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07修正)(1998年9月24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

时间:2019-05-14 13:5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07修正)(1998年9月24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07修正)(1998年9月24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

第一篇: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07修正)(1998年9月24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 【发布日期】2007-03-30 【生效日期】2007-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07修正)

(1998年9月24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3月30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的决定》修正 2007年3月30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公布 自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火山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火山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第三条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逐步提高防御地震、火山灾害的能力。

第四条第四条 防震减灾工作由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省、市、县、自治县地震局为同级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条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安排经费,列入本级人民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其经费投入总体水平应当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同级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审定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普及防震减灾知识,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

新闻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学校应当将防震减灾知识列入教育内容,并进行必要的防震减灾训练。

每年七月的最后一周,为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

第七条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震减灾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举报妨碍、破坏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

第二章 监测预报

第八条第八条 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负责制定本省地震、火山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第九条 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震、火山活动趋势,提出确定本省地震、火山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地震、火山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震、火山监测工作,制定短期与临震(喷)预报方案,建立跟踪会商制度,提高地震、火山监测预报能力。

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海洋地震监测,在对可能引发海啸的地震实施监测时,应当及时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监测情况,协助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震海啸的监测预报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火山活动及其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分析、处理以及对可能发生地震、火山的地点、时间和级别的预测。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地震、火山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供省内破坏性地震的中期、短期临震预测的报告,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于地震短期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请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震、火山监测预报需要和规划要求,加强地震、火山监测台网的建设,采取先进的监测预报技术。

全省地震、火山监测台网由省地震、火山监测台网和市、县、自治县地震、火山监测台网组成,其建设、更新、运行、维护所需资金,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分别由省、市、县、自治县财政各自承担。

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地震、火山监测台网,由同级人民政府的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可能产生诱发地震的大中型水电站、水库以及其它重大工程,应当根据防震减灾要求设立地震监测台网,由工程建设单位投资并管理,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定其台址勘选、设计和技术验收,并进行业务指导。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地震、火山监测工作实行专业台网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各种形式的群测群防活动,并给予指导。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地震、火山监测台网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火山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火山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地震、火山监测设施所在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划定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并通报有关部门。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遵循国家有关地震、火山观测环境保护的标准,避免对地震、火山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对在地震、火山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前,应当事先征得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不同意的,不得建设。建设国家重点工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在地震、火山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除前款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采石、采矿、爆破等可能影响地震、火山观测的活动。

第三章 灾害预防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地震、火山灾害预防,坚持工程性预防措施和非工程性预防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当配合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科研、培训、演习、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灾害预测等工作,提高综合防御地震、火山灾害的能力。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和监督。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规定进行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审定。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下列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一)公路与铁路干线的大型立交桥,单孔跨径大于100米或者多孔跨径总长度大于500米的桥梁;

(二)铁路干线的重要车站、铁路枢纽的主要建筑项目;

(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架桥、城市轻轨、地下铁路;

(四)长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项目;

(五)国际国内机场中的航空站楼、航管楼、大型机库项目;

(六)年吞吐量≥100万吨的港口项目或者1万吨以上的泊位,2万吨级以上的船坞项目;

(七)Ⅰ级水工建筑物和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的大坝;

(八)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火电项目、≥20万千瓦的水电项目;

(九)50万伏以上的枢纽变电站项目;

(十)大型油气田的联合站、压缩机房、加压气站泵房等重要建筑,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存储设施,输油气管道及管道首末站、加压泵站;

(十一)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平台、钻井平台;

(十二)设区的市以上的广播中心、电视中心的差转台、发射台、主机楼;

(十三)县级以上的长途电信枢纽、邮政枢纽、卫星通信地球站、程控电话终端局、本地网汇接局、应急通信用房等邮政通信项目;

(十四)城市供水、贮油、燃气项目的主要设施;

(十五)大型粮油加工厂和15万吨以上大型粮库;

(十六)综合医院或3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重要医疗设备用房以及中心血站等;

(十七)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海水淡化项目;

(十八)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

(十九)重要军事设施;

(二十)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的项目;

(二十一)大型工矿企业、大中型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大中型炼油厂的主要生产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生产中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

(二十二)年产100万吨以上水泥、100万箱以上玻璃等建材工业项目;

(二十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及以上区域内的坚硬、中硬场地且高度≥80米,或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及以上区域内的中软、软弱场地且高度≥60米的高层建筑;

(二十四)省、设区的市各类救灾应急指挥设施和救灾物资储备库;

(二十五)大型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商业服务设施、8000平方米以上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以及存放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的博物馆等公共建筑;

(二十六)国家规定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其它项目;

(二十七)省政府认为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其它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单位需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抗震设防要求的,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提供,并不得收取费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下列地区应当进行地震小区划工作:

(一)编制城市规划的地区;

(二)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内的新建开发区、大型厂矿企业;

(三)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区域内的建设项目;

(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地区。

在完成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城市或者地区,应当按照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地震小区划工作,根据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应当向社会公开,方便建设单位和公民查询。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含抗震设防要求。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项目,或者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而未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批准。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设计,不予审查通过。对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项目,不予验收通过。

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批准文件报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所列建设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并会同建设等专业主管部门,对工程设计、施工的抗震设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参加工程设计审核和工程验收。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取得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并按照核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

省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在本省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应当持依法核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向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其管理监督。

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村镇规划以及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村民居抗震防灾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和扶持农村居民建设抗震安全房屋。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推广经济适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免费为农村居民提供抗震房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指导,对农村建筑施工队及工匠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农村民居建设施工质量。

搬迁安置、扶贫救济等农村民居工程,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建设。人民政府、开发建设单位拨付的搬迁安置、扶贫救济资金中用于农村居民自建房屋部分,应当包含抗震设防所需费用。

村镇公共设施、学校、医院等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已经建成的下列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一)属于重大建设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构筑物;

(三)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四)国家和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对地震、火山可能引起的火灾、水灾、山体滑坡、放射性污染、疫情等次生灾害源,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根据震情和灾害预测结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防震减灾规划应当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并同步实施。

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地震、火山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在本级财政预算和物资储备中安排适当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国家和省地震、火山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灾害的预测工作。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城镇中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安排紧急疏散通道,并将其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第四章 应急救援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省的地震、火山应急预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市、县、自治县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照国家和省地震、火山应急预案,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震、火山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全省地震、火山应急预案,制订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地震、火山应急预案,报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大中型企业、生命线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单位以及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影剧院、车站等人口集中的单位和场所,应当制订地震、火山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地震、火山应急预案应当切实可行,适时检查修订,必要时进行模拟演练。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鼓励、扶持地震、火山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

可能发生地震、火山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应急、救助装备的储备和使用训练工作。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严重破坏性地震、火山发生后,为了抢险救灾并维护社会秩序,省政府和地震、火山灾区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火山灾区实行下列紧急应急措施:

(一)交通管制;

(二)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统一发放和分配;

(三)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等;

(四)需要采取的其他紧急应急措施。

依照前款规定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事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地震、火山应急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同级人民政府指导和监督具体地震、火山应急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地震、火山应急工作。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或者破坏性地震、火山发生后,预报区或者地震、火山灾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地震、火山应急预案的规定,设立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进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地震、火山应急指挥系统。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地震、火山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震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成地震、火山灾害损失评定机构,负责全省地震、火山灾害损失的评定工作,并将评定结果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灾害性地震、火山临近预报发布后,省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所预报的区域进入应急期;有关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地震、火山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和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防御地震、火山灾害的需要,建立健全紧急救援队伍,配备专业化的紧急救援装备,落实物资保障,开展培训和演练。

鼓励公民志愿参加抢险救灾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组建防震救灾志愿者队伍,实施灾时救援活动。

一般地震、火山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火山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

第五章 恢复重建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灾害性地震、火山发生后,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并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非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情,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提供救助。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地震、火山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卫生、医药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伤员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地震、火山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设置避难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地震、火山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邮电、建设和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并对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地震、火山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防震救灾所需经费和物资,通过国家调拨、自筹、生产自救、社会捐助、保险理赔和信贷等方式筹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地震、火山救灾资金和物资。

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地震、火山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地震、火山灾区人民政府制定的恢复重建规划必须符合城镇抗震设防的要求,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震、火山遗址、遗迹,由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进行特殊保护,作为科学考察和宣传教育基地。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地震、火山宣传教育、监测、预防、科学研究、应急、救灾与重建等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

(二)震情、灾情测报准确和信息传递及时,减轻灾害损失的;

(三)取得重大防震减灾科技成果的;

(四)在抗震救灾中,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有功的;

(五)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由上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火山监测设施或者地震、火山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的,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二)破坏典型地震、火山遗址、遗迹的。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关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工程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采取补救措施;采取补救措施后仍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或者拒不改正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可以视情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设置避难场所,保持疏散通道完好与畅通,或者不制定地震、火山应急预案的,由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虚报、瞒报灾情的;

(二)编造地震、火山谣言,蛊惑群众的;

(三)贪污、截留、挪用防震减灾资金或者物资的;

(四)有特定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不执行命令或者玩忽职守的;

(五)破坏地震、火山监测设施或者观测环境的;

(六)盗窃、哄抢防震减灾资金、物资的;

(七)在地震、火山应急与救灾期间,阻碍灾区地震监测人员、抗震救灾人员执行公务的。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的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 【发布日期】2007-03-30 【生效日期】2007-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的决定

(2007年3月30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7年3月30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公布 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和第三条合并,改为第二条,修改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火山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有关条款中的“地震”相应修改为“地震、火山”。

二、第五条改为第四条,第二、三款合并为一款,作为第二款,修改为:“省、市、县、自治县地震局为同级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

三、第六条改为第五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安排经费,列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其经费投入总体水平应当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同级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审定工作。”

四、第八条改为第六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普及防震减灾知识,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

“新闻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学校应当将防震减灾知识列入教育内容,并进行必要的防震减灾训练。

“每年七月的最后一周,为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

五、删去第七条第二款。

六、第十条改为第九条,并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海洋地震监测,在对可能引发海啸的地震实施监测时,应当及时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监测情况,协助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震海啸的监测预报工作。”

七、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合并,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地震、火山监测台网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火山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火山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地震、火山监测设施所在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划定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并通报有关部门。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遵循国家有关地震、火山观测环境保护的标准,避免对地震、火山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对在地震、火山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前,应当事先征得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不同意的,不得建设。建设国家重点工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在地震、火山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除前款规定的建设活动外,禁止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采石、采矿、爆破等可能影响地震、火山观测的活动。”

八、第二十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和监督。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规定进行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审定。”

九、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合并,改为第十九条,修改为:“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下列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一)公路与铁路干线的大型立交桥,单孔跨径大于100米或者多孔跨径总长度大于500米的桥梁;

(二)铁路干线的重要车站、铁路枢纽的主要建筑项目;

(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架桥、城市轻轨、地下铁路;

(四)长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项目;

(五)国际国内机场中的航空站楼、航管楼、大型机库项目;

(六)年吞吐量≥100万吨的港口项目或者1万吨以上的泊位,2万吨级以上的船坞项目;

(七)Ⅰ级水工建筑物和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的大坝;

(八)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火电项目、≥20万千瓦的水电项目;

(九)50万伏以上的枢纽变电站项目;

(十)大型油气田的联合站、压缩机房、加压气站泵房等重要建筑,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存储设施,输油气管道及管道首末站、加压泵站;

(十一)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平台、钻井平台;

(十二)设区的市以上的广播中心、电视中心的差转台、发射台、主机楼;

(十三)县级以上的长途电信枢纽、邮政枢纽、卫星通信地球站、程控电话终端局、本地网汇接局、应急通信用房等邮政通信项目;

(十四)城市供水、贮油、燃气项目的主要设施;

(十五)大型粮油加工厂和15万吨以上大型粮库;

“(十六)综合医院或3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重要医疗设备用房以及中心血站等;

“(十七)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海水淡化项目;

“(十八)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

“(十九)重要军事设施;

“(二十)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的项目;

“(二十一)大型工矿企业、大中型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大中型炼油厂的主要生产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生产中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

“(二十二)年产100万吨以上水泥、100万箱以上玻璃等建材工业项目;

“(二十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及以上区域内的坚硬、中硬场地且高度≥80米,或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及以上区域内的中软、软弱场地且高度≥60米的高层建筑;

“(二十四)省、设区的市各类救灾应急指挥设施和救灾物资储备库;

“(二十五)大型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商业服务设施、8000平方米以上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以及存放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的博物馆等公共建筑;

“(二十六)国家规定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其它项目;

“(二十七)省政府认为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其它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单位需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抗震设防要求的,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提供,并不得收取费用。”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条:“下列地区应当进行地震小区划工作:

(一)编制城市规划的地区;

(二)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内的新建开发区、大型厂矿企业;

(三)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区域内的建设项目;

(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地区。

“在完成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城市或者地区,应当按照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地震小区划工作,根据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应当向社会公开,方便建设单位和公民查询。”

十一、第二十三条改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含抗震设防要求。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项目,或者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而未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批准。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设计,不予审查通过。对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项目,不予验收通过。

“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批准文件报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所列建设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要求,并会同建设等专业主管部门,对工程设计、施工的抗震设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参加工程设计审核和工程验收。”

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二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取得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并按照核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

“省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在本省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应当持依法核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向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其管理监督。

“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村镇规划以及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村民居抗震防灾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和扶持农村居民建设抗震安全房屋。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推广经济适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免费为农村居民提供抗震房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指导,对农村建筑施工队及工匠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农村民居建设施工质量。

“搬迁安置、扶贫救济等农村民居工程,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建设。人民政府、开发建设单位拨付的搬迁安置、扶贫救济资金中用于农村居民自建房屋部分,应当包含抗震设防所需费用。

“村镇公共设施、学校、医院等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十四、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根据震情和灾害预测结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防震减灾规划应当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并同步实施。

“修改防震减灾规划,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九条:“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城镇中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安排紧急疏散通道,并将其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十六、第三十二条改为第三十三条,并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依照前款规定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事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十七、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五条,并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地震、火山应急指挥系统。”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灾害性地震、火山临近预报发布后,省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所预报的区域进入应急期;有关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地震、火山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和动员社会力量,做好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防御地震、火山灾害的需要,建立健全紧急救援队伍,配备专业化的紧急救援装备,落实物资保障,开展培训和演练。

“鼓励公民志愿参加抢险救灾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组建防震救灾志愿者队伍,实施灾时救援活动。

“一般地震、火山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火山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

十九、第四十三条改为第四十五条,修改为:“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震、火山遗址、遗迹,由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进行特殊保护,作为科学考察和宣传教育基地。”

二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工程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采取补救措施;采取补救措施后仍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或者拒不改正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可以视情向社会公布。”

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设置避难场所,保持疏散通道完好与畅通,或者不制定地震、火山应急预案的,由省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文字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发布单位】830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0-04-28 【生效日期】1990-04-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1990年4月2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海南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的工作、会议、文件审批和民主协商等制度,提高省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廉政建设,特制订本规则。

一、省政府职权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省政府行使以下职权:

(一)(一)执行省人民代表大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执行国务院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规章。

(二)(二)向省人民代表会议或省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三)(三)规定省政府序列的厅、委、办、局的工作职责,统一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门和各市、县的全省性的行政工作。

(四)(四)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指示和命令。

(五)(五)编制并执行经省人民代表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领导和管理全省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六)(六)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七)(七)保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八)(八)保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

(九)(九)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十)(十)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十一)(十一)管理对外事务工作。

(十二)(十二)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十三)(十三)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十四)(十四)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十五)(十五)省人民代表会议和省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十六)(十六)办理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省长、副省长的职责和工作制度

根据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省长、副省长的职责如下:

(一)(一)省政府实行省长负责制。省长领导省政府的全面工作。副省长协助省长工作。

(二)(二)省长召集和主持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省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省政府常务会议或者省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日常工作按分工负责处理。

(三)(三)省政府发布的决定、指示、命令和重要行政规章,向国务院的重要请示和报告,向省人民代表会议或者省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和人事任免事项,由省长或省长授权分工的副省长签署。

(四)(四)副省长按照各自分工或受省长的委托,做好工作。对于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事件,要及时向省长报告。对于带方针政策性的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向省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五)(五)省长、副省长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遇到涉及两位或两位以上副省长分工的工作,要主动协商处理。

(六)(六)省长、副省长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务院的决定、指示、命令及法规;接受省人民代表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检查监督;充分发挥省政府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作用。

(七)(七)省长、副省长要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每年到基层调查研究和检查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两个月;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发扬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机关作风,克服政府工作中的官僚主义;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艰苦奋斗,克已奉公,廉洁从政。

(八)(八)省长与常务副省长一般不要同时外出。省长外出时,由常务副省长主持工作。其他副省长外出时,其工作由省长或常务副省长临时指定其他副省长接替,并搞好衔接。副省长外出时,应向省长或常务副省长报告。省长、副省长外出活动的安排和情况,随行人员要及时报告省政府办公厅总值班室。

三、会议制度

省政府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办公会议制度。省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省政府常务会议或者省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一)(一)省政府全体会议由省长、副省长、秘书长和省政府序列的各厅厅长、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局长、人民银行行长组成。视会议内容,吸收有关人员列席。由省长或省长委托常务副省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人代的重要指示和决议;

2.通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重要工作情况,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3.部署和总结省政府的一个阶段的重要工作;

4.研究决定省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需要由省政府全体会议决定的事项。

省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

(二)(二)省政府常务会议由省长、副省长、秘书长组成。视会议内容,吸收有关人员列席。由省长或省长委托常务副省长召集和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研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人代的决定、指示、决议等;

2.听取省长、副省长、秘书长和省政府部门重要工作情况的汇报;

3.审定向国务院及省委、省人代的重大问题的请示或报告;

4.讨论通过提请省人代常委会审定的议案;

5.讨论省政府向省人民代表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6.审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计划、财政预决算等;

7.讨论制定省政府的工作计划和由省政府发布的行政规章和政策规定;

8.讨论市、县区划调整和建设规划、省政府部门和直属单位机构设置以及全省重大工程项目安排的意见;

9.讨论决定省政府部门和各市、县请示省政府的重要事项;

10.讨论决定需要由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的其他重大问题。

省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周召开一次。

(三)(三)省政府办公会议由省长或副省长召集和主持,研究、处理省政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省政府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四)(四)省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的议题,由秘书长审核后,报省长或省长委托常务副省长确定,办公会议的议题由主持人确定。

省长、副省长在职权范围内能够决定的问题,不要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议讨论。凡需提交省政府会议研究的议题,事先必须由分工的副省长或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提出明确意见,形成简明的文字材料。

会议的组织工作,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按所确定的议题,由办公厅提前印发每周会议安排、会议通知和会议材料。

省政府会议均作会议记录,并编印会议纪要。会议纪要一般由主持人或秘书长签发。

(五)(五)省长、副省长要服从省政府的集体活动安排。召开省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时,会议组成人员一般不要缺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时,要向会议召集人请假。通知出席或列席省政府会议的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一般不要缺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时,要向办公厅请假。

(六)(六)省长召开并主持全省市、县长会议,研究部署政府工作,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征求市、县人民政府的意见。全省市、县长会议,一般每年召开2-3次。

(七)(七)省政府实行“无会日”制度,无特殊情况,每周一不召开会议。

四、文件审批制度

(一)(一)审批文件、电报要严格按照分工、权限进行。具体按以下原则办理:属于综合、全面、重大问题的,由省长审签,或经省政府有关会议讨论决定。属于某个方面工作的,由分管副省长审签。如涉及二位或二位以上副省长分管的工作,应送有关副省长审查后由主管副省长签发。属于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的方针、政策、原则、计划范围内的日常工作,按照分工,由副省长或秘书长负责处理。紧急重要事项,处理后应报告省长。对文件的审批,一般都要做到厅、局领导不提意见或部门之间未经协商的,副省长不受理;主管副省长不提意见的,省长不受理。以便建立各级严格的工作责任制。

(二)(二)省政府各部门、各市、县政府等报省政府审批的有关投资、物资、财政、信贷、外汇、出国、人事、机构编制、全省性会议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分工或省长的授权,由分管的副省长一支笔审批。

(三)(三)呈报文件要严格遵守办文程序。部门和市、县等呈报省政府的文件,由省政府办公厅按领导分工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负责审核、把关、注办和送批。注办时,除重要的文件报请省领导阅示外,一般都要首先分给有关部门办理,并填发办文办事责任卡;有的则由秘书长直接批示办理。部门和市、县等不要将文件直接向省长、副省长送批。不进入办公厅办文程序的“过天桥”文件,一律作为无效文件处理。凡属部门业务范围内的文件,应迳送有关部门处理,不要送省政府。

(四)(四)部门代省政府拟的文稿,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的,由主办部门组织会签。部门之间有分歧意见时,主办部门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经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把不同意见如实写清楚,报省政府决定。应协商而未协商的文件代拟稿,省政府不予审理。

(五)(五)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凡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事情,都要主动进行协调。部门提交省领导批示的文件,都应该是经过协调的。应协调而没有事先主动协调的,省领导一般不予受理。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协商一致时,一律不得各自向下行文,要坚决纠正“文件打架”的现象。

(六)(六)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发文时,应以部门名义行文,一般不要以省政府名义行文或批转;涉及几个部门业务范围的问题,可由有关部门联合行文;其中重大事项经送省政府有关领导审签后,可冠“经省政府同意”字样,由部门单独或联合行文。

五、社会民主协商制度

(一)(一)通过宣传工具,加强对政务活动的报道,使群众了解情况,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

(二)(二)政务工作的重大问题,在省政府作出决定之前,要通过适当渠道进行民主协商,听取群众和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等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三)(三)省政府的文件和省政府会议的内容适于公布的,经省长、副省长或秘书长批准,可以向社会公布,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四)(四)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由省政府发言人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全省人民通报经济发展和工作中的重要情况。

(五)(五)加强民主举报和人民来信、来访工作,鼓励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欢迎各方面对政府工作实行监督,并揭发政府工作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促进廉政建设。

附件一:省政府秘书长工作规则

附件二:关于省政府会议组织工作的规定

附件三:关于各部门、各单位邀请省政府领导同志参加活动的规定

附件一 附件一

省政府秘书长工作规则

省政府正副秘书长在省长、副省长领导下进行工作。秘书长要以主要精力,协助省长考虑省政府的重大问题;正副秘书长受省长、副省长的委托处理省政府具体事务,领导省政府办公厅的工作。正副秘书长的工作规则如下:

一、主要职责

(一)(一)负责省政府会议的准备工作,并协助省政府领导组织实施省政府会议的决定事项。

(二)(二)审核或组织起草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的文件,其中省政府文件和省政府办公厅的重要文件,提请省长、副省长签发。

(三)(三)研究审核省政府各部门和各市、县人民政府请示省政府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省长、副省长审批。

(四)(四)协助省长、副省长协调省政府部门的工作,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省长、副省长审定。

(五)(五)协助省长、副省长组织处理需由省政府直接处理的突发事件及重大事故;及时向省长、副省长报告人民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重要建议和反映的重要问题。

(六)(六)协助省长、副省长做好重要内外宾的接待工作。

(七)(七)督促检查省政府各部门和各市、县人民政府对省政府文件、省政府会议决定事项及省长、副省长重要批示的执行情况,并向省长、副省长报告。

(八)(八)组织调查研究,为省政府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实际情况,提出政策性建议。

(九)(九)组织省政府值班工作,及时向省长、副省长报告重要情况,并协助处理部门和地方向省政府反映的有关问题。

(十)(十)组织和领导做好机关事务工作,为省政府领导同志和省政府机关职工服务。

(十一)(十一)指导全省政府系统办公室的工作,组织培训工作。

(十二)(十二)办理省长、副省长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建立秘书长办公会议制度

(一)(一)秘书长办公会议由秘书长或秘书长委托副秘书长召集和主持。办公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

2.研究需向省政府领导提出的重要情况和建议;

3.研究省政府决定事项的传达实施意见和情况;

4.听取和讨论办公厅各处(室)的工作汇报,部署办公厅的工作,研究决定办公厅的重要问题;

5.讨论决定秘书长职责范围内需要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问题。

秘书长办公会议一般每周召开一次。

三、正副秘书长实行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并向秘书长负责。在秘书长领导下按照分工做好各自的工作。副秘书长办理的事项,重要的应当经过秘书长核阅后再报省长、副省长审批,一般的可以直接报省长、副省长审批。

四、省政府办公厅作为秘书长领导下的办事机构,负责协助秘书长、副秘书长办理会议、文件、电报、信息、值班、调研、信访、接待、人事保卫、行政事务等日常工作,以及省长、副省长交秘书长、副秘书长办理的其他事项。

附件二 附件二

关于省政府会议组织工作的规定一、一、按照省政府工作规则,省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办公会议的秘书工作,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承办。

二、二、各部门需要提交上述会议审议的议题,必须先作好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需要会议决定的事项,其内容涉及其他部门的,会前由主管部门负责协调。部门协调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在会上要将分歧意见如实汇报。凡事前未经协商、征求意见的议题,省政府办公厅不予安排审议。

三、三、各部门向省政府会议汇报的议题材料,要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需要会议决定的问题,应有明确具体的建议。汇报材料一般要提前三至五天印送省政府办公厅。议题汇报发言一般不要超过半小时,其他补充发言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以便省政府领导同志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作出决定。开会期间,与会同志不要阅批文件或个别议论与会议无关的问题,以集中精力,开好会议。

四、四、每次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办公会议均作会议记录并编印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经审定后印发与会的部门和单位,并印送省委、省人代、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领导同志,必要时增发各市、县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上述会议纪要,未经省政府办公厅批准,不得翻印。

五、五、参加省政府会议,不准私自录音、整理会议纪录;对会议讨论决定的问题和领导同志的讲话、插话,未经批准不得随意传达和扩散。会议作出正式决定和需要传达的事项,要以正式文件或纪要为准,并要按规定的范围传达。省政府会议讨论的文件要注意保管,并及时清退。

六、六、省政府会议决定的事项,有关部门和市、县必须坚决执行,抓紧办理,并将执行办理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会议决定的事项由省政府办公厅催办、检查。

附件三 附件三

关于各部门、各单位邀请省政府领导同志参加活动的规定一、一、省政府各部门召开的具体业务会议、座谈会和其他礼仪活动等,一般不要邀请省政府领导同志出席讲话、接见、照相和剪彩等活动。

二、二、确需省长或分管副省长出席由部门举办的接见、照相、参观、剪彩等活动,有关部门应事前提出具体方案,报省政府办公厅统一安排。部门不要直接向省长、副省长发邀请。

三、三、各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开业、剪彩、宴请等活动,一般不要邀请省政府领导同志参加;确需邀请的,要通过省政府办公厅统一安排。

四、四、各部门、各单位邀请省政府领导同志参加外事活动,要考虑规格,方式要改进,时间要缩短,并视外宾情况,分别归口省政府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外联办公室和省经济合作厅等涉外部门提出具体方案,通过省政府办公厅报省政府领导同志审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2017-2018年海南省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2016-2017海南省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和计算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20号)《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以及海南省统计局2016年9月26日发布的《海南统计年鉴2016》的相关统计数据(http://),经整理海南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2016年新标准如下(以供参考):

基本数据: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6元/年;(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58元/年;(三)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448元/年;(四)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8210元/年;(五)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8406元。

适用时间: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

具体赔偿标准及项目如下:

一、医疗费

(一)概念:医疗费是指为了使受害人恢复健康、进行医疗诊治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必要费用。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

(三)计算公式:医疗费=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医疗费用(以票据为准)

二、误工费

(一)概念:误工费是指受害人因遭受人身伤害,致使无法进行正常工作或进行正常经营活动而丧失的工资收入或者经营收入。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

(三)计算公式:

1.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赔偿金额=受害人工资(元/天)×误工时间(天)2.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根据其能否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分别处理。

(1)能证明的:误工费赔偿金额=受害人最近三年平均收入(元/天)×误工时间(天)

(2)不能证明的:误工费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误工费赔偿金额=受诉法院上一年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元/天)×误工时间(天)

海南省各行业上一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一)农、林、牧、渔业:28811元;

(二)采矿业:60581元;(三)制造业:51646元;

(四)电力、热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1141元;(五)建筑业:43168元;

(六)批发和零售业:48133元;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1279元;(八)住宿和餐饮业:41168元;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5441元;(十)金融业:102938元;(十一)房地产业:53871元;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9333元;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9658元;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1077元;(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9537元;(十六)教育:73497元;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71522元;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7298元;

(十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64210元。

3.误工时间时一般以医院建议休息时间或以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意见为准,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的前一天。

三、护理费

(一)概念:护理费是指受害人因人身损害,其行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降低。为了帮助其进行正常生活,在医疗诊治和修养康复期间,根据医院的意见或司法鉴定,委派专人对其进行护理,并因此所需支出的费用。护理费一般只计算住院期间,一般为1人或遵照医嘱。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

(三)计算标准:

护理费的计算可以依据护理人员有无收入区别对待: 1.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 护理费赔偿金额=护理人工资(元/天)×陪护人数×护理期限(天)

2.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报酬标准计算 护理费赔偿金额=根据陪护人员误工费×陪护时间或(60元-100元)×陪护人数×陪护时间

四、交通费

(一)概念:交通费是指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在就医或者转院治疗过程中,因需乘坐交通工具而实际发生的费用。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

(三)计算公式:交通费赔偿金额=就医、转院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以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票据为准,有关票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次数相符合)

五、住宿费

(一)概念:住宿费是指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到外地治疗时,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而需要居住在旅馆或者租房等所支出的费用。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三)计算公式:住宿费赔偿金额按一般公职人员出差住宿标准×住宿天数(可按照100-200元/天计算)

六、住院伙食补助费

(一)概念:住院伙食补助费是指受害人本人及其护理人员在住院治疗期间必要的饮食消费补助。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

(三)计算公式:住院伙食补助费=80/100元×住院天数

七、营养费

(一)概念:营养费是指受害人在诊疗期间,为了及时恢复健康,在医生的指导和要求下,为购买营养物品所支出的费用。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条(三)计算公式:营养费=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参考:70元左右/天标准计算。

八、残疾赔偿金

(一)概念:残疾赔偿金是指受害人身体被致残而导致其收入减少或者生活来源丧失,给予受害人一定数额的财产损害性质的赔偿。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

(三)计算公式:(1)受害人在60岁以下

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26356元×20年×伤残赔偿指数 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10858元×20年×伤残赔偿指数(2)受害人在60-74岁之间 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26356元×[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伤残赔偿指数

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10858元×[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伤残赔偿指数

(3)受害人在75岁以上

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26356元×5年×伤残赔偿指数 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10858元×5年×伤残赔偿指数

【具体伤残赔偿数额(以受害人在60周岁如下为例)】: 1.城镇居民:

一级伤残为26356元× 20年=527120元; 二级伤残为527120元× 90% =474408元; 三级伤残为527120元× 80% =421696元; 四级伤残为527120元× 70% =368984元; 五级伤残为527120元× 60% =316272元; 六级伤残为527120元× 50% =263560元; 七级伤残为527120元× 40% =210848元; 八级伤残为527120元× 30% =158136元; 九级伤残为527120元× 20% =105424元; 十级伤残为527120元× 10% =52712元。2.农村居民:

一级伤残为10858元× 20年=217160元; 二级伤残为217160元× 90% =195444元; 三级伤残为217160元× 80% =173728元; 四级伤残为217160元× 70% =152012元; 五级伤残为217160元× 60% =130296元; 六级伤残为217160元× 50% =108580元; 七级伤残为217160元× 40% =86864元; 八级伤残为217160元× 30% =65148元; 九级伤残为217160元× 20% =43432元; 十级伤残为217160元×10%=21716元

九、残疾辅助器具费

(一)概念:残疾辅助器具费是指受害人因人身伤害致残,为补偿其丧失的器官功能,辅助其实现生活自理或者从事生产劳动而购买、配备的生活自助器具,如假肢、轮椅、医用拐杖、腰支架等并因此支出的费用。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期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其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必要时司法鉴定。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6条(三)计算公式:残疾辅助器具费=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十、丧葬费(一)概念:丧葬费是指受害人因人身伤害失去生命,受害人的亲属为了处理其丧葬后事而支出的必要费用;按照我省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条

(三)计算公式:丧葬费数额=职工平均工资58406/12×6月 =29203元

十一、被抚养人生活费

(一)概念:被抚养人生活费是指受害人因人身伤害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的情况下,给予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一定数额的生活费用,以维持其正常生活.被抚养人还有其他抚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抚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二)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条

(三)计算公式:

按照我省上一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1)被抚养人在18周岁以下

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18448元/年×(18-被抚养人实际年龄)÷对被抚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

农村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8210元/年×(18-被抚养人实际年龄)÷对被抚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

(2)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有无其他身后来源18-60周岁 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18448元/年×20 农村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8210元/年×20(3)被抚养人在60-74周岁之间

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18448元/年×[20年-(被扶养人实际年龄-60岁)]}÷对被抚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

农村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8210元/年×[20年-(被扶养人实际年龄-60岁)]}÷对被抚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4)被抚养人在75周岁以上

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18448元/年×5年)÷对被抚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

农村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8210元/年×5年)对被抚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

十二、死亡赔偿金(一)概念:死亡赔偿金是指在受害人因遭受人身伤害失去生命的情形下,由赔偿义务人给予其家属的一定赔偿费用。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16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

(三)计算公式:(交通事故中城镇农村同命同价,其他人身伤害区分)(1)受害人在60周岁以下

城镇居民死亡赔偿金:26356元× 20年= 527120元 农村居民死亡赔偿金:10858元× 20年= 217160元(2)受害人在60-74岁之间 城镇居民死亡赔偿金:26356元×[20年-(死亡人实际年龄-60岁)] 农村居民死亡赔偿金:10858元×[20年-(死亡人实际年龄-60岁)](3)受害人在75岁以上

城镇居民死亡赔偿金:26356元×5年=131780元 农村居民死亡赔偿金:10858元×5年= 54290元

十三、精神损害抚慰金

(一)概念: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受害人遭受严重的人身伤害深受残疾或者死亡的情形下,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在精神上遭受巨大创伤,基于此要求赔偿义务人给予受害人及其近亲属一定数额的赔偿。

(二)法律依据:

1.《侵权责任法》第22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

第五篇:第二届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案

发布日期:2014/04/23

一、多选题

1、对某一地区地震活动的未来状态,包括未来地震的发生______范围进行估计和推测,称为地震预测。

A、时域

B、地域

C、灾情

D、强度

答案:A、B、D

2、按照预报的时间尺度,地震预报分为______。

A、长期

B、中期

C、短期

D、临震

答案:A、B、C、D

3、城镇或区域的______等工程系统对于现代化经济和社会活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地震发生后,更需要它们发挥作用,以利于地震应急和恢复重建,故把上述工程系统形象地称为生命线工程。

A、交通、通信

B、食品、餐饮

C、供电、供水

D、供气、输油

答案:A、C、D

4、由于地震破坏而造成的灾害,诸如______、爆炸、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次生灾害。

A、火灾

B、水灾

C、毒气泄漏与扩散

D、火山爆发

答案:A、B、C

5、由地震灾害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______等,称为诱发灾害。

A、瘟疫

B、毒气泄漏与扩散

C、社会**

D、人的心理创伤

答案:A、C、D

6、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天然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______。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诱发地震

答案:A、B、C、D

7、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______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原生灾害。

A、滑坡

B、地表 C、各类建筑物

D、泥石流

答案:B、C

8、地震的发生直接造成建(构)筑物倒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与施工

B、建在活断层上

C、位于松软地基上

D、抗震设计不合理

答案:A、B、C、D

9、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其特点是______。

A、频度高

B、分布广

C、强度大

D、震源浅

答案:A、B、C、D

10、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______的能力。

A、重建

B、自救

C、互救

D、防灾

答案:B、C、D

11、地震成灾的程度既取决于地震本身的大小,还与______等条件有很大关系。

A、震区场地

B、各类工程结构

C、防震减灾政策

D、人口密度

答案:A、B、D

12、新建工程结构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规范来进行抗震设计,否则,地震时有可能会遭到破坏。如______等。

A、有的建筑物在设计时底层隔墙过少、空间过大

B、有的多层砖房没按要求加圈梁、构造柱

C、有的没有用新的建筑材料

D、有的没按限定高度设计

答案:A、B、D

13、地震预报的一般含义是对未来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地震预报程序由______等步骤组成。

A、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

B、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

C、地震预报的发布

D、地震预报的传播

答案:A、B、C

14、地震谣言会______。

A、造成社会的混乱

B、造成人们的心理紧张

C、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D、让人们有话题讨论

答案:A、B、C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七条规定:______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A、装修

B、新建

C、扩建

D、改建

答案:B、C、D

16、从唐山等震区人们的感受来看,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其间会发生一些预警现象,如______等。

A、地面的颠动

B、地声

C、地光

D、房屋的水平晃动

答案:A、B、C

17、从世界地震分布上可以看出,给人类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______这两条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欧亚地震带

C、海岭地震带

答案:A、B

18、下面哪些地震震级超过8级(包括8级)的地震:______。

A、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地震

B、1927年05月23日甘肃古浪地震

C、1976年07月28日唐山地震

D、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

答案A、B、D

19、灾后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的主要事项有

A、不要随便喝生水,水可能已被污染

B、不吃不洁或腐烂变质的食物

C、不要随地便溺

D、按要求接种预防针

答案:A、B、C、D20、20世纪发生在城市的重大地震有:______。

A、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8.2级地震

B、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7.6级地震

C、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8.1级地震

D、1988年12月7日亚美尼亚7.0级地震

答案:A、B、D

21、地震后救人的原则是______。

A、先救近后救远

B、先救易后救难

C、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D、先搜救危重人员

答案:A、B、C

22、我国抗震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A、小震不坏

B、中震可修

C、大震不倒

D、建筑物全面抗震

答案:A、B、C

23、地震是自然界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______。

A、建筑物的破坏

B、火灾、水灾、海啸

C、瘟疫

D、地面破坏

答案:A、D

24、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______。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A、南美洲的智利、秘鲁

B、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

C、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

D、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答案:A、B、C

25、欧亚地震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国的西藏、云南延伸到太平洋,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______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A、澳洲

B、欧洲

C、亚洲

D、非洲

答案:B、C、D

26、海岭地震带分布在______。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答案:A、B、D

27、全球每年约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______。

A、有感地震50多万次

B、造成破坏的有1000次左右

C、造成严重灾害的有十几次至二十次

D、80%发生在欧亚地震带

答案:B、C

28、上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______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A、江西

B、贵州、浙江两省

C、上海

D、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答案:B、D

29、《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规定,地震应急工作实行的原则是______。

A、政府领导

B、统一管理

C、分级负责

D、分部门负责

答案:A、B、C、D

30、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以来,参加了_____等国家地震的国际救援行动?

A、伊朗

B、巴基斯坦

C、阿尔及利亚

D、海地

答案:A、B、C、D

31、违反《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规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哪些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A、未按协议时间提交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

B、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C、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D、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

答案:B、C、D

3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下列哪些已经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A、属于重大建设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

B、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构筑物

C、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D、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建筑物、构筑物

答案:A、B、C、D

3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了抢险救灾并维护社会秩序,国务院或者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灾区实行下列哪些紧急应急措施?

A、交通管制

B、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C、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统一发放和分配

D、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等

答案:A、C、D

3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主要内容除了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应急通信保障、灾害评估准备、应急行动方案外,还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

B、工程抗震加固措施

C、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

D、流动地震监测台的布局方案

答案:A、C

35、《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地震预报意见实行评审制度,评审包括地震预报意见的科学性、可能性和下列哪些内容?

A、地震预报的管理权限

B、地震预报的发布形式

C、地震预报发布后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D、地震震情会商会的组织形式

答案:B、C

36、下列哪几项是属于“次生灾害源”?

A、水坝、堤岸

B、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贮存设施

C、体育场馆

D、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

答案:A、B

37、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

A、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B、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C、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D、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答案:A、B、C、D

38、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A、坚固的桌下或床下

B、阳台

C、外墙边或窗户下

D、低矮、坚固的家具边

答案:A、D

39、在户外避震时,应该

A、避开楼房,特别是有玻璃的建筑

B、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C、避开广告牌、吊车等

D、避开狭窄的街道

答案:A、B、C、D

40、在野外避震时,A、不要在山脚下,陡崖边停留

B、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C、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保护好头部

D、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

答案:A、B、C、D

41、怎样防止家具物品震时倾倒或坠落?

A、把悬挂的物品拿下来或设法固定住

B、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

C、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

D、使用带轮子的家具,地震时可滑移

答案:A、B、C

42、常用防震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有(A B C D)

A、《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B、《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C、《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D、《重庆市防震减灾条例》

43、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战略要求是(A B C)

A、突出重点、全面防御

B、健全体系、强化管理

C、社会参与、共同抵御

D、服从指挥,听从安排

44、防震减灾工作的三大体系是(A C D)

A、监测预报

B、科学发展

C、震害防御

D、应急救援

45、听到地震谣传(A B C)

A、不相信。

B、不传播。

C、及时报告

D、立即告知亲朋好友

46、地震按震级大小分(A B C D)

A、弱震

B、有感地震

C、中强震

D、强震和巨震

47、地震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A B C D)

A、震级

B、震源深度

C、震中距

D、震区的土质条件

48、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地震带是(A B C)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欧亚地震带

C、海岭地震带

D、南北地震带

49、重庆市大的断裂带是(A B C D)

A、华蓥山基底断裂

B、长寿—遵义基底断裂带

C、七曜山-金佛山基底断裂

D、彭水基底断裂和城口深断裂

50、地震的类型有(B C D)

A、多震型地震

B、主震-余震型地震

C、震群型地震

D、孤立型地震

51、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A B C D)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云南和四川

52、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有(A B C D)

A、海啸

B、火灾

C、核泄漏和核辐射

D、泥石流

53、为更好应对地震,家庭应做的基本准备有(A B C)

A、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

B、制订家庭应急预案

C、准备好防震应急包

D、时刻准备着

54、应急包内的主要应急物品应该包括(A B C D)

A、食品

B、饮料

C、多功能电筒

D、口罩

55、从有利于避震角度考虑,下面准确的是(B C D)

A、不要关闭水阀,便于地震后有水喝

B、形成三角空间以便震时藏身避险

C、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

D、处置好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56、避震的原则(A B D)

A、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

B、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

C、要跑为上策,不要就地避震

D、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57、避震应采取的姿势(A C)

A、蹲下或坐下

B、站立

C、趴下

D、侧卧

58、地震时应该避开下列哪些建筑物(A B D)

A、楼房

B、过街桥

C、垃圾箱

D、高烟囱、水塔

59、地震时室内易发生哪些灾害(A B C D)

A、煤气泄漏

B、火灾

C、尘气

D、管道破裂

60、救人时寻找被埋人员的方法有(A C D)

A、先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也可用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者。

B、自己去寻找

C、如果听不到声音,可请其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

D、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被埋压人员可能的位置。

61、抢救埋压窒息伤员,人工呼吸方法有(A B C D)

A、口对口气法

B、仰卧压胸法

C、心脏挤压法

D、针刺疗法

62、简单判定生命迹象(A C)

A、被救者为成人、儿童时触摸颈动脉

B、被救者为成人、儿童时触摸肱动脉

C、婴儿触摸肱动脉

D、婴儿触摸颈动脉

63、创伤现场急救的技术(A B C D)

A、止血

B、包扎

C、固定

D、搬运

64、止血的方法有(A B C D)

A、指压(压迫)止血

B、加压包扎止血

C、填塞止血

D、止血带

65、搬运伤员时应注意问题(A B C D)

A、伤员宜躺不宜坐

B、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

C、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

D、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66、下面工程被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A B C D)

A、水库大坝

B、贮油、贮气设备

C、输油输气设备

D、核能利用设施等

67、三网一员指(A B C D)

A、地震宏观测报网

B、地震灾情速报网

C、地震知识宣传网

D、防震减灾助理员

68、地方地震工作基本任务是(A B D)

A、监测预报

B、科普宣传

C、政策制定

D、震害防御

69、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A B C D)

A、决策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70、地震观测仪器分为(A B)两类

A、地震仪

B、前兆仪器

C、形变仪

D、磁通门

71、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有(A B C D)

A、地震本身

B、房屋质量

C、房屋的结构

D、场地条件

72、下列场地哪些不适合建房(A C D)

A、含水的松砂层、软弱的淤泥层、松软的人工填土层;

B、地震小区化

C、易产生开裂、沉陷、滑移的陡坡、河坎;

D、长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三面临水田的台地等

73、下面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的有(B C D)

A、平房

B、高烟囱

C、水塔

D、高大广告牌

74、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根据断层面两盘运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A B C)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走滑断层

75、下列哪些学校是重庆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A B C D E)

A、江北区新村小学

B、大足区城西中学

C、丰都县名山街道中心校小学

D、涪陵区实验中学

E、忠县职教中心

二、判断题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原来的七章增加到十章(×)

2、现行《重庆市防震减灾条例》是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3、地震仪是测定地震震级的仪器(×)

4、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

5、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一样的,就是把地震做成事先告知(×)

6、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7、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8、地球分为七大板块(×)

9、我国把地震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程度不同(√)

10、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烈度(×)

11、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

12、汶川地震的死亡人数是24万(×)

13、汶川地震发生在2009年5月12日(×)

14、将坚固的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腾空可以作为临时避震空间(√)

15、地震时不要跑到结实家具旁边避震(×)

16、地震时保持室内外通道的畅通就安然无恙了(×)

17、室内家具不要摆放太拥挤,这样有利于避震(√)

18、地震时,室内家具、物品的倾倒、坠落等,常常是致人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具物品的摆放要合理(√)

20、余震也能造成人员伤亡(√)

21、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有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等。(√)

22、震时可取的行为有,滞留在床炕上、躲在房梁下、躲在窗户边等。(×)

23、教室避震最好的方式就是迅速逃离教室(×)

24、地震时,我们应从操场返回教室避震(×)

25、在公共场所紧急避震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

26、震时在矿井下一般比地面安全,井下矿工应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撤离掌子面(√)

27、在户外迅速离开各种高大的危险物,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28、地震来时我们可以躲在变压器下(×)

29、遇到化工厂着火,发生毒气泄漏,要朝顺风的方向跑,尽量绕到下风方向去。(×)

30、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31、自行脱险后我们应尽快撤离险境和救人。(√)

32、救人时我们先救家人再救朋友、同事。(×)

33、救人必须遵照先救“生”,后救“人”的原则。(√)

34、在挖掘扒救被埋压人员时,我们首先要扒救被困人员的下肢。(×)

35、不要蒙上被救出人员的双眼,要使其尽快适应外面环境。(×)

36、被救出人员感觉很饿,可以大量进食、大量饮水。(×)

37、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38、地震后的泥石流是次生灾害。(√)

39、滑坡来临前山坡有变化(√)

40、我国的地震监测分为测震监测和前兆监测(√)

41、地下水的观测主要包括物理观测和化学观测(√)

42、地震前往往地下水有异常变化,如水温、水位、气味、水量、水质等等(√)

43、地震一定跟断层有关。(×)

44、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我们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

45、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叫震中矩。(×)

46、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躲避到窗口下和外墙边。(×)

47、一个地区,当小震很多时,一定会跟着发生一个大地震。(×)

48、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应设法马上下车。(×)

49、地震部门的专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

50、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检查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对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

51、在室内避震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卧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52、小震活动不断,但无大震发生的现象也很多。另外小震活动不明显,发生大震的例子也常出现。(√)

53、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54、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它们的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55、1973年四川炉霍7.9级地震之前两天,收音机杂音很大,无法调试,接着发生了大地震。因此,每当收音机杂音变大时就要地震了。(×)

三、单选题

1、防震措施分两大类,分别是工程防震和__A___。

A、非工程防震

B、桥梁防震

C、道路防震

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是__A___。

A、12322

B、12315

C、12312

3、地震波主要分为横波和__ C

___。

A、列夫波

B、瑞利波

C、纵波

4、地震三要素是指地震发生时间、地震发生地点和__ C _。

A、地震发生经度

B、地震发生纬度

C、地震震级

5、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C。

A、远震

B、近震

C、地方震

6、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C。

A、震中距

B、震中

C、震源深度 7、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C 上。

A、祁连山地震带

B、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C、南北地震带

8、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B发明。

A、司南

B、张衡

C、蔡伦

9、我国第一个地震台是

A。

A、北京西山鷲峰地震台

B、上海佘山地震台

C、重庆市南温泉地震台

10、重庆市建成最早的地震台是A。

A、重庆市地震台

B、荣昌地震台

C、渝北统景地震台

11、区县纷纷成立地震应急救援队,目前我市共有B支应急救援队,A、16

B、38

C、40

12、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们称为A。

A、主震

B、前震

C、余震

13、主震前发生的地震称为B。

A、次震

B、前震

C、余震

14、主震后发生的地震称为C。

A、次震

16支志愿者服务队。

B、前震

C、余震

15、下列那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最多A。

A、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地震

B、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

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16、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最主要的次生灾害是C。

A、火山

B、火灾

C、核泄漏和核辐射

17、重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C。

A、1854年南川地震

B、1855年彭水地震

C、1856年小南海地震

18、地震时,家庭避震正确的做法是B。

A、迅速跑下高楼

B、关掉水、电、气

C、乘坐电梯逃生

19、平房室内避险较安全的地点是C。

A、房梁下

B、窗户边

C、炕沿下或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20、在操场上遇上地震,可以原地蹲下,首先保护C。

A、脚

B、手

C、头

21、伤口包扎要求做到B。

A、轻、快、准、牢

B、轻、快、准、狠

C、轻、快、狠、牢

22、我国建设的现代化地震监测网络是C。

A、以地下为主的观测系统

B、以地表为主的观测系统

C、形成空间、地表、地下相结合的立体观测系统

23、目前我市辖区达到的监测能力是C。

A、1级

B、1.5级

C、2.2级

24、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A。

A、微观前兆

B、震中前兆

C、微量前兆

25、墙体的加固有两种,一种是承重墙,另一种是A。

A、非承重墙

B、拆砖补缝

C、钢筋拉固

26、地球的半径的平均厚度是C。

A、3560公里

B、6350公里

C、6370公里

27、地壳平均厚度约为B千米。

A、60

B、35

C、70

28、地球的结构分地壳、地幔和C。

A、下地幔

B、外核

C、地核

29、我国地壳最厚的地方是C。

A、东北

B、华北

C、西藏

30、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组建于C。

A、1966年5月

B、1978年7月

C、2001年4月

31、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类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A。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

32、由于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B。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

33、由地震灾害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人的心理创伤等,称为C。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34、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使整个城市的建(构)筑物破坏,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这次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唐山地区的建设A。

A、没有考虑抗震

B、建在活断层上

C、位于软弱地基上35、1985年在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400公里的海域连续发生了8.1级和7.5级强烈地震,给远离震中的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经济损失,其原因是墨西哥城C。

A、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B、建在活断层上 C、建于软弱地基上

36、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C。

A、越大

B、一样大

C、越小

37、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____A__相结合”。

A、救助

B、抗震建设

C、预报

38、《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施行的时间是___A___。

A、1998年12月17日

B、1995年12月17日

C、1994年12月17日

39、《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施行的时间是____C__。

A、1997年1月10日

B、1995年1月10日

C、1994年1月10日

40、《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施行的时间是___B___。

A、1990年2月11日

B、1995年2月11日

C、1997年2月11日41、1974年4月22日,江苏省溧阳县发生5.6级地震,全县倒塌和毁坏房屋7.9万间。在震后恢复重建中,不少房屋重建或修复时,未考虑___B___。5年后的1979年7月9日,在原地又发生一次6级地震,使34多万间房屋倒塌和毁坏,特别是上次地震破坏的房屋,原样修复,这次又遭破坏。

A、设计翻新

B、抗震设防

C、重新装修42、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市发生__A____地震。

A、7.8级

B、8级

C、8.2级

43、我国地震专家认为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震时___B___。

A、迅速逃离

B、就近躲避

C、就地不动

44、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___C___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A、3个月

B、2年

C、10年

45、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___B___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A、3个月

B、2年

C、10年

46、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__B____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A、10日

B、3个月

C、2年

47、临震预报是指对___A___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A、10日

B、3个月

C、2年

48、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__B____。

A、横波

B、纵波

C、面波

49、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称为___B___。

A、中源地震

B、浅源地震

C、深源地震

50、天然地震是___A___的结果。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51、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___B___。

A、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

B、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C、洪水、火灾、气候异常

52、因为地震预报没有过关,所以___C___。

A、地震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

B、要发动全民搞地震预报

C、要学习地震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53、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__B____。

A、中国地震局

B、省级及省级以上政府

C、地震预报专家

54、我国防震减灾的重点是___A___。

A、城市

B、地震危险区

C、广大农村

55、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___C___。

A、迅速跳出窗外

B、迅速从楼梯跑到楼外

C、就地躲藏,震后跑到户外

56、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___C___。

A、洪水

B、雪灾

C、地震

57、一个地震发生,___C___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

A、震源深度

B、震中距

C、震级

58、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___B___。

A、塌陷地震

B、火山地震

C、人工地震

59、由地下核爆炸或大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是___B___。

A、塌陷地震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60、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___C___。

A、地光

B、地动

C、地声

61、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几十天内。实际上临震前__A____内出现者居多。所以地声确是一种临震的信号。A、几分钟

B、几小时

C、几天

62、__B____年2月4日我国海城-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当时震区有90%的人都看到了地光。

A、1974

B、1975

C、1985

63、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___C___上课。

A、室内

B、家里

C、室外

64、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___C__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A、应该

B、迅速

C、不要

65、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___B__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

B、蹲下

C、不动

66、在户外避震应就地选择___B__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楼房边

B、开阔地

C、陡坡下

67、___A__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活断层错动造成的。建在活断层上的建筑物自然会遭到严重破坏或倒毁。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68、我国有___C__以上的国土处于基本烈度Ⅵ度及其以上的地震区,提高我国城镇和企业的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非常重要。

A、60%

B、70%

C、80%

69、地震应急工作是指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的___A__应急防御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震后应急抢险救灾。

A、震前

B、震后

C、震时

70、天然地震中对人类威胁最大是___A__。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71、地面上与震源垂直相对应的那个地点称为____C_。

A、震中距

B、震源深度

C、震中

72、以下灾害现象中不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___C__。

A、火灾、水灾

B、毒气泄漏、放射性污染

C、房倒屋塌

73、地震造成房屋轻微损坏时,地震烈度为__B___。

A、2—3度

B、6度

C、7—8度

74、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在不同地区的烈度大小__B___。

A、一样

B、不一样

C、难以确定

75、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叫­­___C___。

A、地方震

B、近震

C、远震

76、世界上第一个预报成功、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是___A__。

A、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B、1976年四川松藩一平武地震

C、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77、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造成唐山市绝大部分建筑物毁坏的主要原因是__A___。

A、震级大、震中在市区、绝大多数建筑物未进行抗震设防

B、楼房多而密

C、地基松软

78、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___B__。

A、1923年日本关东8.2级大地震

B、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大地震

C、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大地震

79、世界上引起最大火灾的地震是___B__。

A、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

B、1923年日本关东8.2级地震

C、1990年菲律宾7.1级地震

80、我国地震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A___。

A、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建筑物抗震性能差

B、我国人口稠密

C、社会公众防震意识弱

81、在楼房内遇到地震时应___C__。

A、跳楼

B、乘电梯离开

C、暂时躲在小开间处或坚固家具下

82、学生在上课时遇到地震应___B__。

A、在楼房教室时迅速下楼外逃

B、就地躲在课桌下

C、从窗户跳下去

83、在百货商场遇到地震应__A___。

A、躲在大件商品柜或大柱子旁边

B、冲向商店门口外逃

C、奔向电梯、楼梯通道

84、建筑物地基应选在___B__。

A、古河道上

B、基岩完整且稳定的地方

C、活动断裂带上

85、邢台地震后总结的农村房屋抗震经验主要是___A__。

A、地基牢、联结好

B、装饰美、材料新

C、屋顶厚、跨度大

86、对于地震时被埋压过久,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办法是___A__。

A、蒙上眼睛,用水湿嘴,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B、尽快进水,尽快进食

C、尽快输氧

87、唐山地震后在30分钟以内抢救出来的人员成活率是___C__。

A、85%

B、60%

C、95%

88、周恩来总理号召地震工作者开展地震预报,是在____A_后提出的。

A、1966年邢台地震

B、1975年海城地震

C、1970年通海地震

89、当你听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将发生几点几级大地震时,你应____A_。

A、不信不传,必要时向地震部门报告或询问

B、尽快告诉亲戚 C、做好备震的物质准备

90、地震时你被埋压后最好的求救方法是__B___。

A、拼命呼唤

B、敲击等候

C、安静等候

91、下列建筑物属于生命线工程的有___A__。

A、变电站、自来水厂、通讯线路

B、机关、学校

C、百货公司、餐馆

92、《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中规定:___A__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A、任何单位和个人

B、企业和事业

C、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

93、国家依《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保护___C__,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

A、地震监测台站和地震设施

B、地震专用仪器和地震传输设备

C、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

94、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__A___。

A、统一发布制度

B、分级管理制度

C、限制发布制度

95、临震应急期一般为多少日?A

A、10日

B、15日

C、20日

96、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__C_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

A、24小时

B、36小时

C、48小时

97、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__C__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在本级财政预算和物资储备中安排适当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

A、省级

B、市(地)级

C、县级

98、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是__A___。

A、每年5月12日;

B、每年5月16日;

C、每年5月18日;

99、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_C__。

A、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二;

B、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五;

C、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100、1989年11月20日在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县(今渝北区)统景镇附近发生(D)地震,震中烈度7度。A、5.2级

B、5.6级

C、5.5级和5.6级

D、5.2级和5.4级101、1989年以来,重庆地区的地震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共发生MS4.0级以上地震10余次,仅2010年就发生了4级以上地震(B)次。

A、2

B、3

C、4

D、5102、2010年1月31日5时36分57.7秒,在四川遂宁、重庆潼南交界处发生M(B)级地震

A、4.5级

B、5.0级

C、5.2级

D、5.5级

103、截止2013年,重庆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辖区ML大于(C)级,其中三峡库区ML大于1.6级

A、1.5级

B、2级

C、2.2级

D、3级

104、截止2013年,重庆市已建成由(D)个固定台、1个流动台网组成的重庆测震台网以及由26个前兆台站组成的前兆台网。A、15

B、17

C、25

D、27

105、重庆市目前有(D)处应急避难场所,A、59

B、69

C、79

D、89

106、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组建于______。

A、1966年5月

B、1978年7月

C、2001年4月

答案:C

107、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类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______。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

答案:A

108、由于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______。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

答案:B

109、由地震灾害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人的心理创伤等,称为______。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

答案:C110、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使整个城市的建(构)筑物破坏,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这次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唐山地区的建设______。

A、没有考虑抗震

B、建在活断层上

C、位于软弱地基上

答案:A111、1960年,摩洛哥艾加迪尔的一个旅馆,在5.8级地震的袭击下成为一堆瓦砾,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它______。

A、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B、建在活断层上

C、位于软弱地基上

答案:B112、1964年日本新泻地震造成多栋建筑倾倒、下陷,其原因是它______。

A、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B、建在活断层上

C、位于软弱地基上

答案:C113、1985年在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400公里的海域连续发生了8.1

级和7.5级强烈地震,给远离震中的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经济损失,其原因是墨西哥城______。

A、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B、建在活断层上

C、建于软弱地基上

答案:C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全国地震局上海中国云南内蒙古北京吉林四川天津宁夏安徽山东山西广东广西新疆江苏江西河南浙江海南湖北湖南甘肃福建西藏贵州辽宁陕西青海黑龙江相关单位

一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二测中心台网中心地壳工程中心地壳所地球所地质所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工力所搜救中心物探中心防灾科技学院震防中心国际主要地震网站个

IASPEIISC全球地震台网(GNS)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欧洲地中海地震中心瑞士地震服务中心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地震信息中心美国地震信息中心(USGS)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IRIS)美国数字宽频带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友情链接建

中国地震信息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九龙坡区地震局云南防震减灾网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江津区科委涪陵区地震局湖北防震减灾信息网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黔江区科委

版权所有:重庆市地震局

重庆市渝北区红黄路339号

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550589

今日访问量:1856 联系电话:023-67086631 投诉与建议电话:023-67083728 邮政编码:401147 渝ICP备05003300号

建议您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技术支持:讯迈科技

下载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07修正)(1998年9月24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07修正)(1998年9月24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年上半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xx年上半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总结一、上半年工作总结(一)强化地震监测,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切实加强地震台监测......

    XX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XX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一、加强监测,努力提高地震监测水平。 一是跟踪了解我市地震活动动态。通过微机联网和手机短信,我办实现了与局数据传输现代化和信息化共享,及时接受地震......

    XX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一、加强监测,努力提高地震监测水平。一是跟踪了解我市地震活动动态。通过微机联网和手机短信,我办实现了与局数据传输现代化和信息化共享,及时接受地震监测台发布的我及附近海......

    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2007修正)(2000年6月24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5篇范文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江析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7号 【发布日期】2007-03-29 【生效日期】2007-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XX年防震减灾活动总结

    XX年防震减灾活动总结 XX年防震减灾活动总结 为了增强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灾技能,提高学生应对地震、火灾、泥石流等灾害的逃生自救能力。日前,通江四小开展了以地震安......

    张庄村委会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张庄村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张庄村防震减灾工作在朝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连云港市地震局的指导、关怀下,我们认真贯彻防震减灾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开发区地震应......

    防震减灾报道[样例5]

    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防震减灾意识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样例5)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一、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 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