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四十条帮扶政策[最终版]
关于印发《深化“春风常驻”提升困难群体
生活品质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级机关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将我区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困难群众,提升困难群体的社会生活品质。区“春风常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关于深化“春风常驻”提升困难群体生活品质的若干规定》(区委发[2009]41号)文件进行了修订调整,并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杭州市下城区委办公室
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5月11日
主题词:帮扶救助
春风常驻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总工会、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区四套班子领导
(共印140份)
中共杭州市下城区委办公室
2010年5月24日印发
关于深化“春风常驻” 提升困难群体生活品质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春风常驻”,进一步健全下城区各类困难群体的生活、就业、就学、就医救助等帮扶措施,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提升困难群体的社会生活品质,共享品质生活,共促和谐社会建设,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对杭州市区困难群众实施救助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春风行动”提升困难群众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市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的暂行规定》、《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实施细则(暂行)》、《杭州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实施办法》、《杭州市区城乡居民临时救助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经我区申请持证并在有效期内的市、区、街道、社区级救助圈困难家庭,符合本规定相关条款的,均可享受帮扶和救助。市级救助圈主要救助对象为低保家庭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100%-120%之间的困难家庭;区级救助圈主要救助对象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120%-150%之间的困难家庭;街道级救助圈主要救助对象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150%-180%之间的困难家庭;社区级救助圈主要救助对象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180%-200%之间的困难家庭及因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家庭。
第三条
凡本区户籍的居民或区级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和市级延伸机构在职职工或区级机关、街道和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未纳入社会化管理的)家庭,三年内慈善捐款总额在30万元以上的下城区区域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家庭,区纳税企业且本区工会会员,符合本规定相关条款的,均可享受帮扶和救助。
第四条
自2010年开始,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4000万资金用于困难群众生活、就业、就学、就医等帮扶救助。所涉及资金分别在区慈善总会财政专项资金、区再就业扶持专项资金、企业退休人员困难帮扶资金、居家养老专项经费、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司法救助专项资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中列支。
第二章
生活救助
第五条
实施困难家庭生活救助。
1、每年春节前一次性生活救助。春节前,区、街道、社区级救助圈的困难家庭的生活救助分别按上一级救助圈同类困难家庭救助标准的50%左右的比例发放。
2、每年高温期间一次性实物救助。高温期间,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慰问标准,区、街道、社区级救助圈的困难家庭的生活救助分别按上一级救助圈同类困难家庭救助标准的50%左右的比例发放实物。
3、生活物资援助。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圈的困难家庭,每户(证)发给一张“春风卡”,可在下城区各“慈善爱心家园”刷卡领取调剂商品和捐赠物资。4、1+X亮居工程。市、区级救助圈的困难家庭,经申请并公示后进行基础装修的,验查后,每户按实际装修面积给予不超过每平方米200元的一次性装修补助(廉租房的装修补助向市租赁房投资有限公司提出申请,不重复享受);经申请并公示后进行基本家具、家电配备的,每户给予总价值不超过5000元、总件数不超过5件的物资补助。
5、违反杭政(2006)13号文件规定,被责令取消低保仍然生活困难的人员,按照规定程序次月即相应纳入区、街道、社区级救助圈。
第六条
实施老年人生活救助。
1、城市“三无”老人及四级救助圈困难家庭的老人,民政救济对象、百岁老人、市级以上劳模、重点优抚对象、老居干、建国前入党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老党员等重点服务对象中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空巢、残疾、高龄老人中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且子女无法照顾的老人,给予享受政府购买服务
— 3 — 补贴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
2、市、区两级救助圈家庭的老人,住院期间给予每人每天30元的护理费补贴;街道、社区两级救助圈家庭的老人,住院期间给予每人每天15元的护理费补贴。
3、对因病致困的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生活补助。以下城区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审核的该退休人员参加医疗困难互助救济所确定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开支范围的自负医药费为基数来额定:自负医药费在5000—10000元(含)的,补助500元;自负医药费在10000—15000元(含)的,补助1000元;自负医药费在15000—20000元(含)的,补助1500元;自负医药费在20000—25000元(含)的,补助2000元;自负医药费在25000元以上的,补助2500元,每年度补助一次(与企业退休人员服务经费中的困难补助不重复享受)。
第七条
实施残疾人生活救助。
1、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
(1)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其他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本人收入低于低保标准且成年的残疾人可单独提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申请。
(2)残疾等级二级以上、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200%以下的重度残疾人和残疾等级三级以下在法定年龄内尚未就业的成年残疾人,也可单独提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申请。
2、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对生活不能自理、残疾
— 4 — 等级为一级的残疾人逐步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并分别给予托(安)养补助:对纳入集中托养、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每年给予托养机构10000元补助,其他家庭给予托养机构 5000元补助;对纳入日间照料、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每年给予4000元补助,其他家庭给予2000元补助;对纳入居家安养、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每年给予4000元护理补助,其他家庭给予2000元护理补助(以上补助按季计)。
3、已享受市政府廉租房补贴政策,另外租房居住的残疾人家庭,给予补贴:1人户100元/月,2人户200元/月,3人以上户300元/月。
4、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圈的困难残疾人家庭,每人每月给予20元的电费补助。5、2011年1月1日以后达到退休年龄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15年的城镇困难残疾人,由个人续缴满15年的,对其续缴的养老保险费补贴60%。其他市级救助圈的残疾人自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自负部分给予50%补贴;区、街道、社区救助圈的残疾人自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自负部分给予30%补贴。
6、辖区有牌有证的残疾车主给予每人每月20元生活补助。
7、辖区残疾人两年享受免费体检一次(参加其他免费体检的不重复享受)。
8、街道就业康复培训中心(工疗站)的工疗服务对象给予每
— 5 — 人每月80元午餐费补助。
9、鼓励残疾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对市、区级救助圈内的残疾人个人参保费给予全额补助,非救助圈残疾人给予50%补助。
10、对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卧床不起的市级救助圈的重度残疾人,每月给予200元生活护理补助,其中集中托养人员减半。
11、对辖区户籍的残疾人每人每年给予100元的残障补助。
12、市级救助圈的残疾人家庭自费订阅《杭州日报》的给予报社优惠价补助。
13、申请残疾鉴定并办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凭据按实给予挂号费、鉴定费、出诊费补助。
第八条
实施特殊贡献人员生活救助。
1、对不属于市、区两级救助圈享受定期定补的重点优抚对象、六级(含)以上的伤残军人以及未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生活困难优抚对象,春节前给予500元的一次性补助。
2、建国前入党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老党员,除享受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的政策外,参照区级机关干部标准每年安排一次体检,给予每人每年节日慰问补助2500元。
3、曾经连续从事居委会工作3年以上10年以下,且未享受杭州市居干津贴的离任纯居民委员会干部,每年春节前给予1000—2000元的一次性慰问补助或一次性由区、街道、个人按比例参加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
第九条
实施未成年人生活救助。
1、对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的困难家庭中有未成年人的,在“春风卡”中再增加200点,专门用于未成年人所需的物资救助。2、14岁以下市、区级困难家庭的单亲子女和残疾儿童,在“六一”儿童节给予每人200元的慰问补助;市、区级困难家庭的单亲子女残疾的,再增加100元慰问补助。
第十条
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救助。
符合本规定第二、三条且连续在我区居住一年以上的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非杭州市区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凭有效的身份证(夫妻关系要有结婚证)、暂住证、劳动合同、租房合同、工会会员证、工商执照以及用工单位证明等相关证件,享受本规定相关条款的救助政策。
1、符合区级救助圈困难家庭申请标准的,向居住地社区提出申请,按有关程序申领《下城区外来务工人员春风常驻援助证》,除享受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政策外,享受本规定内区级救助圈的相关救助政策。
2、不符合区级救助圈困难家庭申请标准的,除享受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政策外,享受本规定内的相关救助政策。
第十一条
实施归正人员生活救助。
1、对有劳动能力、但因非主观原因造成无法就业且又未享受低保政策的归正人员,在向户口所在地街道、社区报到之日起的三年内,给予每月500元的临时生活补贴,补贴时间不超过六个月。
2、对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的服用美沙酮戒毒人员,凭经公安机
— 7 — 关确认的尿检检查单,每月补助100元(复吸人员不予救助)。
第十二条
实施临时困难救助。
1、对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的困难家庭,因家庭成员患急、重疾病住院,医疗费用数额较大,在享受杭政办函[2009]305号文件规定的救助政策后,家庭生活仍存在困难的,扣除救助部分后其年度自负或自理部分仍达到一定额度的;或未能享受杭政办函[2009]305号文件规定,医疗费经市、区医保经办机构实施医疗救助后,其年度自负和自理部分仍达到一定额度的,均可根据下列标准按分档累进方法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具体如下:
(1)自负部分和自理部分合计在5000元以内部分,由街道慈善组织酌情给予救助。
(2)自负部分和自理部分合计在5000元(含)至10000元之间部分,给予60%救助。
(3)自负部分和自理部分合计在10000元(含)至20000元之间部分,给予70%救助。
(4)自负部分和自理部分合计在20000元(含)以上部分,给予80%救助。最高不超过20000元。
2、对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的家庭,因家庭成员患急、重疾病住院,医疗费用数额较大,在享受杭政办函[2009]305号文件规定的救助政策后,家庭生活仍存在困难的,扣除救助部分后其年度自负或自理部分仍达到一定额度的;或未能享受杭政办函[2009]305号文件规定,医疗费经市、区医保经办机构实施医疗救助后,其年
— 8 — 度自负和自理部分仍达到一定额度的,均可根据下列标准按分档累进方法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具体如下:
(1)自负部分和自理部分合计在30000元以内部分,由街道慈善组织酌情给予救助。
(2)自负部分和自理部分合计在30000元(含)至40000元之间部分,给予30%救助。
(3)自负部分和自理部分合计在40000元(含)至50000元之间部分,给予40%救助。
(4)自负部分和自理部分合计在50000元(含)以上部分,给予50%救助。最高不超过20000元。
3、对符合本规定第二、三条的家庭,因自然灾害、突发性事故等情况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在享受杭政办函[2009]305号文件规定的救助政策后或因各种原因无法享受相关救助政策,家庭生活仍存在困难的,每户给予一次性500—2000元的救助;家庭生活仍存在严重困难的,每户给予一次性2000—5000元的救助;其中残疾人家庭再增加1000—3000元的补助。如因突发性重大救急,需要特情特办时,可在5000—50000元以内酌情救助。
第十三条
实施1+X社会结对帮扶救助。
对符合市委办发[2008]192号文件精神的结对帮扶困难家庭,提供每年不少于2次的资金或物资帮扶,一般安排在每年春节、高温期间。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每年至少为帮扶对象办一件实事。
第三章
就业援助
第十四条
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实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凡本区户籍并持有《杭州市就业援助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以上的,在享受杭州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享受每人每年500元的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
第十五条
鼓励灵活就业
1、实行就业助推社会保险费补贴。
(1)凡本区户籍并持有《杭州市就业援助证》人员,符合相关条件,可按规定享受杭州市灵活就业优惠政策。
(2)对不符合杭州市灵活就业优惠政策条件,持有有效《杭州市失业证》且年龄男45—49周岁以内、女35—39周岁以内的本区户籍人员,按个体劳动者名义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从事灵活就业,可申报就业助推社会保险费补贴。
(3)对持有有效《杭州市失业证》或《杭州市就业援助证》的本区户籍且在经济合作社参保并个人扣缴社会保险费的未就业人员,从事灵活就业,可以申报就业助推社会保险费补贴。
就业助推社会保险费补贴标准:以个体劳动者名义缴纳社会保
— 10 — 险费的每人每月补贴200元,在经济合作社参保的按每人每年个人实际缴费扣缴总额予以补贴,年补贴不超过2400元。
2、实行灵活就业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从事灵活就业且有培训愿望的人员,可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第十六条
鼓励企、事业等单位吸纳就业。
1、实行吸纳就业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税务及社会保险缴纳在下城区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税务缴纳在下城区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除外)、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招用本区户籍并持有《杭州市就业援助证》人员,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办理就业登记,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在申请享受杭州市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的同时,可于用工期满1年后的次月起6个月内,申请享受每人每年2500元的区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
2、实行失业人员就业安臵用工奖励。
(1)对税务及社会保险缴纳在下城区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税务缴纳在下城区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除外)、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安臵下城区户籍持有有效《杭州市失业证》人员,签订1年及以上的劳动合同,办理就业登记,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可享受一次性安臵用工奖励。
(2)对招用男48—49周岁以内、女38—39周岁以内;男45—47周岁以内、女35—37周岁以内;男44周岁以下、女34周岁
— 11 — 以下的人员,可分别给予每人一次性3000元、2000元、1000元的奖励(申请补贴年龄时限以办理就业登记时间为准)。
第十七条 鼓励失业人员在创业园就业创业。
1、实行失业人员进园创业房租减免。持有《杭州市失业证》的本区户籍失业人员,入驻创业园租赁创业用房创办企业的,自进驻创业园之日起两年内给予房租全免,第三年给予50%的房租减免。
2、实行进驻创业园企业带动就业社会保险费补贴。进驻创业园企业税务缴纳在本区,并接纳本区户籍持有《杭州市失业证》的失业人员就业,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办理就业登记、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可申请每人每年3000元的社会保险费补贴。
第十八条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1、本区户籍并经失业登记的失业人员,撤村建居农转非人员在失业期间,可根据培训目录并按其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在同一个失业期内,每年可以免费参加一次技能培训,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培训不能重复享受;培训后取得相关证书并实现就业的,可享受全额培训鉴定费用补贴;参加培训目录以外的自主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当年实现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给予最高每人3000元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2、持有《杭州市就业援助证》的残疾人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给予职业培训补助3次。第一次全额补助;第二次85%
— 12 — 补助;第三次70%补助。就业年龄段内的在职残疾人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给予全额补助一次。
第十九条
实施残疾人自主创业奖励。
1、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领取个体工商执照有效期一年以上或有市场经营摊位租赁凭证并经营3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开办费补助或20%的经营用房年租金补助。经营满两年的给予3000元补助,经营满三年的给予3000元补助,补助不超过两次。
2、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残疾人开办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个体经营或非正规就业的,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其个人应缴部分给予补贴,其标准:低保家庭的给予全额补贴,困难家庭的给予80%补贴,其余给予60%补贴。
3、对从事一定规模的残疾人种养业、手工业、加工业大户,给予一次性2—4万元的扶持补助,辐射和带动周边残疾人种养业每增加1户一次性补助1000元。达到区、市级基地标准的,分别给予一次性4万元和8万元的扶持,次年起每安排一位残疾人在基地就业,连续3-5年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的补助。
4、鼓励盲人按摩店主按“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器具、统一着装、统一制度 ”要求创建杭州市盲人按摩示范店,创建经费按市1:1补助。
第二十条
边缘困难群体区级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
1、区边缘困难群体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的范围,主要包括社区保安、保绿、保洁、助老助残、就业援助、卫生协理等岗位。
2、区边缘困难群体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应持有《杭州市失业证》,并符合男48— 49周岁以内、女38—39周岁以内的生活困难人员,或男30—49周岁以内,女30—39周岁以内的归正人员的条件。
3、区边缘困难群体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的岗位工资、社会保险费补贴、夏季清凉饮料费补贴及其他补贴按市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工资及其补贴标准执行。
4、按非公益性岗位要求配备的街道残疾人康复联络员、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员享受助老助残岗位同等工资标准待遇。
第二十一条
对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实行绩效考核。凡在市、区公益性服务岗位(物业服务企业安排的保安、保绿、保洁岗位人员除外)从业的人员,达到考核标准,可给予绩效考核奖励,奖励标准为社区保安、保绿、助老助残、就业援助员、卫生协理员岗位每人每月50元,社区保洁岗位每人每月100元。
第四章
就学救助
第二十二条
实施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
1、市级救助圈困难家庭的子女,在享受杭州市政策的同时,凭入学通知书,分别给予小学生300元、初中生500元、高中生
— 14 — 1000元、全日制大学生(含大专)2000元的一次性入学补助;
2、区级救助圈困难家庭的子女,凭缴费凭证,每学年给予小学生300元、初中生500元、高中生1000元、全日制大学生(含大专)2000元的就学补助;街道、社区两级救助圈困难家庭的子女,凭缴费凭证,每学年给予上述标准50%的就学救助;
3、市、区级救助圈困难家庭的幼儿,凭缴费凭证,每学年给予1000元的就学补助;街道、社区两级救助圈的困难家庭的幼儿,凭缴费凭证,每学年给予上述标准50%的就学救助。
第二十三条
残疾学生及市级救助圈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凭缴费凭证,每学年给予小学生300元、初中生500元、高中生(含职高、中专、技校生)1000元、特教学校残疾学生600元的就学补助。残疾幼儿,凭缴费凭证,每学年给予500元的就学救助。
第二十四条
市级救助圈残疾人家庭子女,考取和就读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的,除享受有关部门助学政策外,再给予每学年2000元补助;区级救助圈残疾人家庭子女,考取和就读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的,除享受有关部门助学政策外,再给予每学年1000元补助;市、区级救助圈家庭残疾子女考取和就读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的,除享受有关部门助学政策外,再给予每学年3000元补助。其他家庭残疾子女给予每学年2000元补助。
第二十五条
残疾人参加成人教育并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给予一次性自强奖学金(享受过每学年补助的除外)。标准:中专学校3000元、大专院校5000元、本科及以上院校8000元。残疾学
— 15 — 生获得国家、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荣誉证书的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1000元的奖励,经费由学校所在地政府予以安排。
第二十六条
就读于区属特殊教育学校的本区户籍智障学生免交生活护理费、伙食费;非下城的杭州市区户籍智障学生、在杭创业人员智障子女、外地智障学生减免生活护理费。
第五章
就医救助
第二十七条
市、区级救助圈的困难家庭,在规定的下城区红十字爱心服务站和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除了对使用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外,同时可享受“十免十减半”的优惠:“十免”即免除门诊挂号费、门诊诊疗费、门诊注射费、住院诊疗费、住院空调费、住院注射费、住院陪客费、血常规检查费、尿常规检查费、大便常规检查费;“十减半”指急诊观察床位费、X线透视费、心电图检查费、脑电图检查费、B超检查费、住院床位费、住院护理费、住院手术费、家庭病床费、出诊费减半收费,药品“零差率”销售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457种药品。
第二十八条
持下城区“暂住证”的外来民工,在下城区民工医院(下城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457种药品享受药品 “零差率”并享
— 16 — 受“十免十减半”的优惠。
第二十九条
市级救助圈的低保、残保、困难家庭成员患大病重症,若确须住院而又无钱支付住院首付款时,由街道慈善组织的帮扶资金先于垫付,垫付资金原则上不超过市、区、街道的临时生活救助款,并从其临时生活救助款中由街道扣回。
第六章
康复救助
第三十条
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四级救助圈的残疾人在定点机构康复治疗、训练、配臵辅助用品等,给予九项资金补助。其他残疾人在定点机构康复治疗、训练、配臵辅助用品等,按以下九项资金补助标准的50%给予补助。
1、免费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2、低视力者配臵助视器,给予一次性500元补助;
3、纳入监护须长年服药的精神病患者,每年每人给予药费及检查费补助500元;精神残疾人住院治疗满1个月以上的,每个月补助500元;
4、聋人配臵助听器一次性给予2000元补助,语言训练的每人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5000元补助,对10岁以下的聋儿安装耳蜗的最高给予30000—50000元以内的补助;
5、麻风畸残者配臵防护用品和辅助器具,一次性给予500—1000元补助;
6、肢体残疾人装配普及型假肢(矫形器),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上肢2000—4000元,双上肢4000—8000元,下肢单小腿3000—5000元,下肢双小腿5000—10000元,下肢单大腿5000—10000元,下肢双大腿10000—20000元;
7、脑瘫、智残、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年给予3000―6000元补助;
8、肢残康复训练及肢体矫治手术,给予一次性6000—8000元补助;
9、瘫痪患者配臵家庭护理病床及康复训练,给予一次性3000—6000元补助。
第三十一条
四级救助圈的残疾人家庭,根据康复需求,免费提供价值500元以下的康复器材,免费借用价值500元以上的康复器材;对其他残疾人家庭,根据康复需求,免费提供价值300元以下的康复器材,免费借用价值300元以上的康复器材。
第三十二条
康复医疗补助。因病瘫痪需康复医疗的未成年残疾人,每月给予200元补助,经残联转介到医疗机构住院的,每月给予500元补助。
第三十三条
市、区两级救助圈内的残疾人(不包括托安养对象)患癌症、慢性肾衰、瘫痪等医保规定的重大疾病,住院期间凭原始陪护发票给予60%补助。60岁以上残疾老人不再重复享受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的护理费补贴。
第三十四条
对四级救助圈以外白内障患者的复明手术,给予
— 18 — 1000元的补助。
第七章
生育救助
第三十五条
凡本区户籍、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并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特别扶助金,直至其亡故或伤病残子女康复。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1个子女或合法收养1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第三十六条
凡本区户籍的计划生育家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批准可享受生育救助。
1、当年独生子女死亡(未婚)且尚未享受特别扶助金的家庭,给予其父母一次性5000元至15000元救助;
2、当年独生子女伤残(1-3级)且尚未享受特别扶助金的家庭,给予其父母一次性2000至4000元救助;
3、当年独生子女家庭夫妇发生意外伤残(1-3级)或死亡,其子女年龄未满18周岁,给予一次性1000元救助。
第八章
司法救助
— 19 — 第三十七条
对于双方当事人均为特困群体的案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施司法救助。每案救助款原则上只能申请一次,以10000元为限,如遇到特殊情况,由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1、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
2、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交通肇事或其他人身伤害赔偿的;
3、追索劳动报酬或经济补偿的;
4、其他因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的,经执行未能及时实现债权,产生实际生活困难确需酌情救助的。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根据本规定第二章第十二条第三款实施司法救助。
1、政法部门办理的刑事案件中,因案件未破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缺乏经济赔偿能力,致受害人或受其赡养、扶养、抚养的直系亲属遭受严重的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又难以落实,确需救助的。
2、政法部门办理的执行案件中,因一方当事人未到案或缺乏履行能力,致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严重的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又难以落实,确需救助的。
3、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举报、作证、鉴定受到打击报复,造成严重的生活困难,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赔偿,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又难以落实,确需救助的。
4、政法部门在执法、司法行政过程中有一定过错或瑕疵,但
— 20 — 当事人根据当前的法律、政策无法取得国家赔偿,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又难以落实,确需救助的。
5、涉法涉诉案件当事人不服处理决定长期上访,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合理性,且发生严重的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又难以落实,信访人愿意接受救助且息诉罢访的,确需救助的。
6、公安侦查阶段撤销案件的被害人,因生活确有困难,而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又难以落实,确需救助的。
7、检察院审查阶段不捕、不诉案件的被害人,因生活确有困难,而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又难以落实,确需救助的。
8、由于法律法规和政策局限性或因举证不能,致使原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理诉求得不到落实,而生活上确实遭受严重困难的,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又难以落实,确需救助的。
9、其它确需救助的情形。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类专项资金由民政、劳动、卫生、政法委、残联、红十字会等主管部门按区财政规定的预算管理要求负责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并结合各部门实际规范审批程序和工作流程;各街道、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党工委、计生、区总工会等部门按相关审批程序配合做好审核、发放工作。
— 21 —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施,由“区春风常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区委办发[2007]19号政策除资金扶持政策章节仍然有效外,其他政策不再执行。对已享受区委办发[2007]19号、区委办发[2008]90号、区委办[2009]41号文件中相关救助政策人员,不再重复享受。本规定在执行中如与杭州市新出台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杭州市的规定为准。
第二篇:大学生帮扶政策
71.高校毕业生怎样提升自主创业的能力? 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践,接受普遍的创业教育,以系统学习创办企业的知识、完善创业计划、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风险、促进创业成功。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创业培训方面的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在校大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另外,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也开办了创业培训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参加有补贴的培训。如“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IYB”(改善你的企业)。72.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⑴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 ①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向当地指定银行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还可获得贴息支持。②自愿到西部地区及县以下的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时,也可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可获得50%的贴息支持。⑵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2年内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⑶享受培训补贴 离校后登记失业的毕业生,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可享受职业培训补贴。⑷免费创业服务 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内容。73.什么是小额担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的用途是什么? 小额担保贷款是指通过政府出资设立担保基金,委托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由经办商业银行发放,以解决符合一定条件的待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一项贷款业务。
小额担保贷款主要用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开办经费和流动资金。74.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是多少?贷款期限有多长?
国家规定个人申请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各地区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有不同规定,许多地区额度还高于5万元。合伙经营贷款额度更大。
小额担保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可展期1年。75.怎样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在哪些银行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小额担保贷款按照自愿申请、社区推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办理贷款手续。
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都可以开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经办银行。在指定的具体经办银行可以办理小额担保贷款。76.哪些项目属于微利项目?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银发[2006]5号),明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结合实际确定微利项目的范围。主要包括:家庭手工业、修理修配、图书借阅、旅店服务、餐饮服务、洗染缝补、复印打字、理发、小饭桌、小卖部、搬家、钟点服务、家庭清洁卫生
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婴幼儿看护和教育服务、残疾儿童教育训练和寄托服务、养老服务、病人看护、幼儿和学生接送服务等。
对于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50%(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25%,展期不贴息)。
第三篇:区总工会帮扶工作思路
2010年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总、市总十五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帮扶方式,拓展帮扶范围,努力提高全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整体水平;继续夯实全区三级帮扶网络基础,全面推进帮扶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服务大局,服务职工,协助党和政府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维护社会稳定,千方百计解决困难职工(劳模、农民工)的实际困难,把帮扶中心真正建设成为充满阳光、充满爱心的困难职工之家。
二、工作内容
1、构筑困难帮扶有效防线。以“就业增岗保岗”和“确保不让一户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无保障”为工作目标,创新帮扶工作思路、载体和内容,实现帮扶全覆盖,做到不漏一人、帮扶及时、帮扶到位。
2、建立利益诉求代理机制。发挥工会组织是困难职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作用,为不同利益群体提供表达诉求的平台,继续加强帮扶工作政府协商、社情民意调研反馈,做到源头参与有见解,关键时刻有作为,让党政、企业、职工三满意。
3、人性服务打造品牌窗口。树立困难职工有困难找工会的良好社会形象,365天热情帮扶、人性帮扶、微笑帮扶、心灵帮扶,即使对职工无理访也要访由与解困分开,最大限度解决其生活困难,努力化解社会不稳定矛盾,建设最受党政关注、最受职工欢迎的工会服务窗口。
三、主要内容
(一)夯实帮扶工作基础
按照省、市工会关于服务帮扶一体化建设和星级达标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基础建设年”活动,推进全区帮扶工作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1、继续开展规范达标活动。按照省、市星级达标和《大东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规范达标标准》,不断完善全区三级帮扶网络的组织机构建设,督促基层帮扶站、点的人、财、物落实配备,统一帮扶标准和帮扶流程。年内对全区13个帮扶站、90个帮扶点进行100%走访、检查。选树示范典型,总结推广经验,逐步提高全区三级帮扶网络整体基础水平。
2、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帮扶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有制度管事、有制度管钱,使帮扶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三级工会明确责任,上下联动,渠道畅通,使困难职工有人问,反映问题有人管,不同问题怎么管,切实把困难职工摆在突出位臵上。
3、强加实名制帮扶档案管理。一是在纵向上,区总帮扶中心、街道帮扶站和社区帮扶点都要建立本系统困难职工实名制档案。二是在横向上,建立三类困难职工档案。即:全总系统困难职工档案、XXX困难劳模档案和XXX临时困难职工档案。三是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致困的临时困难职工(劳动模范),及时与区总保障部沟通合作,随发现随建档随帮扶。全年开展二次困难职工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入档严格审核,帮扶有记录、变化有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区帮扶中心将对建档困难职工100%入户走访。
(二)拓展帮扶服务范围
按照市总帮扶中心第一次工作会议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拓宽帮扶服务范围。
1、在按系统帮扶的基础上向属地帮扶调整。由过去以帮扶XX区属各级工会会员为主,向包括居住在XX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市属企业退休职工、市属企业失业职工在内的不同层面困难职工群体拓展。
2、在帮扶体系上与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接。一是在帮扶对象上,与低保体系衔接,做到不重,不漏,对没有享受到低保保障的困难职工应帮尽帮。二是在帮扶效果上,由过去的拾遗补阙、配合为主,向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织部分调整。三是在帮扶工作力度上,帮扶标准至少比去年提高30%,达到人均千元以上。
3、调整提高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的审批标准。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困难职工帮扶审批标准,由家庭人均收入低于350元提高为低于420元,困难劳模救助的审批标准,由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提高到低于600元。
(三)完善帮扶服务方式
坚持开放办公、直面职工,实行困难职工基本生活全覆盖帮扶、日经常性帮扶和零距离帮扶。
1、全面帮扶无遗漏。以“困难职工爱心超市”为载体,发放“购物券”,对850名建档困难职工、40名困难劳模以及纳入临困帮扶档案的困难职工,开展全覆盖帮扶和日经常性帮扶,确保困难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
2、特殊需要见真情。针对特殊需要实行“零距离”帮扶,继续坚持“救助直通车帮扶、工地现场帮扶、农民工返乡绿色通道、电话预约帮扶”等种便民措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工会组织的人文关怀传递到困难职工心中。
3、细节帮扶扩成效。在过去侧重大病帮扶为主,向满足困难职工群体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需要转变,在抓好基本生活帮扶、金秋助学帮扶、冬季援助帮扶、困难职工民警帮扶基础上,探索开展“职工沙龙”、心理咨询等精神帮扶,按困难类型、程度进行分类帮扶,取得更大的帮扶效果。
(四)提高帮扶服务水平
1、创新帮扶救助方式和内容。指导全区各级帮扶站、点挖掘社会资源,结合本地区实际,拓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帮扶救助方式和内容,重点开展创办就业安臵基地、技能培训基地和就业增岗保岗等就业帮扶活动;创办、联办“爱心超市”、爱心医院、爱心药店、爱心学校等惠民服务基地;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补充医疗保险或组织职工参加职工互助保险;建立工会帮扶志愿者服务队,为困难职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2009年区总帮扶中心将围绕“渡难关、送温暖、促和谐”为主题,系列开展四期帮扶活动,即每季度结合实际制定一个帮扶活动主题,届时将把“三八助单亲、五一关爱劳模、九月金秋助学、劳模和职工手牵手、就业洽谈月月有”等活动纳入到整个主题中,进一步丰富困难职工帮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切实增强帮扶效果,最大限度的组织、动员困难职工和企业共渡金融危机,保障职工队伍、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信息工作,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大力宣传工会帮扶事业,争取社会各界对工会帮扶事业的了解和关心,动员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参与工会的帮扶工作。
四、保证措施
1、加强帮扶资金的使用管理。一是加强同区总工会财务部、经审办的沟通与合作,做好09年帮扶资金的预决算,统筹谋划、科学、合理使用帮扶资金。二是坚持三级审核、三级审批、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实名制发放,确保用实、用好帮扶资金。
2、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为促进全区帮扶工作深入、广泛开展。一是制定考核标准,把帮扶工作纳入区总工会考核目标,加大对帮扶工作的推进力度。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提倡多创新多受益,多工作多帮扶,对工作好、思路新的基层帮扶站、点开展的特色帮扶活动,采取区、街联动等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三是年未对全区工会系统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进行总结表彰。
3、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帮扶工作。认真做好工作调研,找准切入点,更好的加强工会帮扶工作与政府劳动、民政、财政等部门的联系,使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制度上的解决,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保证帮扶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第四篇:蓥华镇帮扶政策
蓥华镇“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三年规划和2010年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我镇“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党员帮户”工作部署,扎实推动蓥华镇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实现被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超越,按照活动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我镇对口联系帮扶高桥村、竹溪村制定以下三年帮扶规划(2010—2012年)和2010年帮扶工作计划。一、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上活动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构建农村和诣社会为目标。重点帮助联系村进一步推进灾后重建、理清发展思路,寻找产业发展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圆满完成市上“通过3年的帮扶工作,在扶贫解困、灾后重建、干部作风转变、基层组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七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确保我镇农村一年有变化、两年有改善、三年大变化”的总体目标任务。
(二)帮扶目标
从今年起,通过连续 3年的帮扶工作,在扶贫解困、灾后重建、干部作风转变、基层组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示 1
范片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七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帮扶村“一年有变化、两年有改善、三年大变化”。
①在推进扶贫解困方面: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加快扶贫开发、实施“八项民生工程”的总体部署,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帮助实施好高桥村、竹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群众安居、劳务开发“四项扶贫”。具体包括:协助高桥村、竹溪村制定完善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引导农村群众搞好农村沼气能源、“村村通”公路、安全饮水的“三建”活动和农村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的“五改”工作,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帮助解决行路、饮水、用电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努力使两村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素质进一步提高。
②在加快灾后重建方面:按照市委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重点帮助高桥村、竹溪村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具体包括:加快推进高桥村、竹溪村灾后重建,加快推进高桥村、竹溪村计生服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重建、灾毁耕地和旧宅基地复垦、农业产业培育,帮助解决竹溪村一组、二组的稳定和致富问题,努力使高桥村、竹溪村率先完成灾后重建主要任务,实现受灾群众居住条件、农村公共服务和农业生产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的目标。
③在转变干部作风方面:按照市委特别要求,组织党员干部
走进高桥村、竹溪村,走进困难户,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开展结对帮扶。进一步深化“民事代办、民情代诉”的“双代服务”工作机制,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感情,提高引领发展、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的本领。村两委会干部带头转变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切实为群众服务。关心群众信访问题,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挂村领导亲自过问、帮助和督促解决帮扶范围内的信访积案。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推进政务服务进农村、进农户,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以服务基层和群众的实效检验党员干部作风,以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④在加强基层组织方面:围绕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要求,重点帮助高桥村、竹溪村抓好党的建设、高素质党支部书记和支委会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五项工作”。具体包括:深入开展“五好四强”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努力把高桥村、竹溪村党支部建设成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推动发展强、服务群众强、凝聚人心强、促进和谐强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争做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强、综合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村党支部书记活动,努力把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 “无职党员设岗定职、五带五争”等党员示范行动,积极为农村党
员发挥作用搭建机制平台,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大力指导村级党组织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协助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和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努力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⑤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方面:按照各级关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将高桥村作为我镇首批新农村示范片进行整体建设。紧紧抓住穿心店地震遗址公园和打造山区特色旅游乡镇的历史机遇,结合统筹城乡区域重点镇建设和灾后重建特色村落打造,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高桥村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力争将高桥村建成我镇现代农业先导区和新农村建设典范,在全镇农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⑥在统筹城乡方面: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推进竹溪村综合改革,坚持统筹规划、先行先试,按照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通过强化推进土地整理和流转、放宽财政管理权限、下移部分行政权限等政策扶持,大力促进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村组建设,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竹溪村的自主发展能力,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⑦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继续巩固已取得的治理成果,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集中精力抓创新、求拓展、建机制、促深化,坚持把五乱治理作为基本要求,把机制制度创新作为基本保障,在增添设施、夯实基础、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抓好高桥村一线五片六点环境及风貌整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和亮点工程。
(三)帮扶措施 ①、加强组织领导
蓥华镇及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蒲朝勇同志、镇长梁忠平同志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镇长廖皎同志、副镇长杨勤福同志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健全帮扶制度和日常帮扶活动的协调工作。
②、开展调查研究
按照“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要求,加强与高桥村、竹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联系,深入到村,及时了解该联系村发展情况及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广泛收集听取意见建议;深入到农户,及时了解具体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困难。在深入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和村民生产、生活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积极研究谋划帮扶措施,搞好发展计划,制定好三年帮扶规划,确保帮扶目标的实现。
③、建立帮扶联系制度
一是建立领导机构下有相应的分工负责制度:挂村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是具体负责人,驻村干部负责联系市镇村的协调,二是建立上级部门联系交流的机制: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总结帮扶工作情况,研究制定下阶段帮扶工作计划;不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根据村组干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开展帮扶,做到联络有计划,困难能解决,驻村干部为联络员,镇党政办为对接上级帮扶部门,三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做好满意度测评。
二、2010年帮扶计划
一是组织领导干部深入高桥村、竹溪村扎实开展调研,力争在5月份完成全面调研,进一步制定出符合村组发展实际,有利于灾后重建、科学发展、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详细规划。
二是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协助未纳入“六进村”的村组道路建设项目早日动工,已动工的项目早日完成投入使用,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协助推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同时以“扶贫扶智,扶勤扶能”为原则,适时协调提供村组干部、致富能手以及部分贫困户学习培训,一方面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央、省、市的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开阔发展思路,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机会和门路。
三是坚持以“党建带扶贫,以党建促发展”的原则,帮助村支部完善制度、创新载体、建立阵地、丰富活动、强化监督,努力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帮助村级活动室完善办公、图书、体育、电教、广播等相关设施,促进其发挥教育村民、培训村民、凝聚村民的积极作用。
四是坚持“困难优先,先急后缓”的原则,针对特困户生产生活困难的现状,以“各部门联合帮户”为主要手段,今年重点抓好两村黄显永等5户特困户的帮扶工作。
蓥华镇“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蒲朝勇 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梁忠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廖 皎 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镇长
杨勤福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成 员:鲜丕义 镇党委副书记
文 斌 镇党委副书记
刘少荣 镇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 廖方贵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唐 恺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李德明 镇党委委员、石门村支部书记 王 玮 镇长助理
饶康义 镇纪委委员、党政办副主任 王恩刚 镇社事办、综治办主任 肖慈光 镇经发办、安办主任
张生贵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政办,饶康义为主任,负责帮扶活动的日常工作。
第五篇:成都市残疾人帮扶政策选编
社 会 救 助
★成都市困难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残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成都市困难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金发放办法‣(成残联„2013‟82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已认定为当地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和区(市)县认定的其他非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困难残疾人(以下分别简称低保对象和非低保对象)。纳入补助范围的非低保对象,其家庭人均收入标准由各区(市)县确定,但原则上为当地低保标准150%以内。
三、受助标准
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有条件的区(市)县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四、申报材料及申办程序
由残疾人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向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提供相关资料,填写申请表。村(居)委会对其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其中非低保对象需经家庭收入核对,其个人收入标准符合受助条件),组织民主评议并进行公示后,上报乡镇(街道)残联。乡镇(街道)残联初审后,报送区(市)县残联审批,然后报成都市残联备份。
五、发放方式
由乡镇(街道)残联按月计发给受助残疾人。
六、特别说明
(一)困难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金按规定不计入受助残疾人家庭收入核定范围。
(二)非低保申请对象需要家庭收入核对后符合补助条件。
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41673
★成都市困难残疾人家庭居家生活设施补贴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残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房管局•成都市困难残疾人家庭居家生活设施补助金发放办法‣(成残联„2012‟81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纳入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政府安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土坯房改造对象的残疾人家庭,以及享受城镇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或租金补贴住房保障政策的低保、低保边缘等低收入残疾人家庭。
三、受助标准 每户1000元。
四、申报材料及申办程序
以家庭中残疾人(或其法定监护人)名义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成都市困难残疾人家庭居家生活设施补助金申请审批表‣,并提供详细的家庭居家生活用品购臵计划。由村(社区)根据申报情况组织民主评议确定受助名单并张榜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或经核实异议无效后再报乡镇(街道)残联审核,由区(市)县残联审批。
五、发放方式
由区(市)县残联或乡镇(街道)残联一次性发放给受助残疾人现金补助或统一配发居家生活用品。
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11028
成都市贫困残疾人临时救助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贫困残疾人特殊困难临时救助办法‣(成残联„2013‟70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一)受助对象: 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的贫困残疾人。
(二)受助条件:
1.因患危重疾病(国家规定的重大疾病)住院治疗; 2.因交通事故或水灾、火灾、雷电、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或其它不可抗拒因素造成人身意外伤害住院治疗的贫困残疾人;
3.其它特殊情况的贫困残疾人。
三、受助标准
(一)因患危重疾病(国家规定的重大疾病)或人身意外伤害住院治疗,造成家庭生活出现较大困难,经其它部门救助之后,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且其个人承担部分高于5000元(含5000元)的,按其个人承担住院治疗费用的30%进行救助,属于低保家庭或多残家庭的按40%进行救助,最高救助额度不超过10000元(含10000元)。个人不能提供其它部门救助资料的,个人承担部分按医疗经费总额的40%进行计算,再按其30%的比例实施救助。个人承担医疗费低于5000元(不含5000元)的不属救助范围。每个自然对同一个残疾人只能救助一次,不得进行多次救助。
(二)因交通事故或水灾、火灾、雷电、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或其它不可抗拒因素造成家庭经济财产损失在10000元(含10000元)以上,导致家庭生活暂时困难的,根据具体情况,经当地政府证明,给予500-5000元一次性救助金。
(三)其它特殊困难的,给予500-3000元的救助。
四、申报材料及申办程序
(一)申报材料:
1.救助对象书面申请书、村(社区)证明;
2.救助对象身份证、残疾人证复印件,其中救助对象为低保、多残家庭的,还需要分别提供残疾人证、低保证、户口本、结婚证复印件;
3.救助对象的“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结算表”复印件; 4.救助对象的“成都市大病互助补充保险结算表” 复印件; 5.救助对象的“四川省医疗卫生单位统一住院费用结算票据”(未参保人员提供);
6.交通事故,需出具•交通事故裁定书‣,因肇事方逃逸的,需出具当地交管部门证明;
7.家庭财产受损的,需出具图片(影视)资料和当地政府证明; 8.其它部门救助依据;
9.申请省残联紧急救助的,上报材料需一式两份。
(二)申办程序:
凡申请“贫困残疾人特殊困难紧急救助资金”的残疾人,由残疾人或其监护人向该残疾人户籍所在乡镇(街道)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经核实并公示七天后,无异议者上报当地区(市)县残联;区(市)县残到民政、卫生等部门核实该残疾人已经享受的救助后提出意见,报市残联审批。
五、发放方式 成都市残联将审核确定的救助资金拨付相关区(市)县残联,相关区(市)县残联收到救助资金后,于7日内发放到受助人员手中。
联系处室:维权处 联系电话:84320687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一、救助依据
财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的通知‣(财社„2010‟256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年满16周岁,车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和购买机动轮椅车相关凭证的下肢残疾人。
三、受助标准
每人每辆每年365元(中央260元,地方105元)。
四、申办材料及申办程序
(一)申办材料: 1.书面申请;
2.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复印件; 3.机动轮椅车发票凭证复印件,发票遗失者可凭村(社区)证明办理。
(二)申办程序: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车主填写燃油补贴申请审批登记表后交乡镇(街道)残联,乡镇(街道)残联初步审核后报区(市)县残联;区市县收集汇总登记表,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报市残联。
五、发放方式
成都市残联、市财政局将补贴资金拨至区(市)县财政部门。区(市)县财政部门商同级残联及时将补贴资金一次性发放到残疾人手中。
联系处室:维权处 联系电话:84320687
社 会 保 险
成都市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
一、补贴依据 •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第155号令)和成都市残联、市财政局•关于建立城乡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补助金的通知‣(成残联„2012‟81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的城乡困难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的智力、精神类残疾人,困难残疾人家庭中的学生儿童、残疾学生儿童和其他类伤残等级为一、二级的残疾人。
三、受助标准
符合资助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中,学生儿童、智力精神类残疾人和其他类别残疾人分别按照•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第155号令)和每年市人社局印发的•关于开展成都市成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工作的通知‣确定的个人缴费标准,残联给予全额资助。
四、申报材料和申办程序
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于每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工作开始前,由本人或者其法定监护人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向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贫困残疾人家庭中的学生儿童、残疾学生儿童由学校和托幼机构统一组织向其所属区(市)县残联提出补助申请。村(社区)评议同意后,张榜公示;公示期满,乡镇(街道)残联审核,区(市)县残联审批,后上报市残联备案。
五、发放方式 区(市)县残联将经审批的资助对象名单,提交同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办理参保手续,并全额代缴医疗保险。市残联每年底将区(市)县残联上报的审批名单参保资金进行汇总审核,于当年11月底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下拨市级补助金。
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11028
成都市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基本养老保险补贴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残联、市财政局•关于建立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基本养老保险补助金的通知‣(成残联„2007‟35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且按照城镇个体工商户参加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购买了基本社会保险,家庭人均收入为低保线2倍以内的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
三、受助标准 每人每年500元。
四、申报材料和申办程序 申请人持本人身份证、•残疾人证‣、工商营业执照及上个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凭证到乡镇(街道)残联提出申请,填写•成都市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基本养老保险补助金申请审批表‣,经乡镇(街道)残联审核后,张榜公示;公示期满,区(市)县残联审批,后报市残联备案。
五、发放方式
补助金采取先缴后补的原则,一年集中发放一次。区(市)县残联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下拨补助金,乡镇(街道)残联凭受助对象上缴费凭证一次性发放上全年补助金。区(市)县残联将经审核的资助对象名单花名册上报市残联,市残联根据确定的资助人数和资助金额,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下拨市级补助金。
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11028
★成都市城乡残疾人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补贴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第155号令)和成都市残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关于资助城乡贫困残疾人参加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的通知‣(成残联„2010‟52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符合•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第155号令)规定资助条件,且自愿购买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的残疾人。
三、受助标准
每年按照市人社局、财政局确定的个人最低缴费标准,由残联按缴费标准的30%予以资助。
四、申报材料和申办程序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由本人或者其法定监护人持•残疾人证‣和缴费凭证到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填写•成都市贫困残疾人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补助金申请审批表‣,村(社区)评议同意后张榜公示;公示期满,报乡镇(街道)残联审核,区(市)县残联审批,最后上报市残联备案。
五、发放方式
补助金采取“先买后补”的原则,一年集中发放一次。区(市)县残联将经审核的资助对象名单花名册上报市残联,市残联根据确定的资助人数,于当年11月底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下拨市级补助金。
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11028
教育 帮 扶
★成都市残疾人自强助学金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残联、市教育、市财政局•成都市残疾人自强助学金发放办法‣(成残联„2013‟77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成都市家庭贫困的残疾学生、享受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子女、符合当地有关困难家庭认定标准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里的残疾学生。受助学生或其家人需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
三、受助标准
学前、小学每人500元/年;中学(中职、中专)1000元/年;大专3000元/年;本科4000元/年;研究生5000元/年。
四、申办材料及申办程序
由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向户口所在地社区、村委会提出申请,由社区、村委会对其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上报街道(乡镇)残联初审后,报送区(市)县残联审批。
五、发放方式
由发放对象所在乡镇(街道)残联负责发放到受助对象。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11028
就业 扶 持
成都市残疾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残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关于对残疾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成残联„2007‟39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正在从事灵活就业,参加了社会保险并足额缴费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残疾人员。
三、受助标准
按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标准的70%给予全额补贴。连续补助三年。
四、申办材料和申办程序
(一)申办材料: 身份证、户口薄、•残疾人证‣、银行代扣社会保险费的扣款信息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缴费收据。
(二)申办程序:
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到所在社区或街道劳动保障机构提出申请,填写•成都市残疾人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表‣。乡镇(街道)残联和劳动保障机构审核后,报区(市)县就业局、残联审批。
五、发放方式
各区(市)县残联根据确定的残疾人灵活就业补贴对象人数和补贴金额,汇总市县两级补助资金统一划拨至同级社保经办机构。
六、特别说明
对符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条件的残疾人应补尽补。
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11028
★成都市残疾人创业扶持金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残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人社局•关于残疾人创业扶持金管理与使用的指导意见‣(成残联„2009‟122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本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的失业、无业残疾人和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及残疾人投资创办的企业(出资比例或合伙份额占80%以上)。
三、受助标准
(一)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自主创业残疾人,其企业招用残疾人占在岗职工10%以上,创业扶持金不超过20000元;招用残疾人5人以上且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的企业,扶持标准10000-50000元;对租赁场地的,可再给予5000-20000元的扶持,用于场地租赁、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方面的补助;
(二)对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并取得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残疾人(含农村休闲旅游服务如农家乐等),按照最高不超过10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对租赁场地的,再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场地租赁费扶持;
(三)对进入专门市场从事个体经营、在社区内从事个体经营或便民服务的残疾人,按照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
四、申办材料和申办程序
(一)申办材料:
本人身份证、户口簿、•残疾人证‣、营业执照等的原件及复印件
(二)申办程序: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在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残联填写申请表,并出具相关证明和材料。街道(乡、镇)残联对申请项目及申请人的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材料审核。确定推荐扶持的项目报区(市)县残联,经区(市)县和市残联组织审核确定。
五、发放形式
经批准为扶持对象的残疾人,到区(市)县或街道(乡镇)残联办理扶持资金或实物领取手续。
六、特别说明
为一次性扶持,不重复发放。扶持实物的折价计入扶持资金。对符合政府有关部门创业扶持条件并已得到扶持的创业项目和创业对象,其扶持资金按“差额”确定。
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41673
★成都市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种养殖业扶持
一、救助依据
•关于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成残联„2010‟126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或贫困残疾人家庭。
三、受助标准
市级补助资金标准为:二圈层每户400元/年,三圈层每户500元/年。各区(市)县根据扶持项目情况进行配套。
四、申办材料和申办程序
由残疾人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向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相关表册;由村(居)委会对其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进行公示,无异议或经核实异议无效后,上报乡镇(街道)残联。乡镇(街道)残联初审后,报送区(市)县残联审批,报市残联备份。
五、发放形式
区(市)县残联组织申请、审批工作确定补助对象和扶持方式后,统筹本级和市级补助资金一并划拨到相关乡镇(街道)残联,再由乡镇(街道)残联或所在村委会落实到残疾人。扶持形式包括为扶持对象提供免费技术培训,购买种苗(禽、畜)等。
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41673
医疗康复保障
★成都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阳光救助”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阳光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办发„2011‟105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包括居住证),属于民政救助对象(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中的贫困户)、低保边缘家庭或者残联优先救助对象,经卫生部门指定的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诊断,确诊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
三、受助标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档个人缴费标准参保。受助对象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住院医疗救治,免费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90天,最高费用不超过7500元,免费住院医疗救治期间每日给予14元的生活救助。
四、申办材料和申办程序
(一)申办材料:
1.救助对象或其监护人身份证、居住证;
2.民政救助对象出具•低保证‣、•低收入认定告知书‣、五保户相关证明;低保边缘家庭出具收入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残联救助对象出具区(市)县残联以上残联系统认定的证明材料。3.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诊断意见书‣。
(二)申办程序:
1.申请人或其监护人向户籍或居住地街道(乡镇)残联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成都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阳光救助申请表‣;
2.街道(乡镇)残联组织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成都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阳光救助申请表‣的初审,后报区(市)县残联或民政部门审批。
3.属于民政救助对象的,报区(市)县民政部门审批,民政部门审批后交区(市)县残联备案;其余对象直接报区(市)县残联审批。区(市)县残联、民政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4.审批通过的,由残联发放“阳光救助卡”。民政救助对象的“阳光救助卡”为蓝卡,其余对象为红卡。“阳光救助卡”发放名单同时抄送同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五、费用结算
阳光救助费用原则上每半年结算一次。医疗保险按照“阳光救助”比例报销后,残联按相应比例与医院结算住院医疗费用和生活救助费用。救助费用由市残联与各区(市)县残联共同承担。
六、特别说明
“阳光救助”免费住院时间每年不超过90天,90天以后的医疗费用按现行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执行。一次性免费住院救助按出院时间所在确定。
联系处室:康复处 联系电话:84332371
★成都市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
一、保障依据
成都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关于印发<成都市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成人社发„2012‟5号)。
二、适用对象
有医疗康复需求的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三、康复范围及项目
(一)参保人员因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器质性损伤,在本办法实施后被初次诊断(0—14周岁脑瘫儿童除外)为患以下病种且具备住院治疗性康复指征的,可到定点医疗康复机构进行住院治疗性康复:
1.神经系统损伤:脑出血或脑梗死、颅脑外伤、脊柱脊髓损伤、格林巴利综合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瘫、新生儿缺氧性脑病恢复期;
2.运动系统损伤:关节内骨折、髋关节、膝关节臵换恢复期。
(二)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参保人员进行住院治疗性康复期间所接受的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肢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
四、支付标准
(一)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的医疗康复项目的限定支付范围按•成都市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医疗康复项目‣执行,项目内涵、除外内容、计价单位、收费标准等按•成都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试行)‣执行。
(二)参保人员具备住院治疗性康复指征,在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发生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住院治疗性康复费用,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以下简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其相关规定支付。
(三)参保人员符合康复治疗条件,在定点医疗康复机构不需要住院进行的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所发生的治疗性康复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照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第一类病种的标准支付。
(四)参保人员在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基础上,属于本市城乡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的,其医疗费用再按城乡医疗救助有关政策规定给予医疗救助。
五、就医及费用结算方式
(一)符合治疗性康复条件的参保人员,应在本市定点医疗康复机构进行治疗性康复。参保人员在一个疾病过程,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从首次介入康复治疗之日起90天之内的治疗性康复费用,其中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按该项目限定支付范围的规定执行。
(二)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发生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治疗性康复费用,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部分,由定点医疗康复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进行结算;属于参保人员个人支付的部分,由个人直接与定点医疗康复机构结算。违反本市医疗保险政策和本办法规定的医疗康复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定点医疗康复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费用时,除提供基本医疗结算所需资料外,还需提供•成都市医疗康复治疗记录表‣。
联系处室:康复处 联系电话:84332371
“聆听世界”人工耳蜗助听工程
一、救助依据
•四川省“聆听世界”人工耳蜗助听工程实施方案‣。
二、救助对象及内容 年龄在1—6周岁,经专家组评估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条件(听力损失为重度聋以上的,配戴助听器效果不佳,医学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双侧耳蜗及内听道结构正常、无蜗后病变,精神、智力及行为发育正常),且家长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家庭有能力配合并能在定点康复机构至少接受一年的康复训练的聋儿。同等条件下,优先救助贫困家庭聋儿。同时,7—17周岁,经听力语言康复后已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语前聋儿及18周岁以内的语后聋患者视经费情况予以资助。
三、受助标准
“聆听世界”人工耳蜗助听工程分为国家项目和省级项目两种。
(一)国家项目:为每名符合项目要求的聋儿免费提供中央财政统一采购的人工耳蜗产品一套,补助术前检查(复筛)、手术及术后5次调机(含开机)1.2万元和1.4万元的术后一学年(10个月)的康复训练费。
(二)省级项目:为每名符合项目要求的聋儿免费提供由省残联统一招标采购的人工耳蜗产品一套,补助术前检查(复筛)、手术及术后5次调机(含开机)1.2万元和1.4万元的术后一学年(10个月)的康复训练费。
四、申报材料及救助程序
(一)筛选与申报
1.自愿提出申请。聋儿家长或监护人到区(市)县残联自愿提出申请,签署•项目知情同意书‣,填写•四川省“聆听世界”人工耳蜗助听工程申报表‣,并附患者及其家长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家庭经济收入证明。
2.区(市)县残联进行推荐。各区(市)县残联负责对申请者家庭经济和教育能力进行评估和推荐,确保其能够长期接受术后康复训练。
3.到定点筛查机构进行初筛检查。定点机构依据项目筛选标准对申请者进行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初筛工作,符合筛选标准的推荐上报四川省项目办。
4.省项目办组织专家进行审核。确定初筛通过名单并予以7天的公示。公示期满后,将公示结果通知聋儿家长并准备复筛。对审批未通过者,告知具体原因。
(二)复筛和手术
1.复筛并签署康复协议。聋儿家长或监护人根据省项目办的安排到手术定点机构进行复筛,通过者与定点手术和康复训练机构签署康复协议交项目办公室存档。
2.安排手术。手术定点医院安排手术、开机、调机等事项,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报送省项目办、成都市残联。由成都市残联将相关情况反馈各区(市)县残联。
(三)安臵与康复
1.安臵。在救助对象开机2周内,将其安排到康复训练定点机构。2.开展康复训练。定点康复机构向救助者提供不少于10个月的适宜、有效的康复服务,并对救助者进行不少于3年的跟踪和指导。其中3—5岁的救助对象必须在康复机构接受至少一年的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天单训不少于30分钟:3岁以下或入普幼的救助对象可采取亲子同训、预约单训或及家庭指导等方式,接受至少一年的非全日制康复训练,非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包含家长指导),以确保康复质量。
联系处室:康复处 联系电话:84332371
四川省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工程
一、救助依据
四川省残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等11家省级部门联合印发的•四川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实施方案‣(川残发„2011‟4号)和成都市财政局、市残联•关于印发<四川省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市级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成财社【2012】208号)。
二、救助对象及内容 成都市救助对象为具有成都市户籍,0—12周岁,经“救助工程”项目专家技术指导组确诊为脑瘫且有康复潜力和康复价值,自愿申请的贫困家庭和福利机构内的脑瘫儿童。
三、受助标准
资助每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费不超过10000元;对确需进行手术矫治的,每名手术费补助不超过30000元;对确需适配辅助器具的,每名辅助器具适配费不超过5000元。
四、申办材料及救助程序
(一)申请并确定方案
1.申请人本着自愿原则,在区(市)县残联的安排下到省八一康复中心等省级定点机构,由省“救助工程”专家技术指导组专家确诊并提出治疗及康复服务方案,初步测算出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所需的经费,作为确定救助金额时参考。
2.患儿家长填写•四川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工程申请审批表‣,由县级民政部门对其家庭贫困状况进行认定后,县、市级残联进行审核确定救助金额,并在当地公示一周,将无异议者纳入救助项目,由市残联统一报省“救助工程”项目办备案。
3.福利机构内脑瘫儿童,由其主管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残联审核上报。由省“救助工程”项目办根据各地定点机构的分布和患儿的康复需求,提出康复治疗的建议意见。
(二)提供救助服务 康复定点机构按照方案实施手术治疗,开展康复训练,进行辅助器具适配。
(三)做好转介服务
承担任务的康复机构和当地残联、教育部门要做好脑瘫儿童早期康复与学前(义务)教育的衔接,在持续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能力的适龄儿童争取上学的机会。
五、费用结算方式
由项目区(市)县向市残联申请清算,市财政根据清算结果拨付全年补助资金。
联系处室:康复处 联系电话:84332371
托养 服 务
成都市居家安养护理补贴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残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成都市阳光家园计划‡的通知‣(成残联„2010‟76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一)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基本生活不能自理(表现为长期卧床或日常生活适应行为严重障碍,需专人长期照料)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处于就业年龄阶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为重点救助对象。
(二)属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其家庭符合当地有关规定标准的困难残疾人家庭。“三孤”、“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中独自生活的贫困重度残疾人。
三、受助标准 最低每人每月100元。
四、申报材料和申办程序
(一)申报材料
•残疾人证‣、乡(镇)街道或村(社区)提供的家庭经济状况等证明材料(•最低生活保障证‣或有关书面证明材料)。
(二)申办程序
由残疾人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到所在村(社区)提出申请,申请人所在村(社区)评议后确定初步人选,并公示5日无异议后报乡镇(街道)残联审核,乡镇(街道)再公示5日无异议后报区(市)县残联,由区(市)县残联审批确定发放对象。
五、发放方式
每半年发放一次,即每年6月30日、11月30日之前发放。
六、特别说明 进入托养服务机构的残疾人不再享受居家护理补贴。
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41673
成都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残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成都市阳光家园计划>的通知‣(成残联„2010‟76号)。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成都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残联兴办的公益性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接收成都市户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为主且正常运营三个月以上的托养服务机构。其中,市和区(市)县级托养机构需吸纳残疾人30人及以上,乡镇(街道)和社区级托养机构需吸纳残疾人10人及以上。
三、受助标准
托养机构补贴包括机构建设一次性补贴和托养服务补贴两部分。根据托养机构申报材料和具体情况由市残联审核确定。
四、申报材料和申办程序
(一)市级有关单位和组织兴办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向市残联提出申请。
(二)区(市)县有关单位及残联兴办、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向区(市)县残联提出申请,由区(市)县残联初审,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报市残联,市残联会同市财政局审核确定资助。
五、发放方式
一年发放一次。市级托养机构补助资金由市财政分别通过市残联和县级财政部门、残联组织拨付到受助托养机构。
六、特别说明
资助对象在内原则上不重复享受多级资助。
联系处室:教育就业处 联系电话:84341673
无障碍保障
贫困残疾人轮椅发放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需要以及工作安排。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的下肢重度(一、二级)残疾人。
三、申报材料和申办程序
持户口簿或身份证、•残疾人证‣自愿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残联提出书面申请,乡镇(街道)残联审核后报区(市)县残联审批,最后提交市残联备案。
四、发放方式
市残联按计划统一采购并发放到区(市)县残联,区(市)县残联组织发放。
联系处室:维权处 联系电话:84320687
成都市残疾人 居家无障碍改造工程
一、救助依据
成都市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需要以及工作安排。
二、受助对象及条件
具有成都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的重度(一、二级)残疾人。
三、受助标准
市级平均每户补贴1300元,有条件的区(市)县可适当提高标准。具体补贴标准视当年情况而定。
四、申报材料和申办程序
申报材料和申办程序由各各区(市)县残联自行制定。
五、改造方式
区(市)县残联按照市残联关于实施该项目的标准及要求,根据残疾人家庭实际制定改造方案,并统一组织招标,统一施工改造。
联系处室:维权处 联系电话:8432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