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登记管理办法和建设用地报批中的地籍报件
郴州市国土资源业务培训——土地登记办法和建设用地审
批中地籍报件要求
土地登记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11月28日出台了新的《土地登记办法》,于2008年2月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的登记办法和建设用地审批中地籍报件的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土地登记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登记行为,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
前款规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农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农用地使用权(不含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条
土地登记实行属地登记原则。
申请人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依法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但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核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跨县级行政区域使用的土地,应当报土地所跨区域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分别办理土地登记。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土地,按照《在京中央国家机关用地土地登记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国家实行土地登记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从事土地权属审核和登记审查的工作人员,应当取得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土地登记上岗证书。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五条
土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登记。宗地是指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
第六条
土地登记应当依照申请进行,但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七条
土地登记应当由当事人共同申请,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单方申请:
(一)土地总登记;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初始登记;
(三)因继承或者遗赠取得土地权利的登记;
(四)因人民政府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而取得土地权利的登记;
(五)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而取得土地权利的登记;
(六)更正登记或者异议登记;
(七)名称、地址或者用途变更登记;
(八)土地权利证书的补发或者换发;
(九)其他依照规定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的情形。
第八条
两个以上土地使用权人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可以分别申请土地登记。第九条
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的登记事项提交下列材料:
(一)土地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四)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
(五)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减免税凭证;
(七)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地籍调查获得。
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如实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条 未成年人的土地权利,应当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申请办理未成年人土地登记的,除提交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监护人身份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委托代理人申请土地登记的,除提交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代理境外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的,授权委托书和被代理人身份证明应当经依法公证或者认证。第十二条
对当事人提出的土地登记申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本登记辖区的,应当当场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土地登记申请。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土地登记申请后,认为必要的,可以就有关登记事项向申请人询问,也可以对申请登记的土地进行实地查看。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受理的土地登记申请进行审查,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一)根据对土地登记申请的审核结果,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簿;
(二)根据土地登记簿的相关内容,以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土地归户卡;
(三)根据土地登记簿的相关内容,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权利证书。对共有一宗土地的,应当为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分别填写土地权利证书。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前,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五条
土地登记簿是土地权利归属和内容的根据。土地登记簿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土地的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取得时间和使用期限、权利以及内容变化情况;
(三)土地的坐落、界址、面积、宗地号、用途和取得价格;
(四)地上附着物情况。
土地登记簿应当加盖人民政府印章。
土地登记簿采用电子介质的,应当每天进行异地备份。第十六条
土地权利证书是土地权利人享有土地权利的证明。
土地权利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土地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土地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土地登记簿为准。
第十七条
土地权利证书包括:
(一)国有土地使用证;
(二)集体土地所有证;
(三)集体土地使用证;
(四)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在国有土地使用证上载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在集体土地使用证上载明;土地抵押权和地役权可以在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上载明。土地权利证书由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
(一)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二)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
(三)未依法足额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税费的;
(四)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超过规定期限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登记的。
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九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登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办结土地登记审查手续。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十日。第二十条
土地登记形成的文件资料,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归户卡和土地登记簿的式样,由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章 土地总登记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总登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
第二十二条
土地总登记应当发布通告。通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登记区的划分;
(二)土地登记的期限;
(三)土地登记收件地点;
(四)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提交的相关文件材料;
(五)需要通告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对符合总登记要求的宗地,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告。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准予登记的土地坐落、面积、用途、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和使用期限;
(三)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机构;
(四)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四条
公告期满,当事人对土地总登记审核结果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登记。
第四章 初始登记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初始登记,是指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
第二十六条
依法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用地文件和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新开工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还应当提供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第二十七条
依法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在付清全部国有土地出让价款后,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第二十八条
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已依法转为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出让合同及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第二十九条
依法以国有土地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租赁合同和土地租金缴纳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租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第三十条
依法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出资或者入股批准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申请作价出资或者入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第三十一条
以国家授权经营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资产处置批准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申请授权经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第三十二条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应当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明材料,申请集体土地所有权初始登记。第三十三条
依法使用本集体土地进行建设的,当事人应当持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的批准用地文件,申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第三十四条
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依法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兴办企业的,当事人应当持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和相关合同,申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第三十五条
依法使用本集体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当事人应当持农用地使用合同,申请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第三十六条
依法抵押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应当持土地权利证书、主债权债务合同、抵押合同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同一宗地多次抵押的,以抵押登记申请先后为序办理抵押登记。
符合抵押登记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抵押合同约定的有关事项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上加以记载,并向抵押权人颁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申请登记的抵押为最高额抵押的,应当记载所担保的最高债权额、最高额抵押的期间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
在土地上设定地役权后,当事人申请地役权登记的,供役地权利人和需役地权利人应当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土地权利证书和地役权合同等相关证明材料。
符合地役权登记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地役权合同约定的有关事项分别记载于供役地和需役地的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并将地役权合同保存于供役地和需役地的宗地档案中。
供役地、需役地分属不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的,当事人可以向负责供役地登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地役权登记。负责供役地登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完成登记后,应当通知负责需役地登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由其记载于需役地的土地登记簿。
第五章 变更登记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变更登记,是指因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
第三十九条
依法以出让、国有土地租赁、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土地权利发生转移的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第四十条
因依法买卖、交换、赠与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涉及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土地权利证书、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及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涉及划拨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当事人还应当提供有批准权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第四十一条
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并、分立、兼并、破产等原因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当事人应当持相关协议及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原土地权利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第四十二条
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在抵押财产处分后,持相关证明文件,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四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期间,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让的,当事人应当持抵押权人同意转让的书面证明、转让合同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已经抵押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当事人应当持土地权利证书和他项权利证明书,办理土地抵押权变更登记。第四十四条
经依法登记的土地抵押权因主债权被转让而转让的,主债权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可以持原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转让协议、已经通知债务人的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土地抵押权变更登记。第四十五条
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因继承、受遗赠取得土地使用权,当事人申请登记的,应当持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死亡证明、遗嘱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权利人在办理登记之前先行转让该土地使用权或者设定土地抵押权的,应当依照本办法先将土地权利申请登记到其名下后,再申请办理土地权利变更登记。
第四十六条
已经设定地役权的土地使用权转移后,当事人申请登记的,供役地权利人和需役地权利人应当持变更后的地役权合同及土地权利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地役权变更登记。
第四十七条
土地权利人姓名或名称、地址发生变化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土地权利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变更登记。
第四十八条
土地的用途发生变更的,当事人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和原土地权利证书,申请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土地用途变更依法需要补交土地出让价款的,当事人还应当提交已补交土地出让价款的缴纳凭证。
第六章 注销登记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注销登记,是指因土地权利的消灭等而进行的登记。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办理注销登记:
(一)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
(二)依法征收的农民集体土地;
(三)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致使原土地权利消灭,当事人未办理注销登记的。第五十一条
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土地权利消灭的,原土地权利人应当持原土地权利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申请注销登记。
第五十二条
非住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当事人应当在期限届满前十五日内,持原土地权利证书,申请注销登记。
第五十三条
已经登记的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终止的,当事人应当在该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终止之日起十五日内,持相关证明文件,申请土地抵押权、地役权注销登记。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未按照本办法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的规定申请注销登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当事人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进行注销公告,公告期满后可直接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十五条
土地抵押期限届满,当事人未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注销登记的,除设定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直接注销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第五十六条
土地登记注销后,土地权利证书应当收回;确实无法收回的,应当在土地登记簿上注明,并经公告后废止。
第七章 其他登记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和查封登记。
第五十八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土地登记簿记载的事项确有错误的,应当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更正登记,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更换或者注销原土地权利证书的手续。当事人逾期不办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后,原土地权利证书废止。更正登记涉及土地权利归属的,应当对更正登记结果进行公告。
第五十九条
土地权利人认为土地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持原土地权利证书和证明登记错误的相关材料,申请更正登记。
利害关系人认为土地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持土地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的证明文件,申请更正登记。
第六十条
土地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
对符合异议登记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相关事项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并向申请人颁发异议登记证明,同时书面通知土地登记簿记载的土地权利人。
异议登记期间,未经异议登记权利人同意,不得办理土地权利的变更登记或者设定土地抵押权。第六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异议登记申请人或者土地登记簿记载的土地权利人可以持相关材料申请注销异议登记:
(一)异议登记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没有起诉的;
(二)人民法院对异议登记申请人的起诉不予受理的;
(三)人民法院对异议登记申请人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的。
异议登记失效后,原申请人就同一事项再次申请异议登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受理。第六十二条
当事人签订土地权利转让的协议后,可以按照约定持转让协议申请预告登记。
对符合预告登记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相关事项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并向申请人颁发预告登记证明。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土地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当事人未申请土地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预告登记期间,未经预告登记权利人同意,不得办理土地权利的变更登记或者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登记。第六十三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人民法院提供的查封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将查封或者预查封的情况在土地登记簿上加以记载。
第六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土地使用权时,不对生效法律文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进行实体审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为人民法院的查封、预查封裁定书或者其他生效法律文书错误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审查建议,但不得停止办理协助执行事项。
第六十五条
对被执行人因继承、判决或者强制执行取得,但尚未办理变更登记的土地使用权的查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执行查封的人民法院提交的被执行人取得财产所依据的继承证明、生效判决书或者执行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等,先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后,再行办理查封登记。
第六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在预查封期间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预查封登记自动转为查封登记。第六十七条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对同一宗土地进行查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先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人民法院办理查封登记手续,对后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人民法院办理轮候查封登记,并书面告知其该土地使用权已被其他人民法院查封的事实及查封的有关情况。
轮候查封登记的顺序按照人民法院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列。查封法院依法解除查封的,排列在先的轮候查封自动转为查封;查封法院对查封的土地使用权全部处理的,排列在后的轮候查封自动失效;查封法院对查封的土地使用权部分处理的,对剩余部分,排列在后的轮候查封自动转为查封。预查封的轮候登记参照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第六十八条
查封、预查封期限届满或者人民法院解除查封的,查封、预查封登记失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注销查封、预查封登记。
第六十九条
对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预查封的土地使用权,在查封、预查封期间,不得办理土地权利的变更登记或者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登记。
第八章 土地权利保护
第七十条
依法登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七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土地登记结果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实现国家和地方土地登记结果的信息共享和异地查询。
第七十二条
国家实行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土地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土地登记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
土地登记资料的公开查询,依照《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三条
当事人伪造土地权利证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没收伪造的土地权利证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土地登记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七十五条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土地和房屋登记工作的,其房地产登记中有关土地登记的内容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其房地产权证书的内容和式样应当报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第七十六条
土地登记中依照本办法需要公告的,应当在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告。
第七十七条
土地权利证书灭失、遗失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在指定媒体上刊登灭失、遗失声明后,方可申请补发。补发的土地权利证书应当注明“补发”字样。第七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建设用地审批中地籍报件要求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全面研究土地登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建立完整的地籍图、簿册,按统一的方法、要求和程序,进行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一系列工作过程,是国家地政工作的主要部分。它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要求很高的工作。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黄帝、大禹时即有平水土,划九州,辨土质,定田等,制赋则的记载,已开创清理地籍订定赋则之先河。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没有完整的地籍资料,土地管理就无从谈起,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国家才把地籍资料的审查纳入建设用地报批资料审查的重要内容,以此加大地籍管理工作的力度,使之适用日益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这里我从四个方面讲述建设用地报批中地籍资料的要求是审查的依据;二是有关权属、地类、面积的审查内容;三是存在的问题;四是关于权属、地类、面积的标准要求。不妥之处,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关于审查的依据 1、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8号)。2、1999年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部《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查办法》的批复”(国函〔1999〕131号)。3、1999年国土资源部颁第3号令《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4、1996年国家土地局国土[建]字第204号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明确勘测定界资料是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和变更土地登记、统计的依据。5、1989年国家土地局印发的《土地登记规则》。6、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7、1989年国家土地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8、2001年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简化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9、2001年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简化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
10、国家及省有关规定。
二、有关权属、地类、面积的审查内容
1、权属的审查:必须搞清楚国有土地的使用者或无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权属有无争议等。这些内容在上报资料中都要反映清楚。我们知道大量的权属调查工作都是县市同志完成的。你们要深入实地,调查走访,收集资料,汇总成册,我们这里审查权属主要是从过去已经完成的土地详查资料中土地利用现状图及上报的文字、表格等资料上看权属单位是否一致,有无错报、漏报情况。
2、地类的审查:建设用地的土地类别,看似简单,而实际上非常重要和复杂,他可以使申报程序结构发生变化,可以与经济利益挂上钩。如把耕地说成是非耕地,程序上变简单,经济上可少交费。因此,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负责的对待。建设用地的土地类别,省里主要是审查所报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的地类与勘测定界测定的地类及所有上报资料的地类是否一致。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
3、用地面积的审查:建设用地面积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准确。先进的用全站仪测量,界址点座标、面积基本上不会错;有些是用钢尺丈量,解析法计算面积,则容易出错。这里审查时一般情况以勘测定界测量的面积为准。值得注意的是上报的各资料中,用地总面积与各分类面积之和,各权属单位面积之和,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和必须保持一致。
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土地权属证明不全。主要是:国有土地在现状图上未得到体现,上报时未提供相关权属证明;漏报集体土地所有者,现状图上明明显示了集体土地的几个权属单位,上报时就是不报齐全;对上报飞地的所有者、行政区划调整后村民变更的不作说明等。
2、勘测定界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不一致。这种现象在审查中出现比较多,有的甚至出现实地、勘界图、现状图三者不一致。有的将耕地报成未利用地或水塘,林地变成了荒草地、旱地变林地、园地等,这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上的因素,也有变更调查不及时的原因,既有工作不认真负责的原因,还有技术上的原因。去年有一单位上报环城大道项目,其中有2.1153公顷未利用地,现状图上没有体现,县局出具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说明,一说是旱土抛荒、空坪隙地,二说是河流、裸岩、荒草地(最后调查核定有0.525公顷确是旱土,其它为河流水面、田坎等)。我们知道把耕地抛荒,然后作未利用地或者荒地报批是不对的,国家有明确规定。
3、上报的表格文件中各种用地数不一致。呈报的一书四方案中的数据与勘测定界的数据、政府的报批单以及征(占)地权属情况汇总表的数据不一致,有的征地方案的数据包括了拟占用国有土地的面积。
4、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及图件不规范。有的勘测定界报告与图件上不见一个公章,不知道是谁做的,图纸没有图名,不标注勘界测定的面积,没有权属界线,图纸很小,有一宗60亩用地,勘界图只有20×28cm。
5、上报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不符要求。有的是复印件,而且是很小的一块,没有图幅图斑号,看不清位置、地类、权属,有的用一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代替国家要求的国际分幅图。
6、上报面积不准确。有些未正规的做勘测定界,不到实地勘测,所提供的界址点坐标不能作为面积计算的依据,通过坐标计算的面积与上报面积相差较大,有的相差几公顷,界址点座标随便搞几个数字应付了事。
7、征地面积没有在勘测定界图上标注清楚。有一宗地上报面积为1.6395公顷,其中征地面积为1.5468公顷,多出的是国有土地。在勘测定界图上就只有总面积,征地面积没有体现,范围、位置无法确定,权属当然也就没有了。
四、关于权属、地类、面积的标准要求
1、权属情况说明:按照简化后的报批要求,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选址项目,只填写征地方案中的专门栏目,权属单位填到村的名称,权属状况填写:四至清楚,地类面积准确,权属无争议。另一种是分批次报批的,除填写上述专栏外,还需要填写“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包括土地权利人、权属性质、拟征(占)地、土地证号等。但“土地总面积”和“其中:耕地”两 栏不再填写。按以上要求后,一般不再报其它权属证明材料。但有国有土地的,有飞地的,改名换姓的需要作出权属情况说明。
2、勘测定界报告及勘测定界图:按照国家的要求,由有资格的专业勘测单位承担勘界报告包括下列七项内容:一是勘测定界技术说明;二是勘测定界表;三是勘测面积表;四是土地分类面积表,这里注意要用新的土地分类,不能随便改动,权属单位要填写清楚,不是填某某国土局;五是用地范围略图;六是界址点座标成果表,界址点坐标尽量使用全国统一的坐标系;七是界址点点之记。考虑简化手续的要求,今后上报时,界址点点之记可不报。勘界图图纸要求,利用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地籍图或地形图(利用地形图的须补充权属调查),大型工程、线形工程,可利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图幅最好用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界址点的位置、权属界线、地上物、地下管线、地下埋藏物、地类界线、用地面积(有不同地类的,须分别计算每一地类的面积,有不同权属单位的,须分别计算其土地面积),加盖“勘测定界专用章”。应是兰晒图或计算机成图,图名、图例、文字数字注记要标准,不要老是用钢笔在图上随意写。
说明一下:国家对单独选址项目中大型交通、能源、水利、矿山、军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部分区段,因地形地质情况复杂,确实无法在报批建设用地前完成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可暂不附该地段的勘测定界有关图件资料,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批准的工程初步设计,进行现场踏勘,实地调查用地范围、土地权属、地类、面积等,在1:1万分幅土地利用图上标明用地范围。这里说的是暂不报,但这项工作还是要做,要抓紧做。因此,遇到这种情况,请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省厅写出报告,将你们组织现场踏勘,实地调查,丈量确定面积情况,以及承诺完成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时间在报告中一一写明,征得省厅同意。
3、土地利用现状图:这是我省用十年的时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资金进行土地详查取得的成果,作为建设用地报批资料之一,它能反映土地的现状、权属等。我市11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我们报批时要利用数据库成果资料。说明一下,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电力、通信的铁塔塔基用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也不好体现,可不报土地利用现状图。
4、地类的要求:试行的新土地分类,农用地中:耕地应报至三级类,即灌溉水田、旱地、菜地等;园地、林地、牧草地报至二级类;其它农用地报至三级类,即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晒谷场等。建设用地,一般报至二级类,但水利设施用地应报至三级类,即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未利用地报至三级类。
5、关于违法用地的报批要求:以违法用地前的地类上报有关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勘测定界的地类可以与现状图不一致。特殊情况可根据违法用地处理决定确定地类。
学习小结:通过黄朝霞科长的讲授,学员们掌握了马上就要实施《土地登记办法》,同时还掌握了建设用地审批中地籍报件要求,能正确处理土地登记中遇到的问题,依法依规办理土地登记。能按要求准备建设用地审批中地籍报件,提高办事效率。
第一阶段小结:在上完今年的课程之后,本次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业务骨干培训班第一阶段的学习全面完成。学习纪委律严明、秩序良好、效果明显,达到了办班的预期目的。全体学员牢记并能灵活运用《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等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掌握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国土资源各项规划编制、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的审查与报批、村(居)民建设用地管理、国土资源宏观调控、违法案件查处、地产管理、企业改制土地资产处置、土地使用权收回、土地权属争议、土地登记发证、国土资源财务管理、公文制作与处理、电子政务、礼仪、十七大理论、公务员处分条例、党内处分条例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开展土地管理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真正的成为国土资源系统的业务骨干。
第二篇: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1999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发布 2010年11月30日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6年11月25 日《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依法应当报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受理、审查、报批工作。第四条 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受理预审申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使用标准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第五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三)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或者审核文件。
建设项目拟占用耕地的,还应当提出补充耕地方案;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还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六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和因工期紧或者受季节影响急需动工建设的其他工程,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先行用地。
申请先行用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先行用地申请;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三)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四)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审核文件或者有关部门确认工程建设的文件;
(五)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经批准先行用地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用地报批手续。
第七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第八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可以合并编制,一年申报一次;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分期分批申报的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回复。
第九条 建设只占用国有农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只需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建设只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只需拟订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建设只占用国有未利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应由国务院批准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只需拟订供地方案;其他建设项目使用国有未利用地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应当包括用地安排情况、拟使用土地情况等,并应附具下列材料:
(一)经批准的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占用基本农田的,同时提供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二)有资格的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三)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四)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提供城市规划图和村庄、集镇规划图。
第十一条 农用地转用方案,应当包括占用农用地的种类、面积、质量等,以及符合规划计划、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等情况。
补充耕地方案,应当包括补充耕地的位置、面积、质量,补充的期限,资金落实情况等,以及补充耕地项目备案信息。
征收土地方案,应当包括征收土地的范围、种类、面积、权属,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等。
供地方案,应当包括供地方式、面积、用途等。
第十二条 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收到上报的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后,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应当在5日内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并将审查所需的材料及时送该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对依法应由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必须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并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国务院批准征收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后,应当将批准文件和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上报的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三条 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上报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并按规定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30日内审查完毕。
建设用地审查应当实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内部会审制度。
第十四条 农用地转用方案和补充耕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确属必需占用农用地且符合土地利用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三)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方案符合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且面积、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四)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的,必须符合单独选址条件。
第十五条 征收土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一)被征收土地界址、地类、面积清楚,权属无争议的;
(二)被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三)被征收土地上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切实可行。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依法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不得办理土地征收。
第十六条 供地方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方可报人民政府批准:
(一)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
(二)申请用地面积符合建设用地标准和集约用地的要求;
(三)只占用国有未利用地的,符合规划、界址清楚、面积准确。
第十七条 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批件后5日内将批复发出。
未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不予批复建设用地。其中,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后办理回复文件。
第十八条 经批准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方案经批准下达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第二十条 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按照《征收土地公告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向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支付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并落实需要安置农业人口的安置途径。
第二十一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公布规划要求,设定使用条件,确定使用方式,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以有偿使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并向建设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土地使用者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后,依照规定办理土地登记。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颁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依照规定办理土地登记。《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应当包括划拨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等内容。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用地批准书》公示于施工现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提供国有土地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布。第二十三条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用地进行跟踪检查。
对违反本办法批准建设用地或者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罚。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
修改决定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69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6年11月25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姜大明 2016年11月29日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减少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决定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作出如下修改:
一、将第四条修改为:“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受理预审申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使用标准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将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列材料:
“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
(三)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或者审核文件。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建设项目拟占用耕地的,还应当提出补充耕地方案;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还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和因工期紧或者受季节影响急需动工建设的其他工程,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先行用地。
“申请先行用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先行用地申请; “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
(三)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
(四)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审核文件或者有关部门确认工程建设的文件; “
(五)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经批准先行用地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用地报批手续。”
四、将第七条改为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可以合并编制,一年申报一次;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分期分批申报的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回复。”
五、将第九条改为第十条,删除第(四)项,将第(五)项改为第(四)项。
六、将第十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农用地转用方案,应当包括占用农用地的种类、面积、质量等,以及符合规划计划、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等情况。
“补充耕地方案,应当包括补充耕地的位置、面积、质量,补充的期限,资金落实情况等,以及补充耕地项目备案信息。
“征收土地方案,应当包括征收土地的范围、种类、面积、权属,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途径等。
“供地方案,应当包括供地方式、面积、用途等。”
七、将第十五条改为第十六条,删除第(三)项、第(四)项,将第(五)项改为第(三)项。
八、将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七条,将第二款修改为:“未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不予批复建设用地。其中,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后办理回复文件。”
九、将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条,将第一款和第二款合并,修改为:“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按照《征收土地公告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将第三款改为第二款。
十、将第三条、第六条、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中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本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发布。[1] 内容解读 编辑
2016年11月2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主持召开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修改后的《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申报内容,如建设项目用地呈报书不再附具体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的相关材料,对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供地方案的内容进行了简化。同时,全面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程序,首次在规章层面上明确了先行用地的适用范围和相关要求。[2]
第三篇:建设用地预审报件材料
建设用地预审报件材料目录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3、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备案批准文件
4、《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及红寺堡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项目位置示意图局部)和红寺堡区土地利用总体现状图(项目位置示意图局部)
5、法人资质(法人身份证明书、身份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所有复印件盖单位章)
6、《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四篇:房改房土地登记发证(地籍管理科)
房改房土地登记发证(地籍管理科)
来源: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市中分局 作者: 时间:2011-06-15
一、审批依据
1、《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
2、《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各区土地管理职能的通知》(济政发[2003]34号)
二、房改房土地登记程序有哪些?
1、申请人到区、县国土资源部门领取并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
2、区、县国土资源部门进行权属初审合格后,报送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批。
3、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批后到区国土资源局注册登记,核发或更换、注销土地证书。申请人到区、县国土资源部门领取权利证书。
三、房改房土地登记应提交哪些材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房改房单位填写房改房土地分户变更登记申请表;
3、房改房单位出具的办理土地登记委托书及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4、房改房单位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原件及复印件);
5、房改办关于房改房单位出售公房的审批文件(复印件);
6、房改房单位《房屋所有权证》(复印件);
7、购房职工个人身份证及《房屋所有权证》(复印件);
8、房改房单位核实购房职工的人员名册(包括楼号、楼层号、套型、每幢建筑总面积及套建筑面积等),加盖单位公章(复印件);
9、房改房购房合同(原件);
10、宗地图(原件);
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上述材料中的复印件须提供原件核实,收取复印件,复印件须加盖印章证明与原件内容一致。
四、承诺时限:
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10个工作日(不含地籍调查中测绘和四邻签字及处理异议时间);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核8个工作日(不含地籍调查中测绘和四邻签字及处理异议时间)。
第五篇:土地登记代理-地籍调查表填写
地籍调查表填写
地籍调查表填写按工作顺序归纳为四个步骤,“一是问”、“二是看”、“三是做”、“四是收资料”。分项填写介绍如下:
一、土地使用者名称:
1、单位——填单位公章上的全称
2、个人——填户主姓名(身份证上名字为准)
3、通讯地址——填身份证或户口本上的地址
4、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单位填写“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填写全民、集体、私营、外资、港澳台、联营、股份制、个体或其他。个人填写个人。
5、主管部门——填写与单位业务或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部门。
6、土地座落——填写土地的具体地址、有门牌号码的填门牌号码。
二、法人代表或户主:
1、姓名——填写单位法人或法人代表(营业执照上的法人与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一致)或户口本上的户主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身份证上名字为准)。
2、代理人——填写法人或户主委托的人(凭委托书)。填写被委托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
三、土地权属性质——合法的土地权利按实填写“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因内容太多,国有土地使用权填写为:国有出让、国有划拨、国有作价入股等,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填写集体。
四、行政代码——53012720
3五、地籍号——填写调查正式确定的地籍号。(作业单位补充)
六、所在图幅号——填写本宗地所在的图幅号(破宗地时:包括此宗地各部份地块所在的图幅号)。(作业单位补充)
七、宗地四至——填写相邻宗地的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地物或标志名称。
八、批准用途——填写本宗地取得时批准的用途。已进行土地登记的填写登记的用途(按《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填写。
九、实际用途——填写调查时、本宗地现在的实际用途(按《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填写。
十、建筑物类型——填写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土木、砖木、砖混、砼等。建筑物的层数填写最高层数。
十一、建筑物权属——根据嵩明县国土资源局会议决定该栏填写建筑物层数。建筑物的层数填写最高层数。
十二、使用期限——填写批准的总年数、再填写起止时间,即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十三、说明——填写对以上内容需要补充的部分。
十四、界址标示:
(1)界址种类、界址线类别及位置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在相应位置处注“√”符号,也可在空栏处,填写表中不具备的种类、类别等。界址线位置:内、中、外是指界址线对本宗地而言在地物的具体位置,并在相应位置打“√”。(作业单位补充)
(2)界址调查员姓名:指参加界址调查的土地调查人员姓名,此次调查严格按照嵩明县国土局决定执行,即:国土局签一个,作业单位一个,村委会一个,村小组一个。
(3)指界人签章
指界人姓名、签章,原则上不得空白,且指界人必须签字、盖章或按手印。
十五、权属调查员记事及调查员意见
该栏由参与调查的国土部门工作人员填写。
主要记录宗地的权属情况、各方出席指界情况,界标设置情况有无争议,边长丈量情况等,并对该宗地确权定界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具体如下:
(1)现场核实原合法有效土地权属文件或土地登记的权属与调查宗地实地是否一至,不一至的作出说明;
(2)界址有纠纷时,要记录纠纷原因(含双方各自认定的界址),并尽可能提出处理意见;
(3)指界手续履行等情况;
(4)界标设置、边长丈量等技术方法、手段;
(5)评定能否进入地籍测量阶段。
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如四邻无争议的,可填写:经调查,本宗地四至清楚,权属合法,四邻无争议。若收集到土地权属材料,备材料号在后面。可填写:有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嵩明县集建(小)字第XX号为据。或有国有土地使用证嵩国用字第XX号为据。该项中调查员的填写为:国土局(所)一个,西勘院一个。
十六、地籍勘丈记事(作业单位补充)
该栏由专业单位测量技术人员填写。
勘丈的技术方法,使用的仪器,遇到问题及处理方法,相关遗留问题及处理意见,具体如下:
(1)勘丈前界标检查情况;
(2)根据需要,适当记录勘丈界址点及其他要素的技术方法、仪器;
(3)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4)尽可能提出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十七、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作业单位补充)
对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审核,如无问题,即填写”合格”;如果发现调查结果有问题,应填写“不合格”,并指明问所在及处理意见。
审核人签章:审核者签字盖章。
十八、地籍调查表填写要求
1.表中内容填写处原则上不得空项。
2.表中填写项目不得涂改,每一处只允许划改一次,并在划改处盖章,以示负责;全表划改超过两处时,整个表作废。
3、填写时,需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字迹工整、清晰、整洁。
4.不得使用谐音字、国家未批准的简化字或缩写名称。
界址调查表可以续页,宗地草图过大的可以附贴。
十九、地籍调查需收集的资料
(1)土地使用者的资料:《土地调查法人身份证明书》、身份证复印件,如委托他人代理还要提交《指界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2)土地使用权的文件资料:《土地使用证书》即“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复印件,用地审批文件即《私房建设用地批准书》、《国家征(拨)用土地通知书》、《出让土地审批单》、人民法院对土地的司法裁定、及证明本宗地权属来源的相关文件资料等(资料收集的顺序:以最近期能证明本宗地权属来源为准)。
(4)收集的资料要求:复印件与原件需核对一致,收集的复印件清楚完整。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