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的主要风险及其防范探析
商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的主要风险及其防范探析
摘 要:内保外贷业务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在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战略,商业银行服务“走出去”的客户,促进跨境融资业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低迷、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波动以及商业银行境内外分行联动管理较为薄弱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内保外贷业务履约案例增多、客户潜在风险加大。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内保外贷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当前内保外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成因做了多维度的分析,有针对性提出了防范风险的主要路径与方法,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风险,促进内保外贷业务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保外贷;风险
内保外贷业务,是指境内担保行根据境内企业(申请人)申请,以境外企业(借款人)为被担保人向境外融资行(受益人)开出融资性保函或备用信用证(统称保函),境外融资行据此向境外企业提供融资的业务。近年来,内保外贷业务作为一种融资模式,在“一带一路”国家建?O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境外承包工程、国际并购、海外项目融资等多个合作领域。2017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达143.6亿美元(不含金融类投资),其中,并购投资88亿美元,同比增长32.5%。
伴随着内保外贷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部分企业借助这一融资模式进行违规操作的问题。2017年9月,国家外管局指出国内银行内保外贷的履约额呈上升趋势,2016年全年履约额同比增长了90%,这一方面增大了我国跨境资金流出而产生的外债压力,另一方面对国家经济管理政策的效果以及金融安全与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一、近年来内保外贷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我国内保外贷业务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这其中既有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市场的需要,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大境外投资收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密切相关,同时我国外管政策的松绑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可以说是多层因素叠加在一起的综合效应。
(一)外向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许多企业都积极走出国门,布局海外,参与境外投资。据商务部统计,截至到2016年底,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超过全球范围的80%,累计投资的存量余额约为1.3万亿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投资办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呈进一步加大的趋势。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地方性的大型国有企业,近几年集团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多个国家投资开发矿产资源,通过开展内保外贷,即由国内方面提供担保,由境外子公司在当地融资的模式,进行了多个境外矿产资源项目的并购。目前该集团境外项目中金、铜的资源量均超过了集团总量的50%,集团公司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解决境外资金供需矛盾的需要
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面临的问题众多,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资金问题。目前国内实行外汇管制,外汇资金调出境外受制于国家外汇监管政策,因此更多时候,要靠企业在境外自行融资。由于境外中资企业一般成立的时间都比较短,资信水平难以达到当地银行要求,境外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走出去”的企业。以国内银行资信作担保,通过内保外贷模式,多年来制约企业赴境外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得以顺利解决。2017年我国国内上市公司德尔股份,在收购德国宝马供应商CCI100%股权的并购中,其大股东通过境内的另一家关联企业阜新佳创在中国银行存入等值人民币保证金,阜新佳创再通过内保外贷和购汇的组合方式,由其境外子公司德国佳创在境外融资募集资金2.37亿欧元,顺利完成了股权的收购。
(三)国内银行资产业务发展的需要
国内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成立的时间普遍较晚,海外业务当地化则需要一段时间的积淀过程,不利于海外资产业务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境内分支行的客户资源,例如境内母公司与境外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存在的关联关系,通过境内外分支机构的联动营销管理,开展内保外贷,在拓展海外业务的同时,对海外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也是一个保障。同时,国内银行拥有大量的外汇存款,也促使其要加大海外分支机构的信贷投放力度,拓宽外汇资金的使用渠道。以海外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中国银行为例,2017年审计报告显示,年末其对外开出的保函余额达到10791.78亿元人民币,当年对外担保余额的市场份额在境内同业保持第一,充分彰显了中国银行海内外联动管理的优势,扩大了集团海外业务的拓展空间。
(四)降低资金成本的需要
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也成为近年来内保外贷发展速度较快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在境内,一年期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在6%左右;而在香港,三年期美元借款利率加上支付担保费,资金成本大概会到3%~4%。通过有效降低资金成本方式,缓解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压力,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根据商务部2017年的调研问卷结果,我国“走出去”的工程机械类企业在境外融资时,多数企业会考虑采用内保外贷方式,而不是直接选择境外贷。
(五)外管政策放松的推动作用
在具体操作环节上,外管局的29号文对内保外贷业务政策监管的“松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保外贷业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较2015年呈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为44.1%,投资金额约为1701亿美元(不含对外金融类直接投资);2017年中国资本的海外投资则较2016年恢复了理性,但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金额仍高达1201亿美元。
二、当前内保外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客户识别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客户准入调查环节,没有完全履行银监会要求的尽职调查原则,放松了对境外贷款企业资质的审核,未能严格审核境外贷款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真实性,有效甄别资金用途的合法性、合理性,给企业以可成之机,利用虚假贸易背景形式进行违规套利、非法投资等行为。2018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了包括民生银行在内的4家国内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因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而受到处罚的案例,合计没收非法所得796万元,罚款1500万元,违规的环节主要集中在办理内保外贷时,对保证金的资金来源、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境外债务人的主体资格以及境外贷款资金用途等未能做到尽职审核和调查。同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对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4家商业银行在办理内保外贷业务中相同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通报。
(二)汇率变动的风险
2016年以来美元对世界其它货币的汇率呈现双向波动,在多币种项下的内保外贷业务中,无论是保证金的币种为人民币、对外保函的币种为美元,亦或是对外保函的币种为人民币、境外融资的币种为美元,如果未锁定远期汇率风险,当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后就有可能面临保证金不足的问题,当保函金额无法覆盖融资敞口时,境外融资银行就会以还款逾期为由向境内银行提前索偿,影响到境内担保行的资金安全。2017年深圳地区多家银行因为将低风险的内保外贷业务办成高风险业务,受到了当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例如,深圳A公司预期人民币升值,以在境内B银行的3年期人民币定期存单本金与存单到期后产生的定期利息收入之和作为反担保,向B银行申请开立3年期的备用信用证,为设在香港的关联C公司与香港D银行之间的1年期美元循环贷提供担保。2016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压缩了企业套利空间,C公司未能按约定日期偿还香港D银行的1年期贷款,D银行依据信用证条款提前向B银行索偿。B银行以自有资金先行垫付,由于履约时A公司账上的保证金尚未到3年,利息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计算,故人民币存款本息无法全额覆盖银行垫款,B银行部分垫款面临损失。
(三)客户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风险
近几年,境内中资企业积极寻求海外扩张,参与国际并购,并购资金的重要来源就是通过内保外贷,这其中不免会有部分企业可能利用这个通道向境外转移资产。操作手法是,境内企业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融资性保函的同时,将境内资产反担保抵押给银行,当境外借款人出现违约时,境内银行先行对外履约,该行为无异于将反担保资产价值转移至境外。2017年乐视旗下关联公司的大笔存款、资产之所以被法院查封冻结,主要原因是乐视旗下香港子公司乐风移动通过招商银行办理的1笔内保外贷业务出现逾期,招商银行经多次催收无果后不得已采取了法律手段,冻结了乐视在境内的反担保抵押资产。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内保外贷的资金用途做了限制性的管制规定,限制用于支持境外房地产、影视等多个与国家经济战略、宏观政策不符的行业。
(四)客户跨境套利的风险
在宽松的外汇监管制度下,客户有可能钻政策的空子,利用人民币升值及境内外存贷利差,通过内保外贷进行套利。由于境内担保行对境外企业的资金难以有效监管,境内外企业就有可能通过相互配合,以循环操作的模式进行跨境套利,而一旦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呈逆转走势,则会导致套利模式崩塌,内保外贷履约资金汇出境外并形成外债压力,影响我国金融安全。近年来,我国内地企业主要是通过在香港借贷的方式办理“内保外贷”的,境内企业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保函时,初始先存入1笔人民币保证金作为反担保,香港方面的银行在收到保函后,则向境外注册的关联企业发放美元贷款,然后关联企业通过虚构贸易背景或“地下钱庄” 等方式将该笔资金重新运作回境内,再以同样的模式续作下一轮“内保外贷”。按照境内外汇率、利率水平估算,企业若采取上述模式通过1轮内保外贷就能获得2%~3%的收益。
(五)联动机制未得到有效落实的风险
商业银行境内外分行未建立起有效的境内外信息共享机制,对境内外客户的资料、资金用途、还款付息提示等信息未能实现双方共享,境内保函开立行与境外融资行未做到有效联动管理,境内外客户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风险预警、贷后管理等信息事项未能相互交?Q,以致境内分行无法及时获悉境外企业的融资额度、期限、用途和资金流向等信息,加大了担保行的履约风险。例如,华东地区某贸易型企业A公司为拓展海外业务,在香港设立子公司B,2015年12月B公司与香港的另一家C公司签订了5000万美元的铁矿石采购合同。2016年4月A企业在境内D银行存入1笔人民币保证金,金额2.3亿元,期限三年期,并通过D银行向在香港的E分行开出备用信用证,被担保人为香港子公司B,2017年2月提前履约。D银行与E银行为同一家银行的境内外分行,对境内外客户的资料未能做到相互交换、信息共享。境内D银行在调查时,未能完全获悉贸易合同的交易对手C公司亦为保函申请人A公司的关联公司,检查发现境内D银行的留存档案中,未留存香港子公司B 的贷款合同及付款凭证复印件,无法证实境外贷款资金的真实流向。
三、加强内保外贷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与措施
(一)严格审核申请人的准入资格
商业银行在客户类别、投资项目以及产业行业的选择上,应严格按照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开展尽调和审核,要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从严把控,重点支持“走出去”的大型国有企业客户,积极拓展国家战略重点区域,包括上海、深圳等自贸区业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项目,积极支持境外重大建设项目和对外输出的优势产能行业;调查方面,要结合申请人的经营范围、财务状况、信用等级、授信额度及过往的用信状况,认真分析其资本构成、投资结构、经营情况、信用记录、财务指标等是否符合内保外贷业务的准入条件;审核方面,要对境外融资人主体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如果境外融资人与境内保函申请开立人同为关联企业时,应重点审核境外融资人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规定。
(二)严格甄别交易背景的真实性
除了对保函申请人进行尽职调查外,境内保函开立行还应对借款人境外融资的资金用途和相关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在对基础业务的交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中,境内银行应要求申请人提供用途证明的相关资料,对客户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进行科学评估,切实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真实的融资目的,特别要重点核实资金用途是否超出了借款人的历史经营范围,对于超出正常经营范围的相关贸易不宜办理内保外贷。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内保外贷业务资金限制用于支持境外房地产、影视等多个与国家经济战略、宏观政策不符的行业。保函开立后,境内银行应收集境外企业的贷款合同以及资金支付证明,减少贷款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三)强化对第一还款能力的调查核实
保函开立行在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时,要及时收集保函申请人和境外融资人近三年的财务报表、主要资金账户的交易流水以及过往主要经营业绩的证明资料,既要重视分析境内保函申请人的代偿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时也要核实境外借款人自身的第一还款能力,一方面要尽可能多的全面了解掌握境外借款人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收集借款人近年来和当期的主要财务数据,同时围绕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主要财务比例指标,对借款人的主营业务收入及现金流进行科学分析,进而判断其偿还信用的可行性以及所制定的还款计划的合理性。对于还款资金来源不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以及负债率过高的境外借款人,银行应审慎或拒绝为其办理内保外贷业务。
第二篇:中国银行内保外贷
内保外贷
产品名称
内保外贷
产品说明
中国“走出去”企业在德国设立的子公司因生产、经营等方面资金需求,需要获得银行授信支持,可在中国银行在中国的境内分行或其他商业银行开立的以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为受益人的备用信用证或保函提供担保的前提下,由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向“走出去”企业境外子公司进行融资。
产品特点
1.解决“走出去”企业在德国设立的子公司的融资需要:实力较强的境内企业客户,其德国子公司的实力可能较弱或不具备独立在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直接取得融资授信的条件,可通过 “内保外贷”方式,解决德国子公司的融资需要;
2.简便快捷:通过担保方式来支持的融资申请,贷款额度审批快捷,操作简便。
利率
按照中国银行贷款利率管理规定执行。
相关费用
各项收费均通过合同约定。
适用客户
适用于中德两地母子公司或关联公司从事商贸等活动需取得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融资的企业客户。
办理条件
1.借款人应是依法核准登记的企业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等,拥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
2.取得合格的备用信用证或担保保函;
3.借款人在中国银行开有账户;
4.符合中国银行有关贷款政策的其他要求。
提交材料
1.借款申请书;
2.企业法人代表证明书或授权委托书,董事会决议及公司章程;
3.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4.借款人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近期财务报表;
5.中国银行要求提供的其它文件、证明等。
办理流程
1.申请人与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公司业务部门联系,提出贷款申请并提供上述材料;
2.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对借款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3.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与相关中国银行的中国境内分行或其他商业银行联系,出具贷款意向书;
4.收到中国银行中国境内分行或其他商业银行开具的合格的备用信用证或担保保函;
5.审核通过后,双方签署《贷款协议》;
6.借款人在中国银行开立贷款账户,提取贷款。
图示内保外贷
保函概述
保函又称“担保”,是中国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出的、保证申请人或被担保人履行与受益人签定的合同项下义务的书面承诺。
保函的种类很多,用途十分广泛,可适用于商品、劳务、技术贸易,工程项目承包、承建,物资进出口报关,向金融机构融资,大型成套设备租赁,诉讼保全,各种合同义务的履行等领域。
中国银行的保函业务优势
保函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优势产品,中国银行能够为企业全球发展提供多语种、多币别的保函业务服务。我们的优势体现在:
1.卓越的国际信誉
2.发达的国内外分支机构和代理行网络
3.优秀的保函业务团队
4.丰富的保函业务经验
5.多样化的保函业务产品
开立保函的一般流程
1.保函审核及开出
(1)银行对客户资格、基础交易、相关材料进行审查。
(2)银行对客户的保证金或授信额度等进行落实。
(3)银行审核保函的书面申请及保函格式。
(4)保函开出。
2.保函收费
保函开出后根据总行有关规定确定收费原则和费率对保函进行收费。
3.保函修改
根据被担保人和受益人的需要修改保函条款,如延长保函效期等。
4.保函付款/赔付
在保函效期内一旦发生受益人索赔的情况,及时通知申请人,经担保行审核索赔单据并确认与保函索赔条款的要求相符后即履行付款责任。
5.保函后期管理
(1)根据客户的重大情况变化,对客户档案进行动态维护。
(2)对保函业务档案进行集中保管、及时清查,确保业务档案真实反映业务处理的全过程。
(3)在确保我行担保责任全部解除后对保函进行撤销,并可恢复保函申请人相应的授信额度或退还相应保证金。
第三篇:内保外贷套利业务简介和操作方法探讨
内保外贷套利业务简介和操作方法探讨
一、内保外贷业务简介
内保外贷业务是境内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业务的简称,是指在境内企业向境内银行出具无条件、不可撤销反担保(目前都是用百分百存单质押)的前提下,境内银行为境内企业在境外注册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在融资时提供的对外担保,用于境外投资企业向银行境外分行或境外代理行申请贷款融资。其中境外贷款企业的股东要求至少有一个境内的法人。
内保外贷业务是银行融资性对外担保业务的一个品种,长期以来是外管、银行从严控制的一项业务,同时对于银行和企业来说更是一项“共赢”业务:
1、申请人(境内母公司)及借款人(境外子公司)共赢点:(1)有效解决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境外企业在取得授信困难时,可以利用境内申请人(母公司)的授信额度
(3)借款人可以较快的在海外开展业务(4)利用境外融资成本低的外币资金
2、担保人(境内分行)共赢点:(1)加强银企合作,避免客户流失(2)增加中间业务及中间业务收入(3)增加人民币保证金存款
3、受益人(境外分行或代理行)共赢点:(1)增加融资业务
(2)增加中间业务(关联的开证、结算业务)(3)增强境内外分行联动和代理行关系维护
二、市场需求
1、从区域之间的存贷利差中套利
用例子来说明,大陆某公司将1000万元存入大陆境内银行作为百分百存单质押担保,按三年期可获得存款利息为5.0%;该公司在香港投资企业向境内银行香港营业机构获取贷款,贷款利率为三年期约年3.0%(根据不同银行和币种确定);该笔资金通过规避监管的方式回流境内,相关手续费约0.5%,由此产生存贷差约为:5.0%-3.0%-0.5%=1.5%。该回流一次可以获得毛利约为15万。在额度范围内可以反复循环,使得利润最大化,并且退出时无资金沉淀。
2、以大陆境内企业的信用做担保促成其境外子公司更容易获得境外贷款。
3、以境外企业的信用做担保来促成其境内子公司更容易获得境内贷款。
三、公司盈利模式
1、在协助企业套利过程中获得套利金额20%-30%的佣金;
2、协助企业办理境外子公司并协助贷款和资金回流收取手续费;
3、通过集合资本提高存入内地银行的数额增强外贷额度等相关支持、通过境外出壳提高贷款数额获取更低贷款利息和手续费、通过远期合约等方式提高利差收益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收益。
四、业务主要环节
(一)、寻找目标客户,签订相关协议。
1、向各银行咨询其对内保外贷业务的相关要求以及对内保外贷客户的偏好。
2、通过商会、当地外经局或外管局取得境外投资企业的信息资料,达成合作意向后推荐给相应的银行。
3、根据银行要求和境外企业之间的要求,对有不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协助
完善相关条件,比如协助在境外注册子公司、向银行提交相关资料和建设资金回流渠道等。
(二)、内保——外贷(以交通银行为例,具体以各银行实际要求为准)
1、申请人(境内母公司)应符合的条件
(1)可以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资信状况良好,具有充足的反担保能力;
(2)符合融资类保函申请人的基本条件;
(3)愿意为借款人融资向银行提供无条件且不可撤销的反担保;(4)不得是亏损企业(政策性业务除外--汇复(2000)239号)(5)银行要求的其它条件
2、借款人(境外子公司)应符合的条件:
(1)符合国家关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有关规定;(2)如为境外贸易型企业,净资产与总资产比例不得低于10%;如为境外非贸易型企业,净资产与总资产比例不得低于15%;(3)已在境外依法注册;
(4)已向外汇局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手续;(5)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6)不得是亏损企业(亏损指连续三年亏损);(7)担保人和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8)银行要求的其它条件。
3、借款人的融资业务应符合的条件:
(1)有真实、合法的项目建设、贸易背景或其他融资背景;
(2)贷款用途符合我国及借款人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3)担保人和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4、期限、费率、币种及汇率
(1)内保外贷业务中的融资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5年(能提供担保风险系
数为零的反担保的除外),担保期限不超过融资协议履行期满后的6个月,反担保期限须在担保到期日后6个月以上。
(2)内保外贷业务的担保费率执行银行融资类保函费率标准。
(3)单笔内保外贷业务的反担保、担保和融资协议的计价币种原则上都保持一致。当遇到币种不一致的情况,都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每月公布的内部折算率,进行不同币种间的折算,折算后的反担保金额必须覆盖担保人的对外担保金额。
5、业务申请、审批与办理
(1)申请人(国内母公司)须向银行提供的资料: A、经过审计的上一和近期财务报表; B、已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C、反担保意向函;
D、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出具的关于借款人成立的相关批准文件及登记凭证; E、银行要求的其他材料。
(2)借款人(境外子公司)须向银行提供的资料: A、借款人在境外注册成立的营业执照或相关证明文件; B、贷款人上一和近期财务报表;
C、境外投资项目或贸易背景的相关证明文件,包括招投标文件、商务合同及有关管理部门文件等; D、境外融资的相关资料; E、借款及担保申请书; F、银行要求的其他材料。
上述(1)和(2)涉及的资料可由借款人委托申请人向担保人提供。
(3)审批办理程序
A、担保人(境内分行)向总行国际业务部征询内保外贷可用额度后,对上述资料进行审查与审批,担保人(境内分行)在出具书面审查意见后,报总行信用审批部履行审查审批程序,同时抄报总行国际业务部和法律事务部。
B、法律事务部、国际业务部完成审核后,由担保人(境内分行)为借款人(境外子公司)正式出具以贷款人为受益人的保函,并抄送总行国际业务部。C、担保人(境内分行)须在对外出具保函后,向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6、发放贷款
贷款人(银行境外机构)在收到保函后,按照低风险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自行审批,与借款人(境外子公司)签订融资协议并发放贷款;同时将融资协议(副本)在签署后3个工作日内,抄送担保人(境内分行)并报总行国际业务部备案。
(三)、资金回流途径
1、进出口贸易
2、投资、增资扩股
五、内保外贷业务流程说明
1、申请人向商务部申请在境外设立子公司或参股公司并向外管局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申请人要取得的相关资料:
(1)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外的注册证书、商务登记证(2)商务部的境外投资批准证书
(3)外管局关于xx公司境外投资外汇来源审查意见的批复和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
2、借款人在银行境外分行处开立帐户; 境外借款人需要向贷款人提供的资料:(1)商业登记证(2)注册证书(3)公司章程
(4)境内申请人即母公司的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其股东身份证明文件等)
3、申请人向境内分行申请开立融资性保函或备用信用证: 申请人需要向担保人提供的资料:
(1)开立对外保函/备用信用证申请书/申请人承诺书(2)开立对外保函/备用信用证协议
(3)保证金入帐凭条或不同担保方式下抵押、担保合同(4)经审计的境内企业与境外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5)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外的注册证书、商务登记证(6)商务部的境外投资批准证书
(7)外管局关于xx境外投资外汇来源审查意见批复和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8)与受益人签定的贷款(融资)合同意向书
4、境内分行为申请人向其总行申请内保外贷额度;
需要提交的资料:《关于为XXX(境外投资企业)开立XXX(担保方式)融资性对外担保的请示》
5、总行批复同意占用对外担保余额指标;
总行批复文件:《关于XX分行为XX公司开立融资性保函占用融资性对外担保额度的批复》
6、担保人在完成单笔保函/备用证内部审批流程后向境外分行开立融资性保函/备用证;
7、在借款人向境外机构行中请贷款后,由境外机构向其提供贷款或其它融资;
8、境内分行向外管局办理对外担保登记手续。(1)总行批准占用对外担保余额指标后的备案手续: A、向外管局报备的备案报告
B、《关于XX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余额指标的批复》 C、《关于XX分行为XXX公司开立融资性保函占用融资性对外担保额度的批
复》
D、商务部的境外投资批准证书外管局《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 E、外管局《关于XXX公司投资设立xx公司外汇资金来源审查的批复》 F、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外的注册证书、商业登记证》
(2)担保人到所在地外管局办理对外担保定期登记手续
(3)担保人为境外投资企业(借款人)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后的登记手续: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原稿副本及中文翻译件。
第四篇:内保外贷详细介绍材料[模版]
内保外贷
这里的保函是指融资性保函。
内保外贷是指由企业内部的总公司给银行担保,银行在外部给企业解决贷款问题。担保形式为:在额度内,由境内的银行开出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为境内企业的境外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无须逐笔审批,和以往的融资型担保相比,大大缩短了业务流程。
内保外贷分两部分:一是“内保”,二是“外贷”。“内保”就境内企业是向境内分行申请开立担保函,由境内分行出具融资性担保函给离岸中心;“外贷”即由离岸中心凭收到的保函向境外企业发放贷款。
假设国内的公司,A公司在海外一个子公司是B公司,因为自身经营,比如参与国际间的贸易竞争需要贸易融资额度或者企业周转需要流动资金贷款,急需要银行的授信支持,但是因为B公司在海外成立时间较短,或者海外银行对B公司有“规模”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得到海外授信的难度比较大。而A公司跟某银行境内分行合作情况良好,且有授信的支持。在这样背景下,通过某银行的“内保外贷”业务就可以解决。
由境内企业向某银行境内分行申请开立融资性担保函,然后由某境内分行出具该担保函给离岸中心,由离岸中心提供授信给海外公司,解决了客户的需求。
这里面有四个当事人,担保人指某银行境内分行,被担保人是境外企业,受益人就是指提供授信的机构,即离岸中心,反担保人就是担保人的国内母公司,或者具有其他担保资质的企业或者机构。
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内保外贷业务中的境外借款主体-境外企业必须要有中资法人背景,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个人在国内有一个公司,同时我在香港也注册了一个公司,如果说香港公司是以我个人直接投资的,算不算中资法人背景?不算。但是如果说香港公司是由国内公司直接投资成立的,这样就具备了中资法人背景。如果说我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一家公司,新加坡公司又在香港投资成立香港公司,那这样香港公司是不是具有中资法人背景?答案是没有。就是说借款的主体的股东方至少有一方是中国企业,这样的政策是为了鼓励国内企业走出海外,而对于自然人走出海外,目前政策尚未明朗,关于“内保外贷”业务,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这一点
内保外贷业务对客户会带来什么好处呢?首先企业不需要前往外管局的审批,借助境内公司实力支持境外公司的发展,有效为海外企业提供支持,同时我们离岸中心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同一银行来操作,审批比较快,手续比较方便,便于我们海外企业参与国际间的竞争。介绍完“内保外贷”业务之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外保内贷”业务,假如香港公司A在国内子公司B,B公司因项目建设急需要人民币的贷款,但是这个公司在香港有大量外币存款,“有钱却进不来”,怎么办?假设英属维京群岛另外一个公司A,在海外有大量存款,但是到国内投资的审批需要一定时间,而国内子公司B公司的资金需求很紧迫,又怎么办?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通过“外保内贷”这样的业务可为企业解决困难。就是由境外企业通过境外资金作为担保向交行离岸中心申请开立担保函,由交行离岸中心出具融资担保函给交行境内分行,而交行境内分行在收到此担保函后,就可以为境内企业提供人民币授信。通过这样的业务,可以带来如下的优势:可以借助境外公司的实力支持境内公司的发展,境外公司的资金在享有较高收益的情况下,作为境内授信的担保条件。境外资金无须汇入到国内,免除资金退出时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所有相关业务均在交通银行一家银行之内操作,手续简便。
那么大家会问是不是所有的客户只要海外有资金均都可以作为“外保内贷”业务?外保内贷业务目前仅限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比例需要超过25%;如果需要履约,境内企业需要满足“投注差”的条件。
通过离岸业务,企业可以发展跨国业务,提升企业形象,扩展海外反投资,实现境内外业务联动,提高资金清算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同时方便国际贸易,避免贸易壁垒,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及全球化便捷融资,有效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三种模式
“内保外贷”在具体操作时有3种模式。
第一种,境内母公司为银行提供反担保。即境外子公司(借款公司)的境内母公司通过给银行提供反担保,向银行申请保函额度,从而最终担保子公司在境外取得贷款授信。
在这种操作模式中,母公司申请保函额度的方式可以为现金质押、财产抵押、权利质押及信用授信。母公司限于担保子公司融资性活动,同时母公司的反担保需符合银行的其他规定(一般银行有详细说明)。
第二种,银行为境外公司向境外合作银行的借款提供担保。
在这种模式中,银行提供对外担保可以为保函、备用信用证等形式。而且,银行与境外合作银行需就保函及备用信用证的具体条款达成一致。
第三种,境外合作银行对境外公司提供授信。
这种模式中,境外合作银行根据境内银行的资信状况和境内母公司对境外公司的参股比例来确定对境外公司的授信额度。境外合作银行与境外公司确定贷款利率报价,同时境外公司需在境外合作银行处开立账户。
企业应具备三种条件
在办理“内保外贷”业务时,境外企业应具备三种条件。
其一,境外企业已在境外依法注册,包括境内机构在境外注册的全资附属企业和参股企业。
其二,境外企业已向外汇局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其三,被担保人为境外贸易型企业的,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10%;被担保人为境外非贸易型企业的,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15%。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内保外贷”业务中,境外借款主体——境外企业必须要有中资法人背景。
第五篇: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国内商业银行传统的运营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既不利于央行实施监管也不利于银行内部的自我防范,在银行活动中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国际业务风险。为此,想要分析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具体防范措施,必须从分析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风险入手,这样才能够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保证国际业务的安全发展。
一、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概述
所谓国际业务是指,国际间进行贸易和非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在使用货币收付时,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下结清就产生了国际结算业务。当商业银行承担这部分业务时,就会面临国际间货币的多种风险,由此形成国际业务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风险客观存在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当中。在应对不同风险时,银行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风险可预见,就应当尽量回避风险;如若风险后果可承担,则在积极应对后努力承担风险;在同一个风险组合计划中选取不同方向操作的方法来降低风险;运用金融衍生品来执行对冲操作等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分析
(一)国际业务发展现状
加入WTO之前,国际业务在我国的四大行中发展较为平均,呈缓步上升态势,部分中小银行并未涉足国际业务;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结构的不断深化,我国贸易总额不断创出新高,国际结算业务也成为了各家商业银行争相发展的热门业务。实力雄厚的四大国有银行占有了全国商业银行结算总量的大部分。
就目前而言,国有的四大银行的结算产品主要集中于诸如信用证、汇付、托收等常规领域中,很少有银行涉足新型结算方式。即使在实力雄厚的四大国有银行内部,国际业务的发展也并不平衡,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由于发展较为成熟,产品种类丰富客户有多种产品可选择;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则由于发展国际业务的时间较晚,业务发展不成熟,结算产品尚未脱离传统的经营框架,国际业务发展较慢。
在总量上,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银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则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二)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根据巴塞尔的《核心原则》,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共分为八类,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等。在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国际业务风险主要集中于价格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等三个方面。
价格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使得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可能面临的损失,在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领域中,集中出现在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两个方面。证券市场价格会随市场发生波动,银行持有证券的综合市值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当外汇市场的汇率产生变动,商业银行就会以现汇或远期形式持有某种外汇敞口,由于波动带有不确定性,就会产生收益或者损失,这种由于外汇市场变动而引起的风险是国际业务特有的。为此,银行想要防范价格风险,必须要对各币种的敞口头寸进行准确的统计与识别,还要进行相关预测,以便能够及时在外汇变动时进行抛补平盘。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缺乏相关的操作细则,人为的操作失误、系统故障或者外部事件影响等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银行损失,流程管理不规范、业务操作违规等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例如,银行内部在进行岗位制定时,需要将交易前台和清算后台隔离开,如果交易员的工作能够触及交易和清算两个方面,就会极大的增加隐瞒损失和违规交易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时,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总会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诸如对方违约或者不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情况,在面对这些不诚信问题时就可能面对相应损失。例如,交易对方逾期清算款项、交易对方银行违约、清算系统故障等原因都有可能带来信用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价格风险
银行为了应对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变动可能带来的价格损失,需要根据自身银行的情况,制定涉及外汇产品的相应核算操作流程,以标准化的计算对敞口寸头进行详细的计量、识别。
例如,建设银行就在其建立的操作流程中明确规定:“如经办行实际募集金额多于或者少于计划的金额,对差额部分分行国际部及时填制表外科目收入或者付出凭证,登记相应的表外科目明细账。”“对于违约的情况,支行将违约情况上报分行个人银行部,由个人银行部及时向分行国际部出具调整明细,分行国际部则根据书面的调整明细记账,同时向总行反向平盘。”
除此之外,银行应当在制度上狠下功夫,通过规范的制度来降低不可预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建立完善的上下级机构间以及各统计机构之间相关部门的按期对账制度等。有了完善的制度,还需要有强大的制度执行力作支撑,因此需要一系列的会计处理系统限制和培训加强等措施。例如,银行可以建立一种集中处理数据的会计处理系统,将银行每日的结汇、售汇业务平盘都放在这个系统内完成,从而避免一些人工统计上报数据错误而导致的资金敞口现象;对于一些个人的外汇交易形式,系统每24个小时对其进行一次平盘,降低由于资金敞口存在而导致的价格风险。
(二)建立规范操作流程,防范业务操作风险
由于国际贸易量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总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面对如此大量的国际业务操作,规范化的管理对于防范业务操作风险显得尤其必要。为了尽快完善银行内部的国际业务操作,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开展的不同业务种类制定出程序化、细则化操作流程,经过不断的磨合与运行,逐渐在银行内部形成一种标准化、无差错的运作制度,这有利于改善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普遍存在的业务处理程序欠缺。
谈到具体操作流程的构建,作为银行的管理层,应当有意识的主动构建或者完善一个能够涵盖外币储蓄系统、外汇会计系统、外汇清算系统和对公外汇买卖系统以及个人外汇买卖系统等多种业务操作在内的综合网络平台,打造总行与分行、各个分行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互通。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不同种类的国际业务间操作有序、流畅,更可以达到银行内各个相关部门互相制约和监管的目的,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适当建立限额管理机制
风险限额管理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在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营中并未普及,是下一阶段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业务风险控制工作的重点。根据国外限额管理的发展经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全面实施限额管理还要经历启动——构建——实践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先要完成对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思想转变工作,让银行内部从上到下的明白一个道理:风险限额管理虽然短时间内对银行的业务发展会有所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领导层应当对风险限额管理体系的发展做出相关规划,集中银行内的优势资源,积极推进体系建设。
在构建阶段,重点是要完成对业务的测试,只有业务能够接受系统计算所给出的验核结果,才能将其转变为实际的管理效能。
在完成对风险限额管理体系的构建之后,应当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加大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力度,使其能够尽快掌握操作方法和技术。只有将风险限额管理制度化,才能真正使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加规范,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
(四)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
国际业务是一项对于知识面、技术性和经验要求都很高并且操作复杂的业务,因此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发展国际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应当重点选拔和培养熟悉国际惯例、懂得操作技术并且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从事国际业务人员的系统培训,聘请资深教师进行授课,也可选送一些业务骨干到先进银行实地学习;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招聘,努力吸纳合格人才;三是建立稳定的人事管理制度,控制内部人才流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国际业务是商业银行扩大自身影响力,获得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银行业务的平稳、快速发展,银行管理者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实施有效的规避,这对银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国际结算是经由两国银行来办理的对因为国际贸易或者非贸易而引起的各种债权债务的清偿工作,国际结算的基本前提是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各种业务中一种较为基础的具有中间性质的业务活动。国际结算因为国际环境及各种因素影响所以会存在多重风险,但是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风险不一定就等于损失,如果能够很好的进行风险防控,就能够及时有效的转化风险,提升商业银行的业务能力及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结算业务也得到进一步扩展,这对于银行来说既能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多需要加强重视的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所以必须认真分析国际结算业务中所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以及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控制,降低因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与社会信誉损失。国际结算及风险简述
国际结算业务,顾名思义会涉及到诸多来自国际上的因素影响,因此国际结算本身具有国际性、融资性、科学性、知识性以及国际惯例复杂多样、业务发展迅猛快速等诸多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有着这些特点,所以与国际结算业务的不断发展相伴产生的国际结算风险也就具有一些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特点,如风险范围涉及面非常广且具有国际性,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与各种国际融资活动的发展具有相伴性、风险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样性、风险的具体表现手段具有隐蔽性和非主观性、风险的防控过程具有复杂性等等。总而言之,所谓国际结算业务风险,也就是在国际间的货币收支调节过程中,因为一些技术上的、经营活动上的、管理控制上的一系列问题而产生的风险。国际结算业务中的主要风险类型分析
在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方的风险类型,风险危害程度有大有小,根据国际结算风险类型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对于国际结算业务危害最大的风险主要有票据结算业务方面的风险、托收结算业务方面的风险以及信用证结算业务方面的风险,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三种典型风险进行详细分析。
2.1 票据结算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票据是一种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非常重要的支付凭证,票据的种类可分为汇票、本票以及支票这三种,其中汇票是这三种票据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汇票是目前许多国际结算方式产生发展的基础。对票据的结算工作主要是通过银行转让票据,从而实现国际贸易双方在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偿。所以票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相当于真正的金钱。正是因为票据在国际结算活动中具有的这一引人注目的特点,所以不少不法分子也就将违法操作的重点放在了票据这一篇文章上面,利于伪造票据和银行有关的支付凭证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非法诈骗。具体诈骗形式有以下几种:
(1)伪造汇票进行诈骗。
伪造汇票进行诈骗主要是进行大额汇票的伪造。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银行都有专属自己的汇票及各种票据,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票据在性质与种类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加之银行数量众多,国内居民由于接触不多,往往无法进行正确辨认。因此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就利用这一盲点进行票据伪造诈骗活动。例如曾经发生的一个案例,某台湾商人交来一张价值七百万的银行远期汇票,客户的要求是进行贴现汇兑,并要求在两周内完成,工作人员在验票过程中提取到的信息有:汇票开出方是国外某财务中心,汇票收益人是国内某公司,付款期限为2年,并指定了法国一家银行进行付款。但是工作人员在验票过程中除了上述信息之外并没发现有银行汇票字样且未发现有银行承兑字样,于是便与被指定付款的法国银行在国内代表处取得联系进行进一步确认,经确认该法国银行并未进行过该张汇票的签发与承兑,最终判定该张汇票属于伪造证明。
(2)利用时间差注销票据进行诈骗。
利用时间差来注销票据进行诈骗主要存在于国外不法商人以及支票票据方面。主要程序是国外不法商人先开具有效支票,然后交由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验票,随后取得供货商货物,此后利用货物交付之间的几天时间差将账户中的存款全部转走再将先前经我国银行检验过的票据注销,让该张支票变成空头支票。
2.2 托收结算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托收结算业务是银行根据银行所在地出口商所开出的汇票并接受出口商的委托通过银行在进口所在地的其他分支银行或者代理银行进行货款收取的一种结算业务。托收结算业务考验的是商业信用,所以如果信用度较差则会对进出口商尤其是对出口商造成经济损失。但是由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逐步呈现出一种买方市场状态,许多进口商因为不愿意进行信用证开立等繁琐工作,所以许多出口商只能接受托收结算。一旦出现托收结算风险或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银行就会遭受严重影响。
2.3 信用证结算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所谓信用证,是商业银行根据进口商的要求,对出口商开出的成若其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付款的信用文书。信用证是银行作出的付款承诺,是银行需要承担付款责任的文书,银行开出信用证明就承担了付款义务成为第一债务人。银行在进行信用证结算业务的时候不能直接接触到货物,对外付款的条件仅仅是客户交来符合信用条款的单据即可。正因为信用证结算方式具有上述特点,我国的国际结算业务中以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最为广泛,数量增多的同时存在的风险也就增多。
第一,信用证伪造诈骗风险,这一类信用证诈骗手段比较低劣,主要是进行直接的信用证伪造,达到骗取我方货物的目的,伪造出来的信用证主要存在电开信用证缺少密押,其他类型信用证主要条款不明或者重要条款存在自相矛盾或者假借国际知名银行的名义进行伪造等。
第二,涂改信用证进行诈骗。此种诈骗方式主要存在于出口商当中,在未发货情况下伪造涂改信用证向银行协议付款,骗取货款逃之夭夭。
第三,利用软条款进行诈骗。某些信用证条款中存在着部分软条款,比如开证银行能够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单方面解除责任或者让出口商无法正常履行约定,让钱货两空。例如条款中有说明“该信用证暂不生效或是待签发某一类凭证(如进口许可证)后才生效”等字样。那么相当于信用证是否生效都取决于进口商的一句话。再如某些条款中著名某种货物必须由进口商派专人进行验收检查,或必须与鉴样相符信用证方可生效,这都增加了我国出口商在履约方面的风险几率。国际结算风险防控措施研究
针对上述三种典型的国际结算风险,我们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措施研究,全力降低结算业务中的风险发生几率,降低银行损失及提升银行的社会形象与服务质量。
3.1 对票据结算业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客户所交票据的真伪进行仔细审查,尤其是对于那些过去曾有过不良记录或者在其他银行有过不良行为的客户更要仔细检查,要认真核查票据的来源及用途,不能存留丝毫疑问,对于大宗票据更好将与票据承兑签发银行的确认工作列为业务惯例进行认真执行。为了更好的做好这一工作,国内商业银行之间也要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共同防范票据诈骗。
其次要认真核查票据表面信息,加强对签字是否合法、印章是否规范、金额与日期以及收款人是否进行过涂改或者其他可疑表现,还要严格审查票据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出现过挂失、注销及其他对正常流通有限制的问题。
再次,国内企业在收到国外票据的时候要及时交付银行进行审验或者交由银行进行委托票款收取。
3.2 对托收结算业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银行首先要加强对进出口商尤其是对进口商方面的资信调查工作力度,要严格根据客户的资信能力来进行授信额度及托收方式的有效确定,此外对于中型或大型托收结算业务要逐步推行投保制度,努力降低自身所可能遭受的经济风险。
其次是要加强对托收委托书的规范化管理,如必须在托收委托书上明确注明进口商的全称、公司详细地址、严格交单条件,明确说明如果拒付的处理方式以及拒付之后如何进行货物有效处理,并要求出口商指明代理人或代理机构,最大限度保证遭遇风险时的货、款安全。
再次要特别注意尽量选择即期付款的方式,对于某些国家存在的将付款交单转为承兑处理的“当地习惯”,要在托收委托书中明确注明进口商应该在第一次提示时就进行即行付款,如果对方代收银行要将付款交单进行承兑交单处理由进口商承兑汇票的,必须要求代收银行出面担保,否则不予放单。
3.3 对信用证结算业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首先要严格审核国外银行信用证开出银行的信用资质,由于是对于那些政局不稳、经济混乱、外汇管理非常严格的国家的所属银行尤其要提高警惕,谨慎行事。对于那些明显存在较大风险的银行所开具的信用证,一定要最大限度拒绝打包放款或者押汇融资等业务操作,如果出口商坚持进行融资,则要求必须有世界知名银行的担保汇兑方可允许其融资。
其次是要加强对国外银行所开具的信用证的审核工作力度,严格审核是否具有完整印鉴及密押,该信用证是否属于可撤销或是否拥有担保汇兑。要严格执行不接受可撤销信用证的规定,对于担保汇兑信用证也要严格审查担保汇兑银行的资格信用问题。要严格检查信用证是否已经生效,是否在有效期上存在过短问题,信用证上的有效地址是否属于我国国内,在地址方面应该优先选择有效地址在国内的信用证,从而降低结算风险。要严格审查信用证各条款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以及信用证条款是否能够与合同条款相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且不一致内容对我方企业不利的,应及时要求修正。严格审查信用证条款中是否存在限制、刁难我方企业正常履约的条款,如果存在则要求对方及时修改,否则将危机我方企业及银行的切身利益。最后要严格审查信用证当中是否存在软性条款,如果存在也必须要求修改,从而避免我方出口企业遭受钱货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