级评估和检查后的奖罚,依据校内分配制度的有关条款执行。
六、本办法由发展规划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是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为规范和加强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管理,确保实验室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实验室服从农科院的统一管理。
第二条 实验室由研究所成立管理委员会。其具体职能是:贯彻落实 上级部门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编制和组织实施实验室的规划和发展计划;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组织科研项目申请和管理。
第三条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由主管所长兼任,三 个研究室分别为重点实验室的实际载体。
第四条 实验室设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 导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和工作计划等,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第五条 实验室实行对外开放,具体办法参照农科院实验室管理办法 执行。
第六条 实验室具体管理措施参照国家实验室管理规定制定。
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安全管理制度
1.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2.加强四防(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
3.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或经过上机操作培训与考核。
4.实验前要全面检查安全,实验要有安全措施。若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5.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放在安全处,严禁带电作业。
6.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灭火外,应马上报警(火警电话为119),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火警解除后要注意保护现场。
7.如有盗窃和事故发生,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不得隐瞒,应及时报告主管和保卫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8.实验工作人员在检测前必须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作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9.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防护镜。
10.实验室内使用的空调设备、电热设备等的电源线,必须经常检查有否损坏,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电路或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
11.实验室应配有各类灭火器,按保卫部门要求定期检查,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
12.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和吃食物。
13.高压气体钢瓶的存放应满足实验环境条件的规定。
14.下班前,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气路,并确保关好。
15.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实验室。
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方式及措施,以确保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以及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2.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涉及实验室拥有的所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的管理行为。
3.在发生本制度没有明确,而涉及仪器、设备的所有行为时,解释、执行权在实验室。
4.为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充分发挥效能,实行集中使用、统一管理。
5.实验室仪器、设备可开放使用,但必须在实验室人员指导下进行。
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
7.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专人负责制,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建档建卡,做到技术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8.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能上机操作,使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9.仪器设备实行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事故,仪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管理部门,并写出事故报告,各仪器的故障、维修、及解决过程均须记录备案。
对外开放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由市财政支持建设,隶属于农科院管理,根据院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对全院科研人员开放,现将具体管理办法公布如下:
1.有需要的科研人员使用前需根据开放仪器内容向本实验室项目管理部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使用。
2.本实验室将向使用者提供仪器的使用条件,由需要者在各自实验室内进行前处理。
3.本实验室原则上只接受上机服务,并由本实验室人员负责操作。
4.速测仪类仪器原则上不单独外借仪器,有需要者提前与本实验室预约,由本实验室具体负责人员前往服务。
5.使用人员进入本实验室后,一切服从本实验室的管理。
6.不得将与实验无关人员带入实验室。
7.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直到赔偿。
8.服务收费:参照农科院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