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计划书
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计划书——大云盘村
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
一、自然概况
大云盘自然村位于铜都镇达贝村委会西面,东邻东川主要通道龙东格公路,国土面积0.8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0.2平方公里。
大云盘自然村地形为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400米,属于丘陵地貌类型,山顶多为平地,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0%。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20.2℃,年均降水量693.1毫米,全年降水集中在6-10月,雨、热同季,适合植物生长。
大云盘自然村具有配套的灌溉沟渠和机耕路,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土壤属于燥红壤,常年的耕种,已成为“熟土”。由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耕作条件,大云盘村常年大面积种植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所产葡萄产量高、品质好,成为东川葡萄种植的主要基地。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大云盘自然村有两个村民小组,农户94户,人口359人,土地面积1200亩,其中:耕地264亩,鲜食葡萄种植300亩,林地410亩,草山226亩。
2006年末,人均纯收入2100元,经济收入主要有种植业收入,其次为畜牧业收入、商业收入等。全村已通电,通水,路网基本健全。
鲜食葡萄种植始于1981年,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引种、改良,现已培育出几个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目前鲜食葡萄种植已经发展到300亩,并以其色泽鲜艳、口感好,远销昆明等地,年产值近40余万元,市场前景看好。葡萄园内年接待观光游客2000余人次,创收5万余元,发展鲜食葡萄深加工、观光果园、农家乐综合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大云盘村经济发展条件好,水、电、路三通,生态环境好,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可发展多种经济林果;
第二,旅游发展前景广阔。该地山青水秀,自然风光优美,鲜食葡萄种植面积达300亩,以其优良品质名扬省内外,为发展田园观光、体验、娱乐休闲农家乐旅游奠定了基础,目前每年来该地休闲观光的人已达2000多人次;
第三,有上级和村委会的大力扶持,当地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对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把大云盘自然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村是可行的。
第三章 定位与总体目标
一、旅游品牌定位:葡萄之乡——春城吐鲁番 发展以葡萄和热带水果种植为主的水果种植业,扶持生态家禽为主的养殖业,建设果园式农家民居,打造具有亚热带河谷特色,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昆明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规划总体目标
围绕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结合生态村和新农村建设,依托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完备便利的交通、水利条件设施,丰富其他特色水果种植种类,扩大鲜食水果种植规模,以基地为龙头,建造一批别具特色的田园式休闲农庄,建设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果园景色秀丽,西面可以欣赏大白河风光,东面可以鸟瞰主城区全景的田园村庄。
第四章
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投资
及资金筹措
一、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和投资
(一)村容村貌整治。立足达贝村大云盘实际,通过村庄主干道路面硬化、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美化、亮化、绿化等工程,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一个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和谐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经济发展、投资开发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
1、入村主干道路面硬化1.5公里,宽5米,厚0.25米,配套相应排水系统工程,计划投资46.88万元;村内道路硬化长1公里,宽4米,厚0.2米,配套相应排水系统,道路两侧绿化,以常绿果树为主,此项目建设可改善大营盘自然村道路通行状况,需要投资21.2万元;总投资68.08万元。
2、与原有入村公路配套,另外修建一条连通南北的简易环村公路,使公路网络更加完善,计划修建公路长1.5公里,宽4.5米,按乡村道路等级修建,需要投资7.5万元。
(二)为达到不同季节,上市不同品种水果,在现有水果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特色水果种植种类,新建名特品种果树种植基地200亩,其中:要以柑桔、芒果、大树杨梅等为主;需要投资12万元,使鲜食水果种植面积达到500亩,积极打造本土水果基地。拉动全村经济增长及我区生态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入村主路人物流集中地扶持建盖休闲农庄8家,为游客提供方便的餐饮、娱乐休闲场所,每家计划补助2万元,需要资金16万元;与农户签订合同,倡导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农庄经营两年后须返还补助资金,用以带动扶持其他农户发展。
(四)在入村主干道1公里处,利用闲置土地建设“葡萄节”场地7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以此来扩大宣传力度,提升大云盘水果基地品牌效益,计划投资5万元;
(五)在“葡萄节活动广场”和休闲农庄规划区建盖15平方米公厕2座,建设10平方米垃圾池2个来改善村庄卫生环境,公厕每座投资10万元,垃圾池每个投资0.5万元,计划投资21万元;
(六)在新建简易环村公路旁调整50亩土地,开展“农事体验”活动,开展品尝鲜葡萄、农家葡萄酒等活动,让更多的城市人体验到休闲农业和收获的乐趣。
(七)实用技术培训230人,让广大的村民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其中:技能培训30人,种植业培训200人,投资0.5万元。
二、资金筹措
计划总投资133.58万元,申请上级补助102.8万元,群众自筹30.78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75.58万元,其中:道路硬化68.08万元,新修公路7.5万元。申请上级补助70.38万元,群众自筹5.2万元;
(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总投资21万元,其中:垃圾池1万元,公厕20万元;
(三)经济发展项目:总投资33万元,其中:举办“葡萄节”场地建设5万元,休闲农庄16万元,水果品种改良12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27.4万元、群众自筹5.6万元;
(四)宣传促销费:总投资3万元;
(五)科技培训项目:总投资0.5万元,其中:技能培训0.1万元,种植业培训0.4万元。
(六)民主管理:总投入0.5万元。
第五章 效益分析
大云盘特色村建成后,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社会效益评价
(一)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大对环境保护与绿化的宣传教育力度,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保护和绿化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增强了主动绿化和环保意识;
(三)为其他村民小组今后的发展探索出一条路子,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其经验可供其他村民小组学习和借鉴;
(四)促进东川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经济效益评价
(一)种植业产品产量及销售收入
大云盘新种植特色水果200亩,考虑按季节及分批上市安排水果类型。平均每亩产水果500公斤,年产量10万公斤,按2元/公斤计,年销售收入20万元。在年销售收入中,扣除40%的成本8万元,年增加纯收入12万元。
(二)通过休闲农庄建设促进旅游观光业发展,预计每年增加旅游收入50万元。
(三)通过出租土地,开展“农事体验”活动,预计每年增加收入50万元。
上述三项合计,每年增加收入112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612元。
三、生态效益评价
项目完成后,通过果树种植和村内道路绿化,新增有林地面积210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7.5个百分点,达到76.7%。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第二篇:阴平乡村旅游示范村情况简介
阴平乡村旅游示范村情况简介
阴平村位于青溪镇北部,距集镇1.5公里,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公里。该村因阴平古道得名,辖5个社,431户,1442人,党员33人,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省级文明村、卫生村。
阴平村自2006年初开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利用农家闲置房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业。通过四年的建设探索,乡村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成为本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
一是高瞻远瞩抓规划。聘请温州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青溪镇阴平村(闫家坝)灾后重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其原有肌理的基础上,提炼整合“山、水、田、林、文”等资源要素,将其规划建设成农家乐休闲度假观光游览地,成功定位为“千年蜀道明珠,川北世外天堂”。
二是围绕主题抓配套。围绕建设大阴平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园区的主题,投入资金1200万元,进行160户的民居风貌立面改造,对道路管网、旅游景观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进行了以改房、改厕、改路、改水、改线、改圈与治污、治乱和环境美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工程。
三是突出特色抓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对闫家居、向阳居等28户农家乐进行上档升级,着力发展和提升了林果山珍等传统产业,发展精品果园400多亩,核桃园500多亩。
通过震后一系列重建措施,阴平村的整体形象、接待水平、旅游效益都得到提升,三年全村总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年旅游收入达3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500元,高出全镇600多元,乡村旅游业成为阴平村的主导产业。1
第三篇:“乡村振兴”新型产业示范村项目
泾阳县“乡村振兴”新型产业示范村项目
一、项目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进入有政策、有管理、有法可依的新时代。
二、项目选址及意义
1、项目选址: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屯杨村。泾阳县是咸阳市传统种植大县,屯杨村地处泾阳县王桥镇关中环线以南,西邻张家山风景区,泾惠渠灌区上游,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村,4100多人口,总面积6300多亩,是典型关中乡村。
2、项目意义:乡村振兴必须产业先兴。本项目以“产业兴旺”为主线,依托市场经济手段,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展示实施过程中新成效、新亮点、新经验,总结提炼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三、项目内容
1、农业种植
目标:建成4500亩现代农业粮、菜种植示范基地
实施内容:1、粮、菜轮作种植项目;2、设施农业种植项目;3、食用菌+农光互补项目;4、高标准农田/复垦农田项目。
2、智慧农业
目标:建成30000M2以上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项目
实施内容:1、智慧育苗工厂项目;2、智慧农业创新示范项目; 3、智慧农业农村安全用水管理项目;4、智慧农业园区管理项目。
3、农业产业链建设
目标:对传统农业种植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实施内容:1、农产品产地仓项目; 2、供港农产品基地项目; 4、产地直供冷链仓储物流项目;4、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四、项目建设时间表
五、项目投资及效益分析
1、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规模约为7.5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为5亿元,主要包括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智慧育苗工厂、农产品深加工工厂、设施农业大棚、光伏发电、农业农村安全用水生产项目等。项目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含外资)和金融机构贷款。
2、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经前期调研分析,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农业粮/菜轮种项目为例,年实现销售金额不低于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严格遵循生产导向,投资回收期及内部收益率均优于社会平均水平。
(2)社会效益
屯杨村新型农业示范项目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一方面,项目实施优化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是对农业工业化、农民职业化以及乡村工厂的积极实践;另一方面项目实施有利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做好有效衔接,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实现村民有收入、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据测算,项目实施可为村民直接增收不低2000元/年,带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乡村工厂等若干产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2000个,年创税额超过1000万元。
第四篇:创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工作汇报
尊敬各位领导:
今天,我们迎来了各位尊敬的客人莅临**村检查指导工作,在这里,**镇**村支部、村委会及全村**余名村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恳请各位领导对我村的各项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下面,仅就**村近几年创
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向各位领导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中部,境内有著名的**古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河道唐家河穿境而过。我村距场镇1.5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369户,1254人,有山地1500余亩,水田478亩,精品果园300亩,是远近闻名的果业示范村。全村有党员30名,重点名牌大学生3人。
近年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实施“项目立村、旅游兴村、基础固村”战略,自加压力、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顽强拼搏,战胜了非典、洪涝干旱、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和自然灾害,取得了乡村旅游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好成绩。今年1-10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6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0%。2003年被县委评为“五好班子”,2004年和2005,分别获得县、市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今年十月底,也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村的验收,2006年获“优秀基层组织”、“村务公开先进单位”,连续十年被镇党委、镇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二、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指挥”的工作思路,紧扣“乡土风情、山村风格、生态风貌”这一主题,大力推进旅游示范村建设,努力打造“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创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山上有林、林中有村、村中有景、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田园风光、文明和谐”的乡村旅游新农村。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强大创建合力
**村支部、村委会始终把创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工作作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形象工程、作为践行“三个代表”的民心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工作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近年来,在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村“两委”把创建活动当作全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摆到议事日程上,当作促进本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抓,通过会议、专栏、资料等形式和途径,多次广泛深入地宣传讲解乡村旅游村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办法措施、成果效益,把全村的干群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形成合力,为我村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村支部、村委会把创建乡村旅游村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决策范围,摆上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宋大成任组长,村委会主任闫文林任副组长的创建乡村旅游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村两委“一把手”亲自抓、分管村干部具体抓、两委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机制,健全了有人管事的领导体系和有人干事的工作网络。
三是宣传发动到位。年初,镇村两级召开专题会议,把创建乡村旅游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我们通过广播、板报、宣传单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创建市级旅游示范村的目的、意义、阶段工作重点及要求,积极向市、县媒体推荐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是责任机制到位。我们结合《**镇创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我村实际,制定了《**村创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目标规划》,并把目标中的具体要求和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把创建市级旅游示范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村、组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基本依据,并与村、组干部的工资挂钩,年终考核,奖优罚劣,大大调动了村组干部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二)抓住中心,富民强村,为创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村“两委”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村上下呈现出“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可喜局面。自2003年
以来,我们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开始实施新村建设,当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50万元,农民投入450万元),共新建房27户162间,改造旧房246户865间,改圈154间,改厕85间,改厨76户,硬化院坝76户4300平方米,建沼气池100余口;在农业特色产业方面,针对“旅游兴村”的战略方针,全村大力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村478亩水田全部实现了水改旱、水改园和水改水,发展精品果园300亩,引进国外水果品种16种水果产量连年增长,全村水果市场占全镇水果产业的90%,发展长毛兔1.2万只,段木密植黑木耳15万根棒;在三产业方面,我们依托唐家河“AAAA”级风景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农家旅游23户。特别是今年7—9月,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村为主的‘金(子山)唐(家河)’旅游线打造”的阶段性旅游发展工作,对全村旅游设施和功能进行上档升级,新建文化广场一个(正在施工中),游人小径500米,对原有的公路进行加宽,新修水泥路2.8公里,新发展农家乐23户,投入政府贴息贷款近190万元。阶段性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仅今年1—10月,**村旅游接待突破10000人次,创收近400万元。
(三)以人为本,以德治村,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中,群众是最根本的主体,创建工作只有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才有生命力。为此,我们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了各类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全村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增强他们参与创建乡村旅游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坚持不懈抓教育。一是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报告会、入户宣讲、座谈会等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村人民。二是突出公民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粉刷张贴标语,散发学习手册、宣传单等形式,使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规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突出科技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农业技校、文化中心、农业技术培训班等学习阵地的作用,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的教育,在全村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第二,破除陋习树新风。在全村长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爱国卫生清洁月”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一是抓好村民文明言行的规范活动,倡导文明习惯养成,大力倡导“学习、开放、创新、超越”的新时期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二是抓好扶贫帮困活动。建立了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对五保户、困难家庭做到了应保尽保,对困难学生进行了救助。三是抓好移风易俗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科学文明的认识,破除封建陋习、在全村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省办”的社会新风。
第三,丰富群众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既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又提升群众的生活品位。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建成了文化大院一个,成立了“夕阳红”老年秧歌队和**古道业余文艺表演队,深入群众开展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参加镇上举办的篮球赛、棋牌比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村形成了一个全民健身、全民运动、全民参与的热潮。三是建农村书社一个,藏书达4000余册,光碟1000余张,建文化户16户,农村书屋一个。
第四,树立典型抓示范。在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工作中,我们注意总结培育推广有教育意义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和榜样的力量来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发掘推荐了水果专业户梁仕能、白手起家搞农家乐的邓从建等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路,带动了全民参与乡村旅游村建设的浪潮中,使全村旅游建设工作有了很大提高。
(四)规划科学,功能配套,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村级环境既是发展经济、提升村级品味的需要,也是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途径。几年来,**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建旅游示范新村的一项硬性指标来抓,建桥、修路、修堰渠、电网改造、绿化美化、公益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12项,建筑特色鲜明,建筑物粉饰一新,农家乐牌匾规范,卫生状况良好;通过人饮工程改造,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100%。
(五)抓住载体,有机结合,深化基层创建活动
我村始终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创建乡村旅游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村级开展了创建“星级农家乐”、“文化户”活动和“文明家庭”的评创活动,提高了全村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在争创“星级农家乐”、“文化户”、“文明家庭”过程中,坚持以优质服务为重点,以“为人民服务,树文明新风”为主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全村先后开展了解放思想学教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等多项活动中,推进了全村各行各业的文明之风,提高了全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农民因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旅游村创建活动带来的物质利益,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的广泛参与更为乡村旅游村创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六)以县帮村,以村促农,形成村农联动格局
2003年以来,全县开展了“以县帮村,以村促农,城乡共建乡村旅游新村”活动。我们村成为首批共建示范村,由四名副县级领导定后帮扶,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交通局、县委组织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扶贫办、县公安局等单位同农家乐结成农家乐共建帮扶组,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镇村干群的共同努力,**村村民共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目前为止,共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促进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居住环境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共建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衷心拥护。
以上六个方面是我们**村创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新村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粗浅经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多加批评指正。借此机会,我们要特别说明的是,**村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新村工作得到了各位领导和市、县新村办及旅游局的大力关心和支持,**村支部、村委会和1250余名村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我们全村上下将以这次检查指导工作为契机,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查找差距,弥补不足,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方法,丰富创建载体,把创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活动抓得更活跃、更有实效,通过我们的真抓实干,努力打造现代文明乡村旅游新村的全新形象!
第五篇:乡村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商业计划书
标准的商业计划书要打动投资人,需要广阔的市场,强大的营销能力,完善的风险控制!下面是关于乡村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商业计划书的内容,欢迎阅读!
项目名称
乡村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商业计划书
项目地址
中国xx
项目背景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XX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响应建设美丽乡村的时代号召,以建设全国乃至国际乡村旅游标杆为目标,结合本土文化,注入国际文化元素,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和城乡统筹于一体的综合型国际乡村文化旅游度假区。
据研究院研究发现:2014年中国中国游客36.1亿人次,同比2013年增长10.7%,中国旅游收入30312亿元,增长15.4%。新疆地区接待旅游总人数4952.69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150.17万人次。
2014年新疆地区人均GDP收入为40607元,同比2013年增长率为9.21%。2011-2014年,新疆地区人均GDP收入突破4万元,增加了1万元。新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97元,增长10.10%,全疆GDP增长9.21%。新疆人均收入增速跑赢了GDP。其中,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214元,增长10.1%;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24元,增长11.2%。
图1-1 2011-2014年新疆地区人均GDP收入
从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来看,新疆居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为新疆居民的旅游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
项目融资计划
项目资金从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三种渠道获得。贷款时限为5年,按照即期5.15%的贷款利率计算。
表1-1 项目融资计划清单
序号费用名称
估算价格(万元)
占项目投入总资金比例(%)
自筹资金
2000.00
13.34%
银行贷款
5000.00
33.33%
股权融资
8000.00
53.33%
总筹资
15000.00
100.00%
项目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1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3817.08万元,流动资金为1182.91万元。
表1-2 项目总投资估算
单位:万元
序号费用名称估算价格(万元)占项目投入总资金比例(%)1固定资产投资13598.0190.65%1.1建设投资静态部分13078.9387.19%1.1.1建筑工程费3200.0021.33%1.1.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78.932.53%1.1.3设备购置及安装费9500.0063.33%1.2不可预见费用261.581.74%1.3建设期利息257.501.72%2流动资金1401.999.35%3项目投入总资金(1+2)15000.00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通过项目部的测算:该项目正常运营达产后,平均年营业收入为17586万元,平均年运营总成本为7447.44万元,项目利润额10195.51万元。未来10年总利润额为10195.12万元。该项目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40.99%,远远大于基本收益率12.00%。
未来十年国际乡村文化旅游度假区给中国提供的税收总计为27364.17万元,平均每年为2736.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