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市电子商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东莞市电子商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电子商务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是鼓励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支持电商平台做大做强,逐步引导全市电商企业规范经营,鼓励建立专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商务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根据《关于加快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东府办〔2013〕121号),市财政每年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安排1.5亿元,用于支持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本办法所称电子商务企业主要包括电子商务销售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本办法所称电子商务销售企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包括互联网、移动网络或其他信息网络)直接从事电子商务销售,独立核算和纳税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包括自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官网、网上商城)和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网店)进行销售等企业。
本办法所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是指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独立核算和纳税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包括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电子商务策划设计和咨询服务、电子商务培训服务、电子商务安全服务、电子商务认证和信用服务等企业。
第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平竞争,公开透明。专项资金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资金分配通过规范的项目遴选机制,公开透明,广泛接受监督。
(二)扶强扶优,鼓励规范。专项资金优先扶持有效益、有产出、有税源的重点项目,着重鼓励和引导全市电子商务行业规范经营,诚实守信,做大做强。
(三)政府引导,示范带动。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应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调动企业和社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
(四)创新机制,高效科学。专项资金使用必须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基本导向,增强资金分配使用的绩效观念,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专项资金将结合我市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可采取奖励、以奖代补、“拨加贷”、“拨改贷”、股权投资等方式安排使用。本办法以外的扶持方式将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订方案实施。
第二章 专项资金适用范围及资助标准
第五条 专项资金适用范围:
(一)对市委、市政府决定推动发展的电子商务项目和工作,按市委、市政府“一事一议”批复执行;
(二)鼓励电子商务销售和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三)鼓励建立专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
(四)鼓励电子商务专才来莞留莞工作;
(五)培育引进结算型电子商务企业;
(六)支持物流设施提供商引进在莞结算电子商务销售企业;
(七)支持建立电子商务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八)扶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发展;
(九)支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十)强化电子商务融资支持;
(十一)树立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
(十二)支持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落户东莞;
(十三)国家、省电子商务项目配套奖励;
(十四)其他利于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项目及相关工作。
第六条 对市委、市政府决定推动发展的电子商务项目和工作,按市委、市政府“一事一议”批复执行。
(一)实施重大电子商务项目招引工程。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以“一事一议”方式,研究支持引进若干个电子商务产业链关键性缺失项目、行业龙头项目和战略性新业态项目,鼓励国内外知名的综合型或垂直型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结算中心。
(二)支持电子商务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以“一事一议”方式,支持电子商务重大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和建设(包括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支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基地)。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以“一事一议”方式,支持镇街、园区内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引领突出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基地),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基地)。
第七条 鼓励电子商务销售和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一)鼓励电子商务销售企业做大做强。对电子商务销售产生的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销售企业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按企业对地方财力贡献(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不含稽查查补税款)比上年新增部分的100%进行核定,每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额为500万元(以2013年为基准对比起始年份计核)。
(二)鼓励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对电子商务服务产生的年营业额3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按企业对地方财力贡献(指营业税、营改增后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不含稽查查补税款)比上年新增部分的100%进行核定,每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额为500万元(以2013年为基准对比起始年份计核)。
上述奖励将根据每年专项资金的预算规模和申报数量,按比例调整核定最终奖励额。第八条 鼓励建立专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对办公使用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电子商务企业在园区注册入驻数量达20家以上且同期入驻企业中电子商务企业占比60%以上的电子商务园区(基地、楼宇)的主办方给予奖励,奖励标准按入驻电子商务企业实际租售面积以每平方米100元的标准核定,每个园区累计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第九条 鼓励电子商务专才来莞留莞工作。
对聘用时间超过1年(含1年)、在莞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按其个人所得税地方财政贡献额的80%给予奖励。具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认定条件和申报程序由市商务局另行牵头制订发布。
第十条 培育引进结算型电子商务企业。
对注册地和结算地在我市,或将注册地和结算地从其他市迁入我市,且已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从事互联网支付业务的法人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获得奖励的企业从获得奖励金的次年起3年内不得搬离东莞,否则收回奖励资金。第十一条 支持物流设施提供商引进在莞结算电子商务销售企业。
对大型物流设施提供商引进在莞结算电子商务企业的,按其引进的在莞结算的电子商务销售企业在莞投产之次年度,在我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20%标准给予奖励,每年最多不超过200万元。
上述奖励将根据每年专项资金的预算规模和申报数量,按比例调整核定最终奖励额。第十二条 支持建立电子商务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基地、楼宇)中物流场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能够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仓储用地、物流信息发布等功能,并经市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电子商务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按不超过其设备设施投资额的25%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第十三条 扶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发展。对参与东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业务测试的试点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对纳入海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监管平台统计,在我市年度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1亿美元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销售企业,分别给予人民币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十四条 支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对有出口经营权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所缴纳的保险费,按企业实缴保险费的30%给予资助,每家企业每年累计最高资助50万元。
第十五条 强化电子商务融资支持。
对从本市金融服务机构或经批准可开展相关业务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获得融资的在莞注册、纳税电子商务企业,按照不超过其贷款实付利息的50%给予贴息资助(如全市申请额度超过资金规模的,按不超过50%的比例进行划分),每家企业贴息时间最长不超过2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贴息50万元。
第十六条 树立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
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同一企业进档升级的,给予两档之间的差额奖励。
第十七条 支持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落户东莞。
对国内外知名、市场占有率高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莞设立企业总部,或将企业总部迁移至莞,并经市政府认定为企业总部的,每年按其实际租用办公场所面积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元/平方米),连续补助三年,三年累计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第十八条 国家、省电子商务项目配套奖励。
对由我市各部门组织推荐并获国家、省相关部门立项资助的各类电子商务专项资金项目,经专家评审,按照项目实际绩效评价等级高低按比例进行事后配套奖励。其中,对国家立项并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类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市财政按不超过1:1的比例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配套奖励;对省立项并获得省电子商务类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市财政按不超过1:0.5的比例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配套奖励。国家、省、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同一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多个电子商务类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的,只能申请一项配套奖励。单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补助最高不得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且市配套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第三章 专项资金申请条件和材料
第十九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单位)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依法在东莞市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或单位法人,实行独立核算;
(二)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且依法纳税;
(三)符合本专项资金适用范围以及年度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的其他要求;
(四)按要求上报统计数据,规上工业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同时要向市统计局填报《企业科技统计年报》,且已发生研发投入;
(五)申请个人所得税奖励的,须由其所服务企业(单位)集中申报。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专项资金不予扶持:
(一)在申报过程中提供虚假资料的;
(二)已享受市其他同类性质财政资金资助的;
(三)在享受各级政府财政资助中存在严重违约行为的;
(四)因违反有关财经、税收法律法规被行政重大处罚未满3年的;
(五)其他不应给予资助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申报企业(单位)需如实提供以下基本材料:
(一)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二)东莞市电子商务专项资金申报表;
(三)东莞市电子商务专项资金申请承诺函;
(四)市工商局出具的企业机读档案登记资料复印件;
(五)专项资金年度申报指南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二条 申请“国家、省电子商务项目配套奖励”专项的,应在国家、省财政的资助资金划拨后才能申请市配套奖励,具体操作和流程参照《关于印发〈东莞市国家、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配套资助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162号)执行。
第四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三条 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提出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建议,制订和公布专项资金年度申报指南,组织项目申报,按照《关于印发〈“科技东莞”工程资助项目专家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105号)组织项目评审评估,编制项目资助或奖励计划,组织项目实施、验收、绩效自评和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可根据专项资金的申报管理需要,选择社会中介组织或其他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以下简称“第三方机构”)承担或协助办理有关具体事务。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根据申报企业名称和其税务登记证号码以及个人信息,反馈申报企业(个人)的纳税金额、销售收入、税务登记、处罚记录等信息。
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监督检查,办理资金拨付手续,按照相关规定对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商务等部门负责指导协助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企业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汇总上报,协助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进行跟踪和检查,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第二十四条 专项资金使用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本企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具体实施,对申报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并按要求以书面形式如期向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的具体实施情况。
第五章 资金申报和审批流程
第二十五条 资金申报和审批流程:
(一)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确定每年专项资金的重点扶持方向,提出年度申报指南,组织企业(单位)进行申报;
(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商务等部门指导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编制申报材料,审核后汇总报市商务局;
(三)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查,对申报企业性质进行审核;
(四)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根据市商务局提供的申报企业名称和税务登记证号码以及个人信息,对企业(个人)实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销售收入、企业税务登记信息、处罚记录等进行反馈;
(五)按照《关于印发〈“科技东莞”工程资助项目专家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105号)组织项目评审评估,并就通过审查评定的项目名单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
(六)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根据扶持原则,综合相关职能部门意见,拟定专项资金扶持名单,在市属媒体上公示7天。对公示有异议的项目,经调查属实的,由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重新进行调整;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项目,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会市财政局联合下达。
第六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绩效评价,按照《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70号)、《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23号)、《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45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获得专项资金资助的企业(单位)要严格落实专账管理制度,收到资助或奖励资金后,按照各自适用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账目处理,对资助或奖励资金的支出建立辅助明细台账,单独核算,确保接受财务检查时能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资料。
第二十八条 获得专项资金资助的企业(单位)须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电子商务统计工作,定时报送有关统计资料。
第二十九条 获得专项资金资助的企业(单位)须按照《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45号)及我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绩效和预定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于资金下达次年3月1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并接受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的绩效考核。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申请单位再次申请扶持的重要评审依据。
第三十条 市商务局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应依法进行,不得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被检查的企业应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不得阻碍检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十一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行为的,按照《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问责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2〕153号)及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捏造事实冒领专项资金的单位或个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商务局等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6年12月31日。
第二篇:东莞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东莞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东府办〔2013〕161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2月20日
东莞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完善“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政策的意见》(东委发〔2012〕16号)、《关于印发〈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东府〔2012〕9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中小资金”),是指专门用于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的专项资金。每年资金规模不少于3000万元,在市经信局切块管理的“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安排。
第三条 中小资金扶持对象:在东莞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中小微工业企业(申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项目除外)、服务我市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和服务机构、参展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的企业以及其它符合资助条件的企业。
第四条 中小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原则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优先扶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中小微企业;
(三)严格监督、专款专用,保证财政资金高效、严肃、科学使用。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五条 市经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发展中小企业的目标、部署和要求,提出资金预算规模建议,组织项目申报、协助评审,拟定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市政府,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验收、绩效评价;协助市财政局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具体工作由市中小企业局(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落实。
第六条 市财政局负责中小资金的预算管理,会同市经信局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第七条 各镇街(园区)经信、民营经济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基层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根据申报通知,组织辖区内企业(机构)申报,对申报材料和申报条件进行初审后汇总上报,配合资金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价。
第八条 市科协作为项目评审管理的责任单位,负责项目专家评审工作,按照《关于印发〈“科技东莞”工程资助项目专家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105号)规定,结合市经信局评审要求,组织项目评审,出具评审意见。
第三章 资助项目和申报条件
第九条 资助项目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项目;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
(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四)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补助项目(以下简称“中博会补助项目”);
(五)其它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项目。
第十条 申报条件
申报企业(机构)为独立法人,依法经营,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对项目进行核算,能按规定提供项目支出或业务发生的有效证明文件。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项目,须是经市中小企业局认定的市民营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市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
(二)申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须是《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划定的中小微型工业企业,且上实际缴纳税金以及减免税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4%(实际缴纳税金以及减免税的核算范围在实施细则中规范)。项目近两年实施,申报时已完工,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具备市场、技术和发展前景,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少于300万元(其中场地建造改造费最高不超过项目投资额的25%)。重点支持上营业收入1亿元及以下的企业实施的建立自有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及技术含量、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项目。
(三)申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须是经市中小企业局备案,服务于我市中小企业,依法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的机构。
申报奖励项目的,须是经市中小企业局认定的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
申报补助的担保业务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受保企业在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册登记;
2、担保业务的相关合同或协议完整;
3、该笔业务在补助期限内未发生代偿;
4、未获我市同类项目资助。
(四)申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须是服务于我市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或服务平台,具备从事相关的服务业务资质和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申报奖励项目的,须是经市中小企业局认定的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示范单位,不包括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
(五)申报中博会补助项目,须是当年由我市代表团组织参展的企业。
第十一条 不予资助情况
除中博会补助项目外,同一企业(机构)同年只能申报中小资金的一个资助项目。申报单位(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资助:
(一)因违反有关财经、税收、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被行政处罚,未满3年;
(二)有欠税、恶意欠薪、未定期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等严重失信行为;
(三)申报项目已获得市级同类资金项目资助;
(四)其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政策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四章 使用范围、资助方式和资助标准
第十二条 使用范围
中小资金使用范围包括工作经费和项目经费。工作经费用于委托专家或中介机构、行业组织、事业单位等(以下简称“第三方机构”)对各级中小资金项目进行初审、财务审核、专项审计、跟踪检查、验收等所发生的场地租赁费、交通费、食宿费、劳务费、中介机构服务费等,以及宣传国家、省、市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发布项目计划,培训等所发生的费用。项目经费用于资助获批准的第九条所列项目。
第十三条 资助方式
中小资金采取事后补助(包括以奖代补、业务补助)和奖励两种资助方式。
以奖代补。企业(机构)自筹资金实施项目,在完成投入后,市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资助。适用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的机构(平台)建设项目及专项服务活动项目。
业务补助。根据已发生业务或费用,市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资助。适用于担保业务补助项目、中博会补助项目。
奖励。经市中小企业局认定的有关示范单位,市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奖励。适用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项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中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项目、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示范单位项目。
第十四条 资助标准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项目
1、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在市中小企业局组织实施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中,被认定为市民营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市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的企业(机构),以其上实缴税收贡献地方留存部分产生的增量为限进行一次性奖励,每个项目最高奖励额为30万元。
2、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企业实施的建立自有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及技术含量、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项目,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办公设备类)的15%给予补助,每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为100万元。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
1、奖励。被市中小企业局认定为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的,以其上实缴税收贡献地方留存部分产生的增量为限进行一次性奖励,每个项目最高奖励额为30万元。
2、担保业务补助。按照担保机构上为我市企业提供的贷款担保额的2‰给予补助,每家担保机构每年最高补助100万元。每笔业务的担保额根据当年实际在保天数按年折算。
(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奖励。对被市中小企业局认定为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示范单位的服务机构,奖励10万元,奖励资金在示范称号有效期内一次性拨付。
2、机构(平台)建设项目。对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支持、投资融资、质量检测、计量校准、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节能环保、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等服务,采用“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方式选择资助项目,按已建项目实际发生的服务场所改造费用、设备购置费、网站建设费以及软件开发费,一次性给予不高于25%的补助,每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为50万元。项目投入费用核算期间从上一的1月1日至申报截止日,其中服务场所改造费最高按每平方米1000元核算。
3、专项服务活动。针对我市五大支柱产业、四大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拓展产品销售渠道而开展的人才培训、市场开拓、产学研对接、管理咨询等专项服务活动,按活动实际发生的场地设备租赁费、专家劳务费、资料印刷费、会场布置费以及宣传推广费,给予不高于50%的补助。其中:经市经信局认可的综合性或行业性大型活动,每场最高补助额为20万元,每年补助不超过3场;培训讲座与研讨会类项目每场最高补助额为3万元;其他类型项目每场最高补助额为5万元。每家企业申报服务活动项目累计不超过3宗。
4、同一企业同一只能申请上述一项资助。
(四)中博会补助项目
对由我市代表团组织参展的企业,适当补助展位费,特装布展费按实际发生额给予50%的补助,每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为10万元。企业获得国家、省费用补助的,则相应抵减市财政的补助额。
第五章 项目管理流程(中博会补助项目除外)
第十五条 组织申报。市经信局根据中小资金预算规模,制定和发布资金申报通知;基层业务主管部门指导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编制申报材料,初审后汇总报市经信局。
第十六条 项目评审
包括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两个环节。
(一)形式审查
市经信局根据申报要求对申报材料的相关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
(二)专家评审
1、以奖代补项目。市经信局制定评审原则、评审内容及评审标准,市科协按照《关于印发〈“科技东莞”工程资助项目专家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105号)规定,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先进性、投入情况、完工情况、社会效益等进行会议评审及现场考察,出具项目实施评价报告。
2、业务补助项目。市经信局制定评审原则、评审内容和要求,市科协按照《关于印发〈“科技东莞”工程资助项目专家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105号)规定,组织专家对申报补助业务进行审查核算,出具专项报告。
第十七条 征求意见。市经信局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拟定资助企业名单,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7天或以上。
第十八条 下达计划。经社会公示无异议后,市经信局拟定资金使用计划报市政府,经批准后会同市财政局下达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九条 资金拨付。市财政局根据市经信局资金拨付意见,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具体按照《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23号)执行。
第二十条 后续管理。市经信局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检查,跟踪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并按照《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3〕45号)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六章 中博会补助项目管理流程
第二十一条 中博会补助项目申报管理流程
(一)市经信局指导基层业务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参展;
(二)基层业务主管部门收集核实参展企业实际发生的展位费和特装布展费用凭证,上报市经信局;
(三)市经信局拟定资金使用计划送市财政局复核,核对无异后会同市财政局下达资金拨付通知;
(四)市财政局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七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业务主管部门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项目申报、评审、公示及管理。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等失职、渎职行为的,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问责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12〕153号)有关规定进行问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对其提供的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资金使用及成效负责;配合绩效评价,自觉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及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提供虚假资料和凭证骗取财政资金、项目重复申报、使用已资助凭证重复获资助的,终止资助并依法追回已拨付财政款项,取消其申报市中小资金资格3年,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审核机构及参与评审专家需坚持独立、公正的第三方立场对项目进行评审。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守项目评审过程中获知的项目实施单位商业和技术秘密。机构或个人与申报单位恶意串通出具不实意见以骗取财政资金,或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转让申报单位秘密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并取消其审核相关业务资格3年。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12月31日。原《东莞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府办〔2009〕19号)及《东莞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操作规程》(东经贸〔2007〕253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省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优化电子商务产业布局,规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和省商务厅等十四部门印发的《山西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晋商电【2014】2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西省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扶持全省范围内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补助资金。
第三条 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共同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
省财政厅负责项目预算管理和项目资金的拨付,配合商务厅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提出资金监管要求,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
省商务厅提出项目支持方向,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项目申报和项目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
专项资金按照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重点,向单位(企业)公共服务型项目倾斜。
第二章
专项资金支持的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范围:
(一)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支持我省企业新建和升级改造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支持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建设为上、下游关联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支持重点行业、优势产业平台建设项目;支持引进全国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区域总部、服务中心和运营中心到山西注册。
(二)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建设。
支持各类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支持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山西产品专区”和集中推广、促销活动;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
(三)支持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支持电子商务支付、认证、信用、物流配套体系建设项目;支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支持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和培训;支持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支持电子商务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
(四)支持电子商务创新建设。
支持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位置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支持软硬件及系统集成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大力提高电子商务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及终端设备等关键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建设。
(五)其他省委省政府明确需要投入的方向。
第六条 专项资金采取股权投资、财政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
第三章
资金的申报、审批和拨付
第七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承办单位(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山西省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或应用电子商务业务。
(二)产权明晰,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三年内无违法或受到行政处罚的纪录。
(三)符合当电子商务扶持政策申报条件的其他要求。
(四)按要求及时向财政、商务主管部门报送电子商务经营信息。
第八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按照属地划分原则,由符合专项资金申请条件的单位(企业)将申请资料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报送。省级单位(企业)可以直接向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申报。
第九条
申报单位(企业)对其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各市(县)商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审核申报项目单位的资格、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核无误后联合行文逐级上报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
第十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确定采取专家评审制度,由省商务厅牵头,省财政厅配合,组织专家评审。
第十一条
专家评审、检查、验收、绩效评价费用在专项资金中列支,按照不超过专项资金额度的3%提取,从严控制支出范围。
第十二条
省商务厅按照评审结果和当年资金规模提出项目资金分配建议,经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由省财政厅按照省国库支付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四章
项目的实施与验收
第十三条
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实施单位(企业)向所在地商务、财政部门报送书面验收申请,省级单位(企业)可直接向商务厅、财政厅报送书面验收申请。
第十四条
各地已建设完成的项目由各市商务、财政部门自行组织联合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于验收结束15日内上报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第十五条 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应当于资金拨付之日起一年内实施完毕,如项目无法在一年内实施完毕,项目单位应提出延期申请,说明具体原因,明确项目竣工验收具体时间,经同级财政部门和商务部门同意后组织阶段情况验收。
第十六条 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承担单位(企业)不得随意调整项目,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需经同级商务、财政部门同意后,逐级上报至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审批同意后,方可调整。
第十七条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或存在弄虚作假、欺骗行为的项目,项目申报单位自同级财政部门和商务部门下达通知后3个月内,应当将全部资金如数缴回同级财政部门。
第五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商务和财政部门应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和资金监管工作,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将采取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对补助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企业)收到财政补助资金后,应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商务、财政部门报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各市商务、财政部门应在终了2个月内将所辖单位(企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报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违反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将全额追回已拨付的款项,并取消该单位(企业)三年内申报电子商务扶持资金的资格。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行为,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市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具体专项资金工作要求,并报省财政厅、商务厅备案。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安徽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120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7-04-07 【生效日期】1987-04-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987年4月7日财事字〔1987〕第136号)
第一条 第一条 对合理使用专项资金,加强专项基金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拨付的下列资金:
(一)周转金。包括财政部门掌握的支农周转金、文教科卫事业周转金和业务主管部门掌握的各种有偿使用的资金。
(二)专项补助资金。包括用于下列范围的各类补助经费:设备更新、维护、生产、事业用房修建,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宗教寺庙和重点文物保护,少数民族发展补助,自然灾害救济,水毁工程修复,疫情抢救,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文化创作,大型会议和其他专项开支。
(三)基金。主要指由财政补助的各项发展基金。
第三条 第三条 专项基金的申报
凡向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必须说明用款理由和资金使用的经济、社会效益,并编报支出预算,必要时还应附有可行性研究资料。资金来源多渠道的项目,在申请专项资金前,须先落实其他资金来源。分期使用的资金,用款单位应编报用款计划,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分期或控制额度拨付。不准宽打窄用,不准搞“钓鱼”项目,更不得弄虚作假。
行署、市、县向省申请专项资金,应由行署、市、县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分别或联合向省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报告,也可由行署、市、县人民政府上报。
第四条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分配和审批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按照“集中资金,重点使用”的原则分配和审批专项资金。对确能取得实际效益、自筹资金落实的项目,以及贫困受灾地区,应优先分配。专项资金属财政部门掌握的,由财政部门负责审批分配;属主管部门掌握的由主管部门提出审批和分配意见,送同级财政部门审定。
第五条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一)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使用,用款单位要单独立项核算,不得挪用,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用途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二)项目完成后,结余的专项资金要按有关财政、财务制度处理,不得挪作他用或转移。
(三)专项资金审批后,使用单位无正当理由,积压该项资金半年以上,使用专项资金购进的设备或建设的设施闲置一年以上的,财政部门有权追回资金或无偿调拨有关设备、设施。
(四)专项资金用款单位,应于资金使用前,分别向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效果测算表,预测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资金用途、资金使用责任者和项目完成时间。
(五)用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项目完成后,应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要求,如实地向批准拨款的部门报告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用款单位报送的资料,及时提出审理意见。
(六)跨的项目,用款单位当年不能报告资金使用效果的,应及时报告进度情况。
第六条 第六条 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专项资金分配后,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按季或每半年检查一次资金使用情况。发现有不按规定和批准的用途使用资金等违犯财经纪律的行为,应及时纠正,严肃处理。必要时可采取经济制裁措施,直至收回资金。
第七条 第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省财政厅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XX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就业资金管理,确保区、州资金及市预算安排的资金专款专用,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新党发〔2009〕11号)、《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269号)有关规定,现结合XX市实际,特就社会保险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定如下暂行办法。
第一条 在资金安排上,市财政根据全市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以及市级财力情况,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中央、自治区、州财政补助资金并入相应的专项资金统筹使用。
第二条 在资金使用上,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就业专项资金及XX市财政预算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等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政策性支出等。自治区及昌吉州按规定从失业保险中提取的用于各县市促进就业的资金,在足额安排各项就业再就业补贴资金的前提下,可用于就业再就业相关的政策宣传、培训、技能和创业师资培训、少数民族培训教材编印、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工资补助、职业技能竞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及运行支出、公共实训基地实训设备购置补助,以及开展就业工作所需的其它支出。
第三条 在预算管理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财政部门规定的预算编制要求,向市财政部门申请两项就业专项资金预算,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就业专项资金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执行中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按照预算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 资金申请及支付管理
一、社会保险补贴。
对就业困难人员、XX籍员工、大中专毕业生的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每半年返还的办法。就业困难人员是指新政发[2008]61号文件确定的人员。
(一)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XX籍员工、大中专毕业生的社会保险补贴。
1、对各类企业(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2、在XX注册的各类企业,以及在XX承揽生产经营和工程项目的企业招用新员工,其招用XX籍员工不得少于50%,并尽量多招用少数民族员工。对新招用的XX籍员工,政府按企业为其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50%给予3年的养老保险补贴;
3、大中专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新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按新党发[2009]11号文件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各企业按照原自治区劳动保障厅和财政厅《关于印发〈XXXX社会保险补贴办法〉的通知》(新劳社字[2009]18号)规定的申领程序办理,对其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补贴期限与劳动合同实际履行期限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政策审批期限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4、企业(单位)应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申报缴费时应将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的缴费情况单独列出。每半年,按规定向所属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已缴纳的社会 2
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XX籍员工、大中专毕业生社保补贴花名册(附件1);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XX籍员工、大中专毕业生社保补贴审批表(附件2);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人员身份证、户口本、《就失业登记证》、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半年企业(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的企业(单位)还应提供毕业证复印件;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单位)还应提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表》(附件3);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等凭证材料。上述材料经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审核,报市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后,由财政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企业(单位)银行账户。
(二)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
1、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数额为其实际缴费的2/3。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2、对通过灵活就业、从事家庭服务业等实现就业的XX籍员工,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按本人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50%给予补贴。
3、对通过灵活就业、从事家庭服务业等实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照本人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4、就业困难人员、XX籍员工、大中专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后,要向街道(社区)申报就业。灵活就业人员应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按规定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申请社保补贴花名册》(附件4);《灵活就业证明》(附件5);《城 3
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审批表》(附件6);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半年社会保险费缴费单据等凭证材料;属就业困难人员的还应提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表》(附件3),大中专毕业生还应提供毕业证复印件等证明材料。以上材料经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初审,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审核,报市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后,由财政拨付到街道,街道按要求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二、返乡及城镇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大中专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和生活补贴。
(一)关于社会保险补贴。对返乡及城镇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根据参加社会保险险种和实际缴费给予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补贴实行先缴后补,每半年返还的办法。具体申报材料应附:《返乡及城镇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大中专毕业生申请社保补贴花名册》(附件7);《返乡及城镇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大中专毕业就业证明》(附件8);《返乡及城镇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大中专毕业社保补贴和生活补贴审批表》(附件9);本人毕业证、身份证、户口本、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半年社会保险费缴费单据等凭证材料。以上材料经村组劳动保障工作站初审,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审核,报市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后,由财政拨付到乡镇,乡镇按要求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补贴期限与毕业生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期限相同,最长为3年。
(二)关于生活费补贴。对返乡及城镇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生活费补贴。补贴标准按所在县(市)上农村居民人均月收入水平确定。补贴实行先缴后补,每半年返还的办法。具体申报材料应附:《返乡及城镇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 4
理和服务的大中专毕业生申请社保补贴和生活补贴花名册》(附件7);《返乡及城镇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大中专毕业就业证明》(附件8);《返乡及城镇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大中专毕业社保补贴和生活补贴审批表》(附件9);本人毕业证、身份证、户口本、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半年社会保险费缴费单据等凭证材料。以上材料经村组劳动保障工作站初审,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审核,报市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后,由财政拨付到乡镇,乡镇按要求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补贴期限与毕业生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期限相同,最长为3年。
三、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有关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公益性岗位补贴。
1、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所需资金可从中央和自治区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公益性岗位就业的“4050”就业困难人员,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期限不受3年期限制,最长可补贴至法定退休年龄。对“4050”就业困难人员超过3年但未到“4555”年龄的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资金以及各地因扩大公益性岗位需支付的岗位补贴资金,从州、市政府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安排。
2、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可按规定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公益性岗位聘用的正式文件;《公益性岗位申领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人员花名册》(附件10);《XXXX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申批表》(附件11);《就业困难 5
人员申请认定表》(附件3);享受岗位补贴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用人单位与招(聘)用的就业困难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工资发放表和社会保险缴费凭证;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和账号。以上材料经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审核,报市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后,由财政拨付到街道,街道按要求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五、职业培训补贴。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创业合格证后,持以下证件到培训机构所在地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鉴定)补贴审批表(附件12)、职业培训(鉴定)申请补贴登记表(附件13)、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原件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原件复印件、《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复印件、学员的《劳动合同书》或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原件。
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予以审核(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培训补贴,同一工种同一等级只能享受一次培训补贴),并在《登记证》及以上附件上加盖“技能培训审核专用章”、“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审核专用章”或“创业培训审核专用章”。同级财政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复核,按照补贴标准将补贴资金直接发给申请者本人或培训机构。
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鉴定补贴,同一工种同一等级只能享受一次鉴定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材料应附:职业培训(鉴定)补贴审批表(附件12)、职业培训(鉴定)申请补贴登记表(附件13)、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等凭证材料,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市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鉴定补贴资金支付给职业技能鉴定(站)所。
七、见习补贴
(人才中心尽快根据区州市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拿出办法,包括相应附件)
各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要加强“XX劳动就业统一应用系统”的应用和培训,各项业务必须按要求进入系统进行规范管理,为求职者、用人单位等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要以此加强对各级各类职业培训、职业中介、公共就业服务等机构、用人单位和享受政府就业扶持政策人员就业状况的监督管理,杜绝各种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上述各项资金的支付管理,按照国家及自治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在决算管理上,在终了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做好两项就业专项资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将审核汇总后的两项就业专项资金决算及时报送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7
两项就业专项资金终了如有结余,需详细说明原因,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按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
第六条 在账户管理上,市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将财政预算安排的两项就业专项资金及时转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按具体用途进行分账核算。
第七条 监督管理
1、就业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应由部门预算安排的支出,严禁用于或变相用于房屋建筑物购建、交通工具购置等各项基本建设支出。市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两项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努力提高两项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各乡镇、街道、社区要建立享受各项补贴补助政策人员、单位的基础信息和数据系统,有效甄别享受补贴政策人员、单位的真实性,防止出现造假行为,要对辖区内享受社保补贴补助政策人员、单位申报补贴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善性要认真进行审核和监督,负直接责任,市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乡镇、街道报送审批的各项补贴资金进行复核、拨付、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3、复核过程中对出现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各项补贴资金等行为的乡镇、街道、社区、单位、以及个人,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为他人、企业(单位)或自己骗取就业专项补助资金的乡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经查出是公益性岗位的即刻实施解聘,是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的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依法进行处理,是培训学校、企业(单位)的取消其补贴申报资格。对涉及到的违规资金限期如数追回,并处被骗取有关资金10%以上50%以下的罚款或者被违规使用有关资金10%以上30%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和 8
其他直接责任人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管领导责任。涉嫌犯罪的工作人员,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4、市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掌握和通报有关情况,定期向上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有关情况,定期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共同研究解决两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八条 其他事宜
市人社局、财政局下拨给各乡镇、街道的其他就业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各财政所不得截留和挪作他用,一经发现,将如数收回或扣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