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4 15:0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篇: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税收减免管理,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的公告》(2015年第43号)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对税收减免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税收减免,是指地税机关根据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特定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者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三类。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福建省地方税收减免管理工作。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纳税人办理销售取得的不动产和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增值税的减免管理,除另有规定外,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地方税收减免原则上由纳税人所在地县级及县级以上主管地税机关负责实施。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地方税收减免分为核准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核准类减免税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地税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备案类减免税是指不需要地税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

第六条 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应当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核准材料,经依法具有核准权限的地税机关按照规定核准确认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者虽申请但未经依法具有核准权限的地税机关核准的,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减免。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纳税人应当具备相应的减免税资质,并履行规定的报备手续。第七条 纳税人依法可以享受减免税待遇,但是未享受而多缴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在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减免税,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

第八条 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减免税规定条件,或者采用欺骗手段享受减免税,或者享受减免税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向地税机关报告的,以及未按照规定履行相关程序自行减免税的,地税机关应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章 核准类税收减免

第九条 纳税人申请核准类减免税,应当在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有权审批的地税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规定报送相应的材料。纳税人对报送的减免税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第十条 地税机关对纳税人所提出减免税申请的受理,应当根据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依法不需要核准后执行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即时告知纳税人不予受理的原因。

(二)减免税材料存在错误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补正通知书)》,告知纳税人更正。

(三)减免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补正通知书)》,当场一次性书面告知纳税人补正。

(四)减免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纳税人按照规定更正或者补正减免税材料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受理通知书)》,予以受理。第十一条 地税机关受理纳税人减免税申请后,应按照办理流程进行审核、研究,根据以下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减免税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地税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

(二)依法不予减免税的,应当作出文书决定说明理由,并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以及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二条 地税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或不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各税种单行法规另有明确规定减免时点的,按照相关税种单行法规执行。

审核期限不包括申请人重新更(补)正事项的时间。

地税机关作出减免税核准决定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税收减免核准通知书)》送达纳税人。

地税机关作出减免税不予核准决定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不予核准通知书)》,告知纳税人不予核准的理由和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三条 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的材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不改变纳税人负有真实申报的责任。

第十四条 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应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下达之后,所享受的减免税应当按规定进行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情形发生变化时,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地税机关书面报告,地税机关对纳税人的减免税资质重新进行审核。

第三章 备案类税收减免 第十五条 备案类减免税的实施应按照减轻纳税人负担、方便税收征管的原则进行。纳税人可以在首次享受减免税的纳税申报阶段在纳税申报表中附列或附送材料进行备案,也可以在首次享受减免税的申报期后15日内提交报备材料进行备案。

单税种管理办法对减免税备案时间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纳税人随纳税申报表附送材料或报备材料进行备案的,应当按照地税机关的要求报送以下材料:

(一)列明减免税的项目、依据、范围、期限等;

(二)减免税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报送的材料;

(三)国家税务总局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要求报送的资料。纳税人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第十七条 地税机关对纳税人提交的减免税备案,应当根据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减免税材料存在错误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补正通知书)》,告知纳税人更正。

(二)减免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补正通知书)》,当场一次性书面告知纳税人补正。

(三)减免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纳税人按照规定提交全部更正或者补正减免税材料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受理通知书)》,受理纳税人减免税备案。

(四)减免税备案项目,不属地税机关备案范围的,应当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即时告知纳税人不受理的原因。

第十八条 地税机关应当对备案的减免税材料进行收集、录入,纳税人在具备减免税资质期间,备案的减免税材料一次性报备,在政策存续期可一直享受。第十九条 备案类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的材料的完整性进行的审核,不改变纳税人负有真实申报的责任。

第二十条 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所享受的减免税应当按规定进行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到期的,应当停止享受减免税,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情形发生变化时,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及时向地税机关书面报告,并相应调整享受减免税状态。

单税种管理办法对享受减免税备案情形发生变化时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税收减免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将减免税核准和备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中,建立减免税监督管理跟踪反馈、案卷评查、层级监督等制度,建立税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定期对减免税核准和备案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适时完善减免税工作机制。

地税机关应当收取、整理、归档各类减免税资料,建立减免税资料案卷(包括纸质案卷和电子案卷)并妥善保管,按照业务规范在征管信息系统中进行规范操作,实现留痕管理。上级地税机关应定期对案卷资料进行评查。

上级地税机关应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税务机关减免税管理工作的监督,包括是否按本办法规定的权限、条件、时限等实施减免税核准和备案工作。第二十二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定期跟踪享受减免税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责任的情况,以及地税机关对各类减免税事项的核准和备案工作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推送、整改、反馈。

第二十三条 税源主管地税机关及工作人员,应在日常管理中,及时跟踪反馈以下内容:

(一)纳税人是否符合减免税的资格条件,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减免税;

(二)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根据变化情况经地税机关重新审查后办理减免税;

(三)纳税人是否存在编造虚假计税依据骗取减免税的行为;

(四)减免税税款有规定用途的,纳税人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减免税款;

(五)减免税有规定减免期限的,是否到期停止享受税收减免;

(六)是否存在纳税人应经而未经地税机关核准自行享受减免税的情况;

(七)已享受减免税是否按时正确申报。

第二十四条 各县(区)级地税机关应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跟踪反馈工作, 由减免税优惠政策业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可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跟踪反馈的主要内容除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所有内容外,还应包括:

(一)纳税人在地税机关后续管理中不能提供相关印证材料的,是否停止其继续享受税收减免,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地税机关在纳税人首次减免税备案或者变更减免税备案后,是否及时开展后续管理工作,对纳税人减免税政策适用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对政策适用错误事项,是否告知纳税人进行变更备案。

(三)对不应当享受减免税的,是否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县级和县级以上地税机关税收减免监督管理的案卷评查工作,应依据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要求,按照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试行)》(闽地税〔2014〕164号),由督察内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上一级单位可对下一级单位的案卷评查工作进行统筹归并。

第二十六条 上级地税机关应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地税机关减免税管理工作的监督,并将监督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

第二十七条 各级地税机关在组织开展执法督察时,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减免税后续监管的相关督查工作。

第二十八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合理划分减免税管理职责,充分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有限的征管资源配置于税收风险或税收集中度高的减免税事项或纳税人,实施“规范化、专业化、差异化”管理。

第二十九条 地税机关需要对纳税人提交的减免税材料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实地核查,并将核查情况记录在案。上级地税机关对减免税实地核查工作量大、耗时长的,可委托纳税人所在地的县级地税机关具体组织实施。

因地税机关的责任核准或核实错误,造成纳税人多缴或少缴税款,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地税机关越权减免税的,除依照税收征管法规定撤销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并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地税机关应对享受减免税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事后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关专业技术或经济鉴证部门认定失误的,应及时与有关认定部门协调沟通,提请纠正后,及时取消有关纳税人的享受税收减免优惠资格,督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有关部门非法提供证明,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享受核准类或备案类减免税的,对相关减免税审批材料负有留存备查的义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后续管理中不能提供相关印证材料的,不得继续享受税收减免,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税务机关在纳税人首次减免税备案或者变更减免税备案后,应及时开展后续管理工作,对纳税人减免税政策适用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对政策适用错误的告知纳税人变更备案,对不应当享受减免税的,追缴已享受的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 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实施办法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闽地税发[2006]308号

2006-12-30 14:12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各市、县(区)地税局,省、各设区市地税局直属分局、稽查局,福州、泉州、漳州市地税局外税分局,泉州、南平市地税局征收分局(不发厦门):

为配合我省建筑业税收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工作,加强和规范建筑行业税收征收管理,现将《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有关情况应及时上报省局。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二OO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实施办法

为配合我省建筑业税收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推广工作,加强和规范建筑行业税收征收管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并结合我省地税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一章 概述

第一条 建筑业税收管理是以《福建省建筑业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为依托,以建筑企业和个人(以下简称建筑业纳税人)承建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以建筑业发票为控管手段,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税收征管数据的采集、录入、统计、分析、比对,实现对建筑业税收的实时网络监控,及时做出预测和预警,为征收、管理、稽查以及纳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实现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的强大辅助功能。本办法具体分为:日常管理、发票管理、申报管理、信息比对和网络监控等。

第二章 日常管理

第二条 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认定管理。

对提供建筑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区别不同情况分为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

(一)自开票纳税人。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为自开票纳税人,除承接跨地区移动工程按规定在机构地或劳务地自行开具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发售的发票外,可以在建筑业劳务发生地自行开具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发售的发票:

1、依法办理税务登记;

2、执行国家税务总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3、按照规定进行建筑业工程项目登记;

4、使用满足税务机关规定的信息采集、传输、比对要求的开票和申报软件。

(二)代开票纳税人。

不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纳税人为代开票纳税人,由其应税劳务发生地(跨地区移动工程按规定由劳务地或机构地)主管税务机关为其代开发票。

第三条 工程项目报验登记管理。

(一)建筑业纳税人在主管税务机关管辖范围内承包建筑工程项目(不含跨地区移动工程项目),必须在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并领取施工许可证后30日内,持下列有关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工程项目报验(初始)登记:

1、《福建省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见附件一)的纸制和电子文档;

2、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件副本;

3、建筑业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

4、建筑业工程施工合同;

5、纳税人的开户银行、帐号;

6、中标通知书等建筑业工程项目证书;

7、《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适用外来建筑企业);

8、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自开票纳税人承接工程项目合同造价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在报验前必须先在“建筑业税收管理企业端软件”进行项目登记,然后导出电子数据(U盘或软盘)与相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报验。50万元以下的单项工程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按上述规定办理或是确定为“零星工程项目”,由企业自行在软件企业端进行项目登记,次月10日前导出电子数据(U盘或软盘)及相关资料与纳税申报一同报验。

(二)外来建筑企业到劳务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工程项目报验登记时,应先办理外来建筑企业报验登记。对办理外来建筑企业报验登记时,不能提供完整资料的纳税人或提供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劳务地主管税务机关可对其按本地建筑企业进行管理。

同一县(市、区)建筑业纳税人跨分局(所)承接工程项目的,视同外来建安企业进行管理,但不必开具《外管证》。

(三)已经报验的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工程项目变动,如改变设计结构、追加(减少)合同金额、改变建筑面积等情况,必须在项目变更后30日内持《福建省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及有关变更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工程项目变更报验登记手续。

(四)纳税人承建的工程项目有停缓建、非结算注销的,应在有关部门决定工程项目停缓建、注销后30日内,凭有关部门决定工程项目停缓建的相关文件或者文书及《福建省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向主管税务机关结清项目应纳税费,并说明原因,主管税务机关应在系统进行相应的登记。纳税人已办理停缓建需要续建(复工)的,应在有关部门决定续建(复工)的30日内,凭有关部门决定工程项目续建(复工)的相关文件或者文书及《福建省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续建(复工)登记,并说明原因,由主管税务机关在系统进行续建登记。

(五)纳税人承建的工程已完工但尚未结算的,纳税人必须在工程项目完工后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书面报告,说明未结算原因,便于主管税务机关对该项目进行“已完工未结算”处理;纳税人承建的工程项目已完工结算且税款已结清的,纳税人必须在工程项目完工结算后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福建省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工程竣工结算报告》或《工程结算报告》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由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进行结算注销。

上述“已完工”是指已建设完成并交付使用。

(六)纳税人承揽分包、转包工程的,必须在分(转)包工程的协议书签订后30日内持分(转)包工程的协议书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报验登记手续,其应纳的营业税及附加税费由总承包人代扣代缴,否则由承揽分(转)包工程的纳税人全额缴纳税款;项目总承包人也必须在分(转)包工程协议书签订后30日内持有关分(转)包工程的协议书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分(转)包登记手续,并负责代扣代缴项目的营业税及附加费。

(七)纳税人未签订合同或协议及无项目证书的工程项目,应在开工前30日内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工程项目报验登记,并提供书面材料,材料内容包括施工单位名称、工程项目名称、工程项目地址、工程项目预算(预计)金额、建设单位提供材料金额、营业税税前扣除设备金额、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八)纳税人在项目报验登记时应将预算书和合同等相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必须认真核对预算书的材料成本、劳务金额、设备金额,并将三项金额录入系统。项目决算后,纳税人必须将决算书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决算书对材料成本、劳务金额、设备款进行修改,核算项目利润。纳税人承建的项目是包工不包料的,必须将建设单位自购的材料的发票复印件报送主管地税机关。没有预算书和合同的,必须每月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工程项目所购入的材料的发票复印件。

(九)建筑业纳税人承包跨地区移动工程项目的,应向规定的主管地税机关进行报验登记。

第四条 《外管证》管理

(一)建筑业纳税人承接异地工程项目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副本、书面申请书、承接工程合同书、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以及经办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向机构地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外管证》。

(二)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对期限届满后申请续开的可再予核发。

(三)纳税人应当在工程施工前持有效《外管证》向劳务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劳务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结清税款、滞纳金、罚款,如有领购发票的还应一并缴销发票。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持《外管证》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外管证》缴销手续。

(四)劳务地税务机关必须在《外管证》上签注项目开具发票名称、发票代码、发票号码、份数、金额,或出具《开具发票清单》。(系统在全省上线后,除厦门外的省内企业由《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相关信息。)

第三章 发票管理

第五条

建筑业纳税人自开票管理

(一)主管税务机关对自开票纳税人开票额度必须给予授信,授信额度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分月或分季,额度不能高于合同总金额。

(二)自开票纳税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劳务地(跨地区移动工程按规定向劳务地或机构地)主管地税机关申请领购“《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并在系统软件(企业端)进行发票领购的录入登记。

(三)自开票纳税人承接的合同造价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工程项目,在与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款结算或相应劳务结算时,可按在劳务地主管地税机关进行项目报验登记时确定的开票授信额度内,自行逐一分项目开具建筑发票,同时导出由软件生成的《建筑业统一发票开具明细表》项目申报资料,向劳务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备案。对合同造价50万元以下,被劳务地主管地税机关确定为“零星工程项目”的,则由企业在软件授信的额度内自行分项目开票。

上述所称“零星工程项目”是指一次性开票,单笔金额不超过50万元的建筑工程项目。

(四)自开票纳税人应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实填开建筑业发票,并在发票上加盖开票单位的发票专用章。

(五)自开票纳税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开具建筑业发票:

1、承接分包、转包工程业务(分包转包工程业务由纳税人另行向地税机关申请代开分(转)包工程专用发票);

2、未提供建筑业劳务;

3、提供非建筑业劳务;

4、由其他纳税人(包括承包人、承租人及挂靠人)提供的建筑业劳务。

第六条 建筑业纳税人代开票管理

代开票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必须申报纳税并确认税款入库后,才可到税务窗口代开建筑业发票,并按以下情形处理:

(一)代开票纳税人须提供以下资料到地税机关申请代开发票:

1、完税凭证; 

2、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建筑劳务合同或其他有效证明;

4、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提供异地劳务时);

5、中标通知书等工程项目证书,对无项目证书的工程项目,纳税人应提供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地址、质式结构、工程用途、工程预算、承包人、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6、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凡是建筑企业及个人包括外来建筑企业承建工程项目,必须先向劳务地主管地税机关进行项目登记后,再凭上述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资料向发票窗口申请代开发票。对于一次性开票,单笔金额不超过50万元(具体幅度可由各地在50万元内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可做为零星项目进行简易项目登记后,到税务窗口申请用临时电脑编码进行代开发票。

上述“简易项目登记”是指仅进行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地址、质式结构、工程用途、承包人、工程预算等简单项目信息登记。

第七条 代扣代收税收凭证及分(转)包工程项目发票管理

(一)将承接的工程项目分(转)包给其他纳税人的扣缴义务人及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扣缴义务人,应按规定代扣代缴工程项目的营业税及附加,并填写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申请单,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

(二)纳税人承接分(转)包业务的,其承揽分(转)包工程应进行项目登记后,根据《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建筑分(转)包工程项目发票管理等问题的通知》(闽地税发[2004]212号)文件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建筑业分(转)包工程专用发票》。

(三)其他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的纳税人,凭《代扣代收税款凭证》及地税机关要求的材料,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

第八条 《建筑业统一发票》的其他管理规定

(一)纳税人因项目工程款退回、工程款结算差额等原因需要开具红字发票冲销的,应向主管地税机关提供《纳税人开具红字发票申请书》(见附件二)、退款说明或工程结算书、已开具发票的复印件,经管理部门审核无误后,由窗口代开或由自开票纳税人在授信额度内自开《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电脑开具的红字发票不用红颜色打印,但票面的人民币金额大写前应加“负数”,人民币金额小写前应加“—”,“备注”栏中应注明开具红字发票的原因。

(二)发票防伪。纳税人利用系统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自开或代开)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发票防伪识别码,并打印在发票票面“税控号”一栏上。通过在系统中输入防伪识别码,就可对发票的真实性和发票所属区域进行判别,达到发票网络监控的目的。对于发票防伪码未打印或打印不全时,应作废票处理。

(三)纳税人在收到项目工程款或分包人收到总承包人支付的工程款时,必须分工程项目开具发票,不得使用收款收据等其他不合法凭证入帐。未经省地税局同意不得跨地区使用发票。

(四)主管税务机关对开具的建筑业发票应按工程项目逐户建立收入台帐,逐笔登记已开发票的发票名称、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开具金额等。

第四章 纳税申报管理

第九条 建筑业纳税人应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其中营业税应按照《营业税纳税申报办法》填报《建筑业营业税纳税申报表》进行营业税申报。

建筑业纳税人外出经营除就外出经营项目在劳务发生地进行纳税申报外,还应按规定每月向机构地主管地税机关报送《建筑业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和《异地提供建筑业劳务税款缴纳情况申报表》。工程项目自应申报之月起6个月内未按规定向劳务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则由机构地主管税务机关补征其外出施工项目应纳营业税税款。

第十条

建筑工程金额中含有设备价款需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的,在进行纳税申报的同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上级税务机关的批准文件及复印件。主管税务机关经核实无误后方可予以抵扣。

第十一条 建筑业税收信息化管理过渡期间内,自开票纳税人在每月申报期限内,建筑营业税采用数据申报和纸质申报相结合。即,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时,除了要填写纸质的纳税申报表外,还必须将已开发票的明细电子数据通过U盘等介质传送给主管税务机关。

上述“过渡期”截止日以省局相关文件为准。

第十二条 代开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委托代征单位进行纳税申报或代扣代缴税款申报时,必须分工程项目申报缴税;主管税务机关必须按有关规定分工程项目开具完税凭证或税收缴款书或《代扣代收税款凭证》。

第十三条 代开票纳税人每次申请开票时,必须先行缴纳税款后方予以开票。

第十四条 纳税人承接跨地区移动工程,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纳税款,并申请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

第五章 纳税评估和网络监控

第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于系统提示的纳税人预警信息应及时进行跟踪排查,对于不能立即排除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转入纳税评估,通过评估确定拟进一步采取的管征措施。主管税务机关每月必须通过深入工程项目实地查看项目的进度或通过其他渠道,掌握工程项目进度,并在系统录入相应的工程进度,以便系统自动比对。

第十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充分应用系统综合查询功能,实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掌握纳税人工程项目、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等数据,并进行勾稽比对和逻辑判断,发现管理疑点,及时跟踪管理到位。

第十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利用信息系统网络,及时跟踪监控外来和外出企业的税收管理信息,变事后结算管理为事前即时管理,有效堵塞纳税人利用经营地和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信息沟通不畅进行偷逃税收的漏洞。

第六章 违章处罚(理)管理

第十八条 建筑业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及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项目报验登记、纳税申报、报送纳税资料(含电子数据)以及税务机关要求办理的涉税事项,经税务机关责令改正仍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他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章 其他管理项目

第十九条 对于系统推广应用前开工的现有在建工程项目需要开具发票的,必须对以前开票情况和纳税情况进行清查核对,核对清楚后,录入系统开具发票。

第二十条 在建筑业税收信息化管理的过渡期间内,对燃汽、电力、广电、自来水等达不到自开《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条件的公共事业性非建筑业企业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向用户收取 “管道燃气建设费”、“立户安装费”(电力公司)、“有线电视建设费”和“自来水安装费”等费用,经各设区市局审批并报省局备案,可由企业自开《建筑业统一发票(手工版、千元)》。除上述四项费用外,其他建筑业应税劳务均要使用《建筑业统一发票(机外版)》。

上述“过渡期”截止日以省局相关文件为准。

第二十一条 税务稽查补税的处理。各级稽查部门在对建筑业纳税人进行稽查时,对已决算的工程,应分项目进行结算。对需补税的事项应分项目反馈给建筑业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工程项目已纳税情况录入,以便企业补开发票。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实行以后,除第二十条规定的情形外,纳税人将不再使用手工版《建筑业统一发票》。各级地税机关要认真核对,及时做好手工版《建筑业统一发票》的收缴工作。

第二十三条 其他未尽事宜,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篇:山东省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重点管理实施办法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重点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讨论稿)

第一条 为规范税收执法重点管理,加强税收执法监督,防范执法风险,推进依法治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执法督察规则》和《全省地税系统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地税局对全省各县(市、区)地税局、市地税局所属执法单位(以下统称重点管理单位)实行的税收执法重点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管理,是指上级地税机关对存在税收执法突出问题的下级执法单位,除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又对其采取其他综合管理措施,督促其限期改正税收违法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活动。

第四条 重点管理坚持依法治税、客观公正、动态管理、促进工作的原则。

第五条 省地税局实行重点管理的主要事实依据包括:

(一)省地税局各类执法督察核实的税收违法行为;

(二)上级机关以及监察、财政、审计等机关确认的税收违法行为。

第六条 县(市、区)地税局、市地税局所属执法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其实行重点管理:

(一)违反规定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改变税种入库级次、转引税款、提前入库税款、违法延期征收税款、违规减免税、摊派税款等违规情节严重的;

(二)单税种违反规定入库税款情节特别严重的;

(三)其他严重违反税法情况。

第七条各级地税部门要全面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税收执法督察以及核实省地税局推送的税收执法疑点信息工作,发现税收违法问题及时按规定整改。在有关机关查实税收违法问题前已经整改的部分不列入第六条第(一)、(二)项规定的违规范围。

第八条 省地税局有关部门应在执法督察结果确定、以及接到上级机关和监察、财政、审计等转来的地税部门税收违法情况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抄送督察内审部门。督察内审部门要及时会同收入规划核算等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审核,依照本办法规定,提出实行重点管理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批准实行重点管理的,省地税局向拟重点管理单位下达申辩通知书,申辩期限为15个工作日。拟重点管理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省地税局提交申辩材料。

第九条 省地税局接到重点管理单位提交的申辩材料后,督察内审部门要及时会同办公室、政策法规、税收管理、征管科技、税源管理、收入规划核算等部门审核申辩事由和相关材料,拟定是否实行重点管理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实行重点管理的,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决定实行重点管理的,省地税局向重点管理单位下达税收执法重点管理通知书。

第十条 重点管理期限从作出实行重点管理决定之日起计算,为期一年。

第十一条 省地税局对重点管理单位,除按照《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山东省地方税务局收入质量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处理外,还应作出如下处理:

(一)纳入重点执法督察范围;

(二)重点管理所在内单位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评为税务系统各类先进,直接责任人员、单位分管领导不得评为执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方面各类先进。

市地税局同一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县(市、区)地税局、市地税局所属执法单位被纳入重点管理的,取消该市地税局当年全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资格。

第十二条 县(市、区)地税局、市地税局所属执法单位有税收违法行为虽未达到实行省级重点管理标准的,省地税局将有关情况转交其所在市地税局处理。

第十三条 重点管理单位应于被纳入重点管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上报省地税局。省地税局应及时召集相关部门审查整改方案,提出修改意见,重点管理单位据此修改整改方案并认真执行。

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重点管理单位应向省地税局报告一次整改情况,同时抄报所在市地税局。不按时报告的,不接受退出重点管理申请。

所在市地税局应于重点管理单位被纳入重点管理之日起30日内向省地税局写出书面检查。

第十四条 省、市地税局要加强对重点管理单位的工作指导,重点管理期内应派出工作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共同协调、帮助解决问题,提高整改质量,加快整改进度;对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制度层面的解决措施,促进地税工作安全运行、科学发展。

第十五条 重点管理单位经过一年的整改,认为实行重点管理所依据的税收违法行为已经按规定整改完毕,并且在重点管理期限内没有发生新的税收违法行为,可向省地税局提出申请。

第十六条 省地税局接到退出重点管理申请后,督察内审部门要组织力量实地核实,提出是否退出重点管理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核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决定准予退出的,省地税局下达解除税收执法重点管理通知书,解除日期自重点管理期满次日起计算;决定继续实行重点管理的,省地税局下达税收执法重点管理通知书,重点管理期为一年,自前次重点管理期满次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 税收执法重点管理通知书、解除税收执法重点管理通知书同时抄送各市地税局、省地税局机关各单位。

第十八条 县(市、区)地税局、市地税局所属执法单位连续两年被纳入重点管理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该单位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所在市地税局主要负责人应于所属单位第二次被纳入重点管理之日起30日内向省地税局写出书面检查。

第十九条 督察内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管理相关工作,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负责提供有关收入数据,有关部门负责取消相关评先资格以及督促整改方面的工作,纪检监察、人事部门负责诫勉谈话方面的工作。第二十条 各市地税局也应当对所属县以下地税执法单位实行市级税收执法重点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各市地税局制定。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二0一三年十月一日起实行。

第四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收减免管理暂行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收减免管理暂行办法

2015-11-0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区地方税收减免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等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和未分设地税的市、县(区)国家税务局(以下统称税务机关)税务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地方税收减免。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税收减免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税收规定,按照法定程序给予纳税人减税、免税的总称。减税是指从应纳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免征某一税种、某一项目的税款。

第四条 税收减免分为核准类税收减免和备案类税收减免。核准类税收减免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应由税务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备案类税收减免是指不需要税务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

第五条 税收减免必须以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税收规定为依据。

第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高效、便利的原则,开展税收减免工作。

第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集中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办理税收减免工作。

第八条 为确保核准类税收减免核准工作的公正,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减免核准工作中必须坚持集体审核制度。

第九条 税收减免的核准采取谁核准谁负责制。各级税务机关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税收减免的备案和核准,禁止越权和违规核准减免税。第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税收减免核准公示制度,将依申请核准的结果定期公告。

以上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除外。

第十一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税收减免监督制度,加强对税收减免工作的监督管理。第十二条 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税收减免的权利。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减免决定有争议的,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章 申请与审核

第十三条 备案类税收减免由纳税人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 备案类税收减免分为事前备案和事后备案。纳税人在符合减免税资质条件期间,备案材料一次性报备,在政策存续期可一直享受。第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以下规定受理备案类税收减免。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文件中规定的税收减免项目,其中明确为核准的项目除外。

(二)其它规定不需核准的税收减免项目。

第十六条 纳税人申请备案类税收减免,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登记,同时填报以下资料:

(一)《备案类税收减免申请表》;

(二)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七条 主管税收机关应在受理纳税人备案税收减免申请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工作。

第十八条 核准类税收减免由主管税务机关受理后直接向有权核准的税务机关报送。

第十九条 纳税人申请核准类税收减免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第二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按照以下规定核准税收减免。

(一)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负责核准的税收减免事项及权限

困难性税收减免,一个纳税单一税种减免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其他税收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由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核准的税收减免事项。

(二)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单位负责核准的税收减免事项及权限 困难性税收减免,一个纳税单一税种减免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含50万元)。

(三)设区的市级税务机关负责核准的税收减免事项及权限

困难性税收减免,一个纳税单一税种减免金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含50万元)。

(四)县(市、区)级税务机关负责核准的税收减免事项及权限

困难性税收减免,一个纳税单一税种减免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含10万元)。税法另有明确规定核准机关和权限的,依照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申请核准类税收减免,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同时填报以下资料:

(一)税收减免申请报告(列明税收减免理由、依据、范围、期限、数量、金额等);

(二)《核准类税收减免申请审核表》;

(三)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四)申请减免税年终损益表(复印件);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复印件);

(六)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税务机关不得要求纳税人提供与其申请的税收减免项目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它材料。

第二十二条 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税收减免申请和相关资料,按照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的税收减免,依法不需由税务机关核准确认、备案后执行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二)申请的税收减免,依法不属于地税机关职权范围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告知纳税人向有关税务机关申请;

(三)申请的税收减免依据失效或有误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四)除上述三种申请外,其余的申请无特殊情况,应作出受理决定。第二十三条 对纳税人申请的核准类税收减免,各级税务机关应按以下规定时限完成报送、核准工作。

(一)对纳税人申请的核准类税收减免,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直接上报至有核准权的税务机关。

(二)属县(市、区)级税务局机关权限核准的税收减免,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决定并下达税收减免批复;属设区的市级税务机关、区局直属征收单位权限核准的税收减免,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决定并下达税收减免批复;属自治区级税务机关权限核准的税收减免,应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决定并下达税收减免批复。

第三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依法享受备案类税收减免,未按规定备案,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减免。

纳税人依法享受核准类税收减免,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权核准税务机关核准确认,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减免。

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申请的税收减免未批复前,纳税人应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减免税批复下达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办理税收减免事宜。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在享受税收减免期间,无论当期是否有应缴税金,都应当按期如实进行纳税申报。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享受税收减免期满的,应当自期满次日起恢复纳税。第二十八条 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既涉及减免项目又涉及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计税依据和减免税额。

第二十九条 纳税人依法享受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存在交叉或重叠的,由纳税人选择其中最优惠的政策申请执行,不得累加享受,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税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享受税收减免的纳税人,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书面报告,经有权核准税务机关审查后,确定是否继续给予税收减免优惠。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税收减免条件,或以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税收减免的,或享受税收减免条件发生变化而未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以及未按本办法规定程序核准、备案而自行进行税收减免的,税务机关应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税务机关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享受税收减免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对专业鉴证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与事实不符的,应及时取消纳税人的优惠资格。造成未缴、少缴税款的,按《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三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结合纳税检查、执法检查或其他专项检查,对享受税收减免的纳税人进行清理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纳税人是否存在未经税务机关核准自行享受税收减免的情况;

(二)纳税人是否存在以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税收减免的情况;

(三)纳税人在享受税收减免期间,是否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情况;

(四)纳税人税收减免到期的,是否存在未按规定时间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

(五)纳税人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将减免项目与非减免项目进行分别核算,并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计税依据和减免税额度的情况;

(六)纳税人是否存在叠加享受税收减免的情况;

(七)纳税人享受税收减免条件发生变化的,是否存在未按规定时间向主管税务报告的情况。

第三十四条 上级税务机关应对下级税务机关税收减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否严格执行税收减免集体审核制度;

(二)是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税收减免申请予以及时登记备案、受理审核;

(三)是否按规定权限、程序、时限作出税收减免核准决定;

(四)是否对不具备减免条件的纳税人作出税收减免核准决定;

(五)是否超越规定职权作出税收减免核准决定;

(六)是否按规定向纳税人履行告知义务;

(七)是否按规定建立税收减免管理台账并及时进行登记;

(八)是否按规定妥善保管税收减免资料并按时归档;

(九)是否按规定时间上报税收减免统计报表及工作总结;

(十)是否建立健全税收减免工作后续管理制度。

第三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在办理税收减免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减免工作规定。对违反规定导致纳税人未缴、少缴税款或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应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税收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及单位领导的责任。第三十六条 县(市、区)级以上税务机关都应成立税收减免核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集体研究税收减免申请并作出决定;各级法规部门(行政审批办公室)具体负责实地核查,提请召开税收减免领导小组会议并记录在案,及时下发税收减免批复,报送税收减免统计报表及工作总结。

第三十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在每年12月15日前书面向上级税务机关(法规部门或行政审批办公室)报送当《税收减免统计报表》和税收减免工作总结。

第四章 核算统计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八条 税收减免核算与统计,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减免税会计核算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税收减免档案管理,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有关期限的规定,均为法定工作日。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有效期自2015年12月1日起至2018年11月30日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收减免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3号公告)同时废止。

第五篇:地方税务局税收票证管理工作总结

2004年是票证管理工作的繁忙年,票证管理新事、大事、急事层出不穷。我们在省局票管中心和市局党组的重视和支持下,不断更新观念,完善票证管理办法,坚持依法治票,以票控税,保障了全市票证的正常供应,促进了涉票税收的持续增长。2004年全市以票控税实现税收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增收

元。并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发票检查。通过检查,共收缴违规发票

份,责令改正发票违章违法行为

次,处以违章罚款

万元。为整治发票管理秩序,堵塞税收漏洞,促进全市税收任务的完成和征管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推动票证规范化管理为中心,做好票证基础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票证日常管理,着重从抓基础工作入手,不断创新管理办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全市票证及时供应,涉票税收工作正常运转。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用票对象和广大纳税人,票证管理体系日趋规范。

二是抓制度建设。年初,为了更好地完成新时期票证管理工作任务,我们制定了2004年税收票证管理工作目标,完善了票证工作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制定了分人分岗责任制,对票管中心每个干部职工实行“五定”责任制,即定职、定责、定岗、定任务、定奖惩。由于明确了工作目标,增强了责任意识,中心全体人员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好发挥,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为了规范管理,下半年,我们花三个多月时间,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征求多方意见,修改多次,拟定了《**市地方税务局税收票证管理工作规程》,并按《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审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施,保障税务执法的廉洁、公正、透明和高效。

三是抓服务质量。票证管理在整个税收管理工作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一角色的作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一切为了正常运转,一切为了服务基层,一切为了用票对象,一切为了服务纳税人。”首先,是加强宣传,提供发票咨询服务。以一流的服务态度热情接待基层用票单位和广大纳税人,为他们提供直接解答、电话回应、窗口释疑、专题解惑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解。其次,是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窗式”便民措施。今年3月,我们在行政服务中心增设票证服务窗口,票管中心抽调一人专门负责办理税务登记证,为方便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全年共办理各类税务登记证306个。窗口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到岗,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地税局票证服务窗口被评为全市行政服务中心优秀红旗窗口。第三,提供延时服务,做好后勤保障。我市票管中心负责全市票证的印制和发放,供票、用票对象很多,印领发票的有各县(市、区)地税局、市直征管分局、印制冠名发票的单位和用票对象,他们发票用完时间各异,印领时间各不相同。为了保障正常运转,平时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双休日”,不论是上班还是下班时间,也不论是吃饭还是睡觉的时候,寒来暑往,只要有印制厂送票,有用票单位印领票证,我们都毫无怨言地热情接待,及时办理票证印制、入出库、工本费结算手续,保障供应连续,快捷高效。

二、以加强税收管理为重心,发挥以票控税作用

发票控管是加强税收征管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票,以票促管,以管促收”的思想不动摇,严格执行扣税标准,不断扩大控税范围,巩固以票控税成果,全市涉票税收逐年攀升。

——继续推行“刮奖”发票,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刮奖发票形式操作简便,即取即开,既能提高消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又减少了消费者保管发票的麻烦,促使纳税人依法开具发票,普遍使用发票。推行刮奖发票,对促进我市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作出了极大贡献。2004年全市饮食、娱乐服务行业使用“刮奖“发票实现税收

元,比去年增收

元,增长

%。一些典型纳税户税收更是成倍增长。另外,推行刮奖发票,也有利于税务部门加强自身管理,刮奖发票的推行和有关责任制的落实,能够督促基层分局如实掌握纳税人的真实经营状况,不仅可以堵塞税收漏洞,而且能够推动社会协护税大环境的形成。

——不断完善****的扣税管理,严格执行扣税标准。今年,我们继续把同城区****集中到一个窗口扣税,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规范操作规程,核对发票联、税票联、扣税率、扣税额,加强****管理;通过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纪律约束、业务考核杜绝人情票、关系票、错误票的发生;通过建立健全台账,搞好以票控税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由于管理规范,措施得力,我市****扣税工作成效斐然。截止12月份,全市****扣税

元,比去年增收

元,增长

%。其中,建安业****扣税

元,同比增长

%,劳务力资业****扣税

元,同比增长

%,交通运输业****扣税

元,同比增长

%。

——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优惠专用发票管理。过去,我市实行“核定“征收模式的饮食服务业纳税人中,有些人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想方设法隐瞒收入,为少定税找借口。有了税收优惠政策后,部分纳税人反而嫌定税偏低,出现了托人说情调高税负的现象,还有一些人不属优惠对象,也打着税收优惠的幌子,假借他人名义冒领优惠发票,给正常税收管理秩序造成了很大混乱。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症下药”,及时调整了优惠发票管理办法,对发票的发放对象,发放程序,发放数量,使用时限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严格做到三个一致:发票发售对象与税政审批对象一致,发票发售对象与经营业主相一致,发票发售对象与开具发票对象相一致。使一些人通过优惠发票偷、逃税收的企图落空,堵塞了收入漏洞。同时,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对符合政策优惠条件的纳税人及时办理售票手续,发放优惠发票。到目前为止,全市享受税收政策优惠专用发票的户数有

户,2004年共发放优惠定额发票

元,减免税收

元,为维护社会稳定,扶助弱势群体再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以开展票证检查为手段,打击发票领域违法犯罪活动

发票检查是规范发票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发票违章违法行为,规范内部管理,督促违章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减少税收流失。还可以通过检查,揭露发票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为打击偷、逃税刑事犯罪提供帮助。

——开展专项检查,遏制发票违章违法行为。今年10至11月,市局精心部署,统一组织,在**

**

**三县市开展了发票专项检查,重点对金融、城建、电力、交通、文教、卫生及其他行政事业单位2003年元至12月份发票的开具、取得、保管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检查65个单位,发现发票违章、违法行为1429起,各单位取得违章发票

份,涉税金额

万元,处以发票违章罚款

万元。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一是书面通知有问题的纳税人约谈取证,推心置腹地与他们沟通思想,耐心细致地进行政策宣传,晓之以利害关系;二是宣传发票管理业务知识,提高财务人员对地税发票的认识和鉴别能力,以降低发票使用违章率;三是及时把检查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并提出意见限期整改;四是督促税务机关内部加强管理,对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面清查,从源头杜绝发票违章行为的发生。开展发票专项检查,将分散型的发票违章行为,集中在报账单位查处,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可通过对取得发票方的处罚,阻止违规发票的去向,引导全社会都来参与地税发票的管理,使发票违章违法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开展日常检查,加强源头控管。平时在发票发售窗口和其它发放环节,对发票的使用、保管、扣税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记录在案,酌情处理。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地税系统在票证日常管理中,共发现发票违章违法行为

起,收缴违法发票

份,处以发票违章罚款

元。

——开展专案检查,查处举报案件。为打击发票违章违法行为,我们在市局和各县(市、区)局设立了举报中心,将举报电话印在新版发票的下方,并要求各地在专案检查中做到:一是认真接待举报来电、来函、来访,随叫随到;二是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三是廉洁自律,拒绝吃请和送礼;四是处罚从重,让违规者有切肤之痛。通过严肃纪律,今年全市地税系统共查处各类举报案件

起,处以发票违章罚款

元。其中,市局票证管理中心查处举报案件

起,收缴违规发票

份,责令限期改正

次,处以发票违章罚款

元。

四、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的,加强票证管理业务学习

今年7月,省局发文,对各地税收票证管理中心加挂科(股)牌子,进一步明确了票证管理的职能作用。为认真履行新的工作职责,完成各项任务,我们从票证管理业务的学习和研究入手,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上半年,我们在省局票证管理中心的统一部署安排下,认真开展了题为《关于以票控税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和《关于货运发票管理情况的调查》的课题调研活动,重点调查了**

**等县市,抽查了8个基层分局,走访了12个纳税单位。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调查摸底,与纳税人和基层税务人员零距离思想交流,总结和客观评价了我市以票控税管理、货运发票管理的成绩,找出了不足,发现了一些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意见。还对我市票证管理工作作了前瞻性的思索,为开拓视野,探索新的管理办法,提供了参考,并在今年11月份全省票证管理人员培训班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反响很好。

二是分步进行票证管理业务培训。自去年全省成立税收票证管理中心以后,我市票管部门很快按机构编制落实了人员,这一阶段调入的新人较多,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较过去优化,但还有一些人员票证管理业务不熟,工作起来不算得心应手。特别是基层分局的一些兼职票管人员,对新的发票管理知识所知甚少,束缚了票证管理业务的发展。所以,开展票证管理业务培训,是当务之急。今年3月份,我们首先在**举办了一期培训,来自全县各基层税务分局的21名票管人员参加了学习,市局派专人前去授课,与会人员通过对发票领用、开具、保管、发放、检查等基础业务的学习,票证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是积极参加《行政许可法》的学习。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涉及发票的行政许可就有三项内容。为了执法守法,方便纳税人,我们按时参加市局组织的多次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详细做笔记,不懂就问,踊跃参加各类考试和答题活动,掌握了很多新的法律知识,为起草、实施发票管理规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年来,我市票证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发票管理手段落后,以票控税还有薄弱环节,发票违章处罚力度不够等方面。我们将发扬成绩,改进不足,团结务实,克难奋进,为创造票证管理工作新业绩而不懈努力。

下载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