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征收拆迁难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破解征收拆迁难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发布日期: 2012-2-27 作者: 王达)来源: 《中国房地产》
王达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在现有体制和法律框架下,如何破解征收拆迁难题是地方政府的重大课题,甚至有人认为是地方政府的“死穴”。政府的招商引资、危旧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决定了必须全面推进征收拆迁工作。税收、GDP、财政收入等考量地方经济发展的指标,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面貌改观,人居环境改善等无不与征收拆迁有直接关系。当前的征收拆迁包括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集体土地征收以及违法建筑治理。依法征收拆迁应当适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下称《征收条例》)、《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将上述法律法规灵活、有机、准确适用,才能破解征收拆迁难题。
一、破解信访难题应树立法治权威
征收拆迁无法回避信访问题。信访不信法成为普遍,对法治进步危害极大。笔者通过调研,选择以下典型信访案例,聊以说明反思信访现状的必要性。
案例一,辽宁省某市在拟征收的危旧城区范围的房屋上写上“征收”二字,其中一被征收人上访称政府在其房屋上写字给其造成巨大精神压力,提出巨额赔偿要求。
案例二,就职于浙江省某县拆除公司的三名女员工在郊区偷盗瓜果时被60多岁的看瓜人员发现并阻止。这三位妇女恼羞成怒,辱骂看瓜人,看瓜人极度气愤,摔倒后死亡。死者的亲属组织几十人到政府上访,并到该拆迁区块的拆迁公司办公区砸毁办公家具及门窗。事实上,拆迁公司与拆除公司没有任何法律关系,后组织者被司法机关定性为故意毁坏财物犯罪,依法处理。
案例三,黑龙江省某市某区一兄妹因遗产继承发生纠纷,后房屋因危旧城区改造按程序被依法拆迁。其妹从此到处上访,区政府花钱买平安,便定期向其发放不上访奖金。从此,上访人便隔三差五到拆迁办要求领取奖金,不发放奖金就上访。
征收拆迁动辄引发信访,令地方党委政府无所适从。笔者不得不追问:信访考核、一票否决、信访排名、信访诫勉谈话、信访问责等现状是否可以区分有理访和无理访?信访终结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少数信访干部是否存在“销号”拿好处等腐败现象?是在维护稳定还是在煽动信访?是否在破坏司法权威?基层党委、政府对愈演愈烈的“信访不信法”观象日益感到束手无策,许多地方政府的信访专项资金日益感到捉襟见肘,一些人在利用信访的不规范管理煽动社会矛盾甚至群体性事件。解决此类问题,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当树立法治权威,区别对待信访人,严厉打击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遏制不正常信访。
二、制订科学的征收补偿安置方案
根据《物权法》规定,房屋所有权、房屋抵押权、房屋承租权、土地使用权均属于物权,应当得到公平补偿。公平补偿是《征收条例》的明确要求,何为公平补偿?笔者认为征收补偿安置不低于市场评估价,通过分析征收拆迁实际,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三个不降低”:货币补偿或者产权调换的价值不降低,安置房屋的区位条件不降低,居住面积不降低。其中,土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应当给予合理补偿,有些地方认为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使用权不予补偿,而无证房屋却从宽给予补偿或安置,这就助长了违法建筑的盛行,一边拆一边建、听说拆就开始建。土地使用权给予合理补偿同时严厉打击违法建筑,可以防止违章建筑肆意。
住宅改商业是一大难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42号)的规定,笔者研究出一计算公式:被征收房屋所有权证“用途”中记载为住宅或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但存在依法经营的,采用假设评估法,确定住宅房屋的单价、营业房屋的单价及“用途差价”,根据营业执照及纳税凭证证明的经营期限,计算被征收房屋的单价=假设为住宅房屋的单价+用途差价×(4%~6%)×经营年限(不超过20年),最多不得超过营业房屋的单价。
应公开征求意见,组织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体现民主并保障被征收入的参与权。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将社会稳定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征收补偿资金足额到位,防止拆除房屋后不能及时补偿安置,损害被征收人利益。评估公司的中立和公信力非常重要,征收中政府处于强势地位,为了防止评估公司受制于政府,应要求被征收人选择评估公司或者抽签随机选择评估公司。安置房屋存在优劣的差异,为了体现公平,采取先签先选的方式确定安置房屋的挑选顺序。建立早签多奖、复合奖励制度,以激励被征收人踊跃签订协议。建立承诺追加制度,打消先签吃亏的顾虑。构筑物、附属物按照重置价补偿,不让被征收人吃亏。总之,不能因为政府的征收而降低被征收入的生活水平、减少被征收人的财产数额。笔者虽然为许多地方政府起草制定征收补偿安置方案,这些方案也有许多共同点,但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难以提供通用的模式供地方政府借鉴。一个优秀的征收方案必须考虑地方的特殊性及习惯做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才可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征收方案。
三、强制力保障,形成合力
征收具有强制性,而强制性需要体现多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行职责,构架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避免职能部门不作为和滥作为,形成合力。各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恪尽职守、相互配合,保障征收拆迁项目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县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制订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在集体土地征收中,对于拒不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的,国土资源局作出限期收回土地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征收区域内的营业执照进行核实,属于骗取或者未依法年检的,应当注销并抄送征收部门。伪造或者骗取营业执照的,不予按照商铺进行补偿安置,监察局或检察院向工商局调取工商审批档案,违法颁发营业执照的应当依法纠正错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征收补偿公告发布后,不得在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装修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由规划执法部门依照《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规定予以处罚,在征收时不予补偿。征收范围内的房屋暂停办理买卖、分户、迁入户口、工商登记等手续。有关部门作出行政行为后,行政相对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行政相对人既不起诉又不搬迁超过3个月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实施拘留,也可以组织强制执行。公安机关对于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依法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包括:(1)以自焚、自残、自杀以及对他人进行殴打、威胁、恐吓、侮辱、谩骂、毁谤以妨碍依法征收的;(2)在家存放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放射性物质的;(3)散放恶犬妨碍依法征收的。采取伪造或者虚构手段骗取征收补偿的,除收回不当得利外,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既未签订补偿安置协议,有关行政机关又未依法作出行政行为,对被征收合法房屋实施强制拆迁的,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审计部门对征收补偿资金的使用应当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公告。强制拆除决定书、执行裁定书规定的搬迁期限届满后,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自来水、电力、燃气等部门停止供应,以防止造成安全事故。纪检监察监督部门应当加大对有关人员不作为和滥作为进行事后监督。设区的市应当预防城市规划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推诿扯皮不作为现象。纪检监察部门在预防渎职和打击渎职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力,征收拆迁具有深入的专业性,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加强专业学习及研究,重在事前预防、事中参与监督,避免事后诸葛亮。司法强制执行是合法房屋征收拆迁的唯一强制执行通道,但由于近年来拆迁自焚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而一些地方法院“打太极”、公安不参与,使得征收拆迁缺乏强制力保障。党委应当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形成合力,依法推动征收拆迁工作。
总之,地方党委、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征收补偿方案、破解信访难题、全面促进国家机器依法履行职责,方能破解征收拆迁难题,实现依法征收、阳光征收、和谐征收。
第二篇:深入反腐败需要解决三个认识问题
深入反腐败需要解决三个认识问题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侯宗宾 当前,反腐败斗争在取得明显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错误认识和观点。先是有“对立论”、“自发论”、“代价论”,后来又出现“公有制产生腐败”、“私有制是遏制腐败的力量”、“共产党不能解决自身的腐败问题”之类的说法。尽管持有这些错误认识的是少数人,但这是原则问题,有必要明辨是非,澄清舆论,以保证反腐败斗争的顺利发展。
腐败在本质上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遏制腐败的基本条件 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公有制是滋生腐败的根源,私有制是遏制腐败的力量。这是一个是非颠倒的错误观点。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与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出现相伴随的。剥削制度是少数人凭借占有生产资料侵占大多数人的劳动成果的制度,是产生腐败的经济根源;剥削阶级唯利是图的思想观念,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服务的剥削阶级的国 家制度和政权,本身是剥削关系的产物,是产生腐败的温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为资本家阶级所有,资本占据统治地位。追逐最大利润,是资本的根本属性,为此,它可以不择手段,犯任何罪行。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充斥着“政治献金”、“走廊游说”、“金权政治”等种种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丑闻屡见不鲜。江泽民同志指出,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这正确反映了历史事实,是科学的结论。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所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腐败和不公正现象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消除了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剥削制度,从而铲除了产生腐败的经济根源;社会主义公有制消除了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广大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和生
产过程的主人,使他们成为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同一
切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作斗争的主体力量;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以为人民服务观念为
核心、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遏制
和消除腐败提供了思想条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国有资
产存量的扩大,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以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为有效地遏制腐败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许多地方的实践看,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道路,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为党
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政治条件。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合资企业中国有、集体资产部分的实力增强了,党政组织就更有能力为
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更有能力加大对反腐败工作的财力物力投入,从而增强在干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
力。公有制经济发展了,群众共同富裕了,就能够有效
防止由于分配严重不公乃至两极分化而产生的腐败现象。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遏制腐败的基本条件,这本来是无可争辩的,但为什么当前出现了一些令人疑惑的现象和这样那样的说法呢?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明确,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要与现阶段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一个基本方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但我们提出公有制经济是遏制腐败的基本条件,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当前要把公有规模搞得越大越好,公有程度搞得越高越好,不能理解为要限制甚至取消非公有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遏制腐败方面具有内在的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能否成为现实,还取决于执政党的实践。如果教育、法制、管理等工作跟不上,如果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水平;如果公有制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正确,那么,公有制所具有的遏制腐败的力量不但难以释放出来,而且会在公有制经济形式中出现种种腐败现象。提高公有制经济水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要处理好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与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的关系。比如,目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包括腐败现象在内的许多问题,都与经营机制不完善、管理责任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不健全有关。这说明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完善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第三,不能把公有制经济目前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归结于公有制经济本身,不能把腐败现象的存在看作是公有制经济本质方面的弊端。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克服和消除公有制经济在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公有制的表现形式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它的种种优越性将在自我变革、自我完善中进一步显示出来。总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遏制腐败方面的优越性的实现,取决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多种因素,不能因为公有制具有的优越性在某些方面、某一时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就简单地否定公有制,甚至把它看作是产生腐败的根源。在所有制关系这样的重大
问题上,我们要把思想观点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上,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
共产党同腐败根本不相容,党的领导是新时期反腐败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共产党不能解决自身的腐败问题,也没有能力领导反腐败。这同样是错误的。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能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解决自身存在的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它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唯一的宗旨。这就是我们党能够克服自身缺点、消除内部腐败现象的内在根据。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共产党人是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腐败现象的存在从来都是为党所不容许、所坚决反对的。党的发展、壮大的历史充分表明,我们党完全有能力解决自身的腐败问题。党在7 0 多年的进程中,犯过一些错误,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但都是由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去纠正、去克服的。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站在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现代化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在领导人民从事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并使之健康发展、逐步深入。这表明了我们党政治上的成熟,具有很高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有一种看法,认为反腐败不应当强调党和政府的领导,要靠民间力量,搞过去那种群众运动、政治运动去冲击腐败;还有的主张搬用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议会制等政治制度,以取得权力平衡去制约腐败。这都是错误的。极少数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借反腐败之名,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更是不能允许的。我们党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者,党的领导是反腐败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当前,在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着一种现象:一方面反腐败工作力度加大,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仍然严重,在有些领域和方面还在滋生蔓延。如大案要案上升,涉及的领导干部职级层次增高,顶风违法违纪问题比较突出。由此出现一种舆论:腐败为什么越反越多?以至怀疑我们党解决腐败问题的能力。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首先,必须明确,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仍然是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滋长的基本原因。我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存在;对外开放以来,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又趁机钻了进来,这些毒素无孔不入,渗透到党和社会健康肌体之中,发生着腐蚀作用。一些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严重扭曲,有的革命意志衰退,崇尚金钱万能,贪污受贿;有的信奉享乐主义,追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面前栽了跟头,最终都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有一种看法,认为剥削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不能把腐败的根源归结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这种观点忽视了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当前党内腐败现象的增多,正说明了这种侵蚀的长期性和严重性。
第二,要看到当前党内腐败现象增多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在目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形势下,党内腐败现象较之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确实要严重得多。我们今天所处社会环境与五六十年代相比有很大不同。那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时实行比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现在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那时社会相对封闭,现在对外开放,打开国门。总之,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轨的深刻变革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机制、法制、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由于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因此,社会在生机勃勃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空隙与某种无序状态,这就使腐败滋生蔓延的机会增多,活动空间增大。而且,还应当看到,在新的形势下,腐败现象往往是同改革中的一些新事物相伴而来的,它有一个暴露的过程,人们对它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纠正它也要有一个过程。在这期间,某种腐败现象就可能一度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的力度,腐败就不会是越反越多,而将逐步减少。
第三,要看到目前的反腐败工作有相当大的进展,但还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一方面,目前查处大案要案的数量上升,当年作案有些当年即被查处,说明反腐败工作力度加大了,惩治措施更有力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治党不严,有的不抓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出现了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况;有的执纪
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腐败分子打击不力,有的甚至包庇袒护。这是腐败现象不能有效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应该看到,我们对新形势下克服党内腐败现象的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刻,某些方面惩腐的工作力度特别是治本的力度还不够大,滋生腐败现象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时难以完全解决,预防腐败滋生、缩小腐败生存空间的措施还不够有力。这些都制约了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作,从严治标,着力治本,切实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以更好地适应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一手硬,一手软”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障碍,“两手抓,两手硬”是保障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进步的社会。它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同推进。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两手抓,两手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针,坚决执行这一方针,就能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就能保证反腐败斗争的顺利进行。这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一手硬,一手软”是与“两手抓,两手硬”相对立的。它片面理解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关系,孤立地抓经济工作,忽视其他工作。其结果将会是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经济建设搞成功,但风气坏下去,会在另一方面使整个经济变质。对于“一手硬,一手软”的严重危害性,应当有足够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全党按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保证了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正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解决。在这些地方和部门,之所以经济建设成果不巩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效不明显,社会风气不那么好,党群干群关系不那么融洽,归根到底都与“一手硬,一手软”相关。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没能解决好呢?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没有真正领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手都抓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的深刻含义,口头上讲的是“两手抓”,实际上还是受“对立论”、“自然论”、“先后论”的影响。第二,不注意廉洁自律,甚至放纵自己的不廉洁行为,己身
不正,因此对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能严格要求,对自己管辖的地区或单位的党员、干部疏于管理监督。第三,有的任用干部重“才”轻德,有的对违法违纪的所谓“能人”袒护包庇,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干部政策的误导。改革开放以来,“两手抓,两手硬”带来了丰硕成果,“一手硬,一手软”造成了一些沉痛的教训。全党都应当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坚决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目标,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落实。要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还要从政策、制度着手,营造一个激励、宣传“两手抓”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破解征地拆迁难题的几点思考
破解征地拆迁难题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在新城区各级领导的带领下,我区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群众普遍积极参与支持经济建设,众多项目建设得以顺利推进,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在部分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需要尽快破解的困难和问题。
一、征地拆迁凸显的几个问题
1、群众工作不好做。目前,个别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难以推进,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比较突出的有:重点项目时代广场,是集公寓、酒店、写字楼、商业、地下停车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智能化城市综合体,其中两座高度为162米的双字座塔楼将成为呼和浩特市的标志性建筑。目前,因迎宾酒店和五个住户未完成征拆,影响项目整体实施。其中,迎宾酒店提出1.5亿的货币补偿外加提供三亩土地,因漫天要价一直无法达成征收协议。准备裁决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项目已历时12年,企业的财务成本不断增加,同时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急需对迎宾酒店依法实施强拆,以此来影响和推动剩余5户的拆迁工作。
2、强制程序不完善。强制是完成征地拆迁工作的最后保障,但由于程序不完善等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运用强制手段。一方面是强制程序较繁琐。为了保护群众的财产利益,国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程序,如果采取强制措施,至少需要一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影响项目建设进度,这种方法往往不被政府、开发商所采用。另一方面是程序执行不到位。如:大项目的征地拆迁都要求进行听证,但有些项目
相关部门怕麻烦或在许可条件上无法完善,弱化了这个功能,造成法律程序不完善,影响了强制手段的运用,甚至造成“断头”工程,影响地方政府的执政形象。
3、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成工作主体。征地拆迁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成熟,没有充分发挥拆迁公司的作用,相应职能转由政府承担,造成工作错位。二是工作力量不足。一些项目如:星级酒店征地拆迁工作任务较重,但未成立项目办,在执行完集中强制拆除后,一些后续工作量较大,街道相关工作人员推进较为困难。三是工作人员积极性受限。征地拆迁工作经费相对有限,相关工作人员经济待遇相对较低;许多长期在征地拆迁一线的同志,经常被投诉或被个别群众辱骂骚扰,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群众利益未得到充分保障。一是补偿标准问题。二是安置问题。三是社会保障问题。
2、项目建设规划不够到位。由于各种原因,规划工作可能无法做到全面到位,给征地拆迁工作增加很多的工作量。
3、正常征地拆迁工作秩序尚未建立。
4、拆迁主体权责不够明晰。
三、破解难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征地拆迁市场化运作水平。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改革政府大包大揽的模式,对那些通过市场可以调节、通过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可以解决的事项,都应当从行政管理职能中剥离
出来。政府要发挥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监督指导职能,着力协调好各方关系和维护好各方利益,建立正常的征地拆迁秩序。
2、充分做好征地拆迁前期准备工作。征地拆迁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是确保征地拆迁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要摸清情况,把土地类别、房屋面积、青苗品种规格以及受征人等相关情况调查清楚,登记造册。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把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考虑在先,充分准备。要通过市场调查,制定符合实际并进一步细化的补偿标准,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宣传,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执行。要加强资金调度,工作启动前储备足够的补偿资金,确保在签订征地拆迁协议后,及时兑现补偿金,避免发生二次征用等问题。
第四篇:地税局破解肉鸡加工业征收管理难题
“一控、二审、三比对”
破解肉鸡加工业税收征管难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禽肉产品需求大大增加,神州市通过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充分挖掘农副产品加工潜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延伸、增加产值。到2010年初,全市肉鸡存栏量3000万只,年出栏量9000余万只,规模以上肉鸡加工企业55家,从业人数3700余人,全年实现增加值近亿元,对于壮大全市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肉鸡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税收征管问题。
一、肉鸡加工行业的特点及工艺流程
二、肉鸡加工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通过前期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该行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以下难点:
一是以票控税难实现。该类企业针对的购销客户多为农村养殖户和批发企业,纳税人自行开具购销发票、自行抵扣现象普遍,存在较大随意性,发票使用方面不规范。
二是资金流向难监控。农产品收购大多采取现金结算方式,无法对其资金流进行有效监控。而产品销往全国各大批发市场,索取发票的客户不多,交易也多为现金方式,极易造成偷漏税现象。
三是收购对象难核查。原材料供应者多是农村养殖户,他们来源分散,索要发票意识较差,税务机关无法及时有效开展稽核,很难挨家挨户验证发票开具的真实性。
四是物耗水平难掌控。产品有一定质量损耗,在收购、储备、生产环节上容易造成非正常损失,企业往往会夸大原材料生产耗用数量,虚增生产成本,造成账外经营,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
五是隐匿收入难发现。该行业技术含量低,多为家庭式经营,企业纳税意识差,财务核算不规范,收入隐匿情形较普遍,税务人员无法掌握其真实情况。
三、破解毛鸡宰杀加工业税收征管难点及对策
为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行业指标,探索实施了“一控、二审、三比对” 管理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控”是指严控产品检疫数据,掌握企业购销情况。通过与畜牧局动检部门建立信息传递制度,每月汇集动检部门的检疫
资料,由日常管理组具体负责信息的采集及比对,动态监控当地及外地养殖户与宰杀企业的经济往来,随时掌握宰杀企业的购销情况,从源头上对此类行业的原材料购进及销售情况进行控管。
“二审”是指严格审核购销发票,掌握企业成本收入情况。一是在收购环节,我们一方面制定了收购明细台帐,要求企业按月报送,另一方面及时和国税部门沟通,对购销发票使用情况进行动态控管;二是在销售环节,纳税人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大批发市场,客户大多为小规模纳税人或个体批发业户。
“三比对”是指开展投入产出比、检疫销量比、原材料耗能比,掌握企业生产指标情况。一是投入产出比,我们通过调研测算得出肉鸡宰杀行业投入产出比,设立指标预警值:白条1:0.78-0.80、鸡肝1:0.0082、鸡胗1:0.0152、鸡心1:0.0035、鸡肠1:0.05.2-0.06、鸡血1:0.05、鸡毛等1:0.067。如果企业实际投入产出比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多记毛鸡数量虚增成本或少记产成品数量隐藏收入现象;
二是检疫销量比,通过企业账务记载产成品销售数量与从检验检疫部门采集的产成品检疫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企业销售数量的真实性;三是原材料耗能比,该行业设备简单,生产能力与单位产品耗能基本一样,一般情况下为每条生产线每小时生产毛鸡3000只,每加工一吨毛鸡耗用电费最低75元,我们根据企业耗电量来推算企业的当月产量,扣除库存,测算出当月销售收入,计算应纳税款。
以加工一吨毛鸡为例:成本费用包括毛鸡7300元,电费75元,工人工资160元,合计7535元;收入包括白条、鸡心、鸡肝、鸡珍、鸡肠和鸡血、鸡毛,合计8057.98元;加工一吨毛鸡的利润为522.98元,利润率为7.16%.(如图所示)
图一:毛鸡加工行业成本利润分析图(以每吨为单位)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形成了科学的行业指标体系,可以从行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控制其成本、收入,更科学的对该行业进行管理,稳定了税基,增加了税源。
四、初步成效:
1、为探索基层行业化税源管理方式,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如何在有限的经济资源上广开税源,这是基层征收部门面临的难题,我们通过对毛鸡宰杀行业的评析,达到了“评估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2、按照这一方法,在日常的税收管理过程中,对一般符合正常参考值的企业实行“批处理”,实施常规管理,对超出参考值的“异常”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对于“异常”企业,及时给出预警,分析产生异常的原因,特别是对不能说明理由的,应及时进行纳税评估。对评估检查存有疑点的企业,实施重点稽查,使征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对促进基层税收的增长,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前期的调研摸底,从神州分局的实际效果来看,收入方面体现比较明显,为基层乡镇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增效促收作用。
第五篇:创新征管模式破解车船税征收难题
创新征管模式破解车船税征收难题
车船税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税源。车船税涉及面广,流动性大,税源分散,加上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不强,普遍存在漏征漏管的问题,一直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难点。今年以来,市地税局通过转变治税理念,创新征管模式,强化车船税的征收管理,“向管理要税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我市车船税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截至7月31日,全市已征收车船税67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490万元,增长269.2%;预计全年可实现800至1000万元。该局车船税征管工作得到湛江市地方税务局的充分肯定。主要做法有:
一、转变治税理念。树立“观念+办法=税收”的治税理念,认真贯彻“向管理要税收”的工作思路,把强化管理作为增加税收的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征管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税收收入。同时,积极做好镇级领导的思想工作,转变他们的理财思路,让他们认识到地方税收的重要性,争取支持和配合。
二、创新征管模式。在摩托车车船税的征管方面,除了自征和代征外,该局还全省首创村委协征的办法。协征包括两方面,一是交警部门在车辆入户和年审时,协助地税部门征收车船税。二是各镇税务所与当地镇委、镇政府密切配合,各村(居)委、单位、学校协助征收摩托车车船税,级级动员,层层协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领导负责抓,村委干部具体抓,抽调人员共同抓,形成了从市到镇、镇到村、村到户的纵深式、网络式、全方位的征管格局。镇主要领导亲自深入各村委,甚至到村到户进行宣传发动,指导督促。
三、落实工作责任。将摩托车车船税征收任务分配到各镇税务所,然后,税务所通过镇政府把协征任务分配给各村(居)委会,并分解到村(居)委会和镇政府的干部,或者机关单位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实行“三定”,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间。落实干部包片责任制,每个村委干部负责几条自然村的协征工作。有些镇要求镇、村干部负责一定数量的协征任务。
四、采取激励措施。采取地税局考核地税所、市考核镇、镇考核村(居)委会的逐级考核办法,从经济上、行政上对车船税征管工作进行考核。一是该局在明确征收任务的基础上,相应制定下发车船税等地方税征管工作的考核办法,拿出20多万元对完成任务的税所进行奖励。二是各镇也制订激励奖惩措施,从镇财政拨出一定经费,一部分作为组织工作的经费,另一部分用来补助或奖励有关协征人员。同时,各镇对完成任务好的村(居)委进行表彰,给予奖励;对不完成任务的通报或在会上剖析原因,甚至扣发补贴,并作为考核村(居)委干部能力和评选先进村(居)委的条件。
五、加强宣传督促。广泛开展声势浩大的税法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巡回各镇宣传,重点宣传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通过廉江电视台和廉江电台播放《关于缴纳车船税的通告》;在交通要道和繁华路段悬挂宣传横额,印发宣传资料到村入户进行宣传。同时,抓好督促工作。一是编印《车船税征管简报》。将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征管工作经验及时传达到市、镇领导和有关单位,对全市车船税征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交流作用,有效促进征管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发送车船税征管信息短信。及时将车船税征管工作进度等信息通过手机发送给市、镇领导和有关人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市地税局钟土生 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