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作者简介:施灵杰(1989-),男,汉族,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和公共人力资源。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加大双重压力下,延迟退休似乎成了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延迟退休的政策背景、官方态度,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政策的论证分析,最后结合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的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延迟退休;社会保障;养老金;人口老龄化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信息
当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和社会养老金“空账”问题不断凸显的背景下,有关退休年龄改革的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1年末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185亿人,占比91%,增加了025%,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未来劳动力供给可能面临的问题,加重了社会养老金支付压力,成为导致中长期我国养老金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政府对于延迟退休的官方表态
2008年人保部就称正酝酿在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2011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长远发展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应该是一种选择。2012年中国政府网发布《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研究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2013年中国社科院等机构陆续向人社部提交了各自版本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2013年11月15日当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退休年龄政策。所以,从历年的官方表态上来看,延迟退休应该是一种必然,且符合世界潮流。
三、我国养老制度分析
(一)理想的养老制度。中国远在周朝便有完善的养老体制。到了现代,家庭养老结合社会养老成为主流。而理想的社会养老制度应当具有以下结构:第一,建立起全国性的基础养老金项目,满足国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第二,作为补充层次,应当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年金养老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第三,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
(二)我国目前养老制度面临的问题。90年代我国确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制度设计,社会统筹的部分可以现收现用,但是个人账户的钱存在那里等退休以后再用。但在当时建立这个制度之前,整个社会上有很多退休人员和即将退休人员没有缴过费,而他们的养老金也得从基本养老金里出。但是单位缴纳的那部分钱不够来支付养老金,所以这些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一部分便来自于原本不能动用的个人账户,这便形成了“个人空账”。另外,由于养老双轨制的存在以及缺乏完善的立法,我国的养老制度一直为人诟病。
(三)延迟退休是对现有养老制度的纠偏。为了缓解养老金缺口的压力,延迟退休政策这几年一直为社会所广泛关注。据专家计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金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养老金面临的压力。
四、延迟退休政策的分析论证。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延迟退休更是关系到每个人将来的养老问题,因而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目前,对于延迟退休主要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
(一)支持的理由
1、缓解养老金压力。按照专家们的计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金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延迟退休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的压力。
2、维护代际公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若不及时调整工作周期,势必会影响代际公平。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在不断增长,一般到了70多岁,人便会将属于自己的养老金消耗光,而现代人普遍能活到80多岁,这时候便开始消耗别人的养老金资源,本质上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
3、对人力资本的合理使用。现代人普遍接受了较高的教育,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30岁刚刚开始工作并不是件稀奇事,但是在目前的制度下,18岁参加工作的人和30岁参加工作的人都可能是在60岁退休,这既是对前者的不公,也是对后者劳动能力的浪费。
4、我国目前的退休年龄属于偏早型。纵观全球,很多发达国家在近二十年间都对退休年龄进行了调整,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退休年龄在60到67岁之间,大多为65岁。
(二)反对的理由
1、延迟退休增大就业压力。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曾指出,当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但中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
2、延迟退休不利于社会公平。对于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或者脑力劳动工作者来说,延迟退休并不会对其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对于一些体力劳动者来说,年龄越大体质越弱,很难再继续工作下去。另外还有一些国企的下岗员工,因国企改革而下岗,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他们一直盼着到了法定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政策一旦调整,他们无疑将受到重大打击。
3、“有命交社保,没命拿社保”。200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因此,若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的话,那么交了几十年养老金后却只能拿8年的养老金。有网友算了笔账:以中国平均寿命73岁算,月薪3000,60岁退休每月2164,65岁退休每月2786。60岁退休共领2164×13×12=337584元,65岁退休2786×8×12=267456元。多缴五年养老金,结果少领70128元。
4、应先破除双轨制。对于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民众对此早已怨声载道。如果全国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全部纳入统一的社保体系,那么将极大地缓解养老金紧张的局面。
5、现有退休年龄政策执行不力。我国当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很多人认为,在现有退休年龄政策都执行不了的情况下就冒进地延迟退休,显然不合理。
五、国际和国内经验借鉴
(一)北欧老年就业政策的启示
21世纪以来,北欧五国为了应对养老金账户的压力,纷纷推行了改革,下面以冰岛为例。首先,冰岛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老年人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法律。冰岛法律规定领取养老金年龄为67岁,并立法取消了75岁以上老年就业者必须领取养老金的最大年龄限制。冰岛的养老金包括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其次,冰岛为了改善老年就业环境,也制定了健全的政策与法律;最后,冰岛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就业能力,还十分重视成人教育,大力开展终身教育。根据北欧的启示,一味以经济利益为诱导来实施延迟退休显然过于简单粗暴,做好配套的工作同样非常重要。
(二)上海弹性退休机制的启示
2010年上海实行弹性退休机制,根据自愿原则,可申请延迟退休。弹性退休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工种之间工作年限差距较大的问题。但是这种弹性退休制度也暴露出了部分不足,一方面,弹性退休的对象范围,给部分国企领导以制度缺漏,甚至可能产生寻租机会;另一方面,柔性退休激励机制不足,多干几年养老金没有大幅增加,很难为多数人接受。所以尽管弹性退休制度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其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六、探索延迟退休,完善养老制度的路径选择
(一)延迟退休方案的设计
1、渐进式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受阻本质上就是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博弈。首先,关于延迟退休政策,不能哪一年放出来哪一年就开始实行,应当过渡几年,让社会民众理解延迟退休的政策和意义,以此来减少改革的阻力;其次,在具体实施上,可以按照每年延迟退休2个月的“小步快走”的方式来实施;最后,面对不同行业的工作者,应当做出人性化的区分,允许艰苦岗位的男女适当提前若干年领取养老金。
2、退休年龄与领取公共养老金年龄实行分离。在过去我国总将领取公共养老金年龄和退休年龄当一回事处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面对这个问题,应当分开考虑。由于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包括身体状况、学历条件、家庭因素等,所以应当允许每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退休时间。不到领取养老金年龄就退休的人,应当按照一定的比例少拿养老金。
(二)完善我国养老制度
建立多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已经成为世界保障制度发展的普遍规律,发展补充层次的年金养老金计划和自愿储蓄性养老金计划是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完善的养老制度,有助于人们在提前退休到领取养老金这一段“空白期”内维持生活。所以,大力发展年金养老金制度和自愿储蓄性养老制度迫在眉睫。尽管我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法规相继出台,企业年金已经开始运作,但是目前为止仍然很不完善。另外,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也可以向个人提供补充收入保障。
(三)构建社会的公平正义大环境
社会政策上构建公平正义,本身就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十八大强调了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发展的权利。而构建关于养老金体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大环境,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
1、养老双轨制的并轨改革。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公平、正义、共享原则,现在的双轨制明显不符合这一原则。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功成教授提出了改革双轨制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尽快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责任分担机制,让其工作人员也像企业职工一样承担缴费义务;第二步,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进行结构分解,将现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分解成“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职业年金”,其中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相同,“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对应。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使之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接近;第三步,放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代之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一样的机制。至此,彻底消除导致两者之间差距的因素,制度“并轨”也就水到渠成。①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创造适合老年人就业的公平环境。由于延迟了退休年龄,也就意味着相当多的老年人还需继续工作一段时间,所以创立一个适合老年人就业的公平的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北欧的经验,颁布统一的《反歧视法》或者《就业保护法》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提升老年人的就业能力也至关重要,国家应当大力开展成人教育,特别是老年人的教育。(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解:
①引自http://news.china.com.cn/2012lianghui/2012-03/12/content_24872986.htm
参考文献:
[1]杨志超.北欧老年就业政策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的启示[J].学术界,2013(7).[2]杨东升,刘峰.对于当前延迟退休年龄之必要性的质疑――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2013(4).[3]荣莉,林健.国外退休年龄研究及研究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5).[4]叶晓倩,韩锟.欧盟国家养老金改革评析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4(11).
第二篇: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争议
姓名:张扬 学号:13325038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关于延迟退休的政策的概述
为什么延迟退休?因为养老基金有亏空。为什么养老基金有亏空?因为养老制度转轨时,留下了巨大的空账。为什么养老制度需要转轨?因为最初制定的国家养老体制,已无路可走。
近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2015年养老保险“亏空”将超过三千亿元。《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填补养老金缺口、缓解财政补贴压力,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工作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2010年9月,关于“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起因是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布会上,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
2012年7月,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发布了《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报告显示,中国当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报告认为,中国退休年龄偏低,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多数劳动者依然身体比较健康,精力比较充沛,这种退休年龄造成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浪费。
2013年11月20日下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国新办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将采用“渐进式”。
2014年3月9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此方案是渐进式的退休年龄办法。2014年3月9日上午,列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20年前推出。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仅占 26.9%,且这些人口有不少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积累丰富的专业技术和领导管理经验。他们认为,中国低龄老人利用率偏低,开发不足。莫荣和陈兰预计,未来20年,随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者体力要求会下降,而对沟通能力等要求将提高,对老年人力资源的需求将上升。而且未来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也会使得社会对老年人就业的需求增加,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未来将不断下降,由 2011年的 9.2亿逐步下滑至2050年的 7.0亿。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
对于近期同样受到高度关注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马凯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了明确要求,但是社会上分歧很大,认识并不统一。其解决思路是,“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还有明确目标的问题,退休年龄是推迟到63岁还是65岁?还有时机选择、节奏掌握、配套措施以及监督实施的问题”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201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龄退休,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在建议未被采纳的时候,法定退休年龄是如何规定的?各行各业的退休年龄是否是一样的 2015最新法定退休年龄的基本概述: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即: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1] 专家测算,从全国来看,延迟退休可以使我国养老统筹基金一年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延迟退休可以降低国家养老金支出的压力。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分析
一、讨论许久的“延迟退休”政策:政策的起原与进展
延迟退休,也称延迟退休年龄,简称延退,是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
1951年,我国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了我国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195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工人与男职工年满60岁,女工人与女职工年满50岁可退休养老;1955年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规定退休年龄有“女职工”与“女干部”之分;而从197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暂行办法》中,第一次对退休年龄进行了调整——“办法”中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干部均可退休;1992年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组通字[1992]22号)文件》中规定从发挥女领导干部作用和有利于女干部培养选拔的角度规定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以及事业单位中担任党务和行政工作的女干部,其退休年龄可到60周岁;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5号《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应当退休以及公务员在工作年限满20年后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或工作年限满30年可提前退休,这一条例也沿用至今。
目前,我国现行退休政策下的退休情形及其退休年龄的规定中规定退休分为提前退休、到龄退休以及延迟退休三种情况,提前退休分为三种情形,分别为特殊工种退休(男55周岁,女50周岁)、病退以及退职(男50周岁,女45周岁)、矿产企业员工提前退休;而到龄退休则是男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则可以延迟退休,男干部、专业技术人员60-70周岁,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55-60周岁。
“延迟退休”政策引发了激烈的政策讨论。近日,人民网推出“聚焦养老金改革”系列报道,有关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延迟退休等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得到网友强烈回应,仅人民网网友留言达3千余条。其中关于延迟退休留言占大多数,9成以上都不赞成延迟退休。根据人民网2012和2013年两次网调显示,反对延退的网友分别占93.9%和68.6%。另一边,建议延长退休年龄的专家反映称,国外退休年龄普遍为65岁,我国还是60岁,与国际不接轨。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则反映,老人退休后,年轻职工跟不上,部分老人60岁还可以继续工作,但也只能退休后作为返聘人员回到单位,一则没有正常的劳动关系,二则一旦发生工伤,无法获得赔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专家也表示,据了解,企业中部分技能高、身体好,还有余热需要发挥的老同志,通常愿意延迟退休,在现实生活中早已经有很多人如此做,但是由于法定退休年龄横亘在此,法律对他没有形成特别保护。
“延退”政策的出台,从制定计划到即将实施,受到了大批专家学者的鼓励推动,却也遭受着几乎所有民众的反对,对于这一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由于相较国际上,中国的退休年龄和其它国家比起来算早的,中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干部)或50岁(工人)。而在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都为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为男65岁,女60岁;另一方面,中国各地不断曝出养老金亏空的事件,许多地方的养老金已经入不敷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人比率不断上升,加之养老金逐年提高支付比,这就使得未来养老金亏空数额会变得越来越大,需要使用更多的财政补贴来添补这一空白;而民众方面,因为受影响的大部分是处于基层工作的人们,特别是即将到来的退休,马上可以休息享清福了,却因此要继续工作多五年,也就意味着除了要多副处五年的劳动外还得多缴纳五年的养老保险,少拿五年的养老金,这当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的。因此“延退”政策的出台也就成了利益相关者与政府间的一场博弈。
二、“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后利益相关者分析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价值和权利的权威性分配,因而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利益受益或者受损效应,一般可将其分为政策的利益受益者、受损者以及利益无涉者或者说利益中立者。
“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一是利益受益者,二是政策受损者、中立者两大派别。利益受益者包括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对于适龄退休想要留任职务的人(如技术骨干、高层领导等);利益受损者、中立者包括即将退休的基层职员、刚刚参加工作的职员、已经退休的干部(领导、职员)。
(一)政策受益者:政策出台过程中的支持派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是由人社部最初提出来,目的在于缓解目前全国范围内养老金发放的巨大压力,他们是“延退”政策的倡议者和推动者。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2010年9月,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起因是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布会上,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目前我国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于2015年3月10日说,希望今年制定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公开征求意见,后年推出。
2.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延迟退休势必是为了暂缓眼前庞大的养老金缺口,就目前来看,这个缺口是各级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请补贴发放,加之各级地方部门自己补贴一部分因此得以按时发放养老金。另外,有专家也算过一笔账,“延退”政策实行后,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这极大缓解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3.对于适龄退休想要留任职务的人。一般的基层的职员或者公务员到达退休年龄后,自然想要退休,脱离繁忙的生活,享受生活。但是对于高层领导和核心的技术骨干来说,延退意味着继续享受高额的薪酬和掌握巨大的权力,这与基层人员退休的心理必然是不同的,延退对他们来说有着巨大的利益。
(二)延迟退休政策的反对者
相较于政策的支持者(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对于适龄退休想要留任职务的人)来说,政策的反对者的势力就略显弱小了,基本就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没有什么权力。
但是他们是延退政策施行以后受影响最大的人群,虽然上至中央下到各级地方政府均竭力推行“延退”,但是延退在网上依然受到网民几乎一致的反对,在网上搜索“反对延退”的词条,跳出来的“近九成网友反对延退”的词条多达十万余条。同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25311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受访者中,60后占19.1%,70后占39.4%,80后占32.9%。这项调查也印证了这一事实。延退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多交五年的“五险一金”(据统计占薪金比率单位为29.8%,个人为11%左右,合计超过个人工资的40%,),少拿五年的养老金,这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反对而声音。
三、“延迟退休”政策形成分析
从中央带头开始延退计划开始,到2013年8月4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在武汉发布。这份报告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人社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军事经济学院等部门和高校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攻关完成。报告称,延迟退休目前条件并不具备,暂时行不通。再到2014年3月9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此方案是渐进式的退休年龄办法。
这是一项由始至终都遭受着巨大非议的政策,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民众巨大的抗议下,这个政策最终还是修改后即将确定实施。从发现养老金缺口开始制定政策,遭到民众的反对,这个阶段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延迟推行以及改动有着极大的影响,毕竟这牵扯到生活在基层的群众的利益。
人社部渐进式延退时间表时间
现在关于“渐进式的退休年龄”的计划时间表——2015年指定延迟退休方案、2016年上报中央同意并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公布方案、2022年实施时间。政策的施行计划以及内容已经初步制定了下来。
“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的决策者主要由体制内的各级政府与官员构成。人社部作为该政策的主要倡议与推动部门,自始至终坚持政策必须推行;个地级政府、主管部门不管从目前的养老金缺口来看,还是未来面临的巨大的养老金压力也好,也积极主张政策应该推行,尤其是类似于上海这种养老金资金收支缺口每年达到100亿的城市地区,更是迫切希望中央能够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燃眉之急。
虽然对于这项政策,体制内包括给类专家学者中都鲜有反对声音,有的也只是认为现行的“双轨制”才是养老金入不敷出的真正原因,而并非退休年龄过早。因此在整个决策过程中,缺少了有实力雄厚的行动者,这使得这项决策的推行受到的阻力并没有想象中大,大批工作于基层的民众是反对派的生力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已经确定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规划蓝图,延迟退休已经是大势所趋,需要尽快细化和落实,变为现实。延迟退休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互相制约。所以,这项改革要与其他社会保障改革协同推进。改革的实质,是一场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我国的延退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延退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阶层以及不同年龄的劳动者们来说,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对于企事业、机关单位影响也各有不同。改革本就是一次社会利益的调整再分配,公平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要做到对所有人公平是不可能的,所以,决策应该寻求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在保证了了绝大多数的人的利益以后,再去想办法解决小部分人的困难,降低民众抗议情绪,接受新政策,让政策合理化、合法化。
第三篇:延迟退休[范文]
延迟退休政策路在何方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推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个理论问题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养老等问题,牵涉层面多,涉及人群复杂,引起了学术界和民间的广泛关注。
在讨论中,对于政策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分为了“挺延派”和“反延派”,舆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由于退休政策的改变,对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格局的影响。
民众方面,超过93%的人反对延长退休时间,他们多为在社会基层和一线工作的人士,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由于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不大,早点退休一方面可以减少身体方面的负担,另外一方面能够帮助子女照顾后代,以减轻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仅有不到7%的人支持此政策,他们多为国企事业单位干部、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他们认为延长退休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经验和人脉,同时尽量创造更多的收入。
专家学者方面则多数支持该政策。多数人认为由于我国人均寿命延长,现有的退休时间不尽合理,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国家的社会保障负担,弥补庞大的养老金缺口,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必要选择;而且,延迟退休有助于于技术型人才发挥余热,更好地位社会创造价值。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延迟退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不利于青年人的职业发展;某些利益集团也可能借此谋取更大的私利,不利于社会公平。
我认为,延迟退休政策意义重大,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首先,退休政策涉及到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全面考虑就业、老龄化、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状,决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该本着公平、均等和普惠的原则,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这是理性政府的必然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第三,在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弹性”和“自愿”,最大限度地给予公民选择的权力;最后,现有的“双轨制”退休金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国情,所以推进有关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我国国情复杂,人口众多,在探索新的退休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必须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哪怕时间长一些,曲折一些,也要把每一度都踩稳,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制定方面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不同利益群体面临的不同环境,虽然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商榷,但是不搞“一刀切”的总体思路仍然值得称赞。具体到有关延迟退休的问题,我认为在细节方面还是应该多加考虑基层、乡村以及收入偏低的人群利益,毕竟他们对政策的变化相对敏感,也是政府历来关注的焦点。另外,应该适当关注退休政策和退休保障体系的配套与适应。现行的退休政策使得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果说延迟退休只是缓解压力的权宜之计,那么根本上还是应该优化现行的“双轨制”支付体系,用更加公平的支付办法来保障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人民的生活。
关于退休的问题也许离我们还很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不管如何改革,走向科学,走向共赢,走向和谐,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基调是永远不变的。
第四篇:我国职工延迟退休乃大势所趋
自6月5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提出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的设想开始,有关延迟退休的争论就一直不绝于耳。据某网站发起的一份调查显示,95%以上的网民反对延迟退休。
诚然,乍一看,谁都不愿意自己多工作5年而少得5年的养老金,但如果认真思考一下,理论上养老金的缴纳与领取其实是恒等的,更短的退休生活意味着更高的养老金水平。之所以延迟退休,主要是由人的寿命延长所决定的。延迟退休是解决未来劳动力短缺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我国经济社会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结构失衡等问题加剧,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正遭遇人口的瓶颈。此外,自1979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有效提高生育质量和人口素质的同时,养老难、劳动力资源缺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养老金缺口扩大更是当前残酷的现实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死亡规模和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但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资源锐减、养老金收支失衡等问题集体涌现,延迟退休成为必然选择。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1年末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与第五次普查相比,上升3.37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人增加到2.21亿人。
据预计,从2000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年均增加596万人;从2020年到2050年时加速老龄化阶段,年均增加620万人,直到2050年突破4亿人。2030年之后我国60岁以上人口或将达到25%以上,到2050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毫无疑问,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大任务,但目前也面临着大问题。经济社会要持续发展,人是最基本的要素,老龄化带来养老压力,人口增长缓慢导致劳动力资源减少,谈何发展? 老年人增多、劳动力减少,必然导致老年抚养比(即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大幅提高。预计到203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约有2.9亿人,劳动人口约8.1亿人,减去接受高等教育、失业和低收入劳动人口,将出现不足2个纳税人供养1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将明显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和
谐、可持续发展。
《公报》还显示,2011年,我国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272亿元。截至2011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万亿元。
虽然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仍有盈余,但从长期趋势看,这种现象或将得到根本的逆转。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的水平快速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增多、国家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必将大幅增加养老的支出。
以北京为例。2007年至2012年间,北京市的社保体系开始逐步实现全覆盖,社保待遇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已达2516元,较之2006年翻了一番有余。2008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出台,每月新增280元的基础养老金使参保农民养老金整体待遇水平由100元左右达到近400元。同时,60周岁以上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可按月领取到福利养老金。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养老保险的支出。
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男性60岁退休之后大致可活到75岁,女性55岁退休可活到77岁,因此,男女在退休后的生存年限分别是15年、22年。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十二五”末,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至75岁,2050年将达到85岁,退休后的生存年限可能达到20-25年,比目前平均增长5年以上。但同时,由于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工作开始时间可能推迟到25岁,这样,人一生的平均工作时间就只有35年左右。若依然实行60岁退休的制度,必然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并可能导致老无所用、老无所事等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目前,养老基金之所以能收支平衡甚至盈余,这是因为人们平均从20岁开始参加工作,工作40年后退休,那么,用40年所缴纳工资水平的28%(个人缴费8%,企业缴费20%)的养老金去支付退休后15年左右的生活,通过恒等式计算出养老金替代率为(40/15)*28%=74.67%,这样完全可以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25岁开始工作,若依然保持60岁退休,所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年限只有35年左右,退休后的生活为20年。此时的养老金替代率为(35/20)*28%=49%,不足50%。这种水平很难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如果养老基金的发放水平维持在50%以上,就必然会出现养老基金缺口。
如果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按上述算法,缴纳保险费的年限为40年,退休后平均养老年限为15年,则养老金替代率为(40/15)*28%=74.67%,即与目前的状态基本一致,这也高于国际经验的70%的水平,完全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那么,养老基金缺口有多大呢?根据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2011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经超过2.2万亿元;有报道预计,到2013年全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另有分析表明,今后38年中,养老金累计缺口占GDP比重将达到75%。不管上述数字是否准确,未来一段时期内,养老基金入不敷出已是板上钉钉。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劳动力缺乏将对整个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养老保事业形成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推迟退休是解决劳动力资源匮乏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的必然之选。
借鉴国际 注重公平小步慢走 逐步推进
笔者认为,延期退休一经提出就引起各方激烈争论,主要症结在于,在当前欠缺公平与公正的“双轨制”退休制度下,普通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被“剥夺”、被分食,而延迟退休如何实施、延迟退休能否从根本上改善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力资源短缺和“老无所养”等方面的问题。
所谓双轨制,是指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双轨制”导致的最大不公,就是公务员不缴纳养老金,所领取的养老金却是普通职工的2-3倍左右。因此,在延迟退休政策制订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到公平公正,并逐步改变双轨制导致的收支不平等。
从国际上看,延迟退休已是大势所趋。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65个国家与地区对退休年龄做了具体规定,大多数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在65岁左右,各个国家根据具体国情不同,延迟退休的政策也有所不同,比如,福利越好的国家其退休年龄也越高。
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的延迟退休政策分为三档:第一档是提前退休的选择,愿意提前退休的美国人可以最早在年满62周岁时退休并领取打折扣的退休金,62岁退休的保障水平相当于全额退休金的70%,此后每晚一个月退休,退休金水平都有小幅上涨;第二档是正式的退休选择。美国人在年满67周岁可以申请正式退休并领取全额退休金,而大部分人能够领到全额退休金,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第三档是制度鼓励的延迟退休,美国人可以工作到最晚到70周岁,“以年龄换金钱”领到更多的退休金,如果70岁退休可比正常退休多领大约三分之一的退休金。美国居民选择一二三档的比例大约为70:25:5。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点和人口形势,我国如果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阶梯式退休将成为兼顾各方的最优方案。
阶梯式退休是指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性质和个人对工作的意愿不同,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在此原则下,采取“小步慢走”即分阶段推进实施的方式,在保证科学、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分三步实现男女职工均65岁退休的目标:
2016年至2025年间,退休年龄每2年提高1岁,将女工人退休年龄由50岁提高到55岁,同时缩短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年龄与正常退休年龄差距;2026年至2035年间,退休年龄每2年提高1岁,把女职工退休年龄统一提高至60岁;2036年至2045年间,将各类养老待遇享受年龄统一提高至65岁,每2年提高1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民享受养老金年龄同步提高。
笔者认为,该方案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降低财政负担,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劳动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预计到2050年,财政养老负担将由此减轻54%,到2050年基本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供需平衡。
综上所述,延迟退休是世界上众多国家缓解养老问题与劳动力资源短缺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如果无法改变目前的计生政策,作为次优选择,就只有延迟退休年龄。虽然延迟退休可能会导致某些社会问题,但社会要发展,经济要发展,只有经济社会实实在在地取得了发展进步,才可能更好地解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因此,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势不可挡。
本文作者:邹克(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五篇:延迟退休背景及利弊分析
延迟退休背景及利弊分析
摘 要:2016年2月28日,人社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该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社会中引起了密切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将从就业以及养老金的缴纳与支付等视角对延迟退休的背景及利弊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延迟退休;背景;利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疗技术进步,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由建国初的40.5岁增至目前的75.5岁,老年人口的数量与日俱增,加之计划生育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由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养老金压力加快了延迟退休方案的制定步伐,日前人社部研究所所长已经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改革问题之一。
一、延迟退休的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4亿人,占比10.5%。按照国际上通常说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老龄化。按照这个标准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门槛,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
(二)养老金缺口巨大
2014年一份名为《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实际上,我国的养老金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拓宽资金的来源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在当前经济发展不景气、养老金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自然就成弥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一剂“灵丹妙药”。
(三)劳动力年龄人口开始下降
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这部分人口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于2011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走“下坡路”。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总量已从2011年的9.4亿减少至2015年的9.1亿,且依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预计在2030年以后劳动力的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
(四)延迟退休已成国际潮流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的规定于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至今已将近40年。
目前世界上大多国家都在推行延迟退休,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已经普遍达到了65岁,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最低退休年龄也以达到了60岁。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延长的国情以及国际上普遍延迟退休年龄的潮流,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二、延迟退休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减缓养老金支付压力
据《201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征缴收入2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3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45亿元。从账面上看,养老金并无缺口,而且还“绰绰有余”,这明显与学界对养老缺口的担忧形成巨大反差。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是因为《社会保险法》出台实施以后,全国各地的社保部门扩大了对养老金的征缴范围并加大了征缴力度,同时国家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出台了允许部分人群一次性补缴的措施,这才导致基金征缴收入剧增。
实行延迟退休一方面可延长劳动者养老基金的缴费年数,另一方面也可推迟劳动者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从而增加养老金的积累量。按照“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若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就可增收40亿元,减支达160亿元,合算起来仅一年便可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大大减轻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2.应对劳动力人口减少现状
在我国劳动力人口开始减少的背景下,保留现有岗位上的劳动者就成为了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方法。延迟退休既可增加劳动者在岗位上的工作年限,也能发挥“老人”在工作岗位上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因此不仅能有效应对劳动力减少的现状,而且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提高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
目前我国人民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为:一是达到领取养老金的法定年龄,二是缴费年限满15年,且这两个需要同事满足。根据现行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的月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月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其中: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1%=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款÷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
由公式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工资的高低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短挂钩,缴费年限越长,计算基础养老金这一部分的比例也就越大,并且计算比例没有封顶。个人帐户养老金部分,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是以社会的平均预期寿命为依据,按照退休年龄的时间来分别对待,退休年龄越晚对应地计发月数就越小,个人帐户养老金就越多。
经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延迟退休不仅能增加基础养老金的收入,也能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入,进而使劳动者能够在退休后领取更多的养老金。
(二)不利影响
1.挤占劳动岗位,增加年轻人就业压力
工会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大会书面发言透露,目前中国每年退休的人数约有700万人,延迟退休也就意味每年相应期间或减少约700万个就业岗位,而我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力达到2400多万个。虽然年轻人与老年人存在很小的岗位竞争和替代,但是对工作岗位的挤占都是从上级往下级的,需要一个中间层次的接续,而且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因此,延迟退休仍然给年轻人的就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2.加重企业养老金的缴费负担
在许多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会与工龄挂钩,所以临退休员工的工资会普遍比同岗位的新员工高出很多,相对应地,企业为这些员工缴纳的养老金数额也比同岗位的新员工大。延迟退休会使“老员工”延长自己工作的时间,企业也要依法为其缴纳更大数额的养老金,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的缴费负担。
3.损害不同层级劳动者的利益
对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劳动者而言,因为他们工作压力大,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身体损伤也大,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身体就很难负担起工作的强度。因此,这些劳动者都渴望着能早点退休领取自己的养老金,避免自己的身体再受到伤害。
对普通的低收入劳动者而言,他们不会因为延迟退休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自己在岗的工资与退休后的养老金相差不多。所以与延迟退休在岗位上辛苦工作相比他们更乐意选择提前退休拿着养老金惬意地生活或者找一份相对轻松的兼职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对高收入劳动者而言,虽然延迟退休会使其获得更高的收入,但他们在工作期间就已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由延迟退休所增加的收入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他们需要的是退休后的闲暇时间或是单位返聘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总之,延迟退休的实行已经不可逆转,它符合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国际潮流。政府应当早做打算,权衡利弊,充分听取民意,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将延迟退休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煜.延迟退休的利弊思考以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2).[2]朱聪芬.从人力资本层面论“延迟退休”[J].教育管理,2013,(9).[3]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2,(2)
[4]苏春红,李齐云.延迟退休年龄效应分析与中国渐进式推进策略研究[J]理论学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