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财[2009]723号)》

时间:2019-05-14 14:5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财[2009]723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财[2009]723号)》》。

第一篇:9-《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财[2009]723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

行办法

工信部财[2009]723号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工作,依据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4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部属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有资产处置,是指部属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

第四条 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闲置资产,报废、淘汰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按资产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五条 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二章 国有资产处置要求

第六条 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七条 对未达到最低使用年限的国有资产,原则上不得进行处置。国有资产最低使用年限的要求:通用办公设备使用年限为6年;车辆使用年限为10年;办公家具使用年限为15年。其他资产最低使用年限原则上参照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执行(详见附表1)。

第八条 国有资产出售、出让和转让,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目前仅限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家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章 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第九条 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在800万元以下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部进行审批。

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在800万元以上(含800万元)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条 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的审批权限如下:

(一)国有资产在部属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之间、以及事业单位对企业的无偿调拨(划转),按800万元的规定限额审批。

(二)对跨部门、跨级次(中央单位与地方单位)的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事项,一律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一条 各单位申报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属部审批权限范围以上的,申请材料应提交一式二份。

对在部审批权限范围以内的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处置事项,部于每年3月、6月、9月和11月集中进行审核批复。其他的资产处置事项不受审批时间限制。

第四章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

第十二条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如下:

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提出资产处置申请→报部审批(审批限额以上的由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对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由单位组织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报部(或财政部)备案→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开处置→处置收入上缴或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处置结果报部备案。

第十三条 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获得批准之后,对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等需进行资产评估的事项,有关单位应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处置资产进行评估。部属单位的评估结果报财政部备案,部属单位的下属各级单位评估结果报部备案。

第十四条 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后,需进行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需提交如下材料:

(一)单位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的申请;

(二)国有资产评估报告书;

(三)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一式三份);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资产进行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等处置时,当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90%时,出让方需与产权交易机构商讨确认交易价格,并按审批权限报部门或财政部重新确认后,再进行交易。第十六条 国有资产处置结果应报部备案

(一)对批准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各单位应在收到批复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所批国有资产的处置工作,并将处置结果报部备案。

(二)国有资产处置结果备案应提交如下材料:

1、处置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对未处置资产说明原因);

2、处置国有资产的发票或收据复印件。

第十七条 各单位收到国有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后,应将批复复印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备案,并接受财政专员办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及有关资产处置备案文件是财政部安排部属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参考依据,各单位应当依据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产权变动登记等相关手续,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章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第十九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等。

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应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取得收入后2个工作日内,全额上缴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第二十一条 应上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

(一)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

(二)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收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的有关规定,在扣除奖励资金后的剩余部分;

(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

(四)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在出售、出让、转让后收入形式转变为现金的,在扣除投资收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的剩余部分。

第二十二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以下方式上缴:

(一)已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部属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其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二)未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部属单位,按下列不同情况进行上缴:

1、没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部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2、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财政部为其开设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3、三级及三级以下预算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直接缴入其主管的二级预算单位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第六章 单位内部审批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处置应由本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进行审核鉴定,提出处置意见后,再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处置内部审批流程如下:

(一)资产使用部门首先提出资产处置申请;

(二)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其掌握的有关资产管理信息,对拟处置资产的使用状况、使用年限、账面价值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资产处置的初步意见;

(三)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的初步意见,查对有关明细账和有效凭证,提出资产处置的有关意见;

(四)技术部门从技术角度,对资产的安全性、可用性、损耗程度等方面进行技术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提出资产处置的有关意见;

(五)资产管理部门综合财务部门、技术部门提出的意见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最终处理意见,再按照资产处置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第七章 申请国有资产处置需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申请国有资产处置应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提交材料是复印件的需加盖单位公章。

第二十六条 申请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偿调拨(划转)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详见附表2);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四)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资产的,需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五)拟无偿调拨(划转)国有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等清单;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七条 申请国有资产对外捐赠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对外捐赠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捐赠报告,包括:捐赠事由、途径、方式、责任人、资产构成及其数额、交接程序等;

(四)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应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五)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

(六)能够证明捐赠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八条 申请国有资产(不含车辆)出售、出让、转让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的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国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四)出售、出让、转让方案,包括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原因、方式等;

(五)出售、出让、转让合同草案。属于股权转让的,还需提交股权转让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九条 申请车辆处置(出售、报废)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单位车辆处置的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车辆原始价值有效凭证复印件;

(四)固定资产卡片和车辆行驶证复印件;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条 申请国有资产置换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置换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四)对方单位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等;

(五)双方草签的置换协议;

(六)对方单位的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七)单位近期的财务报告;

(八)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一条 申请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单位国有资产报废、报损的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国有资产报废、报损价值清单(附数据盘)(详见附表3);

(四)能够证明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计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盘点表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

(五)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文件;

(六)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需提交相关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二条 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抵押)发生损失,申请损失处置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处置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四)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坏帐的情况说明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

(五)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三条 申请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的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用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后仍不能弥补损失的,需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

(四)债务人死亡或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需提供其财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

(五)涉及诉讼的,需提供判决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法院生效判决书或裁定书,或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

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部对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三十五条 部属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申报,擅自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

(二)串通作弊、暗箱操作,压价处置国有资产;

(三)截留资产处置收入;

(四)其他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部、所属事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不适用于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全资和控股企业。

第三十八条 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国有资产处置,相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防止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工信部财[2009]72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工作,依据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4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部属事业单位。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有资产处置,是指部属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

第四条 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闲置资产,报废、淘汰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按资产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五条 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二章 国有资产处置要求

第六条 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七条 对未达到最低使用年限的国有资产,原则上不得进行处置。国有资产最低使用年限的要求:通用办公设备使用年限为6年;车辆使用年限为10年;办公家具使用年限为15年。其他资产最低使用年限原则上参照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执行(详见附表1)。

第八条 国有资产出售、出让和转让,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目前仅限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家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章 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第九条 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在800万元以下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部进行审批。

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在800万元以上(含800万元)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第十条 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的审批权限如下:

(一)国有资产在部属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之间、以及事业单位对企业的无偿调拨(划转),按800万元的规定限额审批。

(二)对跨部门、跨级次(中央单位与地方单位)的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事项,一律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一条 各单位申报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属部审批权限范围以上的,申请材料应提交一式二份。

对在部审批权限范围以内的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处置事项,部于每年3月、6月、9月和11月集中进行审核批复。其他的资产处置事项不受审批时间限制。

第四章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

第十二条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如下:

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提出资产处置申请→报部审批(审批限额以上的由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对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由单位组织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报部(或财政部)备案→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开处置→处置收入上缴或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处置结果报部备案。

第十三条 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获得批准之后,对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等需进行资产评估的事项,有关单位应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处置资产进行评估。部属单位的评估结果报财政部备案,部属单位的下属各级单位评估结果报部备案。

第十四条 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后,需进行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需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的申请;(二)国有资产评估报告书;(三)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一式三份);(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资产进行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等处置时,当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90%时,出让方需与产权交易机构商讨确认交易价格,并按审批权限报部门或财政部重新确认后,再进行交易。

第十六条 国有资产处置结果应报部备案(一)对批准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各单位应在收到批复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所批国有资产的处置工作,并将处置结果报部备案。(二)国有资产处置结果备案应提交如下材料:

1、处置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对未处置资产说明原因);

2、处置国有资产的发票或收据复印件。

第十七条 各单位收到国有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后,应将批复复印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备案,并接受财政专员办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及有关资产处置备案文件是财政部安排部属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参考依据,各单位应当依据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产权变动登记等相关手续,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章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第十九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等。

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应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取得收入后2个工作日内,全额上缴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第二十一条 应上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一)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

(二)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收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的有关规定,在扣除奖励资金后的剩余部分;(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四)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在出售、出让、转让后收入形式转变为现金的,在扣除投资收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的剩余部分。

第二十二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以下方式上缴:

(一)已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部属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其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二)未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部属单位,按下列不同情况进行上缴:

1、没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部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2、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财政部为其开设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3、三级及三级以下预算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直接缴入其主管的二级预算单位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第六章 单位内部审批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处置应由本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进行审核鉴定,提出处置意见后,再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处置内部审批流程如下:

(一)资产使用部门首先提出资产处置申请;

(二)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其掌握的有关资产管理信息,对拟处置资产的使用状况、使用年限、账面价值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资产处置的初步意见;

(三)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的初步意见,查对有关明细账和有效凭证,提出资产处置的有关意见;

(四)技术部门从技术角度,对资产的安全性、可用性、损耗程度等方面进行技术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提出资产处置的有关意见;

(五)资产管理部门综合财务部门、技术部门提出的意见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最终处理意见,再按照资产处置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第七章 申请国有资产处置需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申请国有资产处置应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提交材料是复印件的需加盖单位公章。

第二十六条 申请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偿调拨(划转)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详见附表2);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四)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资产的,需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五)拟无偿调拨(划转)国有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等清单;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七条 申请国有资产对外捐赠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对外捐赠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捐赠报告,包括:捐赠事由、途径、方式、责任人、资产构成及其数额、交接程序等;

(四)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应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五)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

(六)能够证明捐赠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八条 申请国有资产(不含车辆)出售、出让、转让应提交以下材料:(一)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国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四)出售、出让、转让方案,包括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原因、方式等;(五)出售、出让、转让合同草案。属于股权转让的,还需提交股权转让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九条 申请车辆处置(出售、报废)应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车辆处置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车辆原始价值有效凭证复印件;(四)固定资产卡片和车辆行驶证复印件;(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条 申请国有资产置换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置换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四)对方单位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等;

(五)双方草签的置换协议;

(六)对方单位的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七)单位近期的财务报告;

(八)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一条 申请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应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国有资产报废、报损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国有资产报废、报损价值清单(附数据盘)(详见附表3);(四)能够证明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计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盘点表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

(五)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文件;(六)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需提交相关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二条 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抵押)发生损失,申请损失处置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处置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四)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坏帐的情况说明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五)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三条 申请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用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后仍不能弥补损失的,需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四)债务人死亡或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需提供其财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五)涉及诉讼的,需提供判决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法院生效判决书或裁定书,或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

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部对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三十五条 部属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申报,擅自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

(二)串通作弊、暗箱操作,压价处置国有资产;

(三)截留资产处置收入;

(四)其他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部、所属事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不适用于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全资和控股企业。

第三十八条 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国有资产处置,相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防止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附1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附2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附3国有资产报废、报损价值清单

附1: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一、通用设备部分

通用设备分类

1.机械设备

2.动力设备

3.传导设备

4.运输设备

5.自动化控制及仪器仪表

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

电子计算机

通用测试仪器设备

6.工业炉窑

7.工具及其他生产用具

8.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

设备工具

电视机、复印机、文字处理机

二、专用设备部分

专用设备分类

9.冶金工业专用设备

10.电力工业专用设备

发电及供热设备

折旧年限 6~12年8~12年4~10年7~12年7~13年9~14年 折旧年限 9~15年 10~14年

11~18年

15~28年

18~22年

5~8年

12~20年

输电线路

30~35年

配电线路

14~16年

变电配电设备

18~22年

核能发电设备

20~25年

11.机械工业专用设备

8~12年

12.石油工业专用设备

8~14年

13.化工、医药工业专用设备

14.电子仪表电讯工业专用设备

15.建材工业专用设备

16.纺织、轻工专用设备

17.矿山、煤炭及森工专用设备

18.造船工业专用设备

19.核工业专用设备

20.公用事业企业专用设备

自来水

燃气

三、房屋、建筑物部分

房屋、建筑物分类

21.房屋

生产用房

受腐蚀生产用房

受强腐蚀生产用房

非生产用房

简易房

22.建筑物

水电站大坝

其他建筑物

7~14年

5~10年

6~12年

8~14年

7~15年 15~22年 20~25年 15~25年 16~25年

折旧年限 30~40年 20~25年 10~15年 35~45年

8~10年 45~55年 15~25年

第三篇:6-《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 (工信部财[2011] 324号)》

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工信部财[2011]3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部直属事业单位、部属各高校:

为加强和规范我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财行[2007]647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92号)和《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09]400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

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工作,依据财政部《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财行[2007]647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92号)和《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09]40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部直属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和部属各高校(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集体决策。无论是本单位组织实施,还是委托后勤服务单位或其他单位组织实施,都应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出租、出借。

第四条 各单位国有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出租、出借:

(一)已被依法裁定查封、冻结的;

(二)产权有争议的;

(三)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

(四)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第五条 各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确定出租的价格,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办法确定出租的价格。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5年。对合同到期需续租的出租出借事项,应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六条 各单位应对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第二章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权限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1年以内(含1年)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1年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部审批。

第八条 部直属事业单位和部属各高校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

第九条 部直属事业单位和部属各高校六个月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按下列权限进行审批:

(一)部直属事业单位单项或批量价值(账面价值下同)在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

(二)部直属事业单位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不含8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部审批。

(三)部属各高校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不含800万元)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

(四)各单位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部审核后由财政部审批。

第十条 各单位下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各单位按上述授权限额进行审批。各单位不得对下属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事项进行再授权。第十一条 各单位自行审批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应在审批完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批复文件(一式四份)报部(财务司)备案,由部(财务司)汇总后,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二条 报部备案需提交如下材料

单位出租、出借审批正式文件;

单位同意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

第十三条 各单位根据授权审批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应按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单位内部审批程序,并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应提交的相关材料一并存档备查。

第三章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需提交的材料

第十四条 各单位应按要求提交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相关材料,提交材料是复印件的需加盖单位公章。

第十五条 申请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单位拟出租、出借事项的书面申请;

(二)拟出租、出借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等复印件;

(三)单位进行出租、出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单位同意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

(五)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六)承租方为事业单位的提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承租方为企业的提交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承租方为个人的提交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七)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各单位对需报部审批的出租、出借事项,应在合同签定之日(含续签合同)前1个月,将申报审批文件报部;对需报财政部审批的出租、出借事项,应在合同签定之日(含续签合同)前2个月报部。

第四章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的管理

第十七条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上缴中央财政。

应扣除的费用包括:

(一)应扣除的税金:房产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等。

(二)应扣除的费用: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

(三)在出租、出借合同中明确由出租方负担的维护费用(包括水费、电费、物业费等)可以进行抵扣,相关人员开支不得抵扣。

第十八条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上缴方式 行政单位按照财政部非税收入收缴制度的有关规定,在取得收入抵扣相关费用后两个工作日内,将余额缴入财政部为行政单位开设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行政单位填写《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办理缴款,出租、出借收入使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103070601)”科目。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应按照预算管理及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部对各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申报,擅自对国有资产进行出租、出借;

(二)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

(三)违反规定使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具体实施办法,报部(财务司)备案。

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收到(或自行批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批复文件,应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部(财务司)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清查工作方案

为全面摸清我部行政事业单位“家底”,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健全适应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部决定于2016年3月-12月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原则和目标

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级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我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部机关和部属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彻底核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完善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建立健全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配合财政部充实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有效管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为编制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奠定基础。

(四)完善管理制度。根据资产清查发现和暴露的问题,全面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做好具体整改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二、清查时点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以2015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单位范围

清查单位范围为部本级和2015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各通信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纳入本次资产清查范围。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本次清查范围,但须按照本方案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

三、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财政部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各单位应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 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组织准备阶段(2016年3月)

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方案;组织召开资产清查工作布置培训会,全面部署我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并对清查报表与操作系统进行专项培训。

(二)全面自查阶段(2016年3月-6月)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规定,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资产清查实施方案,组织成立资产清查工作机构,对占有使用的各类国有资产进行全面自查,必要时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有资产核实事项的单位应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并出具专项经济鉴证证明。各单位应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可靠,有关数据准确无误,资产清查数据应与同资产报表、部门决算数据进行核对。

各单位应于2016年4月15日前向部报送资产清查实施方案及清查工作机构设立情况,6月30日前报送资产清查结果申报文件、资产清查汇总表、资产清查工作报告、专项审计报告等材料(同时应报送电子版)。

(三)审核上报阶段(2016年7月-8月)

部对各单位报送的资产清查工作材料进行审核汇总,根据需要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部分单位 资产清查结果进行重点检查或抽查复核,完成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报告,经部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报送财政部。

(四)总结核实阶段(2016年9月-12月)

财政部负责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审批,并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抽查。财政部批复资产清查结果后,部及各单位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16 ] 1号)规定的核实权限,组织开展相关资产核实工作。核实批复后,各单位应做好相应账务处理,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相关资产账卡,完善本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库,逐步实现资产动态管理。

部对本次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对各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开展情况和清查结果进行通报,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各单位应对自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自纠自改,逐项完成相关整改,研究制定完善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四、组织实施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成立部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部属我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务司,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本次资产清查工作。各单位应成立由单位法人代表牵头,资产、财务、人事、纪检、基建、后勤等部门组成的资 产清查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部财务司负责组织部属各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部机关服务局负责组织部机关本级资产清查工作,离退休干部局负责组织离退休干部局资产清查工作,各二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完成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五、经费保障

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原则,由委托方承担。部开展资产清查培训、会议、重点检查及抽查等经费,在部项目经费中列支。

六、操作系统

本次清查使用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清查子系统”。各单位需使用该系统完成资产清查及资产报表的录入、审核、汇总、报送等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单位法人代表是本单位资产清查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加强领导,成立资产清查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保质保量完成本次资产清查工作。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资产清查和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资产清查实施方案,在资产清查中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切实摸清家底。

(三)强化督导,严肃纪律。各单位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完整、合法,不得对存在的问题瞒报虚报,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应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认真总结,落实整改。对资产清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巩固资产清查成果,堵塞管理漏洞,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五篇: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文号】工信部财[2009]532号 【发布日期】2009-11-25 【生效日期】2009-11-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工信部财[2009]532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试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国务院法制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现已印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是指法定代表人因其所任职务而对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国有资产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第四条 法定代表人离开所任职岗位,应当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工作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进行。

第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任免、奖惩被审计法定代表人的依据。

第六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需的机构、人员、经费应当予以保证,经费列入财务预算。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以下简称人事教育司)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工作,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委托。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以下简称财务司)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工作,根据工作委托,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第九条 部内有关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依法依规进行追究和处理。

第十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人事教育司、财务司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审计计划。

第三章 内容与要求

第十一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单位的事业发展和经营发展情况;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资产管理情况;

(四)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五)对外投资的管理和效益情况;

(六)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部管理控制情况;

(七)被审计法定代表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八)其他与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履行经济责任相关的情况。

第十二条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组织结构、资本结构、重要资产产权证明、重要投资合同、贷款合同目录、主管部门有关政策的批准文件等;

(二)单位的管理情况,包括单位内部决策程序以及执行情况、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

(三)任职期间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统计资料、单位外部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

(四)任职期间单位重大事项,包括重大投资决策、重大诉讼、重大资产损失等;

(五)任职期间单位各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

(六)任职期间的决策机构办公会会议纪要以及纪录;

(七)其他经济监督部门对本单位检查后提出的工作报告和处理意见;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须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签字确认。

第十四条 审计工作需向其他部门或单位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审计的依据、方法、内容和范围;

(三)任期期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资产管理状况;

(四)对外投资管理以及收益情况;

(五)任期内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

(六)审计评价;

(七)审计意见或建议;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四章 步骤与程序

第十六条 人事教育司依据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明确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起止时间,原则上审计起止时间不超过五年。

第十七条 财务司接受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后,组成审计组,制定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配置审计资源。

第十八条 财务司应当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可以在召开进点会议时送达。

第十九条 财务司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会同人事教育司组织召开有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的进点会议。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应当在会议上报告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二十条 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有关信息系统以及电子数据,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遇有重大问题可以提请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二十二条 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存在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财务司报告。

第二十三条 经济责任现场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组应当及时向财务司提交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报送财务司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意见。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在收到审计报告初稿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连同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财务司。

第二十四条 财务司在对审计报告、被审计法人代表经济责任履职报告、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反馈意见进行审议和研究的基础上,向人事教育司提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将报告送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对审计结果有异议的,可向有关部门申诉。

第五章 审计评价与责任界定

第二十五条 审计评价应当以审计查证或认可的事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标准等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方面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经营效果,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情况,作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第二十六条 责任界定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包括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直接责任,是指法定代表人对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一)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失职、渎职行为;

(四)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外,法定代表人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外,法定代表人对其非直接主管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不得打击报复。

第三十一条 审计人员对在审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被审计法定代表人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商业秘密和被审计法定代表人的个人隐私,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三十二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本办法规定的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其他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由有关部门或者其所任职单位参照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 部主管的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务司和人事教育司依据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9-《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财[2009]723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9-《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财[2009]723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