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地域文化课程报告

时间:2019-05-14 13: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宿州地域文化课程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宿州地域文化课程报告》。

第一篇:宿州地域文化课程报告

《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

————走进 宿州埇桥马戏

文化内涵的丰富,是任何艺术门类的灵魂,马戏也不例外。从狭义文化的角度来说,马戏艺术的文化内涵是指杂技表演所反映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

宿州埇桥马戏,是根植于宿州深厚土壤的民俗文化,这一民间艺术积淀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根深蒂固的传统精神。当代宿州马戏虽然吸纳了不少欧美马戏的服装、道具特长,增加了装饰性、安全性,但骨子里还是保持着民族的特色。比如服装:大黑的庄重,大红的喜庆,金黄的华丽,白色的典雅等等,都是有别于西方马戏团豪华、炫目的色彩;就连马戏节目的内容编排甚至取名上,也是本土文化韵味儿十足——《马上封侯(猴)》(猴子骑马)、《小二黑结婚》(狗熊迎亲队)、《马踏飞燕》(马术)、《八步赶蝉》(马术)、《双猴点炮》、《狮虎迎宾》(狮虎“抱拳行礼”)、《新武松打虎》(人虎摔跤),等等,无不流露出华夏民族文化的风采。

征服自然的强劲精神。动物表演是人们对马戏的通俗说法,说到底,就是人类(驯兽师)训练和驾驭兽畜的节目。我国古代已有驯鸟及虫蚁之类的表演,对猛兽凶禽的驾驭历来是中国传说中的神仙和勇士的标志。通过对兽畜的驯养,证明人类对自然的协调和征服能力,显示了人类的勇敢和智慧,带给观众惊险、刺激、诙谐和欢乐。美学大师宗白华曾说:“‘美’就是势、是力,就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的确,宿州马戏带给人们的正是这种力量的美。《狮虎大座》、《狮虎滚筒》、《狮虎迎宾》、《狮虎打滚》、《人虎摔跤》、《人狮摔跤》、《狗熊杂耍》、《猴子走钢丝》等表演类节目,凶猛的狮虎俯首称臣、笨拙的狗熊身手不凡、乖巧的猴子灵光四射,所有这一切,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动物的“听话”和“乖巧”,更多的是惊奇、刺激背后的慨叹:驯兽师了不起!这不仅是马戏节目的成功,也是人和动物共同的毅力、韧性的角逐与较量,是人类和动物意志对抗的成功,因为即使动物明星们和驯兽师朝夕相处有了感情,但是本性使然,它们也不会主动向人类“请求”:驯化我们演出这些高难度节目吧!乐观向上的游戏精神。马戏场上总是笑声不断,它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成人寻找自己童年世界的最佳场所,这一切,均来源于马戏的游戏娱乐精神。这种游戏娱乐精神并不单指表现形式上的幽默、滑稽,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宿州马戏已经超越了单纯技巧的锤炼和形式上的雕琢,培育出了一种蕴涵着积极生命理想的艺术精神,再现了中国人生生不已、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

宿州马戏表现出来的这个文化特征,从它的源头就开始呈现。

跑马卖解、走街串巷,是旧时期宿州马戏流动演出的一种形式:马戏班子每到一地,临时圈起演出场地,观众都聚集在场地周围观看,耍猴、逗狗、狗熊杂耍,一边演出,一边敲锣打鼓、说唱和伴奏,演出结束后再挑担步行,满面风尘,却自得其乐。这真应了一句老古语——要饭的牵个猴,玩心不退。其实这种“玩”,不但是艺人们谋生的需要,也是游戏精神的体现。

宿州埇桥经过几代人与狼共舞、与虎为伴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亦农亦商、亦智亦勇、亦庄亦谐的艺术特点,其流动演出的模式,虽然经济效益不如固定演出好,但成本低、灵活性大,为相当一部分马戏团所采用。这种春播秋收返乡、农闲外出演出表演的候鸟迁徙般的演出模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给全国的观众送去了欢乐和笑声,成为基层群众享受文化娱乐的一个重要补充。

姓名:吕景苹

学号: ***05 班 级 :

专 业 : 护 理 本 科

第二篇:地域文化课程总结(推荐)

地域文化课程总结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学习,我对汉唐时期的文化有了很深刻的了解,该课程贯通我国汉唐历史文化发展,全面而重点地介绍汉唐历史文化的特色及其发展规律,包括汉唐历史文化沿革、汉唐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皇室文化、教育文化、城市文化、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核心,遵循汉唐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客观事实,吸纳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各个学科的最新成果,以史论的形式展现汉唐历史文化,突出汉唐历史文化的特色,有利于学生对汉唐以及中国古今历史、文物遗存、名胜古迹、风俗文化的了解,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从而使我对祖国民族历史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汉唐盛世

汉唐盛世形成的原因:

1、经济基础:无为而治,修养生息。

2、社会基础:以民为本,广施“仁政”

3、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化

道德文化基础:进取、包容、开放、昂扬的汉唐人文精神

二、汉唐文化汉唐文化,是在两汉和唐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修养、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衍生于关中大地的汉唐文化,具有封建宗法社会农耕文明的显著特点,它的政治文化具有相当稳定的传承性。与秦文化比较,汉唐文化更具有开放、吸纳、兼容的气量和 能力,汉唐文化的文化表征及其特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开放性。无论是汉王朝还是唐王朝,毫无例外的都是以开阔的胸襟接纳外来文化,主动吸纳异域文化的营养;

(二)兼容性。汉唐文化深深地打上了道儒释的烙印。

二、长安汉唐儒学的发展:

中国儒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第二个阶段,是以董仲舒、《白虎通义》(班固)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第三个阶段,是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第四个阶段,是从康有为开始的,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现代新儒学。

1、董仲舒与新儒学 :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汉武帝时期,提出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之治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因此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即新儒学,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第第三,春秋大一统,尊王襄夷。

四、“三纲五常”理论。

三、佛教在汉唐长安的传播: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释迦摩尼是佛教创始人。

佛教在长安广泛传播始于东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出现了第一次传播高潮。

四、道教在汉唐长安的传播:

创立于东汉时期,形成于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 达到鼎盛时期,距今已有1800余年。

其实汉唐文化还有很多很多精华,我只是选取了一部分去总结。还有很多很多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去领悟。把我国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我们也要继承汉唐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第三篇:宿州风俗文化报告

宿州风俗文化报告

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宿州分校 学号:1434001465046 姓名:王珏

班级:14秋工商专科 宿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的宿州-徐州片区,天津话也源于宿州方言。赛珍珠在作品里面称呼宿县为“南徐州”,是因为按照宿县方言的读音,宿州和徐州几乎一样,所以宿县人都自称宿县为南徐州(1911年民国开始,使用了1100多年的宿州才改称宿县,所以1920年代的成年人应该会自称宿州,也就是南徐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将“宿州”称为“虚县”(宿县)。

宿州的风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午饭吃馒头、饼。只有夹沟一带的少数丘陵中产大米,名为“香稻米”,曾经是贡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节的粽子。春节期间几乎只吃面食。元宵节做杂面油灯,置于门前、鸡圈等处辟邪。

腊月二十九至大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忙活做饭炒菜,全家团圆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点整放鞭炮开饭,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饺子为主,初一早上一大早要带第一锅饺子上坟祭祖且这顿饺子必须是素馅的不沾荤且饺子汤里要放入各种粮食,以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点心有油炸丸子、焦叶子(面片,当地叫“猫耳朵儿”)、蚂蚱腿(细小不长的形似蚂蚱的拐弯的腿一样的面制品,加糖和姜末),这些点心都要在腊月二十九之前做好。年夜饭不是正餐(通常是吃饺子(这个风俗似乎其他地方未见),现在晚餐也是正餐,通常准备各种菜品,比较丰盛,当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一挨家拜年,以及进城逛街赶集,初二接姑、姨等亲戚。文化遗产

2010年,安徽省宿州市的“淮北梆子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自然资源

宿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名特产品众多。境内平原广袤、沃野千里,气候适宜,生物繁茂。平原面积88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耕地997.79万亩,占地总面积的67.97%。区内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苹果、梨、桃、葡萄、湖桑等。粮食总产量306万吨,棉花总产量8万吨,油料产量40.5万吨,水果产量86.5万吨。境内拥有120万亩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70%以上。拥有80万亩的花生种植基地和沿国道、省道纵向分布的40万亩大棚蔬菜种植带。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煤储量约为60亿吨,是两淮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口油田石油预测储量达20亿吨以上;宿南煤层气已探明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大理石储量4000万立方,居全省之首,花色品种达20个以上。灵璧奇石为中国“四大奇石”之一。砀山酥梨为果中精品,为海内外顾客所青睐。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为《中国名菜谱》中的一品名肴。夹沟香稻米,清香浓郁,“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清嘉庆年间曾作为贡米。饮食

宿州地处淮河流域,宿州菜是安徽菜沿淮风味的集大成者。徽菜不等于安徽菜,仅仅指徽州菜。那里优质丰富的特产资源、讲究菜品原料本味的特点,相得益彰。只有产自黑龙潭的肥王鱼,加上独特的烹饪技巧,使宿州的奶汁肥王鱼成为其中不可多得的菜品,而符离集烧鸡更将宿州风味的高深烹饪技法表现地淋漓尽致。品过大菜之后,再品砀山酥梨和萧县葡萄,清新爽口,不仅有利于健康,而且更衬出大菜的美味。

在宿州你可以品味到地地道道的沿淮风味,安徽沿淮风味以蚌埠、宿州、阜阳等地为代表,主要流行于安徽中北部。沿淮风味有质朴、酥脆,咸鲜、爽口的特色。在烹调上长于烧、炸、馏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鱼”、“香炸琵琶虾”,“鱼咬羊”、“老蚌怀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推荐名点:符离集烧鸡、奶汁肥王鱼、蕲县马蹄烧饼、浍河鲤鱼 娱乐

宿州市埇桥区是著名的马戏之乡,汉朝时,马戏在宿州就十分盛行。宿州埇桥区的马戏杂技魔术表演,在全国范围都十分有名。宿州的传统娱乐活动还有戏曲等,如泗州戏和黄梅戏,历史悠久,非常受人民群众的欢迎。特产

砀山酥梨

砀山酥梨已有2000年栽培史,以皮薄色美、甘甜酥脆,驰名海内外,曾是宫廷贡品,系中国十大名优水果之一。年产1.5亿公斤,远销40多个

国家和地区。

符离集烧鸡

闻名中外的符离集烧鸡,产于本市北30里位于京沪铁路大动脉上的符离镇。已有80多年的制作历史,它以独特的风味,享誉遐迩。

灵璧石

灵璧县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灵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韵,叩之有道,清帝乾隆封其为“天下第一石”。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玲珑剔透的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名胜 皇藏峪风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风景名胜区、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皖北萧县东南。是江北罕见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地带,为皖北地区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景区内有木本植物190多种,700多种中草药,58种鸟类,和野兔、刺猬、蛇、獾等野生动物。皇藏峪古称黄桑峪,因昔日峪内长满黄桑树而得名。公元前205年春,项羽、刘邦大战彭城,刘邦惨败,仅和十几名随从辗转逃进此峪藏匿才幸免于难。后来,他登基做了汉朝开国皇帝,人们便将此峪改名为皇藏峪。

五柳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北部夹沟镇、符离镇及曹村镇境内。是集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景观为一体。具有深厚文化积淀以山、水兼备为依托的平原低山型度假休闲风景旅游区。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以五柳龙泉湖为核心,包括闵祠、马皇后故里、流沟寺、大芳寺等游览区。

钟馗画、奇石之乡

在灵璧因盛产玉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奇石产地。这“一美”、“一神”、“一奇”,构成了灵璧县十分独特的旅游资源。目前灵璧建起了渔沟奇石一条街,全长约1.5公里,街道两旁大型奇石千姿百态,沿街商店内五颜六色的奇石琳琅满目;灵璧传统的工笔“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年画艺术闻名中外,其中孙淮滨被外交部礼宾司定为国礼艺术大师,创作的钟馗画由礼宾司向相关部门推荐,灵璧钟馗图尤其深受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士的喜爱。虞姬墓遗址正在扩建为“虞姬楚汉文化园”,届时将以更丰富的内容、更新颖的形式,迎接中外游客。陈胜吴广起义旧址——涉故台

涉故台位于宿州市埇桥区西寺坡镇刘村,196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似覆斗形,长67.6米,宽65.5米,面积4427.8平方米。北高南低,台上树木成荫,台下有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及光绪、民国年间的石碑。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涉(即陈胜)、吴广同被秦征发的“闾左”900人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途经大泽乡,遇雨受阻过期,按秦律过期者斩首。陈、吴即率众“筑坛而盟”,杀死押送军官,陈自立为将军,吴为都尉,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军由此出发,攻下蕲(今埇桥区蕲县镇)、谯(今安徽省亳州市),然后直指秦都咸阳。今涉故台已经修整,建有陈涉塑像,并建房数间,陈列有关陈涉、吴广起义史料。涉故台作为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发祥地,是中国农民战争和农民革命的源头,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也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蕲县古城遗址

蕲县古城遗址位于宿州市南20公里处蕲县镇境内,206国道穿城而过,是安徽省内发现最早的一座古城。秦统一六国时置蕲县,南梁改设蕲城郡,隋朝复称蕲县,元代废县迁至宿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蕲县镇历史源远流长,是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发源地。林探花府

林探花府座在宿州市杨庄乡林庄,系清代武探花林方标的府第,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骞祠

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紧傍206国道,交通便利。是我市重点名胜古迹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闵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宋朝皇帝褒闵子为“畿圣”,历代皇帝赐匾封公,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其懿行美德千古传为佳话。淮海战役会议遗址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12月中旬,歼灭国民党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总前委全体成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在蔡洼杨台子李春华家后院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会议休息时,五位首长在院内合影留念。圣泉寺

圣泉寺位于萧县城西北1.5 公里的泉山北坡有房舍30 余间寺依山势殿庭门廊颇为壮观。因寺旁有一泉曰“圣泉”而得名。圣泉虽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且泉水甘洌为矿泉水中的上品来此取水游乐者络绎不绝。

第四篇:地域文化学习报告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

《地域文化》(专)学习总结

题目:

《地域文化》(专)课程学习总结

专 业 层 次:

级 别: 2011秋 学 号: 姓

分校(工作站): 大南门学习中心

2013年

5月

地域文化学习总结

通过一学期地域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很多历史遗迹和以前没有听过的故事。下面我就谈一下这一年来我对西安地域文化的了解。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之一。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六千多年前半坡先民在这里种植狩猎,开掘出了别具特色的“半坡文化”。自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此建立沣京,揭开了西安作为帝王京师历经千年,雄踞华夏,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历史。西安成为与雅典、罗马、伊斯坦布尔等城市齐名的世界历史古都。直至今天,西安城中的塔与碑,城外的陵与墓,连绵的城垣与宫殿遗址,保存的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周乐秦声、汉风唐韵等文化艺术,仍在昭示着这里曾经呈现过的尊贵和豪华、开放与风流。随着「唐皇城复兴计划」大唐芙蓉园、大明宫、曲江池、不夜城等地标式建筑,可以梦回大唐、穿越历史。换个场景,现代文明的高楼林立、立交环绕、道路纵横、西安,在古老中洋溢朝气、厚重中展示等大气。

话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文明光耀全球。尤其像西安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根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都西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拓印下无比瑰丽的史诗和波澜壮阔的画卷。

谈西安,不能不谈文化取历史。西安文化历史持续发展,它有古老的历史,又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它有许多经典民族的睿智、博大有容的胸怀、艰苦卓越的精神,是培养我们学习成长、成材的宝典。你比如说,西安作身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曾确为外国古代文化的焦点,而今所见西安之一山一水、一砖一瓦,皆可视为古时文化积淀所成。是以强盛的西汉历史为背景,以西汉文化、唐文化为依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西安它是古老而焕发青春的地域,古丝绸之路线上的起源地。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物产特产、民俗风情、长安诗歌、谚语、俗语都是传承西安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的成长见证了西安的高速发展。作为西安人,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第五篇:地域文化(模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和()。

2.贵州气候属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乌江以南实行(),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生产为关键,通过()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以()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

”)和(“

”)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的、()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的贵州。

二、判断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

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

三、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2.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位。A、5

B、6

C、7

D、8 3.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族的古老的文字。

A、彝

B、仡佬

C、水

D、瑶 5.2011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A、1000

B、4000

C、5000

D、6000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0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7.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为主。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8.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9.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10.()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四、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1.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2.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3.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4.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为主。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7.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8.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9.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四、分析题

1、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结合实际说明“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试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试述贵州的城镇发展规划。

5、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6、试述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7、试述贵州构建反腐倡廉工作的“三道防线”。

8、试述“十二五”时期,贵州全局发展需要切实把握好的五个重大问题。

9、写一篇学习“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心得体会。

10、结合贵州省情,写一篇“我为贵州而努力”的文章。

下载宿州地域文化课程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宿州地域文化课程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大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徽州文化浅谈(最终5篇)

    《安徽地域文化》 ------课程报告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关于对徽州民俗及泗州戏的浅谈 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

    《黑龙江地域文化》课程平时作业三

    《地域文化》课程平时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祈子习俗)、(古老的生育禁忌)、(踩生、洗三、睡扁头与抓周)、(育儿摇篮)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

    地域文化单选题

    《江西地域文化》单选题 1. 明代江西在北京的会馆有( B )所。 A. 10B. 14C. 41D. 45 2. “人生自古谁元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 A )的诗句。 A. 文天祥B. 欧阳修C. 王安石D. 江......

    三秦地域文化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宝鸡分校陇县教学点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 号 ***80 学生姓名 胡 洋 2014年 7 月 摘要:在人文地理学中......

    地域文化(合集五篇)

    /10)、左图是谁的雕像?(2分)  A、妈祖 (2/10)、左图神像的原型是哪里人? (2分)  B、福建湄洲 (3/10)、左图神像的诞日是什么时候?(2分)  A、农历三月二十三 (4/10)、左图......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黑龙江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其他地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而使黑......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黟县地域文化调查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黟县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黟县长大对黟县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

    青海地域文化

    一、 单项选择题(20个) 1、()是青海省人口最多的民族。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A、藏族B、回族C、蒙古族D、汉族 答案:D 2、青海汉族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A、汉代B、唐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