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销售返利在所得税方面的理解
对销售返利在所得税方面的理解
799887节税考虑:这种返利在流转税和所得税方面对经销商都不能节税。平时只发销售人员的基本工资,销售返利是等该项目完成之后才发的。这个返利的个税怎么补
我可以把做成是补以前月份的工资吗?我把平均有几个月里,再加上以前月份当月发的工资和在一起来算个税,再来补以前少上的差额?
销售方(支付返利)------------------经销商(返利网站)
如果销售方能向经销商索取到发票,则这500元返利可作为销售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参考税收文件:
关于销售返利,有规定如下:根据《北京市地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京地税企[2000]445号)文件第四条规定,按照纳税人税前扣除的五项原则进行规定,如果企业对商场的返利符合以下条件,可以在税前扣除:
(1)从商场取得能够证明返利金额的发票,发票上必须写明是销售手续费或销售返还;(2)在实际支付我要返利 的当期税前扣除,而不能作为预提费用进入销售费用在税前扣除。
(3)有明确的合同或协议标明返利的金额或比例;
如果不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企业对商场的返利视为销售返利,按照有关规定将不能在税前扣除。
生产厂家要多缴增值税
“销售返利”实质上就是企业的销售折扣。生产厂家在销售货物的实际收入为扣除”我要返利”后的余额。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3]154号文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以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而生产厂家取得的“劳务费”返利发票由销售企业单独开具,这显然不符合“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条件。所以,对生产厂家给予销售企业的销售“返利”部分就不允许抵减其销售额,从而增加了生产厂家增值税负担。
假如销售方卖一批货给经销商已开具增值税发票,货款10,000元,税1700元,另再给经销商500元返利.[#455667777节税考虑[/#]:这种返利接近于销售折扣(即现金折扣)虽然能抵减所得税,但不能抵减流转税,倒不如用折旧销售或销售折让。666777返利网站所得税方面:[/#] 经销商收到的这500元返利要交所得税(这点税法书上说的很明确了)8889
二、经销商方面的税务处理 [/#7888778增值税方面:
[/#] 收到的500元返利要作进项税额转出(要换成不含税),这点很肯定的了,已得到游也、王叔叔、中啊者等大大侠的确认。
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
项目可以是从去年开始,到今年才完成。
补这个个税应该怎么计算,怎么把分开每一个月.发的时候分还是到了年终来分.请大家说说你的看法
返利网站问:商家返利分为实物返利和现金返利两种。实物返利是指顾客购买商家某一商品后,商家另外赠送顾客一种商品作为奖励,以促进某类商品的销售,如买电视送电视柜,购买电脑送软件等。
现金返利是在顾客购买商家某一特定商品后,商家以现金形式返利给顾客的一种促销方式。那么商家在采用返利形式促销时应注意哪些税收问题呢?
我要返利 答:一是商家返利应注意代扣个人所得税问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第十项规定,偶然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按规定应依照20%的税率计算代扣顾客个人所得税。
二是商家返利应注意增值税问题。根据我要返利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八项规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与他人的,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实物返利应属此项应税行为。生产厂家的促销费将不能税前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销售折扣在计征所得税时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
一、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销售折扣,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征收所得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二、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因此,销售额与销售”返利“并未在同一张发票上反映,生产厂家支付给销售企业的“促销费”,即便索取的是符合规定的服务业发票,在企业所得税上也是不承认实际支付的折扣额,也就不能享受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的税收优惠了。
cyy56788 :关于反利
销售返利,不能抵减应纳增值税,但可作为营业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但必须有它方发票。另外如果是正常商业折扣可凭合同在主管税务局申请商业折扣,凭索取折扣证明单,开具负数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而把应纳税额转移到购买方。千销马:
经销商方面的节税考虑:
作为其他收入处理和冲减购进成本处理所得税税收上有一个时间价值值得考虑。返利网站作为其他收入处理当期一次性征税;而作为购进成本处理可以随着成本的结转分期计算所得税。
销售精髓:也说几句
返利是税收“概定”而非会计概念。是税务机关为防止偷逃税款和地区间税负转移而概定的(主要是平销行为),包括从销货方取得的现金、实物、以及与销售有关其他一切利益。通常以现金返利时会计上会以销售折让、销售返利以及折扣销售的形式反映。而以实货返回时则未作销售,直接冲减费用,税务上对此要予以调整(包括增值税和所得税)。购货方则无论取得何种形式利益,一律调减当期进项和应纳税所得额。
67788:我的看法是:
通常的做法是:计入下次销售折让,这样就可以抵减收入了,对供应商有利,但商场可能不同意,因为进项减少了。一般都是给供应商开发票的,供应商做销售费用处理。
文章出自曼卜林返利网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
第二篇:销售返利规定
销售返利支付的规定
业务员每签订一项带返利政策的合同,必须经总经理审批、销售管理部、财务备案。
一.开具发票返利:
⑴ 返利票折 :指销售以全额开票,开具发票时返利部分从票面以销售折让形式扣除,客户回款以扣除返利的余额回款。
⑵ 以高票形式开票:指开票金额包括返利部分,这种形式以票面金额回款,以高出底价部分8%上税,而且提供返利金额的费用票据,收到款、费用票据后支付返利。
二、不开发票返利:
⑴销售以全额开具销售清单,客户全额回款,回款后按协议标准支付返利;
⑵销售以全额开具销售清单,然后打退补价,客户以全额扣除退补价后回款,收款后不再返款。
三、销售部有统一返利政策的返利:
销售部把经总经理批准的返利政策在财务备案,销售管理部按每个业务员以及业务员名下的代理商、代理商所负责医院、卫生院分别标明返利核算标准,统一编制“业务员返利情况登记表”交财务。当有回款时业务员根据销售部制定的返利标准及流程提出申请,财务部管理会计根据返利标准核算返利,财务经理审核,总经理审批后由出纳从信合打款至代理商账号。
销售管理部应根据业务性质以及不同时期的返利政策及时修订“业务员返利情况登记表”,财务对以下 3种情况不核算返利: 1.总经理未签批的返利;
2.在销售管理部“业务员返利情况登记表”无登记情况的; 3.未备案的合同;
甘肃中瑞医药有限公司
2013.3.1
第三篇:销售返利补充协议
销售返利补充协议
甲方:
地址:
邮编:[单击此处输入邮编]
乙方:
地址:[单击此处输入地址] 邮编:[单击此处输入邮编]
甲乙双方于2018年2月签订《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电子商务销售系统合作协议》(下称“原协议”),现经友好协商,针对原协议,双方自愿达成如下补充协议:
1.针对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期间的订单,乙方给予甲方独家返利政策,计算标准如下:
(1)2000张≤甲方销量≤3499张,返利单价为5元/张;(2)3500张≤甲方销量≤4999张,返利单价为8元/张;(3)5000张≤甲方销量,返利单价为10元/张。
以上返利均从第一张开始计算,如:甲方销量为2500张时,返利2500*5元;甲方销量为4000张时,返利4000*8元;甲方销量为6000张时,返利6000*10元。2.上述返利金额由甲乙双方完成结算后,乙方直接充入甲方预存款账户中。3.本补充协议与原协议约定不一致的,以本补充协议为准。本补充协议未约定的,参照原协议执行。
4.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盖章后生效。
【以下签章内容,无正文】 甲方:
授权代表:[输入相关内容] 签署日期:[输入相关内容]
授权代表:[输入相关内容] 签署日期:[输入相关内容] 乙方:
第四篇:理解递延所得税
理解递延所得税 本文发表于《证券市场周刊》(2010.04)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绝大部分公司都开始记录一项新的资产或者负债——递延所得税。与存货、固定资产、借款以及应付等不同,递延所得税并不对应某一具体存在,它的产生、消除乃至对损益的影响似乎也颇为诡异,因而成为理解企业基本面的一个技术难点。
抛开会计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的将递延所得税理解为:由某些特定原因而形成的企业与税收机关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但这种关系存在两个特点,首先它并不像平时我们印象中的债权债务关系那样确定,而是随着形成其因素的变化而并不断调整。其次,这些债权债务的产生、履行或者变化均体现为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增加或者减少。上述特定原因被称为暂时性差异,即企业按照会计口径所测算的应交所得税与税务机关实际核准的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将在未来以相反的方向补回。
举例而言,当企业计提坏账损失时,企业当期的会计利润和以此计算的所得税都会变小,由于坏账损失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方可抵减所得税,因此税务机关实际核准的所得税额较大,其中的差额在此时并不表现为费用,而是形成企业对税务机关的债权,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当该损失实际发生时,企业可以履行上述债权,从而使实际缴纳的所得税小于基于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如果企业对该坏账损失进行冲回,则产生上述债权的因素消失,当初形成债权的支出在现期还原为所得税费用,与企业当期实际缴纳的所得税一起列示于损益表。
这里形成了三个所得税口径:当年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损益表中记录的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变化而造成的所得税影响,这些一般都会在企业年报所得税的附注中予以披露。梳理其中的脉络,首先是那些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原因,这些因素造成企业与税务机关间的债权债务,这些债权债务的变化形成损益表所得税的一部分,它与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的所得税共同组成企业损益表中所报告的所得税数额。由于应缴纳的所得税与会计利润计算所得税之间差异的大部分原因同时会造成暂时性差异,因此大部分情况下,企业损益表中记录的所得税与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相同。
2008年中国远洋(601919)由于运价大幅度下跌,使此前签订的租入船合同和租出船合同有可能成为亏损合同,公司将可能产生的亏损确认为预计负债,同时公司在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中核算的远期运费协议(FFA)的公允价值增加。由于这两者的显著影响,公司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骤升至29亿元。这些看似非常复杂的活动,如果使用上述逻辑来理解,无论是其产生及未来影响都与计提坏账无异,关键只是在于判断这些亏损是否或者何时真正发生。
总结下来,递延所得税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首先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代表了一种现实的而绝不是虚无的权利或者义务,它反映了未来将流入或者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其次,上述经济利益的流出和流入并不表现为未来所得税费用的减少或者增加,而是表现为基于未来绩效假设下所得税额中实际缴纳所得税金额的变化。换句话说只有从现金流的角度才能洞悉其真实影响。第三,这种经济利益最终是否能真的流出或者流入还取决于产生递延所得税的各种因素的未来变化。
在估值实践中,一般会将递延所得税负债与资产的差额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处理,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代表了没有反映在所有者权益中但仍由企业实际运用的资金。上述差额的变化一方面常常被作为对收益的调整,同时也是计算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组成部分。这些调整必须基于造成递延所得税具体原因的经济影响,例如对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造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由于其并不影响损益表,因此上述调整显然并不适合。同时实践中也常常忽略对金额较小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第五篇:我对销售的理解
我对销售的理解
销售说起来就是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
首先你要知道你自己在卖什么,也就是要非常全面的了解产品,那么以后你在给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就能把产品介绍到位。
然后你要弄清楚把产品卖给谁,也就是划定你的目标客户群体,这样销售才能有针对性,销售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说到怎么卖就比较复杂了,而且涉及的因素也比较多。一个销售的过程涉及产品、销售人员、客户,有时候还有推荐人。
产品是否有竞争力?质量是否过硬?是否适合当前的客户?这都是至关重要的。销售人员自身的能力是否过关?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引导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反应是否灵敏和一些销售的技巧是否掌握。
天道酬勤。如果你不行动,即便是掌握多少知识和技巧都是徒劳的。心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如果你不把你50%的时间和思考用于销售上面,那你的销售是不会成功的。
持之以恒。人不坚持将一事无成。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一直坚持到连外因都变得对你有力的时候,你就会成功了。开发新客户确实是很难的,但是不断的积累客户,你做起来就会越来越容易了。
淡定自然。由于销售经常会受到打击,这样很容易让销售人员陷入一个极度悲观的恶性循环状态,所以要建立一种让销售人员能力及时回归正常状态的机制,自身或团体定期激励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是我觉得也没有必要激励过度,让销售人员经常处于一个异常兴奋的状态,因为那样一来对身体危害极大,另外极度兴奋之后必然出现状态的回落,这是自然的法则。
以诚待人。你想想客户与你从素不相识,在短时间内就与你签单并且把很多的钱支付给你,凭的是什么,首要的第一点就是信任你,否则绝对不会给你付款的,所以诚信是销售的基础。
和气生财。和则合,怒则错。“和”可以积累对你有利的因素,甚至扭转败局,不仅对客户,对家人对朋友都要以和处之,这样会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
信息千金。在现在的社会,如果在信息上占有优势,则效率和成功几率大大提高,所以要广布眼线,网络信息。
客户也分很多种,所以也要分情况处理;客户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不高兴的时候,是绝对不在乎你的事情的;客户内部的关系也很复杂,应该先弄清楚,再一一处之。销售如果有人推荐则会事半功倍,所以要不断积累人缘,并且重重感谢推荐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