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行学校主动发展 构建科学发展校园
实行学校主动发展 构建科学发展校园
三口小学:周海平
我认为“主动发展”,应是全方位的概念,应是对教育者促进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整体要求,“主动发展”,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业发展方面,而且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劳动技能等众多方面的发展之中;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个工作领域,而且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时时、事事、处处等方方面面;不仅体现在学校的教育工作要求之中,而且体现在从学校延伸而至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要求之中。在这个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我们教育人正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必须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目标,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优质教育。
基于以上对于“主动发展”的理解,我认为要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创建好敢于吃苦,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肩负学校兴衰大任。应要求每一位行政人员要严以律己,既要扎实工作,又要开拓创新,更要讲究实效;既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又要身先士卒,更要讲原则。工作中,我们不断增强集体意识,树立整体观念,从而发挥班子成员的整体效能,形成一支有胆、有识、有德、有情、有度的领导干部队伍。建立好班子,我认为应从“政治思想”、“文化业务”、“组织管理”、“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五方面要求他们,并着力从“勤于读书”、“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接受监督”等四个方面予以检查落实,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班子队伍。其中“勤于读书”是提升班子成员素质的重中之重,因此倡导“读书工程”,旨在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通过成员间的对话、探索活动,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高素质的领导集体的形成。我们的学习应打破就学习而学习、读读文章、走过场的模式,而要将学习、谈体会、结合学校实际谈设想、贯彻落实等结合在一起,目前“读——谈——研——行”已成了我们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学习的新模式。在学习的主体上,我们强调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把学习看成是新世纪人类追求全面发展的生活方式;在学习内容上,突出知识的多元性,博采众长,完善知识结构,既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又要善于吸收各种新知识,更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与学校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把这一思想作为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纲领,真正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二、致力于校园特色打造 “让学校成为教师、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这是我的教育理想,我认为要实现这种理想应凸现学校两大特色即“快乐校园”和“优质课堂”。
1.快乐校园:
环境优美(让学校美化成花园、让学校氛围变成家园、让每块墙壁都充满童趣„„)
书香浓郁(早上让校园充满朗朗书声,中午及业余时间能看到师生沉醉于书海的身影,交流时能听到赞美鲁滨逊的顽强,小王子的善良„„)
笔尖唰唰(中午是学生写字和做作业时间,除了唰唰的写字声别无它音。)歌声飘扬(每天下午预备铃响后各班都要领唱学过的校园歌曲。让歌声飘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活动丰富(课间组织学生参加非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拔河、打篮球„„)
师生民主(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与学生沟通和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优质课堂:
优化教学手段、优化教育资源、优化课堂实效性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里得到真知,让课堂真正走向“全优”。
三、坚持“科研兴校”策略,加大科研力度。
我们要坚持“科研兴校”的现代办学策略,坚持教育科研“重实践、重实效、重过程、重应用、重合作”的基本原则,继续深化教育科研氛围,加强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多创教育科研实品、精品,形成以课题研究驱动校本培训的教科研特色。
1、要有科学有效校本教研、培训计划、内容及相关制度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校本教研品味,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专家引领: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专家来校献课、作讲座,进行互动式的课改引领。通过专家们多形式的引领,让教师逐渐实现视域的拓宽、理念的刷新、行为的改变。
风采展示:每周三、四下午业务学习的时间,定期推出青年教师的课,全校教师一起听、一起评议。此外,在与海门市通源小学结对帮扶教研活动中,也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舞台。
师徒结对:青年教师拜有经验的老教师为师,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争取获得更大进步。另有两位教师去外校支教,将力争使支教结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获得良好的口碑。
3、创新课程研究,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着力打造“童话校园”精品课程。一是加强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素质;二是加强特色课程计划、备课管理,规范课程实施。加强活动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三是加强研究,提升课程质量。定期召开学校校本课程研究小组会议,扎实开展以“童话校园”为主题的课程活动,扩大学校影响力。
4、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
为了详实记录教师成长轨迹,学校特设教师自主成长专栏,以此给教师提供一个自主成长、快乐成长的平台。
四、实行精细管理,优化师生教学行为。
1、优化教学规范。课堂教学落实“四精”,即备课精、讲课精、教学形式精、批改作业精。辅导落实“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2、细化各项教学管理制度。(1)实行“六认真”检查制。(2)强化随堂听课制。(3)推行“听课验证”制。
3、强化课堂教学常规。任课教师认真执行,学校领导加强日常巡视和检查。
4、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通过每学期的质量评估,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规范学生学籍管理。学籍管理电子化,手续齐全,档案齐整。
6、落实图书管理制度。生均借书15册以上,生均阅读30次以上。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7、加强设备管理,各专用教室管理规范,记录齐全。
8、加强家校联系与沟通。通过家长会和学生与家长座谈会等,深入了解来自学生、家长的对学科教学和学校工作的反馈意见,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情况。
9、加强健康教育。上好体育保健课,定期举办心理、卫生讲座,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遏制学生近视率。
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校常规管理
学校是学生的学校,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学校发展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学校对学生负有“授业”的同时还要“传道”,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偏才”,不能适应今后瞬息万变的社会,同时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还能促进建设和谐校园,实现教育管理目标。
1、教师要当好“助手”和“参谋”
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社会阅历的不丰富,难免在组织、协调、处理等方面存着欠缺和不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首先要求学校做好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诸如,学生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其内部的权责与分工的明确等。
其次是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让学生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再次是安排有一定经验的领导或老师带队,以利于正常有序地开展各项参与活动,保证参与的有效性。
2、学生要做好“主人”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师(校长)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只有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才会建设出和谐和的校园文化。
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学校安全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体制,主要指对学校的内部安全环境的管理。比如发动学生排查、寻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张贴交通宣传标语„„
参与教育教学管理——设立意见箱让学生反映情况 “校长,××老师又拖堂了„„,××老师又体罚学生了„„。”学生可以随时记录、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考试、老师的言谈举止、打扮等。
六、教育局要全过程参与监督与指导。
1、通过规划预审的形式,对学校制定的主动发展规划进行背景评估与可行性评估,帮助学校学会制定科学、可行、有特色的发展规划;
2、加强随访,及时了解捉拿发动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指导学校及时总结与反馈,更有效地组织全体师生共同实施;
3、通过自评指导与组织外部督评,促进学校建立自我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学会不断地追求新的主动发展目标。
我始终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认准目标,追求理想,努力向前,就不会有遗憾;只要我们负载着压力,怀着快乐的心情,求新创新,就能迎来灌南教育主动发展的明天。
第二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我校建设成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具体来讲,我认为,现阶段构建和谐校园的紧迫的任务是: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工作的具体体现。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学校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关怀。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工作、生活,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和谐发展、安定有序、心情舒畅的环境。确立学校教育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以人为本,追求人和”的学校管理模式,对于巫山高级中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强教工队伍建设是保证创建和谐校园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气氛。学校大力提倡同心同德,团结乐群的协作精神。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竞争,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每个人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和年级。我校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了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组织编写了《心理导航》,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办学理念已变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有共识,同努力,形成最大的合力。
校长是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校长要把教育的战略决策纳入社会整个大系统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源、财源、师源、生源,依靠社会、家长,在继承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使学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阵地。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学校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巫山高级中学各级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使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成为了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我校各层次领导班子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内部注重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领导班子内部做到了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因此,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将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三、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
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治、文明、和谐的校园。
学校依法建立教职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教工会和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师生员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实现教师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尊重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重视发扬教师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尊重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育创新;尊重教师的自我完善的要求。上下团结一心,密切干群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力量,同谋发展,共建和谐。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我们打造“重庆市市级示范高中”的目标。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巫山高级中学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名校。长期的高中教育文化积淀,使她显现出浓郁的“依法执教,以爱施教”的校园文化氛围。进入重庆市重点中学行列后,更是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巫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巫中文化的传承人。用巫中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巫中精神,彰显我校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依山傍水,绿树成阴,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
近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正在形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就能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一个园林化、生态化、最适宜读书和生活的校园环境。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还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
教师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改变重智轻德,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此外,学校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了很多教育资源(建立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举办了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六、“三位一体”的教育立交桥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
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具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作用,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育人网络的建设,优化整合三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立交桥。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要主动与当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师生积极参
加社会公益活动,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传播者,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子女间血缘的向心力所形成的情感责任、义务感和期望心、友爱等,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但由于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教育不理解,不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通过学生家长学校、家访、网络等形式,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健康、积极向上、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在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平等对话、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新型家庭人际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开设讲座,印发资料等形式,向家长提供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巫山高级中学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巫山高级中学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第三篇:推进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总结
推进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
东桥镇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
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在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积极督导下,我校党支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紧紧围绕主题,认真按照实施方案,狠抓活动的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活动开展良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现将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情况
我校学习实践活动于 2009年上旬正式开展,到 2010年元月上旬结束。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学校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于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根据区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我校及时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东桥镇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严格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在区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学习调研阶段
1、认真组织学习培训。
迅速发放学习资料,以自学、集中学等形式进行学习。以《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为重点学习内容,按时组织学习。通过严格执行“两本”制度(即:会议记录本和个人学习笔记本),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质量,强化了学习效果。
在学习培训环节,每位党员都认真按要求做好学习笔记,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结合本职工作都撰写了两篇以上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确保了“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笔记、学习效果”的五个落实。
2、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学习调研环节是针对我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从而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对策和意见。在深入调研环节,我校领导以《加强党员思想教育,永葆 党员教师先进性》、《以人为本,践行科学教育发展观》和《坚持科学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为调研课题,深入师生进行考察,并召开了部分师生的座谈会,为下一步做好工作,征求了不少意见和建议。细致深入的学习调研为下一阶段(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精心营造活动氛围。
为了搞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校开辟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开通了征询电话、悬挂了横幅,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方案、领导讲话、领导小组成员、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了宣传报导。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活动氛围。通过宣传发动,营造了领导重视,广大党员主动参与,广大教师积极监督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分析检查阶段
1、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我们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重点征求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新问题,党员干部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注意征求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见与建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充分注意做到内容的针对性和严肃性,范围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并把服务对象也纳入征求意见之列。我校此次征求意见建议活动分别采取召开了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共收到原始意见和建议95 条,汇总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惠民、党员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30条意见和建议。为下步分析检查以及整改落实的阶段性工作打好基础。、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按照镇党委和教育总支的部署和要求,我党支部围绕“我为东桥教育谋发展”这一专题,进行个人党性分析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民主生活会过程中,班子成员能够认真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端正态度,消除顾忌,对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性、党风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诚恳地自我批评,从深层次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制订出整改的措施,使自我批评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不护短、不遮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班子成员按照“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的方式,本着对党、对同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出于公心,实事求是地进行了严肃认真、积极健康的相互批评。整个过程,大家都能讲实话,讲心里话,扣紧主题,一针见血,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不回避矛盾,做到以理服人,把问题说清、讲透。通过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使班子及校务会成员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如下几点共识:一是加强学习,完善自我。二是增强宗旨意识,改进作风。三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四是严于律己,拼搏奉献。
3、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分析检查报告是前段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整改落实的主要依据。进入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以来,学校支部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作为把握学校发展规律、查找突出问题、剖析问题根源、理清发展思路、形成科学发展共识的重要契机,坚持把学习成果、专题调研成果、民主生活会成果转化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在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情况,认真查找了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着力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在认真吸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上下功夫,始终注意紧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学校生存和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立足学校实际,注意体现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支部还将自查报告挂在学校网站,接受监督。
4、积极开展群众评议工作。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学校认真组织群众评议,参评人员包括中层领导、一般干部、一线教师、学生代表、离退体干部代表等,参加评议人员着重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并提出了意见建议,同时将分析检查报告向全校师生公布,随时接受监督,接纳建议。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体现到分析报告中,提高了分析报告的质量。
(三)整改落实阶段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学习实践活动转入整改阶段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整改落实阶段的重要性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解决突出问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突出“解决问题”这个重点,就进一步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和性质确定了解决问题阶段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抓深入、抓推进、抓落实。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对查找整理出的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以及教职工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逐条分析,制定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召开支委会就整改方案进行研究讨论,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后,向全校职工公布了方案。
2、把握中心环节,集中力量抓整改。
通过整改集中解决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也是对此项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检验。基于此种认识,我们紧紧抓住整改落实这个中心环节,在前一段边学边改、边议边改、初步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力量抓整改、抓落实,精心制定整改方案。结合前两个阶段查找出来的影响和制约我校生存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了近期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把查找出来的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排队,区别轻重缓急,做到了整改项目、整改办法、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责任清楚。
3、突出重点,切实在解决问题上求实效。
解决问题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学校领导班子本着“党员干部受教育、职工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原则,根据整改措施,统筹协调,边学边改,具体做到了: 一是 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重点目标。领导班子都能静下心来,对已经梳理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对要集中整改的重点问题,进行归类排队,明确列出哪些是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哪些是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分门别类提出整改意见。注意把教职工反映强烈的“ 没有兑现在职教师规范津贴补贴”的 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在整改中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赢得民心。二是 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把已经明确的整改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分管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并公布于众,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三是 具体安排,明确时限。整改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整改任务具体化,4 具体就能深入,深入才能落实。为此,校领导班子充分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近期、中期、远期作出具体安排。对于具备条件的马上进行了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进行了限期整改;对受客观条件一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说明原因;对涉及多个综合部门的问题,采取了积极探索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
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保证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制度保障。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机制,在原有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和补充了相关制度,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保证。今后,我们将建立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力求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上来,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
三、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效
通过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学校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及收获,效果明显,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工作的进展。
1、通过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的开展,使全校教职工明确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激发了大家参加学习、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明确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责任感,充分认识到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教职工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作风等有了明显的改观。学校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以及创造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学校今后工作的更好开展增强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3、增强了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达到认识的再统一,观念的再更新,思想的再解放,为我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4、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增强了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意识。提高了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本领。
5、通过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我校事业的发展。通过破 解科学发展难题、创新科学发展机制等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总体目标,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增强了全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全校教职工发展技工教育事业的信心。
四、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经验
1、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在支部的认真组织下,全校教职工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从而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我们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障碍是思想障碍。因此,我校始终按照局党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在学校优化发展环境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校事业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解放思想无止境、开拓创新不停止的生动局面。
3、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解决问题的,而破解难题的关健也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能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学教活动的始终,使学教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4、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贯穿始终。在增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创新性上下功夫,树立发展意识、发展成就、发展方向,查找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并把先进的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学校全体教职工普遍感到受益非浅,效果明显,精神风貌进一步得到改善,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学校领导班子有决心 引导全校教职工无私投身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去,为创建全市一流住宿住宿制农村中学这一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新的贡献。
东桥镇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1 6
第四篇:构建新型管理模式促进师生主动发展
构建新型管理模式促进师生主动发展
——沙河城镇中学制度管理模式
沙河城镇中学位于大沙河北岸,107国道东侧,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7年由原来的“东风小学”改名为“城关中学”,1993年又更名为“沙河城镇中学”,1993年由原址沙河城北街搬迁至位于沙河城南街的老沙河中学,学校占地面积30348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服务范围13个行政自然村,覆盖人口1.8万人。
98年以来,我校先后有4位学生获得中考状元,中考成绩连续九年全市第一。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市文明单位、校风建设先进单位、特色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学校、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学校管理科学系统,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先后有十余所兄弟学校来校参观学习,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我们更要以新理念促新发展,以新思维创新成就。我们正确认识新课改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促进师生主动发展,通过管理创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提升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校立足当前、规划未来、明确目标、谋求跨越,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着眼,提出了“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事业成功铺路”新的办学理念。
二、“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相结合,构建新型管理模式
本着“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行决策民主化,管理制度化,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在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方面,力求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标准化要求与个性化要求的平衡;既要教职工遵循共同制度的规范,同时又尊重教职工的个性化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表现。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其目的就是要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倡导以人为本——主人翁精神;居安思危——竞争精神;同舟共济——团队精神;追求卓越——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1)实行以校长、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质量;
(2)实行班级常规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3)实行常规考核,目标考核,阶段考核和学期考核“四结合”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管理中,形成强有力的办学活力;(4)坚持实行领导、教师 “两位一体”的值班制度,加强师生的常规管理;(5)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实行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6)对升学考试实行奖励机制。
“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管理,在我校教职工间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同甘共苦、开拓创新的局面。
三、以学生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学校围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学校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倡导赏识和激励教育,融洽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
1、措施:开展“三个—活动”,即:承担一份应尽责任,行使一份管理权力,奉献一份关爱之心。做到人人应尽责任,人人行使权利,人人奉献爱心。
2、要求:为实现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工都要关心学校,关爱学生,敢于管理学生,纠正违纪学生的不良行为,共同维护学校利益,为 1
树立学校的形象尽一份力量。
3、制度引领:以《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和《班级学习小组管理评价》等制度为保障,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使养成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4、创新活动:本着“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思想,学校专门开展以“学困生”为对象的“综合素质比赛”,让在音、体、美等方面有特长的“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温暖。
四、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创新教学管理
学校结合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真心实意地依靠教职工办学,把他们真正看作学校的主人,并把他们的成长,发展作为学校的成功要素之一。引导教师树立教育目标,把教育工作不仅作为谋生的职业,而是作为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来对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要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激励竞争机制,而且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的思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1、管理方面:(1)完善学期考核制度。以教师职称考核为依据,从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业务进修,科研能力,育人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老师的教学业绩,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2)实行骨干教师动态管理。学校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依照确定的骨干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科研情况和获奖成绩,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形成激励机制,推动优秀教师积极努力,不断进取。(3)实施听课制度。对所有教师明确规定听课节数,各学科适时开展一些研究课,探讨课堂教学方法。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要深入课堂,督察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4)做好考核工作。依照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兄弟学校进行对比。以各班平均值的增加和降低来测评教学效果,长期的统计分析则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准。(5)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第一,从老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听课基本工作查起,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第二,从老师的提前候课,工作精神来看敬业精神。第三,从自习辅导,课外活动,课件制作,了解老师的创新能力。第四,从同学科老师的评价感受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五,从家长反映,学生测评知道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五个方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外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使教学常规管理落地实处。
2、教学方面:(1)大力推进自主学习教学改革,对实行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师在绩效工资上予以政策支持。(2)优化教师备课环节,强调教师要把备学生作为备课的重中之重,问题设置要考虑到班内的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3)完善班级学习小组评价机制。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小组评价及考核具体到每个学生,做到每节有统计,每周一总结。
3、科研方面:近几年,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这是落实我校“为教师的事业成功铺路”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近两年,我校教师赵延科、苗玉红、苏伟光、解静、左利敏等教师的论文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同时,学校加大校本课程的研究力度,力求达到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我们充分挖掘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具有沙河老城和本校特色的《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孙氏太极拳》等校本课程读本业已完成定稿工作,且校本课程《孙氏太极拳》已稳步开展。
总之,我们“以转变理念为前提,以学生本位为标尺,以激励机制为杠杆,以课题研讨为载体”。建立健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
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继续完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探讨考试制度的改革和尝试学生多元评价的途径,探索中考双赢的管理模式,继续完善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开展以课改为基础的教育科研,推进以研究为先导的教育改革,营造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让全体教师都来参与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改革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
第五篇:构建学习型学校 促教师主动成长
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成长
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已经展现并成为历史发展潮流。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工作与学习必须合二为一。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两大主题:生存与学习。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回报无限的投资,与之相适应的是学习组织的形成。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创建学习型学校也就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目标。据此,安定小学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教师队伍的全面提升,积极创建学习型网络组织;以教师团队的真正“学习”为突破口,积极树立六种先进的学习理念,即:树立“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团队学习”理念;树立“学习型组织建设就是科学管理”理念;树立“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投资”理念;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通过营造学习型的校园文化,开展高质量的团队学习,努力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博学精思、超越自我;共同发展,追求卓越”的共同发展愿景,以此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
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形成学校的学习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工作的学校。在学习型学校中,全体教师把学习作为生存方式,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因此,我们重视开发教师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源,激发教师的学习欲望和持久学习的动力,培养教师自觉和自主的学习态度,强化终身学习工作、生活的技能和方法的观念,开发和提高个体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升理性生存的精神价值,使其成为自觉学习的“学习人”,并以这种自律性的学习动力作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力。
创建学习型学校,必须通过团体学习来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教师心灵的转变,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要以开放的胸襟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宽容、互相合作、互相激励的交往心理,为教师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并形成最佳的氛围;要真正的而不是形式上把教师看作学校发展的主体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主体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才能,并使每一个个体的智慧和才能在学校愿景的实现中体现其价值。
二、建构全员学习网络,建立学习型组织
只有建构起全员学习网络,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促进学习型教师的发展。学习网络的构成主要包括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个人“四级”的学习。在学习网络建设中,校长是整个学习组织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教导处具有上传下达的中介作用,教研组长是关键人物。教研组长是学习型组织的中坚力量,是广大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只有每一位组长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体会、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带领全组教师创造性地学习,进而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项措施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因此,在构建学习网络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抓好教研组长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组长的培养。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教研组长要有“校长”、“书记”意识,即:当学校任务下达时,组长们不是简单地复述或者简单地分派任务,而是把任务变成本组工作的再思考。组长要像校长一样全面负责,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协商、决定,形成本组的行动计划。在日常工作中,校长、教导处随时保持与组长们的密切沟通,以便为组长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对于组长工作中出现的纰漏或问题,校长则和组长共同承担责任,旨在解除组长拍板作决定时的后顾之忧,使组长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广大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分享成果的学习,把个人智慧融入集体中去,形成在沟通中学习、在学习中沟通,通过不同的思维和智慧的撞击,形成集体的智慧,共同开发知识资源。
三、选取系统性强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团队学习是关键,个体学习是基础。
个体学习内容要从个体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每位教师首先要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找出其中的优势和劣势,然后自己确定出有个性的学习内容。教师个体学习内容相对于团体学习内容来说,要具有丰富性和针对性,要为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条件。在教师个体学习内容的选取上要注意其能否发展优势,改变劣势,以便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团队学习是发展成员整体配合和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的智能一定高于个人的智慧。在课程改革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课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无疑是每一位教育者倍受关注的话题。学习速度只有大于或等于教改工作的发展速度才能与时俱进地做好教育工作。我们将“课改”确定为团队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课改拉动,让学习成为需要,便于实现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愿景,更加利于加速课改工作的进程。此项团队学习内容分二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系统地学习课程改革理论,通过认识产生思考;第二阶段,用课改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实践产生反思;总结课改经验进行推广,通过反思产生创新。
四、运用实效性强的学习方式
为突出学习方式的主动、生动、互动性,可以将学习分为个体学习和团队学习两个层面。搭建平台,让学习成为可能;营造氛围,让学习成为习惯。
(一)个体学习:每个人既要学习理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又要学习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注重能力建设,提高驾驭事业发展的本领。
1.写学习笔记。教师根据平时自主学习情况,将感兴趣、受启发的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然后写出自己的体会感受。每学期不少于15篇。
2.形成个人案例论文集。教师要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加强反思、积累经验,撰写出论文或案例。每学期论文不少于2篇,案例不少于4篇,要做好自己作品的修改和收集编册工作。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整理教育教学信息。例如:声像制品、制作网页等。
(二)团队学习:
1.每学期召开一次座谈会(实话实说)。座谈的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名为知无不言,即:集体活动中,教师自由畅谈自己学习到的教育的新信息、新思想、新感受、新方法等。第二板块名为有问必答,即: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将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提出,通过集体的研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教师要整理好发言稿,做到发言和讨论相结合,力求实现深度汇谈。
2.每学期召开一次交流会(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师将半学期以来的工作反思、经验总结以多种形式在集体活动中和大家分享,讲述出自己有所感触的教育故事,发表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一些见解和主张。
3.随时搭建教师展示平台。组织中的成员可在固定的展橱内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品,比如自制教具、学具、课件,自己完成的书法、美术、手工作品等。个人做研究课、做汇报、开展交流等展示活动,可在展橱内发邀请函。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有一次较为成功的展示。
4.充分利用学校校刊和网站。收集团队学习中的一些精华资料,及时向广大教师传播教育的最新信息和创新观念。
学习型学校文化创新要突出一个重点——培育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师生的精神家园。要让教师有价值追求,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建立领导与被领导间、师生间、家校间、学校与社会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共育学校和谐精神。“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学习型学校建设研究”是一个永恒的、不断革新的课题,一个包罗万千的研究领域,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研究,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火花的互动场,真正能在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的同时,让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