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书记”探寻致富路 穷村庄变身“新农村”
“第一书记”探寻致富路 穷村庄变身“新农村”
来源:大众网聊城
作者:
2014-03-24 16:02:00 关键词:探寻致富;第一书记
2013年4月份,毕廷延、赵文安、管和平作为潍坊学院选派的第二批“第一书记”,来到莘县俎店乡的宁安洲、刘营和李楼村主持工作。三位“第一书记”进村工作以来,在准确吃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帮助村里认真制定脱贫规划,全面协调政策落地,积极探寻致富路子,逐步建强村级班子,不断完善管用制度,带领帮扶村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大众网聊城12月14日讯(见习记者 李乐涛
通讯员 徐庆卫)2013年4月份,毕廷延、赵文安、管和平作为潍坊学院选派的第二批“第一书记”,来到莘县俎店乡的宁安洲、刘营和李楼村主持工作。三位“第一书记”进村工作以来,在准确吃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帮助村里认真制定脱贫规划,全面协调政策落地,积极探寻致富路子,逐步建强村级班子,不断完善管用制度,带领帮扶村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毕廷延的办公桌旁,贴着自家的全家福,“想家的时候就看看”。
促进土地流转 发展多元化种植 “村里一年添了六七辆小轿车”
“来来来,尝尝我从潍坊老家带来的萝卜。”12月10日,大众网记者来到莘县俎店乡宁安洲村,见到了“第一书记”毕廷延。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记者品尝他从老家带来的萝卜新品种。毕廷延说,这种萝卜不同于本地的品种,它又脆又甜,不是用来炒着吃,而是可以当做零食,一边喝茶一边吃,对人体的消化很有好处。这种萝卜在潍坊很受欢迎,不是论斤卖,而是论个卖,一个萝卜大概要卖到七八元钱,相比本地萝卜品种,经济效益提高了不止一两倍。今年,他打算在村里进行试点种植,如果产量可以的话,就在全村进行推广。
毕廷延告诉记者,他们三人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党员大会、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走到田间地头去和村民聊天,“要为村民做事情,首先要知道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不然做的再多也是徒劳,”毕廷延说,“我们不是来做样子的,是真的要给村民带来实惠、带来利益的。”宁安洲村有141户居民484口人,全村有耕地1031亩,人均达到2.1亩,在附近几个村来说,算是人均耕地最多的村。可是原来土地种植项目单一,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有几户大鹏种植户,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价格受市场制约较大,并没有产生大的经济效益,全村年人均收入只有几千元。“宁安洲村的村支书种了7亩苹果园,到现在已经种20多年了,可是你看看这个苹果,”毕廷延指着桌上的一盘苹果对记者说,“品相不好不说,还需要放一段时间才能出来好的味道,这样的苹果怎么能卖出好的价钱?”
好多个晚上,毕廷延辗转难眠,他心里清楚,要改变村里的现状,必须调整土地产业结构,可是要让种了几十年小麦的村民把地腾出来,改种自己从没有种过的蔬菜、瓜果,又谈何容易。思来想去,毕廷延觉得,要迈出改革的第一步,首先要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土地不是只能用来种麦子和玉米的,”毕廷延说。要转变思想观念,第一步就是要走出去。毕廷延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敢冲敢干的年轻人,多次来到潍坊寿光等全国知名的蔬菜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并逐步达成扶助协议,建立合作意向,为村民打消后顾之忧。回到村里,毕廷延又“趁热打铁”,争取优惠政策扶持,积极引进优良蔬菜品种。村支书带头将自家的苹果树砍掉,改种蔬菜大棚,就这样,到现在为止,宁安洲村已经发展种植蔬菜大棚5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也变成了大棚瓜菜种植,去年发展的240亩大棚瓜菜,今年长势、行情很好,种植户收入过10万元的家庭过半。
宁安洲村发迅速,其他两个“第一书记”自然不甘落后。刘营村是个回民村,村“两委”在“第一书记”赵文安的带领下,回汉群众充分利用人少地多的优势,发展冬暖式大棚20个,大拱棚150个,重点种植西瓜、豆角、西葫芦、芸豆等。该村与青州亿嘉瓜菜种植销售公司联合,由他们负责种子、技术、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价格全部回收,并在莘县民宗局的帮助下,成立了“莘县俎店喜丰瓜菜专业合作社”,今年秋季试种的60亩大棚南瓜长势良好,初见成效。通过土地流转帮助一户村民建起了一存栏4000只的养羊养殖场,形成了规模,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而李楼村也在“第一书记”管和平的带领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广拱棚种植,发挥其短平快优势,向“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过度。挖掘蔬菜市场潜力,拓展蔬菜外销的稳定渠道,努力将李楼瓜菜市场建成当地瓜菜集散中心和分销基地,为建立自主品牌,发展包装蔬菜打好基础。
宁安洲村支部书记这样向记者描述这一年来村里的变化:“原来7亩苹果园我种了20年,现在改种蔬菜大棚,一年下来一亩地多挣7千多。村里种大棚的多了,第一书记又带头打井,现在有34眼井足够全村的大棚和耕地使用。村里修上了柏油路,还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现在村民手里有钱了,今年一年,我这个只有100多户的村子,一下添了六七辆小轿车!”
加快宅基地流转 落实新农村建设 “到时候村里就可以进行产业链式发展”
今年毕廷延为村里引进了礼品西瓜新品种,在村里发展了10亩大棚作为试点。在种植初期,毕廷延便联系好了收购商,约定等西瓜成熟后前来收取。6月份,礼品西瓜获得丰收,宁安洲村支书带领村干部专门摘了一车西瓜送到潍坊学院,以表达村民的感谢之情。可是,收购商却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到村里来收购西瓜。“这种礼品西瓜品相好、口味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可它的缺点就是保质期比较短。”毕廷延说。眼看着西瓜放了一天又一天,收购商还是没有过来,毕廷延只好组织村民自己去卖西瓜。宁华生是这次试点种植礼品西瓜的种植户之一,他告诉记者:“我是第一年种大棚,今年试着种了两亩礼品西瓜,收成还是可以的。但是因为销路没有打开,所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收入,每亩大概卖到一万多吧,这已经比种麦子和玉米要强多了。”
有了这次的教训,坚定了毕廷延发展农村合作社的决心。“成立了专业生产合作社,有利于协调村民统一种植,形成品牌,而且可以与收购商签订合同,这样就不会再出现之前那样的情况。”毕廷延的合作社,不只是让村民去种,然后集中起来卖出其,在他的计划中,应该是形成育苗、种植、生产、包装、销售这样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需要更多的土地。占用村民的耕地是毕廷延不能允许的,他将眼光放在了新农村建设上。因为牵扯到各方利益,之前宁安洲村的新农村建设一直没有进展。为了加快宅基地流转,毕廷延找到莘县规划设计院,专门制作了新型社区效果图,放大了挂在村里,让每一位村民都能看到未来自己的新生活。接着,他又制定相关政策,改变先拆后建的传统建设思路,将眼光放长远,交一户钱,盖一层楼,缓慢稳步发展。现在,村里已经有8户交钱,新农村的第一栋楼房也已经建到了第四层。
“在建设初期,我看过村里与建筑商签订的合同,说句不好听的,我觉得那就是卖身契,”毕廷延说,“在那份合同上,没有写明竣工日前、没有质量标准、没有保障措施,只有村里什么时候该付多少钱。”为此,毕廷延又专门起草了合同,与建筑商重新签订。在楼房盖到1米多高时,毕廷延发现很多方面根本不达标,他又坚持让建筑方拆了重盖,连地基也是重新打的。“其实村民不是不愿意住新房,看到规划图,村民们也都很乐意。可是手里没钱,对未来的规划有没有个谱,谁愿意拆自家的房子?”毕廷延说,“现在好了,村里的蔬菜大棚发展起来了,村民手里有了票子,自然就会想着住进新房子,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就能尽快腾出土地。”现在宁安洲村民居占地有200多亩,去除新农村占地100亩,还能有100亩地进行流转。按照毕廷延的规划,这片地上将建一个恒温库,用于储存蔬菜瓜果,还能建立加工厂,把村里的副业搞起来,“比如我带来的萝卜品种,如果可以大规模种植,可以加工成萝卜酥、萝卜脆。村里有了企业,集体收入就不再是问题。”
除此以外,三位第一书记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全面协调政策落地。今年以来,宁安洲村落实扶贫资金45万元建成蔬菜大棚240亩,成立村互助合作社,获拨互助金15万元。潍坊学院资助的5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主持村瓜菜种销专业合作社建设。利用学校捐赠的价值10万元中的部分书籍,建设农家书屋。今冬以来,村里新增蔬菜拱棚10多个、近50亩,瓜菜棚地达到550亩。为村里新增打井9眼,贯通生产路1000米,建设桥1座,新增100万千瓦时变压器1台,疏通排水灌渠1500米。目前村里的井达到34眼,供电量达到350万千瓦时,基本解决农村用水用电、旱涝保收问题。刘营村争取到的农网改造项目资金46万元,现已竣工,正在申请省扶贫办25万元扶贫资金发展种植业。利用学校拨付的资金1万元整修了村幼儿园和卫生室,极大的方便了村民。李楼村争取到小学、幼儿园绿化项目资金10万元,幼儿园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申请到互助金25万元,成立了扶贫互助社,切实解决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学校提供的5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新村污水管道改造和生产路建设。为支持村幼儿园建设,学校提供了10万元资金,预计明年春季开工建设。
完善管用制度 建强村级班子
“要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毕书记,你来啦!”张贵菊老人今年88岁,是一名47年便已入党的老党员,每次在村里看到毕书记,她都要拉住他的手拉拉家常。“毕书记来了之后,给我们这些老人家送钱、送米,啥都送,简直是太贴心了,”张贵菊老人说。驻村半年多,毕廷延最深的体会就是:如果你真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会真的拥戴你。
宁安洲村的村主任兼书记宁春福1955年出生,担任村支书、主任27年,他是县劳动模范、两届人大代表,在村里具有很高的威望。以前,村里有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他一人说了算。“新农村建设的合同,如果之前经过村两委讨论,也不会把公章改在那样一张纸上。”毕廷延说,“另外,我来到村里后还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村两委经常在一起聚餐。虽然有时候是在书记家,或者其他的村干部家,也没用公家的钱,可是老百姓看到了,就会认为你是在公款吃喝,就会产生对你的不信任。”
毕廷延认为,制度不在多,关键是管用。他围绕党支部和党员开展活动、村民代表议事、村务财务公开、村级经济管理、村干部承诺践诺、廉洁自律等,完善了一系列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具体制度,病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促使村干部公道处事、一心为民,让村干部的“权力”切实关进了村规民约“制度”的笼子里。“现在的宁安洲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是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情,一律召开村两委会议,而且一定要有村民代表,甚至可以召开全村村民会议,做出来的决定进行公示,有反对者马上调整。只有这样做,才能杜绝一些歪风邪气,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的信赖。”
刘营村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威信低,信心弱的现实情况,通过全体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找原因,定措施,利用引进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宣传班子成员的成绩,在群众中提高威信,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李楼村两委班子目前不健全,由于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种种困难等原因,支部书记被免职,致使“第一书记”管和平的工作重心前移,村里的大事小情事必躬亲,工作难度、工作量加大。在此情况下,通过全体党员组织生活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定期通报村里的敏感、热点问题,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妥善解决、处理好村情民意。同时,积极加强组织建设,认真听取当地党委、政府对班子建设的意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办公会,提高两委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确保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鑫源乡鑫源村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为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与环境整治,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进程,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佛发„2010‟6号)文件精神,现就我村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与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规划先行、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出、稳步推进,政府引导、民主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体系,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达到村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美化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采取“突出重点,先行试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计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鑫源村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与环境整治任务。
(一)规划目标任务。按照“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原则,高标准编制村镇规划,构建示范村规划体系。
(二)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目标任务
1、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即村庄主要道路硬化、绿化工程:村庄组级主要道路平整、硬化,道路两旁净化、绿化;建筑物整饰工程:村庄建筑物达到风格基本统一、色调基本协调、窗檐基本规整的标准;房前屋后平整绿化工程;农户庭院整洁,并种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人居环境;饮水清洁工程:保护水源地、保障人畜饮水质量,实施集中供水;农村节能推广工程: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绿色清洁能源;圈、厕、厨改建工程:开展猪圈鸡舍、厕所、厨房的改建,根治全乡污染源头,有效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垃圾及农肥集中堆放处理工程:垃圾和农肥集中堆放,进行简易的无害化处理;村庄污水有组织、成系统排放工程:污水集中汇集,避免污水横流的现象,从根本上杜绝蚊虫滋生。
2、电力电讯。加强供电设施与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通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供电实行“一户一表”,对供电线路进行整治,减少交叉、跨越,并与电信线路实行隔离。“十二五”期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固定电话入户率达95%以上,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达100%,100%农户用上安全电。
3、公共设施。积极配套和完善文化、娱乐、医疗等公共设施。文体活动场所可与打谷场统一设置,综合利用;村委会设立村务公开栏、科普宣传栏、阅报栏、旗杆等;中心
村设立卫生室;建连锁化“农家店”或便民商店。
4、住宅改建。按照“使用功能方便合理、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的要求,对农民住宅采取抹灰粉刷、加檐、平改坡、外装饰、改建外立面等多种方式进行整治与改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住宅内设水冲式卫生间,逐步取消分散的户外厕所。大力推广建房新图集,新建住宅使用耕地的农户不超过120平方米,层数以2-3层为宜,体现单体建筑个性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形成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村庄风貌。
5、村容整治。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率达到90%以上;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公厕,标准不低于30-50m2/千人,建筑面积不低于30m2;家庭散养家畜做到人畜分离,合理集中布置牛栏畜养用地;逐步取消分散的户外生活垃圾池,实行集中处理。拆除影响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压占道路红线与地下管线、河道控制线、高压走廊、公共绿地、文物古迹等违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对废弃池塘、沟槽进行平整,优化村庄出入口环境面貌。
6、生态绿化。按照人均不低于1.5m2的标准布置中心绿地及公共活动场所绿化场地,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及宅间空地种植经济作物和乡土树种;推行农作物秸杆还田或用作禽畜饲料;对公用池塘进行定期清淤,保持水面洁净。
7、防灾减灾。地处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及时修建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护坡、挡土墙等防灾减灾设施。杜绝在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山洪冲沟等地质危险和隐患地段新建建筑,对此地段上的建筑要逐步迁移到安全地带。公共活动场所要设置灭火器等防火、灭火设备。2层以上住房应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8、文化保护。列入县级以上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按已批准的规划实施保护;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有关专业部门要进行充分论证,确定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整治;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挂牌予以保护,不得砍伐、移植、出售,不得在古树名木树冠直投影外5米范围内进行影响其正常生长的各类活动。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支部书记组长,陈邦友、杨能娥担任副组长,张建军、罗明友、慧心骑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定期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和通报。
(二)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根据各户的经济水平、自然条件、产业特色等,按照“不求其大,但求其美”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传承历史文化、巧借山水景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新村庄。
要以产业为支撑,突出发展旅游型的新型村镇,促进经济发展
(三)完善政策,构建平台。一是盘活土地,筹集建设资金。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实行总量控制、占补平衡,边建设,边复垦;二是加快人口聚集。鼓励农民进集镇生活、居住,对条件恶劣地区的分散村民实施集中搬迁;三是完善机制,鼓励多方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鼓励集体、个人及社会各方参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经营。
(四)整合资源,项目带动。积极向上申报项目,重点争取国家扶持,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步伐,推进组级公路硬化;加大对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配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以沼气池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并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村容村貌;以水毁农田的恢复、堤渠塘堰的维修、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办好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篇:穷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定稿1
穷村里的新农村建设
——河北中部K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贾建友
[论文摘要]:解决我国占农村大多数的,类似于K村这样既不是贫困村,又不是富裕村的普遍意义上穷村的新农村建设问题非常有必要,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二是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问题与两个基础性问题。三是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与近期工作开展关系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 建设 调查
[正文]:K村是冀中平原上的一个1400人左右的村子,这样的村子在平原地区,属于较小的村子,在K乡所辖的5个村子中,自然也算是小村,本调查选择这个村作对象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在K乡乃至K县,K村相对属于穷村,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贫困村,在平原有许多的穷村都是这种普通的相对意义上的欠发达村,因此对这个类型村子的新农村建设调查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笔者在乡镇工作曾分包此村五年,不仅是这个村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而且具有相当的人缘地缘优势,给本调查带来极大的方便。三是由于笔者在此乡镇多年,分管过多项工作,对涉及乡村的一此数据不仅能够方便地查找,而且许多数据就是由笔者自己调查并上报的。
一、K村现状调查
1、自然状况
K县地处河北省腹地,属太行东麓平原,海拔53.6——103.5米,地下水脉深度20米左右,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2度,年平均降雨量459毫米左右,全县耕地中90%以上为沙壤土和轻质壤土,K乡处于K县北部,K村则偏居K乡的西部K县与L县两县交界之处,地上无山,地下无矿,无自然资源,截止到2006年底,有353户,1376人,现有耕地1633亩,沙荒地200亩。
2、经济状况
K村的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业中近年的种植种类和面积分别为冬小麦1100亩,玉米900亩,花生200亩,蔬菜春秋两季共计在100亩左右,畜牧业以养猪和蛋鸡为主,常年存栏基本上稳定在猪400头,蛋鸡7000只左右,另有少量的山羊和奶牛,相对于其它村,这个村子有一点特色的东西就是种植小棚西瓜和红薯,近几年种植的西瓜面积在
150亩以上,红薯在200亩以上。这些产业的收益经调查基本上与其它地区持平,相对较高的是小棚西瓜和红薯,正常年份小棚西瓜每亩的净收益在1000元左右,红薯在800元左右,二、三产业情况相对较差,工业是在其它村相关产业带动下发展起来的6家电热毯配件生产厂家,主要以生产电热毯配件为主,但相比其它村企业就小得多了,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沿乡级公路分布在村东口,每年企业的收益也很有限,因为从工人和税收上就可以看出来,由于这些产业是季节性的,一般是每年的初秋,配件厂家开始生产,秋末电热毯厂家才开始生产,到入腊月前基本就全部停了。因此只能统计每年的生产季节雇用的工人,而难用月平均数来表示常年用工人数,这此企业中最大的企业每年最多工人时一般有30人左右,一年的税收才4000元左右,其它的就更少了,至于其它的,就只有5个经营小百货的摊点,其中两个兼营农资,两个加工面粉的摊点,一个小小的餐馆,一个加工井管的个体户,一个畜禽类的经纪人,还有一个是农产品的经纪人,这就是这个村的全部家底了。
3、就业情况
这个村大部分的村民仍然以务农为主,根据2003年非典时精确统计,这个村在外地务工人员共有83人,在本地村外务工人员则有104人,在本村从事农业以外其它产业的人员,也只有100人左右,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人员包括大部分在外务工人员一般都在农忙季节回村帮助农业生产。
4、保障福利情况
K村农村养老保险目前沿无农民加入,合作医疗从2006年起,在政府的发动和支持下,参合率达到了81%,全村目前有低保户12户,每年补贴标准为120元每人,五保户3户,每年的供养标准在1800元左右。普通村民则无有其它福利。
4、基础设施情况
K村的村内道路状况相对较好一些,村外道路则因为年久失修,遍布大坑小坑,雨天基本上无法正常通行,村民吃水来自家中的地下水,村级没有自来水设备,也没有排污管道,只是在村外有一条多年前修的排水沟,因为无钱清理,已经基本失去了作用,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无有专门的垃圾站和清理机制,多是在上级检查前突击清理一下,平时的垃圾多是由村民自己想办法运到村外倒入排水沟。
5、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K村有一所不完全小学,属于教学点,只有小学1-3年级学生,4-6
年级学生则要到临村的小学去上学,卫生情况是有三个医疗所,其中一个比较大,属于新农合的定点医疗机构。文化设施方面K村在村委会有一个午台,因为没有钱请文艺组织演出,所以很少用,图书室是96年农村建设小康时设立的,这些年因为没有钱也基本上没有添过新书,加之无专人管理,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到那里借过书。至于体育设施倒是村委会有一副破旧的蓝球架子,可是从笔者到这个村起,就从来没有见人到那里玩过,科技等方面的设施和组织基本上没有。
6、基层组织状况
村集体基本上没有什产业和资产,村委会大院和大院中的十几间破旧的房子,就是最大的资产了,其它的还有一个很小的砖瓦窑,承包给两个村民经营,每年的承包费只有1万元,而且这一万元还要用来支付砖瓦窑占村民承包的地款8000元,这样一来这个企业每年的收入只有2000元,另外村集体还有机动地200亩左右承包给村民,可是却一分钱也收不上,因为村集体前些年欠村民的款没法还,只好让这些户承包村里的地来抵债,这个村之所以被列为穷村,除了村民收入较低之外,更多是是因为村集体太穷,许多工作难以开展,这个村穷到什么地步,用数据显得有些枯燥,只要简单的几件事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一是村集体的欠款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五十万了,欠款遍及本村村民和周围各村的摊点,如果村干部要买什么东西,只要一说是这个村的干部,那么除了给现钱,一概不卖!二是村干部的工资已经有三届快十年没有正常的发放过了。三是乡政府的包村干部八年以前因为帮助村里完成当年的税费任务用自己的钱垫付给村里集资或者买东西,到目前还有两个人的没有收回来!
村班子情况是党支部有3人,村委会也是3人,还有村会计一人,这是主要的村干部,其它的包括治保会、民调会、包队干部等都属于社会用工类,即招之则来,干工作按日算工资,村干部的报酬有两类,一类是现在的主要领导(支部书记、村主任)上级每月补助200元,其它300元由村级列支,另一类就其它干部了,平均每天10元左右,但是要先欠着,有了才能给。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村当村干部就意味着不仅工作难干,而且要倒贴钱,所以几年间换过了几位村支书,最后竟然没有人愿意当村干部了,现在的村支部书记是由乡里派去的,村主任是上一任连任的,但这个村主任连任的也非常无奈,上一届选了三次才选上,因为和村支部书记不合而赋了闲,本届选举连选几次都是没有一个选民参选,最终是乡政府多方面作工作,才算勉强选出了村委会,也正是因
为这个原因K村才被县乡定为后进支部。
二、K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及问题分析
1、新农村建设情况及成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当前全国都争先恐后地搞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这样的穷村,他们搞不搞?搞!而且要认认真真的搞,不论怎样搞,反正就是要搞,不搞能过得去吗?但是要说明的是从广义角度讲,凡是乡村的工作都可以归为新农村建设,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只有上级专门的安排或本乡村专门以此名义开展的工作才可以称得上是新农村建设工作,这从一些上级下发的文件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实际工作中难以明确区分,只能根据资料对K村从新农建设开始即2005年底至今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一一进行调查和总结
修路:这是K村近年以来的大事,但是却一直未有结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字——穷!从乡级公路到K村村东口入村处,共有3公里左右的公路长年失修,无法通行,前些年是乡村两级都没有能力来修,从2001左右年开始,县里对修公路有了补助,凡是自筹资金修路的,县里都给予一定的补助,一开始是3万元每公里,后来又增加到5万元每公里,可是就这样,K村的公路仍然修不起,乡政府也多次协调此事,要走同一条路的另一个村和这条路穿过的村都同意共同负担修路费用,而且可以让K村少负担,但因为不要说这段共同的2公里路,就是他们拐向本村的那段1公里的路他们也没钱修,因为除了补助的款,村里每公里自己还要负担7万元左右,这些钱根本拿不出来,加之修路中的涉及到的一些其它事情,村班子也感到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年年议,年年提,那个情况较好的邻村只是把自己入村的那一段路修了修,就一直这样放了下来,估计只有等到县里全部出资才有可能修这条路了。
打扫卫生:是K庄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动作最大的工作,可是这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作,根据K县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要从推行“三化”硬化、亮化、美化入手,村里太穷了,硬化没有可能,亮化也难说,就是有人出了钱给安上路灯,村里也没条件让亮起来,为什么?没钱拿电费,余下的只能在美化之中打主意,而这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街道净化,治理脏、乱、差。这方面具体的指标是要求全面普及落实“五个一”,即成立一个卫生管理组织,具体负责卫生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一支卫生清洁队伍,负责本村卫生清扫工作。建立一个垃圾集中填埋场。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负责村内垃圾清运工作,两天一清运。制定一套
卫生制度。以上几条除了卫生清洁队伍和清运车没钱真正落实以外,能够做到的还算不少,都按要求上报了,动作多的原因是因为检查多,上级每次检查不论到不到这个村,都要想办应付一下,要求各种制度上墙没有钱做牌匾,只好用毛笔在红纸写一下,卫生要临时雇用人员打扫一下,当检查不重要或者实在没有钱雇用不到人时,村班子里就带着几个治保会的人员草草打扫一下,其它的就是作好汇报的准备就行了。
整修党支部村委会大院:这是K村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最大的一个成绩了,只所以能做成这件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K村不仅是K乡的落后支部,还是K县组织部长的联系村,在部长的关心和支持下,组织部门以加强阵地建设的名义,给了一万五千元补助,这个村破败不堪的党支部村委会中才算有了几间象样的房间,不过只过了几个月,因为没有人管理,门窗上面的玻璃就被小孩子打碎了好多!
宣传新农村政策:这应当是最好办的事情,可是按常理写标语要给报酬,村里的广播喇叭坏了因为没有钱换新设备早就停了,要广播,只好到村委会附近的一家百货店中,不过那里的广播喇叭是收费的,每简单广播一次收费一元!只是因为店主以前做过村干部,村委会还欠他工资未发,他现在兼营的农资也占用了村委会一间库房,双方就互相理解一下,村委会偶尔用一下他的广播不交费而已,但这可能经常长时间广播吗?
动物防疫:这是农村基层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县乡的统一安排下,村干部和村里的防疫员每年除搞春季、秋季、冬季几次季节性的防疫之外,就是在突发性的疫情来临和上级检查时,再突击几次,这是实质性的工作,其它的诸如组织、制度、档案、证、卡等建设和填写虽然工作量并不比这些少,但主要是用于应付检查,相对就软一点了。
安全生产:这也是农村基层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因为都签订了责任状,虽然村干部不太着急,但是在乡镇干部眼中,一旦有事这可是掉帽子甚至是丢饭碗的事,所以不论是虚是实,那怕是走过场也要认真走一下,虽然明知责任根本推不掉,但要把责任的风险降到最低,这项工作开展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懂不懂都要指一下企业的隐患,不知是不是隐患也要下一个通知,不管改不改都要定期转一转。
秸杆综合利用:最主要的就是夏季秋季禁烧秸杆,这项工作在这里也是忙闲无序,闲时可能就是乡村干部到地里多转一转,但忙时尤其是有人因为这个受到批评或者处理了,就要不折不扣的实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包地块,乡村成立巡逻队,就是所谓的二十四小时制了,为
什么?因为总体目标是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要达到本就不容易,况且现在手段先进了,上级用卫星,用航拍检查,秋后算帐,你要保证目标还能有什么好法?
清理发放宅基地:在这个村是一个老大难,老是因为要清理就得从95年算起,大是在2003年要清理的就有了50多户,现在又有增加,据村民反映,快占全村的五分之一了,难是村班子近些年很少健全过,健全一段,还闹两张皮,谁来清理呢?这两年虽曾议过两次,但也不了了之。
信访稳定:在农村这是重点工作也一直是难点工作,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有多重有多难,许多文章中已经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调整土地:这个问题更老,从联产承包以来,这个村有两个队延包工作未能完成,就一直没有调整过,多次有村民为土地问题上访,但是除了作一作思想工作,谁也没有好办法。
计划生育:没有几个村认为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就不再赘述了。其它工作:诸如学习、培训、植树、文化、统计、村民自治系列工作,粮食直补、优抚、合作医疗、低保等等既无法一一列出,又因为与其它村子基本相同所以就省略了。
2、K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从K村近两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总体情况来看,政府的宣传与发动起到了一定作用,国家针对农民的一些政策也基本上得到了落实,在资金上也有所惠及,但从成效上看,并不理想,不仅没有形成相对规范的工作机制,甚至于连明显的效果也没有,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因素:
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分类角度分析:政府主导安排的工作多,农民自发认可的工作少。在以上列出的十几项工作中,以政府主导和安排的工作居多,村级工作开展基本上是在上级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的,但是这些工作无论效果如何,农民认可的却不多,农民自发开展的工作没有,因为作为这个村子中的农民除了个人致富以外,最大的要求就是修路,但这个路却是修了多少年仍然没有修好,其次对于一部分村民来说解决村里涉及自身的问题如发放清理宅基地、调整土地等也很关心,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办不成,对于党支部村委会的整修,村民并不热心,只是因为不让个人集资,所以没有人站出来反对,打扫卫生,村民也不热心,虽然环境干净一点是好事,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解决不了,也就没有几个村民积极响应这个,村里因为没有钱,打扫卫生反而成了负担。其它 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不仅很低,有些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运行机制分析:在开展的各种工作中,应付检查汇报的居多,实际落实的较少。这表现在各种工作突击较强,规范性较差,写在纸上的制度多,但能够执行的少。主要的原因一是因为经济状况太差,村民穷,村集体更穷,现在工作包括迎接检查很少没有不花钱的,用村干部的话说,叫做“一动就是钱”,可在这样穷村,那来的钱?二是因为村班子凝聚力、号召力差,一个没有经济基础到处是欠帐的村班子,一个在村民眼中除了草草应付一下检查,办不成实事的班子,很难有什么凝聚力和号召力。三是上级的工作安排,从政府自身考虑出发多,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少,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安排大多是由上往下,一级一级下发文件,一级一级进行细化、量化、逐步提高标准、缩短时限。然后便是一级一级督促、检查,逐步增加检查部门、提高频率,最后到了村一级,除了按照许多的统一要求紧急落实以外,就是迎接一级又一级,一次又一次的检查,除了政府的声音,基本上没有农民自己的声音,这样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多少是农民急需的,有多少是符合当地农民实际的,就很有疑问了。
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分析:村里没有自筹资金,外来资金少而且结构不够合理。象K村这样的穷村,既不是贫困村,享受不到政府相应的扶贫资金,又因为自己没有可以投入的资金,用这个村的话讲,是“没有引蛋就引不来母鸡下蛋”,很难得到政府以奖代补或专门的补助资金。偶尔跑来的一点资金也因为多是专门的资金,不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且这个资金能不能跑来,许多时候还全凭运气。在生产发展上,更是没有可以支持的资金了,近几年,这个村的农民只是在2003年由乡政府多次协调信用社才给了十几万元短期贷款外,其它的农民贷款就很少了,有一点也主要集中在几个企业中,而这几个企业现在最大的问题仍然是贷款难、筹措不到发展资金,在信用社中,笔者听到最多的也是一个字,穷!在农村中连信用社都穷了,又没有其它的金融机构,那么新农村建设的钱又能从那里来呢?
三、新农村建设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
对K村进行调查和研究的普遍意义在于,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除沿海发达地区少数农村发展较快,和欠发达地区少数贫困村外,更多的是类似于K村这样既不是贫困村,又不是富裕村的普遍性的穷村,因此研究如何
解决这类占农村大多数的,普遍意义上穷村的新农村建设问题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新农村建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
上文已经论述,在我国农村中占大多数的是类似于K村的穷村,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普遍性问题,而做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富裕农村的新农村建设问题和欠发达地区贫困村的扶贫问题实际上是属于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问题,因此这就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示范村提出了疑问,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示范村在大多数地区实际上是集中投入把富裕村做成了样板村、亮点村,对贫困村较少涉及,对普通的穷村基本上不涉及,这就是选择试点时放弃了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村,而专注于特殊的、代表性较差的村。这个错误的选择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人为加大农村之间差距,从中得到的新农村建设经验没有普适性、根本没有推广价值,一旦推广反而会引发更大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在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示范村选择中,应当首先考虑代表性问题,而不是考虑短期内的政绩或者效果。其次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重点应当放在探索发展和建设的途径上,主要是考虑如何探索出一条新农村建设工作易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普适性较强的途径。
2、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问题与两个基础性问题
从发展的角度看,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心问题也是基础性问题,什么是“新农村”,中央一号文件已有明确解释,那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内容,还是绝大多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全局性问题,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突出发展经济的工程,在这个全局性问题中从发展的角度看,生产发展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问题也是基础性的问题,其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应当选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上,农民收入的增加,重点是要有产业支撑,在这一点上,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正确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有些地方政府曲解中央政策,为了“形象”、“政绩”、“示范”,脱离农民的实际状况,以造新房、刷新墙、修广场、安路灯,种花草、建牌坊式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新村建设运动”代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但没有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还拖垮了脆弱的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再次背上沉重负担,导致一些地区的广大农民对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产生抵触情绪,对各级政府的不信任程度加深。因此在笔者建议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首先是各级领
导都要真正按照中央的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真抓实干的作风代替官僚作风,坚决杜绝以建新房、盖新楼为主要代表的所谓亮点村、样板村选树和炒作。其次是杜绝一刀切的办法,多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因为落后,大部分农村无能力兴建基础设施和发展公益事业,所以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应当主要用在农村的道路、水、电、文化、卫生、教育等生产发展的基础设施方面,而且应当以政府量力而行的主要投入为主,不要以行政命令强迫或利益引诱农村、农民将本就非常有限的生产发展资金投入其中,影响农村经济正常发展。最后是必须保障新农村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在国家近期财力无法包揽的情况下,除了规范国家的专项资金和转移资金的使用之外,还应当通过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各地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依赖现象,放宽政策,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资金、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农村市场,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投资融资渠道,解决农村经济发中展最紧迫的资金问题。
从工作机制角度看则是管理民主,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在农村中,包括新农村建设政策在内的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都离不开一个有效的组织载体。当前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主要代表的农村基层组织在落实国家政策,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重大。一个村如果没有一个凝聚力、号召力强,作风民主的村级基层组织,不要说各项政策没有可能真正落实,就是国家给村里100万元、1000万元,也很难让全体的村民真正富裕起来,更不说带领村民去致富了。因些笔者建议,新农村建设对地方基层政府来说,必须要先考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一是要解决村级班子的产生问题,要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将群众拥护、有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的人选出来,二是重点解决对村级班子的监督问题,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将村级财务的各项收支、上级扶持资金的发放使用、各类合同的签订和变更等各项事务,及时全面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检查和监督,更要接受上级的专项监督检查。三是解决农村干部队伍素质问题,农村人才的大量流失造成了当前农村干部不是年龄太大,就是素质不高。这个情况在欠发达地区特别突出,村里的新农村建设由谁组织、谁谋划就成了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基层政府不仅要通过政治素质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切实提高现有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更要通过提高农村干部待遇,创造宽松工作环境来留住农村青年人才在家创业,服务新农村建设。
3、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与近期工作开展关系问题
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因此建设新农村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工程,应当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农村来说,由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两三个五年计划就能解决的。但是一地方领导却没有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不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方法和长效机制上,而是把新农村建设“运动化”,从上到下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制订统一的实施方案,下达各种各样的指标、限定期限,而且还要三天一检查、一月一验收、半年一评比,年终列入干部考核,表面上新农村建设是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是虚张声势,虚事多,实事少,搞得农村基层干部整天不是忙于东跑西颠搞形象工程,就是忙于迎来送往应付检查,实事没精力也没有时间办,最终结果就是国家的财力物力浪费不少,实际效果没有多少,搞得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农民满肚怨言。因此笔者建议各级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地方政府应当认真遵循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摒弃短期内出成果、见实效的想法,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避免将新农村建设运动化。一是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不要将新农村建设搞成又一轮的政绩工程,侵犯农民利益,加重基层和农民的不合理负担。二是不要急于通过集中财力垒大户、一路绿灯促发展的方法树立各种不被农民认可,其它地方又学不成的典型或模式,减少资源浪费,把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用在农村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各地都在摸索之中,尚无成熟的作法与经验,因此不宜立即将建设的目标具体化,更不宜直接列入对各级干部的考核之中,这样既可以防止新农村建设中的失误,还可以防止各级干部在行政压力下的偏向上级选择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弄虚作假、劳民伤财现象。
[作者简介]:贾建友,男,1969年出生于河北省新乐市,1993年毕业于河北轻化工学院,同年参加工作,任新乐市协神乡团委书记,1995年调入新乐市木村乡任副乡长,2007年4月调入新乐市正莫镇任人大副主席至今,现曾用笔名西贝、三人、蚂蟥等发表散文及小说若干,并加入石家庄市作家协会,长期致力于乡镇及农村问题研究,并被河北大学
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聘为研究员,2005年,论文《对贿选说不》获中国-欧盟主办全国村民自治学术研讨会三等奖。论文《和谐社会头道坎》入选全国构建和谐社会高层论坛。论文《无税时代,乡村难承科技推广之重》获南方报业集团、南方农村报首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三农研究创新二等奖,2006年,论文《操纵选举的是是非非》获中国-欧盟国际村民自治学术研讨会三等奖。论文《成也土地、败也土地》获乡镇论坛主办农民土地权益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国际研讨会优秀奖。2007年6月论文《村务公开乱麻团》获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颁发的村务公开理论创新优秀奖。
通信地址:河北省新乐市正莫镇人民政府 贾建友
邮政编码:050700
电话:0311-88511390 手机:***
电子邮箱:sanren22@163.com
第四篇:同铸致富路 共建新农村
同铸致富路共建新农村
景毛乡北李村大棚蔬菜园区道路沙石铺设工程
北李村位于襄汾县城西15公里处,村南紧靠襄乡公路,村西相邻临夏线,交通十分便利。全村12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660户,总人口2656人,有劳动力1377个,耕地面积5500亩。村集体年收入35000元,村民收入以大棚蔬菜、苹果种植、粮食种植为主,人年均收入7350元。
几年来,北李村党总支、村委会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务实,使北李村近年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务管理更加民主,精神文明建设更加丰富。
北李村农民收入主要靠大棚蔬菜种植,但大棚蔬菜园区内的主要道路,由于多年使用,早已破烂不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蔬菜商贩不愿来,蔬菜经常不能及时运出,使很多蔬菜烂掉,大大影响了农民收入,再一给百姓的出行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村两委结合实际,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会,讨论确定一事一议大棚蔬菜园区道路硬化项目工程。大家认为大棚蔬菜园区道路建设对蔬菜种植、产业发展、生活生产的影响极大,决定对大棚蔬菜园区道路硬化。
大棚蔬菜园区沙石铺设工程总工程量16000平方米,拉运石方6022方。施工中要用推土机、挖掘机、刮路机、压路机等机械。工程总投支300000元,其中财政奖补150000元,筹资筹劳
1150000元。(筹资人数2656人,筹资标准每人15元,共计筹资39840元。筹劳人数1377人,筹劳标准每人4个工,共计筹劳5508个,折合资金110160元。)
项目确定后,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及时成立了“北李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质量领导小组”、“北李村民主理财小组”。研究工程实施方案。各小组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和分工,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每个项目都落实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深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事一议”所涉及的各项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既要筹劳,又要筹资,获得全村老百姓的支持至关重要。为此,我村支部、村委一班人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首先是广泛宣传。利用各种会议、传单、广播、标语、板报和面对面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造势,营造氛围。其次是精心组织,召开筹资筹劳动员大会,从各个环节严把政策,统一口径,耐心工作,积极应对。第三是注重方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支部、村委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积极作用,以点带面。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了工程招标方案、工程进度、完工时间、工程质量保证、付款方式、工程验收程序等,公开招标,并对中标的情况进行了公示,每个过程全部公开,让群众明明白白。
为了更好的使我村公益事业项目早日建成完善,我们就此次公益事业工程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一是形成了一套工作管理制
度,严格按照《北李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村一事一议资金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二是建立了议事制度,认真完善和规范村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各项工作,做到了真议、真筹。三是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防止和杜绝在使用过程中超范围、超标准和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四是建立了完善的监督制度。加强对筹资筹劳的监督,对违规使用一事一议资金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强化民众监督、严格执行收支及时公示,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我村实施一事一议大棚蔬菜园区道路沙石铺设项目工程完工后,受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村容容村貌进一步改观。村两委班子按着“一事一议”的原则,组织党员、村民参加民主议事活动,征集群众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行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积极组织开展工作,加强村“两委”建设,领导和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等,为新农村建设铺就康庄大道。
2、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在“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村多次召开支部会、党员大会、村民户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群策群力,共同谋求发展,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工作,促进了干群关系的和谐。
3、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难题。“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急需、群众愿望迫切的大事,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村民面貌焕然一新。
4、通过此项目的建设极大地解决大棚蔬菜运输难、菜商不愿来、蔬菜经常腐烂的大问题,使每棚户经济效益提高了20%。蔬菜大棚面积又增加了150亩,使大棚蔬菜成了农民致富的增长点,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让广大村民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好处。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汇报
仙岩镇2006年1-9月份新农村建设
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汇报
仙岩镇地处玉山县东南部,区域面积63.6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10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有6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其中吴家社区毛水塘、黄茅坞村上新屋、黄坳村周家墩和桑园村大门塘等4个自然村县下派了新农村建设驻点工作组,另外,根据群众要求,毛家垄村毛家垄自然村和桥棚村所在地(村建帮扶村)也列入整治试点工作。
我镇黄茅坞村2003年在全县率先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之后,后陈村、桑园村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开展创建示范工作。扎实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为全镇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了个好头。今年4月份,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现场会在我镇召开,全镇上下深受鼓舞,群众热情高涨。8月14日、18日市、县村庄整治会议之后,8月23日,召开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再动员大会,掀起了以“三清三通三改三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热潮。目前,全镇所有行政村都召开了新农村建设村民代表会议,高标准地完成了村级总体规划,部分整治试点自然村完成了村庄整治规划,9月底前将全部完成。6个整治试点村召开了村民大会(座谈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基本完成了前期的清垃圾、清水面和清路障等工作。吴家社区做好了毛水塘自然村的通村道路路基拓宽改造工作,年内将完成路面的硬质化改造,总投资达40多万元;桑园村完成500多米的里弄小巷路面硬质化改造,清理污水沟1000多米;黄坳村周家墩自然村完成了1500多米的里弄小巷硬质化工程,新建了村内文化休闲小广场,黄茅坞村上新屋自然村正在实施里弄小巷的路基拓宽改造工作,即将动工实施路面硬质化。
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全县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立足各村实际,从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抓起,以着力抓好6个试点自然村的村庄整治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促进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工作,高标准规划、严要求操作,抓进度,抓落实。
一、高标准规划,维护好规划的严肃性。
一方面要高标准制定规划。一是建设规划,现在全镇各村已经编制好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操作性强的村庄整治规划也即将搞好;二是产业发展规划,要以中心村建设和文化特色村建设为目标,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要抓好规划的实施,维护好规划的严肃性。以规范村民建房行为为主要手段,通过举办规划学习培训班等方法,抓好规划的宣传、学习和贯彻,坚决杜绝不按规划建设等乱搭乱建行为。
二、结合各村实际,实施好“村庄整治方案”。
各试点自然村今年的重点整治工作为:
桑园村大门塘:改造、新建并硬质化村庄道路1000多米,继续硬质化里弄小巷路面300多米,进一步绿化村庄内环境,在群众休闲聚集处安装照明路灯,着力实施改厕改栏,改善村内环境,新建公厕2个。
黄坳村周家墩:硬质化村庄内的所有里弄小巷2000多米,抓好改厕改栏工作,推广无害化厕所,搞好村内主干道的绿化、亮化工作;实施“安全改水”工程,做好村内河道水面的清理工作。
黄茅坞村上新屋:拓宽改造并硬质化村道1200米(宽3.5米),硬质化村庄里弄小巷400多米,大力改善村庄环境,新建公厕1个。
吴家社区毛水塘:投资40多万元,实施好通村公路硬质化工程(长3公里、宽3.5米),实施改改厕改栏,规范村民建房行为,推广使用沼气,抓好村民“安全饮水”工程。
毛家垄村毛家垄:改造、硬质化村庄道路1500米(一纵三横),高标准清理、修建村内小河道和排水沟2000多米,拆除公路边所有露天粪坑,新建公厕1座;改建村庄内群众休闲小广场。
桥棚村:着力实施好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八都至桥棚、宽4米)的硬质化工程,逐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
三、健全基层组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以建立“好班子”为目标,健全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强化村民自我管理功能,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积极作用,从而建立起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