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青海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财社字[20O2]267号
关于印发《青海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州、地、市财政局、民政局:
现将《青海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青海省财政厅 青海省民政厅
二00三月二十五日
青海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保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青海省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以及省政府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以下简称保障资金),是专项用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保障基本生活的补助资金。
第二章 资金来源
第三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各级人民政府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多渠道筹集资金。省州(地、市)级财政承担保障资金的比例,按省政府的规定执行,州(地、市)县财政承担保障资金的比例,由州(地、市)政府确定。
第四条 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
(一)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保障资金;
(二)上级财政补助的保障资金;
(三)保障资金利息收入;
(四)捐赠收入;
(五)其他收入。
第三章 保障资金的管理
第五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是保障资金的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保障资金的筹措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民政部门负责保障资金的发放工作。
第六条 预算管理
(一)县(区)级民政部门按照上年度实际保障月平均人数以及下年度预计新增人数,上年度实际支出的保障资金总量和月人均补差资金,测算出下年度应纳入保障的人数和资金需要总量。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编制出本年度保障资金预算,报本级政府批准后,经州(地、市)民政、财政部门审核汇总,上报省财政、民政部门审核。
州(地、市)级财政、民政部门上报下年度保障资金预算的时间为每年12月20日前。
(二)州(地、市)年度预算经省民政、财政部门审核后,编制本年度全省保障资金预算,报省政府批准后下达各地,各地按规定的承担数额,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定期向上级民政、财政部门报告保障资金的使用和工作运行情况。上级民政、财政部门根据各地保障资金的使用和工作运行情况适时对预算进行调整。
(四)区(市)县民政部门根据下达的支出预算,编制用款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计划分月拨款。
(五)区(市)县民政部门于每月终了5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民政部门报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报表》;州(地、市)财政和民政部门于每月终了10日内向上级财政和民政部门报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报表》。年度终了,州(地、市)县财政和民政部门按规定编制保障资金年度决算,并报上级财政、民政部门。
第七条 专户管理
(一)各级财政、民政部门都要设立保障资金专户,对保障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二)省、州(地、市)县级财政部门在国库或预算部门设立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最低生活保障分户,并增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收入”、“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和“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结余”等科目及明细分类帐,将上级拨付的保障资金和各级配套资金按进度全额拨入国库专户;用款时按使用进度通过国库专户逐级拨付到各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最低生活保障分户;区(市)县财政部门根据同级民政部门提出的用款计划将保障资金按月拨付到同级民政部门设立的保障资金专户。
(三)年终结余,应及时解交本级财政保障资金专户,结转下一年度使用,作为本级调剂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
(四)保障资金专户的账务核算,按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财社字[1999]117号)和《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财社字[1999]118号)有关要求办理。
第八条 支出管理
(一)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各地的保障资金经省民政、财政部门审核后下达,并按使用进度拨付给州(地、市)级财政部门。州(地、市)级财政部门要连同本级财政承担的资金统筹拨付到县(区)级财政部门。县(区)级财政部门每月及时将资金拨付到本级民政部门,保证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州(地、市)县财政不按上级下达的预算指标落实保障资金的,省财政按照《关于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年度考核的通知》(青财社字[2000]766号),在年终决算时相应扣减其补助资金。扣回的资金由省财政结转财政专户,作为省级调剂资金。
(三)区(县)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要根据申请保障家庭的书面申请,逐户进行调查核实,并按照三榜公布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准确核定保障对象,核准补差资金数额,严格审批手续,并按月足额将保障资金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
(四)保障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制度。每月由区(市)县民政部门向银行或邮政储蓄部门提供保障对象花名册,由银行或邮政储蓄部门代发保障金。保障对象凭保障证、身份证或户口簿领取保障金。
(五)保障资金原则上由本人领取,逾期无故三个月不领取者,取消保障资格。
(六)保障资金只能用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不得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和其它方面的支出。
第九条 财务管理与核算
(一)按照2002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划分,保障资金支出列入1 7类“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1703款“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02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支出科目。
(二)保障资金的财务核算要严格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办理,单独设账核算。
第四章 保障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条 区(县)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每月必须对保障对象的家庭成员、收入、生活困难程度等情况核查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一条 区(县)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和资金发放情况,接受上级或同级民政、财政、审计等部门和群众的监督检查。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保障资金使用的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监督。
第十二条 市、区(县)级民政、财政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举报,严禁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现象。保障资金发放按照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资金公开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三条 对保障资金使用不当或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提高补助标准,贪污、挪用、滥用保障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出,除追回经济损失外,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隐瞒家庭收入,冒领保障金的个人,除批评教育外,应立即取消保障资格,并追回领取的保障资金。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各州、地、市财政、民政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细则和办法,并报上级财政、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民政厅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六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各地制定的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
萨拉乌素社区(居委会):
我叫格格日勒图,现年19岁,家中四口人,现居住在乌审旗嘎鲁图镇萨拉乌素社区。家庭月人均收入约200元。由于家庭收入低,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特申请城镇最低生活救助。现将我家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本人因年纪小,现在还在上学,没有工作及经济来源,父亲只能靠在建筑工地做小工为生。母亲长年患病,没有劳动能力,没有工作,没有任何收入。
我有一个妹妹,现年龄3岁,因为生活困难,妹妹也要上幼儿圆。由于我们家人都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致使家庭异常困难,生活十分拮据,年收入还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 生活特别艰苦。听说我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生活救助,心里非常高兴,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想到了只有党和政府才能救我全家于水火之中。于是几经思考,特向政府申请城镇最低生活救助,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本人及家人承诺:以上所写属实,没有隐瞒、重报等违规行为,愿意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并会服从社区安排,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性义务劳动。望政府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申请人 :格格日勒图2012-5-8
第三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根据我某实际,特作如下规定:
1、初审制度:低保对象提出申请,低保评议小组要按照我某制定的《尚志某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程序及操作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入户核实,集体评议,提出初审意见,上报乡镇政府。对不入户核实,不进行集体评议或瞒报的居委会主任予以辞退。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在全某内通报。
2、公示制度:对初审合格的要在醒目的位置张榜公布5天,无异议的上报乡镇政府低保评审小组。对不公示、公示不全或不到位的社区居委会主任要给予辞退。
3、复审制度:乡镇政府低保评审小组对社区居委会上报申请低保对象要入户复查后,由低保评审小组集体评审,符合低保条件的上报民政局审批。对不按程序复查和评审小组集体评审,或在复查中弄虚作假造成影响的,乡镇主管领导要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或降职,街道办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要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或撤销职务处分,并在全某内通报。
4、审批制度:民政局对上报申请低保对象进行集体审批,签署审批意见,录入微机,上报哈某民政局备案。不经过集体审批或审批把关不严,因工作失误造成影响的,民政局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分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或严重警告处分。
5、二次公示制度:社区居委会对审批合格的低保对象要进行第二次张榜公布(7天),无异议的发放低保证,领取低保金,有异议的报某民政局调查处理。对不按程序办事、不进行二次公示或公示不到位的,对社区居委会主任予以辞退。
6、建立三级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乡镇低保评审小组、某民政局都要建立健全低保对象档案,有微机的要录入微机。不按要求建立档案或档案管理混乱,对三级主管领导要分别给予通报批评。
7、动态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和乡镇低保评审小组对已享受低保待遇的居民家庭要进行不定期复查,及时掌握情况。对收入发生变化的家庭,按程序及时为其办理提高、降低、终止低保待遇的变更手续,并张榜公布。民政局对低保对象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不进行复查或虚报、瞒报的乡镇主管领导要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居委会主任予以辞退,并在全某内通报。
8、资金发放制度:低保资金要列入财政预算,专户管理。要通过银行按月发放到低保户手中,财政局、民政局、乡镇不得以任何借口占用或拖延低保金的发放。违者相关人员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9、信访制度:社区居委会、乡镇政府、民政局要指定专人接待有关低保问题的来信来访,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需要调查核实的要在10日内给予答复。对上访信件和上访人员提出的问题,不及时答复而造成越级上访的直接责任人,要给予通报批评或党内警告处分。
第四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指南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指南
申请城市低保的条件
低保实行由户主申请,按户保障。凡在本事市区内特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市城市低保标准的,均可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城市低保按月审批。
申请低保应提交的证明材料
一是申请家庭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家庭成员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二是家庭收支和资产状况证明;三是家庭成员身体状况证明;四是区级人民政府或同级民政部门出台的政策规章要求申请人出具的其它证明材料。
申请低保的基本程序
一是个人申请。由申请人自愿到户籍所属街道(乡镇)提出申请。二是提交材料。提交所需的证明材料,签署《诚信承诺书》,并签字画押。相关材料如不属实,允许再申报一次,第二次申报仍不属实的,记入“诚信黑名单”,在“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备案,并从第二次申请之日起一年内,取消该家庭的低保申请资格。三是乡镇初审(乡镇)和村(社区)低保工作人员,联合进行入户初审,逐户核实申请家庭实际生活状况、财产、收支情况。对经初审符合低保条件的申请家庭,填写《审批表》并上报区民政部门。四是信息比对。区级民政部门要对乡镇(街道)上报的申请家庭的财产收入情况,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财产收入信息进行比对,检验申请家庭是否隐瞒财产收入。对于不符合低保条件的申请家庭,由区级民政部门出具《不予保障通知书》,写明不予保障的主要原因。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申请家庭,区级民政部门要进行100%入户复查。五是资格评议。由区级民政部门主持,在村(社区)公开召开评议会,确定申请家庭是否符合低保条件。六是资格公示。由村(社区)将符合低保条件申请人名单和不符合低保条件申请人名单及家庭信息,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的明显位置张榜公示七天。经公示有异议的,经审核仍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程序纳入保障范围;不符合条件的,由区级民政部门向该家庭由具《不予保障通知书》,写明不予保障的原因。七是信息录入。经公示无异议的,乡镇(街道)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基本信息录入“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八是资格审批。区级民政部门对乡镇(街道)录入的基本信息进行系统内审核,经校对确认数据真实可靠、符合逻辑后,完成低保对象系统内审批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操作,核发《低保证》和低保金存折。
第五篇:安徽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社字〔2011〕28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以下简称城乡低保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资金筹集、分配和监管工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城乡低保资金的保障作用,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城乡低保资金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乡低保资金是为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用于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城乡低保资金,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筹集,保障基本需求、体现管理效益,资金封闭运行、过程公开透明,确保专款专用,广泛接受监督”的原则进行筹集和管理。第四条 城乡低保资金实行属地管理,市、县(区)人民政府是保障城乡低保资金的责任主体,统筹协调城乡低保资金的筹集、分配和监管理工作。第二章 资金来源
第五条 城乡低保资金的来源包括:
(一)中央、省、市、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低保资金;
(二)城乡低保资金财政专户利息收入;
(三)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收入;
(四)其他收入。第六条 每年初,市、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核定的城乡低保对象人数、实际补差水平、保障标准调整和一次性补助发放计划等因素,编制城乡低保资金预算。预算总额扣除上级财政补助基数(不含一次性补助和预拨经费)的差额部分,应全额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城乡低保资金缺口时,市、县(区)财政部门应通过追加预算及时予以弥补。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城乡最低生活保睹任务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确保城乡低保工作的正常开展。第八条 省财政建立城乡低保补助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根据各地城乡低保人数、实际补差水平,城乡低保管理绩效等素,给予必要的补助。省级补助资金计算公式如下:
省级补助资金=[城乡低保人数*全省人均补助标准*市县实际补差水平/全省平均补差水平]+管理绩效奖励。
全省人均补助标准=可分配资金总额/城乡低保人数*调整系数 第三章 城乡低保标准
第九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民政、财政部门会同物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等部门,按照当地维持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须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用电、用水、燃料以及未成年人教育费用等所需费用,采取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等因素计算法科学制定,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第十条 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县级民政、财政等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当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对本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时提出调整意见,按低保标准确定程序进行调整。第四章 城乡低保对象管理
第十一条 建立城乡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制度。对城市一类低保对象(包括无劳动能力的“三无”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员及重病人员的家庭)每年审核一次;二类低保对象(包括50周岁以上、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就业或重新就业困难人员,子女未成年的单身家庭及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的困难家庭)及三类低保对象(包括因灾因病等特殊情况临时困难家庭,有就业潜力的人员和收入状况随时发生变化的家庭)每半年审核一次。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审核,季度微调。
第十二条 完善城乡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审核机制。将家庭收入变动情况与促进就业政策等相关制度相衔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应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应及时取消低保资格。
第十三条 对粮油、水、电、燃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上升超过3%)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人群,应通过发放临时补贴解决,所需经费按现行渠道列支,不得据此列为城乡低保对象。
第五章 城乡低保资金的管理和发放
第十四条 县(市、区)财政部门在金融机构开设“城乡低保资金财政专户”,用于归集城乡低保收入、支付经审核审批的城乡低保支出。城乡低保资金实行专项调拨,封闭运行。第十五条 每年4月底前,市、县(区)财政部门将本级预算安排的城乡低保资金拨入“城乡低保资金财政专户”,并将拨款凭证复印件报送省财政厅和省民政厅备案。
第十六条 省财政补助资金分两次拨付,上半年根据各地保障人数、实际补差水平等因素预拨部分补助资金;下半年根据各地保障人数、实际补差水平和管理绩效等因素,确定全年补助资金总额,并及时下达扣除预拨资金后的差额部分。省级补助资金通过预算指标下达,由市、县(区)财政部门及时转入本级“城乡低保资金财政专户”。
第十七条 城乡低保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具体发放程序如下:
(一)市、县(区)民政部门每月末向财政部门申请下月城市低保补助资金,每季度末向财政部门申请下季度农村低保补助资金,并附低保对象人数、补差标准、发放金额等资料;
(二)市、县(区)财政部门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后,将低保资金直接拨入承担低保资金发放工作的金融机构;
(三)市、县(区)民政部门将经审核后的低保人员名单、补助资金数额等资料提交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直接划拨到低保对象个人账户。
第十八条 市、县(区)财政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对当年城乡低保资金进行动态管理。城乡低保资金结余部分,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得因上级财政增加补助而减少本级财政安排的资金。第十九条 建立低保资金对账制度。市、县(区)级财政、民政和承担低保资金发放工作的金融机构要定期进行对账。每季度终了后,金融机构要向财政、民政部门提交发放清单和资金余额等情况。第二十条 终了30日内,各市、县财政、民政部门将低保资金收、支、结余情况报送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第六章 监督管理与奖惩措施
第二十一条 强化城乡低保资金监管机制。城乡低保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低保对象、补助金额等情况,应根据安徽省城乡低保工作操作规程的要求,通过张榜公布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市、县(区)财政、民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第二十二条 建立健全城乡低保资金奖惩机制。省财政厅、省民政厅会同省审计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每年对市、县(区)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管理、发放等情况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对配套资金足额筹集到位、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规范的市、县(区),从省城乡低保补助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全部用于对城乡低保对象的补助支出,不得挪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