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范文模版]
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
为保证我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及《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
一、模块学习评价原则 1.多样性原则
学校应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让学生、同伴、家长、教师等多主体参与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学习状态。2.多元性原则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模块学习评价的目标,评价中要反映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状况,尤其应关注学生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升,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3.过程性原则
重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模块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即时、动态地了解学生,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客观地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4.发展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用发展的眼光、以诚恳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的个性张扬、特长发挥和大胆创造,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5.实效性原则
评价方案要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要真实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差异、特长及发展状况,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和认同评价结果,切实提高评价的效益。
二、模块学习评价内容及要求
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修习课时、修习过程的综合表现、模块考试考核等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各项目评价具体要求如下: 1.修习课时
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设置所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课程修习,课程修习的时间记录由授课教师登记,教务处核准建档;本项目评价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未经学校批准,课程模块实际修习时间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六分之五的,视为不合格。评价为不合格的,该课程模块学分不予认定(获得免修资格的除外)。2.修习过程综合表现
主要包括学生修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情况、从事与修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及阶段性测试成绩等。阶段性测试的形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或实践操作等;阶段性测试成绩的确定,可以是所有阶段测试成绩的平均,也可以是按计划各次测试占不同比例,最后相加而得,具体由学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组成,各部分权重由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模块学分认定小组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基础上作出综合评价,报教务处审查批准。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级,C级以上者该项评价为合格;评价为D级的,不能获得该模块相应学分。3.模块考试考核
指模块修习结束后举行的全面、系统的考试考核。其中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中的必修和选修Ⅰ模块的考试考核,须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进行测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及所有学习领域中选修Ⅱ的考试考核,由任课教师制定考核方案并报教务处审查通过后实施。本项目评价结果可采用等级制或百分制。其中等级制分为A、B、C、D四级,C级以上者该项评价为合格;评价为D级(或未达到考试考核总分60%)的,不能获得该模块相应学分。
以上三方面均合格者,方能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对于必修模块未能获得学分的学生,可以申请重考,或参加其他教学班相同学习模块的考试,重考合格后可获得学分;重考仍不合格者,允许重修。对于选修模块未能获得学分的学生,可参照必修模块方法执行,也可申请改修其他模块(重修或改修要在接到学分不被认定通知后1年内完成)。
三、学分认定程序
1.学校是模块考核及学分认定的主体。学校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由教务处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成立若干模块学分认定小组。校长是模块考核及学分认定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负责制定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模块学分认定小组负责对本模块学分的认定、评定的具体实施工作,并将结果上报教务处。
2.学生按规定完成课程(模块)修习并经考试、考核后,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的基础上,模块学分认定小组根据学分认定要求,作出综合评价。同时,应填写“学生模块修习学分成绩认定表”(见附1)、“学科模块修习学分成绩评定登记表”(见附2)交教务部门审核。
3.教务处对模块学分认定小组的评定意见和学生资料进行复审,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并告知其原因。学生对学分认定结果如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0日内向教务处提出复议申请,教务处自接到申请10日内作出决议,并回复申请人。4.教务处向校长书面提交学生学分认定的意见,由校长签署后确认。
5.教务处应及时将由校长签署后确认的学生学分登记入“学生修习学分成绩报告单”(见附3)。有条件的学校应在网络上建立学分登记及查询系统,为教师、学生登记学分或查询学分提供方便。
四、模块评价与学分认定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状况,作为模块评价与学分认定的依据之一。2.学校应组织各学科在本实施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模块评价及学分认定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关于教学管理方面的改进意见
1、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任务。
普通高中既承担着培养合格公民的任务,也承载着升学预备教育的任务,这既是社会对我们的期望,也是学校赖以生成和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要面向全体,均衡发展。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观念。高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进行公民道德与素养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规划人生的教育、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与团队精神等。
二要坚定信念,决不含糊。普通高中抓升学预备教育,并不违背素质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视野仅仅局限在少数的所谓的尖子学生身上,不但会挫伤其他学生的感情,甚至还会影响到校风学风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就尖子抓尖子,尖子学生反而会越抓越少,只有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优工作才会有广阔且深厚的土壤。
2、整体规划高中教学。
目前,不少学校对高中的学科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大部分老师的整体规划其实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大致安排,根本不能称为学科教学的整体规划。
首先,学校领导要作好通盘规划,将高中三年的教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思考,规划要有高度,有战略眼光,不能只将眼睛盯在高三。要系统地研究高
一、高二的教学。高
一、高二要打好基础,不超难度、不超深度,构建好知识结构。对高三教学的指导要更细致,对每一轮复习都要有具体的指导意见,甚至要制订包括制定考前40天、10天的工作方案。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降低盲目性。
其次,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要在认真领会学校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各自的工作规划。工作规划中应包含六个层面的内容:①要做哪些工作,②要达到怎样的目的,③由谁去做,④什么时候做,⑤怎么做,⑥做成什么样。要密切关注备、教、练、辅、考、评等各个环节。
第三,好的计划需要有力地执行,执行的力度决定成败。各部门要根据工作规划制定《工作日程表》,装订成册,对照执行,随时检查。从大处着眼把握方向,从小处着手关注细节。
3、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加强过程监控,千万不能满足于年初订指标、年末算总帐的所谓目标管理,因为这种只认结果的管理,很容易造成一旦有什么失误就无法补救的局面。
(1)县、市教育局应建立高中“看起点、比进步”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以高一学生入学成绩为依据,通过跟踪来测评、监控学校的教学质量。市局将采取统测、抽测结合的方式,对高中各年级进行质量监控,特别要加强对起始年级质量的监控。各校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高
一、高二每学年要分别举行一次全市性的分层抽测,高三要举行2—3次“模拟”检测。各直属学校、各区(县)教研室要统一组织考试与阅卷,并指定专人及时上报相关的数据。
(3)学校要充分运用市教科院提供的分析数据,认真进行考后的质量分析:①科任教师、年级组、教研组分析到人,分析到题,找出教与学中的薄弱环节;②教务处、教科室综合分析,向全体教师通告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分析结果,提出指导性意见,落实改进措施。
4、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1)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要实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例会制,及时交流经验、通报情况、分析现状、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学校要建立《校内视导制度》,开展对高中各个年级组、各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视导。要有视导的方案、明确视导的方式、机构等,最后要有视导的结论。
(2)从高一开始,班级任课教师群体每月要有“碰头会”,对班级学生进行“学情会诊”。年级组长应参加每个班级的“碰头会”。
(3)要适当放权,实行年级组阁制或年级聘任制:年级组长对班主任、对本年级的教师有是否聘任的提名权、建议权,班主任对任教本班的科任教师有提名、建议权。
5、学生管理工作人性化。
抓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就是抓教育教学质量,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老师学生之间熟悉程度的关系是正向的。(1)各校要建立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机制。例如,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主题班会,还可以通过学生会、团委等机构搭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无招胜有招,无题胜有题。不惟高考,赢得高考。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①从高一年级开始,动员全班学生设计班徽、班名、班训等,实现班级学生自治,自我教育。开展校友回访、专家进校园等活动。
②开好主题班会。由班主任召集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开好主题班会。建立《主题班会观摩制度》,从思想、理念、方法等方面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班主任工作专业化,进行班主任星级评比。
(3)特别是在高考前,要做好每个考生的思想工作,逐步进入迎考状态,以良好的心态投入高考。既不能让学生过早进入临考状态,也不能让学生到了考试那天还过分松弛。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考,做好心理辅导。高考是难度的考试,是速度的考试,更是心理的考试。
(4)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
提倡“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引导学生每天适当的做些运动,唱唱歌,这可能比做十道习题更有效。
(5)对学生进行复习策略和迎考策略的指导。总的指导思想是:定位准,目标明;心态好,计划行;作息有规律;复习讲方法。学生每月写好月考反思,老师批改点评。
6、以教师为本,实现管理制度人性化。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全过程中。学校不仅要以学生为本,更要以教师为本。现在,高中教师中普遍感到压力太大,甚至产生了厌教情绪,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高度,这种不良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舒缓,必将影响高中教育教学。
人不怕工作累,最怕心里不愉快。不要片面强调工作态度而忽视工作效率,只强调工作态度容易让老师们去拼时间、拼体力,加班加点,布置大量的作业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1)要定期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思想状态。
(2)学校领导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找教师聊天、谈心,制订一个《高三教师谈话制度》,真正做到与教师“手把手、心贴心”。
(3)适当开展工会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融洽干群关系。
(4)改革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在发放高考质量奖的时候,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采用“捆绑式”评价——反对个人英雄主义。不同班、不同科的成绩差异只影响教师的评先、评优。
7、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学会如何关心孩子。
(1)定期召开家长会。改革家长会中校长、班主任包打包唱的形式。年级组、班主任要精心组织、策划。
(2)分阶段编制《给家长的建议书》。通过《建议书》的形式指导学生家长正确配合学校的工作。
8、严格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好各类课程。
反思我们的课程计划执行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有的学校高二理科班不开设政治课,高二文科班不开设理化生课程,这势必造成理科学生对政治问题缺乏敏感性,缺乏哲学思维,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利于学生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规律,其实自然科学原理、定律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反之,缺乏必要的理化生知识作支撑,同样不利于文科学生学好文科知识;
(2)一些学校不按国家的课程计划开设音乐、美术课,使本身紧张的学习生活变得枯燥无味,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学生审美趣味的下降,甚至低俗;
(3)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探索式的学习,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有名无实。从上海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看,以研究性学习作为背景的试题分量越来越重,这也完全符合高考三个“有利于”的原则。(4)目前,部分学校的晚自习变成了“晚上课”,造成的局面是:教师疲于上课,由于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效率很低;学生自我梳理知识体系的时间被挤占了,疲于应付。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
(1)要严格按国家的课程计划开课。
(2)要明确提出:高三不是特区。两课要照上,两操要照做,班会要照开,而且要开得更好,更有针对性,要触及到学生内心深处,起到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注入动力。
(3)建议在高三阶段,艺体小科类考生单独编班,加强基础的文化课教学,文化课教师要进一步降低教学重心,力争专业上线的考生,文化也能上线。
(4)决不能让“晚自习”演变成“晚上课”。
要求各校坚决叫停“晚上课”,还晚自习以本来面目,让教师有时间认真备课,让学生有时间自我梳理知识体系。
二、关于教学方面的改进意见
9、要降低教学重心,给教学准确定位。
针对高校不断扩招,我市高中教育逐渐普及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要力争做到“六个一点”,即“起点要低一点,底面要宽一点,台阶要密一点,节奏要慢一点,反复要多一点,要求要严一点”。拉开高考成绩差距的不是高难度题,而是中档题。
教学定位:阅读教材,回归基础;适当做题,提高能力;熟悉要领,掌握规范;平衡心态,从容应考。
10、解决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问题——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市高中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风太甚,照本宣科、包办代替现象仍然严重,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自主实践得不到落实,学习能力、解题能力得不到应有提高;有的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难易度控制不好,影响学生循序渐进提高。有的学校基础年级教学漫地放羊,课堂目标达成度低,而有的则提前进行高考难题训练,拔苗助长,影响了学生知能“基座”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掌握规律循序提高。
有些教师个人能力很强,但教出的学生不好,“以讲代学”是重要原因。为什么会“以讲代学”,关键是不相信学生。要解决“以讲代学”的问题,必须相信学生,你给学生一点信任,学生还你一片惊喜。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无为而治——以精心设计的无为,给学生提供有为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有为应体现在课前的精心准备,根据学情、对照目标、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作为。
高中各个年级的课堂教学都要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高中的课堂教学应当是讨论式、研究型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做“主持人”,更少的时候做“播音员”。
(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提出“三不准”,即:
①不准满堂灌,建立《讲课限时制度》,明确限定教师讲课时间,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②不准学生只听说,不读写,要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一定形式呈现学习的成果,如补充完善知识框架图,做一定数量有代表性、针对性的练习等等,决不迎合学生的良好自我感觉,要让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
③不准脱离教材而只依据某本参考资料进行教学。
(2)实现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联系点。坚决刹住“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风气,提倡“先学后讲,当堂练习”,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怎么做到“三讲三不讲”?针对目标,设计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这样你通过关注、倾听,就会知道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自己该讲什么。
怎么做好“主持人”?首先,自主学习从相信你的学生开始。你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回还你一份欣喜。其次,会出点子。教师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将目标演变为恰当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教材,回归教材。第三,让学生学会表达。教师必须善于倾听和鼓励,但不要为夸奖而夸奖。让学生适当做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调节反馈。
老师们应树立这样的教师观:
教师的高尚不存于讲台上用过多的时间表现自己的富有,而在于为学生腾出尽可能多的思考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是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是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存真理的人。
通过你的教案要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上能干什么,而不是老师在干什么。
什么是进度?学生的状态就是进度。
什么是减负?学生积极主动了,老师学生找到了教于学的乐趣,这就是减负。考得好的学校都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有选择、有自由。
11、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不合理的课业负担。
目前,我市高中教学在练习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练习太多、太滥。表现在对参考资料上的题不加甄别,要求学生整本地做复习资料,学生不堪重负。
(2)习题难度过大。有些题目难在指向性不明确,老师都要先看答案,才明白命题者的意图,有些试题甚至根本不是考试内容或者明显有知识性问题,不仅不能激励学生,反而使学生丧失信心,产生焦虑和厌倦的情绪。
(3)习题讲评不到位。重讲不重评,没有分析学生的错误是因为概念不清还是粗心大意,是表述不规范还是审题不清。
(4)审题训练不到位。许多老师有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毛病,那就是喜欢念题,这害了不少学生,而自己还浑然不知。(5)表达训练不到位。有的老师在上课时为了赶进度,只重解题思路,不重表述规范。对于学生“讲半句话”和“非学术化”表达,不敢理直气壮地批评,甚至予以迁就,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害学生”。不规范表达往往是估分远远高于得分的最主要原因。对许多学生来说,提高高考成绩的途径不是增加得分点,而是减少失分点。
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实行《作业限时制度》,加强选题的针对性。老师没有做过的题,不准给学生做;不能要求学生整本的做某种参考书;通过教师做题,将“三种题”(错题、超纲题、重复题)淘汰出局,不仅为学生减负,而且为老师自己减负。
(2)重分析和讲评,建构习题(试卷)讲评模式。不能以对答案代替讲评。也不能老师一讲到底,先让学生自主改错,再由老师针对学生普遍无法解决的问题讲解,最后由学生自主分析错因,写出考后反思。
(3)重表述的规范。决不能迁就学生,要使规范答题成为学生的习惯,强调学生尽可能用书本上的词句答题,要让学生明白:不规范的表达可能“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4)重审题训练。老师坚决不念题,老师们专题研讨学生为什么不会审题,该如何引导学生审题,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训练。例如,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题意。逐字逐句读三编,不加字、不减字,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来阅读教材。
实行《作业限时制度》《讲课限时制度》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但不要让自主变为自流(根据目标布置学生可能完成的任务),老师们必须加强对自主学习的指导(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加强对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测与监控(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要定期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这两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的质量,对于超时讲课的老师要跟踪听课,对超时布置作业的老师要查其作业的质量和批改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同时解决优生“营养不好”和学困生“消化不良”的问题。
12、切实发挥考试的检测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考是需要的,但是有的学校考试成灾,学生疲于应付,根本没有反思和消化的时间,这样的考试效果适得其反。
总的原则是:考前抓命题,考中抓考风,考后抓分析。学校自行组织的考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考试的次数。增强考试的计划性。
(2)控制考试的难度。给学生以信心,也符合高考命题的特点。
(3)控制考试的范围。讲、练、考一体化,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就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什么,就在月考或小考中考什么,决不准出现“讲、练、考”三张皮的现象;
(4)搞好考试成绩的发布。只公布学生进步的名次,保护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深入研究试卷(习题)讲评模式。
(6)写出试卷分析,召开试卷分析总结会。各个层面的分析,直到分析到每个学生,每道题。每个学生的分析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老师点评,要让学生学会做试卷分析,这样老师就轻松了。这样的训练要从高一开始。
(7)进行考试技巧的训练。在模拟考试中,指导学生学会放弃,但不轻言放弃。既不能死死地抱住一道真正的难题不放,也不能对一些貌似很难的题轻易放弃,要知道高考题一般都是“素材在教材外,落点在教材内”,一些题看似很难,其实,只要细心地把题目多读几遍,真正理解题意后,并不难。平时多做这样的训练,学生在高考中就能正确取舍。
三、关于教学研究方面的改进意见
13、高中各个年级的教师都要加强对高考的研究,切实增强教学中的高考目标意识。
(1)各校要组织高中各年级的教师认真学习、把握高考《考纲》,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切实增强教学中的高考目标意识。县市、学校可组织针对高考考试大纲的考试,参加考试的对象是所有高中教师,促使老师们潜心研究高考《考纲》。(2)重视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建议由学校教科室组织,每两个月出一期《高考动态》。其中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分析和理解高考考试说明,能说清楚高考着重考察本学科的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学科思想和方法。
②分析近三年高考试题,能说出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能举例说明某个高考试题是如何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学科思想和方法。
③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包括知识基础有哪些缺陷,能力发展程度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心理问题(是浮躁、烦躁、焦虑,还是自以为是和粗心大意)。
④高
一、高二年级明确如何夯实基础。高三各学科能明确提出每一轮复习的时间、进度、原则、模式、策略等。
14、加强教研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专业引领作用。
目前我市普通高中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学校的教科室工作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只对省级课题感兴趣,其实,作为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机构,其工作的重点应当是着力于常规教学的研究,着力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有的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随意性大,凝聚力不强,没有按照教研计划开展活动,教师不愿参加教研活动;
(3)有的备课组教师之间教学进度、资料使用不统一,相互之间不交流、不讨论,搞信息封锁。
为此,建议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研机构的建设,发挥教研机构的作用。
(1)切实加强学校教科室的建设。学校要确保一定的教研经费,赋予教科室相应的责、权、利,使教科室成为出思想、出方法的地方。教科室的工作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立足于常规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各校要建立本校的《教研工作常规》,规范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并对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进行考核。(2)规范教研组活动,强化集体备课制度。为此,各校务必切实抓好教研组的建设工作,从制度层面规范教研活动,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学校教研活动的专题化;确保教研组活动的制度化;确保备课组活动的经常化。
(3)切实加强备课组建设。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尤其是办学规模比较大的学校,要把备课组建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头戏来做。学校要精心选配备课组长,要落实备课组长的责任制,加强备课组的目标考核,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过程监控。
15、建立《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形式。
目前,我市高中的集体备课务实求真不够,主要体现在集体研讨有形式而少实质,集体备课的环节和要求不到位,特别是缺乏第四、五阶段,反而削弱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议各校按照“集中设计、资源共享、彰显个性、教后反思”的教学设计思路,采取“通用教案”与“个案补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
一次集体备课的过程一般要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预备,每个教师对确定的集体备课内容独自备课;这个阶段要做到“五备”,即:①备考点,做到“两个明白”,首先是教师明白,但关键是研究如何让学生明白考点,不做无用功;②备教材,紧扣“三点”,扣要点、疑点和联系点,理解内涵,拓展外延;③备练习,做到“两适三重”,适度、适量、重讲评、重审题训练、重规范表达;④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缺陷;⑤备教法和学法,形成学生的“学案”,有的学校在人员频繁流动的情况下,能保持长盛不衰,就是由于人调走了,但是“学案”留下了。
第二阶段,备课组集备,形成共识;这个阶段要做到“五定”。“五定”是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定记录。
第三阶段,教师复备,教师根据“备课组集备”形成的统一意见,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师自身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写出教案。第四阶段,教师试讲,备课组其他教师听课,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第五阶段,备课组复议,对教案进行再次修订。上完课后,回过头去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哪些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从而找到继续改进的切入口。
可以组织集体备课的校内观摩活动,由集体备课搞得好的备课组进行示范。
16、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树立学校的文化品位,让研究和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
教师不仅是职业,要有职业精神(工作态度);教师更是专业,要有研究意识(工作效率)。只有职业精神,教师会拼时间、拼体力。忽视教研组的建设,学术氛围就会下降。
近年来,教育局、教研室和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具体表现在:
(1)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我市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年轻教师、初中教师走上高中教学岗位,有的学校尽管有新老教师挂钩制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形同虚设。
许多教师经常抱怨学生难教,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强调:“该讲的我都讲了,至于学生不会那是学生自己的责任”,不善于甚于不愿意主观反省。
(2)部份中老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出现“高原”现象
一些中老年教师工作多年后,生活安定了,职称也到顶了,于是心理上求稳、求轻松,缺乏再发展、再提高的追求;一些教师虽然埋头苦教,但教育观念陈旧,总是想“我怎么把问题讲清楚,而不是我怎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来把问题搞清楚”,也就只是提高了灌输的水平和效率。没有文化的组织,就如同没有灵魂和个性的人,肤浅而平庸。谁拥有现代人文要求的校园文化,拥有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谁就能占据统治地位。各校应建立一套促进教师研究和学习的考评机制,让研究和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让老师们在研究的状态中教学。消除不学习、不研究的老师——“学困师”。
如何建设一支能适应我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体学习。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由教研组长按“三个一” 的要求(即每次一个主题,一个中心发言人,一次组内讨论)组织开展学习。
(2)每期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学期开学前三天组织全校老师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请本市(县)、本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等作报告,请学校的知名校友回校作报告。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指导思想,建立学校的“专家库”。
(3)每期举办两次理论讲座,促进教师理念提升。既可在校内挖潜,请校内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或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骨干教师就某一专题举行讲座,也可请各地专家和外校著名教师来校讲学。可举办诸如学习新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文化建设、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专题讲座。
(4)每年办好一次“学术活动周”。给老师们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宣读学术论文,进行论文答辩,展示教学片段、教学课件,针对一些问题(如新课程背景下还需要教育惩罚吗?如何全面评价一个学生?)开展辩论,也可以讨论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问题,表彰一批在教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如教研新苗、教研能手、教研先锋等),编制本校的教育教学论文集等。丰富教师们的精神生活,充实教师们的内心世界。
(5)所有高中都要积极参与全市(县)统一的教研活动,并为在本校开展活动给予支持与便利。
望各校根据本《意见》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某个环节抓住了,不一定有用,所有(或大多数)细节都抓住了,肯定有效。绝大多数的做法都应从高一开始。做到“六有”,即:每项工作有人分管,有人规划,有人执行,有时间安排,有经费保障,有结果通报。
第二篇:课外学分认定
工学院政[2005]22号
工学院课外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完善工学院课外学分认定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经院课外学分认定委员会讨论,现对《工学院学生课外学分实施细则(试行)》(工学院政[2005]07号)进行修订。
一、学分评定标准
1、参加校级及以上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挑战杯、CAI课件制作、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结构设计、机械设计、程序设计等竞赛。其中国家级记3学分,省市级记1—2学分,校级记1学分;获国家级奖记4—6学分,获省市级奖记2—4学分,获校级记1—3学分。
2、在一级期刊或国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记8学分或按作者排名分别记4、2、1和0.5学分;在核心期刊或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记5学分或按作者排名分别记3、1.5和0.5学分;在一般公开发行期刊或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每篇记3学分或按作者排名分别记2、1和0.5学分;在校或院内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记1.5学分或按作者排名分别记1和0.5学分;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总结报告,记2学分;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总结报告,记1学分。
3、通过市级及以上的鉴定成果,每项记8学分或按1—5排名,分别记6、3、2、1和0.5学分;发明专利每项记8学分,其他专利每项记4学分。
4、取得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并按计划完成,记6学分;取得校级重点科研项目并按计划完成,记2学分,一般科研项目,记1学分;取得院系级科研项目并按计划完成,记0.5学分。发表学术论文等成果另按本细则记分。
5、通过全国或浙江省计算机三级考试(非计算机专业),记4学分;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非英语专业学生),记4学分。
6、完成 “开放项目”实验任务,记1—2个学分。其中综合设计型4-8个学时,完成后得0.5—1学分;科研创新型16—32学时,完成后得1—2个学分,累计不超过4学分。制作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作品另记2学分。
7、在课外、短学期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提交科技论文或调查报告,经指导教师审核,院(系)认定,记1学分,累计不超过4学分;获得校级优秀,另记1个学分,获得省级优秀,另记2个学分,获得国家级优秀,记6个学分。
8、参加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如驾驶员、教师资格、普通话、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质量员等)并取得相应的国家资格证书,记1—3学分;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省市大学生运动会等比赛项目,国家级记 4 学分,省级记2学分,市级记 1 学分;获国家级奖另记 6 学分,获省级奖另记 3学分,获市级奖另记 2 学分。
9、获辅修或双专业证书,记 6学分;完成辅修或双专业总学分的30%以上者,记1—3学分。
10、参加本院举办或组织的各类学术报告会或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记0.3 学分,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总结报告,另记0.5学分;参加院外学术报告会并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总结,记0.8 学分。累计不超过4学分。
11、参加由院系组织面向全校并经教务处审核备案的各类竞赛活动,记0.5—2学分。
12、被聘任为院系教学信息员或助理班主任,经考核合格,每学期记0.5学分。累计不超过4学分。
二、具体操作办法
1、认定机构:
院课外学分认定委员会由以下成员组成: 主任:刘 琦
成员:张新华、魏佩敏、陈建军、娄建国、杨丽君、楼利琴、蒋冠雄、陶钦科、徐晓娟、袁夏炜
2、认定程序:
(1)由教务科负责通知学生课外学分认定事宜,学生本人将认定内容填写到《绍兴文理学院学生成果登记手册》上,以班级为单位,统一上交到院学生科;
(2)由学生科负责按学生科---教务科---实验中心---科研产业科的顺序开展初审工作,对于部分不能按认定标准确认的项目提交院课外学分认定委员会讨论,具体审核项目如下:院学生科负责初审学分认定标准中的第1、7、8、9、10、11项内容;院教务科负责初审学分认定标准中的第5、12项内容;院实验中心负责初审学分认定标准中的第6项内容;院科研产业科负责初审学分认定标准中的第2、3、4项内容。
(3)经院课外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认定后的课外学分应及时输入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科负责向学生反馈各班的课外学分情况。
三、其他几点说明
1、按照学校《课外学分认定办法》(绍学院[2002]71号)文件精神,学生取得课外学分后可以抵冲相应公共选修课学分(原则上不超过4学分)。
2、同一成果,不予累计,学分按最高分计。入学教育、教育性活动、公益劳动、毕业教育等必须参加的活动,不计学分。
3、以上条款若有与学校文件不一致的,以学校规定为准。
4、本细则未涉及到、学生在课外完成、并能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成果,经院课外学分认定委员会讨论,可认定相应的课外学分。
本办法解释权在院课外学分认定委员会。
绍兴文理学院工学院
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三篇:学分认定得失
Ⅰ我们的做法
按照省教委和巩义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后需要进行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工作。为了做好这两项工作,结合我市和我校的实际,采取措施,积极开展这项工作。
一、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 组
长: 韩思周校长
副组长: 赵焕章校长
付新民校长
薄奇功主任
周丰超主任
组
员: 齐爱军主任
石险峰主任
韩江涛主任
李小举
方崇玲
王晓丽
张福臻
刘海军
郑素云
刘
婷
形成了学校、教务处、年级三级梯度明显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学分认定工作的领导、指导
和这项工作的督查,落实。
二、外出学习取经,学习比较先进、合理、科学的管理办法。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巩义教委去年暑假在巩义二种举行的关于新课改的培训。
(2)远赴山东兖州一中学习他们新课改的先进做法。学习并引进了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在五中大胆进行改革,除了进行日循环外,还进行了周循环,即:每周六和周日出路对上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外,对下周的讲课内容进行点拨。日循环和周循环结合,即顾及到了点也顾及到了面。极大的促进了教师集体备课的热情。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3)积极参加郑州市教委在郑州中学举办的河南省新课改论坛。
三、调动整合各种力量制定学分认定的文件
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16学分、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学分。
必修116学分包括:语文10学分、外语10学分、数学10学分、思想政治8学分、历史6学分、地理6学分、物理6学分、化学6学分、生物6学分、技术8学分(其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艺术6学分(或音乐、美术各3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学生修满144学分之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更多的模块,并获得更多的学分。
四、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规定科学严密的学分认定程序,进行学分认定
(1)学分认定的主体
学分由学校认定。学校应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由校长主持,由有关校、处领导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
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校的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并对模块考核的成绩和学科教师所初步认定的学分进行审核、确认。
(2)学分认定的办法
①.必修模块学分的认定
学生修习各科目必修模块,每修完一个模块,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块考核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修完某一模块且通过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
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的认定
学生三年内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间符合课程方案的规定,研究课题(或项目)都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研究结果以及综合性评价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完成每一个课题(或项目)后及时予以认定。
③.社区服务学分的认定
学生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不少于10天,且活动都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综合性评价以及相关单位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后及时予以认定。
④.社会实践学分的认定
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周,且活动都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单位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及时予以认定。
⑤.选修模块学分的认定
学生修习各科目选修模块,包括必选模块、建议选修模块和学校自主开设选修模块,每修完一个模块,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块考核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应在学生修完某一模块且通过考核后及时予以认定。
⑥.专题教育学分的认定
专题教育也须进行考核,其学分的认定由区县或学校决定。
五、学分认定的程序
1.学生每修完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后,或每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每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后,即可向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提出学分认定申请。
2.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要综合学生的出勤情况、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模块考核成绩等,集体提出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并报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审核、确认。
3.学生的学分认定结果应予公示。
4.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对未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下达书面通知并说明原因。
5.未获得相应学分的学生如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申请复议。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或小组)应及时给予答复。学生模块考核成绩不合格可以申请补考,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补考合格后可认定学分。补考仍不合格,允许学生重修相关模块和改选其他模块。
六、考核方法
应实行多样的模块考核方法,包括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实验、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等。
四、学分管理
(一)学分管理
1.学生模块考核的原始成绩和所获得的相应学分、补考的原始成绩和所获得的相应学分均应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2.由于休学等原因间断学习过程,但保留学籍的学生,其学分可连续认定。
3.在本市普通高中学校之间转学的学生和由其他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市转入本市普通高中的学生,其在原校和原地认定的学分应予以承认。由其他未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省市转入的学生,区县和学校应根据其学习程度予以认定学分。
4.学生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网络学校修习相关模块并通过考核,或通过某些科目的公共等级考试,并有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证明材料,可向学校申请认定相应的学分。
Ⅱ存在的困惑
1,学生上体育课时腿扭伤,体育课近一个半月没有上;按照学分认定条件,要补足课时,重修或改选,但实际中不可能下学期让他每周上四节体育课。该同学体育学期2个学分怎么办?
2,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每模块结束、考试以后所认定的学分除公示以外还要经家长的认可,
第四篇:天津大学PSIP学分认定
关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学分认定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天津大学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实施方案》(天大校发[2007]5号)及《天津大学关于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的补充规定》(天大校教[2011]22号)要求,现进行本学期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学分认定工作,具体事宜如下:
一、认定对象
申请学分认定的学生必须是我校的在读本科生,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项目,完整地参加了文献资料综述、研究方案设计、实验研究(或设计制造、调查研究)、撰写报告或论文、书写心得体会、答辩等科研全过程,提交相关资料,且项目已通过结题验收。
2.参加学校认定的学科竞赛,并获得校级及以上级别奖励。3.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刊物发表论文,或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提交论文并被录用,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报告。论文要求以指导教师或本人为第一作者,学术期刊的界定按照《天津大学关于学术期刊论文界定的有关规定》(天大校研[2010]13号)执行。
二、认定办法
1.申请学分的学生将相关证明材料交至学生学籍所在学院的项目评审委员会,由院评委会统一汇总上报学生信息。
(1)参加PSIP项目的学生,需提交项目结题验收材料。参加跨学院PSIP项目的学生,其结题验收材料由立项学院评审委员会提供给学生学籍所在学院。
(2)参加学科竞赛或发表论文的学生,需提交比赛获奖证书或发表论文的复印件。
2.学生所获学分以选修课学分计入学生学习成绩总表。(1)2010级及更高年级的本科生参与PSIP项目可认定1-3学分不等,在校期间最多可获得3学分。
(2)由于2011级本科生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修订,根据新的培养方案,2011级及更低年级的本科生参与PSIP项目统一认定为2学分,并只可认定一次。
三、其他注意事项
1.建议大三及以上高年级学生申请。
2.请学院于2014年5月23日前将填好的《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成绩认定表》电子版、以及利用PSIP学分认定软件录入成绩后的文件夹一并发送至lff@tju.edu.cn,纸质版成绩认定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交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9-204室)。
附件1: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成绩认定表 附件2:PSIP学分认定软件使用方法 附件3:13142PSIP学分认定软件(2010级)附件4:13142PSIP学分认定软件(2011级)
联系人: 教务处 李菲菲 27405748 校团委 李 莉 27405540
天津大学教务处
共青团天津大学委员会
2014年5月7日
第五篇:学校学分认定证明
附件 4
永昌县教师培训学分认定证明
老师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参加了 培训,共 学时,认定 学分,特此证明。
教师编号: 培训单位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