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桂政办发[2002]119号)(5篇)

时间:2019-05-14 13:2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桂政办发[2002]11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桂政办发[2002]119号)》。

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桂政办发[2002]119号)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 【发布文号】桂政办发[2002]119号 【发布日期】2002-05-28 【生效日期】2002-05-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

(桂政办发[2002]119号)

1998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区国有粮食企业实行购销业务与附营业务分离,实施业务分开、政企分开、资金分开、人员分开,为“三项政策”的落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区国有粮食企业仍存在人员多、负担重、政企不分、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等问题。为了加快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步伐,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搞活国有粮食企业,促进粮食流通体制的健康发展,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区粮食流通体制革的意见》(桂政发[2001]90号)的有关精神,现对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转换经营机制,促使企业真正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经济实体。在改革中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改革的方向。

(二)坚持因地制宜,放开搞活,探索多种改革形式,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

(三)坚持企业改革与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确保粮食安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坚持减员增效与妥善安置职工相结合,确保社会稳定。

(五)企业在改革改制中,必须取得债权银行同意,明确承贷主体,完善贷款担保手续,坚持“债随资产走,资产与负债相统一”的原则,不准借改革之机逃废银行债务。

二、改革的主要形式

(一)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企业重组。

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各地国有粮食企业可以按照自愿的原则,以经济利益关系为纽带,以县(市)为单位依法组建粮食购销公司;粮食购销量大的县(市),可以优化组合按区域组建粮食购销公司,以增强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组建粮食购销公司以后,将原有的粮所、粮站改为粮食购销公司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非独立核算的报帐单位,撤销丧失购销功能的网点。

(二)推进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进行股份制改造。

规模较大、资产优良、基础较好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专门从事储备粮管理的直属粮库除外)和附营企业,应大力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可以通过吸收企业内部职工、其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其他投资者投资入股,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竞争力较强的粮食产业化经营实体(或龙头企业)。改制后的企业可接受政府委托,对政策性粮食业务实行代理经营。

(三)采取出租、出售、转让等多种改革形式。

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出租、出售、转让等多种改革形式,放开搞活国有粮食企业。净资产额较小或粮食购销量不大的城乡粮食经营网点,在落实有关银行债权、防止国家信贷资金流失的前提下,其门店、厂房、仓库、场地等经营设施经过评估后,可以部分或整体出租、出售、转让给本企业职工,也可以整体公开拍卖。国有粮油加工、饲料加工、运输、商贸以及其他多种经营的附营企业,根据《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型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桂发[1996]16号)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小型企业改革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桂办发[1998]31号)以及当地政府关于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规定,从实际出发,选择企业的改革形式。

三、职工安置

(一)国有粮食企业职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国有粮食企业(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全部纳入统一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体系,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原已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养老保险关系从本意见下发之月起纳入全区企业养老保险体系,执行企业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由社会保险机构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企业的政策重新核定离退休人员待遇。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暂维持现状,待今后国家和自治区有新规定时再按新规定执行。

实行转制的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应积极补缴所欠的社会保险费。

(二)妥善安置离退休人员。

离退休人员能否得到妥善安置,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对离退休人员所需社会保险费用,1998年粮改时已按《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粮食流通体制机构和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桂政发[1998]62号)规定执行的,继续执行;没有落实的,当地政府要切实落实;拖欠社会保险费或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要限期如数支付;1998年粮改后新增的离退休人员按桂发[1996]16号文件规定,纳入当地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统一的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切实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利益。

(三)富余人员的安置。

国有粮食企业要严格实行定岗定员。粮食购销企业按照桂政发[1998]6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化后的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在职人员;附营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定岗定员。富余人员可通过以下途径安置:

1.解除劳动关系,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

富余人员的安置可采取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办法。

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其档案可委托劳动保障部门职工档案托管中心管理,并由个人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并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为企业分流的富余人员提供转岗培训、职业介绍,切实为富余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对符合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可按照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01]66号)精神,向各级民政部门申请享受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2.离岗退养。

企业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连续工龄满20年以上的,或因体弱有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办理离岗退养手续,其退养和医疗费用按桂办发[1998]3l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在离岗退养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仍按规定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办理退休手续,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养老金、医疗费。

四、各级政府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一)保留和扶持必需的农村粮食购销企业、城镇粮店和粮食加工企业。为确保粮食供应和应付突发性危及粮食安全的事件,各地要按照桂政发[1998]62号和桂政发[2001]90号文件规定,保留和扶持一定规模的农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城镇国有骨干粮店和骨干粮食加工企业,通过财税、信贷等政策扶持,继续发挥其在搞活粮食流通、组织粮源、确保粮食供应中的积极作用。

(二)切实解决安置职工的费用。国有粮食企业实行减员分流所需的职工安置费用,主要通过粮食企业自有资金、国有资产退出部分的收益和闲置资产转让所得来解决。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分流人员安置费用的筹措办法,统一管理,统筹使用。要按有关规定对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企业分流、安置人员所需资金不足的,地方财政应积极给予支持。对财政困难的县(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予适当帮助。

(三)为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减轻企业历史包袱,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001年底以前按定购价和保护价收购的、目前尚未能顺价销售的库存粮食,各地财政部门可根据2002年新调整后的粮食风险基金规模,视支出节余情况和市场粮价情况帮助当地粮食购销企业抓紧促销,逐步解决企业因收购高价位粮而形成的历史包袱。

(四)农业发展银行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形式创新。对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通过重组、兼并组成的国有独资或控股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大型粮食企业、企业集团和以粮食为原料的龙头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订单农业”,符合贷款条件的,农业发展银行要根据国家有关信贷政策给予支持。

五、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领导

(一)加强领导,积极配合。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企业改革工作实施强有力的领导,计划、财政、劳动、银行、粮食、审计、工商、税务、土地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与协调,搞好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二)搞好宣传,提高认识。企业改革涉及广大职工的利益,职工对改革的热情和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改革的具体形式和职工分流安置的办法要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职工对企业改革的认识,扎扎实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争取广大职工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他们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提高他们投身改革的自觉性。

(三)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方案应包括改革方式、资产、债务的处置、干部职工的安置、相关配套政策、实施步骤等方面的内容。当地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统筹安排,制定本地粮食企业改革的总体方案,方案的实施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循序推进。

(四)规范运作,讲求实效。拟撤并的企业撤并前要进行资产清理,并对清理结果进行审计,审计报告经当地财政(国资)部门确认后,与接收单位办好交接手续。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要按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制定方案、审查批准、组织实施的操作程序规范运作。改革要讲求实效,不能流于形式。

(五)政企分开,加强管理。原属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以后,粮油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及运输、贸易等企业(不包括国有粮库、粮所、粮站、粮店)的国有资产由当地财政(国资)部门管理,人员及生产、经营业务移交给当地政府经贸部门或当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对粮食的行业管理,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政策,研究制定粮食流通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监督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做好粮食收购、批发销售市场准入的资格审核,指导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强粮情监测、粮食质量鉴定和信息服务。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不得向企业摊派费用,行政领导不得在企业兼任职务,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企业要切实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区分行

二OO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省粮食局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劳动保障厅

省国税局 省地税局 省农发行

(二○○七年三月十六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大胆探索,强力推进,切实做好减员分流工作,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过程中仍存在着分流人员再就业困难、产权制度改革不够规范、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改革难度大等问题。

为了巩固我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果,认真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转换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6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国粮财〔2006〕123号)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要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五个确保”的要求,严格落实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把推进改革和创造就业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分流职工再就业。各地要按规定将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纳入当地就业再就业规划,并制定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搞好职业培训,提高转岗转业能力,为分流职工创造良好的再就业条件。在改革中既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分流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又要鼓励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创办新的经济实体,安置分流人员。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网点和仓房,拓展经营网络,增加就业岗位。巩固保持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人员再就业6万人的成果。

二、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组织结构创新

(一)通过重组整合和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粮食流通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以现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根据区域经济辐射能力、合理经济流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粮食供应功能,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原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战略性整合重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区域布局和组织结构。在产粮大县,主要以现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基础,通过改制重组,因地制宜组建股份制粮食购销企业。在非产粮大县以及粮食供应困难的山区、水库移民区,可保留必要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对承担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原则上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产权制度。对改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数量仍然偏多的地方,要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改革力度,逐年减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符合上市条件的国有粮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二)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探索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管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真实反映国有资本的运行状况,维护国家所有者的权益,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各地在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对国家投资和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粮食仓储设施,不得随意处置或改变用途。要认真做好企业改革中的资产清查和债务核实工作,加强对改制企业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根据有利于宏观调控的实际需要,由政府授权部门对改制为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管的有效形式。

三、政企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一)正确处理粮食宏观调控下的政企关系,实现政企分开。国有粮食企业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脱钩,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和《河南省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100号)等法规、政策,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市场主体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不参与粮食经营,不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不向企业摊派任何费用。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形成多种市场主体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严禁以非法手段阻碍粮食自由流通。规范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当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时,可委托指定具备资质的粮食经营企业承担相关政策性业务,政府按确定的标准给予补贴。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要带头服从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发挥主渠道作用,为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粮食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规范化运作。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建立集体决策和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制度。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企业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董事会和经理层要减少交叉任职,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不得一人兼任。

(三)改革企业内部用工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确定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并实行任期制和定期考核制。按照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双挂钩的有效激励工资分配制度。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条件的企业试行经营者年薪制。

(四)加强与省外粮食企业的联合和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扶持省外粮食购销企业、加工企业、食品工业企业到我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县建立原料和加工基地,逐步形成生产基地化、原料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加工本地化,以此带动我省产粮农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与省外主销区粮食企业的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对于省外主销区的国有粮食企业在我省建设粮食仓库、加工厂等设施,市、县(市、区)政府要在用地指标、土地价格等方面给予支持。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支持产销区国有粮食企业之间开展购销协作,提供快捷的跨省结算服务。

(五)加强粮食企业统计、财务和仓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把改革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以改革促进管理,以管理进一步巩固企业改革发展成果。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统计工作,配备统计人员,改进统计方法,改善统计手段,保证统计经费,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核算,依法筹集资金,有效运营资产,降低成本费用,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企业仓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快粮食储藏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升粮食仓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粮食损耗,保证库存粮食安全。

四、认真做好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改革工作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外的各类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主要指国有粮食企业中的城镇粮食供应店、面粉厂、油厂、饲料厂、食品加工厂、粮

机制造、宾馆餐饮等)的改革工作,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按照国有企业改革统一部署进行。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解决改革中的资金问题。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中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和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收入,应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各地可根据情况,将企业改制中资产变现资金在市、县级粮食部门中调剂使用。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国有资本原则上退出,可采取整体转制、股份合作、拍卖、租赁承包、破产等多种形式,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要严格按照程序,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并按规定依法审批后实施。要按照“一企一策、因企制宜、成熟一个、改革一个”原则进行。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改革工作两年内完成,2007年年底完成改革的60%,2008年年底全部完成改革任务。改制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承受能力,理顺劳动关系,做好职工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职工债务清偿工作,加强对改制企业落实职工安置方案的监督检查,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情况复杂,改革难度大,各地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企业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五、提高粮油加工业水平,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一)要转变观念,创新模式,着力提高粮油加工业水平,拉长粮食产业链条,加快粮食产业化进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按照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上下游配套、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突出专业面粉、工业化主食、速冻方便食品、饼干烘焙食品四个重点,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实现粮食加工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在产粮大市和产粮大县,要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重点催生、培育一批起点高、带动力强、效益好且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龙头粮食加工企业,创立名牌产品。要以资本运营为纽带,以现有国有粮食企业的基础设施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整合资产、资金、技术、品牌、人才等要素,组建大型粮食产业化企业集团,到2010年底全省争取达到60家。要树立新的经营理念,注重品牌信誉,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积极向国际市场扩张,到境外寻求更多的市场和发展机会,打造我省的跨国粮食食品加工集团。符合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粮食企业集群示范基地,以优质粮食产业为重点,以较强的集散能力和辐射面带动周边粮油产业,推动粮食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二)积极鼓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农户和农村经纪人、集体组织的有机结合,在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科技+种植基地”、“公司+协会+农户”等现有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新型的组织运行方式,完善相互间的利益关系。积极探索在粮食购销、加工和实施产业化经营中农民参与二次分配的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利益共享。

(三)实施“退城进郊”战略,推动城区粮食仓储、加工企业向更适合粮食物流和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地区转移。大中城市的粮食企业要抓住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发展时机,在区域规划上做文章,搞好整体搬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扩大粮食产业化规模,为企业发展壮大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载体和平台。要面向市场,集中发挥科技、信息、人才优势与组织协调作用,利用优惠政策、激励与合作机制,实行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运作,提升企业竞争力。

六、开辟市场,提升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开辟农村市场,建设新型的农村服务体系。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发挥粮食系统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活跃和服务农村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开辟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土地、房产、人才、经营优势,积极发展农村粮油服务社等农村服务组织。探索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粮食流通机制。

(二)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业,加快粮食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设。要面向市场,转换机制,积极开展“订单收购”、“预约收购”、“委托收购”、“联合收购”、“上门收购”等,实行主动服务、全程服务,方便群众售粮。大胆探索并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粮食企业在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沿边口岸设立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粮食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其引导生产、稳定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

加快粮食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设。利用我省资源和区位优势,引入现代物流理念,聚集和整合粮食物流市场资源,着力构筑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政策法规体系“三大平台”。着力积极构建大型、复合型粮食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实现河南粮食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努力把河南粮食现代物流产业做大做强。以郑州现代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依托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优化粮食物流结点网络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和专业物流市场,培育大型粮食物流集团,增强其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并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粮食物流体系。

(三)适应农民消费新观念,积极开展农村粮食连锁经营。以“为民、便民、利民”为目标,以服务农民生活为重点,努力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扩大粮食经营服务网络。继续发展和完善面向农民的粮食代购、代销、代储存、代加工和兑换业务,扩大经营范围,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围绕发展标准化农业,不断加强粮油食品安全网络建设,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以品牌效应拓宽市场。

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着重解决粮食领域和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粮库技术改造、粮油加工产业升级、农村粮食产后减损、产后安全保障、粮食质量快速检测、现代粮食物流及粮食流通信息技术等,促进企业新产品优化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转化和应用。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中有关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八、做好财务挂账、企业信贷和税收政策的落实工作

(一)做好粮食企业财务挂账的确认及剥离划转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经审计认定的政策性财务挂账要抓紧剥离到县级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管账责任,保证账务清晰;财政部门要及时向农业发展银行结算和拨付政策性挂账利息。对经清理审计认定的企业经营性亏损挂账,按照债务随资产走和防止逃避银行债务的原则,结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行有效管理,制定分年消化和处置计划,逐步归还农业发展银行借款或依法处置。

(二)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农业发展银行要继续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积极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对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所需信贷资金,要按计划保证供应;对粮食企业受政府委托收购粮食以及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收购粮食所需的信贷资金,在落实收购粮食的费用、利息和可能出现的价差亏损补贴来源的前提下,应及时足额发放。按照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积极支持各类具有收购资质的粮食企业入市收购。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精深加工和转化企业、工商联营企业及其他粮食企业、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市场建设等贷款的支持力度,促进粮食产业发

展,搞活粮食流通。国有粮食企业要搞好企业诚信建设,提高信用等级,积极争取并利用好政策性银行贷款的支持,掌握商品粮源,促进粮食购销。积极探索增资扩股、发行企业债券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性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三)落实好粮食企业税收政策。在粮食企业增值税政策调整以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按现行政策执行。对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纳税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国有粮食企业在正常经营期间支付给分流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和按国家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实行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制。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各级粮食、发展改革、财政、劳动保障、税务、农发行等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优惠政策的落实,为改革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及时化解改革中的矛盾,推动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第三篇:深化我区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报告

深化我区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深化我区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报告2010-06-29 19:08:3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一、我区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截止200*年底,全区共完成或基本完成工业改制企业24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实现“双转换”职工人数为11870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0人。商粮贸企业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改制的共18户,占全部商粮贸企业的*0%,实现“双转换”职工人数413*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034人。这批企业改制共涉及资产510万元,负债72114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企业为负资产。尚有24户企业未改制,涉及职工4858人。我区国有企业改革在工业企

业上强力推进,商粮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难点企业如造纸厂、油泵厂也有重大突破,但任重而道远,国有企业的改革还远未结束。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我区国有企业改革主要采取职工身份“双转换”的办法,以企业资产变现为主,财政资金“兜底”为辅,对国有企业实行破产改制。出售改制等方法,将原有国有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进行拍卖,但对于原利税大户企业或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则尽量保持其生产性能不变,只改变所有制的方法,尽量保持企业的生产性,使税收有所归,工人有所劳。如我们的原堆花酒厂改制后成为江西堆花酒业公司、原吉安机床厂改制后成为江西杰克机床厂、原吉安电机厂改制后成为吉安电机有限公司、原吉安水泥厂改制后成为玉华水泥有限公司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边实现企业改制,职工身份“双转换”,一边又可以注入新的活力,让企业脱胎换骨,赋予新的内

涵,实现企业的再生崛起。除此之外,我们对像江西电线电缆总厂这样的企业,则剥离优良资产,成立江西联创线缆公司,成为上市企业,从而在税收、技术上改造上更上一个台阶。这样一来,原来濒临死亡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从企业中退出,中小企业民营业化的局面已经形成,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取得进展。通过落实改制兼并破产等改革措施,使部分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企业利税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而对于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则交由国有资产营运中心管理,从而使剩余资产依旧能发挥作用。

三、存在问题

1、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存在“生做国企人,死做国企鬼”的思想,对结构调整、破产兼并、下岗分流等工作阻力很大。几乎每家国有企业改制都会出现职工大规模阻碍的情况。

2、另外政策上,土地资产的过户极其难办,使新成立企业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后遗症。

3、在职工参保问题上,在部分原国有企业都欠交职工社保金,而且金额巨大,我区就有9000多万欠交社保金,这个矛盾相当尖锐,如不解决,将会因此出现稳定问题。

4、资金问题,职工的安置成本,企业欠银行的贷款问题,都制约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5、从社会保障环境看,社保体系和社区建设滞后,离退人员医疗问题,分流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问题,党群关系属地化管理问题无法解决。从市场环境看,表现在产权市场不够规范、不够完善,企业产权退出渠道还不够畅通。

四、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对策

初步确定国企改革两个“五年目标”:第一个五年,即2001-200*年,完

成绝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使国有中小型企业退出国有系列和控股地位;第二个五年,即200*-2010年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比如我们的联创光电吉安分公司拟投资1.*亿元,改组为江西联创科技公司,由上市公司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加大投入使其产权主体多元化,企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从而成为我区国有企业的领头羊,实现国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虽然国企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必须切实破除阻碍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种种思想桎梏。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搞好国企改革与发展。

(二)依靠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推进企业改革。

1、要抓好国有资产经营

管理体制改革;

2、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引导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进行重组,形成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

3、要抓好大公司大企业发展,突出支持江西联创吉安公司的企业发展。

(三)抓好企业稳定工作。

1、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已改制和改制中分开”的原则,切实落实稳定工作;

2、要重点解决房产、土地、职工参保和职工安置及解决拖欠职工费用这三个突出问题,积压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制破产工作。

(四)加快改革政策配套。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建设,为离退休人员医疗、分流职工和离退人员社区化管理创造条件;加强法制建设,及时制定出台国企改革与发展所需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四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2]38号 【发布日期】2002-11-21 【生效日期】2002-11-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

(川办发[2002]38号)

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粮改方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债务负担重,富余人员多,影响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川府发〔2001〕51号)和国家计委等8部门《关于印发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计综合〔2002〕677号)等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快我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四川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力争到2005年底,基本实现国有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和布局,使国有粮食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主体,在粮食宏观调控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政企分开,加快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步伐

(一)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不向企业摊派费用,行政领导不得在企业兼职兼薪。各级政府必须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所需行政经费列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二)省政府确定的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地区要确定适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走向市场的企业组织形式,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尚未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地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并按政策规定取得相应的财政补贴,在此基础上,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切实做好减员增效工作?

(一)实施改制的国有粮食企业应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并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企业因减员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按《劳动法》及相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企业与职工要结清相互间的历史拖欠,企业要交清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应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但不准挤占挪用收购资金,带粮、带钱分流人员。经济补偿金可一次付清,也可商本人同意转为职工在企业的个人股份。?

(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经营量(购销存量)合理定岗定员,员工实行公开竞争上岗。粮食附营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定岗定员。所有上岗人员纳入企业新机制进行管理。?

(三)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而又暂时不能再就业的人员,其档案管理、失业登记、申领失业保险金、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及申请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四)已参保企业的离退休人员按有关政策规定移交社保机构管理,其基本养老金由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发放。离休干部的医疗保障按有关政策执行。新参保的企业须交清以前的社会保险费;已参保企业拖欠的社会保险费,应一次性足额补缴。一次性足额补缴确有困难的,由企业制定分期补缴计划,报地税、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审批后分期补缴。?

四、推进粮食企业战略性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企业结构和布局

(一)按经济流向和购销量调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结构。一是可按照自愿原则,以经济利益关系为纽带,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粮食购销公司,负责全县粮食购销业务。二是对地处边远、规模较小、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购销企业,在落实债权债务的前提下,可实行兼并、租赁、拍卖。三是在现有购销企业中,确定规模较大、功能齐全、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中心粮食购销企业,吸纳周边的粮食购销企业、报帐制收储库为购销点,取消其原法人资格,统一经营管理。目前尚承担有退耕还林任务的乡(镇),可保留一个常设站点。

(二)探索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体化,逐步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对条件较好、有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可以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打破业务和行政区划限制,改制、改组,做大做强,形成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或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对闲置资产多、职工和债务多的企业,在落实债权债务的前提下,可采取兼并重组或加大资产拍卖变现和租赁力度,降低债务,减员增效;对长期亏损、债务沉重、求生无望的附营业务企业,可依法进行破产;对小型零售、餐饮、运输等企业,可进行国有资本置换,实行股份合作经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具备条件的,可以吸收社会资本参股,组建为多种所有制结构的股份制企业。?

(三)国有粮食企业改制时应按程序报批,企业主管部门、财政、农发行要参与改制的全过程,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银行债权债务的落实。要做好产权界定、财产清查、债权债务清理等基础工作,并委托有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要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涉及财产损失的,须按规定报财政地税部门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和税前扣除,防止国家税收、国有资产流失;坚持“债随资产走”原则,防止银行债务悬空。企业改制的总体方案和资产处置方案,应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企业主管部门或出资者同意后,按财务隶属关系报同级财政地税部门审批。涉及仓储设施的处置,按现行规定报批,贷款形成的仓储设施处置,优先归还贷款。

五、建立新的粮食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转换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企业运行新机制。企业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要从严控制,保证精简高效;企业新增人员要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首先在本企业职工中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合同聘用。今后企业用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按《公司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产生和管理。积极推行站(库、所)务公开制度,实行集体决策,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加强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机制。在收入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条件的企业可按有关规定试行经营者年薪制。?

(二)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搞好成本核算,降低企业经营管理费用。切实改善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及时回笼销售货款,足额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挤占挪用。改进资金结算,加大清欠工作力度,有效防止呆帐、坏帐损失,严禁企业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借款和贷款担保。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坚决制止任意改变核算办法的行为,禁止套取国家财政补贴和虚列补贴收入。确保会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

(三)搞好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县为单位组建的购销公司、粮食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具备一定条件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市场需要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建立重大决策责任制度,提高企业决策水平。以县为单位组建的购销公司和龙头企业要借鉴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方法和手段,实现管理现代化、科学化。?

六、切实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

(一)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广辟资金来源,确保职工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和经济补偿金及时足额兑付。粮食企业分流职工所需经济补偿金,主要由所在企业筹集,地方财政应积极给予支持。对财政困难的县,上级政府要给予帮助。补偿金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筹措,统一使用。?

(二)认真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妥善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包袱。对老库存高价位粮食,可采取“粮源对冲、成本搁置、待价而售”的办法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补贴差价的办法处理,但补贴后的销售价不得低于市场价,具体处理办法由市、州级政府制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老库存粮食,在处理前发生的费用和利息按现行政策执行。对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处理地方商品周转库存的陈化粮所发生的亏损,原则上由粮食风险基金弥补。对确因陈化粮数量较多,难以弥补的价差亏损先实行挂帐,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逐步归还。归还本金的资金来源,一是用包干节余的粮食风险基金;二是粮食风险基金不够的,按粮食风险基金中央和地方的筹资比例,另行筹资弥补。?

(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土地管理部门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涉及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应依法审批并办理有偿使用手续,补缴土地出让金;改变用途且属于经营性用地的,土地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优先收购储备或进入土地市场公开转让;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的困难企业,其划拨土地使用权依法出让或有偿转让后,各市(州)、县(市、区)政府收缴的出让金或土地收益可按有关规定安排给企业,用于支付安置职工的经济补偿和清偿企业债务;破产关闭企业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可转让变现,土地收益应优先用于职工安置。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处置按现有国家法律法规,经当地国有资产管理批准,组织实施。省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对改制后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所需资金要积极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参与粮食企业破产、改制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指导粮食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做好续保缴费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需支付的审核、评估、验资、咨询、登记、鉴证等费用,属政府部门收取的,只收工本费;属中介机构收取的,按国家规定标准从低收费。?

(四)农业发展银行要改进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积极支持企业做好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油的收储、轮换、移库工作,对所需合理收购资金要积极供应;对省政府确定的保护价范围的粮食收购,要按“收一斤粮给一斤粮款”的政策,及时供应收购资金;对非保护价粮油收购,特别是对优质粮油、专用粮油的订单收购,要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原则供应收购资金;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按规定支持企业开展异地购销粮油业务,扩大购销,搞活经营;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形式创新,对企业通过兼并、资金或资产入股重组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的粮食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促进跨市州、跨省区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按规定积极支持粮食企业与加工企业开展委托加工、产加销一体化联营试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同时,加强信贷资金管理,积极落实资产抵押担保、损失准备金等风险保障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政策性金融风险。?

(五)切实减轻国有粮食企业负担。要对各级政府部门和其他单位从粮食企业收取的各项费用进行清理,凡不符合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要限期返还。各级财税部门必须继续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免征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198号)要求,把对粮食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各级政府不得以粮食部门名义贷款用于粮食收购以外的开支。任何单位都不得向粮食企业摊派、报销费用。凡占用粮食部门的资产、资金,要限期归位。?

(六)认真落实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鼓励国有粮食企业推进粮食(油)产业化经营。各地要选择一批有基础、有前景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培育成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通过签订经济合同,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凡符合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条件的,纳入省级重点扶持范围。

七、加强领导,确保实现改革目标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粮食企业改革的领导,落实粮食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工明确的部门责任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改革方案,落实有关政策,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协调,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地推向深入,确保按期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任务。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04〕57号)

【发布单位】山东省

【发布文号】鲁政发〔2004〕57号 【发布日期】2004-08-04 【生效日期】2004-08-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

(鲁政发〔2004〕5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和全国、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为促进我省粮食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调整重组现有企业,创新企业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实施集团化、产业化经营,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二)目标要求。争取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承担粮食储备及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继续实行国有独资;对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整合、压减,保留部分骨干购销企业,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在大中城市,对部分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和粮油供应零售连锁企业实行国有控股;其他国有粮食企业的国有资本,通过合法途径,原则上全部退出。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安置职工。实现政府调控有力,市场放开搞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新体制。

二、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加快企业改革步伐

(一)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真正实行政企分开,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和地方储备粮的监督管理和行业指导,配合发展改革(计划)部门搞好粮食宏观调控;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责,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方针、政策、法规上来,研究制定粮食行业发展规划,落实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确保粮食安全,指导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强粮情监控,搞好粮食质量监督和信息服务。县级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工资、经费等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二)继续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国有粮食企业要面向市场,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粮食企业,特别是农村粮食企业,要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积极开展粮食收购,掌握充足的粮源,在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军需民食、保证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粮价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

三、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战略性改组

(一)调整优化国有粮食企业区域布局和组织结构。要按照区域化、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的目标,对现有国有粮食企业进行重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农村粮食购销企业要根据区域经济辐射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为农民服务的需要,将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城市粮油供应企业要大力发展快餐连锁经营,积极实施“居民厨房”工程,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和流通现代化。积极吸收社会资本以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资产重组。

(二)承担粮食储备、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继续实行国有独资。要加强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合理定编、定岗、定员,按照保留业务骨干、精简管理人员的要求,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要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储备粮管理水平和调控效能,逐步建立起职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调控市场的作用。

(三)培育发展骨干龙头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结合产权制度改革,与粮食加工企业、科研单位和农民合作组织联合,组成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壮大一批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国有粮食企业,使其成为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骨干粮食企业利用品牌和资信优势,在一定区域内兼并、收购、重组相关企业,建立企业集团,壮大经济实力。

在现有省属粮食企业的基础上,扩展两个集国内外粮油贸易、加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从事粮食购销业务享受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允许其享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关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在信贷等方面要予以优先考虑。两大企业集团要通过合资、租赁、控股等形式,实行低成本扩张,不断延长产业链,壮大企业实力,增强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各市确定的重点扶持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可参照省里的办法执行。

四、依法规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应当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企业改制时,要制定职工安置方案,落实债权债务,严格按国有企业改制程序,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后实施。改制后的企业要妥善安置各类人员,原则上应当全部接收原企业职工。改制后的企业应当按照统筹管理的有关规定重新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继续参加各项社会保险,衔接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关系。

省属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其劳动关系、职工安置和劳动保障费用等涉及职工权益问题的处理,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产(股)权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2〕62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03〕62号)及省里的有关规定执行。市属及以下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可参照上述规定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

五、完善相关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

(一)妥善处理企业老账。对粮食购销企业1998年6月1日到2004年5月31日发生的亏损,由审计部门会同财政、粮食、农发行等部门在2004年11月30日前组织清理、审计完毕,按照“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解决。经审计的政策性亏损,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实行挂账,按分级管理的原则限期消化。企业经营性亏损由企业自行消化。

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历史财务挂账,经审计认定后,政策性挂账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县级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对企业已经剥离政策性挂账相应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应当及时解除抵押关系,帮助企业恢复生存和发展能力。要妥善落实银行贷款债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国有或国有控股(参股)粮食购销企业,发挥其搞活流通、服务“三农”、稳定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执行有关优惠政策。

(三)各级政府要将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和分流人员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规划,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扶持国有粮食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四)多种途径解决职工分流安置成本问题。对企业不能自筹资金解决改制成本的,由当地政府从粮食有关资金及其他渠道筹措解决。考虑到粮食企业职工较多,各地可重点解决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成本。

(五)依法处置企业资产和土地。改制企业划拨土地资产处置,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规、政策,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出让、租赁、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授权经营、暂时维持划拨等方式处置。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应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按政策规定,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省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其土地资产处置按照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土地资产处置促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鲁国土资发〔2004〕16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整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各级发展改革(计划)、财政、审计、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工商行政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农业、粮食、金融、税务等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认真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支持和帮助国有粮食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程。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和省里的有关要求,规范改制,妥善处理好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改革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改革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确保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八月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桂政办发[2002]119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桂政办发[2002]119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