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心灵的栅栏

时间:2019-05-14 13:5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敞开心灵的栅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敞开心灵的栅栏》。

第一篇:敞开心灵的栅栏

敞开心灵的栅栏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加重

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东西,要想使船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者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必要的东西,把不该要的统统搁下。

梅琳是一个寡妇,为了抚养儿子,辛辛苦苦地教书赚钱。儿子大学毕业后,又被送到英国留学。完成学业后,儿子进入美国加州一家不错的公司上班,赚钱、买房子,也在那里娶妻生子,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和辉煌的事业。

梅琳为此欣慰不已,盘算着退休后,带着退休金前往加州与儿子媳妇一家人团圆。每天早晨可以到公园散步,也可以在家享受晚年含饴弄孙之乐。

于是,她在距离退休不到3个月的时候,赶紧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她就要飞往加州和他们一家团聚。信寄出后,她一面等待儿子的回音,一面把产业、事务逐一处理。

不久,她接到儿子从加州寄来的回信。信一打开,一张支票掉落下来。她捡起来一看,是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她觉得很奇怪,儿子从来不寄钱给她,而且自己就要到加州去了,怎么还寄支票来?莫非是要给她买机票用的?梅琳心中涌上一丝喜悦,赶紧读信。

只见信上写道:“妈妈!我们经过讨论,不欢迎你来加州同住。如果你认为你对我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为2万多美金,现在我添了些,寄上一张3万美金的支票给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写信来打扰我们。”

梅琳的一颗心由欣喜的巅峰,坠入到了痛苦的谷底。自己辛辛苦苦抚养儿子,最终却换来了如此的忘恩负义。梅琳想到自己一生守寡,从此老年凄凉,如风中残烛,她实在难以接受这个事实,眼泪瞬间如水一般流淌出来。

梅琳心情沉重,几乎难以自拔。一下苍老了很多。透过客厅的窗,梅琳注目夕阳,忽然有所觉悟:自己一生劳碌,从来没有过一天轻松的生活,而退休后,将无事一身轻,何不出去透透气?很快,她就振作起来,为自己规划一趟环游世界之旅。

在旅行中,她见到大地之美,看到各州的居民不同的生活状态,于是她又寄了一封信给她的儿子。信上写道:“你要我别再写信给你,那么这封信就当做是以前所写的信的补充文字好了。我接到了你寄来的支票,并用这张支票规划了一次成功的世界之旅。在旅行中,我忽然觉悟。我非常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懂得了放宽自己的胸襟,让我看到天地之大,自然之美。”

老人因为子女不孝而痛苦一生的事情,听来并不稀奇。这些子女的行为的确令人发指,但是作为父母,如果看不开、想不通,必然心中怒不可遏,一旦怒气难消,必因怨恨攻心而后果不堪设想。

梅琳在经过了那段痛苦的思想挣扎后,选择了明智地对待事实。生命之舟已然负重,又何必和自己过不去,让它更加沉重,直至超载呢?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背负行李前去旅行的愉快而放松的过程,这就需要你在一个个驿站一次次卸去人生的旧行李,而后再背起新的行李去跋涉前方的人生之路。

因此每一次背起行李,都要想想自己此行的目的,放弃那些不必要的行李,让自己轻装上阵,并且让自己在每一次到达目的地之后卸下行李,这样的人生才不至于太沉重和痛苦。

人生创可贴 如何度过中老年危机

1.追寻自己的兴趣。

如果到目前为止你为工作和家庭已付出太多的精力,如今应该是考虑自己,发展自己“另一面”的最佳时期。你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潜能和时间投入到一个全新的爱好一某种乐器、某项运动、某些新知识的学习。你会发现自己并不需要做太大的改变,只是通过引入一种新元素而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新的色彩。

2.计划好自己的未来。

抽时间把自己以前想做但没时间做的所有事情列出来。不要把自己的未来看成是惨淡的,而应积极地参与到生活中去。

3.积极参加活动。

通过参加慈善活动、加入俱乐部或者介入当地的社团来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并使自己产生有所作为的感觉。

敞开心灵的栅栏

生活原本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步伐,紧跟其后,敞开心灵的门窗,才不会将自己迷失在黑暗里,寂寞难耐。爱莉丝的丈夫迈克因脑瘤去世了,她也因此变得异常愤怒,她憎恨孤独,憎恨生活的不公平。孀居3年,她的脸始终紧绷绷的。一天,爱莉丝在小镇拥挤的路上开车,忽然发现一幢她喜欢的房子周围竖起了一道新的栅栏。

那房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颜色发白,有很大的门廊,过去一直隐藏在路后面。如今马路扩展,街口竖起了红绿灯,小镇已颇有些城市味,只是这座漂亮房子前的大院已被蚕食得所剩无几了。可院子总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里面绽开着鲜艳的花朵,爱莉丝总能看到一个系着围裙、身材瘦小的女人在清扫着枯叶,侍弄鲜花,修剪草坪。

每次爱莉丝经过那房子,总要看看新竖起来的栅栏。一位年老的木匠还为此搭建了一个玫瑰花格架和一个凉亭,并漆成雪白色,与房子很相称。

一天,爱莉丝在路边停下车,长久地凝视着栅栏。木匠高超的手艺令她实在不忍离去,索性熄了火,走更近些去观看。“喂!你好!”爱莉丝终于开口向院子里的女人打招呼了。“嘿,亲爱的!”那女人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我在看你的栅栏。真是太美了。”

那女人微笑道:“来门廊上坐一会儿吧,我跟你说说栅栏的故事。” 爱莉丝不由得欣喜万分,她终于来到这美丽房子的门廊了,喝着冰茶,欣赏着周围不同寻常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栅栏。“这栅栏其实不是为我自己设的。”那女人直率地说道,“我一个人生活,可有许多人都会经过我的房子,我知道人们都喜欢看到真正漂亮的东西。好多人见到这栅栏后便向我挥手,有好几个像你这样的人都走进来,和我聊天。”

“可面前这条路加宽后,这儿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你难道不介意?”

“变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亲爱的。当你不喜欢的事情发生后。你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痛苦愤懑,要么振奋前进。”

当爱莉丝起身离开时,女主人说:“任何时候都欢迎你来做客,请别把栅栏门关上,我欢迎任何愿意的人进来坐坐。” 爱莉丝把门半掩住,然后启动车子。她内心深处有种新的感受,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是感到,在她那颗愤懑之心的四周,一道坚硬的围墙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整洁雪白的栅栏。她也打算把自家的栅栏门开着,对任何准备走近她的人表示友善和欢迎。在心灵四周建一堵墙,你会将自己遗失在世界的角落。如果你能敞开心灵的栅栏,向所有的人开放,你就能获得整个世界。

人生创可贴

怎样向陌生人敞开心灵的栅栏

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主动打招呼,接纳他人,学会赞美,寻找话题,表达自然等问题。

1.主动打招呼。

我们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相互之间都会有防备的心态,要消除这种紧张的关系,最好的办法是敞开心扉,主动与人打招呼,使得别人对你产生好感,这样,别人自然乐于与你交流。如“你好”“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问候是必不可少的。

2.接纳他人。

与人相处,要多注意他人的优点,少挑剔缺点,这样,你会觉得这个人讲话是那么耐听,你对他的态度也就会友善得多。当你愿意接纳他人时,别人也就愿意和你交往。

3.学会赞美。

与陌生人交谈,得体的赞美可能是良好的开场白之一,如“你的口才真好”“我非常喜欢你的豪爽”等。当然,赞美既有言语方面的,也有非言语方面的,比如微笑聆听、点头赞许、注视对方、击掌赞同等。

4.寻找话题。

与陌生人交谈,一旦有了共同的话题,就会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旅游途中,可以寻找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如当地的历史、著名的风景、各自的感受等,给旅途带来愉悦。

5.表达自然。

与人交谈时,只有用最自然的声音说话,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不要因为紧张而失真。同时语言表达要简单清晰,切忌哕唆。

我们注意了这些问题就会有良好人际关系和人缘关系的开端,并使我们的交往得到扩大,使我们更受别人的喜欢,也会让我们交往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

《不抱怨的世界》是我在春节前淘来的,当时买了好几本书,也没特别在意它,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看,直到最近才有时间全部读完。可是,越看越发现这本书同以往的书不同,书中的理念非常实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和我周围的人

一次下班后和同事聊天,我说起这个不抱怨运动,以及“抱怨什么吸引什么”、“不抱怨、要改变”的理念,得到她们的认同。几个人决心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后的工作中经常听到的再不是“累死了”、“烦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的自我批评和相互鼓励互帮互学,团队向心力增强,工作氛围较以前更为融洽,团队的目标成为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团队的成绩也更加优秀,更令人开心的是看到同事脸上洋溢的笑容。一些深深困扰我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从心里感激这本书,感激这些理念,愿意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一、该书简介及书评。

本书作者威尔.鲍温,美国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该书畅销80个国家,一只手环21天改变600万人的命运。

该书书评的阵容非常强大,冯仑、唐骏、马云、比尔.盖茨,以及中外的各大报社都对该书有极高的赞誉:

马云: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

黑幼龙:戴尔.卡内基30条沟通人际关系原则中,第一条就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密的人。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张德芬: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运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得恰是时候,他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众多书评中,最喜欢张德芬的,她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前一阵也刚好读过,里面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当我们抱怨的时候,一个指头指向别人,其余的指头都指向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二、紫手环的力量。

书中附赠了一个紫手环,手环的使用方法如下:

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

3.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你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

4.坚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几个月,你才能达到连续21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

移动一个紫手环能够“减缓痛苦、增进健康、创造圆满的关系、拥有更好的工作、变得更平静喜乐……”这个听起来确实不可思议,但无数成功的案例证明,它确实可以。

紫手环的强大在于:它可以提醒我们的言行,察觉我们的行为,在意识里刻下痕迹,最终成为我们思想的过滤器。

可以将紫手环置换成自己喜欢的手链或者戒指,或是口袋里的一枚硬币。形式可以不拘,能起到标识作用即可。

往下看,将会告诉你:“我们为何会抱怨,抱怨能带来什么,抱怨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又要怎样让周遭的人停止抱怨。”,“你将学会一步步驱除生活中这种恶毒的表达形式。如果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不只是你自己不再抱怨,连身边的人也会跟着停止这样做。”

三、我怨故我在。

(以下编顺序号的为引用书中原话)

1、如果你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

2、我们的抱怨多半是一大堆“听觉污染”,有害于幸福美满。

3、将抱怨从生活中驱除,你的内在焦点也会转移,变得更快乐。

4、用消弭抱怨来控制语言,就能主动创造生活,引来渴望的结果。

读到这里,不由得佩服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小时候挑食,老人会吓唬我们说:“嫌饭吃,没饭吃。”是否也算是“吸引力法则”的民间版本?

四、抱怨与健康。

1、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我们抱怨,常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2、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心里和身体是互为关联的,心理想什么,身体就会表现出来。

3、当你抱怨健康问题时,就是丢出负面的说词,让你的身体听见而烙下印记,而你的想法也会将这股能量导入体内,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

4、即使面对像致命的疾病这般艰难的处境,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快乐。活出感恩的生命,把焦点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

想到那个故去的阿桑,她的歌很伤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首《寂寞在唱歌》,经常地唱这些伤感的歌,心情能好到哪里去,她的生命只有35岁。

不仅歌者,听悲伤的歌曲的人也危险,那首《黑色星期天》听死了多少人,导致这首歌很快被封杀。

负性能量积聚多了,多半是要出事的吧?所以,那些悲伤的歌,能不听就不听了吧?实在要听,也要等到自己的神经够强大了吧?

那些自杀频率高发的艺人,他们所拍的电影大都是伤痕累累的悲剧,众所周知:要入戏就得一遍遍体会戏中主人公的心情,他(她)哭艺人就要真的哭,戏演完了艺人可能还沉浸在戏的悲惨氛围中。这一遍一遍地重复悲剧,会吸引什么?所以,很多艺人的自杀,我认为在很大成分上是悲剧情结过重,导致“人生如戏”了。

健康对我们是多么多重要。有一道选择题:等我们老了,是希望能够照顾别人?还是为别人所照顾?让我选,我就选前者:为了将来能有力气抱起我那可爱的孙子,我要现在开始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抱怨与人际关系。

1、常年抱怨的人最后可能被周围的人们放逐,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能量被这个抱怨者榨干了。

2、人类的天性是曳引、是同步,会调整成与周遭相同的模式。当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边时,就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

3、你会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同时排斥不协调的事物;而你的言语将指明、强化自己的想法。所以当你抱怨时,其实就是在排斥、推开、驱逐自己想要的东西。

4、如果你不敢在那个人面前说,而且能让他感觉受到恭维,这些话就是闲话和抱怨。

5、我们说的闲话和抱怨,可能是要让自己显得更优秀。当我们指出你饿缺点,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喜欢爱吹牛的人。

6、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外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7、如果你要其他人改变,自己就必须先开始改变。领袖要站在最前线开拓疆路,让其他人追随。

8、不要试图教猪唱歌,那只是浪费时间,还会惹猪很生气。

我曾经看到马云的一个团队管理原则:团队中如果两个人发生了分歧,要两个人之间单独解决,如果牵扯进了第三人,你就必须出局。阿里巴巴之所以能这么强大,与这种高效的解决争端的方式密不可分。

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句话非常受用:不要往仇人家的窗户扔石头----如果你自家的窗户也是玻璃的(钱海燕)。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觉醒时刻。

“自尊自重的人,认同自己长处、接受自己弱点的人,悠然自得、不必透过他人目光来肯定自己------这些人不会吹牛。他们的自我感觉良好,不需要告诉别人自己有多棒。同样地,他们也不需要抱怨,以籍此来取得神经质的益处。”

看来,自我陶醉和自我满足也是要不得的,还要时时警醒自己,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长路漫漫,吾亦将蹒跚学步,上下而求索。

非常喜欢诸葛亮的《诫子书》,手工抄下来,和儿子一起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人生本是一场修行。

七、沉默与怨言。

1、抱怨是一种习惯,暂停一下吸一口气,就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在说话时更小心用字遣词。说出来的话要具有建设性,如果无话可说,就保持沉默。

2、沉默能让你自省反思、慎选措辞,让你说出希望能传送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非由不安是你发出又臭又长的牢骚。

3、你可以好好地表达自己的期许,而不需要抱怨现况来获取想要的结果。只要谈你的渴望,只要和可以提供方案的人谈。你会缩短等待的时间,让你的需求更快被满足,也更快乐。

4、当你听到牢骚时,就不要涉入其中。大家在用言语曳引你,而你也在曳引他们。当你和其他人在一起,而你们的对话开始移转成负面内容时,只要往后一坐,好好观察就行。不要跃跃欲试或想去改变他人。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抱怨,只要把紫手环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你正在“接受训练”,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

与其抱怨,我们不如学习金人,三缄其口金。沉默换来的是正向的思考的时间,正面表达建设性的意见,才会解决问题。

八、关于批评。

1、批评是带着利刃的抱怨,通常是针对某人而发出,意图贬低此人。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当我们批评某人时,对方会觉得遭受不公平待遇,有必要为自己辩解而出击,所以我们的批评往往只会扩大,却不会消弭我们批评的事端。

2、每个人共有的需要就是获得注意、受到重视。

3、我们对他人的观感,决定了他们在我们面前会呈现出什么样貌;我们的言语会让对方知道,我们对他和她的行为有着什么期望。如果言语中带有批评,他的行为就会如实反映我们所批判的内容。

我们单位有个女同事非常有个性,单位要求长发盘起,她却喜欢做披头士,考虑到她的自尊心,一次看到她又披着头发,我就跟她说:你盘起头发的样子很漂亮哦。从那以后,她的头发一直盘得很规整。

曾经看过周弘写的《赏识教育》,周弘的女儿从小因病致残成为聋哑儿,有一次,他给女儿出了十道应用题,她只做对了一道,他对女儿伸出了大拇指:“女儿,你太棒了,这么难的题我碰都不敢碰,你居然做对了一道!”女儿当时眼里闪出了光。后来他将女儿夸成了一个留美的博士。假如,当时他一巴掌打过去:“你怎么这么笨,十道题错了九道!”,那么,等待孩子和家庭的将只会是悲剧。

九、臻入化境。

1、认真看待所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时时感恩,如果有人为你扶住或者好心帮你提东西,都要当成是这个宇宙丰富的祝福,如此一来,你也会引来更多祝福。

2、把全家团聚的时间变成一段欢欣、快乐的时光,而不是在抱怨当天如何诸事不顺。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也能把不抱怨的美德传承下去。

3、多去注意好事,而不是只看到有什么应该抱怨,并且为自己拥有福分所庆幸,生活中正面思考的雪球就会愈滚愈大,心情也愈来愈好。

4、如果我们不刻意去选择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就会跟着其他人的脚步浑沌度日。如今,你设立乐观的典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你是个什么人,将在你的世界里造成影响力。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喜欢文章最后一个署名“黄昏星”的读者留言:用正念,赢得好运气;用不抱怨,累积正面的能量;用心,让自己快乐。

希望:每一个人都走出抱怨!

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祝福!

希望:每一个人都平静喜乐!!

第二篇:敞开心灵之门打造真情作文

敞开心灵之门打造真情作文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坝中学 黄天秀 邮编644005

【内容提要】

在初中生作文中“假、大、空”现象屡见不鲜。事实证明,只有真情作文才是感人作文,为了引导学生写出真情作文,我们应该做到:让学生开心扉写出真情;把生活真实转化为作文真实;观察诱“真”,养成习惯,爱上写作。为了让学生能写出真情作文,在教学中我们还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尊重学生写充满个性的作文。

二、关注生活,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

三、对学生作文要真情评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为打造真情作文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真实、敞开心扉、观察、个性、真情评价、真情作文

在中学生作文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似曾相识的作品。这类作文也许构思巧妙,也许辞藻华美,但却只能一时吸引人,经不起仔细推敲和时间的洗礼。若再读这类文章时就会觉得很空,不够实在,总觉得轻飘飘的缺失点什么。这是中学生作文里的普遍问题,同时也是现在作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教育不应该过于应试,中学生作文应该活泼、个性、有真情实感。正如孔庆东教授在《作文主题公园》中谈到的那样:应试教育在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依然存在。在近年中、高考关于真情作文阅卷中有时候会开玩笑的问,“今天孩子们写死了多少父母?”。我们不排除考生中确实有人经历过这样的人生惨痛,但在作文中经常“大面积父母死亡”则不正常,足以见得学生的笔下“假、大、空”现象之严重,矫揉造作,缺乏真实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由此可见能长久打动人的,还是内容充实,且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说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技能,而绝不是教会他们一种诀窍,像搭七巧板那羊拼凑成篇。” ③ ②①只有真情作文才是感人作文,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只有真情作文才是长久的作文。

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情作文呢?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敞开心扉,敢说真话。

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作文应该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一写作文就想虚写或仿写,他们在写作文时常常羞于说出心里话,常常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致使文章感情失真。例如多次写“感恩”为话题的作文,学生总会写自己生病,父母如何教学与课程 1

照顾自己,自己应当感恩;每次写“坚持”为话题的作文,学生总会写到游泳馆学游泳或学骑自行车。还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唱高调,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一次,班里练习写命题作文《最可爱的人》,写得最好的,是写自己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的文章,有的写同学,有的写自己的奶奶,有的写打扫清洁的老人家,他们写得感情真挚,非常动人;反之,有些同学把自己从没有见过的伟人、名人,抬得高高,却写得很空泛。他们不明白真实的才是最可贵的。只有向读者敞开心扉,把读者当作自己的朋友或知己。讲述自己亲身的经历,讲述自己身边真人真事,讲述自己内心真实,慢慢谈心,娓娓道来,诉说衷肠,随心随性,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才会消除“我在写作文”的心理羁绊,才会消除自我掩饰封闭的心理,真情实感就会自然地流露在作文中。正如奥地利文学家卡夫卡说“什么是写作,写作及时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为上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整个身心都贯穿在里面。”下面这件事,让我和学生都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道理。

一次,我让学生写话题作文《我的行囊》,他几次三番找借口,不写作文,我生气了,“难道生活中真的没有能打动你的人和事,难道你真是只‘白眼狼’?”他委屈地流下了眼泪。第二天,他竟交来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让我沉思了许久。原来,他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不知道将心事向谁诉说,他的行囊空空如也。因此,他养成了独来独往,沉默寡言的习惯。他甚至拒绝与任何人交流,尤其是谈论家里的事。我的一番话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千层浪,尽管表面波澜不惊。他向我敞开心扉,请求得到我的理解和帮助,助他走出自闭和心灵的阴影。我跟他交谈了很久,希望他把内心深处的东西说出来,写出来。他逐渐把我当作了他可以信任的朋友,终于打开了他压在心里许久的心结。正因为他有过这样的经历,他的内心敏感脆弱而又丰富多彩,当他大胆的流露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的文章就总是真挚感人,常常被作为范文在班上表扬。作文成为他感情的寄托,激起了他浓厚的写作兴趣,几次参加作文征文比赛都得了奖。因此,作文应该是内心的自然流露,真情作文才是最有价值的长久作文。

二、把生活真实转化为作文真实。

“生活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掌握生活的意义很重要,生活的意义来自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当你感受到生活给你的启示教育时,生活中的人、事、物就成了写作的最好素材。生活意义要用心去体会。许多学生问过我:“老师,为什么我总是写不出文章?”、“为什么我的文章总是记流水账?” 其实他们就是缺少了一颗真诚的心,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用心去感受生活,去分析生活。他们不关注生活,总感觉平时的话,日常琐事,普通人有什么可写的,即使写了也远离生活,脱离实际。这样的文章非常难写,读起来也非常乏味,当然也毫无感情可言。其实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鱼舱真情实感的土壤,生活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事,能抒发真情实干的尤其是日常小事。父母的叮咛“孩子路上小心”。包含了父母对孩子无限的牵挂与担忧。老师鼓励的眼神,让我信心百倍,勇气大增。所以,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我们应该以小见大,将生活深处的真实感受说出来,这样的作文,自然就会真实感人了。

三、观察诱“真”,养成习惯,爱上写作。

教学与课程

2学生作文常见的几大主题是:亲情、友情、读书、环保、团结等等。在写作这些文章时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思考或者以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积累来组织文章,不免会内容单调,思想简单,才思枯竭。长久如此学生不会提高还难免会厌倦写作文,逃避写作文。因此,学生要写好这类作文要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要鼓励学生多观察。观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和事,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更多。这是学生积累素材和沉淀知识的最好方法。在观察中,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笔,写下真话真情,诱出“真”观察。这样写作的时候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述,有感可发。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除了诱“真”的观察外,同时还要有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应当成为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结果。从作文习惯着手作文教学是新时期的教学概念(“非智力因素更重要”的科学论断之一),更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良好的作文习惯包括许多,其中最传统也最重要的途径莫过于养成阅读和写作练笔的习惯。在这个方面我以日记随笔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了诱“真”观察和自主个性写作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抒写真情实感的能力。日记随笔的材料来自于生活观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写真真实实的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生活的真实中蕴藏着丰富的珍珠。通过对学生观察写作的指导和日记随笔的练笔习惯,学生充实了不少写作题材,多了几分真情实感,爱上写作。

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我们采取了几个方法组织作文教学:

一、尊重学生,写充满个性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作文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作文习惯,彰显自己的个性和风采。文章才会个性鲜明,生生不息。一次我看见窗外茂盛的草,便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同学们,老师认为这草是顽强的草,你认为呢?”学生甲说:“老师我认为这是绿草如茵,这草是构成美景不可或缺的景物。”学生乙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我认为这是野草!”同样会是草,却被不同的学生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都能感同身受。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才能使学生敢于说真话,写出个性文章。

二、关注生活,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

在随笔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鼓励学生真正直面人生,直面社会,思考生命,思考社会热点话题,这便是语文教学中的“以人为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随时让学生看新闻联播,看书报,做随笔“小锦囊”,记录自己的心声和体验。如关注四川绵阳和青海舟曲泥石流等灾害,让学生自定角度,自拟题目。通过书写感悟,提升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一旦走出个人得失悲欢小圈子,关心身边事,心系天下兴亡之责,他们写作的题材就拓展了,人生境界也随之升华了。而随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记录生活,思考人生的载体。让“昙花一现”的事情和情感都装在“小锦囊”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成为作文的素材,让教学与课程 3 ④

自己做个“多情善感”之人。

三、对学生作文要真情评价。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不同内容的作文给予不同方面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互评作文和自评作文,让学生在自评、互评活动中真实的感受作文,真实的了解作文,真实的爱写作文。通过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和学生对作文的自评、互评,能更好地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作文批改中,我们教师要将作文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重要标准。

每一个中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作文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真情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为打造真情作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

①、孔庆东教授 《作文主题公园》

②、教学作文的必由之路

③、④、《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1月出版

⑤、《世界文学》1978~2004年第5期总目 ⑤

教学与课程 4

第三篇:向你敞开我心灵的窗口(窗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