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4 13:3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篇: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

山大人字„2014‟19号 的 通 知

各有关单位:

《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业经学校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山 东 大 学 2014年2月26日

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博士后制度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灵活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我校从事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促进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和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博士后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注重提高质量,稳步扩大规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是指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的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站是指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博管会)批准,按国家规定设立的具有招收博士后资格的一级学科学院。流动站按一级学科设站,其所涵盖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均可招收博士后。

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指获得博士学位,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

博士后工作管理机构

第五条

学校成立山东大学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学校分管博士后工作的校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专家组成。负责制订学校博士后工作的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指导学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设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部,负责组织全校流动站的建站申报,各类博士后基金、交流项目的申报,博士后进站、在站及出站管理等工作,协调各流动站做好博士后工作。

第六条

博士后工作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院、科研单位密切协作,实行学校、流动站二级管理。

设有流动站或招收博士后的学院(研究所、中心,下同),由分管人事工作的学院负责人分管博士后工作。流动站设主任1名,独立设站的学院由分管博士后工作的负责人任主任;两个或两个以上学院共享的流动站,由所属学院分管博士后工作的负责人任主任,其他共享学院分管博士后工作的负责人任副主任;各流动站所在学院人事秘书或配备的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流动站的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

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学院共享的流动站,各相关学院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树立全局观念,共同承担流动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三章

博士后的招收

第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类型:

(一)统招统分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统招博士后”)是指各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的需要,通过博士后流动站招收的在校内专职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二)委培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委培博士后”)是指各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的需要,通过博士后流动站招收的人事关系不转入我校,由外单位委托培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三)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企业博士后”)是指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因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需要,与我校流动站联合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四)外籍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外籍博士后”)是指符合我国博士后招收条件,申请来我校做博士后的外籍人员。

(五)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项目博士后)是经全国博管委批准,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设站学科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八条

招收博士后的学科及合作导师应具备的条件:(一)已设立的流动站内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二)未设站但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若科研条件具备(如有重大研究项目、学术水平高、研究经费充足等),可以招收留学回国博士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也可以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三)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并完整指导过一届博士生的博士生导师或正在开展重大或前沿项目研究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或副研究员可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指导博士后开展研究工作。

第九条

申请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具备的条件:(一)申请时距其博士毕业时间原则上应在3年以内,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

(二)申请人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各流动站根据本学科特点自行制定遴选条件,报学校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备案。

(三)在我校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不得进入校内相同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企业博士后不受此限制。

第十条

学校定期在网站上公布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信息。各流动站加大工作力度,扩大遴选范围,鼓励招收优秀博士,尤其是国内外著名院校、科研院所毕业的博士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向流动站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材料,按我校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程序办理(见附件1)

第四章

博士后在站管理

第十一条

博士后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十二条

博士后进站三个月应完成开题工作,向流动站做开题报告并报学校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

统招博士后未曾确认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经流动站所在学院考核合格,可确认相应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第十四条

各流动站成立博士后研究工作考核小组,成员由5位及以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组成,设组长1人,负责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中期考核和期满考核。

第十五条

进站一年后,流动站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进度、能力水平等方面按《山东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规定》进行中期考核(见附件2),并将考核结果报学校博士后工作办公室。考核不合格或超过3个月没有完成中期考核者予以劝退和解约。

第十六条

特别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申请提前出站,但在站工作期限不应少于21个月。博士后研究人员提前出站,应由本人申请,经合作导师和流动站同意,报学校审批。

第十七条

特别优秀的统招博士后,出站时可申请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申报条件参照本学科科研型副教授条件执行。

第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因研究工作需要,要求出国(或出境)进行短期交流或合作研究的,需经合作导师和流动站同意,报学校批准,可以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出国(或出境)手续。人事关系未转入我校的博士后和企业博士后有关出国(或出境)手续由所在单位和所在企业负责办理。出国逾期1个月以上不归者,按自动退站处理。

第十九条

博士后作为专职科研人员应积极配合合作导师开展科学研究,在站期间,至少每年作一次学术报告。合作导师要切实担负起指导的责任,支持博士后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第二十条

博士后人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术道德自律,反对学术上弄虚作假,坚决抑制学术腐败和欺骗行为。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必须以山东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企业博士后有协议规定的除外。

第五章

博士后待遇及科研资助

第二十二条

统招博士后和外籍博士后纳入我校人事管理范围,其在站期间的人事和组织关系、福利待遇比照我校同等人员对待;工资、津贴按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规定执行(见附件3)。

第二十三条

人事关系未转入我校的博士后相关待遇由所在工作单位负责,企业博士后相关待遇由所在工作站负责。

第二十四条

在站博士后可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特别资助和山东省博士后基金资助。学校给予博士后科研资助经费,其中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资助经费由学校和所在医院共同承担,企业博士后科研启动费由所在工作站负责,项目博士后科研资助经费课题组承担。

第二十五条

学校对博士后在站期间所申请的基金及学校给予的科研资助经费单独立项,经费管理按《山东大学博士后经费管理规定》执行(见附件4)。

第二十六条

人事关系转入我校的博士后凭山东省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籍手续;其未成年子女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手续,符合入园、入学条件的子女可到我校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就读。

第二十七条

符合博士后公寓入住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租住山东省博士后公寓或山东大学博士后公寓。

第六章

博士后出站与退站

第二十八条

需要延长在站时间的博士后,应在规定期满出站时间前一个月向流动站提交延期申请,经学校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批后可延长在站时间,延期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2个月。

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应于期满出站前一个月,向所在流动站提交研究工作书面报告、研究成果和发表论著清单,做好出站准备。

第三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须向流动站提交博士后研究报告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登记表》,并向流动站做出站报告,流动站按照《山东大学博士后科研人员出站考核规定》的要求(见附件5),对出站博士后的科研工作、个人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定,做出是否同意出站的意见。

第三十一条

符合出站条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进行出站申请。通过网上审核的人员向所在流动站提交出站材料,材料要求详见附件1。流动站审核后提交学校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核并报山东省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批,签发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分配介绍信及本人和配偶、子女的落户介绍信。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出站手续办理完毕后,应将离校通知单交学校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并办理工资转移等手续。出站三个月后未转走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档案转至地方政府人才服务中心。

第三十三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培养协议的以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校将为出站博士后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做好出站博士后的就业引荐等服务工作。出站博士后应向学校递交接收单位(有独立人事权的单位)的接收函。未落实接收单位的博士后人事关系转地方政府人才服务中心。

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退站:

(一)考核不合格者;

(二)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学术纪律行为者;(三)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者;

(四)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以上者;(五)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者;(六)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者;

(七)其他流动站、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认定予以退站者。第三十五条

已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享受国家对期满出站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自退站之日起不再享受博士后相关待遇,人事关系转地方政府人才服务中心。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如与上级新的规定发生抵触,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由人事部负责解释,此前有关博士后管理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附件:1.山东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程序

2.山东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规定 3.山东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相关待遇 4.山东大学博士后经费管理规定

5.山东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考核规定

第二篇: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协议书

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协议书

(转人事关系)甲方:山东大学

委托代理单位:(学院、所)委托代理人:(分管院长、所长)乙方(博士后合作导师):

丙方(博士后):

甲、乙、丙三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自愿签订本协议,共同遵守《山东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一条 工作期限

1.丙方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限自

年 月 日(报到之日)至

年 月 日,共计 月。在站工作时间累计应不少于21个月,工作期满合同自动终止。在站时间由乙方和丙方根据科研工作内容自行确定,一般不超过3年,确因工作需要或其它特殊原因需继续在站工作的,需转入第二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2.在工作期限内,丙方应全职在我校工作,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受聘其它单位、出国(境)或擅自离岗。

第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协助丙方办理进、出站及校内有关手续,按照《山东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对丙方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估。

(二)按照国家和甲方的有关规定为丙方提供薪酬待遇和日常经费。(1)自丙方办理报到手续之日起薪,按月发放,共计发放24个月。在站时间超过24个月,丙方相关待遇及生活补贴由乙方和丙方协调解决。

(2)甲方提供丙方每年1万元的日常经费,用于博士后的科研费用支出。入站签订博士后工作协议后发放第一年日常经费,工作满一年并通过中期考核发放第二年日常经费,共发放2年。

(3)甲方提供丙方租房补贴,入住公寓的租房补贴300元/人/月,未入住公寓的租房补贴500元/人/月,按发放。

(三)为丙方办理校园卡,提供博士后公寓租住,公寓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第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一)为丙方提供必要的科研工作条件。

(二)负责对丙方的学术指导和日常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了解丙方平常的工作、科研和思想状况;指导丙方按计划开展科学研究、恪守学术规范;完成各项规定的考核、评估,督促丙方完成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对丙方申报各类基金、发表科研学术论文进行审核并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对丙方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导;与丙方协商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三)承担丙方履行本合同的担保责任。

(四)审查延长博士后工作期限的申请和对不适合继续作博士后人员提出终止博士后工作意见。

(五)合同终止时,督促丙方按时办理出(退)站、离校手续。

(六)合同终止后,应履行保护甲方知识产权以及保守其它秘密的义务。第四条 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有义务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接受甲方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估。(二)有义务在入站二个月内将本人的人事关系及档案转移至甲方。(三)有权享受甲方为其提供的相关待遇及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在站期间内发表的论文、著作和申报的科研项目、奖励、专利等,必须以甲方为第一完成单位,且丙方为第一作者,如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为乙方。

(五)工作期满时,应按规定主动、及时办理出(退)站和离校手续。第五条 丙方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相关内容可由流动站和导师细化)

1.丙方在站主要依托乙方领导的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丙方在站期间的科研项目是:

2.在站期间的主要工作内容(根据需要进行增删修改):(1)

(2)

(3)

达到目标:(1)

(2)

(3)

第六条 在站考核、提前出站及协议延期 1.甲方委托代理单位和乙方共同对丙方进行进站审核、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

2.经丙方申请,符合国家和甲方有关规定的,经乙方和甲方一致同意,丙方可以提前出站。

3.协议期满,丙方或乙方若申请延长在站时间,必须在工作期满前3个月提出申请。

4.经甲方批准后延期,协议有效期自动延长到批准的期限为止。第七条 违约责任和经济补偿

1.甲、乙、丙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有关条款,均应承担违约责任。2.丙方因个人原因提出退站,由丙方承担违约责任,丙方须按领取薪酬50%缴纳违约金。

3.擅自离岗或违反《山东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管理规定,甲方可以解除本协议,由丙方承担违约责任,丙方须退还已经领取的全部薪酬。

4.甲方未按规定支付丙方薪酬,由甲方承担违约责任,并给予丙方相应经济补偿。

5.丙方须在协议终止或退站生效之日起30天内办理离校手续并转出人事关系及档案,逾期不办的,造成人事及档案关系滞留的,甲方可以将丙方人事档案退回原户籍所在地或转移至校外其它机构,对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丙方承担。

6.乙方未能履行合作导师应尽职责,甲方将暂停受理乙方招收新博士后的申请。

第八条 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三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协议一式叁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双方义务履行完毕,甲方、乙方和丙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签约各方均有履行本合同的义务。

甲方委托代理人(签字):

年 月 日(公章)

乙方(签字): 丙方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三篇:4.27湖南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湖南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需要,根据《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一条 学校博士后工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湖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学校博士后发展规划和博士后工作的相关政策。学校分管博士后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主任,成员由人力资源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国际合作交流处、计划财务处、后勤与房地产管理处、社科处、教务处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第二条 湖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下设的湖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博管办),负责学校博士后管理的日常事务,对博士后进出站、考核、评估、基金资助等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监控,指导校内各单位博士后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 各学院成立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师资队伍建设的院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本院博士后队伍建设规划、招收计划,建立健全博士后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统筹并协调处理博士后管理事宜,指导和督促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

第四条 各博士后流动站在学院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的 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负责博士后招收宣传,执行博士后招收计划,做好在站博士后的日常管理以及业务考核工作,检查、督促博士后按计划完成科研工作任务,负责校企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的有关事宜等。

第二章 博士后招收

第五条 各学科均可在我校已批准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设站单位博士毕业生可按有关规定进入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博士后研究。

第六条 我校各学院在职在岗、具有博士学位和合作指导能力的教师均可招收博士后。

第七条 我校博士后招收类型有全职博士后、项目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三种类型。全职博士后指转入人事档案、全职在校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项目博士后指在职进行博士后研究、不转入人事档案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联合培养博士后指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围绕企业的研发需要开展研究、不转入人事档案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八条 凡已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35周岁以下符合学校以及各学院招收条件的人员,均可提出进站申请,具体申请程序及要求见附件1。我校博士后招收以全职在校从事研究工作者为主,在职博士后招收仅限高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

第九条 经审批同意进站者,须与流动站签订博士后工作协议,并按要求在一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否则取消入站资格。第十条 学校鼓励优秀博士后工作期满后进入我校其他流动站从事第二站博士后研究。

第三章 博士后待遇

第十一条 全职博士后所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为助理研究员,正常在站期(三年)内,学校按12万元/年〃人的标准拨付人员经费,薪酬包括基本工资(中级九级)、薪级工资(十六级)(共25128元)、基础绩效工资(24660元)及业绩津贴(49776元),学院或导师须配套支持工作津贴不少于3万元/年〃人,五险一金学校部分另行支付。非正常在站及延期在站期间学校停止拨付人员经费。

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可在我校所在地落户,学校安排博士后公寓住房,其子女享受我校教职工子女入托、入学待遇。

第十二条 项目博士后工作经费由合作导师提供或自筹;联合培养博士后所有待遇由企业提供。

第十三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学校科研成果奖励待遇。

第四章 在站管理

第十四条 博士后在站时间一般为三年,达到出站条件可提前出站,最短不少于两年。提前出站须经合作导师及所在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博管办批准。

第十五条 博士后进站签订相应协议,细化博士后在站任务,明确出站条件和要求,博士后须按协议履职。第十六条 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纳入学院教职工日常管理范畴,其他博士后原则上应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第十七条 博士后合作导师是博士后从事研究工作的指导者,对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工作情况和思想表现负有检查、指导和督促的责任。

第十八条 博士后须在进站后三个月内开题,确定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计划。开题时应组成由博士后合作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的专家组(5-7位),听取博士后陈述研究计划,评估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第十九条 博士后实行工作报告和中期考核、出站考核制度。

工作报告采用学术报告会形式举行,入站时间超过3个月的全职博士后均须报告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博士后工作报告由各招收学院制定具体的办法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情况报学校博管办备案。

中期考核、出站考核重点考核研究工作实绩。考核程序和要求见附件

2、附件3。博士后应在进站十八个月前完成中期考核。全职博士后务必按规定时间(进站第十七个月)进行中期考核,考核结果报学校博管办审定。

第二十条 博士后应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以及湖南省科技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科研项目资助,各类资助经费严格按项目资助单位和学校科研及财务管理制度使用。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因研究需要,经合作导师和学院同意(在职项目博士后及联合培养博士后须原工作单位委托派出),学校审批,可申请香江学者计划、中德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等派出项目;可申请参加国际学术会 议、短期学术交流。审批程序及相关要求见附件4。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等学术成果须以湖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的学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属湖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在站期间所获成果有关事宜按照我校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办理。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如主持国家级课题或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评估、学校批准,可适当延期,一般延期一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根据项目资助期限和承担任务,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六年。延期申请应在正常出站时间前两个月提出,经合作导师及所在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博管办批准。

第五章 出站及退站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出站应提交高水平的出站研究报告,在站期间至少应参加过一次本学科重要的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

第二十五条 学院应明确各类博士后出站条件,其中全职博士后的出站条件不低于学校以下要求:

1.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或参研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排名前3);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湖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期刊(ESI高被引、SCI或SSCI二区及以上,IF≧10,CCFA类会议、IEEE会刊)发表研究论文2篇;人文社会学科在学校认定的A1、A2类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A类期刊发表论文2篇。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出站时,学院及流动站应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科研工作、综合表现等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由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博士后证书。出站程序及相关要求见附件3。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退站:

1.未经批准连续超过15个工作日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个工作日不在站;

2.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影响恶劣; 3.出国逾期不归超过10个工作日;

4.违反湖南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有关规定; 5.在站时间超过规定的延期时间; 6.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 7.学校认定应予以退站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八条 退站博士后不享受国家对期满出站博士后规定的相关政策,有关退站记录存入个人档案。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队伍建设及管理纳入学院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各学院须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本办法制定或修订实施办法报学校审批备案。

第三十条 学校定期开展对各学院博士后招收质量、博士后工作业绩以及日常管理、信息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的考核与检查。并对博士后培养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流动站和工作人员予以表彰。第三十一条 学校适时组织优秀博士后评选活动,表彰业绩突出的在站博士后。

第三十二条 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优秀博士后可申请应聘我校教师岗位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第三十三条 学校鼓励、支持各单位积极与企业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企业工作站支付给学校的博士后管理费,按4:4:2的比例划转为合作导师指导费、所在学院博士后工作经费、学校博士后工作经费。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湖南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湖大人字[2011]16号)同时废止,此前进站的博士后仍按已签订的工作协议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校人力资源处负责解释。

附件

1.湖南大学博士后招收条件及程序 2.湖南大学博士后中期考核办法 3.湖南大学出站、延期、退站管理办法 4.湖南大学博士后出国管理办法 附件1:

湖南大学博士后招收条件及程序

一、招收条件

1.获得博士学位、年龄35周岁以下,综合素质较高、学风严谨,具备完成相应研究任务的能力。

2.申请全职博士后还须满足以下条件(来自名校由名师指导的博士毕业生可放宽要求):

理工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的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不少于2篇,人文社会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校认定的A2类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或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定的A类期刊不少于2篇。

3.申请项目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还须满足招收学院制定的具体招收条件。

二、招收程序

1.联系导师:申请进站博士与拟选导师建立联系,导师对申请人的学术、专业水平及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2.填写审核表:在导师确定指导和合作意愿后,申请人填写《湖南大学博士后申请审核表》。

3.招收学院考察:学院按照博士后招收条件考察申请者思想素质、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及其研究计划,确定招收后报校博管办。

4.学校审核:校博管办对学院拟定的招收对象进行审核。审核材料包括《湖南大学博士后申请审核表》、两位专家推荐信。

5.网上申报:学校审核通过者进入中国博士后网站,进行网上申报,并提供相关进站材料交所在招收学院审核。

6.审核填报信息及材料:招收学院博士后管理人员网上审核填报信息,将进站应提交的材料准备齐全后报校博管办。

7.校博管办审核后报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8.获批后签订工作协议,办理进站手续。

三、进站应提交的材料

(一)基本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 2.两位专家推荐信;

3.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无设站单位至依托招收流动站所在学院填写考核意见表;

4.博士后进站审核表; 5.身份证复印件(正反两面);

6.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复印件及学位证明,博士毕业证书或办理离校手续的证明;

7.体检表; 8.博士后脱产证明。

以上材料除第4、5、6、8项需四份外,其余材料均需一式两份原件(体检表可复印)。

(二)其他材料

1.联合培养博士后:提供学校与企业签订的《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项目指导小组考核意见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

2.从国外取得博士学位人员:国外取得博士学位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至少提供一封国外导师或国外科研项目负责人(教授、专家)的推荐信;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留学回国人 员证明(均应对何时何校获博士学位有明确的说明);未发博士学位证书者,另须提供博士毕业学校开具的学位证明;在国外获《长期居留证》的博士,需提交该证件的复印件;

3.从事第二站博士后:需提供第一站博士后证书;

4.辞职人员:需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辞职的证明,或原单位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的《辞职证明书》;

5.转业(复员)军人:需提供军官转业证(复员证),或原军队师以上干部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转业(复员)证明,或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处的转业(复员)函件;

6.外籍人员:需提供已经认证或确认的博士学位证书; 以上材料均需4份。

附件2:

湖南大学博士后中期考核办法

一、中期考核时间

1.所有博士后均须进行中期考核,并在进站第18个月之前完成。全职博士后中期考核在进站后的第17个月进行,第18个月的上旬应提交考核结果。

2.未在第18个月结束前提交考核意见的,校博管办直接按退站处理。

二、考核的组织实施

1.博士后中期考核由各招收学院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考核小组成员应包括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博士后合作导师、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等。

2.中期考核的内容为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在站时间及综合表现,重点是对博士后阶段性研究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能否按期完成博士后研究计划做出评价。

3.项目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的中期考核结果由招收学院确定,报校博管办备案;全职博士后中期考核由招收学院初步评审后,报校博管办审定。

4.中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种,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且预计能按期完成博士后研究计划、达到出站条件的,考核结果为合格;未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且预计不能按期完成博士后研究计划、达不到出站条件的,中期考核结果应为不合格。

5.中期考核合格的全职博士后分为以下三类:

A类:综合素质高,工作刻苦认真,科研作风严谨,协作关系好,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阶段性计划;主持国家级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或参研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排名前三)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湖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期刊(高被引、SCI或SSCI二区及以上,IF≧10,CCFA类会议、IEEE会刊,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学科A类期刊)发表论文(含录用)1篇。

B类:综合素质较高,工作刻苦认真,科研作风严谨,协作关系良好,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阶段性计划;主持国家级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湖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本学科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期刊(高被引、SCI或SSCI二区及以上,IF≧10,CCFA类会议、IEEE会刊,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学科A1、A2类期刊)发表论文(含录用)1篇。

C类: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已在SCI、SSCI、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定的A类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篇(含录用)。

三、考核程序

1.博士后撰写工作报告,填写《湖南大学博士后中期考核表》(一式三份),提交所发表或录用的论文以及科研课题、获奖、专利等证明材料至招收学院;

2.招收学院组织考核小组评议,被考核人陈述个人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研究成果,回答专家提问;

3.考核小组研究确定评价意见和考核结果;

4.招收学院向校博管办提交《湖南大学博士后中期考核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无流动站学院需至依托流动站所在学院签章;

5.校博管办审定招收学院提交的全职博士后考核结果,对项目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考核结果予以备案审查; 6.校博管办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全职博士后相应待遇;

7.联合培养博士后的中期考核以企业工作站为主,具体程序由流动站和工作站参照以上程序协商确定。

四、考核结果处理

1.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原则上应予以退站,其中全职博士后经招收学院和合作导师同意可转为项目博士后。

2.中期考核合格的全职博士后,按考核结果类型调整工资发放标准:

A类:继续按原标准全额发放。

B类:基本工资按原标准发放,从第19个月起学校按原标准的50%拨付基础绩效及业绩津贴。

C类:基本工资按原标准发放,从第19个月起学校暂停拨付基础绩效及业绩津贴。

3.调整工资发放标准的全职博士后,三年期满完成工作协议约定任务,达到出站条件者,学校按原标准补拨相应薪资,未达到出站条件者,不再补拨。附件3:

湖南大学博士后出站、延期、退站管理办法

一、出站管理

(一)出站条件

1.学院应明确各类博士后出站条件,其中全职博士后的出站条件不低于学校规定的要求。

2.博士后完成研究计划、达到出站条件方可办理出站手续。全职博士后在站期满未达出站条件但符合以下要求的,可降低条件出站:

(1)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参研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在SCI、SSCI、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定的A类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篇,或获得专利1项。

(二)出站程序

1.博士后撰写出站研究报告,向招收学院提交在站期间论文、科研、获奖等业绩证明材料;

2.招收学院对是否履行工作协议、达到出站条件进行初审,确定是否启动出站考核程序。

3.招收学院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初审通过的博士后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应包括博士后合作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2名校外专家。

4.出站考核采取学术报告会形式进行,考核小组根据被考核人在站期间的研究业绩、能力水平、个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程序和要求为:

(1)导师介绍答辩博士后情况。

(2)博士后汇报个人在站期间的研究情况,陈述出站研究报告。(3)专家提问,与答辩博士后进行交流。(4)专家评议并给出评审意见,需从创新点(博士后期间新成果要达到70%以上)、与本人博士论文重叠部分、与进站研究计划目标对比等三方面,对博士后的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为2/3(含)以上专家同意方可出站; 6.博士后从中国博士后网上提交出站申请;

7.招收学院将下述纸质材料准备齐全(无流动站学院需至依托流动站所在学院进行相关签章),报送校博管办审核:

基本材料:

(1)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表格分流动站单独招收、与企业联合招收两种,请根据类别填写);

(2)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业务考核表;(3)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审批表;

(4)学院核实身份证、结婚证等证件无误证明;(5)进站介绍信复印件;

(6)博士后研究成果专家评议书(不少于5位专家填写)以上材料除第3项需四份外,其余几项材料均一式两份。其他材料:

(1)博士后研究人员登记卡;

(2)博士后出站工作报告;

(3)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申请评审书;(4)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联系卡;(5)湖南大学博士后出站离校手续单;

(6)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获得资助者填写);

(7)湖南大学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论文(著作)鉴定表(需提前在各流动站科研秘书处核实)。

以上所有材料均需1份。

8.学校审核并报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颁发证书。

9.联合培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以企业工作站为主,具体程序由招收学院和工作站参照以上程序协商确定。

(三)延期管理

1.延期条件:博士后如主持国家级课题或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可适当延期,一般延期一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根据项目资助期限和承担任务,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六年。

2.申请时间:延期申请应在正常出站时间前两个月提出,经合作导师及招收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博管办批准。

3.申请程序:

(1)个人根据自身研究情况提出申请,从湖南大学博士后网上下载并填写《湖南大学博士后延期申请表》;

(2)导师审核并签署意见;

(3)招收学院对照博士后在站科研情况进行审核评估,预测其延期必要性及到期出站可能性。

(4)招收学院将《湖南大学博士后延期申请表》报校博管办审批。无流动站学院需至流动站所在学院签章。

(5)学校博管办审核评估,给出意见。在站时间超过四年者申请延期,校博管办需报送省博管办批示。

4.延期期间有关事项

(1)博士后必须按申请延期时间到期出站且满足出站条件;(2)延期期间学校不再支付相关经费待遇。

(四)退站管理

1.超期无法出站及违反国家和学校退站规定的博士后,由学校直接予以退站处理;

2.退站程序:

(1)招收学院将拟退站结果书面通知博士后本人;(2)招收学院在中国博士后网上提出退站申请;

(3)招收学院网上下载《博士后研究人员退站表》填写并签章(无流动站学院需至流动站所在学院签章)后报校博管办。

(4)校博管办审核签章后报省博管办批示。3.退站批复表格存入博士后个人档案。

附件4:

湖南大学博士后出国管理办法

一、出国项目

1.博士后可通过申请国家资助项目(香江学者计划、中德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等)公派出国研修或合作交流。

2.因本人和合作导师研究项目的需要,博士后可申请自筹经费出国研究或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短期学术交流。

二、出国期限

1.国家资助项目按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2.长期出国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确因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超过一年,且须于到期前一个月提出延期申请,获准后方可延期。

3.短期出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

4.出国博士后超过批准的出国(境)期限10个工作日未归,即视为自动退站,学校直接给予退站处理。

5.出国期限或延期期限超出在站期限的,应同时办理延长在站期限的相关手续。

三、程序办理

1.国家资助项目:个人申请;合作导师、招收学院及所在流动站签署意见;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审核、报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后报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获批后按要求准备相应出国材料;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备案。

2.其他项目:个人申请;填写《湖南大学博士后出国(境)审批表》;合作导师、招收学院签署意见;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审批。

四、出国期间待遇 全职博士后短期出国者,校内待遇不变;出国超过三个月者,停发基础绩效津贴及业绩津贴。非国家资助项目出国者,出站考核达到相应要求则补发相应待遇。

项目博士后、联合招收博士后,出国期间的待遇调整由招收学院(单位)自行决定。

五、外事纪律

1.博士后在对外交往中应遵守中国法律和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得损害国家和学校声誉。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保持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2.在对外交往中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科技秘密,应维护学校知识产权;对科研、生产中规定的涉密资料,未经主管保密工作领导批准,不得带出境外进行学术交流。

3.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违反学校纪律及管理规定者,学校按有关规定查处。

六、回国报到

出国人员派出期满后,填写《湖南大学博士后出国(境)回校报到表》,在十个工作日内分别向所在单位、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报到。

七、有关说明

进站后两个月和出站前两个月内一般不予办理短期出国;全职博士后出国手续参照教职工出国手续办理;出国期限一般不得影响按期出站;所有出国博士后均需完成工作协议约定任务。

博士后出国期间如遇中期考核,应照常进行。

第四篇: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上海博士后管理工作,加大培养和吸引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力度,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区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立和管理,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的招收和管理。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三条 上海市人事局是本市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博管办),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1、制定本市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

2、督促和指导设有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和创新实践基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好博士后工作;

3、承办本市的博士后设站申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设立申报、博士后工作评估、博士后人员进出站手续、博士后公寓管理等事宜;

4、指导上海市博士后联谊会开展工作;

5、协调处理本市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其它日常事务。市博管办接受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应当制定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科研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要明确博士后工作的部门和人员。第三章 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立

第五条 设立流动站、工作站应符合《管理规定》规定的条件。第六条 增设流动站、工作站工作,一般每两年开展一次。

市博管办根据人事部的统一部署,受理在沪单位设立流动站、工作站的申请,并组织评估,提出初审意见,报人事部审批。

第七条 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的区县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能组织所属区域一定数量的企业入驻创新实践基地,提出研究项目,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

2、能为企业开展博士后工作提供科技、人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3、区县人才、科技等资金能对博士后人员及研究项目给予资助。第八条 创新实践基地按照以下程序设立:

1、区县人事部门征集入驻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和企业研究项目;

2、制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3、向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博管办)提出申请;

4、市博管办组织专家评议,提出意见;

5、市人事局审核批准。

第九条 申请入驻创新实践基地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未设立工作站;

2、能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较高学术技术水平的研究项目。所提出的研究项目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也有利于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科技和管理人才。

3、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经营管理状况良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生活条件及其它后勤保障。

第十条 申请入驻创新实践基地的企业应当填写《申请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报批表》,由基地所在区县人事部门审核批准,报市博管办备案。第四章 博士后人员的招收

第十一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第十二条 创新实践基地内的博士后人员根据研究项目期限和参与研发方式不同,分为全职研发型和在站研发型,入驻创新实践基地企业根据项目需要招聘不同类型的博士后人员。

全职研发型是指依托入驻创新实践基地企业提出的项目,与流动站联合招聘博士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全职从事博士后项目研发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在站研发型是指从事时限较短的项目研发工作,已在本市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人员。

第十三条 除特殊情况并经市博管办报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外,申请者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第十四条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招收博士后人员,应当进行公开招聘,并组织专家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严格的评估、考核,同时对其个人品质、职业道德进行考察,对符合条件的,提出接收进站意见,报市博管办审核。市博管办审核同意后将结果书面通知设站单位,并报全国博管办备案。

第十五条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应当与博士后人员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课题要求、在站工作期限、产权成果归属、工资福利待遇、违约责任等。

第十六条 鼓励在沪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人员。鼓励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吸引优秀博士后人员留沪工作。第十七条 申请招收外籍博士后人员,设站单位除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程序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核外,还应当按国家和本市涉外工作的规定,报外事部门审批。

第五章 博士后人员的管理

第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的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由设站单位具体负责。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应当于每年二月底前向市博管办提交上博士后管理工作总结和本博士后管理工作计划。

第十九条 设站单位按有关规定在市博管办办理博士后人员进站和落户等有关手续。创新实践基地招收的博士后人员由参与合作的流动站设站单位负责管理博士后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办理博士后人员进出站手续,并委派合作导师作好项目研发的指导和考评工作。

第二十条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要建立博士后人员的考核评估体系,制定对博士后人员目标管理、绩效评估、奖励惩处等具体管理办法。设站单位、入驻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应当对在站博士后人员进行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博士后人员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研究成果等。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出站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员,准予出站,颁发博士后证书,并根据本人申请及其在站期间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对其提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意见或建议。对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人员,予以劝退或解约。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与流动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人员由联合培养单位共同负责考核。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应当比照设站单位同等人员对待,或按协议执行。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按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9号)、《关于调整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12号)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人事局《关于本市单位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劳保养[2002]3号)及其他国家和本市博士后工作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人员进站报到后,凭市博管办介绍信等有效证明材料在设站单位所在地落常住户口,为子女办理上学、入托手续。有关手续按人事部《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借调有关问题的通知》(人专发[1992]11号)和人事部、劳动部、公安部《关于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及配偶流动期间安置等问题的通知》(人专发[1994]22号)以及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教育局《关于本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上学问题的通知》(沪人[1993]112号)办理。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因项目和课题研究确需延长的,应当经设站单位批准,并报市博管办核准备案。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后,确需继续到本市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经市博管办批准可进入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间累计最长不超过六年。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取得科研成果的归属和成果经转让或开发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分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与相关单位的协议处理。第二十六条 设站单位负责在站博士后人员的思想教育。引导博士后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坚决抵制学术腐败和欺骗行为。对弄虚作假的应予通报批评或清退,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七条 根据《管理规定》,应予退站的人员,由设站单作出退站处理,报市博管办核准备案。退站博士后人员不享受国家对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留本市工作的,凭市博管办介绍信等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部门办理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户口进沪手续;到外省(区、市)工作的,由市博管办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外省(区、市)市流动站和工作站出站到本市工作的,凭人事部或试点省(区、市)博士后工作部门介绍信,由市博管办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九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工作期满出站及退站的人员,应当通过全国博士后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向设站单位提交个人申请,并按要求递交书面材料,由设站单位统一到市博管办办理相关手续。第六章 经费、公寓管理

第三十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分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市财政专项经费、设站单位和创新实践基地自筹经费等。日常经费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中央财政博士后专项经费,按国家规定管理使用。市财政博士后专项经费由市博管办管理,用于本市自筹经费招收的博士后人员,重点资助本市流动站博士后人员的招收,并向从事创新实践基地科研项目研究的博士后人员,以及自筹经费招收博士后人员较多、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成效较好的流动站设站单位倾斜。设站单位自筹的博士后经费由设站单位管理使用。

第三十二条 市博管办对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的博士后人员提供部分日常经费资助,全职研发型每位博士后资助三万元,在站研发型每个项目资助一万元,创新实践基地所在区县要给予不低于1:1资金配套。

第三十三条 设站单位对博士后日常经费必须设立专项会计科目,专款专用。经费使用手续按财务管理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鼓励有科研潜力和突出才能的在站博士后人员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具体办法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和《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管理办法》(沪科合[2006]第003号)的规定执行。获得资助的博士后人员,应当将受资助项目总结报告交设站单位汇总后,分别报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和市博管办。

第三十五条 设站单位向在站博士后人员提供公寓,也可以提供住房补贴。“中国上海博士后公寓”对本市招收的博士后人员开放,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根据需要向市博管办申请。第七章 评估

第三十六条 市博管办按照人事部制定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上海实际,定期组织对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评估。评估工作一般三年进行一次,评估情况报人事部。根据人事部审定的评估结果,市博管办对管理工作优秀的流动站、工作站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的予以警告,限期改正,并给予指导;对已不具备设站条件的流动站、工作站,报请人事部予以撤销。

第三十七条 市博管办负责对创新实践基地的考核评估,对业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评估不合格的提出警告,督促其整改,整改无效的提出撤销意见,报市人事局审批。

创新实践基地负责对入驻创新实践基地企业进行考核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责令其退出创新实践基地,并报市博管办备案。

第三十八条 设站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应根据博士后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制度、信息收集和归档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博士后工作进行检查,建立完整的博士后工作信息资料。对在评估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整改,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3年7月5日施行的《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五篇:河北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河北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博士后工作,促进全省博士后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49号)、《关于推进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人社部〔2009〕174号)和《关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2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境内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称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简称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简称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人员)及各级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

第三条 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简称为设站单位;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单位简称为基地单位〔以下统称设站(基地)单位〕;在流动站、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四条 博士后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多元投入,造就创新人才。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全省博士后工作综合管理部门,接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博士后工作的政策,制定我省相关的博士后工作规章、规划,并组织实施。

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简称省博管会)由省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科技厅、教育厅、公安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全省博士后管理工作中重大问题研究和协调。省博管会下设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省博管办),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合署办公,具体职责是:

(一)拟定符合我省实际和特点的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配套政策和有关措施,对我省辖区内各设站(基地)单位博士后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负责省博管会成员单位的协调工作。

(二)受理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申请,以及工作站更名、独立招收博士后人员的申请,并提出初审意见后上报。受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其更名的申请并审批。

(三)负责办理博士后人员的进站、出站和退站审批手续,办理博士后人员及其配偶、子女的户口迁移、子女入托上学、博士后人员的出站就业等相关手续。审核留学博士进站资格,协助做好报批手续。

(四)负责对合格出站的博士后人员发放《博士后证书》。

(五)负责我省博士后工作经费的使用与监督管理。承办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经费申报工作。

(六)负责组织博士后工作评估、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事宜。

(七)承办优秀博士后、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优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评选工作。

(八)做好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博士后联谊、博士后人才引荐等服务工作。

(九)协调博士后公寓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博士后公寓管理。

(十)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交办的其它博士后工作。第六条

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直、省直部门(单位)根据省博管会统一部署,负责本地区、本部门(单位)的博士后工作。有条件的设区市可建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的博士后工作管理机构。具体职责是:

(一)统筹本地区、本部门(单位)的博士后工作,将博士后工作纳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博士后工作优惠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

(二)负责本地、本部门(单位)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荐,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三)负责本地、本部门(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引进工作。

(四)负责推荐选拔本地、本部门(单位)优秀博士后工作单位、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和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

(五)协助设站(基地)单位办理博士后研究人员及其配偶、子女的户口迁移、未成年子女入托上学等事宜。

(六)负责组织本地、本部门(单位)博士后学术交流、联谊活动等。

第七条

设站(基地)单位要结合实际成立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或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博士后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具体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各级博士后工作政策,制定博士后工作制度和具体管理细则。

(二)制定博士后招收计划,设立博士后研究项目,负责博士后招收、在站管理、中期考核、出站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并按规定办理博士后进、出站手续。

(三)协助做好出站博士后的工作安排、配偶工作调动、子女入托上学及户口迁移等事宜。

(四)开展博士后科研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五)建立健全博士后服务体系,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其社会保障问题,不断提高其生

(六)加强对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第八条

设站(基地)单位要根据需要成立以合作导师为主体的专家指导组(流动站以学科,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以单位成立,专家指导组一般有3-5人组成),主要负责:

(一)对申请进出站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成果和政治思想等情况进行考评。

(二)指导进站人员选择研究课题,并对其拟承担研究课题的选题依据、可行性等进行审核。

(三)定期听取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工作进度报告。

(四)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以及短期进行相关的合作研究或实验工作进行审议。

(五)对博士后研究人员退站或延长在站工作期限进行审议。

(六)对拟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完成的科研工作进行评定。

第三章

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立 第九条

流动站、工作站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管会批准设立,每两年开展一次。创新实践基地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博管会批准设立,一般每年开展一次。

第十条

各单位申请设站时,须填写《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表》或《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表》,经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省直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实,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初审意见后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管会审批。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的单位,须填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报批表》,经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考察,并经专家评议后批准设立。

第十一条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申请设立流动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相应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已培养出一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

(二)具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

(三)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科研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博士后研究项目在理论和技术上有创新性或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具备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科和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均可优先推荐。

第十二条

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均可申请设立工作站,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一定规模,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三)对开展博士后工作有积极愿望,经营管理或运行状况良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四)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对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的单位,承担国家或省级重大项目的单位,均可优先推荐。

博士后工作站原则上从管理规范、成绩突出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推荐。

第十三条

企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申请设立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较好的研究开发条件,能够提出具有较高水平或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科研课题、合作项目;

(三)企业领导具有较强的科技兴企、人才兴企意识,重视科技人才工作,对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有积极愿望和迫切要求。

(四)企业经营管理或运行状况良好,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研发经费和生活条件及其它后勤保障。

建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承担省级以上重大项目的企(事)业单位可优先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第十四条 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申请设立工作站,必须组织3家以上本区域内注册的企业单位同时申请设立工作站分站。

第十五条

设站(基地)单位变更名称应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博管会提出申请,按报批程序办理。

第四章

博士后人员进站、出站与退站

第十六条

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到省创新实践基地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2岁。第十七条

申请人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特殊情况需经全国博管办批准。

第十八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向设站(基地)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设站(基地)单位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第十九条

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在职人员以及现役军人需提供工作单位或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

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二十条

设站(基地)单位应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核,并采用考核、答辩等形式择优招收。与博士后人员签订协议时,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课题要求、在站工作期限、成果产权归属、违约处罚等。

第二十一条

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设站(基地)单位或已设站(基地)单位的非设站学科,经省博管会审核报全国博管办批准后,可以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人员。

第二十二条

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人员,合作双方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及相关博士后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流动站与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人员工作以工作站为主,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招收博士后人员工作以流动站为主办理进出站手续。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视导师指导和设备试验等情况向流动站支付一定费用,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三条

学术、技术实力强、具备独立培养博士后人员能力的工作站,通过向省博管办提出申请,报经全国博管办批准后,可以单独招收博士后人员。

第二十四条

设站(基地)单位在办理申请做第二站博士后研究的人员进站手续时,须提供其第一站出站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统一印制和编号的博士后证书复印件。

第二十五条 留学博士、外籍博士来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除提供国内博士进站所需相应材料外,申请人还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表》(留学博士或提供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博士学位证书,护照及其它证明材料,交申请的设站(基地)单位审核并按程序办理进站手续。

设站(基地)单位验证博士学位证书后,应出具加盖公章的中文译件。

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进站需先通过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进行申报(网址:www.xiexiebang.com)。设站(基地)单位如同意申请人进站工作,办理进站手续时,应提供以下材料一式四份报省博管办:

(一)博士后申请表、两名专家推荐信、博士后进站审核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二)身份证复印件、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需加盖学位办公室的公章)、博士毕业证书复印件。

(三)已婚博士应提交结婚证明和独生子女证复印件。特殊情况,需由省博管办报全国博管办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七条 被录用的博士后需按时进站并办理报到手续。无正当理由逾期一个月未报到者,取消进站资格。特殊情况,应在规定的进站日期前向流动站、工作站申请延期进站。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进站报到时应交验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因故未提交博士学位证书的,须在进站半年之内到设站(基地)单位交验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并提交复印件。半年内不能交验博士学位证书的,作退站处理。

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人员进站报到后,可在设站(基地)单位所在地落常住户口,凭省博管办介绍信和《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及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落户手续,其配偶及未达法定婚龄子女可以随其迁落。

第三十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可以凭省博管办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介绍信及其他有效证明,在其子女迁入落户所在地教育部门办理入园和入学等手续。入省直幼儿园的,凭省博管办介绍信到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办理有关手续。博士后人员的子女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以及省博士后择优重点资助项目的博士后人员,如需延长在站时间,经设站(基地)单位批准后,可根据项目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延长,并报省博管办备案。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设站(基地)单位应支持其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或经设站(基地)单位批准,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延长。

第三十三条 各设站(基地)单位要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其人事、组织关系、福利、社会保险等享受本单位职工同等待遇,或按协议执行。博士后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进站工作期间计算工龄。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前必须完成进站后所确定的研究工作,并按照全国博管办规定的格式撰写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博士后研究人员应于期满出站前1个月,向设站单位提交研究工作书面报告、研究成果(发表论著清单),并做好出站准备工作。

博士后人员的研究成果(含科学技术奖、专利、论文等)归属权,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三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考核的评定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设站单位应按照出站考核的要求,组织专家对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个人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定,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将研究工作报告报送国家图书馆。

第三十六条 特别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可申请提前出站,但在站工作期限不应少于21个月。博士后研究人员提前出站,应由本人申请,经合作导师(专家指导组)、设站单位同意,报省博管办审批。

第三十七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后应按时出站,因工作需要可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但其前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最长不超过六年。

第三十八条

设站(基地)单位为博士后人员办理出站手续时,除通过中国博士后网进行网上办公外,还应向省博管办提交下列材料一式四份: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审批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业务考核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研究报告(确有涉及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的报告除外),用人单位或人事档案接收单位的函。

第三十九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留我省工作的,凭省博管办的介绍信和本人申请及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当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达法定婚龄子女的落户手续。到外省(市)工作的,由省博管办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第四十条

对出站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员,经省博管办批准后颁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管会统一监制的《博士后证书》。

第四十一条

期满出站并已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我省就业的由接收单位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可不受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数额的限制。

第四十二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站: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影响恶劣的。

(三)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

(四)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以上的。

(五)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的。

(六)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的。

(七)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四十三条 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或其他情况要求退站的人员,设站(基地)单位应提出终止在站工作意见,报省博管办办理退站手续。

第四十四条 退站的博士后人员,不享受国家和省对期满出站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设站(基地)单位应及时为其办理离站手续。3个月内没有落实单位的退站人员,其人事档案关系转至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代管。

第四十五条

对博士后人员进站开题、中期考核、出站考核时,设站(基地)单位应提前6个工作日向省博管办报告有关情况。省博管办将视情会同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中直、省直部门(单位)进行指导监督或进行抽查。

第五章

博士后工作经费管理

第四十六条

博士后工作经费包括国家博士后日常经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省博士后工作经费、设站(基地)单位自筹经费。第四十七条

申请国家博士后日常经费,按国家规定办理。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经费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和配套办法执行。

第四十八条

省博士后工作专项经费由省财政拨款,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管理,省博管办具体负责,并按《关于印发<河北省博士后工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冀人发〔2008〕48号)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国家和省下拨的经费由设站单位统一管理,单独立账,专款专用。设站单位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可以提取不高于国家拨付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的3%,作为博士后管理工作经费。

第五十条

因故中途终止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从终止工作的下一个月起停止经费使用。延长在站工作时间的,省博管办不再增拨博士后工作经费。

第五十一条

省博士后工作资助经费的结报程序,按省财政有关规定执行。管理、使用情况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进行监督检查,对使用不当的,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处理。

第五十二条

各设区市、省直有关部门、中直单位应结合实际设立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设站(基地)单位开展 设站(基地)单位应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招收博士后人员,其日常经费标准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12号)执行。第六章

博士后工作评估与奖励

第五十三条

博士后工作评估旨在加强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以评促建,提高博士后工作质量,推动博士后事业健康发展。

第五十四条

博士后评估工作按照评估范围分为综合评估和新设站评估两类。综合评估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新设站评估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

第五十五条

流动站、工作站具体评估工作的内容、方式、程序和纪律要求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115号)的规定执行,对创新实践基地的评估参照此办法进行。

对管理不善、评估不合格的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直、省直部门(单位)要及时督促其进行改进,并提出处理意见。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由授予机关予以撤销。被撤销的流动站和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三年内不可重新申请设站(基地)。

第五十六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博管会每三年开展一次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和优秀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及优秀博士后管理人员评选表彰活动。

省博士后工作奖励实施办法另行制定。第五十七条

各设区市、省直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所属设站(基地)单位监督和检查,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应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因单位合并、撤销登记等原因造成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无法正常运行的,由有关设区市和省直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核实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博管会进行处理。各设站(基地)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制度。

第七章

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2年9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下载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大学博士后联合培养协议书(合集五篇)

    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书 甲方: 乙方:山东大学 丙方:甲乙双方通过对丙方的博士后进站资格的审核,一致同意招收丙方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经过协商,就甲、乙、丙三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最终定稿)

    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我校从事阶段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学科建......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实施办法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工作,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中博基字﹝2008﹞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吉林大学教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实施办法

    吉林大学教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实施办法 为提升我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及学术水平,不断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现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吉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精选5篇)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简称全国博管会)《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划》......

    博士后工作协议书

    中国农科院博士后工作协议书 甲方:中国农业科学院 甲方授权单位: 乙方(申请人):性别: 证件类型:证件号码:乙方申请到甲方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 为,甲方经考核同意......

    山东大学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实施办法

    山东大学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实施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研究生“海外经历”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落实双导师指导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精选多篇) 甲方:_________集团博士后工作站 乙方: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 为促进集团博士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家科委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