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锅炉快速冷却的控制方法
锅炉快速冷却的控制方法
一、停炉方式对汽包上、下壁温差控制的影响
停炉分为计划停炉和非计划停炉两种,停炉方式不同,它的降温方式也不同。
1、如果属于计划停炉,那么,我们停炉时一般采用滑参数方式,尽可能把参数降得低一些,让锅炉承压部件的热量尽可能多释放一些,停炉后的冷却速也就会快一些,汽包上、下壁温差就比容易控制,特别是有利于汽机的检修;
2、如果是非计划停炉,如事故情况下的被迫停炉,那是不可控的,那么,停炉后的温度就相对较高,降温冷却就要困难一些,需要的时间相对就要长一些,汽包上、下壁温差就比较难控制,甚至是无法控制;
二、停炉后的冷却
停炉后的冷却分为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两种方式。
1、停炉后,不采用任何手段,让其自然降温降压的冷却方式,称为自然冷却方式;
2、停炉后,采用强制手段进行降温,降压的方式,称为强制冷却方式,如进行上水和放水的方法,启动风机强制通风冷却的方法,开启人孔门进行通风冷却的方法等等,但一般情况下,不提昌采用强制手段进行降温,降压,因为这种方法产生的温差应力较大,对设备的损伤较大,还有可能由于冷却速度过快而导致设备的损坏,如果因为要抢修而必须快速冷却,为保证设备的安全性,也要遵守《锅炉运行规程》有关停炉后冷却与维护的规定,如“停炉4-6小时内各烟风挡板及各门孔应严密关闭,避免锅炉急剧冷却”、“8小时之后可微开风挡板、锅炉人孔门、检查孔门进行自然通风,但若排烟温度高时,严禁开启上述风门”、“停炉18小时后根据需要可启动一台引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冷却,但必须保汽包上、下壁温差<50℃(Ⅱ期<40℃=。
三、汽包冷却的特点
汽包由于壁厚(#1炉汽包壁厚112mm,重123t、#2炉汽包壁厚95mm,重122.2t),水容积较大(#1炉45.23m3、#2炉44m3)所以,热容量比较大,加之保温较好,因此,冷却的速度比较慢,它的冷却主要依赖于炉水温度的降低。
四、停炉后汽包上下壁温差的形成
停炉后,随着压力的降低,炉水的饱和温度也随之降低,金属温度相对较高,汽包对炉水和蒸汽放热,汽包上半部为汽,下半部为水,由于水的传热系数相对较大,所以,与水接触的部位传热要快一些,因此,壁温与炉水温度相接近,而汽的传热系数比水小得多,因此,与汽接触的上半部热量传递较慢,由此在而产生了上、下壁温差。
五、减小汽包上、下壁温差的方法
无论是什么原因停炉,停炉后如果有条件,都要将汽包内进满水,当水位上到电接点水位计的最高水位值后(+300mm),再保持100t/h的给水流量,进水1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可进水16t左右,这样可将整个汽包充满水,包括饱和蒸汽引出管内都可充满水,这样,整个汽包内壁都处于炉水的浸泡之中,上、下壁的放热条件基本相同,上、下壁温度也就相当接近,如果是不急于降温,一般可不必再进水,也能保证汽包上、下壁温差不超限,如果需快速冷却检修,待汽包内的水位降低到+200mm时,可向汽包再进水一次,上水时,最好也将整个汽包充满。这样可基本保证汽包上、下壁温差不超限。
第二篇:CFB锅炉停炉后的快速冷却步骤及检查工作【2014.9.14】
一、CFB锅炉停炉后的快速冷却步骤
(1)床温降至400℃时,可对炉膛进行强制通风冷却,但风量不得过大,控制降温速率在10℃/h以下;
(2)当床温降至150℃时,停运高压风机和一、二次风机,开启炉墙下部人孔门,根据降温速率可适当提高炉膛负压值(PS:提高负压值可以加强通风冷却);
(3)当炉内温度降至60℃以下时,停运引风机(PS:停止冷却)。
二、CFB锅炉停炉后的检查工作
(1)当锅炉停炉检修时,应检查并确认所有燃料隔绝门和挡板都处于关闭位置;
(2)在锅炉停用期间,应对受压部件及其内表面进行检查。出现异常的磨损迹象应予以测量,分析并排除其产生的原因;
(3)检查每一个风帽喷嘴是否被堵塞,被堵塞的喷嘴必须予以疏通;
(4)各检查门孔被启用过后,其密封垫圈应予以更换;
(5)检查床下风道及点火器,如发现损坏,应予以维修;
(6)检查燃料控制设备和其他控制设备,如给水调节器和蒸汽温度调节器等,应处于最佳调节状态;
(7)检查所有燃料和石灰石供料管、排渣管等是否有堵塞、磨损和过热等情况,并根据情况予以维修或更换;
(8)全面检查所有热电偶和测压点的情况,并根据情况予以检修,使其运行可靠。并检查所有传压管路是否有堵塞,并予以疏通;
(9)检查漏落的床料在风室内的沉积情况,并予以清理;
(10)检查受热面管子的磨损情况。应定期记录管子外径及壁厚的测量结果;
(11)检查炉膛内有无结焦现象,如有,应分析结焦的原因并予以清理;
(12)对旋风分离器、回料器、炉膛等处的耐火材料进行检查,必要时予以修复。对炉内易磨损的部位,需加强检查和维护。
第三篇:锅炉水质检测方法
锅炉水质检测方法
一. 硬度测定
1)取100ml透明水样注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3ml氨-氯化铵缓冲液,再加入2滴0.5%铬黑T指示剂。在不断摇动下,用0.01m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即为终点,记录EDTA标准溶液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C×V
YD=—————— ×1000(mmol/L)
VS
YD值≤0.03mmol/L。
式中:
C指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
V指滴定时所消耗的EDTA的体积;VS指水样的体积。
2)将硬度测量结果填入《锅炉水质化验记录表》。
二.碱度测定
1)取100ml透明水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3滴1%酚酞指示剂,此时溶液若显红色,则用0.1mmol∕L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无色,记录耗酸体积V1,然后再加入2滴0.1%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硫酸标准液滴定至橙红色,记录第二次耗酸体积V2(不包括V1)。计算公式如下:
C×(V1+V2)
JD总=———————— ×1000(mmol/L)
VS
式中:
JD总指全碱度;JD值(6~26)mmol/L
C指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mol/L);
V1、V2指两次滴定时所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ml;
VS指水样体积,单位ml。
2)将碱度测量结果填入《锅炉水质化验记录表》。
三. PH值(PH值测试笔)
1)取50ml透明水样,置于量杯中,(锅炉水温度20~30℃)。
2)取下PH值测试笔的保护套。
3)先用蒸馏水清洗PH计的电极,并用滤纸将附在电极上及周围的水分吸干。
4)轻触“开关键”,即接通电源。
5)将仪器插入被测溶液中,使测量电极浸没于被测溶液中。
6)轻轻晃动仪器,待示值稳定后读取稳定的显示数字。
第四篇:快速背诵古诗文方法
快速背诵古诗文方法
抓关键词语法。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抓写作顺序法。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整分联合法。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尝试回忆法。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限时背诵法。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第五篇:财务控制方法
财务控制方法
什么是财务控制方法[1]
财务控制方法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所施加的影响或进行的调节的一种方法。
财务控制方法的种类[2]
由于各控制主体的目的、职责和任务各有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调控方法。财务控制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制度控制法
制度控制法指按照国家和企业制定的法令、条例、制度、办法等进行的控制。包括财产物资、现金收支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岗位责任制,财务管理基本业务程序制度。制度控制通常规定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制度控制通常具有防护性特征。
二、定额控制法
定额控制法是指以定额为标准,对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所进行的控制。符合定额的经济业务要给予支持,保证资金需要;超过定额的经济业务要分析超过的原因,再分别处理。一般地说,财务管理中的定额管理本质上是对财务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明确提出定量、定时的要求,建立各种各样有科学依据、切实可行的定额,并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组成一个定额体系。这个体系按内容分有资金定额、成本费用定额、设备定额、物资定额;按性质分有状态定额、消耗定额和效率定额。
定额管理的实施要求企业做好两项基础性工作:计量与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工作。①计量与验收工作包括:明确企业各种计量检测工具的配置、使用、管理、维修要求;规范企业商品、材料、物资的购进、入库、领用、转移、出库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②信息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财务资料的编制、审核、传递、反馈、档案管理的责任制,财务管理要求信息工作全面、及时、准确。
三、授权控制法
授权控制法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既定的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的控制。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以外的行为不予认可。
授权通常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内对正常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例如,因工出差问题,只要出差人部门的负责人按照工作计划和制度授权即可。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项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一般授权在企业中大量存在,授权给较低的管理人员就可以了。特别授权在企业中较少出现,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是无法处理的,需要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乃至最高领导人专门研究,作出决定。
一般来说,有些经营业务授权可以一次完成。而对大多数经济业务来说,是需要两次或两次以上相互联系的授权才能完成的。第二次授权不仅是对第一次授权的认可,同时还是对第一次授权所形成的经营业务的进一步监督和控制。如果负责第二次授权的人或部门独立于第一次授权的人或部门,则能加强授权的控制功能。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企业的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授权。②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③经营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四、责任制度控制法
在现代组织形式下科学的组织结构、合理分工管理的基础上,进而建立适当的责任制度,是组织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责任制度控制法是以明确责任、检查和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控制方法。责任制度具有三大特点:①职责和权利结合起来;②工作任务和方法结合起来;③纵向和横向工作结合起来。
责任制度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部门责任制。部门责任制指按照企业各部门具备的职能来明确责任,考核责任的制度。实行部门责任制,首先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责任范围及部门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制订各个部门的工作标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制度,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以使企业内部各部门既能各司其职,又能协调配合,从而有条不紊地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2)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指按照岗位明确责任、考核责任的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各级组织和人员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职权范围和工作责任。以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实施岗位责任制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在工作内容上要明确职责范围和权限,有时,一个岗位有几个人负责;有时,几个岗位有一个人负责。第二,在质量标准方面,质量标准要指标化。第三,在政策规定方面,要纪律严明,要经常性进行检查和监督。
五、预算控制法
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预算表现了执行主体的责任和奋斗目标,因而能约束预算执行主体的行为,最大限度的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通过预算目标与实际业绩的比较,能使经理人员随时了解预算主体范匦内的企业实际业绩的进展情况,通过分析目标与实际的差异,揭示产生差异的原因,以便反映原始预算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并由此决定是否修改原始预算,以使目标变得科学与合理。通过实际业绩与预算业绩的定期比较,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在集团内实施预算控制,更有利于落实责任,有利于企业的控制与经营。
六、利益控制法
应当明确,参与财务活动的各行为主体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或增加自身的经济利益,不管是国家、部门还是企业概莫能外。当各行为主体间的利益界限清晰,各自的行为结果与其利益所得直接相关时,外来的利益调控措施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为了使自身的运行更顺利有效,常用留利分配比例、工资分配、奖金分配等杠杆调控内部的诸多财务关系。诚然,利益杠杆作用具有双向性,它一方面鼓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另一方面也会抑制人们从事某种活动,通过利益的间接调控,尽可能地使各行为主体的财务活动符合调控主体的计划和目标。当市场氛围越来越浓时,利益激励机制将会成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主要动力。
七、平衡控制法
平衡控制法指对系统内部各部分、各要素间能够按其固有的比例搭配并以特有的规律协调有效的控制运行。财务工作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工作,不仅在总体上、在整个过程中,具有某种平衡性要求,且在每一局部和环节上也必然存在一个特定的配置比例要求。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财务收入与财务支出的平衡调控。财务收入与支出、资金的供应与需求永远是一对矛盾,二者之间可能在一系列外在条件约束下暂时地达成某种平衡,但很难永久处于自发平衡之中。一般地说,对资金的需求总是大于资金的供给,即一方面财力有限,另一方面又需求无限。这就要求财务调控积极发挥作用,分清轻重缓急,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恰当的项目上,实现财务收支平衡。
(2)资金运行与物资运行的平衡调控。资金流与物资流是企业的两大主流,二者之间可以平衡运行,也可以交叉运行。即资金流可以变为物质流,物质流也可以变为资金流,并且都与信息流相关。对于资金与物资的调控,应当以企业目标为出发点,适时地实现它们之间的衔接或转换,保证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的协调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3)财务活动内部结构的平衡协调。当一个经济系统的结构和运行轨迹确定之后,其内部的财务结构也随之确定下来,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暂时平衡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当其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工艺流程等确定之后,其生产经营的资金结构、成本结构、销售收入结构和利润分配结构也就确定下来,并且变得相对稳定的。一旦某一结构发生变化,就应查找造成变化的内在原因,就要分析看是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还是外界因素的变化。若确是外界不可控因素发生了变化,就应当果断地改变原有的结构状态,适应形式的变化。
八、区域控制法
区域控制法,即根据财务活动的规律性大致规定一个财务活动的区域,凡是某一系列指标处于该区域内者,则视为正常;如果超过了区域的范围,便认为是超常,从而查核其中原因。由于此时的判别标准是“区域性”,因此区域的位置、区域的大小便成为该种调控方式的重心所在。要求在确定区域时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调控区域。
九、比率控制法
比率控制是一种相对数控制方法,是通过两个相关指标的比较及数期变化趋势,来分析说明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在许多情况下,运用绝对数无法说明问题,但使用具有可比意义的相对数却能作出有效的比较,进而找出差距和不足。
十、限额控制法
限额是指根据经验或科学计算而对某种行为的消耗、占用、或产出所做的数量规定,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以前的行为具有历史延续性,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但对于没有历史延续性的行为,或对于外界环境处于飞速变化的事件及各种非线性变量不断产生的系统,限额调控是难以奏效的。在财务管理中,常用于调控财务行为的限额有收支总额、流动资金占用额、工资定额、利润总额、销售总额等。
要正确运用以上各种调控方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对需要的反馈信息,应进行认真的反复的测算,并对有关资料整理加工,以便于进行比较。
(2)检测数据应尽量达到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要求。
(3)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要规定适当的限制界限。
(4)受控时间要适时,不要等系统已运行完一个周期再进行比较分析。
(5)外部信息要可靠、真实,信息应当以适当的计量单位表示。
(6)信息的反馈循环应尽量减少层次,以加快反馈速度,提高信息反馈效率。
(7)对有些事物的控制要建立一定的模型,运用各种现代数学的手段,进行数量分析和模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