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东坝镇龙塘村申报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的函0805
龙塘村委文件
龙塘村[2010]2号 签发人:黄杏芳
关于郁南县东坝镇龙塘村申报
国家级生态示范村的函
郁南县环保局:
近年来,我村在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村建设的精神指导下,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15个主要指标和“突出生态、体现和谐、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建管并重、体现实效”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龙塘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工作,高起点规划,构筑国家级生态村发展框架,对村未来发展进行合理布局;高质量建设,创建现代化农村优美环境,抓好各项硬件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配套制度。通过创建基本实现了村庄规划图纸化、饮水自来化、环村道路硬底化、人畜分离生态化、雨污分流设施化、户厕公厕和垃圾处理无害化、公共设施休闲化、村规民约制度化的建设目标。
通过我村群众的共同努力,龙塘村的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改善了人居环境。目前村内建成了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污水处理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环
境绿化美化;二是深化了精神文明建设。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讲文明、破陋习、树新风逐渐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三是促进了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种桑养蚕与蚕茧加工这一特色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干群关系日益密切。
鉴于龙塘村的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已达到《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的要求,现申请龙塘村为国家级生态示范村,以此促进我村经济发展和环境改造,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妥否,务希研究承复。
东坝镇龙塘村民委员会 2010年8月5日
主题词:机构
设置
报告
龙塘村 2010年6月25日印发
龙塘村义务消防队名单
队 长:谢永浩
副队长:黄日伙、黄桂才
成 员:黄杏芳、黄北深、黄灿林、杨正明、黄培山
第二篇:郁南县东坝镇龙塘中学2013年工作计划DOC
郁南县东坝镇龙塘中学2013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创强提质改课堂”为教育发展主题,解放思想,坚定信念,创新工作,努力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为建设美丽幸福新郁南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快创建教育强镇步伐,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1、确保完成2012东坝镇创建教育强镇任务。(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黄东泉)
(二)打造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智慧课堂、快乐校园、幸福教育”为主线,大胆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聚焦课堂、关注教学、提高质量”为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探索、建构适应各级、各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课堂教学改革,总结提炼有效的课堂改革经验,审视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在学习小组构建、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课堂结构优化等方面,凝聚集体智慧,加强研究研讨,凸显校本特色,打造本校品牌、扩大课改效应。(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谢德权)
3、重视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本校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艺术类与实验类课程。充分调动我校兼职教研员的积极性,组织分学段、有重点的观摩、研讨与推广,推动薄弱课程建设与实施借
助典型培植,组织总结、表彰和宣传等方式,带动面上工作的深入开展。(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谢德权)
4、加强课题研究与落实。根据去年县召开的开展小专题研究会议的精神,加大对教师指导和引领力度,召开小专题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积极推动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谢德权)
5、积极参与南片送课活动和教研活动。(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谢德权)
6、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根据《郁南县2012-2013学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强化学情分析与质量监控,把好质量关。(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谢德权)
7、积极推荐新教师参加4月份县“教坛新秀“课堂教学竞赛。(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谢德权)
8、加大尖子生的培养力度,年内各学科开展学科竞赛。(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谢德权)
(三)加强学校领导建设,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9、积极参加省二师的中层干部专题培训班。(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吴桂钊)
10、积极安排兼职教研员参加跟岗培训班。(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谢德权)
1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师德报告会、开展“我心中的好教师”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价值取向。(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吴桂钊)
12、加强教师师能培训。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和校本培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教学技能与教学论文竞赛,使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实现跃进。(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谢德权)
13、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加快我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加快“班班通”的建设步伐,推进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黄东泉)
14、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发掘、跟踪、培养优秀年轻教师,造就可持续发展的骨干教师梯队。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后备人选培训班。(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吴桂钊)
(四)加强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15、以开展“诚信学校”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阮勇华)
16、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阮勇华)
17、每学期对学校的管理的进行自查。(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叶锦波)
18、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主管人:叶锦波,分管人:吴惠亨)
19、制定并实施《郁南县学校管理工作“壹百分”考核方案》。(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黄东泉)
20、规范送生工作。积极配合县职校的招生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推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主管人:谢天标,分管人:黄东泉)
21、加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教育宣传队伍和阵地建设,以县全会精神为侧重点,努力营造重教重学的社会氛围。(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吴桂钊)
22、积极参加县教育工作会议,重点围绕解决当前教育突出的问题,争取上级支持和解决:教师岗位设置和教师职称评聘问题。(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吴桂钊)
(五)加强体卫艺教育和卫生落实工作,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23、加强体育活动课程开设和落实情况。(主管人:谢天标 分管人:吴启明)
24、加强学校的卫生工作的检查和落实工作。食堂必须具备卫生许可证;着重校园环境“三化”建设,并开展评比活动。(主管人:叶锦波,分管人:阮勇华)
25、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县举行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主管人:吴启明,分管人:叶彬池)
(六)加强学校安全和维稳工作,全力推进校园和谐。
26、学校安全教育常态化,定期排查学校安全隐患。(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阮勇华)
27、扎实信访稳定工作,突出重点,防患未然。(主管人:叶汉波,分管人:阮勇华)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力促教育健康发展。
28、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以抓治理教育乱收费、学校经费管理、经费审计、采购招标、公务接待等方面为重点,努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主管人:吴桂钊,分管人:叶锦波)
29、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领导干部和全体教职工在工作中要做到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领导干部工作做到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主管人:吴桂钊,分管人:阮勇华)
30、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以整顿“新三风”建设为抓手,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主管人:吴桂钊,分管人:阮勇华)
第三篇:郁南县东坝镇龙塘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总结报告0829
郁南县东坝镇龙塘村创建生态宜居农村
总结报告
近年来,龙塘村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省、市、县各级环保、城建规划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创建生态宜居农村的活动,严格对照生态宜居村的指标体系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宜居农村建设,突出以创建环保生态村作为工作切入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村建设步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龙塘村基本情况
东坝镇龙塘村委会位于云浮市西北部,广梧高速旁,距广州市约200公里,距市区、县城分别为40公里和45公里,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10.2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共986户4076人,村民以种桑养蚕,种植水稻、水果、养鱼、养鹅、养猪以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2009年,全村实现地方生产总值0.35亿元,比增12.6%;农村人均纯收入6119元,比增7.5%。全村无害化公厕和垃圾屋20个,沼气池120个,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建成区环境质量评价为:深冲水库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Ш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质量优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昼 间标准。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71%以上;制定了《村规民约》、《卫生管理规定》等制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8%;村的巷道平坦,硬底化率达95%;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学生和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8%,饮用水合格率98%,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准则要求,近5年来没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2005年,龙塘中心村被评为“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2009年,获“广东省文明村”称号。
二、创建“生态宜居示范村”的主要工作措施及其成效 ㈠主要工作措施
我们严格对照国家级生态村指标体系要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创建生态宜居村活动。
1、高起点规划,构筑生态村发展框架
生态村规划是促进生态村合理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是生态村创建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我镇十分重视建设规划和工作方案的制订。2009年,龙塘村聘请有关专家对全村重点是村委所在地——龙塘中心村进行了规划编制,对村街未来发展进行了合理布局,形成了《龙塘生态村总体规划图》、《龙塘生态村建设规划图》和《龙塘生态村规划说明书》。对龙塘生态村的土地利用、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生态环境与景观风貌、基础设施、环保及环卫设施、防灾减灾等作出了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描绘了龙塘村令人憧憬的发展蓝图.2
2、强化生态宜居村创建工作组织领导
为了全力抓好抓实创建龙塘生态示范村工作,我镇镇委、镇政府始终对龙塘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非常重视。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县、镇主要领导多次进村入户进行调研走访,出点子、谋路子、提要求,市卫生监督所“十百千万”工作全年驻村抓实了创建的各个环节,镇委镇政府更是把龙塘村的文明生态创建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派出一名镇班子成员和2名干部常年驻村指导村建设和创建活动,村“两委”班子把创建工作和经济工作放在同等位置来抓,小处着手抓落实,细微之处求精神,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展开。
3、高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农村硬件环境。
按照规划设计,龙塘村开展了大规模的村街建设和环境治理:一是全村所有街道和通自然村公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修建了长300米、宽14米的高标准水泥路面中心大街,修环村水泥路8000米,拓宽过境县道2公里,便利了交通,现在每天由龙塘开往肇庆、广州等地的班车有10多班次;同时,安装标准式路灯120盏,引进10多种优质观赏树种,村内路旁绿化栽植树木3万株,放眼望去,到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二是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对龙塘初级中学进行扩建改造,征地200多亩,建起一幢四层20室的新教学大楼以及一幢四层16套的教师宿舍大楼和师生饭堂,建成400米的环形跑道运动场一个,水泥篮球场一个,添置一批教学仪器和设备。3 此外,还建立了一所占地20亩、设备齐全的完全小学,从而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三是完善医疗卫生配套设施建设。兴建东坝镇医院龙塘分院,并按照镇级医疗的标准配足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解决了附近近3万人的就医问题。四是兴建自来水厂,使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解决了群众喝水难的问题。完善水源地保护建设,对深冲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坝堤进行加高加固,清理水库周边垃圾、养殖场及污染物(源),确保全村村民的饮水安全,总投资20多万元。五是新建了一个总面积5000平方米,集舞台、篮球场和其它娱乐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为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六是扩建村农贸市场,每逢圩日,人头攒动,交易红火。七是兴建一个面积400多平米的污水处理池,使污染物质得到降解和去除,投资约20万元,其他自然村生活污水采取化粪池加一级净化的方式处理。修建一套雨污分流系统,将生活污水、禽畜养殖污水和雨水分开处理,铺设20公分管径的排污渠400米,砖砌筑渠宽0.3米,高0.3米,渠面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覆盖的排污渠400米。完善区域内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并高标准新建两座三级化粪公厕,减少粪便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采用砖混结构,每座公厕化粪池容积8m³,投资约5万元。八是全村安装830户程控电话,基本实现了家家通。建起了村电视转播台,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九是建起了藏书10000余册的高标准图书阅览室、卡拉OK娱乐室、文体活动室。4 成立了科普协会,图书室常年免费向村民开放,极大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十是加大对村内自然景观、古迹等的保护开发力度,如自然景观龙塘、古迹麦全纪念碑。现在,我们村学校、医院、银行、商场、市场、广播电视等城镇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街道整洁,楼宇鳞次栉比,环境绿化美化。
4、发展蚕桑特色农业,促进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龙塘村坚持围绕生态促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围绕“山”字作文章,山下建桑园,发展种桑养蚕,改变群众传统种植观念,逐步淘汰木薯、番薯等低值作物,全力扩大蚕桑面积,全村现有桑园面积1600亩,种桑养蚕户700多户,占全村七成以上,2009年蚕茧总收入700多万元,人均近2000元。为使村民熟练掌握养蚕技术,村委每年都聘请专家进村办种桑养蚕培训班,并现场为村民指导,释疑解难。为解决蚕茧销路问题,村里发动能人进村开办了中型丝棉被厂,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又培植了税源。山上种果种高脂松,25度山坡地基本上种荔枝、龙眼、无核黄皮等高效高产高值经济作物,在高山上造林种高脂松,既创造了财富又绿化了环境。同时,村里鼓励村民在庭前屋后斩棘除杂,种菜种果,发展庭院经济,拓展增收渠道。
5、强抓卫生管理,发展生态环境
为了使龙塘村的环境管理和资源利用到位,有效促进生态 5 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龙塘采取了几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龙塘按照生态建设规划,带领村民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调整了农业产品布局,把闲置的旱地改造成生态园,把低洼地改造成鱼塘,形成田地综合开发复合生态系统。二是积极帮助村民建立了生态农业管理规程,实行人畜粪便综合利用,做到指定的村内鸡舍、猪舍实行分步搬迁,先将在村中影响人居环境的鸡舍、猪舍搬迁到指定的圈养点,在村边建设无序的鸡舍、猪舍实行分期搬迁,该项工程建设约资金5万元。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和作物桔秆集中处理后转化为有机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合理使用农药根治病虫害,并采用鱼塘养鱼、塘面养鹅鸭、塘泥作农业肥料,形成一个生态物质能源分级利用模式,促进了农业的高产、稳产。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焚烧桔秆和杂物。三是我们在上级有关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实施沼气池建设工程。农村沼气项目是一项能够积极开发再生资源,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民群众提供清洁能源,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工程,我们从2006年开始实施,该项目由郁南县农业局提供技术支持,到目前止,村内已有108户农户建好沼气池。随着沼气技术在平地村的普及应用,将不仅能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增加农田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而且对减少薪炭林砍伐、保护生态、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等有着良好的作用,同时以沼气为纽带,可实现村“粮、猪、6 沼”“蚕、沼、桑”“菜、猪、沼”良性循环发展,对种植业、畜牧业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四是龙塘村还制订了生态保护的村规民约,成立了村的护绿小组,有效制止随意砍伐树木、践踏花草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从而使村场的环境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五是搞好了生活污水排放工程,将村民的生活污水统一排放到村前的污水收集池,经过沉淀后在排放到沟渠用作农业灌溉用水,既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又改良了土壤,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条良性的自然生物链条。六是深入开展“村容环境管理、村民道德规范管理、强化治安管理”和评选“十星级文明户”的三管理一教育活动,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村内建设规划、街道整治、花草树木管理、园林景点美化成为每个村民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成立了村环卫所,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对全村的卫生环境进行治理整顿,在村内已建垃圾池5个,采用砖混结构,容积60立方米,统一堆放村中生活垃圾。村内垃圾实行“专人负责,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及时清理,集中交由镇环卫所统一处理,减少二次污染,投资约5万元。现在,龙塘村环境容貌秩序和村民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治安状况焕然一新,村街安定团结,庭院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6、政治文明建设开明规范
龙塘村两委会在村庄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做到勤政廉洁,政治开明,工作规范,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1)村务规范。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健全,村级重大决策程序完善,制定了《村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监督制度》等,规范了村级管理。同时对各种资料归档管理,档案保管齐全,村级财务委托镇会计中心代理,严格现金管理,每张支出单据由财务民主监督小组审核,并及时张榜公布。
(2)组织建设。村级支部和村委班子坚强有力,勇于开拓,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干部既能独立工作,又能团结协作,在生态宜居农村建设中能真正起到骨干作用,一是强核心。针对我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村党支部认真协调好两套班子的关系,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民主集中。二是强素质。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通过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大喇叭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选送年轻有为的青年到各类培训班参加学习。三是强管理。村党支部做到全村共所一盘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选举。工作统一协调,运行有序。四是强实力。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规范盘活集体资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持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村民收入。2009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7万元。
(二)主要工作成效
几年来,在上级有关单位或部门的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下,8 在村民的团结拼搏下,通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龙塘村圆满实现了既定目标,生态村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村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村民对创建生态示范村活动逐渐从认识到理解,从支持到参与,全村的创建热情空前高涨,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村场环境的自觉性大大加强,初步形成了人人讲卫生、讲公益、讲文明的社会风气。
2、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村民收入稳步提高。在文明生态村创建中,我们从提高科学种养入手,确立了“种桑养蚕+蚕茧加工+高效经济林”的发展思路,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000多元。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计划生育达标率达100%,村场建设布局合理,村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有一个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3、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村场巷道实现水泥硬底化,村前村后绿化花化,绿化覆盖率达71%,村内污水排放设施和卫生设施齐全,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化,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人畜粪便处理率达100%,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97%以上,工业污染源达标率100%,饮用水合格率达98%,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Ш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4、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发展。闲置土地发展种养业,自然资源利用率达10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0%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抗灾能力达到93%以上,建立生态农业管理规程,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5%,严格控制和科学使用了化学肥料和农药,积极推广使用农家肥,初步形成资源合理利用和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5、农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生态村创建改变了广大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我们在组织、激励农民用双手美化环境的同时,组建了道德评议会、妇女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星级养殖户”创建评比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到户活动,学科技、学文化、学政策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参与创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的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党员带群众、大户带小户、人人讲文明的良好风气。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创建活动现阶段的各项工作已卓有成效,有关技术指标也符合国家级生态村的要求,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下阶段我们将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家园的高度出发,按照国家级生态村的建设规划和上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市、县、镇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继续挖掘自己的潜力,努力提高生态村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全力把我村的生态示范村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使我村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1、高标准建设好农民新村,抓紧通往文明示范村的自然村水泥路建设,同时随着街灯、绿化、卫生站、文化广场、市场、龙塘中小学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必将呈现出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新农村。
2、发挥好、利用好龙塘初级中学和小学现有的先进教学设备,包括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为龙塘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才,让孩子们从小享受文化熏陶,为村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3、完善文化室的各种设施。进一步购置书柜、图书和阅览桌椅,乒乓球台等的文体设施,并做好日后的管理工作。
4、加强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帮助贫困户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用5年时间分批解决贫困户危房、泥砖房改造问题。
5、积极筹措资金,搞好美化、绿化工程,进一步打造好环村路,打造美化龙塘村环境建设的新亮点。
东坝镇人民政府 2010年8月5日
第四篇:龙河村申报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材料
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龙河村,位于西河中游。耕地面积878亩,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全村5个村民小组,272户,959人,其中妇女 455人,妇女党员4人。2008年以来,我村先后荣获“全省文明村”、“省巾帼示范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 及“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和《省“巾帼示范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试点)》的要求,结合龙河村的实际和我村妇女工作的需求,成立了以妇代会主任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以培育新型女农民,倡导文明新风、关爱女孩行动和激发本村妇女开展活动为内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为新农村建设助力添彩。我村的主要作法和体会如下:
一、创建好妇联基层组织,脱贫致富是关键。
1、开展“三学”帮富。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 “三学”(学知识、学技能、学致富),每年都要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技能培训班3期以上,受训妇女达300多人次,真正提高了全村妇女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全村广大妇女,通过水稻旱育抛秧栽培技术、油茶扦插技术技术的培训,积极投身产业发展,让技术直接转化为财富。先后新发展油茶200亩,油茶育苗扦插基地30亩。
2、组织“淘金”致富。一是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农民工返乡的时机,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妇女和有意外出务工的妇
女、有创业意愿的妇女参加县劳动局举办的“创业就业再培训”;二是同县人才市场密切联系,掌握用工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到广大妇女群众。共向上海、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农村妇女劳动力58人;三是积极与在我村落户的招商引资企业沟通,优先安置我村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劳动力,目前,在村内企业就业的妇女达56人。2009年,我村妇女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大大超出全县妇女人均收入。
二、创建好妇联基层组织,文明新风是灵魂。
1、开展文体活动树新风。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国家方针、政策,倡导文明新风,以先进文化吸引广大妇女,教育广大妇女。组织村里已妇女为主的业余文艺宣传队编排了三句半《十赞改革开放好》、舞蹈《打连响》、扇子舞《茉莉花》、歌舞《打起锣鼓迎贵宾》等一批节目,演出后全村群众反响强烈。女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这些乡土文艺节目,在全省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全市送体育下乡活动、县城乡结对共建帮扶联欢晚会等活动中的精彩演出,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今年村委会又挤出资金2万多元为业余文艺宣传队提档升级,购买了演出服装80余套,还添置音响、腰鼓、快板等道具,并在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4盏高光灯。每天晚上在村部的文化活动广场,由村业余文艺宣传队牵头组织的健身舞会,上百名妇女群众踊跃参与,吸引了不少的六十多岁的老婆婆和几岁小娃娃。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还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2、参与新村建设倡新风。我们动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深化“美德在农家”的活动,重点围绕村庄整治,抓好“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的宣传教育。去年我村成立了巾帼保洁队和公路养护协会,全村妇女积极带头参与“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陋习的整治活动。
3、树立先进典型促新风。村妇联与村思想道德协会联手,每年在全村妇女中开展“十佳婆婆”、“十佳媳妇”的评比,在全村群众大会上披红挂彩地进行表彰,并在村精神文明宣传栏上,张贴她们的先进事迹。
三、创建好妇联基层组织,维权关爱是重点。在创建工作中,我村特别注重抓好对农村妇女的普法宣传教育,邀请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全村妇女开办《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的普法教育培训讲座,并将相关法律知识印发300余份分发到妇女群众手中;春节期间,为全村外出务工妇女发放《农民务工培训读本》;联合镇司法所成立“外出务工妇女维权小组”,用法律手段为外出务工妇女保驾护航;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和“无家庭暴力村庄”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全村妇女参加免费 “一检三查”和乳腺病的普查活动,切实关心妇女群众的身心健康;扎实开展“四个关照”(联户关照、邻里关照、结对关照、社会关照)活动,始终关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她们办实事、办好事。
四、创建好妇联基层组织,组织健全是保障。几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方
针和“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原则,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妇女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把妇代会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的配套体系建设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引导妇女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积极参与村级规划和村规民约的制定。一是依托村组织活动场所,完善妇代会办公、活动场所,确保了妇代会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开展领导班子好、妇女队伍建设好、工作机制好、参与新农村建设业绩好、妇女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基层妇女组织创建活动,不断增强队伍的活力;三是积极开展“三个培养”活动。把女能人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女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女党员培养成妇代会干部,夯实基层妇女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妇女组织活力。
龙河村 二O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第五篇:长沙县黄花镇东塘村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长沙县黄花镇东塘村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一、导言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利用工农业价格的剪刀差积累资金,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我国工业化的建设,并初步完成建立起现在的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村农民为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政策重点主要在解决将近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而改革开放后到最近几年则不断的出台强农惠农政策,从实施粮食保护价,取消农业税,到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等,坚持统筹城乡,并贯以“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达到以工补农、城镇带乡村的新时期。本次调查主要目的也是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城市周边的农村到底发展的如何,以及农村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做个大概的了解。
二、调查对象及工具
1、调查对象
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原计划对长沙县随机选择2-3个生产大队进行问卷调查,但没有实现,目前只对黄花镇东塘村进行了访谈,并填写了几份问卷。长沙县黄花镇东塘村,人口约3千多,离长沙市约30公里,目前有县级公路可以到达,交通十分便利,经济在长沙县算中等水平。而长沙县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耕地面积7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8万亩。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既是工业大县,也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农机强县。
2、调查工具
(1)编写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个人及家庭基本特征、农业机械化情况、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情况、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农村水利建设情况、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以及被调查人对农村问题的看法,通过以上问题,来初步了解农村的生产与生活现状。
(2)访谈
通过和访谈对象的交流,听取他们对农村发展的一些看法,从而可以了解到他们现在比较关心的农村问题。
三、调查分析
1、劳动力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1)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提高不明显
从问卷的了解到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提高并不明显,由过去的小学文化程度,提高到了初中文化程度,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人,也基本没有留在农村,这种情况并不利于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2)土地荒废,劳动力短缺
耕种面积的减少,部分土地已荒废,有的耕地虽然有耕种,但也只种单季,一方面反映农村劳动力的短缺无人耕种,另一方面反映在国家对种粮有补贴的情况下,农民
对种粮的积极性仍然不高。
(3)农民收入提高
农村的收入明显提高,但从收入的结构来看,粮食的收入仍然偏低,这是影响农村种粮积极性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农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是外出打工,或者农村服务(如农机服务),农村养殖业也占了收入相当大的比例。
(4)农村目前的消费
农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于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农村居住的条件还是比较宽敞,如果家庭以前修建过房屋,现在基本上不用再重新建房屋,而农村的教育成本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悄悄占据了日常开支的一定比例;
2、机械化现状分析
农业要发展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主要解决了农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了粮食生产效益低的问题。目前长沙县雇用人工种田(犁田120元、插秧120元、收割150元)的费用平均为每亩390元左右,加上雇工吃饭的费用,实际每亩能达到500元左右。而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机耕90元、机插60元、机收80元)平均每亩为230元,亩降低成本为270元,并且用机械种田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作业质量也能得到保证。二是解决了耕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通过全程机械化服务,耕地复种指数和生产效益大为提高。由于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这些家庭中一部分因缺少劳动力只种单季稻,有些田地甚至荒废。三是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稳定的问题,让农户从原来半务工半务农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非农产业,既消除了农村企业的季节性民工荒,又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但根据统计长沙县农机的使用率来看:机耕率在75%左右,机插率不到1%,机收率在55%左右。在三机作业中机插率偏低,严重阻碍农村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而实际的访谈中也体现了机插率偏低的现象。
3、金融产品及服务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虽然经过不断的调整,但仍没有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反而导致了一些金融机构大量退出,由于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金融机构采用布设网点的形式很难解决中国农村金融问题。一方面人们常将农村金融等同于农业金融,农村经济中的其他金融需求被忽视,农村金融理论和政策变成了单一的农业金融理论和政策。另一方面又常常将农村金融等同于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功能和农村金融机构相互混淆,把农村金融发展等同于单纯的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职能被人为地限制在只有“农村”身份,致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按地域来划分,金融机构间的市场竞争有失公平。结果是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农村金融市场出现“逆向选择”,农村金融机构非农化倾向和农村金融资源外流严重,农村金融功能被弱化。
目前我国在农村也正在试点小额贷款,在一些国家小额贷款运行的很成功,这对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还是值得大力推广的。而对于稍微发达一点的农村,比如长沙县小额贷款是否有用武之地就很难说了,从此次访谈来看,农民对小额贷款兴趣也不是很大。
与银行业务相比,保险进入农业要晚的多,农业保险出现以来一直具有政策性特点的“准公共产品”,国外的农业保险模式也可归纳为四种形式:一是政府主导下市场运营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专门保险机构为主导,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有健全完善的农作物保险法律体系;政府补贴较高,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强制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投保方式。二是民营保险相互会社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政策性强,通过立法对主要的关系国计民生和对农民收入影响
较大的农作物和畜种实行法定保险;经营组织具有互助性和民间性特点;中央政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保费和管理费进行补贴。三是政策优惠模式。以西欧国家为代表,主要特点为没有全国统一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农业保险主要由私营公司,部分保险相互合作经营,政府不直接参与农业保险的经营。投保为自愿的发展,法律、税收、会计和审计制度,资金、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及监管体系等。四是国家重点选择性扶持模式。主要特点是农业保险主要由政府专门农业保险机构或国家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具有强制性。政府负责保费补贴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费用补贴,政府金融机构通过贷款资金进行支持,将保险与金融机构贷款结合。
从问卷的的回答来看,农民保险意识淡薄,而在我国也经历了农业保险业务处于萎缩的状态,要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就要不断的扩大农业保险产品的内涵,将农业保险扩大到农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与此相适应,农业风险也就不仅仅体现为种养殖业所面临的自然风险,还广泛存在于为传统农业提供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包括了资源风险、资产风险、责任风险、健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灾害等等风险做保价护航的作用。
4、信息化分析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往往有建全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植物资源样品信息,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方式存取,同时提供在全国范围内向病虫测报、病虫害实况、药残毒预报和农药评价等等服务。而我国农业信息化落后表现在: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少;二缺乏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和资源共享的机制;三农业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农民用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四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缺乏,且研究力量分散、水平低;五农业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无法满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根据统计我国2010年互联网上网人数为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农村上网的人数也在逐年步增加,但这并没有给农村信息化带来多大变化,通过调查,农村获取农业信息仍然是传统的方式,电视、广播、和听别人说,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利用的农业资源相当少。
要想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农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本人认为建设重点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资源、环境等的信息资料库
土地、大气、水、农业生物品种等都是农业的资源与环境。建立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信息网络,就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以便政府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2)、建立农村社会信息库
农业人口变化、教育、科技普及程度、农民收入水平、农村道路、能源、卫生情况等都是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内容,并将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的一部分。
(3)、建立生产与管理系统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栽培技术信息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天气与病害,形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农业生产常因对天气与病虫的变化了解不及时,掌握不准确,或不能采取正确对策,而造成重大损失;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可以减少市场存在的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等各种生产资料的供需矛盾;农业管理信息化可使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管理、农业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从而加速农业的发展。
(4)、建立农业科技教育平台
当前,国外农业科技发展相当迅速,但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加快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应用。21世纪的农业教育,将出现的一个新的变化,就是农业教育的信息化。一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与农技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学习各种农业知识,以加快农业科技的普及,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
(5)、建立农业物流与市场信息流系统
农产品市场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使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是一项关键性的措施。21世纪初,我国必须要紧抓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需求网络系统,搞活农产品流通市场。
5、水利建设分析
中国历来水旱灾害非常频繁国家,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防洪、灌溉、排水等水利工作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和环境保护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三十年实际投入小型水利设施的资金越来越少,原因与我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关,对于农民来讲,水利工程属于公共的事业,要求单个家庭投入到公共水利工程上是没有内在的动力,而政府的资金又往往投入到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中,对小型水力工程不重视,这就导致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处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界,而农业需要将大型水库与小型水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水利体系,这样才能将水利设置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长沙县地处丘陵地带,小型水库较多,而干旱与洪涝对长沙县的影响都不大,农民对水利建设重要性与积极性认识不够,并没有意识到如果较大的自然灾害来了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对于排涝的方法也仅仅是顺其自然排涝的方法。
6、土地流转
国家一直希望以土地流转的形式作为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放宽农民对承包土地的转让权、出租权、入股权及抵押权,农民可用土地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更可以把零散的土地合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农业产出。这样农民即可在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享有土地增值的最大利益,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土地的流转,可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到达刺激内部需求,改变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出口贸易的外向型经济结构,而更多地转向于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而实际情况是土地的流转率并不高,这与农民以地为本,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思想有关,很难让土地为农民带来高收益。土地改革就是要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以及转让权,一方面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让农民能从土地上获得更多利益。只要土地能合法地流转,农民无论是承包大块土地规模化经营,还是以土地入股获取分红,又或者以土地为抵押获得创业贷款,都将直接为其创造利润,从而提高收入。通过访谈来看,黄花镇东塘村很少进行土地流转,这也就意味着放弃了通过土地流转来创造收益的机会。
7、当地人比较关心的问题
通过访谈,目前农村最关心的仍然是农产品的价格问题,农村家庭抵抗价格风险的能力还很弱,农村只有组建自己农村合作社,合理的安排农产品的耕作,才能规避市场风险。
四、建议
1、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不高,但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远程教育,如农村广播电视栏目、农村互联网培训网站等来提高农民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农民的创收能力。
2、由政府牵头或者投资建立一些公益的农业资源、环境、农村信息库,同时政府出台
鼓励和扶持农业科技企业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平台以及地区为特点农业市场信息平台。
3、农业机械化应成立农机合作社的模式,在商业保险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可建立农机合作保险,并成立农机专业服务机构。
4、在没有的灾害来临之前,应抓住国家对水利支持的政策,提早建成立体的水利系统,以防备大的灾害对农业的打击。
五、总结
通过调查,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村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的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生活质量,医疗保障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农村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建设我国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长沙县农业局 毛光辉,“长沙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及建议”,《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互联网,http:///show.jsp?src_id=8292、洛佳,“国外农业保险概况”,《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3)
3、柯常松,“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与政策探讨”,《计算机与农业》,2002(2)
附近一:
《农村经济情况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