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13:0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

关于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

摘要: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基石,这里从学科建设的意义和途径入手对其略加分析

关键词:新建医学本科;学科建设;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医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加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新组建了许多由地方政府资助的医学本科院校,其中大部分是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一批专科学校。这些新建医学本科院校面临一系列的建设任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学科建设。

学科,在英语里称之为“discipine”,该词具有多种含义,包括学科、学术领域、课程、纪律、严格的训练、规范准则、戒律、约束、熏陶等。这里所说的学科是知识的基本元素,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知识发展的历史结果,同时也是当代科学知识保存和发展的单元。学科建设可以理解为建设学科或发展学科,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科建设一般包括学科的划分与设置、学科建制、学位点设置、学科门类、学科交叉、学科结构与体系等各种要素,以及学科方向建设、梯队建设、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建设内容,直接承载着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基本任务的完成。而这些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短,办学实力普遍不强,需要解决的间题千头万绪,但是学科建设是关键,是龙头,抓学科建设就是抓根本。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通过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来带动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

一、学科建设的意义

1.学科建设是促进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石。学科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学科水平是高校的标志。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和核心,是立足之本。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和教学育人的水平。作为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的学科,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学科、各分支学科在不断分化,同时又不断交叉整合,使学科朝着在一个领域不断深入和在多个领域交叉整合的方向发展。而毗邻学科的“结合点”便是新专业的“生长点”。如果一个相关学科建设得好,也就是说,在科学研究上有自己的特色,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在研究基地建设上有一流的试验室,那么,办好相应的专业就具备基本条件,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就有了可靠保证,因此,可以说学科是专业的支撑,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石。

2.学科建设是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学科水平的高低,代表并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培养人才的质量、社会服务的水平和地位。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性特征就是具有特色的学科,优秀杰出的师资,开拓创新的研究,并且在同一类型和层次上有较大优势,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也是特色。正是这些特色学科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确立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如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医学,耶鲁大学的法学和生物学,斯坦福大学的信息学,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理论物理学等,皆是其著称于世的重要标志。

3.学科建设是吸引人才凝聚人心的平台。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重要特点是事业单位与学科领域组成的矩阵结构。一方面,教授们在学校的院、系等事业单位中活动,另一方面,又活跃在与国内、国际密切相联系的学科领域,所以,历来有“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说法。教师与学校、社会的联系主要通过学科,因而,他们对学科的忠诚往往大于对学校的忠诚。一流的学科,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学科,才能吸引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科,才能打造一流的大学。虽然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为提高办学水平,不惜开出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引进人才,但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如果自身的学科水平太低,也是很难吸引一流的学者的。即便是引进成功,最终也很难留住人才。

二、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途径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有高水平的专业,才能有高水平的教学,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现今高校的竞争并不亚于企业间的竞争,我们已经看到高校在生源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实际上高校最根本的竞争是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术水平的竞争。任何一所高校若没有自身的优势,没有自身的特色,必将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根本途径,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依托,是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的保证。科技创新的成功又必然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从着眼于高校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来说,在建院之初,从学院领导到每名教师就应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清楚学科建设的内涵和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选准研究方向,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狠抓学科建设,全力支持学科建设,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学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选准配强学术带头人。一流的大学缘于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缘于一流的大师。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科队伍,核心在于学科带头人。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我的洋母校德国哥根廷大学的数学系,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因为出了几位世界级数学大师,比如F?Mein,D?Hilber等名震全球,各国学生趋之若鹜,一时成了世界数学中心。这些大师一旦退席,而后继者又不是大师,世界数学中心地位立即转移。”“清华国学研究院,虽然只办了几年,但毕业生几乎均成了知名教授,原因也在于国学院有著名四大导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术队伍不强,特别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这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此,一是选拔和培养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对思想观念新、科研起点高、学术领域广、吸收高新技术快的人才要重点扶持、大胆投入,积极扶持他们创新创业,早日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二是弹性引进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处于中小城市,学术环境欠佳,财力有限,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暂且可以采取弹性引进的方法,聘请其它高校或研究机构高层次人才作客座教授、顾问等,定期来校讲学、指导青年教师、开设课程、吸收本校教师参与重大项目研究。实践证明,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策略,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培养一支梯队。三是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要让一部分教师分期分批外出进修提高。

3.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学科建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推动力,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拉动力,科研水平和成果是体现学科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由专科升格而来,科研意识不强,无主攻方向,资金不足,缺少横向课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通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其次是确立科研的主攻方向。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制订科研规划,引导教师围绕学科建设需要形成科研主攻方向。三是多争取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上级部门的纵向课题,特别是积极与企业联合,争取横向课题,加强产学研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针对性,又可以在服务中提高教师的水平。四是加强学术交流。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聘请外校知名教授专家来校讲学等形式,大力营造、建设优良的学术环境。

4.优化配置重点突破。学科建设应立足本校的实际。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重点”的原则。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经费和学科带头人都相对不足,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科研资源的作用。有重点地资助某些研究领域。首先可对现有的科研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都能达到一流水平,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优势,积极改善科研条件,加大学科投入建设力度,做大做强现有的特色学科,为传统学科的改造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基地是根本之路。其次,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选择发展迅速、活跃的学科领域,选准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破现有的机构设置,尽可能围绕课题组成研究机构,重点资助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学科,促进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将其建成新的科学研究基地。

参考文献:

[1]朱中华.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樊彩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J].铜陵学院学报,2004,(4).

第二篇:地方医学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医学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立项依据: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受教育者和社会对高等学校的要求趋向于多元化和复杂化,对人才的认识和评价标准趋向于多样化,它的发展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理念、办学形式的多元化和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类型的多样化。

我国的高等本科教育偏向于“学术型”教育,这受到 50 年代计划经济的影响,人才培养目标上重视理论型人才,轻视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轻视技术教育;教学方式上强调全面的理论教育,相对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科学研究上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应用技术研究,相对造成了我国“学术型”人才过剩,而实践应用型人才不足的局面。我国传统的“精英式”高等教育理念,趋同性的“研究型”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大一统的“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必将受到严峻挑战。高级技术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然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使得我国传统的“学术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市场用人机制日益完善的就业市场面前面临严峻考验。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学面临三个转变,即:“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也从单纯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医生的角色由“诊断-治疗”型转变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型。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由专科医生到需要大量全科医生。本科生由大城市大医院需求转向城市基层和农村社区需要。知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动摇了我国五十年来的传统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统治百年医学教育的传统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现代大学对原有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必须进行反思与改革,以便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完善学校的功能。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针对地方本科医学院校,有必要在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即在“应用”两字上下功夫,对临床医学、医学相关类、护理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预防医学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修订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尤其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1

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培养能与社会多元化人才需要结构相适应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研究目的:

通过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落实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改革和重组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构建地方医学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围绕应用二字做文章,构建临床医学、医学相关类、护理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预防医学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新修定培养规格、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以便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研究内容:

通过对现有临床医学、医学相关类、护理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预防医学等专业人才培养按照强化“应用”二字,增强适应性的原则进行调整、改革与重组;对现有教学计划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路重新设计,进一步完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思路

中国医科大学 2005 年完成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在为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上做文章。我们拟在临床医学、医学相关类、护理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预防医学等专业进行探索与实践。目前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大部分直接到各型、各类医院当医生,但是从事有些特殊的专业需要较长适应时间才能达到要求。针对目前大多数医院缺乏短线专科医生,如运动医学、临床病理诊断、心理与精神卫生、急诊医学、眼科与视光学、麻醉学、中西医结合等专科,拟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分化出专业方向,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大平台与专业方向小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护理学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通科护士,而一些短线专科护士非常缺乏,针对 ICU、老年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康复等专科,拟在护理学专业基础上,建立护理学专业大平台与强化相关专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医学相关类、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预防医学等专业,也有必要对现有培养目标进行反思,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

样培养的问题,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计划,首先完成各专业培养目标的修订,然后匹配各专业课程体系。分四步实施,第一步继续进行社会需求调查,以便修订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培养的人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后,要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例如:专业或专业方向涉及的必要普通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内容;第三步完成各专业及专业方向有关教材及实验教材的建设;第四步完成匹配的考试评价体系。

二、构建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规格,在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按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在基础和专业教学阶段适当减少一些主干课程,增加必要的课程或修定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更有针对性;在毕业实习阶段,进行必要的调整,前8个月进行大临床轮转实习,后 4 个月进行专业方向或相关专科的实习,既基本保证了原实习要求不降低,又保证了专业方向或相关专科基本能力的训练;在医学相关类、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预防医学等专业,按照新确定的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社会需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三、强化全面素质教育

为实现培养目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单纯强调专业素质的倾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坚持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注意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把人文素质和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增强他们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坚定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拓宽基础知识的结构:大学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适当减少专业课内容的基础上,加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内容,充实新科技、新进展的内容,将稳定性和先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好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注重学生学会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注意专业和基础的结合,学科之间的交叉,进一步完善整合课程。

3.加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在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原则的渗透,实施 PBL 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能力;减少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建立学生科研小组,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投入专项经费,强化创新精神培养。

4.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知识是为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多地得到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各专业导论课,使学生早期接触专业。改革理论课“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实验内容的更新,本着三基三严的原则,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和科学思维方法、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学和实习中,重点抓好专业基本能力的训练,加强课间实习和生产实习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规范毕业实习出科考试方式,继续完善毕业生专业能力考试方法,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构建新的考试评价体系

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构建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构建中遵循强调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质性评价和多文化的评价方法,提倡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完善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实现评价的目标。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逐步建立课程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体系。课程考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重视质性评价的作用,不以一次考试的结果下结论。在基础和专业阶段进行三次综合考试,第一次在完成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后进行,测试以专业基础各主干学科为主;第二次在完成专业理论教学后进行,测试以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为主;第三次在完成专业实习后进行,测试以实践能力为主。通过实施综合考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的学习,注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五、营造氛围,健全机制

为更好的实施项目,学校必须创造条件,营造一个有利改革实施的环境和氛围。

1.加大教学基本建设力度。教学基本建设是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大教学基本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

2.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3.建立具有活力的学习机制,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创造各种条件,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毅力和劲头,重视心理调节的作用。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校园文化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角度使校园文化向体系化、学术化、规范化发展。将活跃学术氛围和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学术文化活动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对学生的学术修养、文化品味、人格完善、能力锻炼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研究阶段:

本研究拟采用实验性研究进行实施,具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设计阶段(2005.12-2006.8)

查阅资料、调查研究:认真学习国内、国外相关方面的资料,了解此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包括社会、用人单位、教师、管理人员等,以便获得参与医学人才培养各方对目前临床医学、医学相关类、护理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预防医学等专业培养人才质量的看法和各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

制定培养计划: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根据调查结果,明确培养目标,修订相应专业和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化,同时,完成教材建设和匹配的评价体系。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9-2007.8)

在临床医学、医学相关类、护理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预防医学等专业,各年级各专业,按照修订后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随机选择部分学生参与实施,其余学生按原教学计划做对照。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07.9-2007.12):

全面总结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修订,并继续实施。

预期成果与实践设想:

预期成果:

1、确定各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

2、确定各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构建各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与内容

4、构建各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计划

5、专业教材

6、著作与研究论文

实践设想:

经过三年的实施和完善,形成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第三篇: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推进医疗、科研、教学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医院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促进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突出学科优势,增强科研实力,使更多的临床学科尽快达到市、省级重点学科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创建期一般为三年,验收通过后,实行动态目标管理,每二年为一个周期。医院将按照浙江省卫生厅、绍兴市卫生局对重点学科建设的考核指标和要求对各级重点学科进行考核评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医技、护理科室。国家、省、厅(局)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授予的重点学科创建单位和授牌单位均纳入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章 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第四条 指导思想:为适应医疗市场的竞争需要和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多层次的需求,引入重点学科建设的竞争机制,以重点学科带动医院全面发展。

第五条 目标:把我院建设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高水平专科妇幼保健院。第六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

1、医院将按照市级、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申报的要求,结合医学发展的需求,根据学科自身优势,逐渐建设成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达到市级、省级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

2、以人为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3、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科研平台,明确方向,重点突破,力争取得高层次科研成果。

4、通过重点学科建设,使科研与临床、教学更加紧密结合,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5、重点建设学科应以突出医疗特色,开展临床特色诊疗技术,兼顾科研为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三章 重点学科设置、申报与评定

第七条 医院成立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论证学术带头人的确定,定期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的资金、人员、设备、课题研究等存在的问题,指导、监督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协调各部门在学科建设规划落实过程中的关系。

第八条 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由科教科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制订医院重点学科发展规划,组织申报、评审、考核和奖惩等具体工作。

第九条 巩固和发展医院已有重点学科优势,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市、省内有影响、有优势的学科。第十条 各临床、医技、护理专业均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努力创建市、省重点学科。医院鼓励相关学科(科室)的交叉、联合,共同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和评审:遵照“自愿申报、客观公正、专家评审、择优遴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各学科按规定填写省、市《重点学科申报表》,交由科教科初审,并经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评审(必要时答辩论证)后,医院根据学科现有的基本情况,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发展潜力及其建设能力,结合医院总体发展规划择优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由上级主管部门评审认定。

第十二条 重点(建设)学科的申报条件

1、所申报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二至三项特色较为明显,优势较为突出的专业技术。

2、学科人才梯队合理,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已经在省、市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年龄、学历、学位结构适应本学科发展的要求。

3、本学科曾承担过有影响的科研项目,近两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过影响较大的学术论文。

4、科室管理和服务到位,两年内未发生过严重的医疗差错,经济效益位居前列。

5、能够被其他科室专家和职工认可。

6、较好地完成所承担的临床教学任务。

7、有较为完善的学科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明确,措施切实可行。

8.结合省、市重点学科申报条件要求。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制,院科二级管理相结合。医院科教科负责对各重点学科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和沟通协调,学科负责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十四条 各学科要成立本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确立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设立学科秘书,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并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到人,确保学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第十五条 学科带头人要严格按照合同书规定的主攻方向和建设目标组织实施学科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计划合同书内容原则上不作变更,确需调整建设内容的,由学科提出申请,经医院和主管部门同意,报委托单位批准后方可。

第十六条 学科建设实行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学科负责人应在每年12月底前提交当年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和下一具体工作计划。并根据《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及绍兴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绍兴市医学重点学科管理意见的通知》要求,填写《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报告书》,经科教科审核后交上级主管部门。对学科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对不按规定填报报表的学科,科教科将提请医院停止下拨下一学科建设经费及中止其他相应扶持政策。

第五章 经费管理与保障措施

第十七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建立单独帐户、实行专款专用。对列入重点学科的学科,创建期内,医院每年以1∶3的比例进行配套,经费按每下拨。

第十八条 对已经取得的省级重点学科和院级优势学科每年给予5-10万元的重点扶持;市级重点学科每年给予3-5万元的资助;对有潜力的普通学科每年给予1-3万元的资助。并设立专项基金有针对性组织学科攻关小组赴国外进行短期学习与交流。

第十九条 学科带头人应在每年年底提出下一经费预算计划和本经费决算情况,经科教科审核,报分管院长审批后使用。

第二十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范围、使用程序和方法按《绍兴市妇幼保健院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执行,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有关财务法规,科教科、财务科负责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 重点学科优先进行科研立项,在科研鉴定、科研获奖及在新技术新项目的立项和评审上给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 优先安排和装备医疗设备,保证重点学科重点投入。优先进行人才培养和引进。

第二十三条 省级(扶植)重点学科完成计划,学科带头人可享受5000元奖励,学科组可享受5000元的团体奖。市级重点学科完成计划,学科带头人可享受3000元奖励,学科组可享受3000元的团体奖。

第二十四条 评审通过的重点学科给予一次性奖励,省级5万元(扶植3万元),市级1万元。

第二十五条 评审通过的重点学科发表的论文版面费报销最高额度1000元。

第六章 考核与验收

第二十六条 列入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学科接受委托单位和医院的双重管理考核。建设期内,按合同要求实行全程管理,到期验收;验收通过后按医学重点学科回头看的要求,接受管理和考核。

第二十七条 考核和验收的主要内容为:

一、建设计划合同书的任务、目标的执行情况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二、学科建设质量、整体实力和知名度提升情况;医疗卫生关键技术突破、取得的成果和效益情况。

三、推动医学科技发展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引领、辐射和示范带动情况。

四、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形成以及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五、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情况。

六、学科制度执行和承担单位支持措施的落实情况。

七、经费配套和财务审查情况等。

第二十八条 医院每年按验收内容,对重点学科的合同指标执行和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考核评估不达标的重点学科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连续二年考核评估不合格的,将对学科带头人进行调整。对建设期内不能通过委托单位验收者,取消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资格。

1、省级(扶植)以上重点学科:依据浙江省医学重点或扶植重点(省市共建)学科验收定量指标考核。

2、市级重点学科:依据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标准进行考核。

学科考核各项必须得分,缺项者及年内发生过严重的医疗差错无奖励。

考核完成分值省级70分及以上,市级90分及以上的学科实行奖励,学科连续两年不达标,停止其学科经费使用资格。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凡涉及省、市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方案、管理办法及评估指标的修订,由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发文公布。

第三十条

本管理办法由医院科教部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提交医院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第三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与本办法不符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附件1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医学重点学科的管理,促进具有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重点学科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步伐,切实提高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综合竟争力和医疗技术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医学重点学科,是指经深圳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认定,学科在学科管理、人才建设、学科影响力、科技优势、教育培训、学科条件和医疗质量等方面综合实力,在深圳市具有领先水平或有明显特色或优势,通过扶持和建设有望达到省内先进或省内领先以上水平的学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医学重点学科,包括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重点项目、重点软科学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五个类别。重点学科主要面向三级医院有正式编制的学科,突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特色专科主要面向二级医院的专科,方向在于特色和创新;重点项目主要针对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合作项目;重点软科学研究中心主要面向卫生管理方面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针对基础和实验应用研究,侧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第二章 申报评审

第四条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根据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学科调整、淘汰增补等需要,按照“依靠专家、择优遴选、公正合理、兼顾布局、科学决策”等原则确定。

第五条 深圳市各级各类国有医疗卫生机构均可申报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

第六条 每个学科只能有一名学科带头人。如学科带头人离退休年龄已不足三年,学科带头人应指定一名骨干作为第二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不得兼任其它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带头人或骨干。每个学科至少有两名业务骨干。业务骨干不得兼任其它市医学重点学科骨干。因学科协作确需出现骨干兼任情形的,必须提交确需兼任的详细书面报告,经我局科教处审核后报深圳市卫生系统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批准。重点学科在编人员不得作为其他学科成员参与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的申报和考评,其他学科的在编人员也不得参加本科室以外科室的重点学科申报和考评。

第七条 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重点实验室必须依托具体科室以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中设定的医学学科名称进行申报和建设,人员固定且均为本科室在编人员。重点项目和软科学研究中心原则上也应依托实体科室申报和建设,但可以适当与相关专科或部门联合申报和建设。

第八条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的申报、评审工作在深圳市卫生局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

第三章 建设与管理

第九条 深圳市卫生局成立深圳市卫生局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监督管理,制订相关政策、制度和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科教处。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由科教处牵头,规财处、人事处、医政处及中医处等相关处室配合,主要负责医学重点学科的监督管理和日常事务,全面掌握全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进展情况,并组织专家进行中期评估、周期验收和不定期抽查。

第十条 医学重点学科承建单位的法人代表(如暂无则由主持工作的院领导)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亲自抓重点学科建设,并从行政、人事、经费等方面对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予以全力支持。科教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对其建设、发展和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建立档案。对重大变动事宜及时登记并上报深圳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一条 市卫生局对医学重点学科在人员配备、经费下拨、业务发展、设备添置和科研项目开展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同时核定目标任务,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有责任按照目标任务进行重点学科达标建设。

第十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实行学科建设合同制。市卫生局与学科承建单位按照学科申报时制订的四年建设规划目标签订为期四年的建设合同,承建单位法人代表与学科带头人均在合同上签字确认,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三条 各医学重点学科要根据各自的建设目标制订四年周期建设规划和各的工作计划上报市卫生局备案,每年末要书面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四年建设期满要报送总结自评报告。

第十四条 学科建设周期从我局发文批准学科建设之日起计算。自我局批准之日起,各重点学科在建设期内发表、出版或获得的与学科有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科技成果、科技奖励、专利等知识产权都属于重点学科建设的成绩,都必须注明“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资助”字样,并将相关材料复印件一份附在报告后一并报市卫生局科教处备案。

第十五条 除下列情形外,学科带头人一经确定,不再变更:

1、学科带头人已调离、退休或离职;

2、学科带头人因身体原因或其它原因无力或难以完成学科建设管理工作并已持续半年以上;

3、学科带头人因工作不力,学科建设成效甚微,已不能胜任带头人工作;

第十六条 出现上一条规定情形时,学科承建单位科教部门应在一个月内报告市卫生局科教处,并同时提交后续人员公开选拔方案。

第十七条 深圳市卫生局每年对市医学重点学科进行随机抽查。每2 年进行一次中期评估,对学科建设明显未达到建设目标、问题严重的重点学科予以警告、减缓经费下拨或取消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称号等处理。每4年为一建设周期,进行总结和验收。在4年建设周期考评排名靠后未达到建设目标的,将根据情形作出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称号、追加部分或全部经费等处罚。

第四章 学科带头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八条 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应是本单位在编正式职工,是学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对学科建设是否达标负有直接责任。

第十九条 学科带头人有权确定学科的研究方向、经费使用、学科建设规划和计划,有权举荐本学科骨干。

第二十条 学科带头人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确定主攻方向和重点研究项目,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研究方向稳定深入、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第二十一条 学科带头人应带头开展、引进或应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工作,填补国内、省内或市内空白。

第二十二条 学科带头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四年建设周期内培养出至少一名有望成为本学科带头人的梯队人才(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评估体系中骨干得分达到学科带头人得分的70%以上)。

第二十三条 经深圳市卫生局认可的学科骨干应努力钻研学术和业务和科室管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风和职业道德,积极支持和配合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争取在学科建设周期内能使自已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四条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实现学科建设目标所需关键设备添置,临床重点发展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临床和实验室基地建设及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临床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学科的规范化管理等。

第二十五条 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要在与市卫生局签署承建合同的同时提交四年周期建设经费预算,在每年年初提交当建设经费预算。

第二十六条 学科带头人提出的建设预算方案要经过科内集体讨论。单个项目预算经费或同类项目累计预算经费超过10万元的,要经过专家论证。项目论证由科室撰写论证报告,依托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参与论证的专家应包括本单位和外单位的同学科专家、相关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经论证同意立项的项目报依托单位法人代表审定,最后报市卫生局审批。依托单位法人代表对经过科室集体讨论或专家论证的项目应予支持。

第二十七条 各学科必须设立专门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本并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任何支出均须在本上登记,否则视为挪用经费。

第二十八条 对各学科上报的经费使用计划,市卫生局将组织专家认定后核拨。各学科必须按市卫生局审定的计划使用经费。

第二十九条 对用重点学科经费所购置的医疗设备不扣折旧费。第三十条 重点学科经批准后,或新的建设周期开始后,承建单位即应先行支持学科建设所需必要费用以启动学科建设。深圳市卫生局核拨经费下拨后,各承建单位必须以每学科不低于市卫生局拨款额度给予经费匹配。

第三十一条 对深圳市卫生局所拨经费和各单位匹配经费,在使用时必须在经费本上注明来源。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医疗卫生单位设立的院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应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卫生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贵州省医学学科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全省卫生技术发展的核心专业,提升贵州医疗卫生事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我省卫生事业持续、跨越性发展的目标,省科教办、省卫生厅决定开展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旨在现有医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重点学科建设布局,提高建设水平。根据“重在临床、强化预防、突出特色”的原则,从我省防病、治病的重点领域和急需加强的学科着手,在全省医疗卫生单位中分阶段有重点地选拔一批学科作为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第三条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分阶段、分类型、分层次择优立项,经重点扶持和建设,逐步造就一批国内先进、西南领先、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

自2010年起至2015年,为第一个建设周期,建设重点为与提高我省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临床学科,目标是在全省医疗机构建设10个学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西南 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临床重点学科,10个学术技术水平达到西南先进水平的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内先进有显著特色的临床特色专科,形成我省首批医学优势学科群,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

第四条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二)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的原则;

(三)坚持标准、择优遴选的原则。

第二章申报基本条件

第五条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第一周期建设总量为30个。

第六条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申报的基本条件:

(一)必须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学科(专科)总体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国内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先进水平或省内领先水平,社会反映情况良好;

(三)具有较高水平的、符合条件的学科带头人,学科人才梯队总体结构合理;

(四)学科已被列为全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 训基地;

(五)已被列入本单位(或地区)重点建设学科;

(六)重视学科(专科)的内部管理,已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完善。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

第七条 成立贵州省卫生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由省科教办和省卫生厅共同组成),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科教处),负责医学重点学科的审定及建设计划的目标管理。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自2010年启动,2010年确定第一建设周期重点学科入选名单。今后将定期组织申报、评审确定建设名单。

第八条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的申报采取科室申请、单位遴选、上级主管部门择优推荐的方式。申请者填写《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申请书》,并按要求提供相关的材料,经所在单位审核,由上级主管部门遴选并签署单位意见后,上报省医学学科人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九条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的评审采取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省卫生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申报以后,根据申报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核,相关专业征询贵州 省医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意见,符合条件者择优进入“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评审委员会”(简称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程序。

(二)评审委员会推荐的入选项目名单经省卫生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公示,经公示无异议者,正式列入建设计划。

第四章 学科建设经费管理

第十条 学科建设经费由省卫生厅建立专项资金和学科所在单位匹配经费共同解决。学科建设经费为一次核定,省级资助经费作为引导资金一次性投入,学科所在单位按与省级资助进行1:20的经费匹配,匹配经费可以分(3年)到位。

第一建设周期,省长基金给予支持,与省卫生厅资助经费和学科(专科)所在单位匹配经费共同组成建设经费。

第十一条 学科建设经费的支出应严格遵照贵州省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执行,主要用于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

第十二条 建设经费由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单独设账,专项管理。

第十三条 由于种种原因终止合同者,建设经费由所在单位归还省卫生厅。

第五章 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四条 对列入建设计划的学科,由省卫生厅与其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签订为期三年的建设合同,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入围项目的建设目标,制订详细的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所在单位应在经费、设备、政策及日常管理等方面为建设项目积极创造条件。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每年须向省卫生厅报送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报告,并按需随时报告重点学科列入建设计划后的发展情况和动态信息。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列入建设计划的学科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对计划完成情况较差者提出整改意见,并视整改情况决定是否收回拨款。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发表、出版与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资助的有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鉴定、上报成果等,均应注明“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资助”。

第十七条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获资助者不得替换,资助经费不得转让。如学科负责人离职或无法完成计划合同等情况发生,应由所在单位向省卫生厅报告,提出终止培养合同,经省卫生厅同意后,撤消其建设计划。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附件1: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第一周期 临床重点学(专)科招标指南

1心血管内科

2呼吸内科

3感染科

4内分泌科

5血液内科

6神经内科

7肾脏内科

8急救(重症)医学科

9风湿免疫科

10麻醉科

11泌尿外科

12神经外科

13骨科

14烧伤整形科15胸外科 16心血管外科17肝胆外科 18儿内科

19儿外科 20皮肤科 21眼科 22耳鼻咽喉科 23精神科 24口腔科 25妇(产)科 26康复医学科 28临床病理科 29医学检验科 30医学影像科

注:

1、上述招标指南范围尚未覆盖到的重点学科,与省内同行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主攻目标与方向明确,学科梯队健全,预期可望取得明显建设成效者,可不受上述招标指南范围的限制和约束,按项目申报程序择优上报。

2、上述招标指南范围已经覆盖到的重点学科,按项目申报程序上报后,按坚持标准、宁缺勿滥的原则,慎重确定建设对象。

下载关于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学重点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科经费使用效能,带动全市医学进一步发展和医......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会计人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信息化......

    医学研究

    八益牙科年度市场营销方案(大纲) 前言 口腔卫生保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口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是紧密相关的。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为例,80年代日门诊量平均为800人,90年代日......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摘 要: 文章明确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现阶段教学实施的必要性,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面临教师年轻化的问题上提出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措施,......

    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化工)学科建设暨实验室建设研讨会新闻稿

    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化工)学科建设暨实验室建设研 讨会新闻稿 2012年4月20-22日,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化工)学科建设暨实验室建设研讨会在贵州省毕节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

    2014陕西本科院校排行(最终定稿)

    公办普通本科院校:1、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985/211 2、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工委)985/211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985/211 4、西北大学(陕西省)211 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211......

    2014本科第一批A段院校

    本科第一批A段院校A 安徽大学B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

    本科医学实习自我鉴定(大全)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本科医学实习自我鉴定,欢迎阅读。本科医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