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节目制作技术3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3
]张歌东
人类发明电视的起步时间并不晚于广播的发明。在电视发明和运用的过程中,也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心血。除了人们有希望远距离也能看到影像的客观要求外,推动电视发明的直接动力和重要因素是对硒元素光电作用的发现和扫描技术。传真技术的发明。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48年之后的1865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无意中发现洒元素有光电作用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含有硒的物体上,硒会产生电子流。照射的光线越强,电子流就越强;光线越弱,电子流也就越弱。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1873年,约瑟夫·梅正式发表了关于硒元素光电效应的报告。硒的光电作用使人们有可能把光的变化变成电信号传送出去,从而在理论上揭示出,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一种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并取得专利。这种扫描圆盘把图像分解成许多个象素,根据每个象素光线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电信号,通过电传把图像从甲地传到乙地。这种用机械式扫描盘进行的图像传送叫做机械传真,是电视发明的雏形。1907年,苏联彼得堡大学教授罗律格获得设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像的电视接收机的特许权。1911年他研制成电子射束管的电视实用模型,并用它显示出第一幅简单的静止图像。
1923年至1929年,电子发射管和接收管发明成功,使图片传真成为现实,静止图像技术的发明和无线电声音广播在商业上的成功,促使人们对电视广播的发明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资料称,从1919年到1925年间,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先后提出了100多项有关电视发明的专利申请。
其中,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兹沃里金于1923年获得光电发射管的发明专利权。他发明的这种光电发射管采用电子扫描技术摄取图像,取代了尼普科夫的机械扫描技术,成为电视发明的重大成果之一。
电视发明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贝尔德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研究电视,于1924年春天实验发射和接收了一个“十”字图形。1925年10月2日,他利用尼普科夫发明的扫描盘成功地完成了播送和接收电视画面的实验,并第一次在电视上清晰地显现了一个人的头像。1926年 l月 26日,贝尔德在伦敦作公开表演,轰动了英国和世界。贝尔德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实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他的试验成果表明了电视的真正诞生。贝尔德因此被称为 “电视之父”。
在其他一些国家,也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电视实验的公开表演。电视设备在英、美、德等国的无线电器材展览会上展出。市场开始出售电视接收机和有关器材,制造电视接收机也成为一些人的业余受好。这期间,贝尔德发明的机械电视把电视画面从英国伦敦发射传送到美国纽约。这一重大成就,证明图像是能够通过无线电远距离传送的。
美国也是研究和出现电视较早的国家。继1923年在西屋电气公司担任工程师的兹沃里金发明光电发射管之后,美国无线电广播公司的工程师菲洛·法思斯沃思于1928年发明了电子图像分解摄像机。1929年,兹沃里金又发明了电子图像显示管。1931年,艾伦·杜蒙发明了阴极显像管。
另一个对电视发明做出重大贡献的是俄裔英国科学家休伊伯格。他在担任英国电子乐器公司研究主任期间,于1932年领导研制成功了电视摄像管,并逐步达到图像清晰的程度。他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在电视扫描技术上进行重大改进,实验成功了4O5行交叉电视扫描的技术制式,使电视图像的摄取、传送、显示技术比原来的30行、120行、240行技术前进了一大步。
自此以后,电视广播作为一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新型传播媒介,开始进入社会,进入人们的生活。从 20年代到30年代,电视传播技术日臻完善,电视广播也开始进入社会生活。
1929年秋季,英国正式开办了实验性的电视广播。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进行使广播声音和电视图像同时播出的实验。实验获得成功并播出了第一个声图并茂的电视节目——转播舞台剧《口含一朵鲜花的勇士》。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了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11月2日正式播放电视节目,每周播放13个小时。该台使用的设备是贝尔德发明的机械电视系统,扫描行数从1929年的30行提高到240行。两个月以后,又采用了休思伯格的405行扫描标准。4个月之后,新的电子设备替代了贝尔德的机械电视系统。一般公认为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的开播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的广播。
1937年5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有了第一辆电视转播车。它用一条同轴电缆把亚历山大宫和海德公园连接起来,播送了英王乔治六世加冕的实况。这也是英国的第一次户外电视实况转播。到193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的广播时间增加到每周24小时。当时英国的电视接收机有2万架,大部分用户在伦敦。
美国也是研究和应用电视以及出现电视广播较早的国家,于2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实验性的电视广播,并首先出有线电视。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传送了有线电视节目。1928年4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实验电视台第一个领到了实验电视广播的执照,1930年开始试验广播。到1937年,美国的非商业性实验电视台已有17座。
1939年4月30日,电视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出现,全国广播公司的实验电台首次用电视报道了罗斯福总统主持博览会开幕典礼的实况,约有几百架接收机收看了这次电视实况广播。这些接收机大多数是个人组装的。电视实验广播的成功推动了美国电视工业的发展,这一年杜蒙公司制造的电视接收机首次进入市场。
从1941年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开始颁发商业电视广播执照。6月17日,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的WNBT成立,7月1日开播。当时成立的商业电视台大都是每天播出2~3个小时的黑白节目,采用525行的扫描标准。当时整个纽约地区有47OO架电视接收机。
在英、美两国进行电视研究和电视实验广播的同时,其他二些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实验性的电视广播。
前苏联于1931年开始电视静止图像的广播。1932年4月29月第一个活动图像节目在莫斯科播出,图像扫描为30行。1938年莫斯科电视中心和列宁格勒电视中心开始实验性广播,1939年开始定期播出,图像扫描为343行。莫斯科电视中心还建立了一个300平方米的电视演播室,并于1941年5月着手改进设备,图像扫描改为441行。随后实验性广播便由于战争爆发而中断。
法国政府于1932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座实验电视台进行不定期播出,图像扫描为60行,1935年改为180行。1937年使用国产设备,图像扫描达到455行。1938年开始每天定期广播,发射台设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除巴黎以外,里昂等城市也相继开办了电视广播。
德国1935年开始电视试播。1936年柏林举行奥运会期间进行过电视播出,原计划1939年底正式开办电视广播,由于希特勒发动战争而未实现。
日本的电视研究始于1928年。日本广播协会于1939年5月在东京郊外的研究所和市内的播音馆之间,进行电视发射与接收的试验并取得成功。二战期间实验中断。
综上所述,本世纪ZO年代是电视事业的萌芽时期,30年代是电视事业的成型时期。英、美、苏、法等国先后建立电视台并播出节目。但二战前各国进行电视试验广播的时间和正式进行电视播出的时间顺序有所不同。开始进行电视实验
广播的先后顺序是:美国(19 年)、英国(1929年)、前苏联(1931年)、法国(1932年)、德国(1935年)、日本(1939年)。而正式开始电视广播的先后顺序是:英国(1936年)、法国(1938年)、前苏联(1939年)、美国(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德国、日本对电视广播的改进和其他一些国家电视事业的创建中断了。
二战阻碍了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在参战前6个月批准了全部的电视广播,但战时维持广播的只有6家商业电视台。
电视的数字化进程
字幕机的出现
1982年,Sony开发出一种8b微机。这种机器不同凡响,它不是用当时流行的IBM规格的8“和5”软盘,而是用Sony独自开发、后来居然流行起来了的3.5"软盘。当然,那时每张盘的存储量也只有256kB。它就是SMC-70GP。据开发人员当时说,这里“G”指Gen Locker,也就是与电视同步的意思。据说,当时还没有一种电脑可与电视信号同步。
记得当时参加公司内部系长(副经理)的考试,其中有一项是“结合你的工作写一篇论文”。我在文中写道:“我负责中国市场。中国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电化教育,电视台的数量一天比一天多。然而,电视字幕基本上是用手工写成的,不仅不规范,而且费时费力。希望公司能够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开发中文版SMC-70GP„电视同步机‟,保证3年之内有1000台的市场。”
提心吊胆地交上报告。几个星期之后,被上级不二井部长叫了去。直到今天还记得他的表情。他说:“没想到你小子来公司上班不久,考试居然还通过了。然而,那种报告可不是写着玩的,说出口就要负责任!从今天开始,你要认真考虑怎样把SMC-70GP介绍到中国去!”
通过Sony维修站老学员方贺桐老师的关系,北京邮电学院(当时的名称)答应为我们提供一套16×24点阵式黑体和宋体字体和汉语拼音单字输入软件。当时的担当本部长出井伸之(最近他当上了Sony的总裁)批准了1000万日元的开发费用。就这样,开始了从未体验过的共同开发工作……
Sony凭借在视频领域多年的经验,没费多大劲就完成了PAL转换器。但令人头痛的是,从国内拿来的中文字体,打印出来效果还好,可有许多文字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就不清晰了。汉字本身笔画就多,当时的ROM和微机的处理能力又有限,况且还只能找到16×24点阵式字体。字体打印在纸上和打到屏幕上根本不是一码事。两国技术人员只好通过屏幕观察,一个字一个字认真修改。一年多后,中文版SMC-70GP终于完成了。
在那个年代,电脑及其附件产品的进口审批非常麻烦。为使客户能方便地引进这种电视制作设备,负责进口的中仪总公司陈老太太和我们商量,怎么能为它起一个合适的名字,避开“电脑”这个麻烦的报关科目呢?
“那就叫字幕机吧。”我随口说道。没想到字幕机这个名称后来居然叫响全国。
1983年底,又一届Sony技术交流会在北京体育馆举行。SMC-70GP发表的这一天,前来参加发布会的客户们极其踊跃,体育馆三楼的一个大房间装不下,只好拉条电缆在对面房间的投影机上“实况转播”。
新的一幕拉开了。电脑和电视终于结缘——电视字幕实现了“数字化”。过后的几年里,人们逐渐看到电视画面的构图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几年后,数不清的厂家加入到这个行业。80年代初,所有的电脑只能显示绿色的英文字。SMC-70GP出现之后,彩色中文电视屏幕显示成了新的课题。
不久,动画和声音充斥电脑。之后满大街流行起“多媒体”这个词。“多媒体”概念成为电脑行业理所当然的专利,而这个词也将逐渐成为历史。一个新词——“信息家电”,两三年前又开始风靡世界。无论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电脑和电视之间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用于游戏用途的“三维实时 电脑动画数字特技机” 1984年,Sony厚木技术中心。
每当带着中国客人来到这里,都会看到一个庞大的、怪里怪气的系统——System-G挡住去路。机柜甚至连盖子都没有,就像电影里表现的发明家的车间,东一条西一条的电线密如蜘蛛网,左一个右一个LSI排成无数排。
输入的图像经过这个机柜处理之后,鼻子可以被随便拉长,眼睛可以被自由放大,嘴巴可以左斜右歪地任意处理。每一帧图像都是实时处理的!这样的系统能否商品化,在当时还是未知数。80年代后期,安培(Ampex)的ADO开始流行中国。一刹那间,所有电视台的画面都开始滴溜滴溜地转了起来。转晕了之后,编导和观众们又对厂家和电视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90年代,高档的电脑动画登场了,特技的品位随之越来越高。
话分两头说。在1995年BIRTV期间Sony的招待会上,司仪宣布幸运抽奖二等奖是:“数字实时特技三维电脑动画特技机”!
回顾从八十年代初,以索尼公司推出模拟分量录像机并在之后的格式之争中战胜松下公司为标志,世界上各大公司应用当时电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成果,相继推出了大量的电视制作和播出设备,把模拟电视技术推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大约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国内各大电视台相继广泛引进采用模拟分量技术的电视制作设备,实现了电视制作和播出质量的显著提高。然而,电视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模拟电视的完美而停下自己的脚步,高清晰度电视(HDTV)概念的提出,向人们展现了电视技术又一诱人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高清晰度电视目前还难以一下子得到普及。尽管如此,借助于人们在开发高清晰度电视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技术成果,象数字压缩编码技术等,以及,近些年来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和相互渗透中取得的成果,人们提出了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的概念,作为目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比较现实的选择。
传统数字电视制作方式 大约从九十年代后期,国内各大电视台在进行引进新设备的技术选型时,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开始有计划地购置数字电视制作设备。在此期间,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市场规模的扩大,数字电视制作设备价格一再下降,成本已不再是制约数字电视制作设备使用的主要因素。而且,数字电视制作设备在技术和功能上的日趋完善,使得淘汰传统的模拟电视制作设备,引进数字电视制作设备,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电视新闻制作和播出领域,索尼公司的BETACAM SX格式和松下公司的DVCPRO格式在新闻素材的采集方面已经引发了一轮新的格式之争。BETACAM SX格式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兼容模拟的BETACAM SP格式,使得原来大量BETACAM SP格式的新闻素材不经过格式转换就可以直接在新的设备上使用,这对原来BETACAM SP格式的用户具有不小的吸引力。DVCPRO格式的优势在于它推出时就有比较全面的产品线,先入为主,而且它的磁带小型化,携带方便。为了体现现场新闻采集的优势,这两种格式均推出了便携式录像机,BETACAM SX格式采用的是盘带结合型方式,素材可以从磁带下载到硬盘,经非线性编辑后,将成品再上载到磁带。DVCPRO格式因为磁带体积比较小,在便携式录像机上可以实现对素材的对编。这样,记者在现场采集到新闻后,可以在现场就进行编辑,然后通过各种传输手段将新闻内容传回总部播出,以提高新闻播出的时效性。这些特点,使得这两种格式在新闻时效性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与传统的模拟格式相比,具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因此,这两种格式已经成为国内各大电视台采用的主流型号。
在新闻采集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各大电视台对新闻后期制作和播出系统也进行了改建。新的新闻直播机房都采用数字核心设备,包括数字演播室摄像机,数字视频切换台,数字视频切换矩阵,数字特技等等,这些设备不仅在输出视频质量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和应用,可以用来提高新闻播出的效果。从理论上说,数字信号在电视台机房之间的传输可以做到是近似无损耗的,这也是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无法做到的。如果说,新型摄录设备的应用改善了新闻前期采集方式的话,那么,后期制作和播出设备的升级换代,则保证了新闻后期制作过程的技术质量。然而,由于各电视台在实现技术设备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时,出于经济上和其它一些方面的考虑,大都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方式,数字和模拟方式共存的局面将会维持相当一段时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将影响到数字电视设备技术优势的体现,因为信号在数字和模拟之间转换时,不可避免会受到损失。而且,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射,有线电视的传输,到最后的接收,都是模拟方式的,因此,从电视观众这方面,目前还难以全部感觉到数字电视技术带来的好处。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电视制作和播出正处于一种发展的中间阶段。
现代数字电视制作方式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制作方式对应,上述所说的数字电视制作方式也通常被人们称之为传统的数字电视制作方式。那么,什么是现代的数字电视制作方式呢?答案很难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而且,现代通信、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与相互综合,提供给人们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这种技术手段的多样性,使得现代数字电视制作方式针对不同的技术条件,不同的应用要求,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实现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现代数字电视制作方式已经开始逐渐体现出其技术和效率上的优势。比如,基于硬盘的非线性编辑方式,和传统的基于磁带的编辑方式相比,非线性编辑只要将素材输入到硬盘上之后,在编辑方式上,可以实现对素材的随机存取,可以对编辑好的成品在任意位置上进行修改,从而大幅度提高编辑的效率;在编辑质量上,没有多版复制后引起画面质量下降的问题。在播出方式上,只要根据具体播出需要,简单地修改其播出顺序,不需要重新进行制作,尤其适应广告和滚动电视新闻播出的需要。随着硬盘存储设备的单位容量价格的下降,非线性编辑在成本方面的劣势也将逐步得以改善。在新闻采编播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目前,也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利用新闻部门已有的网络资源或者组建新的专门网络,采用特别开发的管理软件,实现新闻采编播信息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远程化。举例来说,当一个记者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时,他可以通过系统提出采访申请;主编在收到申请后,根据记者提供的信息,决定是否同意申请;当申请得到同意之后,记者可以得到相应的采访器材,车辆,并安排摄像,灯光等人员;如果新闻的实效性很高或记者在异地采访,采访结束后,记者可以在采访现场进行新闻编辑,然后将画面和声音通过微波,卫星等手段传回总部,相应的文字稿件,可以通过电话,传真,或者互联网传回总部;通联编辑则在得到其它电视台和通讯社的交流新闻素材和稿件后,将相应信息登录到系统中去;所有新闻在主编通过系统审定后,由责任编辑制作整档新闻节目的播出串联单;最后,后期编辑根据串联单准备好已完成编辑的新闻素材,字幕根据串联单准备字幕,美术编辑根据串联单创作题花和标版,播音员根据串联单准备口播稿;整个系统流程有条不紊,工作效率高,新闻播出的时效性强。以上介绍的只是现代数字电视制作方式应用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不同的新闻媒体,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等相互之间的界限也将显得越来越模糊,电视制作方式肯定还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将来,宽带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的应用,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象,宽带互联网就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在上面行驶的是文字,声音,图象等各种各样的数据,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将自己拥有的有价值的信息发送到网络上,供所有人共享;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自由下载自己需要的信息,真正实现一个信息自由交流的世界。
电视的数字化已成为共识,但现阶段的电视数字化,主要是在现存的模拟电视制式下,完成摄、录、编及切换台、特技机等设备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它的优点主要有几项:信号长距离传输和多代复制过程无损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大量应用使得摄、录、编设备向小型化、轻便化发展;便于网络化。
其次,应该考虑现有的设备有无数字化更新的必要。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
现有设备的使用状况如何,是否已到了它的使用寿命。电视设备的使用寿命多为8至10年,80年代投入使用的设备一般来讲,已经超时服役,到了该报废更新的时候了;而且这一时期的设备多为U-Matic、Hi-8mm、S-VHS这三种格式。90年代初期,Betacam-SP、和M2这两种模拟分量格式的设备开始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其用户多为省级台和一些较有实力的市级台。时至今日,这批设备也陆续到了更新换代的地步了。当然,90年代中后期(在数字设备大量推出之前),购进的设备则全无必要进行更新。
现有设备在技术指标上能否满足需要。这要视用户的要求所定,省级台和县级台之间、电视台和电教中心之间的要求肯定有所不同。现有的模拟设备不外乎几种格式U-Matic、Hi-8mm、S-VHS、Betacam-SP、和M2,其中U-matic又分为低带、高带、SP三种;Betacam-SP分为UVW、PVW、BVW三种。这些格式,除了U-Matic、Hi-8mm、S-VHS这三种格式,其余的都可以满足现阶段电视的播出要求。二.选择格式时要考虑周全
1.价格因素应该首先考虑。
为什么将价格因素要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呢?我们都知道数字录像机的出现并不是这两年的事,在80年代全数字分量录像机D1、D5相继问世,之后又出现了全数字复合录像机D2、D3,这几种录像机在技术质量上都非常出色,但由于其不菲的价格令大部分的用户望而却步。直到以DVCPRO、Betacam-SX、Digital-S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压缩分量录像机的面世,才掀起了数字化的高潮,无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这批机器的价格可以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用户在购进设备的时候,手中的经费不是无限制的,在有限经费的前提下,必然要对价格因素给于充分的考虑。而商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一种格式中又推出不同的型号供选择,如DVCPRO格式的摄像机有AJ-D800、AJ-D700、AJ-D200等不同型号;录像机有AJ-D750、AJ-D650、AJ-D640之分;Betacam-SX的摄像机有DNW-7P、DNW-90P;录像机有DNW-75P、DNW-100P等。但对于专业电视设备来讲,价格上的差异往往代表着技术指标上的差距,在这一点上,作为用户在选择格式的时候还应该有明确的认识,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2.技术质量应是选择中的重要标准。在对价格因素充分考虑之后,设备的技术质量则应是选择标准中的重中之重。主要比较设备的技术指标,摄像机要检测灵敏度、信杂比、最低照度等,录像机要检测信杂比、K系数、频响、复制特性等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对设备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用来检验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摄像机低温、潮湿、风沙等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也要进行检测。从总体上看,客观地讲现有的几种格式在技术质量上都达到或超过了原来的模拟分量格式。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几种格式DVCAM、Betacam-SX、DVCPRO和Digital-S作一个简单的比较。DVCAM和DVCPRO是以民用DV格式为基础开发而来的,都可以兼容民用DV格式;使得电视台的编采环节打通了面向民众的通道。它采用4:1:1采样,5:1的帧内压缩。使用1/4英寸的金属粒子磁带使得设备小型化、轻便化,获得艾米奖的DVCPRO便携式编辑机AJ-LT75是最好的证明。实践证明作为一种ENG的格式,DVCPRO的图像和声音质量是完全可以满足新闻采集和专题片的制作的。值得一提的是,小巧、精密的机械结构,不足10克的走带张力,大大降低了磁带与磁鼓之间摩擦,延长了磁头的寿命。Digital-S是JVC公司进入专业设备领域的第一个产品,采用1/2英寸磁带,4:2:2数字分量取样,50mb/s高码率记录方式。SMPTE将其定义为D9。它可以兼容重放S-VHS格式的录像带,经广科院对它的技术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它的质量高于现有的模拟分量系统。此外,它的预读功能使用户在搭建A/B卷编辑系统时可以省略一台录像机,极大的节省了设备资源。Sony的Betacam-SX格式,采用4:2:2量化方式,MPEG-2 4:2:2P@ML压缩算法,兼容Betacam-SP格式,可以重放SP记录的氧化物带和金属带,也可以用SP的金属带进行记录。
3.现有的设备环境对选择格式的影响。
兼容性是一种新格式在替代旧格式时常常要考虑的问题,比如彩色电视推出时要兼容黑白电视。但这种兼容性的出发点主要是从当时消费者手中拥有大量的黑白电视接收机的角度来考虑。而对于摄录设备格式的兼容性该如何看待呢?
从厂家来讲,提出兼容性的优越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过渡期间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磁带资源,如Sony的Betacam-SX可以兼容Betacam-SP,JVC的Digital-S可以兼容S-VHS,这种兼容的前提是Betacam-SP和S-VHS作为模拟格式市场销量很大,从对用户负责的角度以及公司开发产品保持一种连惯性方面考虑,其出发点是对的,但从用户的角度看,则不尽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定数量的转换接口来解决利用现有磁带资源的问题,比如设置几套原有数量较大的格式的放像机对数字格式录像机的转换,这种办法对于使用内部资源和对外交流都非常实用。毕竟,磁带资源是随着设备的更新而不断变化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虑兼容性往往会带来成本上的提高,中间的得失值得我们考虑。一句话,现有的设备环境绝不该成为选择格式的一项重要依据。
摄象机的分类
(1)广播用摄象机
这类摄象机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象质量高,性能全面,但价格较高,体积也比较大,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它们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a)演播室用摄象机
演播室用摄象机工作于有利于摄象帆工作的条件下,如照明强度、色温等适度。为了提 高性能指标,通常采用尺寸较大的摄象器件。因此,它们的清晰度最高,信噪比最大,图象质 量最好。当然,它们的体积最大,价格也最责。(b)电子新闻采访(ENG)摄象机
ENG摄象机工作于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这类机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对非标准 照明情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恶劣环境中(如工作温度大范围的变化)具有安全稳定性,在 调试操作使用中具有方便性(自动化)。它们的图象质量比演播室用摄象机稍低,价格也相对 便宜。(c)现场节目制作(EFP)摄象机
EFP摄象机工作条件介于上述两种摄象机之间,性能指标也兼顾到这两个方面。它们 的图象质量与演播室用摄象机相近,但体积小一些,能满足轻便型现场节目制作的需要。
应该指出的是,近几年来,摄象机朝着高质量、固体化、小型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发 展非常迅速,以上三种广播用摄象机之间已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如日本SONY公司的 BVP—70P型EFP摄象机,无论是在便携式还是演播室设备中,都代表了现代摄象机的技术 水平。(2)业务用摄象机
业务用摄象机应用在广播电视以外的专业电视领域,如电化教育、工业、医疗等。这突强 象机要求轻便,价钱便宜,图象质量低于广播用摄象机。高档的业务用摄象机紧跟广播用摄象机的发展,更新很快。尤其近几年CCD摄象器件 的质量水平提高以后,高档业务用摄象机在性能指标的很多方面已超过过去的广播用摄象 机,在清晰度、信噪比、灵敏度等重要指标上已和广播用摄象机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彩色还原 性、自动化方面还略逊于广播用摄象机。在价格上相比,目前高档业务用摄象机配套后的价 格在l万美元左右,广播用摄象机则在3万美元等级。基于我国现在还处于并不富裕的阶 段,录象机多采用3/4英寸U—matic型。而少采用l英寸广播型,前者的清晰度只能保证 270—300线,后者的清晰度也只有400线,而高档业务用摄象机的清晰度已达到700线。因 此,相应多地采用高档业务用摄象机而较少采用广播用摄象机可以说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特殊用途的业务用摄象机在图象质量上明显低于高档业务用摄象机,但具备某些特殊 的功能。如夜晚监视交通情况的摄象机对红外线有高灵敏度,医疗方面的摄象机要求对X 光有高灵敏度等,这些都要根据特殊需要进行选择。(3)家用摄象机 家用摄象机应用在图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场合,水平清晰度约在250—350线,信 比约50dB。这类摄象机具有超小型化的特长,因此,使许多特殊条件下的拍摄成为可能。体育的特技摄象,小型摄象机机头可安装在主裁判的保护面罩上;国际摩托车比赛,小型 象机安装在摩托车上,从运动员角度进行摄象等等,这些在节目制作上有一定的作用。家 摄象机的另一个特点是价格最便宜,在发达国家已普遍进入家庭消费,因而称之为家用摄 机。在我国,这类摄象机与家用级录象机(如1/2英寸VHS机、Betamax机以及8mm机)配套,在要求不高的业务场合进行节目制作,确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选择。
第二篇:电视节目制作合同
电视节目制作合同范文1
甲 方:
乙 方:
甲乙双方就合作制作电视栏目《微播十堰》专题节目制作和运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均沾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共识。
第一条 合作内容
1-1 电视专题栏目:《微播十堰》(以下简称栏目);
1-2 栏目时间为每期30分钟,每周一期,共五十二期;
1-3具体内容包括栏目节目内容的编辑、制作和播出节目的推广宣传和节目的销售,因节目形成的其他商业项目的开发等。
第二条 合作权益
2-1 甲、乙双方因合作形成下列权益,所有权益归双方共有:
2-1-1 因《微播十堰》节目制作而形成的所有署名、商标等知识产权;
2-2-2 因《微播十堰》栏目而形成的所有广告、赞助、销售等经济收益;
2-2-3 因《微播十堰》栏目而产生的其他经济收益和权益。
第三条 合作分工
3-1 甲方负责所有节目的内容选题、编撰、栏目主持和市场推广、销售、发行和商业项目的开发。
3-2 乙方负责栏目制作、录制、剪辑、动画、字幕、后期等
3-3 广告赞助由甲方为主负责并保证甲、乙双方投资的收回和盈利。
3-4 乙方协助甲方广告赞助招商工作。
3-5 所有实施方案经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然后有甲方具体实施。
第四条 投资比例和收益分配
4-1 根据栏目预算方案,甲方负责总制作成本的 % ,即人民币 元,占投资比例的 50 %;乙方投资人民币 元,占投资比例的50%。本条投资比例也即所有经济收益的分配比例。
4-2 甲、乙双方同意对广告公司和个人代理招商所获得的广告赞助收入按照30%(含税和中介佣金)给相应广告公司和个人作为广告代理费用,计入成本。
4-3 按照预算,因广告赞助超出成本预算有盈余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支出和按比例进行分配:新增加开发项目的投入,双方投资,收益分配,所有收益分配为总收益减去总成本之余额,税金由甲、乙双方各自承担。
第五条 管理机构
5-1 《微播十堰》成立节目剧组,所有与节目和栏目相关的事务由剧组统一管理实施。
5-2 剧组由剧组制片人全权管理,剧组相关部门由双方共同派人参加,具体主创人员由剧组招聘和聘用。
5-3 栏目主要人员,如主持人、节目嘉宾由双方一致同意确定。
5-4 剧组的行政和经济管理依照剧组管理制度实施。
第六条 署名约定
6-1 节目署名制作单位为甲方和乙方,制片人、出品人、策划由甲、乙双方各指定一人担任并署名。其他署名遵照电视行业和节目管理规定和惯例执行。
6-2 甲、乙双方另行署名或推荐相关联单位和企业署名,首先协商,如果该署名占用广告赞助招商署名位置,该署名单位或企业应支付相应费用,甲、乙双方认可不收取费用除外。
第七条 其他约定
7-1 甲、乙双方合作期间都必须遵守商业规则,未经对方许可不得将本合同合作内容向任意第三方披露,同时必须保守合作方其他商业秘密。
7-2 甲、乙双方均可对栏目新的开发项目追加投资并以实际投资额调整投资比例和收益分配比例。具体比例另行协商确定。
7-3 任何第三方作为投资商进入须经甲、乙双方一致同意,该第三方投资额和占有整个项目的投资比例和收益分配比例由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确认。
第八条 违约责任和罚则
8-1 因一方违约而给对方造成名誉和经济损失,所有责任和损失由违约方承担,受损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8-2 因对本合同产生歧义或在本合同约定合作过程中出现纠纷,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权益。
第九条 合同生效和有效期
9-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约定合作内容结束本合同自然终止,但因本合同约定的合作项目没有结束,双方的权益和权利义务关系不因本合同终止而改变。
9-2 本合同因下列情形自动终止:
9-2-1 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终止本合同继续履行;
9-2-2 因不可抗力因素本合同实际无法履行;
9-2-3 因一方严重违约,本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9-2-4 其他可能影响本合同完全和实际履行的情形。
9-3 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违约或其他原因致使合同无法完全履行,除按约定处理外本合同能够继续履行的部分,甲、乙双方应该继续履行。
第十条 附则
10-1 本合同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微播十堰》剧组留存一份。叁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0-2 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以可以协商修改、补充,但须以文字书面形式表达。
10-3 本合同附录《微播十堰栏目策划方案》、《微播十堰栏目节目预算》。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电视节目制作合同范文2
甲方:
乙方:**********
甲方和乙方就共同制作播出《……..全民娱乐健身》电视栏目的具体事宜,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1.《……..全民娱乐健身》节目由乙方负责制作,完成制作后,节目成片在甲方某某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平台播出。
2.《……..全民娱乐健身》节目播出时段为每日的 时 分至 时 分。节目时长为60分钟。含插播广告时间。植入广告和字幕广告不计算播出时间。
3、节目播出中插播广告所获得的实际广告收入,甲乙双方按3:7的比例分成,甲方三成,乙方七成。植入广告和字幕广告收入不分成归乙方全部所有。
4、因插播广告发生与广告委托单位或个人发生的法律纠纷由甲方负责处理并承担责任,因植入广告和字幕广告发生的与广告委托单位或个人之间的法律纠纷由乙方负责处理并承担责任。
5.甲方有权对乙方制作的节目进行审查并提出终审意见,在不影响节目本身定位及质量的前提下,乙方应积极配合甲方对节目在播出前完成修改。因修改节目增加的制作成本由乙方承担。如双方对已经完成制作的节目有争议,如来不及修改或重新制作,在乙方无法提供备用节目片的情况下,只要节目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甲方不能停止播出。
6、为了扩大宣传推广,提高此项展播活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乙方对所制作栏目之内容的享有完全的使用权及版权,并在活动结束后有权出版发行相关音像及图书制品。
7、该节目播出后的三十天内,甲方向乙方提供第三方出具的播出证明或监播报告,来证明甲方已对已经履行完成本该合同约定的播出义务。
8.本合同有效期为二年,合同履行期间,甲、乙双方应本着诚实合作的原则协商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和争议。
9、本合同有效期间,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解除合同。如一方因非正当原因(本合同约定的免责条款)单方面终止合同,应按可得收益赔偿对方的损失。可得收益按本合同单方面解除前三个月的平均收计算。如单方面解除合同前双方履行合同不足三个月,按实际履行合同期间平均计算。
10、本合同履行期间,如遇不可抗力,如战争、停电、自然灾害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甲方不承担责任。遇有国家临时规定的禁止娱乐情况,属于不可抗力,对甲方不能播出节目予以免责。遇有上级主管单位或地方以上各级政府占用电视台播出时段进行专项宣传而导致本该合同不能全部履行或部分不能履行,甲方可以免责,不需向乙方承担任何责任。
11、本合同履行期满后,如甲方需要开展同类节目,乙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合作权。甲方双方合作期满后,如乙方未与甲方达成继续合作协议,甲方与其他人或单位合作的节目不得与乙方的节目雷同或侵犯乙方的知识产权。
12.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确认后即生效。
13、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交力。
13、本合同签订地和履行地为某某市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电视节目制作合同范文3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甲乙双方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经过友好协商签订本协议。甲乙双方将共同履行本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并享有本合同所规定的权利。
一、双方承担的责任
甲方责任
1、需要乙方提供电视片制作的单位
(1)负责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向乙方提供经审查合格的电视脚本,并提供全部制作费用的70%。
(2)负责制作期间的差旅住宿等项费用。
(3)在收到乙方制作完成的电视成片后二十天内,完成对电视片的审查,并提供详细的书面修改意见。
(4)在乙方按照甲方书面修改意见最后完成电视片制作后,支付制作费用剩余的30%。
(5)负责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向乙方提供经审查合格并符合_________电视节目技术标准和要求的成品电视片,并同时支付播出费用。
(6)需要()不需要()乙方在电视片最后一次播出的一个半月,提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_________总领事馆出具的播出证明。
2、不需要乙方提供电视片制作的单位
(1)负责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向乙方提供经审查合格并符合_________电视节目技术标准和要求的成品电视片,并同时支付播出费用。
(2)需要()不需要()乙方在电视片最后一次播出的一个半月,提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总领事馆出具的播出证明。
乙方责任
1、负责电视片的制作
(1)收到甲方提供经审查合格的电视脚本和制作费用的70%后,保证在一个半月内完成按电视脚本制作完成电视片的前后期制作工作,并提请乙方审查。
(2)收到甲方对电视片的审查的书面修改意见后,于十天内按照修改意见完成对电视片的修改工作。
(3)在收到播出费用的二十天内,完成节目在_________的播出时间安排,并通知甲方播出时间。
(4)在电视片最后重播的一个半月内,返还电视片播出带,并为需要的单位提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_________总领事馆出具的播出证明。
2、不负责电视片的制作
(1)在收到播出费用的二十天内,完成节目在_________的播出时间安排,并通知甲方播出时间。
(2)在电视片最后重播的一个半月内,返还电视片播出带,并为需要的单位提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_________总领事馆出具的播出证明。
二、宣传等项工作
为配合电视节目展播,甲方需要()不需要()在播出地安排宣传,考察,培训,会议等多项工作内容。由乙方提供出入境的配套手续及接待等相关活动。此项活动的内容和安排,将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三、违约责任
1、本合同甲乙双方应该认真遵守执行,任何单方不得违约,如单方违约应负责赔偿对方经济损失。
2、乙方在为甲方提供电视片制作服务时,不得无故延误时间,按合同规定时间限制每延误一天,应扣除相应发生费用的5%。
3、由于乙方因素,造成甲方电视片的遗播漏播,乙方应返还甲方所有费用,并负责赔偿甲方相应的经济损失。
4、由于甲方责任造成合同单方中止,应视为对乙方电视节目安排的空白,按播出费用对乙方进行赔偿。
5、如遇特殊情况(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国家政策变更等)无法执行合同时,经双方同意可以修改,变更,终止合同。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三篇:电视节目制作心得
电视节目制作心得
这学期上了电视节目制作这节课,感触颇多。与其他课程相比,电视节目制作更加注重实践,更加贴近实际操作,给了我机会亲身投入拍摄工作中去。从而对整个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技术运用的熟练性的重要,以前看电视的时候并不觉得这里面有多复杂,却又如此自然。想要整个片子流畅的播放出来,还真不容易。从前期的策划选题,到整个的拍摄过程,再到最后的进行剪辑,都是需要费心费力,全力以赴当这一切经历过来,我看着片子制作完成以后,心里的兴奋不言而喻。
电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其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决定它必须要充分展示社会人生美与主体性情美。这就要求电视编创人员,坚持弘扬社会主旋律与鲜明的个体风格和谐统一的原则,去阐释社会生活之美,去表现生命之美、理想之美和未来之美。其次,各类电视节目,可以说都是主体对某些物像的切割筛选、删除渲染之后的再生物。因此,电视节目制作就必须要坚持充分展示生活真实美与意象物化美的美学原则。再次,电视是一种大众媒介,这就要求电视工作者深入向民族优秀传统学习,充分发挥电子传媒时效性的动能,及时满足大众对文化的需求。
参与和体验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从前期策划到中期拍摄再到后期剪辑的每一个环节,了解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方方面面。这个过程让我们掌握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术,成为可以应对基本需要的全面人才,同时也让我们能够体味和感受各个工种间配合的重要,而后者可能对我们更为重要。套用初中课本中的一句话,电视节目制作不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这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同时也是一个艺术的综合。这里有语言文字的文学艺术,有摄影摄像的声光艺术,等等。下面,分几个方面谈谈学习中的点滴体会。
1.策划与编辑 好的节目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好的策划,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好点子。这个点子就是节目的灵魂,决定了节目发展的方向。节目前进的道路平坦通途还是崎岖小道,很可能就在出发的一刻决定了。为了一个好的选题大家讨论了很久。而一旦一个可行的方案推出以后,后面的工作就会在这个前进的方向上一帆风顺了。如何才能有一个好的策划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必须很好的理解要做的节目的意图:要做给谁看,要对他们说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明白你的宗旨是要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用你的受众易于接受的切入点,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出发,把一个事情说明白。这些,是我们很多从业人员所欠缺的,也是我们学习中所应当重视的。之后,要在拍摄前尽可能多的做功课,包括考虑到实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拍摄过程中的具体步骤等等,最好能形成书面。如果有大量的语言表达,则应该有比较完整的文案。
2.拍摄 拍摄过程是整个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技术含量相当高的环节,一方面要求相关人员熟练操作各种专业设备,另一方面要求其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能做到不仅拍摄到事物本身,还能通过这个拍摄过程展现出其美好或者丑陋的一面。虽然客观的事物是不变的,但是不同的人拍摄出来,就会有千差万别。可以说,看到一部作品的画面,就可以看出这个摄像人员或者导演的审美价值观。尽管目前我们在学习阶段接触到的还都是比较简单的设备和比较低的要求,尽管目前的设备只要把所有设置都调到auto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那些只是所谓的表面文章。我个人在拍摄过程中的体会是,通过摄像反映思想的过程主要在于视角的把握而不在于技术的操作,一个合适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状态决定了你的关注程度,而不是是否在拍摄中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使一部作品显得花里胡哨但是内容流于空洞。这个观点在新闻纪实作品中尤为突出,过度的技术参与反而可能降低了真实和可信度。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技术的进步,而只是提出一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内容永远应该大于形式,内涵永远应该大于外表,这个思路在后期的剪辑中同样值鉴。
3.后期制作后期的制作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俗话说是七分拍,三分剪,其实在很多具体的应用中,剪辑的重要程度可能更大一些。特别是一些文艺作品,很多气氛的烘托、特技的加入都是依靠后期制作完成的。我个人是偏重新闻纪实性的,一般的应用中剪辑的作用更多的是从大量素材总选择需要的素材,然后拼接成段子,用来支持和反映主题。但是这个剪辑同样是有讲究的,我的实践经验就是挑核心内容,尽量保持简洁。很多时候自己拍摄的素材会难以取舍,结果是自己陶醉的很而旁人不厌其烦,在这个时候我们呢就应该更加注意对于主题的把握,点到即可。总而言之,参与过制作的方方面面,就能够做到不仅仅从节目主持的角度看问题,而可以从节目全局审视你的创作。同时,对于你与各个工种的合作和沟通也是很有帮助的。良好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在遇到分歧时候也会进行很好的沟通,在最繁琐的剪片阶段,良好的合作气氛促进我们的进度,愉快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结果。所以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学会讨论和沟通,学会分担,是很重要的。
贾春雨 201631114101
第四篇:电视节目策划制作
二、名词解释
1、运动镜头:是指摄像机位置、镜头焦距、镜头光轴三者其中之一或以上发生变化的拍摄方式。
2、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
3、拉摄:是指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称为拉镜头。
4、俯拍:是一种自上往下、由高向低的俯视效果。这时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水平线。
5、拍摄方向:指以被摄体为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围绕被摄体四周选择拍摄点。在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拍摄方向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构图变化,产生不同的画面造型效果。
6、变焦:改变焦距,即改变摄像机镜头光学中心到成像装置靶面(前表面)的距离。
7、静态构图:是镜头画面构图处理的一种状态、一种形式,也就是在固定的视点(拍摄位置)上描述、组织、安排静止的拍摄对象和运动对象暂处的静止状态。静态构图是动态构图的主要依据,也是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功。
8、轮廓光: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轮廓光是逆光、侧逆光光效的一种。轮廓光可以强调被摄体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比如人的侧面轮廓或优美的形体轮廓。轮廓光可以使被摄主体与环境区分开来,突出画面的主体;它便于表现繁杂重叠的多层次景物,能区分前后层次,增强空间感。由于在画面中形成明亮的线条形式,轮廓光可以使画面充满光感,富有形式美感。轮廓光的运用应注意有生活依据。
9、中景:是集中拍摄事物的主体,如一幢大厦的主楼,会场的主席台;拍摄人物,则一般以腰部以上为界。中景的距离较全景近,所以对景物已不可能框住全体,只能有选择地拍摄主要部分,但画面会更丰满,人物更清晰。
四、简述题
1:推镜头的特点是什么?运用推镜头时注意以哪些方面?
特点:1)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2)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3)推镜头将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注意:① 机位移动拍摄时要保持摄像机机身的平稳:用在三角移动车拍摄电视时。要清除机位经过的道路上所有的障碍物,移动车的轮轴要灵活,环境的地面要平整。摄像机移动速度要均匀,注意保持机身的平稳。
② 在操作时注意镜头的焦点变化:机位移动拍摄与变焦距拍摄所获得的画面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机位移动拍摄时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是有变化的。③ 使用变焦距效果时,首先将变焦镜头推到想要的主体效果位置上(近景或特写), 在长焦距位置对被摄主体对焦,然后再将镜头拉回短焦距位置上开始拍摄,由于镜头与主体之间的物距不变,镜头对被摄主体的焦点也始终不变。④ 推镜头拍摄应注意视觉位置:在推镜头拍摄时,要使被摄对象在景别连续变化的画面中保持相应的视觉重点位置。
2:什么是固定画面?.固定画面主要有那些拍摄要求? 固定画面的概念: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的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电视画面。固定拍摄的要求:
(1)机架牢固;(2)机身平稳;(3)便于操作和控制;
3:什么是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
客观性角度是指依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
进行的旁观式拍摄,仿若观众在现场参与事件进程、观察人物活动、欣赏风光景物一般。
主观性角度则是一种模拟画面主体(可以是人、动物、植物和一切运动物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
4:电视画面构图和绘画、摄影中的构图有何不同? 电视画面构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1)多了时间、声音两个维度;(2)多了运动以及运动产生的变化;(3)多了画外空间。基本要求:
(1)画面要简洁;(2)主体要突出;(3)立意要明确;(4)画面应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5)在处理运动构图时的两种情况;
5、简述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并且举例说明。
答:1)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该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特殊创作除外);
3)镜头运动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4)注意同期胜的采录。
6、电视画面的拍摄方向通常有哪几种,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答:正面、侧面、背面拍摄。
7、根据光线在画面造型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造型光分为哪几类?并分别对它们加以叙述。
答:可以把造型光分为主光、辅助光、北京光、轮廓光、眼神光和修饰光。
8、举例说明“越轴”问题。
答: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拍摄,即称“越轴”。
9、复合记录答:磁带上视频信息的每个磁迹都由信号的亮度部分和色度部分及所有同步信息混合而成。
10、分量记录
答:通过分别处理和录制亮度和色度信号。
11、白平衡 答:在特定光线条件下调节摄像机的红、绿、蓝三个色彩通道的相对亮度从而使摄像机生成正确的全白信号。
12、举例说明“越轴”问题。答: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拍摄,即称“越轴”。
13、对电视画面的取材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电视画面取材的基本要求为:⑴ 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⑵ 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特殊的艺术性创作除外,如有意识偏色等。)⑶ 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⑷ 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14、简述调白平衡的全过程? 答:(1)调白平衡时,首先要选择与拍摄现场光线色温相近的滤色片。(2)镜头光圈设制为自动状态。(3)镜头对准光照下的白色物体,变焦将白色充满画面。(4)拨动白平衡调节开关“WHITE”向上,几秒钟后,寻像器显示“WHT:OK”,白平衡已调好。(5)如果寻像器显示:色温低,换滤色镜,未调好,重试的信息,可按提示调整滤色片重调白平衡。
15、动态构图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动态构图的基本形式有:⑴ 对象运动,静止拍摄。⑵ 对象静止,运动拍摄。⑶ 活动对象,运动拍摄。⑷ 连续镜头的画面处理。
16、怎样利用色温滤色片制造月夜或彩霞的效果? 答:⑴ 在高色温(5600K)光照的情况下,用5600K滤色片调白平衡,再用低色温3200K的滤色片拍摄,所拍摄到的画面就会偏蓝,再减小光圈,就有了月夜的效果。⑵在高色温(5600K)光照的情况下,用低色温3200K滤色片调白平衡,再用高色温5600K的滤色片拍摄,所拍摄到的画面就会偏黄,有一种彩霞满天的感觉。
17、远景、全景比中近景包括的范围大,为什么反而用得少? 答:远景和全景包括的范围虽然大,可反映事件的大场面和环境。但是,由于电视屏幕小,电视摄像的宽容度也小(只为1:32),远景和全景缺乏对事物细节的表现。不能满足观众深入观察的需求。因此远景和全景在一般节目中使用不会太多。
五、问答题
1、便携式电视设备的用途有哪些,举例说明。答:(1)个人电视制作;(2)独立电视制作;(3)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4)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5)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6)在公司中的应用;(7)在政府机构中的应用;(8)多媒体节目制作和互联网。
2、在拍摄需要在后期制作中剪辑的素材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答:(1)拍摄交待镜头,告诉观众故事发生在哪里;2)拍摄交待主要活动的场景,忠实地抓住事件的本质;(3)在可能的情况下重复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多次重复拍摄;(4)拍摄必要的细节;(5)拍摄用于专场的素材;(6)拍摄足够长的素材以利于剪辑;
3、解释三点布光法。答:从理论上说,要创造三维空间的幻觉,照明摇完成三个任务:确立外形结构(主光),降低由主光产生的阴影的深度(辅助光),将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背景光)。这种技巧称为三点布光。
4、在拍摄需要在后期制作中剪辑的素材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答:(1)拍摄交待镜头,告诉观众故事发生在哪里;(2)拍摄交待主要活动的场景,忠实地抓住事件的本质;(3)在可能的情况下重复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多次重复拍摄;(4)拍摄必要的细节;(5)拍摄用于专场的素材;(6)拍摄足够长的素材以利于剪辑;
5、电视现场制作小组的结构和特点。答:单机实况制作的首要角色是制片人,他要对整个制作群体负责,并要给制作群体的其他成员分配责任。摄像师,要对摄像机的操作和被摄对象的视觉效果负责;制片助理负责音频的监听,帮助架设灯光,并处理其他日常事务;剪辑师负责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实现制片人的意图。
6、如何布置现场采访? 答:布置一个现场采访时,要考虑下面的因素:(1)被访者的位置;(2)采访者的位置;(3)摄像机的位置与运动主轴线。
六、论述题请论述摄像师在现场成组拍摄时,怎样确定要拍哪些镜头?应从以下方面论述该题:⑴ 对表现重点的人物、事件要多拍,细拍。⑵ 要为编辑后的成片效果而有的放矢地拍摄镜头。
第五篇:电视节目制作(范文)
数字电视: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技术。我国模拟电视2015年后停播。
彩色电视制式:SECAM、PAL、NTSC 摄像机与光电转换:光电转换过程也就是摄像过程,其工作原理与所使用的摄像材料有关。可分为两大类,即摄像管和半导体(CCD、CMOS)器件。
PAL制式电视号特征:
(1)625行(扫描线)/帧,25帧/秒(40 ms/帧)
(2)高宽比(aspect ratio):4:3
(3)隔行扫描,2场/帧,312.5行/场
(4)西欧、中国和朝鲜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电视制作流程:构思创作阶段(节目构思、编导阐述、拍摄计划、分镜头稿本)摄录阶段、编辑混录阶段。电视节目的摄制方式:是按设备和场地的使用情况对电视节目制作方法进行的一种界定,主要分为ENG、EFP和ESP三种。(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NG方式采集的素材一般需要在电子编辑设备上进行编辑,在制作流程上,分为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两个阶段。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利用EFP方式,可以在事件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ESP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SP可以先摄录后编辑;也可以即摄、即播或即录(实况直播或实况录像)。
镜头的光学特性:为了达到一定的放大倍数并减少像差的影响,摄像机使用的镜头不是单片透镜,而是用几个由若干个镜片组组合而成的透镜组,并且具备镜头的一般光学特性。
焦距: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通过单透镜后,会聚在光轴的某一点上,该点称之为焦点,透镜中心与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视场角:视场角是用来表现摄象机镜头视场大小的参数,它决定了能在成象面上良好成象的空间范围。视场角的大小约为成象面边缘与镜头光心形成的夹角。
景深:摄像机在拍摄时,能获得清晰景象的前后距离就是“景深”。景深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物距的长短有关。
三基色:三个基色必须是独立的。一般用红、绿、蓝作三基色
色温:当实际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完全辐射体的温度表示该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
滤色镜:具有一定的光谱特性,它可以使非3200°K的光谱能量分布经过滤色后,变成3200°K的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从而消除了误差。长焦镜头:视场角小于40度,焦距大于25mm ;景深范围小;适用于远距离拍摄以及体现被摄物的局部和细节。广角镜头:视场角大于60°(60°--130°),焦距小于25㎜;景深范围大;空间距离显得比实际距离远,纵向被摄物体运动速度也显得快。
摄像机的调整:
1、聚焦的调整
2、选择滤色片
3、调整黑、白平衡
4、调整光圈。
5、调整增益
①焦距的调整:为了确保摄像机在变焦过程中,从广角到摄远之间,为能使景物的图像清晰,需要对镜头的焦点进行调整。
②选择滤色片:摄像机中设置了多种滤色片,以适应不同色温的光线条件。要根据光线的情况及时调整。否则图像的白平衡调整可能就不能进行,使图像出现偏色。
③调整白平衡:⑴首先找一个白色物体作为调整的标准。可用标准调整卡,或其他白色物体,不要用掺有蓝色荧光粉的白纸或物体作标准。为了保持一部片子色调一致,最好始终用同一白色物体作标准。⑵白卡置于被摄物的位置处,并注意不出现反光点。⑶摄像机对准白色物聚焦,并使白色充满画面。⑷搬动一下自动白平衡调整开关钮自动调节开始,约2--3秒钟,寻像器上出现白平衡调好的标志。
5)把开关拨向相反的位置(向下)自动黑平衡就开始工作,此时光圈先自动关上,然后电路再对黑平衡进行高速几秒钟后,寻像器上出现“BLACTK OK”字样,表示黑平衡调好,并存入记忆电路,注意光圈的方式要处于“自动”位置(否则无法调黑平衡)。
④调整光圈:摄像机的光圈调整有两种方式“自动”和“手动”,一般情况下,使用“自动”光圈。能够保持合适的进光量,得到规定的输出信号强度。有时用自动光圈拍出的图像也不理想,由于自动光圈是根据图像的平均亮度来确定光圈值的,所以当景物反差大时,画面个别区域很难保证图像的正确还原。
⑤调整增益:当光线亮度不够时,需要打开增益开关以提高摄像机的灵敏度,一般摄像机有三档可调,此时画面噪声也随之放大。
仰摄 :①产生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仰摄可以增强人物与环境的空间联系,制造强烈的距离感和透视感;在仰摄画面中被摄主体显得比平常高大、挺拔,可以表现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②容易出现过于概念化的画面,仰摄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容易误导观众。
俯摄 :①有利于展示场景内的景物层次、规模,常用来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的气势;俯摄镜头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和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俯摄画面也可以带有贬低、蔑视、阴郁、悲伤的意蕴。②必须借助道具,否则难以找到适合的最佳视角。这类画面不利于表现出被摄主体之间细致的情感交流;有时当被摄主体与地面景物色彩相近时,较难突出被摄主体。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远景: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远景的作用:①画面中景物范围最大、视野广阔;②用于表现自然环境和气势,介绍地理概况和喧染气氛。③(群众集会场面)用来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注意:①要抓住画面中的大线条、大色块和景物的大轮廓,如山脉的起伏,公路、河流线条走向,色调和影调等。②应利用前景、背景大小对比显示空间距离。③用侧光或侧逆光形成的影调层次来突出空间感受,利用早晚光线表现空气透视效果等。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全景的作用:
1、表现事物或场景的全貌,有效地揭示环境,渲染情绪氛围
2、可以完整地展现人物的行为动作
3、体现主体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
4、全景画面经常被用作某一场景或某一段落的“总角度”镜头
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中景的作用:
1、表现人物的上半身动作、行为
2、展现事物最具有表现力的局部或结构线
3、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物的面部表情
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近景的作用:
1、表现人物的神态、情绪,展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画人物内心
2、充分展现景物的细部特征
3、进一步拉近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特写的作用:
1、描写细节,强调细部特征加强观众的视觉感受
2、描绘人物细微的表情和情绪特征,揭示人物内心
3、合理越轴和转场
4、形成某一段落的视觉重点 运动画面与运动摄影: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改编拍摄方向和角度及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一种拍摄方式。(这三个因素其中有一个变化就是运动画面、不变则是固定画面)
推摄:推镜头有变动焦距和移动机位两种方式,表现为有明确的推向目标,景别连续变小,环境也不断变小,甚至“出画”。
1、推镜头的画面特征:⑴具有逐渐迁移、接近的运动特征⑵具有放大画面内容、缩小画外空间的画面形式⑶有强烈的视点制约性
2、推镜头的画面表现力:⑴突出主体人物,突出细节形象⑵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⑶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的节奏,产生画外情绪
3、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问题:⑴推镜头应具有明确的意义⑵必须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⑶落幅是推镜头的表现重点⑷推镜头的画面节奏必须合理
拉摄:主体越来越小.景别越来越大,环境也越来越大。
1、拉镜头拍摄的画面具有的特征:⑴形成远距离的视觉效果⑵被设主体的视觉重量减轻 ⑶展示环境开阔视野
2、拉镜头的画面表现力:⑴拉镜头是画面空间不断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构图形式⑵有利于表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⑶具有后退是蒙太奇句式特征
3、拉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⑴拉镜头画面造型的重点是落幅⑵保持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优势⑶拉的速度应与画面情绪和节奏一致⑷变焦距推拉与机位移动推拉效果的异同
摇摄:
1、摇镜头画面的特点:⑴机位不变、造成拍摄角度的变化⑵摇镜头调整观众的视线⑶保持空间关系不变
2、摇镜头的画面表现力:⑴表现较大的场景空间⑵交代同一场景种不同主体间的内在联系⑶表现特定情绪
3、摇镜头拍摄要注意的问题: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⑵控制好摇摄的速度节奏⑶摇摄过程力求完美 移动摄像:
1、移动镜头的作用:⑴开拓画面空间,展示空间环境,表现宏大场面⑵表现完整、复杂的现实空间和景物关系⑶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⑷引导观众的视线朝向⑸产生视觉冲击力 ⑹产生节奏
2、移动镜头的拍摄要求:⑴注意保证画面的技术要求⑵注意画面节奏的表现⑶注意移动摄像的起幅、落幅和过程
X切换在电视屏幕上表现为在A画面逐渐消失的过程中B画面逐渐出现,最终取而代之。也就是说,在整个切换的过程中,两个画面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原来的画面逐渐变弱,后一画面逐渐变强。
V切换是在A路信号逐渐消失之后,B路信号才逐渐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表现为前一个画面逐渐变暗到完全消失之后下一个画面才逐渐出现。
线性编辑系统:线性编辑是采用两台录像机进行有选择的复制的过程,一台录像机重放录像带,将选好的素材镜头录制到另一台编辑录像机的磁带上,精确地控制两台录像机的伺服与同步,可保证镜头间连接点的准确与稳定。
基本设备:1)放像机;2)录像机;3)监视器;4)编辑控制器 基本工作方式①组合编辑②插入编辑
基本操作:1.组合编辑 将节目素材磁带上的画面及其声音按照事先编排好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记录在母带上,串编成一个完整的录像节目带。
2插入编辑 是在一个有节目磁带上的某一部分换上新节目,即将母带上不需要的部分用有用的素材替换下来。(插入编辑磁带上必需保证有控制磁迹)
磁迹分布:音频磁迹、视频磁迹、控制磁迹(CTL控制磁迹和TC时间码)
基本操作步骤:编前准备,选择编辑模式,选择编辑入点,设定编辑出点,编辑预演(可省),启动自动编辑,结束编辑(按STOP)
演播室基本设备:录像机、摄像机、控制器(CCU)、监视器、示波器、切换台、调音台、字幕机、提词器、通讯设备等
节目控制区(导播间):(1)灯光控制区(2)视频控制区(3)声音控制区
演播室灯光类型:
1、卤素灯:传统的光源,属于热光源,它们大都具有自身难以避免的缺点:高热量、高耗电,色温3200K。分聚光灯(强、集中)散光灯(辅助、背景光);
2.镝灯:是金属卤化物灯,镝灯色温5500K~6000K,发光效率高。
3.三基色柔光灯:三基色荧光灯管是一种低温光源,色温3200K,它不会给演播室带来高温而影响摄像工作,还可以减少演播室的空调容量,降低成本。
三点布光:三点布光指人物照明的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处理。这三种光线分别承担着不同的造型任务,并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共同形成对人物照明的一个完整的光效效果。
虚拟演播室的关键技术:摄像机跟踪技术;计算机虚拟场景生成;色键技术(虚拟演播室的抠像主要是靠色键器来完成的,效果取决于色键器的质量)
电视新闻镜头语言:叙述镜头,描写镜头,说明镜头,关键镜头,细节镜头,资料镜头
1、叙述镜头:反映的事物一般具有比较明显的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内容上的逻辑关系或因果关系,事物在发生的形态上表现为线性、运动的结构。
2、描写镜头:描写镜头所反映的内容一般不表现为一定的过程,而表现为一定的情景。
3、说明镜头:现实中的有些内容,因其缺乏形象性,往往要通过说明性镜头予以反映。
4、关键镜头:关键镜头是最能反映、提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形象语言。
5、细节镜头:细节镜头的表现对象是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微的情节。
6、资料镜头:资料镜头是与新闻内容有关的旧的形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