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标准农村村庄河道塘管理与维护规范
国家标准《农村(村庄)河道(塘)管理与维护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及意义
(一)编制背景
农村河道(包括池塘、塘坝、沟渠等,下同)整治及管理维护是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水利部和国家统计局2013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数据,我国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有45203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有22909条。农村河道一般属于中小河流的支流及末端河道,分布广泛,数量更是多不胜数,普遍没有列入国家或地方的河道管护名录。这些渠道不仅承担着农业灌溉排涝、调蓄分洪、船舶运输等功能,也是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对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等具有重大影响。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河道功能退化、水质恶化、环境脏乱差现象日趋严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根源是:
(一)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及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管护或管护不到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国家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展河道整治,但由于缺乏长效管护机制,致使整治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持,一些堤防工程及设施常因疏于管护而产生安全隐患。目前河长制虽已全面推行,但实施效果各地仍然差距较大,参差不齐。
(二)部分地区小型分散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水体污染突出,水质严重恶化;农村河道周边垃圾堆积,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平原地区,水体流动性差的农村河道易出现富营养化,破坏当地水生态系统,致使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三)因部分岸坡发包耕种造成水土流失,河岸坍塌严重;秸秆下河、一些有害水生植物向河中蔓延以及枯萎芦苇长年不割造成沉积等,致使河床淤积的速度加快,引排功能严重退化。
(四)有些地区为防止污水入侵或外渗而设置拦污坝,或者由于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水面承包养殖、涉河施工围堰清除不彻底等原因,导致河道坝头坝埂较多,使得河道障碍重重,水流难以通畅。
上述种种,严重制约了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2009年,水利部、财政部启动了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强调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同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要求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度,推进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城乡区域标准水平统一衔接可持续。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家标准委、财政部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三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并提出制定涵盖建设、管理、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环节的标准,旨在发挥标准化对农村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进一步规范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意义
农村河道整治完成后,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巩固整治成果,形成长期有效的农村河道管理和维护机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乡镇在积极开展河道管护工作,特别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广大村民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加强农村河道管理与维护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相形之下,农村河道管理制度缺失,维护无据可依,给开展这一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亟需出台相应的标准进行指导,实现规范化管理与维护。研究制定国家标准《农村(村庄)河道(塘)管理与维护规范》正是顺应这样的形势,满足现实的需要。
这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规范农村河道管护行为,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做法、新经验,提高农村河道管护水平,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任务来源
2015年2月,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通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国家标准委申报了《农村(村庄)河道管理与维护规范》国家标准项目,并于2015年12月获得立项(项目编号:20154157-T-424)。
三、编制过程
标准编制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预研 1、2014年国家标准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正式批准我省扬中市、靖江市、东海县承担江苏省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委、财政部的总体部署,我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河道管护、小型水利设施、绿化等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工作开展先行先试。其中,在农村河道管理与维护方面,通过摸索研究,制定了规范,强化了管理,实现了试点市县河面清洁、河坡整洁、河道通畅的管护目标。试点项目完成后,我省对农村河道标准化管理与维护成果进行逐步复制推广,并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管护制度。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农村(村庄)河道(塘)管理与维护规范》。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改善我省农村河道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江苏省地方标准《农村(村庄)河道(塘)管理与维护规范》发布实施后,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对标准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作了深入分析,包括开展相关的文献调研,召开标准研讨会,研究在全国范围内运用标准化手段加强农村河道的管理与维护,以改变目前我国农村河道脏乱差及功能退化等问题,提出了申报国家标准《农村(村庄)河道(塘)管理与维护规范》的设想及项目提案。
第二阶段:成立起草小组、确定工作计划及标准框架
2015年12月,项目任务下达后,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南京水科院及扬中市河道管理所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制定了工作进度计划,并开展起草标准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标准起草
1、文献调研。2015年11月-2016年2月,起草组根据之前对国家及各省市发布实施的河道管理条例、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文件的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重点考虑从河道监督管理、河道整治与建设、河道清障、采砂管理、河道利用、河道保护等方面提炼全国河道管理与维护的共性问题,确定标准要素。同时参考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了国家标准《农村(村 庄)河道(塘)管理与维护规范》工作组讨论稿第1稿(标准基本框架),内容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管理要求、维护要求和考核等章节。其中,管理要求一章包含水源管理、岸线管理、防洪排涝管理、灌溉管理、采砂管理、河闸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宣传管理、档案管理;维护要求一章包含护岸、清淤清障、垃圾处理、河闸。
2、东部及中部地区实地调研。2016年7月至12月,起草组选择较有典型意义的我国东部苏浙皖地区以及中部湖北省开展实地调研,先后走访了江苏省扬中市油坊镇同德村及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深溪坞村、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榴园村、湖北省宜城市水务局五个乡村和相关部门。目的是了解平原河网地区、丘陵山区以及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农村河道管护情况。
调研过程中,起草组走访了农村河道管理现场,并召开了由市县、乡镇和行政村河道管护人员广泛参与的座谈会,详细了解了农村河道管护的范围界限、管护工作现状、管理方法、当地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并就农村河道定义、管理范围、界限、管理内容进行了讨论,听取当地意见。
基于东部及中部实地调研情况,起草组对标准的框架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是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限定在行政村(社区)管辖的河道(包括池塘);二是增加了“总体要求”一章;三是删除了“维护要求”一章中的“垃圾处理”和“河闸”等有关内容。经过多次内部讨论,反复修改,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第2稿。
3、专家咨询及研讨。2016年10月21日,作为标准起草牵头单位,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国家标准《农村(村庄)河道(塘)管理与维护规范》(工作组讨论稿)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江苏省水利厅、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会上,专家们就农村河道管护的现状与任务,以及标准讨论稿的结构和内容等开展了认真研究讨论,并建议进一步研究标准涉及的对象及范围、厘清农村河道定义和分级分类、明确责任主体,重点从河道的功能及开发利用方面强化管理和维护。会后,起草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讨论稿作了调整,一是增加了“管护职责”一章,内容包括机构职责和人员职责;二是将“管理要求”和“维护要求”两章合并为“管护要求”,内容包括:水源管护、河道防洪排涝及灌溉管 护、河道环境管护、河道开发利用。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第3稿。
2017年3月3日,标准起草组就国家标准《农村(村庄)河道(塘)管理与维护规范》(工作组讨论稿第3稿)组织召开了第二次专家研讨会,邀请了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所、河海大学、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环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讨论。专家们对标准讨论稿的结构和内容等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1)标准的内容应兼顾全国各区域农村河道的特点,体现地域特征;2)在“农村(村庄)河道”的定义中不要涉及河道的功能;3)“总体要求”一章应着重从管护主体、管护内容、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4)“管护要求”一章建议从卫生保洁、涉河设施、河岸绿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会后,起草组要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讨论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第4稿。
4、西南、西北及东北地区实地调研。2017年5月,起草组选择我国西南、西北及东北地区开展进一步实地调研,先后走访了四川新津、陕西榆林和吉林临江等地,了解我国西南湿润地区、西北高原干旱地区和东北寒冷地区农村河道管护的实际情况及标准化需求。新津县水务局在农村河道管护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巡查,发现问题后交属地乡镇处理,乡镇负责农村河道的日常保洁任务;榆林市由于农村地广人稀,水资源匮乏,且河道季节性明显,因而在农村河道管护方面难度较大;临江市重点解决的是农村河道乱挖乱采及清淤清障问题。
起草组根据调研过程中所了解的情况对标准讨论稿的内容作了进一步修改补充,特别是对河道检查的内容和要求作较大的调整,同时对标准的结构也作了进一步优化,删除了第5章“管护职责”中有关“机构职责”的内容,并将章标题“管护职责”修改为“管护人员”,即只对河道管护人员明确职责,并提出相应的要求,不对管护机构提出职责要求(理由见“
四、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另外,将第6章的标题“管护要求”调整为“管护内容、范围及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第5稿。5、2017年11月17日,标准起草组邀请北京、江苏、浙江、河南、陕西、云南等水利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对国家标准《农村(村庄)河道(塘)管理与维护规范》(工作组讨论稿第5稿)进行了第三次专家研讨。专家们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河道管护的责任主体、某些技术内容等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1)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宜涉及水面、岸坡、堤防等 局域性措辞,由于无法穷举,所以越具体越无法全面涵盖;2)对“农村(村庄)河道(塘)”的定义,有专家建议采用“内涵+外延”的方式表述,将其修改为“流经或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直接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服务的河流、小型湖泊和沟塘。”但也有专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明确在本标准中“农村(村庄)河道(塘)”的概念是指村庄周边的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河塘。因此,建议将其定义为“乡镇及以下的,临村、绕村和穿村的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服务的河道、池塘、塘坝、沟渠。”3)补充了术语和定义“附属设施”。4)“总体要求”一章的起点应稍高一些,建议补充:“应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产、营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也有专家提出,要明确做到“河面清洁、河坡整洁、河道畅通”。会后,起草组要根据专家意见,再一次对标准讨论稿作了修改,形成了本标准的第6稿(征求意见稿)。
第6稿的标准结构为:第1章 范围;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 术语和定义;第4章 总体要求;第5章 管护人员;第6章 管护内容、范围及要求;第7章 档案管理;第8章 评价与改进。
四、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1月8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016年7月2日修正),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6年10月11日)、水利部《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年3月21日)等文件精神及实地调研情况。
1、对标准的适用范围的确定。我国幅员辽阔,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因地理、气候特征不同,造成平原地区与丘岭山区、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等各类河道的特点迥异,加之全国各地对河道管护的人、财、物投入参差不齐,要按照统一标准对全国所有县级以下河道进行管理维护,难度相当大。有专家建议将标准的适用范围限定为“适用于具有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等公共服务功能的临村、绕村和穿村河塘沟渠及附属设施的管护。”即把 关注的重点放在解决村庄周边的河塘沟渠的管护问题。但这一范围限定带来的问题是,村庄与村庄之间的不“临村、绕村和穿村”的河塘沟渠,本标准不能覆盖,会导致管护盲区。鉴于此,起草组经过研究讨论,将标准的适用范围明确为“适用于农村(村庄)河道(塘)及其附属设施的运行管护”,一是与标准的名称保持一致,表明适用于“农村(村庄)河道(塘)”;二是不作物理空间上的限定,避免管护盲区。
2、对“农村(村庄)河道(塘)”这一术语和定义的处理。在标准研讨会上,有些专家提出,对什么是“农村(村庄)河道(塘)”应给出定义。起草组检索、查阅了国家和地方有关河道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文献,咨询有关水利专家,未获得关于什么是“农村(村庄)河道(塘)”这一概念的权威表述。对什么是“河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以及各省市的“河道管理办法(或条例、规定)”中均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对“河道”的定义是“河流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辞海》(1999年版)对“河道”也没有给出解释。在研究过程中,起草组原先将“农村(村庄)河道(塘)”定义为“由县(市)、乡镇及行政村管辖的具有防洪、排涝、引水、蓄水、农业灌溉、饮用水源和环境净化等功能的河道(包括农村池塘、沟、渠)。”后又修改为“具有防洪、排涝、引水、蓄水、农业灌溉、饮用水源和环境净化等功能的农村河流及其两岸堤防之间水面、边滩、沙洲,包括村庄所属的池塘。”
在标准研讨会上,专家们针对上述定义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主张,建议在定义中不要提及河道的功能。起草组根据专家意见对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农村”“村庄”“河道(塘)”这些概念的内涵大家都“一看就懂”,仅是对概念的外延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理解。鉴于这一情况,为了阐明本标准仅针对县级和乡级及以下的、未列入国家和省市河道管护名录的河道(包括村庄河塘沟渠)开展管理和维护,起草组决定采用外延定义的方式,将“农村(村庄)河道(塘)”定义为“县级及乡镇级河道以及村庄池塘、沟渠的总称。”着重从河道的分类和外延上对“农村(村庄)河道(塘)”的概念进行阐释。
在2017年11月召开的标准研讨上,有专家建议将“农村(村庄)河道(塘)”定义为“流经或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直接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河流、小型湖泊和沟塘。”但也有专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所有河流基本上都流经农村,在定义中强调“流经或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没有必 要,也不合适,因为这样会把流域性河道也纳入定义范围,并建议将其定义为“乡镇及以下的,临村、绕村和穿村的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服务的河道、池塘、塘坝、沟渠。”。起草组综合了专家们的意见,最后将其定义为“具有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县级、乡级河道及农村(村庄)河塘沟渠的总称。”
3、“总体要求”一章中有关内容的确定。在“总体要求”这一章,标准起草组着重从河道管护目标、管护制度及机制、分级分类、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几点原则性要求。其中,对河道管护目标的确定,起草组参考了水利部《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等要求,并结合目前所提倡的“水文化建设”、“水生态发展”,最终将总目标确定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
关于“河长制”在标准中的体现及表述问题。在标准起草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水利部和环境保护部的《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以及各省市有关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对河长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因而在本标准中不需要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也有专家认为,目前“河长制”正在全国范围大力推行,本标准应适应现实需要,增加相关方面的内容。鉴于此,起草组综合了专家的意见,在本标准的“总体要求”中,提及了“落实‘河长制’”,而没有对相关内容作重复和展开表述。
针对第4.3条“落实管护经费”,讨论时,鉴于标准的内容一般不涉及经费方面的要求,部分专家建议不要将其列入标准中,但多数专家建议列入,理由是河道管护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没有经费保障,工作不易落实。从调研情况看,很多地方均存在因经费不足而导致河道管护不到位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为此,起草组在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时,保留了落实经费这一条。
4、“管护人员”一章的内容确定。在前期讨论时,起草组将这一章的标题确定为“管护职责”,下分“机构职责”和“人员职责”。同时,根据当前实行的“河长制”,在标准中列入了河长的职责。但在研讨会上多数专家建议删除“机构职责”及“河长的职责”部分。理由是,如果在标准列出“机构职责”,将会涉及多个主管部门,本标准无法协调;河长的职责在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无需重复。因此,本标准仅针对操作层面的“管护人员”列出了相应的职责及要求。
5、“管护内容及范围”一章中有关内容的确定。这一章是本标准的重点内容,别从管护内容、管护范围、管护要求三个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因素等原因,全国各地农村河道管护的范围、内容、方式方法差异性比较大,因而在起草条文时,尽可能以通常的做法为依据,以满足标准的普适性。
其中,河道的管护范围,国家《河道管理条例》中明确:有堤防的河道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河道为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很多省市的河道管理办法或管理条例中沿用了这一范围界限,但也有部分省市根据本地的河道特点规定了不同管护范围,明确了具体的界限,如《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规定,“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堤脚外侧5至10米的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划定。”
在研究确定河道管护范围时,起草组采纳了浙江省河道管护专家的建议,在标准中明确,对有堤防的河道,其管护范围沿用国家河道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无堤防的河道,作一些细化,即:(1)平原地区无堤防县级河道,其管护范围为两岸之间水域、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不少于5m的区域,其中重要的行洪排涝河道,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7m;(2)平原地区无堤防乡级及以下河道,其管护范围为两岸之间水域、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2m的区域;(3)其他地区无堤防河道,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4)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划定。这样划定的理由,一是与国家河道管理条例中有关管理范围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同时满足大部分省市的相关要求,二是根据某些省市的通行做法或河道特点,给出最低的范围限值,以便于管护操作。
6、“管护要求”一章中有关内容的确定。对于管护要求,起草组分别从河道检查(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问题处理、检查记录)、绿化及生态环境维护、河道保洁、清淤疏浚、设施管护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
第7.2条“绿化及生态环境维护”。这一条主要是对岸坡绿化和河道水体生态提出相应的要求。“岸坡绿化”与“水体生态”这两个概念在内涵 和外延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即都包含植物种植的问题。本标准的条文中同时提及这两个概念,仅是想分别强调对岸坡绿化的管护和对水体生物的管养。
第7.3条“河道保洁”。为了防止动物疫病流行对农村人、畜、环境造成危害,特地增加了“应对河道内病死动物及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置”这一要求,见第7.3.5条。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该法规定,“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第7.4条“清淤疏浚”。河道的清淤疏浚属于水利工程建设范畴,通常需要专业的工程公司来完成。但水利部和环境保护部在《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中强调了“对农村河道,要加强清淤疏浚、环境整治和水系连通。”鉴于河道的清淤疏浚与河道的管护息息相关,本标准针对清淤疏浚工作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以期将河道清淤疏浚与河道管护相结合,改善河道的整体功能。
6、“档案管理”。这一章主要对建立河道管护工作档案和管理方式信息化等方面提出要求。
7、“评价与改进”。这一章主要从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如建立内部考核机制、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公布投诉途径及受理方式以及根据评价结果对河道管护工作进行持续改进等。
五、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协调性
标准中的技术指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1月8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016年7月2日修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水利部和环境保护部《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水利部《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年3月21日发布)等文件的要求。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 1.1-2009的要求。
六、对标准性质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
七、对标准贯彻的建议 本标准发布后,将有效支撑我国基础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建议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务院农村综改办协调组织标准的宣贯,由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和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篇:浅谈农村村庄沟塘整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农村村庄沟塘整治
浅谈农村村庄沟塘整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对村庄沟塘整治更加重视。村庄沟塘整治是一项民生工程,治理好农村村庄沟塘,可以增强农村抗旱、排涝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可恢复河道行洪、排涝、蓄水等综合功能,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根据近年从事村庄沟塘整治工程的经验与实践,对目前在村庄沟塘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沟塘整治做法 成效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更突显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农村村庄沟塘除了正常的排灌、蓄水外,还承担着大部分农村人畜饮用水功能。
一、农村村庄沟塘的基本情况
我镇地属里下河地区,境内河网密布,村庄沟塘共有220公里。这些河道是灌溉、引水、解决群众生活及工农业用水的命脉,长期以来为防汛抗旱,减轻自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农村村庄河道出现了以下问题:
1、水域面积逐年减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水域保护和治理规划,不少村中的小河沟、小渠塘,被人为的缩窄、废弃甚至填埋,有的任意倾占河道搞违章搭建,造成农村水域面积不断减少,造成了水系连通不畅,一遇雨水天气就受涝成灾。
2、沟河水环境不利因素较多。一是水体污染普遍比较严重,一些企业、畜禽养殖业等生产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河道水质呈恶化趋势;二是河道内水草、垃圾等漂浮物较多,河道水环境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三是部分河道淤积严重,主要由于多年未疏浚造成的。
3、管理薄弱,责任不清。农村村庄河道分布广,多数处于“无管护主体、无管护制度、无管护人员、无管护经费”的“四无”状态。一些群众管护意识不强,将生活垃圾直接丢弃在河道之中,类似塑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袋等一些无法降解的垃圾直接悬浮在河面上,情形触目惊心。
4、资金投入不足。2012年全镇安排20多万元,用于农村村庄沟塘整治,加上市里争取的资金,全年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而项目村众多,资金分散使用后,每个村投入的资金只有几万元,只能解决最基本的防洪防冲问题。
二、农村村庄沟塘整治的主要做法
农村村庄河道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的状况,要改善这种状况,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加强河道治理工作,实施农村村庄沟塘整治是当前改善水环境面貌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我们以村庄沟塘整治示范村为抓手,按照人水和谐原则,因地制宜、因河制宜、制订了农村村庄沟塘整治措施:
1、政策扶持,技术保障。首先,政府针对村庄沟塘整治工程制定了“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的制度。所谓“政策支持”,即坚持“谁疏浚,谁受益”的原则;所谓“资金扶持”,是指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将省市配套资金进行补助。其次,水利部门技术指导到位。在整个村庄沟塘整治建设中,提供河段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轮流实施河道清淤。按照“统一规划,周期轮疏”的原则,结合河道整治和冬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们力争在五年内完成全镇村庄沟塘疏浚任务,解决农村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排灌不畅等实际问题。
3、落实村庄河道长效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对整治后的河塘长期管护保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河道保洁考核办法,实施定政策、定责任、定河段、定人员、定考核的保洁措施,定期考核,从而最终达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的保洁目标。
4、加大河岸绿化。为稳固河岸,防治水土流失,我们在河道两侧栽植了大量的树木等植物,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5、严格管理。我们按照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的理念,明确和界定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落实管理责任,依法开展巡查管理,严肃查处各类侵占填埋河道的违法行为,制止和清除河道内各种阻水障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物、拦渔设施等违章行为,纠正随意向河道内倾倒各类生产生活垃圾等不良行为。
三、农村村庄沟塘整治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镇在村庄沟塘整治中,以河道疏浚、引水、绿化、保洁为重点,优先实施了全镇农村河道的综合整治建设,使全镇村庄沟塘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1、坚持疏浚清淤,提高河道防洪能力。近年来全镇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排水不畅、水质变差的现状,我镇规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全镇村庄沟塘轮流疏浚一次。2010年至今,全镇共完成村庄沟塘整治27条,全长73公里的疏浚任务,疏浚土方70多万方,明显改善了河道水环境。
4、配套河岸景观,确保了河岸绿化。按照与标准河道同步实施的要求,配套实施了河岸绿化工程建设,有效美化了河岸景观,亮化了沿河景致。
5、强化河道保洁,确保了河道洁化。2010年以来,我镇年投入河道保洁资金20万多元,强化了农村河道的保洁工作,在明确落实河道保洁考核办法、责任单位、补助政策、保洁人员、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河道保洁工作的考核与监督管理。
四、农村河道整治的经验和启示
农村村庄沟塘整治是政府改善民生的实事工程之一,要确保这一工程的有序实施和整治目标的如期完成,我们要做到:
1、高度重视,切实行动。政府要从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出发,关心农村村庄沟塘的整治,切实按照水利部门下达的整治任务,建立组织,分解任务,狠抓实施,确保农村河道整治工程的有序实施。
2、拓宽渠道,增加投入。在治理农村河塘建设,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划拨专项资金。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需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预算,加大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可以采取县乡两级资金管理方式。农村小河塘的治理,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可以通过民间渠道凑措资金。如当地集体企业,以及向当地农民征收一定的治理费用。另外,农村小河塘的治理还可以采取“谁投入,谁受益”的方式凑集资金。农村小河塘发展水产养殖产业,投资者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以采取“治理、开发、治理”的循环发展模式治理开发农村小河塘。
3、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在村庄沟塘治理中,坚持了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的原则,分类推进河道的建设。比如对处于田间的一些小河道,尽量保持了其原来的自然形态和走势。对于一些险要的河段按照防洪标准,坚持工程防护进行治理,保证防洪安全,确保在标准洪水内的河道安全。
五、结语
农村村庄沟塘经过整治以后,河道“脏、乱、差”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加大村庄沟塘整治力度,加强村庄沟塘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最终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效果。
[1]赵琳:改善农村水环境 建设优美新农村[J]中国水利,2006,(1):53~55
[2]王佐龙:《论河道管理实施方案》,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农村保洁服务与管理规范
XXXX-XX-XXXXXX-XX-XX实施 发布
DB
DB
/TXXX—2014
地方标准规范
(报批稿)
农村保洁服务与管理规范
发布
DB330424/T 100—2014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人:XXX、XXX、XXX。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30424/T 100—2014
农村保洁服务与管理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的管理要求、保洁服务和监督检查等。本标准适用于乡(圩镇)、农村环境卫生保洁。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见会农治办〔2015〕1号、会农治办〔2015〕2号会农治办〔2015〕3号、2洞字〔2015〕54号)。
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设置要求 3 管理要求
3.1 机构设置(见洞字﹝2015〕53号)
3.1.1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负责辖区内涵盖圩镇、村庄、河道、道路等的农村环卫保洁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3.1.2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专职工作人员10名,负责辖区内农村环卫保洁工作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考核工作。
3.1.3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负责对对农村中乱扔垃圾等违规行为依规查处。
3.1.4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选聘保洁员实施环境卫生保洁工作。3.2 制度建设(见洞府字〔2015〕23号)
3.2.1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应建立和健全乡环境卫生保洁规章制度,实现环境卫生岗位定范围、定职责、定待遇,实现环境保洁人员定岗位、定人数、定时间。
3.2.2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应根据各环境卫生保洁服务岗位的特点,调整作业时间、作业方式,合理探索和实施机械化保洁作业。
3.2.3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建立和完善环境卫生监督考核制度,形成乡、村两级监督检查机制。3.2.4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应建立环境卫生保洁专项工作台账,及时、有效、规范记录,定期整理相关资料。
3.2.5 各村宜将农村保洁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3.3 人员配置(见洞府字〔2015〕23号)
DB330424/T 100—2014 3.3.1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设立专业环境卫生保洁队伍,配置专职环境卫生保洁员。3.3.2 各村保洁员按常驻人口配置,分区域负责保洁工作。3.4 设备配置
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配置应符合DB330424/T XXX的要求。3.5 宣传评比
3.5.1 乡及各村应利用板报、橱窗、横幅等宣传工具,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3.5.2 各村可通过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文明乡村、卫生乡村、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增强卫生意识、文明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俗。4 保洁服务 4.1 通则
4.1.1 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应由相应的部门组织实施:
a)b)c)d)e)乡交通运输站负责乡级公路保洁工作; 乡水管站负责主要水域保洁工作;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的联系、协调工作; 乡农技站加强秸秆等农田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管理
乡兽医站负责畜禽污染的治理及动物尸体的监管及处置工作力度,避免动物尸体混入生活垃圾中,确保得到有效处置;
f)居委会负责辖区内涵盖集镇、村庄、河道、道路等的保洁工作。4.1.2 应保障以下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a)b)c)d)e)主要道路、桥梁、河道等两侧; 圩镇及店铺门前; 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自然村落、社区; 环卫设施周边。
4.1.3 加强对乱粘贴、乱涂写、河浜等环境卫生难点开展专项环境卫生治理。4.1.4 保洁实行定时管理和车辆定点集中管理,每天保洁时间不少于8 小时。4.1.5 垃圾箱、果壳箱、垃圾房清运和清理及时,做好垃圾箱的维护更新工作。4.1.6 保洁员在岗保洁时应着保洁工作服。
4.1.7 村庄应制定垃圾收费和保洁服务标准并公示,宜直接向农户收取垃圾清运费用。4.2 圩镇保洁
4.2.1 主要街道、圩镇菜场实行16 小时保洁,次要街道8 小时保洁。
4.2.2 圩镇街道、人行道两侧、绿化带实施巡回保洁,对垃圾箱、果壳箱、垃圾房清运及时并清洗,并定期维护更新。
4.2.3 圩镇河道应进行长效巡回清理和保洁。
DB330424/T 100—2014 4.2.4 圩镇保洁应实现:
a)b)c)d)街道、人行道两侧干净整洁无垃圾; 河道、桥堍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 垃圾房、果壳箱周围干净整洁; 垃圾清运及时、规范、无遗洒。
4.3 村庄保洁
4.3.1 村庄日常保洁实行全覆盖,巡回保洁、垃圾收集每天不少1 次。4.3.2 村庄中池塘及其周边定期清理保洁,每周不少于2 次。4.3.3 村庄垃圾清运及时,日产日清。4.3.4 保洁工作应实现:
a)b)c)d)e)f)村庄中农户垃圾收集设施完好; 垃圾设施周边干净整洁;
行政村所在地、小集市干净整洁; 村庄中池塘周边干净整洁; 村庄内道路两侧干净整洁;
农户房前屋后、房屋夹弄干净整洁,无垃圾积存点。
4.4 河道保洁
4.4.1 河道应实行定期清理保洁,保持桥堍、河滩河岸两侧无垃圾、无障碍物、水面清洁无漂浮垃圾。4.4.2 在有害水生植物爆发季节应组织保洁人员及时进行打捞,防止有害水生植物大面积覆盖。4.4.3 各村在枯水季节宜组织设备和人员对河床进行清理和浜叉垃圾清理,保证河道及其两侧干净整洁。
4.5 道路保洁
4.5.1 道路保洁应实行8 小时保洁,垃圾清运及时,日产日清。4.5.2 道路保洁应实现:
a)道路两侧垃圾收集点附近清洁;
b)垃圾收集点不出现垃圾满溢或周边脏乱现象; c)道路及其设施清理干净,保持整洁。4.6 垃圾清运
4.6.1 垃圾清运及时,日产日清,实行封闭式运输,防止二次污染。
4.6.2 垃圾箱、果壳箱、垃圾房、垃圾中转站及其周边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残留。5 监督与考核(见洞字〔2015〕25号)
5.1 乡成立乡环境综合管理站,负责全乡环境卫生监督考核工作,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加强乡、村两级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并复查。
5.2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每月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农村环境进行明查暗访,检查结果予以公示通报。
DB330424/T 100—2014 5.3 乡环境综合管理站专职人员对其分管区域的环卫保洁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日常检查、常态化监督,保障保洁工作开展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医院服务器维护管理规范
医院服务器维护管理规范
医院内部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是关系到医院数据保密和安全的一件大事,是保证各个业务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为了保证网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结合现有网络结构情况,特制定如下制度,请遵照执行:
1.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
维护目标是保证中心机房设备与信息的安全,保障机房具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工作环境。
安排专人负责服务器的日常操作维护工作,其它人不得私自操作服务器;如果确实需要操作服务器,应征得管理人员许可,并报部门主管同意后方可进行。 服务器必须建立完整的技术文档和维护方案。 服务器必须定期进行双机热备份。
每次更新服务器网站程序前,必须把相关内容备份到移动硬盘中,再进行操作,防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服务器管理员应每周对服务器及外围设备进行1次例行检查和维护。
如发现服务器故障应及时向部门主管报告,并负责计算机及外设的日常维护与排除故障,在遇到电脑公司三包范围内的故障时,应及时催促电脑公司上门或将机器送至供应商处维修。
2.环境要求
服务器机房内必须保持整洁,不得放置无关的设备、物品。
每日检查服务器机房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情况下必须保持恒温、恒湿。 服务器机房不能放置食品和水,不得在服务器机房内就餐。 一般情况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服务器机房。
3.软件环境
为了保证服务器的最大优化,除了安装解压缩、杀毒软件等必要的应用软件外,一般不安装其他非必要的软件,包括OFFICE等,平时最好不设置壁纸、屏幕保护等。严禁安装游戏、聊天工具。
4.杀毒和系统安全
需要拷贝到服务器上的程序和数据,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进行传入。 设置服务器晚间0点进行定时杀毒。 杀毒软件要定时升级病毒库。
在得知有新病毒流行时应立即确认杀毒源库是否为最新,如果不是应立即上网下载,同时应立即上微软网站下载最新的补丁程序。
在得知有最新的安全漏洞时,应立即上网查看微软最新安全补丁。
5.开关机和重启
一般情况下,服务器不得随意关机,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关机,但尽量安排在晚上;若必须在工作时间重启服务器,应提前通知各部门人员:
更新服务器上运行的网站,比如CRM 安装必要的软件 正常的维护需要
服务器在出现严重故障非重起不能解决时 服务器在得到UPS停电通知时 服务器出现严重的硬件故障时
服务器在开机时必须确认UPS供电是否正常
6.文件、磁盘检查
每天检查服务器的磁盘占用情况,如果发现磁盘的使用容量超过70%以上时,应及时清除不必要的文件腾出磁盘空间,清除前要做好数据备份,必要时可以申请新的存储器。
每隔2周 做一次磁盘碎片整理。
7.日志检查
每天检查一次每台服务器的“事务日志”,发现有“严重错误”的,必须立即检查并排除故障。
所有日志在得到“事务已经满”提示的情况下,必须立即进行备份到C:LOGS下,文件名格式为:YYYYMMDD 事务日志备份完毕应立即清空。8.故障管理
服务器的故障包括:软件故障,硬件故障,网站故障,黑客入侵与攻击,其他不可预料的未知故障等。 故障记录:建立服务器故障日志,对发现的各种故障现象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现象,故障位置,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故障记录人员。
对于维护人员不能尽快处理的故障,应尽快以书面或者电话或者其他相关形式尽快通知上级主管领导并发布公告。
9.保密制度
服务器管理员登陆密码仅限管理员及部门主管掌握,密码必须严格保密,每1个月进行1次修改,并有书面记录。
服务器管理员密码和数据库密码设置不能过于简单,应至少包含字母和数字,其长度必须8位以上。
禁止泄露、外借和转移专业数据信息。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业务数据。
附1:服务器管理员职责
严格控制操作服务器人员,做好人员登记和记录日志等。
负责服务器的系统安全,保证其正常运行。其中,包括服务器的日常和维护、定期修改登录密码、定期备份等。 负责日常操作系统、病毒防治等工作。 定期对机器进行维护,保证机器正常运行。
要定期检查机房及各种安全设备,做好记录确保安全。搞好服务器清洁卫生,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第五篇: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的实践与启示
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的实践与启示
周志新,赵 翔2*
1(1.余姚市小曹娥镇人民政府,浙江 余姚 315400;2.余姚市水利局,浙江 余姚 315400)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剧增,农村河道“脏、乱、差”的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河道行洪、排涝、蓄水、供水、灌溉等正常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了沿河景观。为了切实改善水环境,深入实施河道管理保洁是一个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以小曹娥镇为例,对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进行了刍议,旨在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实践;启示;小曹娥镇
河道保洁是对河道诸如塑料袋、水葫芦等漂浮物进行打捞,以确保河道行洪、排涝、蓄
[1]水、供水、养殖、休闲娱乐、纳污、生态、文化等功能的正常发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多种因素,近年来全国一些河道尤其是农村河道遭受水葫芦等河面漂浮物的侵害。例如,2005年2月,大量的水葫芦及水面漂浮物滞留在钱塘江杭州河段,并通过水闸进入河内,严重影响杭州市的供水水源珊瑚沙水库的水质和[2]杭州市风景区的形象。诸如这样的例子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河道管理保洁已成为河道管理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如何建立切实有效地运行机制引起了有关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本文结合小曹娥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对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的做法及认识作一刍议,旨在抛砖引玉。基本概况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地处杭州湾南岸姚北平原,东与慈溪市接壤,西连卫星城市泗门镇,南接朗霞街道,北濒杭州湾,距杭州湾跨海大桥11公里。是余姚“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地形属于冲积性平原,地势平坦,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全镇22区域面积33.1km,下辖8个行政村,人口2.9万人,耕地面积1826.7hm。该镇经济发达,规模以上企业达45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家,已形成了化工、电器、电机、金属加工等优势产业。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镇已有榨菜、辣椒等生态农业基地10余个。先后被评为全国千强镇、浙江省“东海明珠”乡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宁波市文明镇、余姚市文化强镇、余姚市卫生镇等。
作为地处江南水乡的小曹娥,境内河流众多,纵横交错。镇级河道12条50.7km,村级
2河道268条152.4km,水域面积200余hm,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向河道随意倾倒垃圾、河面水草疯长等现象随处可见,河道“脏、乱、差”的问题突出。2003年9月23日,余姚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四届四次会议作出了《关
作者简介:周志新(1963~),男,浙江余姚人,镇农经办副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农田水利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赵翔(1974~),男,广西桂林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工作。
E-mail: xiangz128@sina.com
于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我镇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为目标的河道水环境整治。到2005年初,完成了全镇河道疏浚工作。为了巩固疏浚成果,确保河道干净整洁,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全面推行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6天6小时”(每周6天每天6小时)机制。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长效机制基本形成,管理保洁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上级领导的重视。2009年被评为余姚市河道管理保洁一等奖。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初步实践
根据小曹娥镇实际,经过实践探索,创新出一些富有成效的做法: 2.1 明确目标和任务
明确目标和任务,是建立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机制的关键。在制定工作目标时,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利用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分析,提出了小曹娥镇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目标任务是:对全镇280条共203km的河道全面实施河道管理保洁工作,达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道管理范围内无擅自填堵、覆盖以及缩窄河面和违法建
[3]筑等行为。由于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人们向河争地、向水面要地的态势加剧了。因此,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不仅要确保河面干净整洁,而且赋予了保洁员一项河道日常巡查职责,即河道保洁员在日常打捞河面漂浮物、水草等的同时,对涉河水事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在24小时内向镇政府报告。
2.2 落实保洁专项资金,组建管理保洁队伍
根据河道保洁难易程度,经过测算,在余姚市资金补助的基础上,落实了专项保洁配套资金,配套比例达1:4.17,并实行专帐核算制度。在资金落实的同时,通过公开招标,聘用了一批具有较好素质的河道管理保洁员,组建了由25人组成的河道管理保洁队伍。其中镇级河道8人,村级河道14人。农村河道管理保洁,由于与水打交道,具有安全隐患。为此,对所有保洁员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要求不能饮酒作业,上船要穿救生衣,身着统一配置印有“河道管理保洁”字样的工作服。与此同时,借以现场会形式或其它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通过加强日常培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保洁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2.3 制订考核办法,强化日常监管
为了使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全镇将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列入镇政府考核内容。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小曹娥镇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目标、程序与评分标准、补助标准、奖励措施等。同时,还制订了可操作性较强的《河道管理保洁员工作职责》、《河道监督员工作职责》及有关细则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根据制订的考核办法,加强了日常督查力度,规范管理。一是成立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办公室,设在镇农办内,负责河道管理保洁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做到专管员每月检查、农办按季验收,每月做好检查记录,并打好每月考核分,建立台帐,为年终考评提供依据。根据检查验收情况及考评总体目标,发放保洁员劳动报酬。二是充分发挥河道管理保洁专职监督员作用。为了做好日常监管,2007年,镇里通过公开招标,聘用了3名河道管理保洁专职监督员。专职监督员不仅每天对所属河道的管理保洁员的出勤情况和管理保洁效果进行动态监督检查,而且在监督检查记录簿上签名,记录巡查情况,下午下班前交由镇农办核查。
2.4 设置河道管理保洁公告牌
全镇在公路旁、集镇段等重要位置设置28块保洁公告牌。公告牌上标明保洁员姓名、工作职责及投诉电话。公告牌的设置,不仅起到了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接受广大人们群众的监督作用,而且起到宣传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重要意义的作用,引导人们群众增强爱河、护河意识,克服过去随意丢弃垃圾、乱堆乱放等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功在千秋”的良好氛围。
2.5 注重宣传
开展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非常重要。为此,我们注重宣传,增强公民保洁意识。在宣传中,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譬如,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使河道管理工作和河道的功能、作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而增强公民“爱护河道,人人有责。清洁河道,从我做起”的自觉性。对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的几点启示
小曹娥镇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从中得到了不少启示。3.1 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
开展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是确保行洪排涝畅通的需要。诸如塑料袋、水葫芦等水面漂浮物堵塞河道,使河道水位上升,特别是遭遇暴雨洪水时,河道水面漂浮物聚集在水闸等水工建筑坝前,严重影响排洪。通过清理河面漂浮物,能使河道行洪畅通。二是提高河道水体水质、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需要。河道保洁及时捞除了河中各种垃圾漂浮物,从而清除了这些新的内源性污染,提高了河道水体水质。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饮用水水库上游溪道的日常保洁,明显地改善了水库水质,确保了饮用水源安全。三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据有关数据表明,一株水葫芦可以在90天时间内繁殖出25万株单体幼苗,且在区内成为优势物种,造成其它水生植物减少甚至消亡。水葫芦封江后,还会阻止水中的光合作用,阻碍雨滴对河水的复氧作用。因此,如不及时清理,将引发新的生态灾害。通过提高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的思想认识,为顺利开展该项工作创造了前提条件。
3.2 领导重视是关键
我镇河道长效管理保洁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绩,关键在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惠及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镇党委十分重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和“五镇联创”工作及“农村环境整治年”活动的窗口工程来抓实抓紧。为了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建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农业镇长任副组长,农办水利站人员为成员的河道保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河道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专职具体管理,开展检查和监督。村级河道按属地管理原则,各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并指定农业社长为监督管理员。3.3 资金落实是保障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要想顺利推进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机制,实践证明,必须得到财政的大力支持。我镇用于河道长效管理保洁专项资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2010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落实专项保洁资金44万余元。资金的增加,一方面,改善了管理保洁设备;另一方面提高了保洁员工资,调动了工作积极性,确保了管理保洁质量。3.4 监督到位出成效
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责任、任务、目标明确,资金、人员落实之后,是否出成效,关健靠监督检查。由于河道管理保洁量大面广,又是“露天作业”和动态性很强的工作,很容易造成保洁员缺岗缺位,影响保洁成效。为此,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是关键之关键。而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强化日常监管,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保洁成效。结 语
(1)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是当前河道管理中一项突出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该项工作,对保障农村河道行洪排涝畅通、供水水质安全、发挥水工建筑物的效益、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改善城乡水环境具有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不同的地区,其保洁运作模式和机制也有不同。本文根据小曹娥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对其主要做 3 法进行刍议,供同行参考。
(2)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工作是一项动态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深入持久地进行开展。小曹娥镇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在科技和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继续推进,以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发挥河道行洪、排涝、供水、灌溉、蓄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翔.余姚市河道生态系统保护途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0,10(1):51~53.[2] 郑月芳.河道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01~203.[3] 赵翔,丘坚.水行政和谐执法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07,7(12):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