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省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民办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省财政从2005年起至2010年连续六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和奖励民办教育。为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和奖励下列项目
(一)鼓励和扶持实施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的民办学校(含民办技工学校,下同)发展;
(二)鼓励和扶持实施高级中学教育、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发展;
(三)鼓励和扶持实施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发展;
(四)构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公共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五)奖励和表彰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资助和奖励原则
(一)促进发展原则。专项资金要引导、扶持和促进民办学校自觉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加快发展壮大。
(二)奖励先进原则。专项资金优先安排办学质量较好、管理规范和社会信誉高的民办学校;优先安排符合我省经济社会所急需和配套资金落实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项目建设资金。用于民办学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建设项目,促进民办学校做大做强;
(二)奖励资金。用于表彰和奖励为发展我省民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含民办幼儿园、小学、中学、技工学校在内的学校、举办者、管理人员、教师等);
(三)支持民办学校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和民办学校科研工作。
第五条 民办学校申报奖励和资助资金基本条件
(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申报条件。
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无违纪违法办学现象;
2、受奖励的民办高校应当具有5年以上办学历史,受资助的民办高校应当具有3年以上办学历史,发展潜力良好;
3、受奖励或资助的民办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当达到4000人以上;办学条件较好,产权明晰,有自有用地的独立校园,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仪器设备总值等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无红、黄牌;
4、办学质量较高,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声誉较好。
(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申报条件。
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无违纪违法办学现象;
2、具有3年以上办学历史,发展潜力良好;
3、办学规模1000人以上;
4、办学条件较好,产权明晰,财务管理规范,办学相关证照齐全,有自有用地的独立校园;
5、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声誉较好。
(三)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申报条件。
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无违纪违法办学现象;
2、具有3年以上办学历史,发展潜力良好;
3、办学规模中学900人以上,小学600人以上,幼儿园200人以上;
4、办学条件较好,产权明晰,财务管理规范,办学相关证照齐全;
5、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声誉较好。第六条 民办教育项目建设资金申报及审定程序
(一)项目申报。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民办学校,于每年6月1日至30日,按隶属关系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申报学校的书面申请应包括申报项目名称、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预期目标、所需资金数额和资金预算计划、有关责任人等书面材料。
(二)项目评审。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进行项目评审,评审工作必须做到公开、公正与公平,确定受资助 学校和资助金额,并向社会公示。
(三)项目下达。项目经公示后,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按规定下达建设资金。
第七条 民办教育奖励资金由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出,由省财政厅确定。
第八条 奖励或资助资金名单确定后,由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公示。经公示后,按规定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职责
(一)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所管民办学校项目建设资金的评审;
(二)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相关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
(三)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对专项资金实施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价;
(四)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在管理中如发现项目实施过程或评价结果不符合立项要求的,应缓拨、停拨直至追回已拨部分资金或全部资金。
第十条 政府资助的资金归民办学校所有,在民办学校举办者变更清算时,应将该部分单列,不得作为举办者的投入;在终止办学时,应根据来源渠道退还政府,专门用于发展民办教育。
第十一条 资助项目单位收到项目建设资金后,应按国家有关财政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符合政府 采购条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政府采购。
第十二条 受资助的民办学校,有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行为的,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予以缓拨、停拨直至追回已拨部分资金或全部资金。
第十三条 因违规受到教育行政处罚的民办学习,取消当年获得资助的资格;受到罚款以上教育行政处罚的,自受处罚之日起一年内不能申报资助。
第十四条 民办学校在申请专项资金时,如有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资格,并追回已资助的全部资金。
各地在申报资助民办学校时,审查不严或弄虚作假的,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申报项目所在地下年度的申报资格。
第十五条 各市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民办教育发展,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由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管理和评估验收,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是指云南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按照《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
项目单位收到项目资金后,应及时按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依据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建立项目台账,实行专人专账管理。项目资金应全额投入项目建设,不得挤占、挪用和截留,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和扩大使用范围。
第四条
项目实施中应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各项目承担单位(学校)主要负责人为项目实施中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
省教育厅对专项资金到位使用情况、项目实施进度、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进行跟踪监管。
第六条
项目单位应在项目实施中期和项目完成后向项目主管部门分别报送中期进展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确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完成或改变项目内容的,须经项目主管部门批准;
— 1 — 项目因故取消,或因不可抗力无法继续实施,或继续实施已无必要时,项目单位应向项目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终止,并将专项资金上缴财政部门。
第七条
项目完成后2个月内,项目单位应及时做好项目总结报告,理清项目收支账目,如实编制项目决算报告(包括项目执行期间学校财务报表),做好《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申请表》的填写及辅助材料的准备,并逐级向项目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文件和相关材料。
项目验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项目批准文件(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下达的资金安排文件);
(二)项目申请报告、实施方案和项目资金预算表;
(三)项目实施中期报告、完成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四)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包括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执行期间的财务报表)。
第八条 省教育厅对同意验收的项目,接到验收申请后30个工作日之内,组织或委托相关部门进行项目验收。
第九条
验收程序:
(一)听取项目单位报告项目执行情况(项目总结报告和项目财务决算报告);
(二)查阅项目单位提供的验收文件;
(三)对项目单位的有关财务数据、发展主要指标、业务
— 2 — 资料和文字记录进行审查。审查方法包括抽样、核对、审阅、查询、调查、帐户分析、实地观察等;
(四)形成项目验收意见。
第十条 验收完毕,省教育厅根据评估验收情况作出验收结论,并书面通知项目单位。
对验收评定为“优秀”项目的单位,下次申报专项资金时给予优先支持。
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项目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重新申请验收。项目没有结项验收的单位,不得参加新一轮项目申报。
第十一条
云南省示范性民办学校建设项目根据《云南省示范性民办学校建设指导标准》进行项目验收,验收合格的学校授予“云南省示范性民办学校”牌匾及证书。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资助的项目资金归民办单位所有,在民办学校(单位)举办者变更清算时,应将该部分单列,不得作为举办者的投入;在终止办学时,应作为国有资产收缴,用于发展民办教育。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5]3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教育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规范民办学校的收费行为,保障民办学校和受教育的合法权益,特制定了《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OO五年三月二日
附:
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规范民办学校的收费行为,保障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学校 和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民办学校”)。
第三条 民办学校对接受教育者可以收取学费(或培训费,下同),对在校住宿的学生可以收取住宿费。民办学校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方便而代收代管的费用,应遵循“学生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不得与学费、住宿费一并统一收取。
第四条 制定或调整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由民办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按学校类别和隶属关系报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
民办学校对非学历教育的其他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由民办学校自行确定,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民办学校申请制定或调整学历教育收费标准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学校的有关情况,包括学校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法人登记证书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二)申请制定或调整教育收费标准的具体项目;
(三)现行教育收费标准和申请制定的教育收费标准或拟调整教育收费标准的幅度,以及收费额和调整后的收费增减额;
(四)申请制定或调整教育收费标准的依据和理由;
(五)申请制定或调整教育收费标准对学生负担及学校收支的影响;
(六)申请学校近三年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包括教职工人数、按规定折合标准的在校生人数、生均教育培养成本,财务决算报表中的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情况、教育设备购置情况、工资总额及其福利费用支出等主要指标;
(七)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学校提供的材料应当真实有效。
第六条 民办学校学历教育学费标准按照补偿教育成本的原则并适当考虑合理回报的因素制定。
教育成本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正常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等非正常费用支出和校办产业及经营性费用支出。
民办学校学历教育住宿费标准按实际成本确定。
第七条 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按学期或学年收取学费、住宿费。
第八条 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向协议就读的学生收取的费用,不得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
第九条 民办学校学生退(转)学,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退还学生一定费用。具体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 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条 民办学校应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
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应写明学校性质、办学条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民办学校对贫困生有学费减免规定和其他救助办法的,应在招生简章中明示。
第十一条 民办学校要按照有关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实行成本核算,科学计算教育培养成本。
民办学校接受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时,要如实提供监督检查所必需的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 民办学校取得的合法收费收入应主要用于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截留、平调。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办教育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学校收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引导学校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自觉执行国家的教育收费政策。对违反国家教育收费法律、法规和政策乱收费的行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 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后30日施行。
第四篇: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发改价格〔2005〕309号
第一条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规范民办学校的收费行为,保障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学校和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民办学校”)。
第三条 民办学校对接受教育者可以收取学费(或培训费,下同),对在校住宿的学生可以收取住宿费。民办学校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方便而代收代管的费用,应遵循“学生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 原则,不得与学费、住宿费一并统一收取。
第四条 制定或调整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由民办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按学校类别和隶属关系报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
民办学校对非学历教育的其他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由民办学校自行确定,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民办学校申请制定或调整学历教育收费标准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学校的有关情况,包括学校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法人登记证书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二)申请制定或调整教育收费标准的具体项目;
(三)现行教育收费标准和申请制定的教育收费标准或拟调整教育收费标准的幅度,以及收费额和调整后的收费增减额;
(四)申请制定或调整教育收费标准的依据和理由;
(五)申请制定或调整教育收费标准对学生负担及学校收支的影响;
(六)申请学校近三年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包括教职工人数、按规定折合标准的在校生人数、生均教育培养成本,财务决算报表中的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情况、教育设备购置情况、工资总额及其福利费用支出等主要指标;
(七)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学校提供的材料应当真实有效。
第六条 民办学校学历教育学费标准按照补偿教育成本的原则并适当考虑合理回报的因素制定。
教育成本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正常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等非正常费用支出和校办产业及经营性费用支出。
民办学校学历教育住宿费标准按实际成本确定。
第七条 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按学期或学年收取学费、住宿费。
第八条 受县级人民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向协议就读的学生收取的费用,不得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
第九条 民办学校学生退(转)学,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退还学生一定费用。具体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条 民办学校应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
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应写明学校性质、办学条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民办学校对贫困生有学费减免规定和其他救助办法的,应在招生简章中明示。
第十一条 民办学校要按照有关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实行成本核算,科学计算教育培养成本。
民办学校接受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时,要如实提供监督检查所必需的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 民办学校取得的合法收费收入应主要用于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截留、平调。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办教育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学校收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引导学校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自觉执行国家的教育收费政策。对违反国家教育收费法律、法规和政策乱收费的行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后30日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
2008-12-9
【关闭窗口】
第五篇:广东省省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省省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 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财政厅2012年6月20日以粤财行〔2012〕245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省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粤发〔2012〕17号)及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财政设立用于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类扶持。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及社会组织的功能属性、社会作用、能力建设等因素,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类扶持。其中:重点扶持发挥枢纽型作用的社会组织。
(二)公开透明。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核、分配以及社会组织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应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绩效导向。通过专项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资金激励效应,培育发展一批符合国家和省的规划布局、社会需求度高、影响力大、品牌效果突出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四条 专项资金对新设立并符合一定条件且具有提供社会服务能力的公益服务类、行业协会类、学术联谊类、公证仲裁类、群众生活类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特别是发挥枢纽型作用的社会组织给予一次性补助。申请专项资金补助的社会组织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一)依法经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含备案,下同),资金申请日期距登记设立日期不足36个月,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独立于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三)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和人事管理制度健全,依法纳税;
(四)具备提供社会服务能力并在特定领域发挥引领或示范作用;
(五)有固定办公场所和合法的收入来源;
(六)依法开展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业务事项,无违法违规行为,社会信誉良好;
(七)未以任何形式向举办者(出资人)、会员分配各项收入;
(八)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 专项资金原则上按公益服务类每家30万元,行业协会类每家20万元,学术联谊类、公证仲裁类、群众生活类等每家10万元给予补助。每年择优补助200家。补助标准及补助数量每年可视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公开发布的申报指南为准。
第六条 专项资金由相关社会组织统筹用于办公场地租金、社会服务项目成本费用以及培训费用等支出。具体如下:
(一)办公场地租金。包括社会组织为其固定办公场地支付的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等。
(二)社会服务项目成本费用。即社会组织实施社会服务项目相关包括人员费用在内的成本费用支出。
(三)能力建设费用。包括为提升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社会组织自我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而组织的培训项目,以及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理论研究所需费用。
第七条 省财政厅于每年年初综合考虑专项资金预算规模、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转移(委托及授权)职能、政府购买服务等因素和补助标准确定当年社会组织补助数量及补助资金额度,并会同有关部门于每年3月中旬前,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初审及终审的第三方机构各1家,分别负责资金申报受理及初审、资金竞争性分配终审工作。同一个或相关联的不同第三方机构不得同时作为初审和终审的第三方机构。
第三方机构应为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或社会代理机构。社会代理机构应具备政府采购代理乙级或以上资格。
第八条 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依照扶持社会组织的政策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拟定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和评审标准,并向社会公开发布。明确受理申报的第三方机构和扶持标准、数量、政策、评分标准等内容。
评分标准应包括:扶持社会组织政策因素、社会组织类别、服务能力、质量、诚信、预期社会效益等。
第九条 申报受理。社会组织申报专项资金,应按申报指南要求将申报资料分别送负责受理申报的第三方机构、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各一份。
第十条 负责资金申报受理及初审、终审的第三方机构评审程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抽取专家。第三方机构在省财政厅和监察部门监督下,按规定从政府采购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评审小组。
(二)制订评审规则。第三方机构评审应根据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公布的评分标准,设定客观科学的评审指标体系和评审规程。
(三)回避。第三方机构和评审小组成员在评审中,如发现与申报扶持的社会组织有直接利益关系,应主动向省财政厅说明,按规定申请回避。
第十一条 项目审核。第三方机构应按照政府采购及相关规定对社会组织申报材料组织评审。
(一)初审。负责资金申报受理及初审的第三方机构按规定对社会组织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和评审,按照申报指南规定的扶持社会组织数量和比例分类确定通过初审的社会组织名单,提交省财政厅,由省财政厅交负责终审的第三方机构。
(二)终审。负责终审的第三方机构对通过初审的社会组织进行评审,提出拟扶持的社会组织名单,并提请省财政厅确认。
(三)公示。第三方机构应分别出具评审报告,将评审结果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会有关部门确认后,即时在省政府采购网站和省财政厅门户网站公布评标结果和相关情况。公告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四)评标结果确定和资金拨付。公告结束后,省财政厅应及时将扶持社会组织建议名单和补助金额报省政府审定,并按规定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资金拨付经批准的社会组织。
第十二条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专项资金的申报、分配、拨付等信息应主动向社会公开。社会组织应当向社会公开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提高透明度,接受财政、登记机关、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及社会监督。
第十三条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省财政厅应会同登记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社会组织应自觉执行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发现有弄虚作假以及挤占、截留或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的,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罚或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 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省财政厅根据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关规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实施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以后分配专项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根据本办法制订专项资金竞争分配评审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