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十自述读后感
《四十自述》观后感
这本传记记录了胡适先生从童年到青年的人生历程,在这本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胡适先生思想的渐渐成长与成熟。从胡适先生的童年时代开始,就与其他的小伙伴不同。童年时代的胡适先生在母亲的教育下,就开始接触书籍,开始读万卷书。母亲对于胡适先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母亲不但恪守着丈夫对于胡适先生的遗愿,更多的是成为了胡适先生教育方面的领导者。母亲为人处世沉稳,能忍,包容,和气。这使得胡适先生养成一种温文儒雅的性格。正像胡适在书中说到: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这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可以看出母亲对胡适先生今后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影响很大。
其中,胡适先生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敬佩。胡适先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孔子理念的灌输下长大的,但是胡适先生却没有沉浸于此,而是热情追求新的事物,新的文学,新的方式。胡适先生是睿智的,眼界是开阔的,思想是非凡的。尽管生活在那样一个旧时代,但是,胡适先生却敢于突破陈规思想的束缚,敢于独立思考,这从他的有神论到无神论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同时,与胡适先生一起在上海留学的朋友对胡适先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正是由于朋友的不理解与批判,使得胡适先生更加的懂得思考,才能让他更加的坚定自己的文学改革道路,才成就了这样一位伟人。
我们应该感谢胡适先生对‘白话’的坚持,因为他的坚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母语现状,才让我们从难懂拗口的文言文中解脱出来。胡适先生对国名文化做出的贡献是伟大的。
第二篇:《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
夜晨198
1《四十自述》是一本近200页的小书,有点现今领导干部自传的味道。自序里胡适先生介绍了写作的由起,他感到中国最缺乏传记文学,为此到处劝身边的老辈朋友写自传,大家也都应允,可终不肯下笔。其中,林长民先生答应五十岁生日写一部,不想生日过半年就死在战乱里;梁启超也允许过,可一向健朗的他不料只活了五十五岁。岁月无情,命运多舛,人来之匆匆,去之忽忽。胡适先生怀着抛中年之砖、引老年之玉的心,着手写《四十自述》,以开启自传风气,其最根本的考虑是“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四十自述》原本想写留学前、留学时、归国后三个阶段,时间是1891年到1931年,共40年,很遗憾只写到前两个阶段。书中介绍了其父胡铁花,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晚清绩溪三奇士之一,两任妻子亡故后续贤冯顺弟;其母冯顺弟,17岁嫁与胡铁花,23岁守寡,46岁病故。对于胡适这个阶段的经历,概括一下就是:
幼年丧父,家道崩殂;与母相伴,度日辛苦;
自幼孱弱,勤学好悟;三岁识文,得入私塾;
勤诵五经,通晓四书;痴迷小说,埋头苦读。
十四离家,求学于沪;辗转三校,经历**;
十七任教,十八编报;理想受挫,也曾堕落;
思母懊悔,重新振作;改名胡适,应考留美。
游学海外,思虑国学;字应怎写,文该怎做;
书信争论,激烈辩驳;贯通古今,揭密文学;
一脉相承,首倡白话;身体力行,改革先锋。
胡适故居安徽绩溪
《四十自述》全书浸透着一种真实感,有时娓娓道来,有时平铺直叙,有时夹叙夹议,匆匆读完后,细细得品咂,有几个启示:
1.卓荦也得父母争
胡适回忆,自己三岁已经认识一千多字,三岁几个月就进入学堂。可以说自小就卓荦不群,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父母的努力所致。书中有3个情节:一个讲父亲教母亲和他习字,母亲学会了再教给他,3岁就认识千字,而且胡适念的前2部书,是父亲编的《学为人诗》《原学》,说明父母十分重视读书教育、功夫也下得深;再一个讲母亲给老师送重金,别的同学都是2元,他上学第一年就给6元,最后一年加到12元,这样老师在讲书的时候,对2元学生只教念死书、死背书,小孩子们开始厌学弃学,对他则读一句、解一句,学得就用心加开心。哎,看来贿赂老师早已有之,好处也是多多的,怪不得现在幼儿园就开始送礼,可怜天下父母心。第三个是父亲去世后,母亲每天天刚亮叫醒他,说昨天犯的过错,要他认错,用功读书,对他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丢他的人)。”每日的勉励,长期灌输,也笃定了其学习的志向。
2.读书可以医愚昧
胡适的几本书中,多次提到他因读书从拜神到无神的经历。他小时候读朱子《小学》中“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亦无所施”,高兴的直跳,从此再也不怕地狱里的阎王、牛头马面、刀山油锅了;读到《资治通鉴》中范缜反对佛教的故事“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形和神的关系就像刀子和刀口的锋利一样;没有刀子,便没有刀子的“快”了;那么,没有形体,还能有神魂吗?)深得其理,从此以后,成了一个无鬼无神的人。放在今天看,好像这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在当时那个封建迷信的村落里,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想法,还敢于邀伙伴去庙里拆神像,可谓是惊世骇俗,这也影响了他一生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迷信已经远离,可愚昧深藏于心,我们不拜神了,却拜养生专家、气功大师,信网上谣言、大V煽动,听风是雨,盲目从众,唯独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吃多少堑也不长一智,这样的愚也得好好医医。
3.人生谁不曾堕落
1908年中国公学闹出一次大风潮,一群学生为争取修改校章的权力,毅然退学成立新学校,胡适在期间任教。一年后学校解散,少年人理想主义受到了打击。胡适家事也败坏,两个哥哥主张分家产,他自己不要家中产业(其实家中也没什么产业可分),加之母亲心爱的一个妹子和弟弟先后死了,自己也病倒。“在那个忧愁烦闷的时候,又遇着一班浪漫的朋友,我就跟着他们堕落了”。2个月内学会了打麻将、喝酒、逛窑子,整天打牌、连日大醉,醉酒还打了警察,被拘留看管,交了罚款……回忆起母亲的挂念、年少的梦想,在堕落中惊醒,悬崖边知返。正应了那句话,浪子回头金不换!少年谁人不轻狂,人生谁不曾堕落,不必为过去懊悔,也不必为失足自责,人生不过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继续前行。
4.思维决定你高度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思想。你脑袋里想着什么决定了你的格局气象。胡适16岁的时候与同学们经历公学风潮,想着向学校公权争取修改校章的权力;17岁新学校成立担任教员,还任《竞业旬报》的编辑,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启发民智;20多岁赴美留学研究中国文学革命,探讨文学改革,提倡做白话文,提出新文学之8个要点: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之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反观自己,也近四十岁,现在脑子里头又装着什么呢?那些青春岁月又在想什么、做什么呢?不禁为之汗颜。所以,人生修炼,得从改装大脑开始,每天想着普渡众生,你就能立地成佛,每天想着柴米油盐,你就只能平庸度日,都是活着,但活法不相同,境界有高下。
第三篇:《四十八个脚趾》——读后感
《四十八个脚趾》——读后感
中心小学五(3)班潘梓欣
今天,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幻想文学书:《四十八个脚趾》。这本书是说:青子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在一个沙漠中的小镇里。但是,一年前,母亲搭车去县城的时候,突然遭遇了一场来历不明的沙暴。事情过后,车子找到了,可一车四十人却都离奇失踪。失去母亲的青子一直都生活在思念里,直到家里来了一个长了四十八个脚趾的大怪物,她让青子管她叫妈妈。第二天,小镇里的人都不见了,只剩下青子和沙枣两个小孩。他们慢慢揭开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来自外星的星虫妄图统治小镇乃至整个地球。可是青子和沙枣没有害怕,反而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打败了星虫。可他们那被诅咒的亲人再也回不来了的故事。
我非常佩服书中的两个小英雄——青子和沙枣,敬佩他们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打败了来自外星的妄图统治整个小镇乃至整个地球的千年老星虫!这本书不仅使我懂得了智慧永远战胜邪恶的道理,还体现出了父母的爱是多么伟大,虽然青子的妈妈和沙枣的爸爸变成了怪物,但变成怪物的他们还是用一生的爱时时刻刻来保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的儿女受到一顶点外来的伤害。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用智慧、正义去战胜邪恶,而不是在邪恶面前体现出胆小和懦弱。
第四篇:论语读后感之四十
论语读后感
和上面的那一段相对应。让我们看看《论语》中广为人知的这段话: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
上面是一段常被人们引用作为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但不知大家注意过其中体现出来的孔子对矛盾的处理方法吗?冉有遇事犹豫,而子路性急(“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治长第五)。“退”和“兼人”(一下子激动能顶几个人)都是偏向了极端。所以孔子对冉有和子路相同的提问给出了相反的回答。目的当然是让他们回到矛盾的平衡点上去。
说到这里,岔开说几句。因为孔子教导弟子是因材施教的,其对弟子所说的某句话往往是针对弟子的偏向或不足说的,我们不能将某一两句话抓住看作是孔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甚至抓住几章中孔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得出“《论语》是矛盾的”的结论,而应该联系整体,联系生活地把握。我们应该相信,整部《论语》应该是统一的。尤其是在背景或上下文不太清楚的章节,更不应该断章取义地作训诂学上的文章。
第五篇:四十八个脚趾读后感
四十八个脚趾读后感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一本名叫《四十八个脚趾》的文学故事后,深受启发。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青子一家原本和镇上的居民幸福地生活在沙漠中的一个小镇上,一天,青子的母亲从镇上坐上一辆载有许多居民的车子外出,当车子行驶到胡杨林时,突然遇到风暴,车子被沙子掩埋,而车上的人却都被来自外星的星虫变成了怪物,青子的妈妈被变成一个有四十八个脚趾的怪物。星虫还妄图统治整个地球。青子和另外一个孩子沙枣强忍着悲痛,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重重困难,打败了星虫。《四十八个脚趾》这本书的故事情节非常惊险。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心情非常紧张,我常想:青子和沙枣最后能战胜星虫吗?如果能,他们又是凭什么打败星虫呢?当我看到星虫一边吐着火舌,一边朝两个孩子逼来,两个孩子眼看就无路可走了。但这时,青子毫不慌张,经过细心的观察和仔细思考,他终于发现了星虫的弱点:怕水。于是,青子拿起水管,用水把星虫消灭了后,我找到了答案。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遇到困难,如果只是有勇气,困难是不会自动消失。同样,如果只有聪明才智,而又不敢大胆尝试,困难也是战胜不了。这时,我又不禁想起我国最近完成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空、运行、着落的壮观场景及三位航天员的风采,正是这三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用他们的机智、冷静、沉着、勇敢的意志,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光荣而崇高的使命。
《四十八个脚趾》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智慧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因此,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小学生要从小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本领,当困难来临时要做到从容应对,才能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