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与实践申报书

时间:2019-05-14 13:4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方案)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与实践申报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方案)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与实践申报书》。

第一篇:(方案)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与实践申报书

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方 案

——以重庆市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为例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农村县镇

农村,是指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县,是我国行政区划中的行政单位。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镇,是由县管辖的基层行政单位。××县是典型的西部农村县镇,地处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县政府所在地为巷口镇。

(二)新建学校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1998-2007年,全国通过撤并建转,学校数目减少了47.5%,同时,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县镇新建了一批学校。××县为了加快城乡建设统筹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缓解县镇学校大班额压力,减轻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负担,新建了××学校。该校承载着县政府提出的“品牌打造、管理示范、质量领先、校风一流”的高要求;肩负着全县人民构建和谐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任与期望。

该校由于是一所新建学校,师生结构复杂,学校核心价值观、师生共同愿景等尚未形成,学校文化缺失,“硬件硬、软件软”。而当今,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是文化的发展,办教育实则就是办文化。一所学校拥有真正的文化特色,才是一所有个性的学校,这也是所有学校的追求[1]。鉴于此,本课题才提出尽快引领打造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

(三)学校文化品牌

文化,中国最早“文化”的概念是“文治和教化” 的意思。在古汉语中,文化就是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使人“发乎情,止于礼” [2]。《辞海》中对“文化”界定: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3]。英国文化人类 1 学家爱德华•B•泰勒(Edward C•B•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阐述道:“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体”。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早在1932年《教育社会学》(The Sociologe Teaching)一书中就曾使用“学校文化”一词,他将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4]。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全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校园环境、学校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总和[5]。

品牌是市场的衍生物,指一种产品的属性、包装、声誉、印象、标记等的总和。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是一种情感经历的过程,是文化企业、产品、服务在视觉、情感、理念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形象,是通过文化企业或产品、服务与顾客的互动、沟通来实现的,是消费者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全部体验[6]。

学校文化品牌是文化品牌的重要分支,是学校生存、发展、竞争的不竭动力。学校面对竞争环境,必须采取的生存、发展战略是学校品牌建设。学校品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无论采取如何的策略、运用如何的方法,学校品牌的建设最终都要以学校文化为根本的依据;或者说,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最核心的标志是看它是否有自己的优秀的特色学校文化。所以说,学校文化应是学校活动的全部,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魂,是学校品牌之魂[7]。

鉴于此,本课题特以××学校为例进行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旨在尽快增强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的生存力,提高该类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皮特森(Kent D.Peterson)提出:“学校文化是一组规范、价值和信念、典礼和仪式、象征和事迹,这些因素构成了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个性,正是这些不成文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促使教师、管理者、家长和学生一起工作,一起解决问题,共同迎接挑战和面对失败”[8]。瓦格纳(Wagner)把学校文化定义为校内外共享的经验、集体感、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9]。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全面,几乎涵盖了学校师生的各个层面。但他们都着眼于把学校文化作为一个集体,而较少关注物质层面的东西。

顾明远指出,学校文化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 2 形态。石鸥指出,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人员通过共同努力所达到的学校总体文明状态,它既包括学校的物质财富和环境资源条件,更包括学校成员群体的学校意识、学校精神以及学校的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科学文化、教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综合反映[10]。与外国学者专注于学校文化的精神层面有所不同,国内学者更注重于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予以关注。

在学校文化研究与探索中,也许任何时候都不像今天这样如此凸显“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2005-2006年,教育部相继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这一方面昭示着学校文化建设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学校文化建设进入了深入的理性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但是,当今学校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瓶颈与误区。如郑志生认为,“学校往往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学校文化建设,忽略了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追求表面形式的、物质的学校文化,忽略了深层的、有内涵的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高丽娟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存在四种误区,“一是把学校品牌的创建与学校文化的创建割裂开来,二是学校文化建设缺乏个性,三是学校办学理念没有转化为行动,四是学校工作缺乏连续性。”

综上所述,目前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是学校管理者、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在思维方式上,我们要从原有的自上而下建构学校文化转向自下而上建设学校文化,着眼于“学校人”主体,突出人人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并与之共同成长;要从片面地追求建设外显的物态文化转为更加注重内隐的精神层面的学校文化;要在思辨性的、解析性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性的行动研究。

三、研究意义及价值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是统领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学校文化建设的好坏对促进学校师生发展,塑造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新建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往往表面化、形式化,体现“领导意志”,把学校文化作为“花瓶点缀”。为了避免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穿新鞋走老路”,本课题通过研究,将探索出一条如何建设文化厚重、品牌突出的优质学校之路,从而为该类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四、研究目标及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增强学校文化底蕴,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厚度,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铸成文化品牌。

1.通过对学生、家长、专家及社会贤达等调查、研究该类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需求;

2.通过对新建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分析研究,归纳出该类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3.通过对新建学校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师生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内容,进行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行动研究。

五、研究假设及创新点

如果新建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卓有成效,就会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和熏陶每位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学校办学效益,进而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与品牌,增强学校竞争力,从而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感,激发其参与办学与管理的热情。

本课题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创新,在过去偏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采取行动研究,让学校文化品牌建设走到前台,在行动中建设学校文化品牌;其次在研究范围和对象上创新,即研究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的西部县镇新建学校。

六、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课题通过调查了解全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广泛征求专家及社会贤达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当今教育发展形势、学校自身特点,分析提炼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在学校文化理念指导下践行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大量的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文献资料,丰富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需要,为课题的实际操作提供研究依据。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校的调查、规划、践行、生成文化品牌这一过程的不断研究,提炼出该类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借鉴其它学校的经验,边思考边实践,并总结出该类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经验。

技术路线:

本课题沿着考察、计划、行动、反思等步骤实施研究,在不断的反思与行动研究过程中,生成学校文化特色,形成学校文化品牌。

七、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11年9月~2014年6月)。

(一)准备阶段(2011.9~2012.1)

1.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3.考察调研市内外学校文化建设现状;

4.召开课题论证会,邀请专家作培训指导,初步提炼出学校文化理念。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2.2~2014.1)1.组织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

2.定期召开课题会,交流反馈信息,研究切磋方法,强化目标落实; 3.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考察,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和课题研究; 4.完成多篇论文,并公开发表。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2~2014.6)1.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2.编著出版研究成果; 3.申请结题。

八、预期成果

1.《文化品牌建设蓝图规划》;论文集《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与实践》;《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资料汇编》;校本课程《走向雅·正》;影像资料《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专题片》等;专著《雅·正教育——××学校的选择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校园环境。

2.师生精神风貌得到实质性改观;学校影响力及声誉得到提升;学校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九、研究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中学高级教师,学校教学副校长,县教育督导兼职督学,县小学生综合素质监测评委;2003年参加儿基会项目“学校发展与规划”培训,2008年秋在重庆市人民小学挂职学习半年,2010年在西南大学参加校长高级研修培训;主持和参与“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等多项市县级课题研究并结题;撰写论文《注重学生的爱心教育》等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及市级刊物发表。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共10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2名中学高级教师,1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8人。学校校长、副校长、支部书记及科室负责人均参与该课题研究,并由副校长具体负责。

本课题其余成员课题研究与管理经验如下:

主研国家级规划课题“新时期城镇小学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国家级子课题 “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已结题;主研市级课题“山区小学生个性特长的形成与评价研究”、“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研究”,结题结论均为“优秀”;

论文《尊重教师的校长必将赢得教师的尊重》在《今日教育》发表;《和谐社会的学校管理》、《小学生不良同伴关系的分析与矫正》、《党支部书记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浅谈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利用〈品德与社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等在市级刊物《科学咨询》上发表。

课题研究成员培训经历:校长相继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为期1个月的全国第六 6 期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培训、重庆市第三期小学骨干校长学习培训、重庆市中英合作小学骨干校长学习培训,并赴英国培训学习一个月。

××学校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多功能教室20间,藏书2万余册,总投资7000余万元。现有教职员工114人,班级36个,学生2000余人,其中,农村学生占40.2%,农民工子女占57.8%,城镇学生仅占2%。全校留守儿童占7.8%。该校建校之初就开始思考学校文化建设问题,通过课题组检索文献资料,参考数十篇与课题相关的高质量文献,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学习研讨与专家培训指导。

经费保障:学校自行筹措该课题研究专项经费50万元,申请县政府、教委支助20万元,分期分批投入该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1] 岳春峰.名校校园文化构建力[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7-198.[2] 张仁贤,么加利,石连海.校长怎样抓校园文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1-5.[3] 俞国良.学校文化新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25-27.[4] 刘正伟,仇建辉.学校文化建设-特色与品牌[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2-4.[5] 周庆九.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认知与理性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85-86.[6] 柏定国.文化品牌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7-54.[7] 张在仪,张明桦.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提升学校教育素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111-112.[8] Kent D.Peterson.POSITIVE or NEGATIVE [J].Journa of Staff Development, 2002, 23(3): 10-15.[9]李红霞.国外学者关于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理解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200)18-19.[10]刘芳.学校文化国内外研究综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3)16-17.7

第二篇: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文化研究[模版]

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文化研究

摘 要]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在建设城市品牌中,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围绕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指出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城市品牌 建设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在建设城市品牌中,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优秀的品牌是具有良好文化底蕴的,目标受众在接受了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同时选择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在建设品牌时,文化必然渗透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致而充分的展示过程;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源动力。

一、城市品牌——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概念

今天,城市品牌日益成为城市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城市品牌价值不仅在于其能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形象和声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成为其潜在的消费者,还在于其持续不断地创造新价值、新财富的巨大潜能。随着城市品牌在推动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城市品牌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并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并驾齐驱的现象。

城市品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概念。文化是城市品牌识别固有的一面,它是城市品牌的主要动力。城市品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产品,城市品牌的精神力量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灵魂。城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城市品牌上的城市精华,又是渗透到城市品牌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城市品牌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空间,相应的也是市场空间,而市场的核心是消费,消费的本质内涵是文化,人们在消费品牌的同时,也在消费着文化;城市经营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城市的消费者接受了品牌,也就接纳了文化。城市品牌蕴含的文化只有与城市的消费者所属的文化相适应、相一致,才能得到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才能引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

二、文化力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益迫切,一个只能满足人们物质欲望的城市是缺乏凝聚力的,一个平庸得毫无文化特色的城市对于具有现代化心理的人来说是无法认同的。因此,城市品牌建设的作用在于人、城市、文化三者的互动,形成一个多变的体系,呈现出人造城市、城市造人,人造文化、文化造人,城市造文化、文化造城市这样一个互为作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机体。在城市经营中,树立“文化资本”的观念,打造城市品牌,将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1.城市文化有利于强化城市居民意识,增强城市品牌的向心力、凝聚力

城市文化是长期积淀形成的, 是由城市居民共同创造的, 因而人们对其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城市文化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并起到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的作用, 进一步促使城市文化深入人心, 强化市民的服务意识。一个好的城市品牌对于本城市的居民具有鼓舞作用,使他们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例如,在我国,多少年来,人们传

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苏州和杭州的自然文化资源的独特性。而苏州和杭州很少有人嫌弃本市而想外迁的,这就是因为有了“人间天堂”这个品牌而大大增强了凝聚力。通过富有个性的城市理念传播,城市文化建设及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会把市民的精神凝聚到城市发展这一中心上来,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并进而营造出人人为城市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气氛,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深圳的“拓荒牛”形象就极大的增强了深圳市民的城市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深圳特区的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城市文化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城市市民的生活素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一座城市的市民生活素质,反映和表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程度和水平。一般说来,市民生活素质包括个人的受教育水平、是否健康的生理、心理和道德,是否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生活素质决定了市民所具备的视野,也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总体文化品位的高低,这一切都是构建城市品牌的关键要素。显而易见,要提高市民的生活素质,文化建设在其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这既依赖于普遍有效推行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也依赖于总体性的社会文化的发展。从而为居民的智力成长和知识底蕴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同时也能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提升。

文化在提升城市居民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生活素质的同时,还大大有助于强化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塑造城市文明风气,影响城市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进一步提高城市品牌的凝聚力,以文化凝聚人心, 陶冶市民情操,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使城市居民积极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

2.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品牌的定位,丰富了城市品牌的内涵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均加大了了绿地花园、喷泉广场、高楼大厦、宽阔街道的建设,要想从城市的外在面貌区分城市的优劣越来越难。只有城市文化这种深层次的底蕴,才是识别城市特征的首要标识,只有从市民的生活风俗、审美情趣、生活理想、精神崇尚、行为方式、处世态度等方面才能把握城市的内在脉动。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独特的自然景观,新颖的街道布局,以及它的外在特征对于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价值,但是,标志性建筑除了外在形象特征之外,真正给人们长久品位的还是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每一座城市在建设城市品牌时,都在深入的研究本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从而做出准确的定位。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有其个性特点,或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或是具有创新性的现代文化,这些特点往往需要城市品牌来展现出来。例如上海市就以外滩丰富多彩的建筑、繁荣的商业和逐步崛起的金融业为内容的品牌形象,展示了上海的城市文化特色。美国的洛杉矶则以好莱坞电影、篮球和知名的大学构成了它的城市形象,体现了它的品牌独特性。

城市品牌的树立应该要有出色的产品和产业来烘托和支持,培育知名的文化产品来丰富城市品牌的内涵。因此,需要积极扶持城市的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来培育特色文化产品、名牌产品带动城市品牌形成,品牌产品与城市品牌相互提升、相得益彰。以文化精神为依托的产品,不仅能给人们以直接的物质享受,同时也给人们提供精神的营养,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独特的城市精神、地域文化。较之一般的产品而言,它具有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成为特定城市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成为城市品牌的重要依托。如巴黎以时装和香水成就时尚之都这一品牌,汉诺威亦无以伦比的国际会展业成为世界会展之都,维也纳则以文化艺术产业发达的音乐之都著称于世,法国里尔市2004年8月获得欧洲“文化之都”的称誉,宜宾五粮液、绵阳长虹、青岛海尔等都已经成为知名产品带动城市崛起和城市品牌塑造的典型。

3.城市文化增强了城市品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现代城市文化对城市周围的地域,对其他城市具有很强的文化辐射作用,其文化的内容和风格可以辐射、感染、影响其周围群落,乃至整个区域的文化,促进整个文化的发展繁荣。城市文化的辐射性有利于城市品牌的传播。城市是文化的集散地,城市的形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提供了条件, 人员的流动带动了跨地区文化的传播, 使城市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向四周辐射,这是城市品牌作用于外部的扩散力。好的城市品牌必然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越丰富,认同性越大,其辐射力也就越强,相应的其吸引力也就越大。如广州作为商都,商贾云集,游客络绎不绝,不仅带来了异地文化,更传播了广州的城市文化,使广州“商都”这一城市品牌闻名全国。城市文化能大幅度提升城市品牌的亲和力,有助于提高目标受众对城市品牌的社会记忆,以及对城市的偏好和信任,也就是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升城市品牌的资产价值。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可以使一个城市具有鲜明的形象,使人们了解它,在脑海中形象化它。可以使得这个城市在某一方面具有其他城市所不能够具有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外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

(1)有助于吸引人才。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历史已经证明城市要想一直保持增长和发展的趋势,其关键在于城市吸引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能力、而最关键的是人才,因为人是创造和创新的最主要的原动力,技术和资本为人的能动力的发挥提供技术和资本支持,而这些的实现,主要是城市的独特性——即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保持。城市文化是否开放兼容、是否适宜创业发展、是否让人们安居乐业成为城市能否吸引人才的关键。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优良、富有活力的城市,必然会在人才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进而对各类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2)有利于吸引外资。中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城市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城市建设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招商引资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时代,城市对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吸引和聚集能力是城市能否引进外资的一个关键。公司选择投资城市,除了考虑区位经济的辐射能力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城市文化对投资带来的风险。文化开放、兼容的城市将减轻跨国公司本地化的压力和跨文化管理的难度,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名气,也有利于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兴业。

(3)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到外地旅游,说到底是为了感受不同背景下的人文风光,体验一种异质文化。当代社会,旅游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已纳入许多城市的发展战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旅游业的发展要么以自然景致取胜,要么以人文景观见长,即便是前者也要适度注入人文内涵。可见文化特色是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是发展文化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利用文化因素发展旅游城市品牌,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凡是旅游业搞得好的城市,都有良好的城市品牌;相反,如果城市形象不佳,即使拥有最好的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很难吸引游客。

三、结语

在构建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文化是一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全球化和世界性城市化浪潮的推进,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城市与城市之间正从经济竞争走向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注重城市总体形象的树立和城市整体品牌的营造,是体现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方面。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予我们人文精神力量的基础;而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给予我们人文精神的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质,促进城市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城市品牌向更高层次发展,才能促进城市文化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面向未来的发展。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韦荣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高职院校文化品牌的构成、特征、价值、功能等内涵要素,并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竞赛”文化品牌建设的成功实践为例,探索了文化品牌的建设途径以及对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品牌建设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核心发展力的必然选择,它与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和校本文化特色相适应,体现着大学人文精神和教育品位,是高职院校实现文化育人目标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树立文化品牌意识,开展有特色的可持续的文化品牌建设,以积极应对品牌时代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文化品牌的内涵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是企业品牌和服务品牌等概念的引申,是指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特色项目。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精华和集中体现。

(一)文化品牌的构成与特征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精神层面是指文化品牌理念,它是在学校办学理念、宗旨、校训等基础上提炼而成的,包括文化品牌的精神实质、目标追求、所要实现的价值等,它是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内容和魅力所在,是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层面是指校园文化品牌的名称、标志、载体等,它是文化品牌的外在形象,作为校园文化品牌的视觉系统,在展示文化品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行为层面是指以组织制度为主体的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品牌的具体化和社会化,具体表现为校园文化品牌管理制度、实施细则、规范原则和考评制度等。校园文化品牌的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文化品牌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它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品格,代表着高职院校的形象

和地位,是一所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标识,是难以被其他学校所模仿和复制的,是学校自身的核心发展力和校本文化的重要标志。其次,文化品牌的精神、个性、品质和功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这种品牌价值看不见,摸不着,却包涵着校园文化的价值追求、精神引领和个性特色。再次,文化品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优秀的文化品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品牌的文化因素对外界的吸引作用会越来越大,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二)文化品牌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品牌是经过长期传承、逐步积淀而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高职院校长期文化传承和积淀的结晶,体现了高职院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文化品牌的创新是指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在继承原有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所共同开拓、发展、创造而形成的新文化品牌,以及由这种创造所形成的发展性过程。高职院校的文化品牌深深地根植于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中,又吸收着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传统,同时还蕴含着校本文化传统的优势,无不体现着对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承与创新,体现着大学的人文精神。

(三)文化品牌的价值与育人

文化育人是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文化品牌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高职院校每个师生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最富渗透力的力量对每个师生产生重要影响,滋养着师生们的人格,是大学最重要的资源,更是一所学校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提升文化品牌价值,必须发挥文化品牌的育人功能,也就意味着文化品牌要与大学生的发展相结合,要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要与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能力提升、专业发展相结合,使学生在参加文化品牌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树立远大志向、塑造高尚品质、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具体实践中,应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明确文化品牌的受众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知识、意志、能力以及特长在参与文化品牌的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要尽可能地扩大参与主体,使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四)文化品牌的形象与宣传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这种竞争不仅仅存在于商业领域,而且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在打造文化品牌的同时,也要学会营销文化品牌。作为一种有形展示,文化品牌具有教育、展示、宣传、激励、导向等功能。文化品牌的形象与宣传关系密切,要通过文化项目活动,生动、形象地把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出来。文化品牌形象的宣传,应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升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一是注重媒体宣传,既要注重在省、全国级的刊物上的宣传,也要注重在本地的有关媒介上的宣传。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把网站建成校园文化的信息中心、研究中心、资源中心,吸引本地乃至全国各地的人们关注,通过网站塑造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

二、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

近几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厚德强技,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以培养“贤能人才”为目标,以具有鲜明特色的“技能竞赛”文化品牌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技能竞赛文化品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08年至今,学生在全国、广东省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中,无论是获奖数量还是获奖名次均居全省前列。其中,2008年获全国首届高职技能大赛机器人项目一等奖,2011年获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大赛管理模拟项目冠军,2012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及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两个项目一等奖。

(一)以技能竞赛塑造文化品牌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类型,它以职业需要为导向,以应用性技术和技艺为主要内容,传授职业活动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态度,并使学习者获得或者扩展职业行动能力,进而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因此,高职教育是以技能为中心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所在。而技能竞赛源于长期的生产劳动竞赛历史和文化,作为一项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技能竞赛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职业技能的比拼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职业理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文素质;对学校而言,技能竞赛是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优秀教学成果的大检验,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说明技能竞赛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基于对高职教育本质属性和技能竞赛重要性的认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将文化品牌建设的目标定位在技能竞赛上,紧紧抓住“厚德强技”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技能竞赛”文化品牌。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广东老隆师范学校,在技能竞赛方面,有师范教育 “八个一”训练竞赛的传统(每天写一页钢笔字、一页毛笔字、一小黑板粉笔字、给一句话注音、一次三分钟演讲、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写一篇周记、每学期制作一份手抄报),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在继承学校传统竞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探索技能竞赛的丰富内涵,力

求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体现崇尚实践、崇尚技能的兴校方针,大力培育竞赛文化。

(二)以赛促学

以赛促学就是将技能竞赛贯穿“教学做一体化”之中,就是将技能竞赛内化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不断完善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依托数量众多、设施齐全、师资充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全方位保障、举合力推动竞赛工作开展,在全校营造了学技能、用技能、赛技能的浓厚竞赛氛围。

首先,学校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低,他们中间还有一些学生是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才无奈选择高职院校就读的。这些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崭露头角,认识到职业院校的学习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只要努力同样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其次,以榜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同学成为技能竞赛的优胜者,为学校乃至整个地方赢得了荣誉,受到了学校、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表彰,成为学生中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技能竞赛的优胜者有助于引发周围同学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参加竞赛的热情,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

(三)以赛促教

首先,以技能竞赛激励教师加强教学工作。技能竞赛的举办,是激励高职院校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驱动力,技能竞赛不仅是参赛学生的技能大比武,而且是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大比拼。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技能竞赛正是各位指导教师力求通过所教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以展示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必须首先大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不然就不能指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要培养出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必然要求指导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包括理论水平都要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其次,以技能竞赛激励教师提高操作能力。技能竞赛要求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为了提高技能训练质量,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广泛收集资料,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三,技能竞赛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以技能竞赛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突破口,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可以建立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机制,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竞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通过企业人员参与评判,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企业实习指

导的针对性,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四)技能竞赛全员化

技能竞赛全员化就是实现技能竞赛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技能竞赛文化品牌建设上,注意避免“应赛教育”的倾向,即避免以竞赛代替教学、为赛而学、名次是唯一评价标准等极端功利主义倾向,坚持“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原则,鼓励所有在校学生都积极参加技能竞赛,在重视参赛选手的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重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基础教育。

学校实施技能竞赛全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专业都根据职业岗位技能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研究、设计、确定几项技能竞赛项目,把技能竞赛与教学考试、实训考核、毕业设计以及学生技能考级等工作结合起来,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和企业实际需求,不断充实、更新技能竞赛内容与技能竞赛标准,形成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竞赛制度。二是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参加技能竞赛。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加技能竞赛、担任学生参赛指导教师等方式,使技能竞赛覆盖每一位专业教师,将技能竞赛的成绩和参加技能竞赛的经历作为专业教师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每一位学生都参加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与技能考试的结合,将技能竞赛与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综合评价以及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加技能竞赛,使技能竞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三、文化品牌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技能竞赛文化品牌在培养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人文精神方面起着积极作用,通过技能竞赛文化品牌建设可以促进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实现育人目标。

(一)尊重规律,崇尚规则。技能竞赛活动涉及激励理论、博弈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等基本理论,体现了教育教学规律,反映了教育的本质,比如竞赛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学用结合,手脑并用,强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同时,技能竞赛活动制定了许多规则,建立了相应的规范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此保证技能竞赛的顺利、有序、健康开展,参赛选手要正确处理公平公正问题,要按照技能比赛各项规定,严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服从裁判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技能竞赛活动的过程,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就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过程,就是规则意识的强化和自律自觉习惯的养成过程,因此,技能竞赛文化品牌对尊重规律,崇尚规则人文精神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

(二)倡导改革,重在创新。技能竞赛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表现在:

一方面,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理念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而实现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转变;推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转变,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推进以偏重传授知识向注重职业技能训练转变,实现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另一方面,通过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创新精神。技能竞赛是锻炼人智力的一种特殊的考核,其难度远大于一般的考试,要求思维量很大,灵活性很强,熟练度很高。可以说,高水平的技能竞赛,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智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技能。

(三)正视竞争,更重合作。技能竞赛是一项具有竞争性的教育类比赛活动,在技能竞赛的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不自觉的比较,都有获得较高名次以期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趋向。从竞赛的结果来看,对于取得较好竞赛成绩的学生来说,是对自己学习成绩和工作的肯定与表扬,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从而对成功的经验起到强化作用,使参赛者更加努力、更加主动,以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时,技能竞赛对比赛后进个人能够起到督促作用,督促他们查找问题,努力学习和工作,以改变落后的状态。技能竞赛对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意志力,提高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此外,技能竞赛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技能竞赛中的团体竞赛项目,反映了现代大工业发展尤其是装配制造业发展对团队合作的高要求,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就是说既要有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有良好的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团队作战。因此,技能竞赛对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建新、王珉.大学校园文化特色论[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2] 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介绍:

韦荣,男,出生年月1964.10,籍贯广西柳州,副教授,教育硕士,联系地址:广东河源市东环路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邮编:417000,联系电话***,电子邮箱wrwm@21cm.com。

第四篇:打造品牌学校的研究与实践

打造学校品牌的研究与实践

太古小学成立于1996年9月,当年只有7名教师,一百来个学生,是江东区第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借读学校,几年以后合并了村小矮柳小学,接收了演武小学撤并的部分教师,现有19个班级,780学生,43名教师,学校的教师无论是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都很不合理,生源又是以外来民工子弟为主。最近,几年随着江东中心学校搬迁到学校东侧的中山小区,又在学校西侧一路之隔了开办华光分校;在学校的北侧的东海小区开办了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在学校的南侧一站之隔新开办了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附近还有一所国有民办的幸福苑实验小学。这些新建立的学校都是高起点、高标准、大规模,其硬件远远超过了我校,除江东中心外,其他几所教育局重点扶植的学校,软件借助品牌强力崛起。如何与这些学校竞争?要想赶超这些学校,力不能及。但是,找准突破学科,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特色,打造学科品牌,提升学校声誉,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学校行政班子选择以下的塑造学校品牌的策略:

一、学校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对家长投诉一般应在8小时内处置完毕。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

一抓培训

每一个教师都有一本叫着《没有任何借口》的世界畅销书。“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的理念和行为准则,200年来,西点军校以此为指导为美国培养了三位总统,五位五星上将,3700名将军,首度登陆月球的三位太空人当中就有两位出身于西点,无数的商界精英人才也出身于西点,如可口可乐、通用电器、杜邦化工等大公司的总裁等。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的任何学校都没有像西点这样,在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史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西点成功的秘密何在?带着这个问题,我校组织每位教师认真阅读了这本书,要求写出心得体会并在例会交流,最后一致达成共识,那就是西点军校的秘密在于“没有任何借口”,在于“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的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正是秉持着这一重要行为准则,西点学子在任何一个团体里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工作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主动、敬业,从而成为了可信赖和承担责任的人。通过学习,全体教师认识到: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能让人如意一世;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学习不负责任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对待工作与学习的正确态度是正视现实,踏实敬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发现并肯定自己的能力。

二抓制度 三抓落实 四抓考核

二、校园建设精致化:学校不是花园要胜似花园,不是宾馆胜似宾馆,三、学科建设精品化:特色学科建设

四、师资队伍品牌化:三年发展规划,两次备课、两次反思的校本教研

五、学生培养个性化:社团活动

六、学校社区一体化:四点钟学校

兼职社区辅导员

青年志愿者 社区共享学校资源

第五篇:齐贤学校贤文化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齐贤学校“贤文化”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区优质化工程推进成果汇总

2011年1月,区优质化工程项目组专家在本校举办了“远郊师资素质提升暨优质化项目骨干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和座谈会,全体区、镇骨干教师利用假期就学校1+2区级“贤文化”课题的实践与研究,特汇总区优质化工程推进成果集,包含课堂教学案例和论文等。

一、论文

01.写实孩子们的生活 屠杏珍 02.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学习耿 耘 03.适度关注作者的表达,提高二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 顾雅仙 04.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05.低年级口头表达教学点滴体会 06.持之以恒 学会提问 07.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08.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09.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 10.浅谈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11.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初探 12.师爱——芬芳绽放的花朵 五年级 13.燕 子 14.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15.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16.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7.语文教学现状的探讨 18.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究 19.以苏轼词为例谈宋词学习20.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探究 21.浅谈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22.语文课要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23.如何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24.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5.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26.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27.小学数学教学中策略 28.让爱开启他的心灵 29.捧起关爱之情 燃起信心之火 30.用真爱感动学生 31.走进生活 感悟数学 32.关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幸福甜蜜

——反思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评价 33.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4.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35.浅谈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36.数学感悟 37.向学生要教学质量的两个绝招 38.谈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和对策 39.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激励性教育 40.用 心 灵 去 沟 通 41.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2.浅谈如何学好中学数学 43.几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44.小学生活化英语教学 45.小学英语口语训练 46.听,花开的声音 韩桂云 崔超群 陈培荣 周琴娥 周纪芳 周立忠 黄 玲 王冬梅 张国平夏铭龙 费羽青 金 晶 黄 琳 尤新龙 韩宝国 丁烨旻 王玲玲 朱琳琳 方春艳 乔 虹 韩银芳 杨辉辉 蔡德明 尤美华 顾国院 冯辉辉 方 英 方 英 于世梅 张德华 卫国连 许妙丽

周丹丹 巫秀妍 郭黎明 周龙平匡双霞 余林华 唐奇龙 朱祖平吕 琦 周丽军 沈翠华

47.浅谈如何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陆春锋 48.情境教育让英语课堂焕发生机 张 媛 49.让学生亲近你 陈晓燕 50.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训练 蔡桂华 51.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谢 杰 52.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口头评价 张建玲 5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进行有效的词汇学习於 娜 54.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陆凤贤 55.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 徐 薇 56.浅谈农村六年级英语入门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陈海琴 57.How to make a lesson better 徐菊英 58.作业批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所应注意的几点思考 余水萍 59.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60.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记忆的能力 61.如何使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62.激 趣 63.美术教育与孩子们的发展 64.点燃生命之火 65.“教”而不思则罔 66.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让音乐课“活”起来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 67.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意识 68.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互动的方式及其运用 69.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学 70.善待生物 善待地球 71.儿童版画 72.基于ASP.NET的学生电子学习档案袋的开发和应用 73.“创设问题情景与实施问题教学”初探 74.劳技课中的创造教育探索 75.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76.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7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的练习效率 78.如何在实践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79.如何在政治课堂中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80.《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案例 81.小学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82.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 83.任务驱动教学法 84.音乐课上的愉快教学 85.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中提升学生家庭责任感 86.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学校德育“贤文化”的研究 87.活动主题:“美味”大调查 88.《中学美术新课标》有感 89.《中学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一书读后感 90.重视“自由探究”,提高动手能力

——小学自然教学中的做中学 91.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指导教师教学模式转变的尝试 方菊华

二、案例

92.4B M2 U3 A busy family 教学案例 93.小学体育课案例----跳绳 94.立定跳远教学案例 95.《小石潭记》教学案例 96.生动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A M4U2 案例 97.体 育 课 教 学 案 例 98.教学案例——由一道容易出错的题而想到的 孙金花 韩文静 陈晓丽 范 晖 宋 玥 王 静 栗 曼 蔡梅华 朱 婷 潘秀英 程华英 薛淑华 胡 丹 葛世秋 陈晓红 唐德林 邢桂娥 赵春香 陈 立 周中华 盛泉龙 徐美群 韩玉婵 王高华 连 莉 吴 颢 乔 艳 王晓红 张亚琼 唐忠平周 明 郝玉梅 高安平沈菊仙 马亮亮 唐仁弟 王 馨 沈 怡 吴跃花 殷惠凤

99.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王 伟 100.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 >> 徐 琴 101.运用句式 让学生自主表达

-----一堂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 钱仁红 102.初中数学概念新授课问题导入研究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课例 刘 燕

下载(方案)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与实践申报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方案)西部农村县镇新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与实践申报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