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阳江市采石场整治关闭复绿实施方案的通知(阳府办〔2004〕187号)
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江市采石场整治关闭复绿实施方案的通知
阳府办〔2004〕18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阳江市采石场整治关闭复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国土资源局反映。
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九月七日
阳江市采石场整治关闭复绿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采石场关闭和复绿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政府《关于做好全省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3)4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增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资源环境发展目标,以《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为人民群众和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做好全面规划,确保禁采区采石场和准采区内1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采石场于2006年底前全部关闭和复绿,实现全市采石场总数控制在60家之内的目标。
二、整治要求
(一)指导原则
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总的原则:一是科学规划,总量控制,提高质量,规模开采;二是突出重点,分类处理,逐步推进,有偿开发,严格管理,狠抓落实;三是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严格执行谁破坏谁治理、谁开采谁复绿的规定,做到既保障经济建设对石矿资源的需求,又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各县(市)要严格按照《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和粤府办(2003)49号文的要求,对现有的采石场进行全面检查,结合实际重新划定采石场的禁采区和准采区。漠阳江临江第一重山,全市范围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城镇居民密集区可视范围,城市和重要工程规划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地表水资源保护区,耕地、生态公益林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一律划为禁采区。对准采区范围内的采石场,要严格控制数量,并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做到有效利用。
(三)总量控制,规模开采
将省下达我市60家采石场控制总数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其中市辖区10家、阳春市22家、阳东县14家、阳西县14家。各地要严格按照控制总数压减采石场,不得突破指标。同时,要求保留的采石场扩大生产规模,从2004年起,各地不得审批年产量小于10万立方米的采石场。较大的乡镇原则上只准办1家采石场,建筑市场不发达的山区小镇可采取联合开发的方法解决对石矿资源的需求问题。
(四)突出重点,分类处理,按期复绿
根据我市的实际,对采石场的整治复绿工作要求做到重点突出,分类处理。位于漠阳江临江第一重山和禁采区内的采石场要在2004年底前全部关闭,2005年6月底完成复绿;开阳高速、阳阳铁路、三茂铁路及其他国道、省道、旅游公路两侧可视范围的采石场,要求在2005年底全部关闭,并做好复绿工作;可采区内年产量10万立方米以下的采石场,要在2006年6月前关闭,同时,年底前完成复绿。批准保留的采石场要做好边开采边复绿工作。
三、时间安排
(一)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阶段
各县(市)要迅速开展调查研究,对现有的采石场一律进行清理登记,摸清现有采石场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根据市下达的采石场控制总数制定采石场整治复绿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以上工作要求在2004年9月底前完成。
(二)宣传发动,明确整治目标阶段
各县(市)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做好全省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3)49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2004年我省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工作计划的通知》(粤国土资矿管字(2003)238号)精神,使全社会明确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整治的目标和要求,提高执行省政府关于做好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的自觉性,全面做好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该阶段工作安排在2004年10月底完成。
(三)整治和复绿阶段
根据拟定的采石场整治复绿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对照省政府(2003)49号文精神,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按时完成采石场关闭和复绿工作。在整治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批准开办的采石场依法收取足额保证金。要监督采矿权人实行水平台阶式开采,实行边开采边逐级复绿,对不符合复绿要求的或采矿权人拒不复绿的,要动用保证金进行复绿。要实行科学管理,文明生产,鼓励采矿权人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封闭式除尘生产线,开采场地要建造沉砂池,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对开采过程中被破坏裸露的山体要进行植被绿化,植被覆盖率不低于周围非采石自然景观区80%的绿化标准,并有相应的乔、灌、草类相配合。该项工作要求在2004年底完成40%,2005年底完成40%,余下20%在2006年6月底前完成。
(四)检查验收阶段 1、2004年11月,对漠阳江临江和列为2004年前关闭的采石场的关闭和复绿情况进行检查验收。2、2005年7月,对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采石场的关闭和复绿情况进行检查验收。3、2006年8月,对禁采区内的采石场和准采区内年产量10万立方米以下的采石场的关闭和复绿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4.2006年12月,对全市采石场的整治和复绿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作全面总结。
四、制订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要制定有力措施,成立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落实责任,确保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考核到位。
(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执法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采石场的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完成采石场整治和复绿工作任务。要贯彻“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根据复绿预算和破坏面积依法足额收取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各类采石场必须严格按照《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实行自上而下、水平台阶式开采,做到边开采边逐级复绿。对复绿不符合要求或拒不复绿的,要动用收取的保证金投入复绿。加强对采石场开采过程中的检查和监督,对拒不采取措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要依法作出处理;市国土资源局将及时对全市采石场关闭复绿进展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并组织市级14名采石场整治复绿督查员到各县(市、区)不定期进行督查。
对列入关闭的采石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时要提前告知采矿权人,并签订关闭复绿合同书,未足额缴交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的要依法足额追缴。
要严格把好新办采石场的准入关。新办采石场必须符合当地的矿产资源规划,要严格审查申请人的资质条件,开发利用方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等内容,对不符合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审批,从源头上杜绝乱采滥挖现象发生。
(三)落实治理资金,加快复绿步伐
1、采石场的整治和复绿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我市现有85家采石场,绝大多数都要进行复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采石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石场的特点,对采石场进行复绿,各个县(市)都要选2个采石场作为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当地采石场关闭复绿工作。
2、高速公路出口和重点影响位置,旅游干道的主要位置,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和开采后而未复绿的弃置采石场,要集中精力,先复绿,务求取得实效。
要根据省政府(2003)49号文要求,落实采石场的复绿资金,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谁受益,谁复绿”以及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由采石场业主和所在地县(市)政府解决复绿资金。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采石场的关闭和复绿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好各类纠纷和矛盾,并会同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四)加强监督,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各地要加强督查,严格落实年度关闭复绿计划,并进行定期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从2004年开始,实行年报制度和督查员制度,各地要在年底前将本年度整治和复绿情况报市国土资源局汇总后上报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
第二篇:太府2010 号关于印发《##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太府〔2010〕36号
关于印发《##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各有关单位:
《##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业经镇委、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七月二十五日
##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我镇财政各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更好地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职责,增强财政保障供给的能力,根据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文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和工作目标
1、监管原则。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进行监管,即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实施监管。
2、监管范围。(1)镇人民政府、三权在镇的二级机构、各村及社会团体等涉及财政资金活动的单位,均为财政资金监管单位。(2)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本镇及各单位的各种财政资金、非税收入、社会捐助、涉农资金、项目资金、村集体经济收入等专项资金,本级财政拨付到所属单位及村的所有资金。
3、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 2
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廉洁从政,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财政收入资金监管
1、按照财政体制,将一般预算收入、非税收入等所有收入全部实行“镇财县管”和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2、严格票据管理。镇财政所设置一名票据专管员,对政府机关、二级机构的各类收入,统一使用省印制的财政票据;村(居)委会的各类收入,统一使用县印制的“清新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款收据”票据,在规定工作日内将所收款项按程序分类缴入规定帐户。
3、对国有资产租赁、处置等取得的收入一律入县财政专户,并附相关会议纪要、请示等资料,严禁设“小金库”管理。
三、财政支出资金监管
1、日常经费支出监管
(1)政府机关、镇属各单位日常公用支出,设备用金,由财政所统一安排。购置办公设备、交通设备及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一律实行政府采购。
(2)会议费、招待费、交通费、计生经费,按上级核定指标上线控制。
(3)外出考察、出差、招商引资,设备用金,按月到财政所报帐。
2、原始凭证的审核与审批
(1)原始凭证由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并注明事由,分管领导签字监证,分管财务领导审核,书记或镇长审批后才能入账。单笔开支在20000元以下的单据由镇长直接审批;20000元至50000元的报党委书记审批;50000元以上的支出,提请党政班子集体会议讨论,实行集体审批。
3、财政监督管理
(1)镇财政所是镇政府财务核算的职能部门。镇财政业务由财政所统一管理,各部门不设会计,只设报账员,财政所对各部门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核算与监督,对报账员的工作进行指导。财政人员的日常工作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制度和财经法规。
(2)财政所对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运作情况应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合理制定支出预算计划,定期向领导汇报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3)镇集体和各单位项目资金安排,由分管领导提出方案,镇主要领导初审同意后,提交镇党委会议研究通过,财政方可安排。
四、工程类项目资金监管
1、项目资金的内容。一切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条件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均为项目资金。包括以工代赈、各类扶贫、公路村村通、环保、水利、校舍危房改造等安排的资金。
2、项目工程的管理。财政所必须配合相关职能部门严把项目工程的申报关、公示关、检查关,事前实地察看,检查真实、可行;事中跟踪实施,检查质量、进展;事后评估验收,确保群众满意。
3、项目资金的监管。(1)报帐类项目资金的监管。按各主管部门以及财政局相关股室的要求办理,财政所必须安排专人对接,项目合同、预算、决算、验收报告等资料,必须提供完整。资金必须一律拨付到合同签订的工程公司或承建人。(2)其他方式项目资金的监管。镇自行安排或镇村通过其他渠道自行组织的项目资金,需要政府采购的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工程招标,工程结束超出合同价款的增补部分,也需集体研究,形成会议纪要,工程款结算必须有税务发票。(3)财政所、档案室要同时做好各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一个工程,一个档案,一类工程一个档案柜,其他如捐建或上级部门直接建议的项目工程,也要纳入监管范围。
五、村级资金的监管
1、村级财务管理坚持“三个民主”(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不变的原则;坚持“四权”(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坚持债权债务所有权不变的原则,村级原有各项债权、债务仍由村级享有和承担,并负责债权收回、债务偿还工作。
2、镇(场)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对村级会计核算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账户、统一票据、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
3、收支的监管。村安排出纳员和报帐员各一名,日常零星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备用金的额度区别村情,支出规模等情况按县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县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执行,每月报帐,所有支出单据必须合规合法,村理财小组成员签字盖章以及主任签字后方可报销,工程类支出依据项目资金监管方式监管。
4、村资产、资源的监管。各村已在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实行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三级管理,定期清查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几实相符。在处置资产、资源时,先通过村(居)民代表大会同意,并将会议记录及在书面报告报镇纪委党政办备案,批准后方可执行。
六、涉农资金的监管
1、政策宣传。镇财政所和党政办、镇纪委,要定期联系并配合相关职能站所,及时准确公开国家的各种补助政策,督促站所及各村及时公示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相关信息,及时发放《公开信》等宣传品,在确保群众知情权的基础上,自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资金审核。对相关职能办站所以及财政所自身编制的各类补贴清册,财政所要安排专人逐条、逐项审核把关,增加或
减少的户数和金额,必须问清情况并加以核实,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计生奖扶等经常变化的补贴项目,财政所必须安排专人核查,确保审核无误,方能签字盖章。
3、资金的发放。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财政所必须加强与财政局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联系,确保做到一户一卡,安全快捷、内容准确、金额无误,同时经常督查,任何单位、村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取农民存折,更不允许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协商代扣其它款项。
七、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明确目标。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财政和纪检的领导为副组长,镇纪委、党政办公室、财政所、农林水办公室、民政办、计生办、国土资源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财政资金监管领导组,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做好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2、突出重点,细化职责。按照镇财政工作职责和主要业务,细化对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内容、重点、主要环节和责任,制定各类各项资金的具体监管办法,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3、建立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对已进行实施监管单位及时通报信息,反馈相关内容。
第三篇:粤府办〔2011〕89号 印发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印发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11〕89号
来源:广东省政府网站 2011-12-31 【字体:大 中 小】
粤府办〔2011〕89号 印发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水利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粤发〔2011〕9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我省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突出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省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发〔2011〕1号文、粤发〔2011〕9号文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主线,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等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和监控体系。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责任制,逐步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原则。
——民生优先,人水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现代化民生水利为目标,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关系,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资源协调利用。重点推进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全面加强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各级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三)目标任务。
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到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480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地下水控制在22.4亿立方米以内,工业和生活用水控制在258亿立方米以内;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现状降低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8%以上。初步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格局初步形成,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二、明确重点任务
(一)实施用水总量控制。
1.严格取水总量控制管理。严格控制流域、区域取水许可总量,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作为落实用水总量指标的重要控制手段。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控制不合理增长,对已经达到用水总量指标的地区,停止审批新增取水;对接近用水总量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从严控制工业、农业用水增长,大力节约生活用水,鼓励各地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提高用水效率。
2.加快制订水资源分配方案。根据国家对跨省河流分水方案编制工作进展,力争到2015年完成韩江等全省主要江河流域水资源分配工作。跨地级以上市的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由省水利厅组织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其他跨县(市、区)河流水资源分配方案由地级以上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订,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省水利厅备案。
3.严格地下水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求时,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严禁取用地下水。根据《广东省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快建设全省特别是雷州半岛的地下水监测体系。积极推进地下水保护行动,对划定的湛江市霞山区、赤坎区和硇洲岛等3个地下水超采区实施限采和压采,缩减地下取水量,压减取水井,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4.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全省取水许可管理登记信息台账。力争在2012年,将各地依法应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取水户全部登记入库,并实现取水许可审批和发证率达100%,非农业取水户计划用水管理率达100%,大中型灌区取用水计划管理率达80%.到2015年,实现大中型灌区取用水计划管理率达100%。
5.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加强流域水资源调度工作机构建设,建立工作协调与协商机制,落实水资源调度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规范调度工作。重点推进东江、鉴江、韩江、北江等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积极开展供水水源、城市水系、河湖(库)连通、生态修复、突发事件处理等水资源调度。
(二)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1.推进水价改革和节水示范建设。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合理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稳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落实好超定额取水累进加收水资源费政策。积极开展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完成东莞市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县级行政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强化和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制定地方用水标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2.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强化取用水大户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重点抓好年用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非农业取用水大户的取水在线监管,推进重要灌区尤其是大中型灌区的取水计量管理和自备水源取水户计划用水管理,逐步将公共供水用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推进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水评估,并要求配套建设节水设施。推进用水定额动态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制订我省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加快《广东省用水定额》的修订。
3.推进节水改造和节水型器具推广使用。加大国家有关节水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和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以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水资源不足地区严格限制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建设和农业粗放型用水。加快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推广,公布有关节水型工艺、设备、器具名录,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推动节水器具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4.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与节水。鼓励应用海水、微咸水、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展雨水蓄积利用示范工作。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状况和水资源特点,制定相应的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大力推广中水回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节水减污,建立节水激励机制,促进节水事业和节水产业发展。
(三)加强水资源保护。
1.加快推进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建设。以建设全省水资源管理系统为主线,推进各流域水量水质监控系统建设。加强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对重要取用水户取、退水计量和入河排污口监控设施建设。2012年,完成省级取水户监管系统建设和东江流域水资源水量水质监控系统的建设。2013年,开展全省重要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污染源风险评价工作及全省重点入河排污口排放达标考核方案编制工作。2014年,完成各地级以上市水功能区的确界立碑;研究制订我省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2015年,基本完成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初步建立满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的水量水质监测站网体系。
2.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抓紧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2013年,完成《广东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修编,并指导各市编制相应规划;开展农村水源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012年底前,各地级以上市完成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完善饮用水水源应急监管体系。2013年底前,各地级以上市完成备用水源建设规划编制。2015年,完成珠江三角洲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突发水污染等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开展城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二级保护区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3.加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维持河流合理基流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河湖生态健康。2012年,开展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定期发布重要河湖健康状况报告;组织编制《珠江三角洲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开展雷州半岛地下水超采区的水量和水质保护工程建设。2013年,组织编制《广东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开展重点水库蓝藻治理工程和水库清淤及污染物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2015年,基本完成珠江三角洲主干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全力推进粤东、粤西重点河流综合整治;研究制订重要江河湖库水量、生态适宜性评估方法和河湖健康评估方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应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要按照国家和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和推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办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由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把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将省下达的各项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解到县(市、区),并逐年确定目标和任务,报省水利厅备案。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
(二)严格落实责任。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落实负总责,并把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省水利厅负责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组织对各地级以上市落实目标和重点任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各地级以上市目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考核。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牵头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建设。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改造。省财政厅负责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经费保障。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省农业厅负责制订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推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省加大对水资源节约与保护资金投入。各地要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资源管理的投入,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工作经费。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460号令)要求,将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重点加强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资源监测计量设施建设、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水库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等工作。
(四)完善政策机制。加快修订《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和《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研究制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政策性文件,推进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管理以及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等配套法规体系建设,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完善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
(五)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逐步将节水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在幼儿园、学校广泛开展节水型学校建设活动,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倡导节约用水的文明生活方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决策的透明度,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立公众参与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第四篇:关于印发《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凉府办函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凉府办函〔2011〕148号
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盐源10县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1〕82号)精神,经凉山州扶贫开发与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经州政府同意,现将《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项目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
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1〕82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现编制《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项目实施方案》,本方案包括彝家新寨建设等10个专项实施方案。
10个专项实施方案总投资为384695.2万元,其中:中央投入132785.18万元,省级投入55780.67万元,州、县投入49274.05万元,农户自筹118800.5万元,其他投入28054.8万元。分项投入情况如下:
一、彝家新寨建设
牵头单位:州扶贫两资办、州规划建设住房保障局、州财政局。参加单位:州委宣传部、州农业局、州水务局、州环保局、州林业局、州卫生局、州以工代赈办、西昌电业局。
(一)建设任务。
1.住房建设。25570户127850人。
2.基础设施建设。334个彝家新寨公共服务设施和村内道路等。解决安全饮水83000户,入户用电24093户,农村沼气5815户。
3.环境建设。334个彝家新寨垃圾处理池、公共排污设施,农户环境绿化25570户。
4.社会建设。村卫生室10000平方米,农家书屋334个,334个彝家新寨公益、商贸场所。
(二)投资计划。
2011年投资204361.35万元,其中:中央31510.64万元,省级37610.8万元,州、县16985.41万元,农户自筹118254.5万元。
二、特色农业发展
牵头单位:州农业局、州林业局、州畜牧局。
(一)建设任务。
1.种植业。民族地区增粮增收示范工程1万亩;阳光工程培训5000人;小麦条锈病防治
9.5万亩;水稻病虫防治2.5万亩;苹果基地1万亩;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玉米、马铃薯品种试验l0个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粮棉油高产创建;国家马铃薯原种补贴试点;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
2.养殖业。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6个;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退耕还草工程65万亩;草原鼠虫害治理200万亩;畜禽标准化示范基地160户、10个站。
3.林果业。退耕还林2万亩;青花椒3万亩;核桃3万亩;竹产业3万亩;农民专合组织3个。
(二)投资计划。
2011年投入资金24830万元,其中:中央20465万元,省级1773万元,州、县1267万元,农户自筹1325万元。
三、艾滋病防治和卫生工作
牵头单位:州卫生局。
(一)建设任务。
1.能力建设。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3+3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
2.妇幼卫生。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和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3.服务体系建设。县医院建设项目56816平方米,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2500平方米,10个县医院购置医疗设备。
4.抓好艾滋病防治“七大工程”。
5.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到70%以上。
(二)投资计划。
2011年投入资金20809.91万元,其中:中央18009.91万元,省级500万元,国际合作项目、“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2300万元。
四、禁毒戒毒
牵头单位:州公安局。
(一)建设任务。
增配禁毒、缉毒装备,治理外流贩毒。
(二)投资计划(资金待定)。
五、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牵头单位:州教育局。
(一)建设任务。
校舍28167平方米;教师周转房10830平方米;为10个县配备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和图书资料;教师培训800人次;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123627人次;免费卧具2929套;小农牧场20个;职业教育基地4000平方米;职业教育扶贫学生资助8200人次。
(二)投资计划。
2011年投入资金11725万元,其中:中央843万元,省级10882万元。
六、劳务培训
牵头单位:州委农办、州扶贫两资办、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农业局、州总工会。
(一)建设任务。
1.劳务扶贫培训870人。
2.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200人。
3.劳务品牌培训2000人。
4.工会技能培训320人。
(二)投资计划。
2011年投入资金280.4万元,其中:中央76万元,省级204.4万元。
七、公路建设
牵头单位:州交通运输局。
(一)建设任务。
1.干线公路。S208线昭觉庆恒至金阳县城98公里,S307线泸盐路雷波县城至雷波县坪头67公里,S307线昭觉县城至坪头公路65公里,S307线盐源大金河至平川镇14公里。
2.农村公路。通乡油路(水泥路)200公里,通村公路500公里,通村水泥路(油路)100公里。
(二)投资计划。
2011年投入资金54000万元,其中:中央29600万元,州、县24400万元。(州、县配套资金正在对接中)
八、水利建设
牵头单位:州水务局。
(一)建设任务。
1.水库工程。盐源县曹家坡病险水库整治。
2.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建和整治渠道12.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300亩。
3.雨水积蓄利用工程。新建水窖、水池、山坪塘86处。
4.堤防工程。新建堤防、护岸26.1公里。
5.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6.农村水电工程。电源点建设26050千瓦,改扩建电站5390千瓦,新建输变电线路455.9公里。
7.水土保持工程。在金阳、雷波等7个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平方公里。
(二)投资计划。
2011年投入资金40987.5万元,其中:中央12625.7万元,省级722万元,州、县1834万元,农户自筹51万元,其它资金25754.8万元。
九、社会保障
牵头单位:州民政局。
(一)建设任务。
1.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城市低保保障规模达到3.95万人,农村低保保障规模达到26.94万人;农村五保做到应保尽保。
2.城乡医疗救助。城市医疗救助3.95万人;农村医疗救助26.94万人。
3.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敬老院10个;社会福利院3所;救助管理站2个;殡仪馆2个。
(二)投资计划。
2011年投入资金30260.2万元,其中:中央21868.88万元,省级3701.26万元,州、县4690.06万元。
十、现代文明生活方式
牵头单位:州委宣传部、州精神文明办、州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州体育局。
(一)建设任务。
1.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广泛开展“讲文明、尚科学、改陋习、树新风”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实施校园“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在普格、喜德、雷波、盐源4个重点县建设第二批“乡村少年宫”4个。
3.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实施4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维修改造。
4.广电基础建设工程。在农村放映公益电影27528场。
5.全民健身工程。实施少数民族体育健身工程1个;资助雷波县建设县民族体育馆1个;全民健身“雪碳工程”1个。
6.新闻出版工程。建设农家书屋495个。
7.宣传教育工程。以县为单位至少组织3次宣讲团深入各县乡村,使群众接受公民道德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大幅提高。
(二)投资计划。
2011年投入资金2258.83万元,其中:中央1640.45万元,省级515.56万元,州、县102.82万元。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州级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全力做好项目实施的指导、协调和州级以上项目资金的落实工作。项目区10个重点县是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工作落实,建立健全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建设时序,完善监督考核,有效推进方案顺利实施,确保全年各项建设任务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二)加强督查,严格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要实行专账、专户、专调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坚持公开、公示、公告制度,推进“阳光工程”。坚持纪检监察、审计提前介入制,严格查处使用、管理资金中的问题,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项目规范运作。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管,每一单项工程完工后,审计部门应及时会同财政、纪检监察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稽查,切实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实效。特别是彝家新寨建设上,在村庄选址上一定要做好地勘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遵循“先设计、后施工、再验收”制度,避免重建造成浪费。计划完成后,上级有关部门按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检查验收,进行绩效评估。对擅自改变资金项目实施方案,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不履行公告公示程序,项目实施效果明显低于规划预期的要给予通报,并调整次项目计划。
附件:1.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项目投资汇总表
2.各县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项目投资表
第五篇:佛禅府办〔2010〕28号关于印发禅城区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佛禅府办„2010‟28号
关于印发禅城区知识产权强企
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庄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禅城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任务的要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强企,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企业自觉运用知识产权和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现将《禅城区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实施企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八日
-1-
禅城区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设知识产权优势区,全面提升我区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战略和制度健全完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水平较高、主业优势明显且行业带动性大的高新技术和民营科技企业,禅城区决定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
二、实施目标
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软件创意、特种陶瓷等重点产业领域中,选择20家综合实力强大的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培育企业,经过三年培育期,力争培育10家并授予“佛山市禅城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企业”称号。具体培育目标如下:
(一)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成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一定数量、能适应本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需要的专职管理人员,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经费且不低于研发费用的10%;建立健全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把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体系,把知识产权产出等指标纳入对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内容,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 -
(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逐步掌握本行业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数量大幅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或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到5%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所占总申请量的比例不低于40%。
(三)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设立企业知识产权专项奖励资金,认真落实和兑现职务发明奖酬制度,积极推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不断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企业职务发明的实施率要达到8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60%以上。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主导产品的专利数据库,在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专利申请及诉讼、对外合作和产品营销中,充分利用专利及知识产权信息;逐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监控体系,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在国内外进行专利布局,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五)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强化全体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率要达到90%,一般职工的知识产权普及率达到50%以上;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一批熟悉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国际规则,能独立处理企业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人才。
三、工作任务
知识产权强企工程的主要任务在于支持企业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3-
(一)组织企业开展内容实、观点新、实用性强和企业发展联系紧密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经营管理总体战略之中,完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贸易、生产经营、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落实相应的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加强企业人员流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特别是技术秘密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支持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和名优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四)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工作。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立题前,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专利文献,要进行专利文献检索,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和效率。在技术、设备引进和对外合资、合作中涉及的专利,引导企业要对其法律状态进行检索,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和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五)帮助企业建立鼓励发明创造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对专利发明人的奖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
(六)帮助企业加快专利技术转化及产业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重点抓好市场前景好、技术附加值高的专利技术项目的实施,使专利技术尽快产业化、上规模、出效益;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的专利技术,增强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
-4 -
(七)帮助企业逐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监控体系,构建主导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和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反应机制。
(八)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培训资源,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
四、扶持措施
(一)区知识产权局对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培育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部分经费支持,给予10万元培育资金。经过三年培育期,若符合条件成为禅城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企业的,再给予10万元培育资金。
(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有关经济、科技计划项目及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和专利奖,产品优先安排或推荐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推荐省市级创新型企业(试点)。
(三)支持培育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与科研院校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创新联盟。
(四)支持培育企业自建、与科研院校共建各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五)继续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和实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公共创新平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支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六)帮助培育企业建立主导产品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
-5-
(七)获得由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供的与知识产权工作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资料等。
(八)对培育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活动予以重点支持。
(九)组织上级部门有关领导专家和知识产权专家学者、知识产权特派员、知识产权讲师团为企业开展服务活动。
五、申报条件
申报知识产权强企工程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对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竞争能力的需求强烈,并在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二)企业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有知识产权工作的规章制度,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有分管领导和专项工作经费;
(三)企业近三年每年有效专利申请10件以上;
(四)创新意识强,具有健全的研发机构、专门的研发队伍,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及员工技能培训机制,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较高;
(五)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较强的技术储备和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企业连续三年保持盈利,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4%,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经费占研发费用的6%以上;
(六)专利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30%以上;
(七)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三年无故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
-6 -
六、申报程序及申报材料
(一)“禅城区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分为申报、培育、认定三个阶段。企业向区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区知识产权局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再进行实地核查,符合条件的,纳入“禅城区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培育企业”进行培育。经过为期三年的培育,通过考核验收的,由区知识产权局授予“禅城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企业”牌匾。
(二)申报企业需提供《禅城区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实施企业申报书》(纸件三份、电子件一份)、《禅城区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工作计划》(纸件三份、电子件一份)、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核心专利证书复印件、专利技术及产品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与研发机构的证明材料、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总结以及其他证明材料。
七、组织管理及考核
(一)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培育企业应按照本企业制定的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工作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每年编写一份知识产权工作总结报告,提交区知识产权局。
(二)区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对培育企业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考核合格者保留培育企业资格,继续拨付相关资金;不合格者责令整改,停止拨付相关资金;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经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培育企业的资格。
-7-
(三)区知识产权局对培育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培育工作经费开支范围包括:建立企业专利信息平台及知识产权数据库;企业知识产权申请、注册和登记;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分析与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聘请知识产权专家来企业指导、咨询和服务;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
(四)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培育企业从2010年到2012年,培育期为3年。届满由区知识产权局组织考核验收,合格者授予“禅城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企业”称号,并颁发证书。
主题词:科技 知识产权强企工程△ 方案 通知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4月8日印发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