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理林地纠纷 服务林权制度改革——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4 13:4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妥善处理林地纠纷 服务林权制度改革——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妥善处理林地纠纷 服务林权制度改革——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妥善处理林地纠纷 服务林权制度改革——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

妥善处理林地纠纷 服务林权制度改革

——广西高院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

报告

编者按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获得全国法院第五次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调研报告对各地处理此类纠纷很有参考价值。本文以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背景,以农村集体林地纠纷为切入点,将林地纠纷分为权属纠纷和流转纠纷两大类,对其各自的基本情况、特点、分类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处理农村集体林地纠纷过程所遇到的实体法和程序法适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多方位的细致梳理、分类、剖析与揭示,提出了解决路径与应对之策。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涉及广大农民(林农)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则很可能导致群体性纠纷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随着新一轮林改措施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简便高效、公正权威地处理各种林地纠纷已是当务之急。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的现状与处理情况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的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的林地权属纠纷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近5年来,广西法院受理的三大纠纷案件(土地、山林、水利纠纷)均达1000件以上,约占受理的一审行政案件的一半左右。2007年起林地纠纷发生率明显提高。2009年广西法院受理林地行政确权纠纷案件614件。从判决结果看,一审审结案件中,以维持方式结案的有215件,以撤销方式结案的有21件,撤诉结案的有43件,驳回起诉的有8件,驳回诉讼请求的有39件,变更的有2件,其他的有11件。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的现状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包括流转合同纠纷和流转过程中的侵权损害纠纷。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受理集体林地流转纠纷930件,其中承包合同纠纷案件650件,转包合同纠纷案件91件,转让合同纠纷案件55件,互换合同纠纷案件10件,出租合同纠纷案件80件,抵押合同纠纷案件1件,其他合同纠纷43件,入股合同纠纷案件尚无。在审判实践中,林地流转纠纷的发生常常会伴随导致侵权损害行为的出现,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一、二审有关林业侵权损害纠纷案件636件。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行政调处的基本情况

从1973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省、地区(市)、县三级的政府部门设立了“三大纠纷”调处办公室(以下简称桂调处办),目前共有调处人员1546人。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受理林地权属纠纷40055起,调解38052起,调解率94.9%,避免乱砍滥伐林地5630亩和木材损失6239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桂调处办在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处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发现和调处了大量矛盾,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律、法规对行政调处程序规定有缺陷;二是行政调处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衔接不紧;三是行政调处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亟待完善。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司法处理的基本情况

广西法院审理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案件的基本程序是,由立案庭受理分案,林地权属争议案件由行政审判庭审理,林地侵权等民事纠纷案件由民事审判第一庭审理,各类流转合同纠纷由民事审判第二庭审理。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林地权属纠纷案件2109件,受案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增幅高达71%;除2006年外,法院维持政府处理决定的案件比例逐年上升,撤销政府处理决定案件比例逐年下降。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司法处理的基本情况

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各类林地流转纠纷案件2167件,侵权损害纠纷632件,合同纠纷1535件;受案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一审案件上诉率平均为30.9%,2006年开始上诉率逐年下降,2009年降至22.8%;撤诉率12.1%,调解率9.7%;审理时间比较长。就抽样法院审理林地流转纠纷案件的平均周期来看,基层法院超过7.5个月,中级法院超过9个月。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1)林地权属不明、管理使用混乱。目前仍有大量的历史上一直由农民管理使用的山岭、林地等权属没有得到确定,权属不明、管理混乱。(2)林权证未核发到户。林业“三定”时期,广西分山到户的集体林地共有1.25亿亩,但已发证的只有1.1亿亩,其中发证到集体的0.9亿亩、发到农户的0.15亿亩,只占7%,且已分到户的集体林地的林权证绝大部分都掌握在集体手中。(3)权属凭证瑕疵较多。当事人虽然持有权属凭证,但生效要件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引发纠纷。(4)集体林地承包不规范,留下争议隐患。(5)林地档案不齐全,管理混乱。

二、实体法适用问题。(1)法律体系效力层级结构不够合理。全国性法律法规较多,地方性法律法规较少,而全国性法律法规概括性和原则性的特点难以适应于各地具体情况。(2)规范性文件不适应现时期需要。《广西调处条例》等六部规范性文件,与正在进行的农村集体林权改革的政策要求不吻合而亟须修改完善。(3)调整林地纠纷的法律多是概括性规定。对于一些现实中容易引发林地纠纷的具体问题,如广西各地普遍存在的“插花山”、“外嫁女”、“公益性移民”等现实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4)法律法规与现行林业政策存在冲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将林地抵押。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并未明确规定集体林地可以用抵押的方式流转,《物权法》也没有将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列入可以抵押的范围,理论上一般也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则上不能抵押”。(5)一些林业政策难以贯彻和适用。按照《退耕还林条例》及有关政策的规定,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发放林权证。但实践中有部分村、组不落实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将退耕后的林地和林木收回集体管理,退耕还林所得的补助在集体内按人头平均分配。“谁种谁有”的政策在贯彻和适用中存在不少困难。

三、程序法适用问题。(1)管辖存在争议。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案件如何确定管辖,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依靠法院之间协调、协商,在实践中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的现象。(2)诉讼主体难以确定。虽然承包合同的当事人具有诉讼主体的资格,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诉讼主体资格如何确定,也有待商榷。(3)证据认证标准不统一。各抽样法院在认定单种法定证据的效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对林权证这一主要证据的效力认定,不同的法院会有不同的做法。(4)法院与行政机关审查认定证据的标准不一致。现实中,法院审查和认定证据的标准与行政机关存在较大的差异,经常出现法院推翻或者不予采信行政机关先前已经认定的证据的情况。(5)纠纷处理周期过长。就抽样地区调研的情况看,权属纠纷案件的处理时间一般为1年左右,诉到法院的则需2年左右,少数特殊案件需3年以上,个别案件达数十年。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一、权属不明,缺乏流转的前提条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大量存在,很多权属不明或者权属有争议的林地也进入了流转市场。林地的使用及经营状态发生变动,特别是林地经济价值的提升,使原来处于休眠状态的权属矛盾在利益驱动之下被激活。

二、流转合同不规范,存在的问题多。(1)流转合同的效力难以认定。因签订合同违反法定程序,承包方案没有经过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擅自发包引发的纠纷;法律规定采用书面合同形式流转土地的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仅以口头方式流转引发的纠纷等。(2)流转合同内容显失公平。因合同内容不规范,签订合同时缺乏主要条款或主要条款约定不明确引发的纠纷;出租的集体林地价格偏低,期限过长,又没有约定当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如何对合同做出补充修订,林农权益无法保障等。(3)合同变更或终止易引发纠纷。

三、流转规模大,流转主体多,调解、协调难度大。近年来,广西集体林地流转规模大、流转频繁,流转主体多元复杂,集体林地流转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由于林地流转的规模大,跨县、跨市、跨省的“三跨”林地纠纷大量存在,涉案林地的经济价值巨大,要求当事人作出让步和妥协十分困难的,加上流转主体往往涉及多家单位,在众多的当事人之间进行协调工作也相当困难。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实体法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完善林业法律体系。在《森林法》或者《土地管理法》中增加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违法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等内容,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相衔接,并对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原则、评估、操作程序、流转合同的格式和内容、转让金的使用和管理、罚则等内容进行规范以减少纠纷的发生。将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的内容上升为法律规定,确立林地占有取得制度。

二、妥善处理林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的适用。审理林地确权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优先适用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但是,由于法律、行政法规对林地确权案件的实体处理和程序规范较为原则,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规定则更为具体,操作性强。因此,林地确权案件通常主要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适用法律的依据。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程序法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严格区分林业民事诉讼案件与林业行政案件。林木林地权属不清的自然资源类争议,应通过行政程序确定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并经行政复议后,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该类案件,属于林业行政诉讼案件。在涉林纠纷中,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案件(林地归属争议由政府处理的除外)属于林业民事诉讼案件;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行使行政职权对涉林事项作出的处理而引发的行政争议属于林业行政诉讼案件。在林木林地权源清楚的情况下,因林地承包、转包、互换,或林木转让等基于合同而引发的纠纷,属于林业民事诉讼案件。

二、统一林地权属纠纷证据的审查与认定。新一轮林改后发生林地权属争议的,以新一轮林改颁发的林地证书为准;新一轮林改中引发的林地权属纠纷,原则上以“四固定”和林业“三定”时期人民政府确认的权属凭证为准,只要农业合作化、“四固定”以来权属和管理明确的林地,原则上都要维护现状,对林业“三定”时期人民政府所颁发的林地证,只要不存在漏填、重填和误填等重大错误,原则上都要予以认定;“四固定”后有调整的,则以证明权属调整的权属凭证为准;在“四固定”及“四固定”之后均没有权属凭证的情况下,以合作化时期的权属凭证为准;无权属凭证的,可依历史和现实管理使用情况的证据为定案依据。根据《广西调处条例》第11条规定,依法形成的林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等有关成果资料,可依作为调处权属纠纷、确定权属的参考凭证资料。在没有其他权属凭证资料的情况下,有人民政府参考林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材料,按照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经营管理的原则来确定权属。

三、完善行政审查程序。进一步健全和优化行政调处机构机制,建立一整套公正、高效、权威的调处工作机制。

四、修改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建议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改为由法院改判,法院有权对经政府裁决后的行政确权案件作出改判;确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授权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依据民事诉讼法对相关的民事争议一并审理,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居间裁决当事人民事纠纷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采用变更判决的方式,对行政机关在林地权属上所做的确权裁决行使变更权,从而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权。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合同效力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正确认定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合同既有民事合同的法律特征,也有行政合同的某些成分,不能简单地从行政法或民法的角度来适用法律,而是应从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具体构成上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进而选择适用的法律。

二、严格把握解除合同的理由。在实践中,常发生发包方以合同约定的承包费偏低和其他原因为由要求解除承包合同,新任村委干部对前任村委干部与村民订立的土地承包合同拒不认可,对未到期的承包经营合同单方解除后另行发包给他人,或自己承包;一些农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法治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粗暴,承包户履行合同中稍有瑕疵,就随意单方解除其承包合同,另行发包他人,以及村集体以农户家庭内有人考上大学为由而私自收回农村学生承包地等情况,这些解除合同的理由都是不充分的,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其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对给承包人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民主议定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正确认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所订立的合同的效力。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签订的合同并非必然无效。确认合同无效,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发包方所属半数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时主张权利;二是必须是对承包方案实质性的违反,且损害了集体经济组织或成员的利益,又无法通过适当方式变更。越权订立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合同,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行为而使它有效;其无效状态也不是永久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而使合同成为有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承包合同签订满一年,或虽未满一年,但承包人实际做了大量的投入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因发包方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原则而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但可对该承包合同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二、妥善处理因民主议定原则而引发的林地纠纷。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签订的合同属效力待定合同,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当事人可以补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主议定决议认定合同的效力。对以下几种涉及民主议定的情形,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施行的时间分阶段并依具体案情分别处理:(1)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虽经民主议定,但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应认定合同无效。(2)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既未经民主议定,也未经村民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属村干部个人以村委会名义擅自签订,且损害村集体利益的,应认定合同无效。(3)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虽经民主议定,但合同的主要条款违反民主议定确定内容的,或民主议定未经通过的,应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认定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4)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在民主议定程序上存在瑕疵,但实际内容上没有违背村民会议的意思表示,或者该瑕疵可以补正或经村民事后予以追认的,可认定合同有效。(5)林木转让合同未经民主议定,但受让人已经依法办理林地证,善意取得林木所有权的,应视为转让合同已实际履行,可以认定林木转让合同有效。(6)村民委员会以民主议定程序的方式,收回或调整未到期承包林地的,承包者因此提起诉讼的,对承包者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支持。(7)村委会以民主议定程序的方式,发包或转让村民小组所有的林木林地,村民小组提出发包或转让合同无效的,对村民小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支持,但要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 罗殿龙)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2011-4-4)

第二篇: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权属勘查工作方法

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权属勘查工作方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云发[2006]19号),规范林地权属勘查方法,保证林地权属勘查和确权发证工作做到“图、表、卡相一致,人、地、证相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关于实行全国统一林权证式样的通知》和《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等林业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结合云南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法。

一、勘查范围

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林地所有权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林地,属林地权属勘查范围。

二、勘查内容

1、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林业用地界线和面积;

2、中央和地方公益林界线和面积;

3、林地内各宗地的界线和面积及相关因子。

三、勘查用图和资料 1、1:1万、1:2.5万、1:5万等比例尺的地形图;

2、近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基本图;

3、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因子一览表。

四、有关图和资料的收集

1、近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相图、资源调查报告;

2、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图、区划说明书及小班因子一览表;

3、天然林保护工程县级实施方案规划图、实施方案及相关资料;

4、国家重点公益林县级实施方案地块校核图;

5、县(市、区)民政局提供的县(市、区)、乡(镇)、村行政区划界线勘界图。

五、面积控制及精度要求

1、面积控制

按照“层层控制,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的原则,对县(市、区)、乡(镇)、村民委员会及村民小组的林业用地面积采取层层逐级控制的方法,进行林地权属勘界面积控制。即:由县(市、区)控制各乡(镇)的面积,乡(镇)控制各村民委员会(办事处)的面积,村民委员会(办事处)控制各村民小组的面积,在村民小组面积内量算宗地面积并平差。

2、面积量算要求

(1)村民委员会(办事处)与村民小组之间的面积控制:各村民小组面积之和与村民委员会(办事处)面积较差不大于1/50,方可平差得各村民小组在村民委员会(办事处)内的面积。

(2)村民小组(公里网或小班)与宗地之间的面积控制:各宗地面积之和与村民小组(公里网或小班)(面积较差不大于1/50,方可平差得各宗地在村民小组(公里网或小班)内的面积。

3、勘界误差

(1)以明显地物界作界线的,勘界误差图上距离应小于0.3 mm。(2)以非明显地物界作界线的,勘界误差图上距离应小于0.5mm。

4、面积求算误差

每宗地求积两次,读数在100 mm2以下的,两次读数允许误差3.5%;大于100 mm2,允许误差4 mm2。

六、宗地区划的条件

林地权属界线所包围的封闭地块称为宗地,在区划时,按以下条件分别区划为不同的宗地;

1、林地所有权权利人不同;

2、林地使用权权利人不同;

3、林地使用权类型不同(自留山、责任山、其它方式承包林地、其它方式流转林地、集体经营林地、均山、均股、均利形式等);

4、林地使用权终止日期不同;

5、区划林种不同。

七、勘查的步骤

1、根据近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基本图或林相图,组织相关权利人到现场踏界指认,明确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界线,并确定属于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所有的林业用地面积;

2、根据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图,转绘中央和地方公益林界线,按各级公益林界线和面积分别进行确定;

3、组织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相关权利人和相邻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有关权利人进行宗地外业勘查,确定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线,并调查宗地相关因子;

4、转图及绘图;

5、求算面积;

6、统计汇总、检查核对、公示确认。

八、外业勘查

林权外业勘查包括宗地界线和宗地因子两部分。

1、宗地界线勘查

由工作组(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乡(镇)负责人、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村民小组负责人)组织申请人、相关权利人(包括林地所有权人、原林地使用权人及相邻宗地的权利人)到实地核实。现场勘查时,先要核实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林地的四至界线。涉及相邻集体经济组织或其它单位的,相邻集体经济组织或其它单位的代表要一起参加核实,确保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或其他单位之间不重不漏。核定好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林地界线后,再根据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图落实中央、地方公益林的界线,在此基础上对宗地界线进行现场勘查。宗地界线(四至)勘查无异议的,可采用地形图勾绘宗地界线和实测的方法求算宗地面积,参加现场勘查人员必须在《林地权属勘查登记卡》“参与人签名”栏签名或盖章。

外业调查时,以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为单位,结合地形、林班、小班,逐片逐山勘查每一宗地,并在外业图上给每一宗地编宗地外业号(即本村民小组的作业流水编号),做到不漏编或重编。

2、宗地面积勘查办法(1)勾绘法 ①宗地以能在地形图(影像图)上勾绘出来为准,有明显地形、地物,一般在地形图上不小于4 mm2。

②勾绘时,对部分地形、地物不明显的地段,可采用GPS辅助定点确定界线位置。

③对于宗地面积较小,地形地物不明显,地形 图上难于勾绘,经相关权利人同意,可采取联户勾图的办法勾绘宗地界线,确定宗地范围。(2)实测法

宗地面积在图上小于4 mm2的,应进行实测。可用罗盘仪或GPS实测,也可根据宗地形状和几何原理,把宗地分解为一个或若干个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梯形等,用皮尺或测绳进行丈量。现场丈量的在“林地权属勘查登记卡”现场丈量栏填写丈量的长度,单位为米,记载到0.1米,并在“宗地形状草图”框内绘制示意图,注明丈量的边长长度。

3、宗地因子调查及填写

按照《林地权属勘查登记卡》(附件一)调查及填写有关内容:(1)宗地外业号:指外业调查序号。

(2)林班号、小班号:指宗地所在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基本图或林相图的林班号、小班号。

(3)宗地特征坐标:填写宗地特征点采集的坐标。(4)图幅号:指用于外业工作的地形图的图幅号。(5)比例尺:指外业工作所使用的地形图的比例尺。

(6)自留山:“三定”时划给农户使用的自留山,林地所有权属集体,但农户享有无偿使用权,且长期不变,并对其种植的林木享有所有权。(7)责任山:“三定”时分包到户的责任山,其林地所有权属集体,农户只享有承包经营管理权,双方的责权利以合同形式确定。(8)其他方式承包林地: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招标、拍卖、协商等方式发包,由个人、联户和经济组织承包的林地。(9)其它方式流转林地:由承包者向第三方转让的林地。(10)集体统一经营林地:“三定”时未划分,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管护经营的林地。

(11)均山:指本次林改中集体经营林地按本组人口平均分配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林地。

(12)“分股”“分利”形式:将集体林地林木折股(按利)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均持有,改进集体统一经营模式,明确经营主体,财务独立,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13)林地所有权权利人:填集体经济组织名称。(14)林地使用权权利人:填其使用者的姓名。(15)森林或林木所有权权利人:填其所有者的姓名。(16)森林或林木使用权权利人:填其使用者的姓名。

(17)原证照号:指“三定”及林改前所发的有关山林证的证照号。(18)宗地内业号:指内业时按照“从北向南,从西向东”顺序编排的序号。

(19)小地名:地形图上标有地名的应以地形图上的为准,地形图上没有标注地名的用当地群众普遍认可的地名;(20)林种:按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五大林种填写;

(21)主要树种:按各树种面积(或蓄积)比例大小依次填写,一般填1—3个树种;

(22)株数:成片的森林,株数一栏可以不填写。对于零星林木要填写株数;

(23)造林时间:人工林填实际造林日期,天然林填龄组;(24)起源:填人工林、天然林、飞播林;(25)面积:以本次林改量算面积为准。

九、面积求算

1、在面积求算时,首先将村民小组内的各宗地界线清绘在一套地形图上,检查村民小组内宗地之间是否有重叠或遗漏,以重漏的要及时纠正错误。在确认无误后,才可进行面积求算。

2、宗地面积可采取计算机、透明方格纸或几何公式进行求积,宗地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1位,宗地面积不足0.1亩的,保留小数点后2位,宗地面积小于0.01亩的,保留小数点后3位,面积控制及平差按“面积控制及精度要求”进行。

十、转图及附图

1、转图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外业勘查勾绘的宗地图界线和联户宗地勾绘图界线及时转绘到村民小组底图上,做到“不重不漏”,按照“从北向南,从西向东”顺序编排,标注宗地内业号,宗地内业号采用“1、2、3……”自然数编号,做到宗地外业号与宗地内业号相对应,防止差错,特别对联户宗地勾绘的要核对示意图,不要缺漏,在其示意图上的,编号采用“2—

1、2—

2、2—3……”来表示联户勾绘的各宗地内业号。

2、附图

附图主要用于《林权证》和《林权证登记申请表》中的附图栏。在制作附图时,用14×17cm或A4纸规格的图幅,附图注明:林权登记申请表编号、使用地形图图幅号、比例尺、宗地内业编号、宗地中心坐标等内容(见林权证附图<样本>)。

1、对用地形图勾绘的宗地,用工作手图制作附图,标明宗地编号和权利人姓名。要求:按原比例尺,宗地界线完整、标注宗地内业编号和小班号。

2、对实测的宗地,采取联户勾绘的方法,把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宗地外业时绘在一起作位置图,并按各宗地的形状、位置按比例绘制各宗地的示意图,在示意图上注明各宗地内业号(例2—

1、2—

2、2—3……)、申请权利人及四至相邻权利人的姓名、明显地物点名称和正北方向,由示意图和位置图构成林权证的附图。位置图要求:按原比例尺,宗地界线完整、标注宗地内业编号和小班号。

3、制作好附图一式二份,一份附在《林权证》上,一份附在《林权登记申请表》上。

4、《林权证》所涉及的粘贴图应按有关管理要求,作非密化处理。

十一、公示确认

现场勘查完毕,经检查无异议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把各权利人的各宗地按《林地权属勘查(按经营形式)登记表》(附件二)造册公示,一式五份。一份在林地所有权所在地张贴公示,公示期间有异议的,应向乡(镇)人民政府书面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对有异议的内容进行复核,并给予说明;公示期无异议的,由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其余四份《林地权属勘查(按经营形式)登记表》上分别签署意见并盖章,由县(市、区)、乡(镇)、村民委员会(办事处)、村民小组存档。

第三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大多数人的“山还是那座山”,但其权属、功效却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新的林权证所具有的申请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抵贷款、融资担保、领取有关政策性补偿和补助资金等作用,不仅是农民加快自身发展的一次机遇,更是推进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

**镇**村村民领取林权证。

两年多奋战终有果,**县8万农民喜领

林权证

2007年4月,**县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同年10月全面启动。两年多来,该县广大干部群众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今年5月31日将81115本林权证发放到农民手中,成为我州率先完成林权证发放的县市。这也标志着该县林改主体改革工作已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该县共有林地面积280.5万亩,其中个人经营管理的林地265.94万亩,占94.8%。林改涉及全县279个村75580户农户,全县应发放林权证81325本,实际发放林权证81115本,证本发证率99.74%。

为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据“二清”面积配套林改经费,按每亩1元的标准将270万元林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县林改工作中共受案2534起,现场调处2484起,专班调处21起,结案率达98.9%。数据是枯燥的,但为了这组数据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非参与其中不能体会。该县林业局局长宋春禄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林改主体工程,得益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广大干部的努力付出,也得益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配套改革呼之欲出,林农受益指日可待

林改主体工程的完成,预示着林改工作将全面进入配套改革阶段。林权抵贷款、林地林木流转、森林保险、公益林管理等都需要通过配套改革来完成。

去年12月,**县林业要素市场建成投用,是目前全州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办公设备一流的林业要素市场。自该市场开业以来,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5宗,评估价值194.2万元;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贷款3宗,贷款金额95万元;规范村集体林场流转2宗,流转面积3296亩,成交金额66.2万元。去年12月23日在林业要素市场公开拍卖椒园镇龙潭溪村林场,也是我州在林改过后,首次按照正规化林权交易程序完成的交易,该宗林地最终以高出底价近2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赢利20万元。

该县还在全县279个林改村成立了林业“三防协会”组织。协会会员由农户志愿加入,协会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组织机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为深化林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了林改档案管理,县、乡镇均落实了林改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了林权档案管理制度;在要素市场建立了林权档案室,配备了林权档案密集架;乡镇建立了林权档案室,配备了档案专柜;对村级林改档案实行村档站管。在林改工作中,从一开始就注重林改原始材料的收集,确保原始资料收集齐全。对林改档案实行分级、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电子和文本档案双备份,确保林改档案完整、规范、安全、可靠。

林农认识尚有差距,林改整体效益发挥尚需时日

“这样的证我们以前也领过,山还是那座山,新的林权证与以前的林权证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晓关侗族乡堰塘坪村年过七旬的农民张子明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那么,新的林权证发到老百姓手中后,真的是“山也还是那座山吗”?该县林改办负责人说:“新的林权证,包含的内容远比原有的林权证丰富得多,只是由于配套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在短时期内,可能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这也充分说明配套改革加紧实施的重要性。”

就**而言,林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首先,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初步建立,林政管理步入规范。全县已经完成确权发证、完善林地流转及森林资产评估制度、建立林业要素市场等基础性工作,集体林地的经营、利用、流转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初步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督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通过成立村级林业“三防协会”组织,毁林、盗伐、森林防火等老大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极大地缓解了政府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目前,全县盗伐、滥伐林木现象明显减少,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明显提高。

其次,农村经济结构得以优化,林业产业综合效益初步显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还山于民后,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的,使广大林农对自己经营的林地充分享有承包经营权和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消除了林农的后顾之忧,群众看到了致富希望,爱林、护林、造林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自林改以来,全县完成木瓜、厚朴、白柚等经济林造林3.8万亩,涌现出沙道沟镇二坪村的李文清、**镇个体户徐勋培等造林大户,调动了社会和群众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实现了森林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获得了优一方生态、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的巨大综合效益。

再次,林业矛盾纠纷大量化解,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林改工作启动以来,乡镇、村、组三级林权纠纷调解组针对林权纠纷个案,认真调查取证,反复讲解政策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开导、说服工作,解决了一批遗留问题,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四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从20xx年开始,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了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的集体林权制度的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历时5年,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实现还山于民、还利于民的目标,以此带动林区活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充分调动了林农造林的热情和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然而,主体改革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如林权证发放不彻底,采伐处置难,农民失山失地,生态公益林补偿低,林地使用费收取难等一系列问题。

为促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成立调研组,以民盟xx市委会作为牵头单位,南平、永安、武夷山等作为参与单位,对xx、南平两市的永安、梅列、尤溪、明溪、泰宁、武夷山、松溪、建瓯等县(区)28个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情况开展调研。调研主要针对以下问题:一是当地总体森林资源状况和发展趋势,二是当地林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三是林权制度改革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背景情况:

xx、南平是全国和xx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验区,也是我省林业主要产区。早在1988年4月,国务院将xx集体林区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20xx年4月确定xx为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唯一试点,20xx年设立海峡两岸(xx)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xx市林业经营体制虽然经过两次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产权归属不够明晰。为此,于20xx年全面启动了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目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去年底,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并通过了省、市的联合验收。南平市20xx年以来,全面开展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开创了 “期货均山”的林改经验。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永安市、尤溪县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重点县和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早在1998年5月,永安市的洪田村就在没有任何政策和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悄悄启动了后来被喻为“第二次土地革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于1998年10月在全国率先迈出了“分山到户”和均山、均权、均利的实质性步伐。20xx年8月为贯彻落实中央9号决定,增加农民收入,永安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xx年5月基本完成林改确权发证主体工程。20xx年9月,永安市在全省率先通过林改工作检查验收后,又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并于20xx年7月全面铺开十一项深化林改的综合配套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林改成果,盘活了永安市最具优势的林业资源。胡锦涛总书记20xx年1月13日在永安市视察期间,对该市林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林改意义确实很重大”。

尤溪县作为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林权证抵押小额贴息贷款走在全省前列,林改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户承包。以该县溪尾乡纲纪村村为例,对全部山林分33片,对全体村民实行招标,有98%农户参与承包,林改时部分延续历史,其余采用自留山经营、谁造谁有经营、转让村民经营、押金承包管护、转让外单位经营等方式。通过承包经营,全村分五年共收入承包款33.2万元,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村化益事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好显著提高,全村年人均收入提高到3400多元。林改3年来,主动投工投资30多万元,造林1352亩,开发荒山512亩,出现争山争地造林的局面。

南平市松溪县是集体林权改革起步早、改革较到位、取得经验早的一个县。该县本轮林改于20xx年起在渭田乡杉坑村开始试点,在取得试点经验后制订方案全县推开,20xx年底完成阶段性任务,20xx年通过省市验收。该县花桥乡村头村属山地不多的村庄,按人均4亩均山入户,于20xx年完成林改,并将林改方案、林改各户均山亩数、均山后林地管护措施等情镌刻立碑,既为纪念也为村规民约,被称为“林改第一碑”而被传誉。“期货均山”的经验来自于该县。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这次林权制度改革,从明晰产权、产权流通和综合配套三个环节分步进行:

第一步,明晰产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采取分步实施、集中突破,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总体稳定、局部调整,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程序合法、多数通过等做法,按照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外业勘测、确权发证四个步骤实施改革,使林权改革扎实、有序推进。

第二步,产权流通。主要是通过构建林权登记流转平台,赋予林农处置权,落实收益权。一是设立林权登记管理中心,作为林权流转、融资的平台。赋予其林权登记、管理的职能,推进林权流转,从而确保林农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四权”的全面实现。二是提升林业服务水平,完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盘活,改变了以往林木只有到采伐时才能变现的状况,极大地激发了林农经营和扩林的积极性。三是针对林改后林农持有的林权证如何盘活、变现,将林木产权由资产转变为资本的现实需要,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构建社会资金流向林业的平台。

第三步,配套改革。在基本完成林权发换证工作后,围绕林改后产权流通、林业经营、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和林区社会保障等重点,大胆探索,逐步构建起林业市场体系、林业合作组织体系、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林业产业集群体系、林区社会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一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组织承包经营情况“回头看”;逐步完善推广现货流转、限量交易、限期流转等模式,实现均山、均权、均利目标,严防林农“失山失林”;加大山林纠纷调处和群众来信来访受理的处理力度等,促进了林区社会稳定。二是健全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组建步伐,加强规范管理,落实扶持政策,促其加快实现规模经营。三是规范林地使用费征收管理,完善征收管理制度和审议监督制度。四是完善林业保护体系建设,实行群防群治,强化科技护林,深化执法改革,开展森保试点,创新生态林保护管理机制。五是探索林木采伐管理新模式,以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单位,自主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实现保护、培育、发展与合理采伐利用的科学统一,并结合制定和落实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六是拓展林业市场交易平台,规范林业市场交易,发挥市场现有功能,确保各项交易有序进行。七是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突破林权证小额贷款,推广林农联户联保贷款,出台贷款贴息扶持政策,扩大商业银行参与面。八是健全林业科技示范与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入户,培育示范典型。

主要成效:

1、林改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这次林改进一步调整林业生产关系,林业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发展潜力不断释放,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由于责权利明确,林农发展林业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有证林农变“砍树”为“看树、留林”。以xx市为例,今年上半年全市造林37.65万亩,比20xx年翻了一番,“自营林”比重从20xx年的45%上升至20xx年的64%。明晰的产权关系吸引了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向林业,部分缓解了林农资金缺乏的问题。全市通过林权抵押贷款378.4万亩,累计贷款金额15.59亿元;流转林木林地面积28.6万亩,交易金额26.23亿元。

2、林改增加了农民收入。林改通过还权于民、还利于民,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xx市去年农民人均增收中,来自林业的占27.2%。20xx年永安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243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2.6%,收缴的林地使用费平均每个村达12万元。林改通过清理规费、减少销售环节和建立交易平台,森林资源可以通过市场流转实现增值,让沉睡的青山活起来,也拉动了林地林木增值,林农从中受益匪浅。尤溪县林农每销售1立方米木材比林改前增收150元左右。林改也加速村集体林木的转让和通过收取林地使用费,为村财收入开辟了新的来源渠道,不少村民自治组织把这部分收入作为乡村自来水、道路、有线电视、文化室等公益事业投入,或用于水毁工程、竹山便道、山地蓄水池、沼气等工程建设。如永安市虎山村将林改中增收的498万元村财,完成了村道拓改硬化,且在市区购买店铺和投资小水电,使村财有了较固定的收入来源。

3、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一是林改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变化,林农主动咨询林业经营知识和实用技术的人数明显增多。二是林改推进了互帮互助体系的逐步建立。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林改收益的二次分配,部分解决老人赡养、小孩上学、大病医疗、天灾救济等问题。三是借助林业交易平台,进一步培育了林农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观念。四是林改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邻里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4、林改推进了农村民主进程。林改从制定方案、宗地区划、确权发证等重要活动,都要做到程序、方法、内容和结果“四公开”,有效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监督权。林改后林木采伐申请审批、林权登记变更、森林资产评估、林地林木产权流转等活动,都要依法依规进行,各级干部和广大林农依法经营管理的意识在不断提高。

四、存在问题:

虽然林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有待完善的方面:

1、发放林权证工作不平衡,林权证发放不彻底。从我们调查的28个村的情况来看,多数林权证只发放到村民小组或村民群体,林权证到户率只达54.1%。林权不清,村民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个别地方对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不够得力,林权证难以发放到户。某县一乡镇林改到户8384亩,只占该乡应改面积的10.5%,该乡8个行政村中只有1个村发放了林权证。此外,由于林权证发放不彻底引发的治安、上访问题较为严重。

2、林地使用费收取难度大,集体利益难以保障。收取林地承包使用费和按比例收取股金存在诸多困难,有的地方林地使用费收取不足应收取的20%,有的地方收取标准定的过低,有的村以“农业税都不收”为由拒绝缴纳林地使用费。如不能足额收取,村委会的正常运转难以维持,有些村已逐步变为空壳村,某村去年林地使用费预算收入46323元,但实际进帐只有1835元。

3、保障森林安全制度难以落实,营林造林质量下降。分山到户后,各自为政,难以协调防火、防治病害措施。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下,林农造林积极性不高、造林质量下降,加上投入不足,造成产量不高。经营分散、规模小,不利于形成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补偿。一是生态公益林管护有待于加强。由于监管技术力量薄弱,管理难以完全到位,有些生态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尚未完成,如xx市尚有32.3万亩生态公益林尚未界定。且由于生态公益林严格控制采伐,对当地林农来说基本没有收益,造成零星盗伐、监守自盗等现象有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趋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现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对集体、对林农都无利可言。目前国家级生态林每亩只提供管护费5元,省级每亩管护费5元,外加下游补上游2元共7元,与经济林比较这样的标准太低,茶山亩年收入可达2000-3000元,竹山果山也在300元以上,而农民从生态林中每亩所得不及在田里砍一根甘蔗,不及在山上砍一根毛竹。

5、林农采伐处置权难以落实,林木采伐审批权限和程序有待进一步理顺。现行的林木采伐审批手续繁琐、程序复杂、过程时间长,从林农提出申请到组织木材生产要经过十几道关,如遇图表不符的还得重新再来,林农很难实现春报夏砍秋储和按市场需求组织木材生产的愿望。现行的林木采伐有关政策、管理体制给商品林经营带来了制约,采伐指标统得太死,不利于林业生产。林农虽有所有权,但无处置权,申请采伐指标困难,存在手续繁琐、指标分配不公的现象,林木采伐审批权限和程序有待进一步理顺。如某县现有活立木蓄积量774万立方米,去年只有10万立方米的采伐指标,林农无法对疏林地、残次林进行更新改造,遏制了林地产出率和林业经营单位的生产积极性。

6、个别地方存在林改中涉黑势力侵占山林破坏林改现象,有些地方已出现套购林产的新矛头。一是地方涉黑势力强占山林,变“谁造谁有”为“谁占谁有”,致使林改无法正常进行,这尤其体现在期货山林中,遇到林改损害了既得利益,抵死阻挠林改,目前未完成林改的极少数村中大多有这方面的原因;二是涉黑势力把持村政肆意破坏林改,利用均山到户,趁火打劫,典型的有建瓯市顺阳乡后房村村委冒替村民魏其兰签订山林登记,强占其山林一例,致使其多次和层层上访至今无果;三是部分私心极重的村干在集体林权改革中,或尽可能地把好山好林留村所有,或想尽办法私下增大村留山林的比例,以便渔利;四是有些大户、集团、干部,利用林农市场信息不灵、随大流的特点,或利用农民因无力耕山而将山地出让、转租、出卖的机会,低价套购林农的林产,使农户因无奈而失山失林,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林改埋下了矛盾和隐患。

7、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据某县统计,得到林业部门贴息贷款的农户比例仅为0.006%,贴息的资金来源于林业部门,得不到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此外,林权证抵押贷款手续繁锁,且贷款金额少,期限短,一般仅1年,群众强烈要求简化贷款手续和延长贷款期限。

五、对策建议

(一)及时解决当前林改中反映急迫的主要问题

1、完善林地使用费收取与管理办法。林地使用费涉及两项,一项是期货山林的林地使用费,这类林地使用费,必须严格按承包合同约定的条款缴纳林地使用费,如果原合同中没有明确缴纳条款的,也要补充缴交林地使用费的条款并履行缴纳使用费的义务;另一项是国有林场和采育场的林地使用费,过去未明确或未缴纳林地使用费,也必须实事求是向林地所有者缴纳林地使用费。必须把林地使用费收取、使用和管理作为推进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林地使用费管理,做到公开透明,并接受村民的监督,防止少数人左右林地使用费的收支,完善林地使用费与农村医保、低保、养老助学、扶贫济困相结合的具体办法,努力提高集体的公共服务能力。

2、大幅提高对生态林的补偿。生态林究其实质山权仍应视为是村民所有。目前,生态林被视为“公益林”就隐性地淡化了山民的山权。如果重视山民具有山权,就应当重视对山权的补偿。村民用自己的山林为全省和国家做出了贡献,应通过国家立法或者省上通过立规,或者通过征收“生态补偿税”等,加大下游对上游、工业区对林业区的反哺,大幅提升对生态林的补偿,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山民管护生态林的积极性,承认林区的贡献。一是加大政府补偿。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让生态公益林业主享受像“种粮直补”和“退耕还林”那样的惠农政策。二是进行自我补偿。根据公益林的立地条件、生态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允许林木所有者按有关审批程序,进行适当的择伐。三是落实受益者补偿。根据“资源共享、利益共担”的公平原则,从下游的电费、水费和景区门票中提取一定比例来提高补偿额度,使林农不仅成为社会效益的提供者,而且成为生态和经济利益的受益者。

3、高度重视协调处理林产矛盾纠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证发放到农户,过去山林是集体的,矛盾纠纷少,现在一草一木都是个人的,矛盾纠纷就有增多的可能;同时,现在纠纷转化体现为村民个人与个人间的矛盾,处理不好,就可能升级为村民械斗。要建立林产纠纷仲裁调处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好这样的矛盾,特别是对涉黑势力侵占农民山林阻挠破坏林改的行为要强力打击。

(二)加强引导,规范和化解林改中的矛盾和问题

1、规范资源流转,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均山到户后山林经营权归了农户,农户对山林的经营有留有转的自主权,虽然目前出现了部分农民因无力耕山而将山地出让、转租、出卖的现象,也出现了联户生产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在尊重农户自主权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不使农户因无奈而失山失林,或者埋下矛盾造成将来的隐患,应该有相关的村规民约和相应的程序手续规范农民山林留转行为。林地使用权的流转,这既是林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林业资源不能流转,林业就活不起来。一是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工作,加强对产权流转的监管,按照“适时、适度”原则,把握好“限期、限量和现货”的界定,防止和控制林权频繁流转、过度流转和投机炒作行为而造成林农利益流失。二是要规范流转程序,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流转中的坑农行为发生。三是尽快建立统一、规范、公正的资源交易平台,开展信息发布、林权管理、融资贷款等服务,优化投资环境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四是要加强流转管理,防止乱砍滥伐等现象出现。五是在提留的集体山林上,应有明确的村规民约和应有的程序手续以规范留转,加强村集体林的民主监督,规范处理集体林权,以保障村民共有的利益。

2、稳妥又积极地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一是要采取措施解决好实验林的还贷问题。实验林是当年借世行贷款鼓励性营造的山林,现在这些山林既未到成熟采伐期,又到了还贷期,目前既无效益,又无力还贷。这些山林有些留滞在乡镇村中,有些留滞在林业部门,各地情形不一。应当根据实际情形,建议由政府承担起还贷任务,采取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二是在各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历史遗留的“插花山”问题,造成许多“飞地”有证无山或有山无证,也同时埋下了矛盾隐患。建议将全省林改中遇到的这类问题进行综合,认真研究出解决的方案。

3、规范商品林的培育和采伐管理。一是要按照“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根据“消长平衡”的生态要求,妥善处理好严管与放活的关系,合理控制采伐利用方式和强度,给予林业合作实验区一定的残次林、疏林地改造指标照顾和允许按照生态安全与市场需求进行采伐额度的自我调节,探索资源管理的新办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达到林木总量越采越多、质量越采越好。二是要有序管好商品林的培育和采伐,林改后,应当建立更完善的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目前南平市正在推行按林木年龄从大到小排序安排采伐山场的做法,南平市的延平区、建瓯市、邵武市正在试点推行商品林按面积控制采伐的改革,这些都是有益和积极的尝试。建议按林木年龄安排采伐指标,由林业部门和村委共商并予公示,以增加采伐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三)深化配套改革,促进林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l、进一步深化配套改革,构建新型林业产权制度。深化林改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确保主体改革到位的同时,深化投融资政策等系列配套改革,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坚持有利于“资源增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生态增强”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认真查找林权证到户率不实和发放速度减缓的原因,制定措施,再来一次“回头看”,集中一段时间将林业确权、发证、补证、核证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逐村、逐组、逐户地落实,真正使广大林农务林有山、有证、有责、有利。要进行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为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打基础。

2、优化林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加快林业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林业在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加强对林业产业政策的引导,推进产业集聚,带动农民致富。二是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等量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企业、整合非规模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发展农村有特色、市场有潜力、农民参与度高、农村受益面广的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苗木花卉、森林食品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大力开发具有资源优势的红豆杉、雷公藤、石蒜等拳头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大林科教结合力度,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林改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林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开发,充分利用闽台林业合作平台,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速生丰产树种的发掘改良和引进驯化,促进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保护好林农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坚持林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加大对森林检疫性病虫害防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经营单位和林农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收入。鼓励林业科技人员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点示范户、开展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引导广大林农走科技兴林的路子。加大对林农、经营大户和林技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林区科技水平。加强闽台林业合作与交流,紧紧抓住海西建设的机遇,切实办好一个会展、六个功能区和完善激励机制,努力在对台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实效。

4、提高林业集约经营程度,增强林农抗御风险能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林农之间以亲情、友情和资金、技术等为纽带,建立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的经营实体及各类专业协会,提高组织化和集约经营程度。林改将产权落实到户,经营单位变小,小农化倾向客观存在,从生物学角度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不利于林业的发展。随着林改的深化,各种新型林业合作组织将应运而生。为此,要在尊重林农意愿的前提下,积极鼓励企业与林农通过双方协商,实现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定单林业等模式兴办“林板”、“林纸”等基地,化解 “林农受益周期长”的矛盾。推行专业分工、规模经营、共享利益的集约经营模式,促进林农增收。认真总结和推广尤溪县组建林业“三防”协会的经验,切实解决林改后林权结构分散、经营主体多元、“三防”机制不适应的问题,努力提高林农抗御风险的能力。

第五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调研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承包后,中国土地使用制度上的又一重大改革,它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为监督***的林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镇人大主席团通过召开县人大代表及镇林业站职工座谈会,走访部分村等多种方式,对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位于***西部,与***、***交界,涉林人口31256人,户数6172户。现有林地总面积54165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9882.5亩,灌木林地4173亩,未完成林造林地面积19.5亩,无林地面积90亩,有林地中,用材林面积37084.5亩,经济林面积12798亩。至2010年7月,全镇确权勘界任务已圆满完成,外业勘界面积54055.1亩,核实宗地数1806宗,核实率99.79%,发证村3个,发证面积2670亩,发证户数582户。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大工程,任务十分艰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有条不紊地推进林改工作。

一是成立了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及分管林业副镇长任副组长的集体林改领导小组。成员由林业站职工及政府部分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

设林业站。

二是成立村书记任组长的村林改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及部分村民代表。

三是向村派驻林改指导干部。镇对32个行政村都安排了行政、林业驻村干部,协助村林改工作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镇党委政府将林改宣传贯穿于各个阶段的工作中,认真抓好林改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制定林改宣传工作方案,对宣传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二是制作林改宣传标语,张贴于各村主要干道;三是召开村组会议,利用村组干部将林改政策传播于群众中,从而调动群众参与林改积极性。

(三)明确责任,建立奖惩机制

为使林改工作保质保量顺利完成,镇政府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分工,划定责任。主要表现在:分工上,镇驻村干部负责勘界路线,现场填写四至界限,核实林地面积以及各项表格的填写等工作,林业站技术人员负责勾绘小班面积、打印林权证等;责任上,镇政府实行镇长负责全盘,片长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林业站实行站长负责全镇,片长包片,驻村各站员包村的方式;奖惩上,对各阶段工作完成好的村,对驻村人员奖200元/人,未完成任务的,罚200元/人。

(四)重视林改资料收集,确保档案资料完整

为了加强林改档案的归档及管理,我镇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重点做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方案,对林改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范围、归档工作、归档管理及归档安全做了具体要求,强调林改档案为永久性档案,二是专人负责林改档案的收集与管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界址核实难

一是勘界难度大,由于分山到户已过二十多年,部分界址已相当模糊,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多,举家外出、全家死亡等客观原因,导致现场核实时,人员难以召集到位,到现场的户主少,基本是以前分山人员现场指认,***村长征组现有23户,在家的户主只有18名,现场勘界时到位的户主17名,还有5名未到现场进行确认,这样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核实的准确性,给以后留下纠纷隐患。

二是完全核实工作量大。人多山少,每户分一至两亩不等的山林面积,一座山分得非常散,勘界工作量十分巨大,象***村后山,面积168亩共分给三个组89户,平均每户不到两亩,而且牵涉到三个小组,现场勘界召集村民的难度更加大。还有部分村民未能及时参与现场勘界,要求重新勘界,又加大了工作量。象长征组在家的18名户主,有一名户主多次通知他参与勘界,但他总是已各种理由推脱,等林业站工作人员与村干部一起勘界后,他又提出勘界有误,在重新勘界。给勘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技术落后,勘界过程中,主观因素居多。

(二)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人多地少,平均每户占有面积不多,我镇又属丘陵地形,无法满足综合开发需求,导致群众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部分群众

对林改将产生的影响及自身的利益不能准确估量,存在着对林改工作人员的不信任和政策的怀疑,不愿意参与到林改工作中去。

(三)经费少

林改工作经费不足是影响林改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我镇与**、**两县接壤,林改任务相对较重。县局下拨林改经费0.3元/亩,镇政府拨付35000元作为勘界确权经费,但至今,县局下拨的经费只有少部分入账。相比隆回县的3元/亩的工作经费,我镇的林改工作量大大高于应得经费。同时,林业站近年来除了每人200元/月的工作津贴与基本工资外,几乎无其他收入来源,村内的林改工作基本没有经费,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四)发证难

迄今为止,镇内各村林权证基本打印完成,但最终发证村只有三个。造成我镇发证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宗地划分时因历史遗留问题与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客观主观原因,导致四至不清、界限不明、证山不符等现象,存在权属争议。

四、做好林改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

林改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即包括资金投入,也还有人力投入和技术投入。目前我镇勘界采用的技术还是90年代的测量技术,既增加了工作量又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改进测量技术,加快勘界步伐迫在眉睫。人力投入方面我镇林业站目前工作人员6人,每人负责5个村上万亩山林,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所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

适当地增加临时人员投入到林改工作中去。资金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必须保证林改工作所须资金的正常发放,保证林改工作正常运转。

(二)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采用宣传车、宣传标语、宣传横幅、镇电视台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将林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群众解释清楚,将林改的相关政策传达到群众当中。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林权制度改革关系今后群众的林权归属问题。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老百姓负责,不能因一时的疏忽大意而导致今后群众之间的因林权不明而引发矛盾纠纷。尤其是勘界工作,一定要作到现场勘界,切忌凭村干部或以前的资料“闭门勘界”。

(三)加大督查力度

人大、政协等监督机构应加大对林改工作的督查力度,对工作完成的村,可抽取一两户进行上门调查,尤其是勘界,一定要保证实事求是,督查人员必须上山进行现场督查,督促林改工作人员更好地做好本次林改工作,真正造福百姓。

下载妥善处理林地纠纷 服务林权制度改革——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妥善处理林地纠纷 服务林权制度改革——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8月,崇义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紧扣“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针,积极稳妥地开展......

    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侯古莫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侯古莫乡人民政府李泽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集体林业还存在......

    渠旧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纠纷调处工作方案

    渠旧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纠纷调处 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精神,全面推进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

    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办法

    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办法 根据《森林法》、《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的规定,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定......

    渠旧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纠纷调处工作方案

    渠旧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纠纷调处 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 作精神,全面推进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

    关于斗山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斗山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推进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生动实践,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续和完善,是......

    行政村关于上报我村各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承包方案的报告

    三湾行政村关于上报我村各组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承包方案的报告中梁乡(镇)政府: 三湾行政村××组、××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承包方案经各组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表决......

    关于灵山县太平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太平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分析 灵山县太平镇政府梁国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被称为继土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使用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太平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