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条小鱼的自述》读后感
读了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好友,一本好书像一杯香浓的咖啡令你 回味无穷,一本好书就象一盏指路的明灯,帮我指引方向。我今天 读了一条鱼的自述令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写了一个叫小静的人因为破坏了小河,而让小鱼一条条的死去。
当我读到小鱼说的话时,救救我们,请保护大自然,我被深深的触动了。那个小静每天都把用下来的水给倒到小河里,使小河原来那可爱的小鱼再也不见了踪影。
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人,有一次我看见一个一年级的小同学把树上那翠绿的小树叶给摘下来,然后给扔在地上,好象这样就是在玩,我看了之后心想,他为什么要摘树叶,难倒他不知道小树也有生命,小树也会疼吗?我还在马路上看见,有一些高年级的同学从小店买回来的零食,吃完了就把包装 纸给随手扔在地上,可却不愿多走几步路把这个垃圾给扔进人垃圾桶。如 果 这样每人扔一个垃圾 那我们的地球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我们将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你愿意吗?
我想以后应该多种树 棵树,这样就不会在有那么多的沙尘暴了。让我们保护环境。
第二篇:《亲爱的小鱼》读后感
《亲爱的小鱼》作者是是法国绘本大师安德鲁德昂。
我是在一年级教室里看的这个故事。第一次看完这个故事,给我的是一种很细腻的感觉。看到这个绘本封面,一只小猫的嘴贴在湖面,湖里里有一条小鱼。我还没看到里面的内容,这时想,猫和鱼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只小鱼会不会有危险。
当打开书的时候,一只小猫在鱼缸边静静的看着小鱼,小猫站了起一手拿着面包一手伸进鱼缸,为了让小鱼快点长大,小猫在拿面包喂养小鱼。小猫盼着小鱼快点长大,又怕小鱼长大后鱼缸就再也盛不下它。猫想到要把鱼送进大海,猫为了让鱼自由的成长,它把小鱼送进了大海。“可是,亲爱的小鱼,我好想你……”小猫说。从此小猫就独自一人坐在岩石上等待,看看鱼会不会出现在它的视线里。从白天等到黑夜,还想着把自己的帽子丢进大海,看小鱼会不会帮它把帽子捡回。如果小鱼回到这里它将是多么惊喜。小鱼真的回了。鱼把自己的身体当做猫的船,带猫到大海里远航。它们穿过河流和大海,到长着棕榈的小岛,在那里,它们还玩“接帽子”的游戏,这时它们会是多么的快乐。
一页一页的读着,我慢慢的了解到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理解,这就是爱。爱不是自己开不开心,而是看着他舒不舒服。爱是放手,是让自己爱的人自由,(小猫给了小鱼自由)。爱是等待,爱是思念,爱是期盼,爱是在小鱼离开之后,猫对鱼的等待、思念。爱是在一起。当鱼和猫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再也不分开了。猫爱鱼,猫就给鱼自由;鱼爱猫,鱼就带猫遨游大海,玩接帽子游戏;爱是在我给了你自由后而你又在得到自由后依然回到我身边。
第三篇:《邓小平自述》读后感
<邓小平自述》读后感 邓小平自述》 邓小平自述
健康科学与护理系 091101214 高敏 你的思想属于时代,你的事业属于人民,你的光荣属于历史,你的光荣也属于我们的年轻的心。这是陈毅将军的儿子陈昊苏在得知党中央批准邓小平辞去一切领导职务的请 求时,难抑心中的激动与崇敬,写了一首献给邓 小平的诗,辞藻虽然不华丽,但是从字里行间中,我们无不感受到他对这位世纪伟人的赞美与尊敬。《邓小平自述》让我有幸走进了一位伟人的世界,更加了解他在那个时期的丰功伟绩。日 本著名的学者竹内实说: “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在国家这部车子前进的道 路上挖开了一个大坑,而且他就那样离开了人间的话,那么填埋这个坑使车子和 人民能够顺利通过的是邓小平,不仅如此,他让中国这部车子跑起来了。这部车 子还不是沿着锁国的方向,而是沿着开放的方向疾驰,可以说邓小平是在干前无 古人的事业。” 从《邓小平自述》中,可以感受到邓小平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在他近70 年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辛,几起几落,曾多次因坚持正确的主张而受到错 误打击,也正由此受到更多人的信赖和爱戴。邓小平自述“在‘文化大革命’前,工作搞对的有我的份,搞错的也有我的份,不能把那时候的失误都归于毛主席。至于‘文化大革命’,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 的时候。” 特别是十年**时期,邓小平曾经两次被打倒,又奇迹般的复出,并在国内外政治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所领导的中国改革,使中 国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些更增加了他的传奇色彩。德国的历史学家马利.费朗 茨曾这样评价他: “邓小平用非凡的能力战胜了政治上的三起三落和无数阴谋诡 计,并且每次都像他生命的目标更接近一步,在我们的世纪里,我在东方和西方 都没有见过邓小平那样如此崎岖曲折的生活道路,却又卓有成就的政治家。”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扮演很多角色,然而每个角色都做得很到位的却不多 见,在《邓小平自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伟人邓小平,在他人生历程 中,尽其所能,为人民服务。他的人生如一出情节跌宕起伏的话剧,他就像一位 演技精湛的演员,把每一个角色都诠释得出神入化。“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经 历也是艰难的就是了。”这是《邓小平自述》中开篇的第一句话。的确,作为中 国人民伟大的儿子,可以说,邓小平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 敢的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
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 了不朽的功勋。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创立者,他也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好评。他曾两次被美国《时代》周 刊评为世界风云人物,并把他誉为“使一块大陆运动起来的老人”,而他并没有
资产阶级的内在魅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三大,南巡讲话等等,这一 系列的大事都见证了一位老人如何使一块大陆运动起来。他说,中国要走自己的 路,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事实上,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发展的轨道。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他关心教育,强调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指出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就看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 能使用人才;他关注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并 给香港同胞吃了“定心丸”,承诺香港回归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0 年不变。在 会见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诚先生时,邓小平爷爷风趣地说自己争取活到 1997 年,如果到那时,就是要到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然而,那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他没等到那一天的到来。也许 1997 年 7 月 1 日,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注视着那圣神的一刻,露出慈祥的微笑;他关心环境保护,强调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他还是个慈善家,为希望工程捐款,这位老人 曾经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 5000 元,工作人员查出 后,就把这笔款项用于邓小平曾战斗过的广西百色革命老区,资助这片红土地上 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从邓小平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而且还感受到了他身上散发出来的 人格魅力。回顾邓小平爷爷自己一生的革命生涯和卓越贡献,中国布尔什维克— —这个意味着真正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他是受之无愧的。他把生命交给党,交 给国家,捐献眼角膜,解剖遗体,将骨灰撒入大海——这是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 给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的遗愿,也是邓小平爷爷完美地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 篇章,表现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高尚情怀。他胸怀全局,目光远大,深谙 全局与局部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他一贯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全局胜利局部应 当甘愿多吃点苦头,多背点包袱,勇敢挑重担。这个思想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无论是战争年代作为独立战略区领导人,还是建国以后作为
第四篇:《周恩来自述》读后感
《周恩来自述》读后感
为人精神,我很敬佩他。
工作负责,我很赞赏他。
随机应变,我很欣赏他。
读这部自述,最大的感觉是亲切,就像周总理向我们叙述他的经历,他辉煌人生。突出他作为一代伟人的风采。南昌起义、遵义会议、1930年7月会见斯大林、抗日战争时期做统战工作等。
世上没有完人,但有伟人。从读完这书后更是深信不疑。独特的见解,明智的决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了光明,避免了多少灾难,为党的事业贡献了一生。堪比武乡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恩来是很重感情的,是诚心对人的,他对他的亲戚、过继母都有很深的感情。为人处事很讲究原则性,也不排除灵活性。但是,他更多的是讲究刚和柔相济,巧妙地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他和蔼可亲,待人宽厚,善解人意,处事分寸适度,方式恰当,对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但是,他又不失原则,灵活机智,巧妙斡旋,把方方面面的关系理顺应付得恰到好处。如果说毛泽东是以恢宏豪迈、大度雄健的人格魅力吸引人,周恩来则是以文雅恬静、端庄谦和的交际魅力为人们所敬仰。
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从1927年起,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核心领导人之一,历时半个世纪;他任国家总理26年。他为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恩来自己说过,从西安事变到1946年的国共和谈这十年,他是谈判谈老了。抗战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是保持国共关系不破裂,国民党在抗日阵营里不投降。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且不说外交正气凛人为中国争民主,争自由,且不说建国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文化大革命”时,周恩来为什么没有倒,是不是在明哲保身?邓小平讲,在文革中,周恩来也讲过违心的话,做过违心的事,但是人民原谅他。陈云说,文革中,周恩来是保护人的,我们这些人都是他保的;如果没有他的话,中国就很危险了。彭真也讲过,文革中,周恩来只能采取这种态度,不能起来反抗,他一反对,就跟我一样进秦城监狱了。大丈夫不拘小节,他并不顾及保全个人的名声,他是考虑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站在为人民利益的基点上,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他在总理的岗位上,才能保护健康力量,使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如果连他也被打倒了,这样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文革”十年,他的政府总理职务始终没有让出来。他有他的原则。他对“文化大革命”有看法,但也不好提出来反对。
他确实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从他身上可以学到许多政治智慧。政治是要讲韬略的、是需要智慧的。并不是为保一时丢一世,顾局面失大体.看完这书,我真的更懂的何能做,何须做。何所为,何所不为。为国为民必须做,害人害己,祸国殃民,绝不为。虽然我自知没有他那么高深的智慧,没有他那么高尚的情操,但我可以去慢慢上进,我可
以尽一己之力为人做一点事,谋一点福。他成为我心中的动力源泉,流动我身„„
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09电子信息
袁春海
0908063171
第五篇:邓小平自述读后感
《邓小平自述》观后感
邓小平,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的另一位历史巨人,于1997年2月19日离开了他所至爱的中国人民。《邓小平自述》一书中,讲了他在近70年的革命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从他在法国求学到走上革命道路,从领导革命起义到文化大革命,从一位革命家到一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再到最后晚年他对自己的自我评价。这本书简述他传奇的一生,让我记忆深刻,为之感动。在了解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的同时,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他的“三起三落”,他乐观积极的态度、坚强的毅力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
我认为他的人生大约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从求学到抗战时期。那时的还年轻,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后又去了苏联进修,进一步的学习了马克思理论,这段时期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回国后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紧跟着有领导了百色起义,在那开始踏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他说他自己也不会打仗,也打了不少败仗,但是在打仗中学习打仗,慢慢的也就打胜仗了。读了他起草的《七军工作报告》后,感受到在那时那种环境下,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人民群众的基础也没有国内战争时好,他们毅然的武装起义,显示了他们为了革命的信心与决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名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而到了抗战时期,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战斗在太行山上,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扫荡无数次,虽然也犯了不少错误,但在后来都纠正了过来,给了我们宝贵的敌后斗争经验,这也为日后千里跃进大别山提供了指导。
第二阶段是从国内战争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不仅包括了邓小平最高兴的三年也包括了他最痛苦的三年。在国内战争时期,我们的装备差却能打胜仗,这些胜利都是在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情况下取得的。当时邓小平一直在二野任职,而二野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最多休整七天,十天不打仗那是想都不要想的。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迫使共产党进行反攻,也就有了后来的千里跃进大别山。邓小平后来回忆时这样描述过大别山“大别山是一个战略上很好的前进基地,它迫近长江,东面一直顶到南京上海,西南直迫汉口,是打过长江的重要跳板。大别山,敌人必争,我也必争!”人们不会忘记林彪反革命集团那罪恶的“一号通令”,邓小平自从被加罪为“全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后,被关押隔离了两年之久,后来他突然接到通知,要被疏散转移到江西。那时他们一家已经被“文革”的狂流冲得飘零四散。其中一个甚至被迫害致残,其余的都已下乡接受改造,只有他的继母在北京,于是三位老人飞越了被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冲击得遍体鳞伤的半个中国。让邓小平度过了人生最痛苦的时期。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到他卸任。邓小平立足当代现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并且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运用其理论实现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等各个领域实际工作的新突破。在外交方面,他提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并且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对于经济,他特别重视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发展措施。对于文化教育,小平同志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在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举措,无疑大大的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中国在短短三十年间就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人士的好评,也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提出了干部年轻化并一直期待着尽早完成新老交替,实现从领导岗位完全退下来的愿望。
作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和国家的独立、统一、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党员和老公民,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我们军队所取得的成就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前进中还会遇到一些曲折。但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种困难,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代发扬光大。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言语透漏着真情实意,作为一个老革命家,他把自己整个人都投入到了改革开放事业中去了,即使退休了,也要为人民服务。做出了这么伟大的贡献却不独占,离任时两袖清风为后辈的我们做出了表率。《邓小平自述》的最后死他的自我评价:⑴我是实事求是派 ⑵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但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这同时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 ⑶就我个人来说,我从来不赞成给我写传。我这个人,多年来做了不少好事,但也做了一些错事 我对他的自我评价感触颇深,他对自己的认识如此透彻,这也是我佩服他的地方。
邓小平身上有讲不完的故事,从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一位革命家的坚毅和刚强、一位外交家的韬略和风度、一位政治家的雄才与伟绩。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的前进。
①摘自1989年9月4日邓小平《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