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4 15:1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考察报告》。

第一篇:美国、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考察报告

美国、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考察报告

作者:李 勇 文章来源:北斗星社区

一、考察活动的情况

应美国亚洲基金会的邀请,我随民政部考察团1997年11月29日至12月15日赴澳大利亚和美国,对这两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在澳大利亚的布鲁斯班和墨尔本,我们访问了澳大利亚证券委员会、昆士兰州税收办公室、昆士兰州司法局、澳大利亚税收办公室、澳大利亚慈善事业办公室、澳大利亚华人健康促进会、合伙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的旧金山和华盛顿,我们访问了美国亚洲基金会、美国亚洲律师联谊会、加利福尼亚州司法局、旧金山东华医院(民办医院)、美国国内税收服务局、非营利研究与咨询机构(独立部门)、国家首都地区联合之路、美国国际非营利法律研究中心、美国国务院法律事务特殊项目办公室和世界银行。期间,我们与两国政府有关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认真的座谈,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两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情况。

二、美、澳两国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状况

(一)非营利组织形成庞大的整体规模

美、澳两国将社会组织大致分成三大类,一是政府机构;二是营利机构,包括各类企业、商业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营利性医院、营利性学校等;三是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各类慈善公益组织、非营利性学校、非营利性医院等。目前美国注册的非营利组织有100多万个,每年大约新增6万个。澳大利亚注册的非营利组织有10万个。此外,这两个国家还有大量的不注册的不具有法人地位的非营利组织,美国估计有100万个,澳大利亚估计有30万个。经过长期的发展,美、澳两国非营利组织整体结构比较合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现有私营医院5000个,私营大学2000个,民间基金会45000个。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作量越来越大。美国加州现有公益性非营利组织8万个,总资产达1050亿美元,1996年接受捐款450亿美元。两国非营利组织创造的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正在逐年提高。近几年两国非营利组织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一是国际化。有的非营利组织组建了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或加入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尤其是慈善活动正变成一种国际行为。二是标准化。一些组织已自行制订非营利组织的国际基本标准。三是营利化。两国政府鼓励非营利组织向营利机构转变,据说这是因为营利机构通常提供的服务比政府所办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好,政府又能减少资助,增加税收。

(二)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比较健全

美、澳两国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非营利组织法律体系,有的法律规定可上溯近百年,而且至今还在不断补充完善。两国没有专门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法律,对非营利组织的各种行为的规定均置于相关的法律之中,繁多而细致。大部分人无暇顾及而依靠律师,所以两国有很多法律服务机构。两国适用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有宪法、税法、商法或公司法等。美、澳两国都是联邦制,州有独立的立法权。各州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定略有不同,但都是联邦法律的延伸,切合了本州实际。

(三)非营利组织形成了自律机制

美、澳两国非营利组织在自我管理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自我约束。自律机制的形成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明晰、具体、可依;二是社会行为的规范和舆论的监督带动了非营利组织的自律。三是同业组织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自律。两国有大量的同业组织,把非营利组织组织起来进行行业规范,管理手段十分有效。

(四)非营利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二是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服务。美国自七十年代起,非营利组织就承担了大部分社会服务性工作,远远超出政府提供的。这些服务通常带有社会福利性质,深受群众欢迎,满足了社会需求。三是使政府精简了机构,减轻了负担,帮助政府了解民情,管理社会,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谋咨询服务,顺应了“大社会、小政府”的目标。

访问期间,我们也听到来自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各自不同的声音。政府有关部门认为目前法律尚有漏洞,尤其是税收减免条款界定不严密,指责一些非营利组织钻空子。部分非营利组织则抱怨政府有关部门管得过严,程序复杂。社会各界对非营利组织的免税是否公平至今争论不休。不过政府有关部门与非营利组织对这些问题都很重视,均表示要加强信任与合作,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水平。

三、美澳两国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管理方法

(一)登记与注销

在澳大利亚,全国性非营利组织注册由联邦财政部下属的证券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在各州设有机构。地方性非营利组织在州司法局注册。注册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商法和税法。成立非营利组织要有名称、章程、办公地点和5个以上的成员,没有注册资金的限制。名称不能含糊不清,章程需3/4以上的成员通过,理事会成员至少3人并由选举产生。秘书长和司库必须专职,秘书长的国籍不限,但需在澳大利亚长期居住。成立非营利医院、学校等机构,事先需报请政府有关部门审查同意。非营利组织可以自由选择申请注册全国性或地方性机构。注册全国性机构条件较高,要求较严,费用较大。地方性机构可以跨州设立分支机构,但需在外州注册。非营利组织要在章程中明确规定理事会和全体大会的次数、时间和形式,还要规定选举办法,理事会成员需2至3人提名,理事长要一年一换。全国性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变动要经过批准,办理变动手续,并且收费;地方性非营利组织变更理事会成员,必须在一个月内向州司法局备案。外国非营利组织与本国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基本相同,要求秘书长或司库必须长期在本地居住(即当地人),注册登记一般在联邦证券委员会,不实行国与国对等原则。非营利组织注销或兼并前,由证券委员会指定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审计,剩余财产由法院判决移交同类非营利组织,然后收回法人证书。如资不抵债,由指定注册会计师向法庭起诉,由法庭判处。如果营利机构兼并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财产不得私分,需用于与宗旨相同的事业,或存入银行。

在美国,注册非营利组织是在公司法和税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下进行的,具体方法各州不尽相同。非营利组织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注册,不登记的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享受免税待遇。注册的非营利组织由州税务局审定是否享有免税资格。州务卿办公室(亦称政府办公室)负责批准,然后由司法局进行注册登记,颁发法人证书。非营利医院、学校等机构先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然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查批准,领取执业证书。非营利组织如不满意州税务局的审定意见,可以申诉。州税务局和州务卿办公室对非营利组织的章程审定得非常严格,要求章程明确规定:(1)所有经营服务收入全部用于宗旨相关的事业;(2)机构终止时将全部剩余财产转交同类组织;(3)机构董事长、秘书长的产生方式,举行会议的时间、地点及方式。非营利组织可以接受邮寄方式的捐赠,但不能跨州集资。非营利组织如在外州开展活动或在外州设立分支机构,应在外州注册,分支机构名称前要冠以母体全称。外国非营利组织与本国非营利组织在登记管理方面是一样的,不仅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待遇,而且所筹资金可以寄往国外。非营利组织注销时,需在60日内将帐目查清,然后向州务卿办公室报告,如果非营利组织不提供任何材料,司法局将通知税务局取消免税资格,并对其资产进行清理评估,资不抵债将由司法局将现存财产冻结,注销名称。

(二)财政与税务

1、政府财政支持。美、澳两国非营利组织只要经注册取得法人地位,就有资格取得政府的资助。由于两国政府均主要不直接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而是委托给非营利组织,因此非营利组织可以从政府那里申请得到社会公益事业的项目资金。政府的资助方式不是简单的拨款,而是采取项目招标。非营利组织每年要精心选择项目,做出翔实的项目报告。项目内容符合政府的意愿,方能得到批准。项目确定后,政府要与非营利组织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并随时对其进行监控管理。项目结束后,非营利组织要进行总结,政府验收评估。

2、税收减免支持。在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负责对非营利组织的所得税减免。地方税务局负责对非营利组织的土地税、财产税、销售税的减免。从事教育、宗教、公益、福利、慈善、科技类的非营利组织享受免税。非营利组织接受捐款和会费收入免征所得税。一般非营利组织从事一些与宗旨相关的经营服务性活动,如基金会与商店为慈善共同销售某种商品等,收入是免税的。但要求所有免税的收入必须用于与章程所规定的宗旨相符的事业,不能分给任何成员。在美国,联邦税务局负责对非营利组织的所得税和财产税减免。非营利组织免税必须符合联邦税法的规定,有30种情况的非营利组织可以享受免税。非营利组织主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公益性机构。在公益性机构条款下,宗教、慈善、文化、科技、环保、保护儿童和动物等机构可以免税;向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捐赠等可免所得税。第二类是互益性机构。在互益性机构条款下,工会、农会、商会、娱乐俱乐部、联谊性社团、殡仪公司、信用合作社、退伍军人协会、农民食品合作社、房产协会等机构,只免一部分税种,但不能免捐赠税。

(三)监督管理

1、政府监督管理

澳大利亚对非营利组织处罚的机构有二个,一是登记机关,二是法院。处罚手段分为罚款、终止活动和判刑等。多数情况下,政府采取终止活动的处罚。登记机关有权撤销非营利组织的理事长,暂停非营利组织的工作。

美国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主要政府部门有:登记机关、税务机关、审计机关和政府有关主管机关。政府机关的管理人员经常到非营利组织检查,并对非营利组织的有关报告进行审查。有33个州由司法部门负责对非营利组织的财产进行监督管理,他们拥有仲裁权、处罚权和起诉权,以确保非营利组织行为规范。此外,美国政府还委托国家慈善信息局、人类慈善咨询服务组织和宗教财务委员会等机构,制订相应的管理标准,评估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情况,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管理。

美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是多方面的,有许多严格的具体规定和限制。这里仅举几例。

--关于政治限制。慈善机构不可有大量的游说活动,不可为政治竞选而活动。其他非营利组织亦不能将钱直接用于个人参与竞选。向党派或从事政治游说机构捐款,捐款人和被捐款人均不免所得税,受捐机构还应公布捐款人和资金使用情况。

--关于商业限制。非营利组织从事一些经营活动可以免税,但机构本身应具有免税地位。短期活动可以免税,长期活动可能不免;收入用于与宗旨相关的事业可以免,用于无关的不免税。民间基金会不得拥有企业,不得投资与董事会成员有利益关系的项目,对单个企业股权的拥有比例不得超过26%,一般最低要将5%的当年资产(包括基金、不动产、投资收入及利息)用于公益性活动和项目支出。

--关于税务管理。联邦税务局制订了非营利组织的自查标准,先由非营利组织自查,然后联邦税务局通过计算机,每年按1-2%的比例抽查(大约2万个非营利组织),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年度财务报告,重点单位是民间基金会。非营利组织应如实反映活动项目、财务支出以及资产经营损益情况。联邦税务局通过严格审定,认可其下一年度的免税资格,如发现问题,将分别采取罚款、取消免税资格等处罚措施或由登记机关取消设立资格。

--关于财务审计。美国非营利组织虽然是非营利性质的,但其年度财务报告与营利机构一样,要求很严,标准很高,内容涉及现金收支、财产、债务、证券、抵押等,尤其是对集资的财务管理,要求更严。为此,政府专门指定美国注册公共会计事务所和财务标准董事会,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进行管理。

2、同业组织监督管理

澳、美两国有众多的非营利组织的同业组织,它既帮助非营利组织维护合法权益,为非营利组织服务,同时又帮助政府监督管理非营利组织,促进非营利组织的自律。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管理力量的不足,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起桥梁作用。美国华盛顿非营利研究与咨询机构(独立部门)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非营利组织的同业组织。它采取会员制,至今有715个非营利组织成为该组织的成员。该组织热心帮助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加强合作,向政府反映非营利组织的愿望和建议,开展信息交流和社会调查,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促进非营利组织的行为规范。每个月,按国家慈善信息局制定的行业标准,在专门刊物上公布会员的评估结果,让社会知晓和监督。这就给所有会员单位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严重违纪,将被开除。

3、社会监督管理

澳大利亚证券委员会将非营利组织的有关材料输入计算机,免费供社会查询。美国政府也向社会公开非营利组织的有关资料档案,尤其公开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税收状况。此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很大,效果很好。两国新闻媒体常有此类报道。五年前美国联合之路总裁由于薪水过高并牵连其他丑闻,被新闻界曝光,最后被判入狱,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一些非营利组织私下抱怨新闻界好事宣传不够,丑事紧抓不放,对新闻界敬而远之。足见新闻舆论监督的威力。

四、我国与美澳登记管理方式的比较

(一)关于分类

美、澳两国将非营利组织按服务对象和利益取向分成公益性和互益性两大类,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为公益性(其中包括慈善和社会福利),为内部组织成员服务的为互益性。政府的管理主要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如给这两类机构不同的免税待遇等。至于非营利组织的其他多种形态,就连学术界也很少研究。非营利组织分类的简化,带来管理上的便捷高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团蓬勃发展之后,又出现了许多其它形态的民间组织,如“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持股会”、“消费合作社”和农村互助组织(“储粮会”、“储金会”)等。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能包容这些多种组织形态的科学概念。由于未抓住本质特征,使这些组织的分类有越来越细的趋势,如分门别类制订单一的管理法规,势必造成繁乱的局面。

(二)关于法人

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美、澳两国非营利组织只要注册登记一律为法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不需要注册登记,法人与非法人的权利与义务明显不同,如免税待遇就不一样。我国注册登记的社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目前地、县一级许多注册登记的社团为非法人。二是在登记程序上,美、澳两国非营利组织先取得法人资格,然后以法人的身份开立帐户、租借房屋,从筹备阶段即开始承担法律责任,最后由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成立并颁发证书。如已获得法人资格的非营利组织未能开业运行,其法人资格也就失去意义。政府认为,取得法人资格而未开业,并未对社会产生危害,因此可以不去理睬。我国社团在成立登记时,应先满足法定条件,如要有资金、场地、一定的组成人员等等,并获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最后才由登记管理机关确认法人资格。

(三)关于预审与追惩

美、澳两国没有过多申请设立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定,政府初期主要审查是否具有非营利性质,他们认为,公民自由设立各类组织,是宪法自由精神的体现,是“人权”的标志。但只要机构一经注册成立,面对的是非常严厉的法律规定。政府有关部门运用最先进的手段进行监督,处罚手段很强硬。相比较,我国目前比较重视设立条件,成立前的审查比较严格,成立后的管理明显薄弱,处罚不力。

(四)关于业务管理部门

与我国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概念对应,美、澳两国“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审查的机构范围和承担的监管责任比较小,仅限于教育、医疗等专业性强并且直接关系民生的非营利组织。此外,美、澳两国成立非营利组织没有担保单位,非营利组织与营利机构一样,均自我承担法人所应承担的全部责任。我国有明确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法律概念,业务主管部门除了负责事先审查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成立申请外,管理的事务比较多。

(五)关于组织章程

美、澳两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设置条件、日常运作、监督管理等具体规定大多不写在法律的明处,而是将其置于规范的章程中,一般在非营利组织的筹备阶段向其提供章程范本,让非营利组织自我约束。比如,要求非营利组织的章程规定领导人不得实行终身制,要进行经常性的选举,年龄超过72岁要经董事会批准;承诺本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机构的领导人年薪不得高于同类机构领导人的年薪水平,等等。这就使章程内容更具体,更有自主意识,把政府的意志变为非营利组织的自我行为。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一条对社团章程仅要求载明“名称、宗旨、经费来源、组织机构、负责人产生的程序和职权范围、章程的修改程序、终止程序”,至于社团对这些事项作怎样的规定,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一部分社团章程随意化,甚至有意埋下不轨行为的伏笔,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六)关于分级管理

美、澳两国实行联邦和州两级负责制,州以下部门不再管理非营利组织。联邦政府对非营利组织不作统一规定,各州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我国实行分级管理体制,中央、省、地、县各级均有管理职责,实行统一的管理。

五、启示和建议

美、澳两国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制订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和改善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有一定的启示。

(一)政府不能放松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美、澳两国经济比较发达,法律健全,社会行为普遍规范,但其政府半个世纪以来,从未放松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相反,是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政府职能予以加强。其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

1、政府管理为主,社会监督为辅;

2、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建设和行政监控;

3、政府管理的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

4、政府管理由多部门组成,权力合理分配、相互制约;

5、政府管理的各项措施具体,手段先进。两国实践表明,政府强有力的管理,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根本。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管理工作滞后了,与美、澳两国相比,不是严了,而是松了。不久前,中央做出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的决定,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这些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很好地理解和贯彻。在1998年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上,多吉才让部长指出,对于民间组织要采取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这完全符合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也符合世界各国政府采取的普遍管理原则。我们要按照部党组的要求,把培育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转变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全面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科学管理,加大立法和执法的力度,维护国家行政管理的权威。力争通过几年踏实艰苦的创业,把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把握和处理好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质

对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质的界定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事实上,大部分非营利组织并非不营利,这是生存使然。某些商业行为并不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属性,这也是不争事实。美、澳两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大致有三个渠道,一是自主经营收入,二是社会捐赠和资助,三是政府的项目资助。其中自主经营收入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而且正成为发展趋势。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平均有50%来自经营收入,剩下的来自社会捐赠(9%)和政府的项目资助(40%),有的非营利组织甚至高额营利。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盈利的资金如何管理。美、澳两国的做法是:

1、明确非营利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归社会所有,个人不得侵占;

2、非营利组织可以开展与宗旨一致的经营活动,但全部所得必须用于与宗旨相关的事业或捐献给社区慈善事业,任何人不得分红;

3、机构终止后,剩余财产转移给同类机构,个人不得瓜分。我们认为,这些做法较好地规范了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保证了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质,值得借鉴。建议进行我国非营利组织组织体系的研究,争取在名称、性质、范围等方面基本与国际社会接轨。在登记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区别社会服务组织的成立动机。社会组织可以自主选择营利性质和非营利性质。凡欲营利分配的,实行工商登记,并科以税赋。要在政策法规上,规定非营利组织不得开展与宗旨无关的经营活动,经营收入不得私分,剩余资产转移给同类组织。要求非营利组织按政策法规规定,在章程中载明财产的性质、使用原则和范围、注销后的处理方法。

(三)政府应给予非营利组织财政和税收减支持

美、澳两国对非营利组织采取了“放水养鱼”的办法,一方面,给予非营利组织必要的财政资助和税收减免,另一方面,要求非营利组织在享受这些条件的同时,向社会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以此作为报答。如美国旧金山东华医院,1995年州政府为其免了50%的税收,该院则向社会提供了340万美元的免费医疗服务。可谓国家让之以税,社会得之以利,机构得以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整体发育比较晚,资金来源匮乏,运作成本很高。为使非营利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并鉴于我国目前的财政情况,建议进行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及财政拨款方式改革的尝试,将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转给社会中介组织承办。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严格的审查,与选定的社会中介组织直接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将财政款项拨给社会中介组织。通过这一尝试,探索培育社会中介组织、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方式。此外,国家要进一步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减免政策,关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规定应更易于操作。

(四)促进非营利组织自律机制的形成

自律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走向成熟的标志。为此,需要我们长期地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借鉴美、澳两国的做法,建议:

1、加快社会团体组织通则、财务制度的研订,规范非营利组织的章程,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制度要具体化、标准化、合法化。对法律上不便明示的有关问题,如最高年龄限制等,通过非营利组织章程进行自我规范。今后不论是非营利组织的成立登记还是日常监督管理,应审查章程为重点。

2、规范法人管理。目前我国社团非法人状况比较混乱。我们认为,公民可以自由选择法人和非法人,只要注册的非营利组织都应是法人。实行法人登记制,将使非营利组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规范自身行为,有利于政府统一管理。

3、培育和建立一批同业组织,形成普遍的行业自律和互律。

4、建立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监督机制。在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对基金会等公益慈善性组织的财务管理要作为重点,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稽核,将其结果向社会公开,允许公众进行检查监督。非营利组织的年检资料和公益慈善机构领导人的收入应公布于众。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5、开展非营利组织管理标准化的研究。完善年度检查的内容,使之简捷、系统,可操作性强。建立一套计算机识别分析的评估指标体系。

(五)大力开展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在美、澳两国,社会上拥有众多的非营利组织研究人员,其中不乏专家、教授,信息交流十分活跃。我国在这方面相对薄弱。建议今后条件成熟时,出版非营利组织年鉴,编纂研究书刊,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开展业务知识培训。要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国际学术交流。访问期间,我们一方面深感两国政府、一些国际组织和有关非营利组织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关注。如美国国务院近期已启动根据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会谈议定的中美法律合作项目,他们对我国的行业协会和基金会的立法管理很感兴趣。另一方面,深感我们与美、澳两国在各自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上的相互陌生。建议今后积极稳妥地开展研究合作项目;参加必要的国际会议;选派政治与业务过硬的干部出国考察或作短期培训;在三个条例出台后的适当时候,举办中外非营利组织管理座谈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方式,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同时也宣传我们自己。

第二篇: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NPO)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

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非盈利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社会问题的多重性、复杂性是市场机制难以招架的,更谈不上合理地解决。同时,市场机制本身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对残疾人、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对社区中老年人的照顾等,也是单一的市场机制所无能为力的。同时,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而非盈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一、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非营利组织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赢利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如出现了联合国,以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世界银行,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扶贫性质的援助性贷款工作;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关注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与健康问题;WTO组织也属于这种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这些公益组织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

社会三大部门在社会中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分工合作,使社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第一部门,创造先进的生产力与社会财富,是社会基础。第二部门,通过纳税和财政支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平与秩序。第三部门,通过征集社会志愿和经营处理特别公共事务,救助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和谐与文明。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三大部门内在也发生了变化。逐渐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改造和建设,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所谓市场化改革就是确立了平等的市场参与主体、公平透明的市场运行规则和中立的市场裁决主体。在这个市场体制中,各市场参与主体平等参加市场竞争,每一主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参与和怎样参与,但必须对其选择后果负责,并按照市场规则和制度办事。其结果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存活下来,丰富了社会供给、提高了商品品质、价格低廉、服务周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市场化的选举竞争和规则的执行使政府腐败逐渐消除,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非赢利性组织则通过公平的竞争主体和公行的自律互律准则,促进公益市场的透明化,提升公益组织的效率,增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非营利组织界定:

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广泛采用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定义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①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资金回报;②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③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FASB对非营利组织描述的特征①和③基本上说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和“公益性”,当然特征①中的捐赠者绝大多数是民间个人和机构,因此FASB描述的非营利组织也具“民间性”特征,特征②说的即是“非营利性”。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在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时,不少人常常谈到事业单位。从经营目的来说,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但其具有国有属性,且多是由财政拨款的。因此,不宜将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混为非营利组织一谈。征求意见稿规范的主要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问题,其指出民间非营利组织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不以营利为目的;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③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可以看出,此定义借鉴了美国的定义,且更加突出了非营利性和社会公益目的。征求意见稿用列举的方式指出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就与我国的事业单位区分开来。从法律形式上来考察,这三个单位是符合民间非营利组织条件要求的:社会团体是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的,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基金会是指对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自愿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因此,征求意见稿将它们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从而做出会计规范是合适的。

非营利组织使命:

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利润指标在企业财务中,利润指标能为衡量企业绩效提供标准,为企业提供量化分析的方法,使企业的分权管理成为可能,也便于进行不同组织之间比较。然而,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非营利组织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对企业而言,内部管理通常可划分为许多责任中心,对每一责任中心都明确其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在对其职责履行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给予其相应的利益。而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于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非营利组织作用:

(1)社会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中介服务和直接服务。(如出国留学的咨询服务和各种养老院、民办学校)

(2)社会沟通。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充当桥梁。一方面,向政府反映企业、社会的意见、建议,为政府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协助政府作好宣传、指导、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如各种行业协会)

(3)社会评价。对生产、消费品作出公正的评价(如各种调查机构)。

(4)社会裁断。调解社会成员之间的纠纷,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

基本的政治作用:

(1)政府合法性的资源供给者,合法性就是人们对享有权威的人们的地位的承诺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2)政府权力的监督者。非赢利组织为人们的自由结社提供了自我组织的空间,这些组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保护人类整体利益为宗旨,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唤起公众的公共意识,影响政府的公共决策。

(3)民主价值观的培育者。有利于培养公众的正确的参政观。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1、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征:

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类: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家庭。非营利组织与其他四类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劳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

非营利组织具有如下财务特征:

(1)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非营利组织不依靠从顾各那里获取的服务收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提供的服务,其收费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免费的,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收费。

(2)不存在利润指标。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

(3)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对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4)所有权形式特殊。非营利组织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动作、管理和处置资财。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因而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降低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二是有助于非营利组织对外树立形象,提高组织公众信度,组织的筹资管理更顺利有效。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功能:

(1)体现组织宗旨。一个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一目了然地体现着其组织活动是否合科宗旨。在美国,审计部门主要通过对财务收支的审计来判断非营利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组织的性质,从而决定其是否可享受免税资格。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由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有限性和目标的高尚性,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必要。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障项目所需自己的收支,使组织处于安全运作状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能够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

(3)防止腐败。一个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如何,反映着该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和作风。严格的财务管理将使组织的每一个环节处于透明和公开的状态,配合合理公正的奖惩制度,将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

(4)监督组织的运作。财务管理记录了组织的日常活动情况,通常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情况的监督,可以从一个侧面监督组织的运作。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成员通过定期检查财务状况,对组织运作管理进行监督。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间接地监督其活动的非营利性及合法性。

(5)争取减免税。非营利性组织可以享受各种减免税政策。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一些非营利组织税收的优惠政策。大体上有两类:一是对非营利组织本身的减税,如土地税、房产税、汽车牌照税、特殊营业税等;二是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者的减税,我国1999年实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税收上享有一定的减免税待遇。通过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编制组织的财务报告,可以争取更好的减免税待遇,对组织的发展作用重大。

非营利组织介绍:

一、台湾

一般在台湾提到非营利组织,主要可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类型。因为人的聚集而组成的法人团体,称为“社团法人”,例如,协会(社会服务及慈善团体)、学会(学术文化团体)等。因人的聚集而设立,因此最高权力来源为会员大会,由会员大会选出理监事若干名后组成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再分别由理事会中选出理事长以及监事会中选出常务监事,作为日常会务的主要管理以及监督等工作。一般的协会会在理监事会下设总干事或秘书长,作为主要的会务行政人员,管理协会的实际会务。

因为财物的聚集而设立组织的团体,称为财团法人,也就是一般的基金会。财团法人因为“财物”而聚集,所以重点在财物的管理(因为不一定是钱,也可以是土地等有价且可以孳息的财货)。因此在成立之初便需订定捐赠办法,设董事会,并且内置董事长、董事与监事若干人,执行这笔财物的管理,因此董事会为日常政策性决定的单位,一般会在下设一执行长,作为日常基金会行政事务的工作者。

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差异:前者依人而设立,所以一切权力来源为会员大会,理事长为间接选举后的最高领导人,连选得连任一次,每次任期最多不可超过4年。后者因为财物而设立,所以一切权力最高来源为董事会,董事长及董事皆可连选连任。前者的重点是众人的意志,后者的重点是要把钱管好。前者有明确的法律管辖,人民团体法为其主要管理法律。后者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只有在民法内有间续性的提到,目前在台湾实行的财团法人设立管理办法,多半都只是中央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已。

二、英国

在英国,非营利组织很少被视为一个单一类型的实体。所有善心组织都必须向慈善机构委员会(Charity Commission)登记为慈善机构(charity)而不是非营利组织。在美国被归类为非营利组织的其他团体,例如职业团体(tradeunion),分别受到不同法规的规范。

三、非营利组织在中国

中国大陆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没有典型的西方意义上非营利组织。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实际上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从雇员到资金来源都有很深的官方背景。近年来,许多和西方非营利组织近似的社会组织数量呈不断增多之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这些组织在到政府部门注册时,要么选择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成为同青联、妇联一样的半官方组织,要么注册成为普通的营利性公司。许多国外的跨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它们中国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很多国外非营利组织选择注册为营利性公司,还有一些干脆选择不进行注册。编辑本段中国非赢利组织的现状

中国非赢利性组织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均拥有量不足。非赢利性组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和民主的发展程度,是公众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工具。据统计,我国每万人拥有的非赢利性组织的数量为1.45家,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为51.79家,法国则高达110.45家),而且低于印度和巴西这两个发展中国家,非赢利性组织数量的不同,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买卖双方,还需要大量中介组织对市场交易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还制约了社会集体福利水平的提供,非赢利组织的主要功能在于为社会提供集体的福利。例如,社区服务、养老等。由于这些集体物品的消费规模较小,如果政府直接提供,那么组织成本将非常高,因此,政府一般不会直接介入这类集体物品的供给,而是通过非赢利性组织来提供一定的集体物品。

(2)经费不足。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非赢利组织,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根据2000年对非赢利组织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41.4%的非赢利性组织将它面临的主要是经费不足。

(3)能力不足。非赢利性组织的能力主要是指非赢性组织动员多种社会资源,如社会资源等来实现自己的宗旨,其不足主要表现在非赢利性组织总支出规模太小。从微观角度来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非赢利必组织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缺乏迎接新挑战的观念和知识。

(4)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公众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功能结构不合理和服务对象结构不合理。

功能结构不合理:非赢利组织一般分为政治型的(各种人民团体)、业务管理型的(各种行业协会)、利益代表型(代表某群体利益如企业家协会)、公益服务型(弱势群体保护协会)、文体联谊型(围棋协会)和学术交流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据调查表明,当前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学术交流团体,占总数的48%,其次是业务团体,占28%,利益代表和公益型的分别占约6%,非赢利组织的功能结构同社会总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发达的民主国家,公益服务团体所占比例较大,即使同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公益性组织的比例也非常低。服务对象结构不合理:非赢利组织的服务对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优势群体,这部分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中上阶层;中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中下阶层;弱势群体,处于下层和最低层,当前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非赢利组织数量还较少。

(5)法制缺陷

非营利组织分类:

1.动员资源型。非营利组织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包括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随着这种社会功能日益发展和成熟,动员资源在少数非营利组织身上会逐渐专业化,出现一些以动员资源为核心功能的非营利组织,包括一些专业筹款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一些专业开展资助活动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一些专业招募、培训和派遣志愿者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可能数量很少,但专业化程度很高,有相当高的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对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形成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平台,因而在公益认定和评估,以及社会监督和监管方面都应有很高的要求和相应的约束。

2.公益服务型。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益服务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公益慈善、救灾救济、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及社区建设等许多领域,都是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服务较为集中的领域。随着这种社会功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公益服务在一些非营利组织身上会逐渐专业化,出现一些以公益服务为核心功能的非营利组织,包括一些主要开展公益项目的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开展各种社区服务的基层组织等。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数量巨大,分布广泛,但是单体规模可能不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面对受益者的各种需求,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各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并谋求社会公益;它们与各级政府和相关各个领域的政府公共服务相辅相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

3.社会协调型。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形式的非营利组织越来越成为公民表达意愿、维护权益、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实现价值的最为广泛和直接的形式,这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近年来在数量上急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这种社会功能的发展,推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治理成为一部分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功能。从机制上看,大体上有以社区为基础的横向协调型和以社群为基础的纵向协调型两种不同类型,前者如各种社区群团组织,后者则包括各种形式的商会、行业协会、工会、联谊会、同学会、消费者协会等。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一般采取会员制的社团形式,注重社会资本,在会员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共益空间并为会员提供服务,同时强调对所在社区或社群的代表性,积极参与社会公共非营利组织事务。它们数量很大,种类繁杂,其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自我稳定性。

4.政策倡导型。非营利组织不仅积极参与各级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以各种努力倡导和影响政策结果的公益性与普惠性,而且往往作为特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表达其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随着这种社会功能的发展,政策倡导成为一些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功能,其中一部分成为专门从事相关政策研究并积极影响政策过程的思想库,另一部分成为积极参与社会博弈的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或者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有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政治过程有影响的压力集团。这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很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明确的政策主张,较多关注社会公正,并通过积极的倡导活动影响政策过程。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1、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征

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类: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家庭。非营利组织与其他四类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劳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

非营利组织具有如下财务特征:

(1)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非营利组织不依靠从顾各那里获取的服务收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提供的服务,其收费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免费的,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收费。

(2)不存在利润指标。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

(3)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对非营利组织而言,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因而对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4)所有权形式特殊。非营利组织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动作、管理和处置资财。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因而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降低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的成本,提高组织动作效率,使有限的动作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二是有助于非营利组织对外树立形象,提高组织公众信度,组织的筹资管理更顺利有效。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功能:

(1)体现组织宗旨。一个组织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一目了然地体现着其组织活动是否合科宗旨。在美国,审计部门主要通过对财务收支的审计来判断非营利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组织的性质,从而决定其是否可享受免税资格。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由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有限性和目标的高尚性,通过严格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必要。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障项目所需自己的收支,使组织处于安全运作状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能够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

(3)防止腐败。一个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如何,反映着该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和作风。严格的财务管理将使组织的每一个环节处于透明和公开的状态,配合合理公正的奖惩制度,将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

(4)监督组织的运作。财务管理记录了组织的日常活动情况,通常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情况的监督,可以从一个侧面监督组织的运作。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成员通过定期检查财务状况,对组织运作管理进行监督。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间接地监督其活动的非营利性及合法性。

(5)争取减免税。非营利性组织可以享受各种减免税政策。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一些非营利组织税收的优惠政策。大体上有两类:一是对非营利组织本身的减税,如土地税、房产税、汽车牌照税、特殊营业税等;二是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者的减税,我国1999年实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税收上享有一定的减免税待遇。通过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编制组织的财务报告,可以争取更好的减免税待遇,对组织的发展作用重大。

(6)预防危机。非营利组织可能面临各种困难和危机,财务上的危机可能直接导致非营利组织业务的开展,危及组织生存发展。通过健全的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规划,可以确保组织发展的资金基础,预防和化解财政危机,谋求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7)提高公信度。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是对组织的捐赠者一个正规的书面交代,对非营利组织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实行健全透明高效的财务管理,才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增加捐赠人对组织的认同,从而获得更多的捐赠。

解决非营利组织困境的措施:

(1)建立政府与非赢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

(2)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非赢利组织发展。

(3)政府制定扶持非赢利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如改登记制为备案制,取消挂靠制,保持独立性,加强监督和引导非赢利组织的结构转型,加快公益类和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非赢利组织的发展)。

(4)非赢利组织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人员素质、知识水平、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非营利组织的局限性:

(1)非志愿性。许多国家的非赢利组织的经费开支直接来源于政府,各种非赢利组织日益专业,许多工作人员不再是志愿者而是职业受薪者,成为类似的职业官僚,志愿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培训。

(2)非独立性。由于志愿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或企业捐赠时,非赢利组织就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受资助者价值观和行为的引导。

(3)政府职能的虚假转移。不能有效地履行对政府的监督职能,成为准政府组织。

(4)腐败问题。由于一些大型非赢利组织决策的非公开性和非民主性,使得非赢利性组织也受到腐败和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的困扰。

非营利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从概念的内涵看,非政府组织是在政治领域中定义的,它主要包括各种利益群体的组织,例如工会、妇女组织、行业协会、职业团体等。从字面意义上看,企业当然也属于非政府组织,但由于它不在政治领域中,因此从概念的内涵看,不能将它包括进来。

非营利组织则是在经济和社会服务领域定义的,它主要教育、卫生、科学、社会福利及其它福利组织。由于这些组织所的服务的受益人一般为个人,可以进行收费,有的服务还可以完全市场化,例如医疗服务中的某些项目是如此,因此这组织是介于经济与社会服务之间,有时甚至可以互换,从“产品”性质上不能完全将它与企业区别开来。而从组织目标上则可以看出二者明显的差别。企业的目标是赢利,而社会服务组织是不赢利的。

非营利组织可以收费,但其水平应低于市场价格。机构也可以有利润,但不能用于分配,而必须用于符合组织目标的服务项目。

同样,从字面上看,政府也是非营利组织,但它是政治领域范围,因此在使用非营利组织概念是,还没有人将政府包括进来。

为了强调政府、企业与其他组织的区别,出现了第三部门概念,它包括政府与企业之外所有类型的组织。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都属于第三部门,这是它们的共性,但由于它们之间存在上述的区别,从评估的目的看,还是应当注意这种差别。

第三篇:非营利组织

关于中西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比较研究

摘要: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政府组织及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志愿者的加入,可以有效的降低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成本,减轻资金压力,使得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产生巨大的效力和活力。随着环境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灵活性、专业基础的志愿者队伍,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志愿者约占总人口的7%,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一般都在40%以上,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工作刚起步,在这一方面与西方有一段距离。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双方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问题,然后取长补短,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办法加以解决,特别是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西方

非营利组织

志愿者管理

问题与解决

一、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谈到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那么就有两个概念需要解释清楚,这两个概念分别是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谈到非营利组织的英文原文是Non-Profit Organization,缩写为NPO。这里,将它定义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从这里可以看出,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和或互益性等特点,它的活动范围遍及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志愿者,又被称为义工,一般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不计报酬,主动帮助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社会资源,志愿者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体现的是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政府在人的管理上的共性的话,志愿者管理则鲜明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个性,它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与一般政府和企业不同。政府和企业有大量的员工,所以需要特定的人员和制度来处理人事问题,但是非营利组织只有少数员工,其他的人员只有负责制定政策的理事和没有薪金的志愿者,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能完全照搬一般的企业或政府的人事管理。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独特的社会资源。志愿者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Stenzel & Feeney 于 1968 年指出志愿者五种不同的基本理念:志愿者并不是一个职业工作者,志愿服务 是无酬劳的,可以自由决定对组织提供多少的服务时间;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是不支薪的,仅可以申请交 通费、餐费或参加研讨费与训练的费用;志愿者与机构内的专职人员,具有不同的责任;志愿者对于志愿 服务有不同的使命与背景,不像专职人员需要有专业的背景与学习经历;志愿者对于组织的认同程度不同,此差异呈现出志愿者的人力运用,是一特殊现象,并将走向“专业化的管理”。志愿者管理鲜明地体现了 非营利组织的个性,它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是组织最大的动力 来源。没有志愿者的投入,许多非营利组织恐怕将举步维艰;但也有的组织招募了许多志愿者,却对组织 毫无帮助,反而造成了新的问题。因此有效地进行志愿者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二、西方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1、人员选择范围小

在国外,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中,中年人比例较高。35~54岁的人所占比例为55%,24~34岁的为50.8%,18~24岁的年轻人为38.4%,75岁的老年人参与比例为33.7%。然而近几年,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繁重的工作使得人们闲暇时间减少,工作的负担也让更多人选择和家人在一起。这使得正处于事业发展期的广大中年人在志愿服务和休息之间左右为难。这也导致了目前志愿者可选择的范围相对有限。

2、人员流动性大

志愿者工作的特殊性可能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由于志愿者多数是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为社会提供这种志愿性服务的。工作的性质以兼职为主。当本职工作变化或工作的时间、地点发生变化时就有可能退出该组织。同时志愿组织的主力军——大量的退休人员和学生本身也是不稳定的。年长的志愿者很有可能由于身体的原因无法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而学生群体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以上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志愿组织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的特点。

3、人员培训的缺乏 志愿组织对人员培训方面的重视还远不及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既能给企业为了带来更多的利润,也符合员工的需要,成为一种员工的福利。而在有些志愿组织中,工作的专业性相对较弱,对人员的培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既不利于志愿者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也不利于志愿者对工作产生热情,工作的积极性弱化。

4、难以留住志愿者,造成人才流失

使用过志愿者的非营利组织也存在留住现有志愿者的问题。在1992年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发现,40%的非志愿者曾经当过志愿者,但他们最终退出了志愿者行列。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志愿者管理人员不清楚怎样留住他们。研究发现,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如下方面:

1)志愿活动的项目设计和志愿者们所期待的活动相左。2)缺乏对志愿者必要的回报,3)缺乏适当的培训与管理。

4)相对于全职工来说,志愿者感觉到差别对待。5)对工作时间的要求不合适 6)缺乏个人成就感。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中国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者血肉相联。他们大多是依靠朴素的热情和情感从事公益事业,管理志愿者。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志愿者人数与日俱增,志愿者管理却缺乏相应的发展。事实上,非营利组织对志愿者的态度相当复杂:一方面,志愿者的参与,大大降低了非营利组织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元化,如果缺乏使命认同与训练,志愿者往往成为领导或管理上的阻力,而不是助力,甚至可能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形象。因此,与志愿者管理相关的主题就成为非营利组织关注的焦点之一。志愿活动在中国面临着宏观与微观的巨大挑战。

1、缺乏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还没有就如何开展和完善志愿者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法规,尽管它已经在具有法规效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倡导志愿者活动。中国政府已经就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颁布了法规,志愿者活动是通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类载体进行活动的。从目前来看,中国政府对于志愿者工作的政策、法规、规定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法规、部门政策、团体章程和国家领导人和部门领导人的支持。这也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法制化国家过渡时期的特色之一。

中国政府也没有对志愿者的活动和志愿者的管理提出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的政策,尤其是在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和招募方面,更是没有详细的规定。只是在各具体部门的文件和法规中分别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对于开展志愿者活动作了一些要求。

2、志愿者认知和公众参与意识不足

我国志愿服务资源不足、志愿者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

● 公众习惯于依赖政府,尚无积极“参与自己的生活”的意愿。公众对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认知非常有限;

● 一些政府部门对发掘志愿者资源重视不够,还没有认识到动员志愿者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在传统理念下,还缺乏培育和发展志愿者组织的完善法律、法规。由于民间志愿者组织不发达,公众缺乏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和多样化参与的选择;

● 在政策层面还缺乏积极的制度激励鼓励公众参与志愿活动。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志愿精神与志愿文化;最后,一些政府部门在推动志愿服务时仍然习惯于借助行政力量,这也制约了民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力。

3、靠个人信念、魅力和热情来吸引和管理志愿者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很多都是由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的,成立之初基本不受过去体制内单位框架的制约,也没有固定系统的管理制度,更多的是凭着志愿者的信念、热情来工作。其基本管理理念是以组织作为一个大家庭,发起人像是家长,大家都因为认同组织的一些理想与目标而投身进来。或者因为发起人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志愿者的拥护,使组织周围聚集着一些志愿者,而这个大家庭自然也要照顾和保护每一个成员。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营利组织凝聚力表现之一。

4、缺少志愿者管理理论与机制

中国非营利组织志愿活动的专业管理人员和专职工作者极度缺乏。从事志愿活动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士,又缺乏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日常的管理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而缺乏专业人员又使志愿者的总体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兼职的志愿者流动频繁,志愿者和机构之间相互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这些因素都大大制约了志愿活动事业的发展,甚至给事业带来负面影响。

志愿者组织的工作进展随着社会的大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工作计划不完善,导致志愿者工作计划不细致,从而成果见效慢,志愿者工作热情很难持久,流失率高。志愿者管理中的很多环节,比如招募、使用、培训、管理、评估和激励等,都亟待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综上所述,在中国,民间志愿者组织尚未能得到政府有力的政策、经济、技术和资金支持,开展活动的经费主要依靠自身努力筹集,使得志愿活动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四、改善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1.加大向社会宣传公益事业的力度

为了号召和动员公民发扬中华民族助人的优良传统,唤起全民的公益意识,非营利组织应该积极与新闻机构、传播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大力宣传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需求,为组织的健康发展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2.建立、完善与志愿者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立法的法律依据来看,宪法第42条规定

“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从而为志愿服务立法提供了直接依据,从立法实践来看,我国已经尝试规范志愿者组织,比如《红十字会法》中有一项原则就是自愿服务的原则,这也是对整个志愿服务组织的规定。而且,我国许多专项法律中倡导对特殊群体实行志愿服务,如《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但根据目前我国志愿者队伍发展蓬勃之势来看,出台一部《志愿服务法》来明确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志愿者、被服务单位和个人及志愿组织三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及纠纷解决机制等问题迫在眉睫。目前,共青团中央正在为推进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立法进行不懈努力。由于立法程序极为严格,涉及的问题较多,这样一部层次较高的法律的出台之路肯定是漫长而艰辛,但通过相关法律来规范志愿者管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此外,为了保证志愿者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还要完善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各类非营利组织及其相关公益事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政府应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扶持力度

2005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08年由中央文明委牵头,团中央、民政部配合,共同建立了志愿服务的新机制,并逐渐取得了成效。所有这些都说明,国家决策层对志愿服务越来越重视,已把志愿服务当作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根据莱斯特 ·萨拉蒙教授的研究结果,1995年全球2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平均40%来自于政府。我国也不例外,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非营利组织、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发展的主要经费还是来源于政府,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购买公共服务这一重要的政策工具,健全完善购买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财政支持的同时对其进行引导,加快其专业化步伐。政府还要运用税收法律体系作为政策工具,使非营利组织的免税资格获得和免税程序简单易行。此外,政府要为志愿服务大开方便之门、与志愿者开展合作,对志愿活动进行引导。4.健全、完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机制

作为志愿者生存的母体,完善志愿者管理,首先就要完善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管理。其中包括,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自身治理,健全组织结构,规范组织行为,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制度化的评估机制,加强评估结果对于政府资金扶持和奖惩的影响力,引导非营利组织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建立科学、规范的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高效率利用资金,使有

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发挥;强制实行信息公开,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建立包括政府、舆论媒体和公民以及非营利组织之间及内部多元立体的监督体系,杜绝非营利组织出现欺诈、腐败等严重影响其威信的现象。

5.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

非营利组织要为志愿者营造一种持续教育、终生学习的环境氛围,为志愿者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使他们能不断提高和完善个人素质,进而满足社会公众变化更新的各种需要。例如,对参与灾害救援的志愿者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和岗前储备机制,根据灾区需求有针对性地派遣志愿者,划分好进入灾区的工作性质类型,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志愿者队伍之间的横向协调机制,这样才能发挥志愿者雪中送炭的作用。

6、志愿者的激励,满足志愿者的内在精神需求

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在传统的非营利组织的激励主要运用精 神激励。它是“结合行为科学以及交换原理,利用非经济的激励方法影响人的行为”在非营利组织物质 的激励不应该是激励的主导部分,而只是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因为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是非营利组织激励志愿者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具体的激励措施有:

1)建立一种信任的气氛,鼓励志愿者发表意见。

2)注意听取建议。主管注意听取属下意见,接受志愿者的建议

3)鼓励志愿者参与建立士气的过程。

4)志愿者的上下、平行及交叉的沟通。

5)维持公平和支持的气氛。

五、结束语

代表着成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是现代公民精神的精髓,它所培养的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爱是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近二十年左右,中国的志愿者队伍和志愿服务已有了巨大发展,相信通过完善志愿者管理体系,志愿者队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通过良好的志愿服务,贡献社会。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独特的社会资源,志愿者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鲜明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个性,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中外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的问题比较研究,可以明确志愿者管理对于非营利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我们应该从完善志愿者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社会舆论宣传认可和加强志愿者的培训、评估、激励管理等方面,完善和促进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绩效提高,以实现非营利组织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霞,张智河等.非营利组织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2]吴东民,董西民.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美]詹姆斯·p·盖拉特.21世纪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于海.志愿运动、志愿行为和志愿组织[J].学术月刊,1998,(11).[5]刘丹莉.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3 [6]宿玥.我国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社会观察,2010 [7][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贾西津 魏玉等译.全球公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 [8]苗丽静.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 [9]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0]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第四篇:非营利组织

非盈利组织基本属性非盈利、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盖性

非营利组织或非牟利机构(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因此,今日社会中,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非赢利组织的局限性

(1)非志愿性。许多国家的非赢利组织的经费开支直接来源于政府,各种非赢利组织日益专业,许多工作人员不再是志愿者而是职业受薪者,成为类似的职业官僚,志愿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培训。

(2)非独立性。由于志愿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或企业捐赠时,非赢利组织就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受资助者价值观和行为的引导。

(3)政府职能的虚假转移。不能有效地履行对政府的监督职能,成为准政府组织。

(4)腐败问题。由于一些大型非赢利组织决策的非公开性和非民主性,使得非赢利性组织也受到腐败和责任感缺失等问题的困扰。

第五篇:非营利组织

西方行政学说作业(http://wenku.baidu.com/view/5715e206b52acfc789ebc9dc.html)当代中国政治制度(http://wenku.baidu.com/view/6d9e432058fb770bf78a55d0.html)非营利组织管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性的指标主要有(ABC)。

A.组织的宗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B.组织的利润是否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 C.组织的资产是否可以转变为私人财产 D.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是否密切 2.(C)也可称为民间性,这是非营利性组织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

A.正规性 B.非营利性 C.非政府性 D.自治性 3.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特征主要表现为(AC)。

A.自愿参与或退出 B.组织的所有收入都来自志愿性捐款 C.奉献工作 D.组织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

4.中国人民大学王名教授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将组织分为(AD)。

A.公益型非营利组织 B.慈善基金组织 C.医疗保健组织 D.互益型非营利组织

5.目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将非营利组织分为(ABCD)和事业单位。

A.社团法人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基金会 D.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

6.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依据(A)将非营利组织分为12个大类,24个小类。

A.所属产业的不同 B.组织的利益关系和目标不同 C.从事活动的类型不同 D.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 7.在后来兴起的慈善事业中影响较大的有(BCD)。

A.教育事业 B.官办慈善事业 C.宗教慈善事业 D.民间慈善事业

8.哈贝马斯是公共领域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公共领域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这一领域的基本特征是:(ABC)的讨论

A.自由的 B.理性的 C.批判性的 D.社会性 9.治理一般带有下列哪些特征(ABCD)。

A.治理不是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C.治理既与公共部门相关,也与私人部门相关; D.治理是持续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10.公共物品带有以下哪些明显的特点:(ABCD)。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C.生产公共产品的收益也具有非排他性 D.非营利性

11.非营利组织的具有哪些缺陷:(ABCD)

A.慈善不足。

B.非营利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 C.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 D.非营利组织对象的局限性

12.所谓制度,是指人们承认、接受和愿意遵守的一套合法的规范和行为。它由哪些部分构成:(ABCD)

A.得到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 B.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 C.实施机制

D.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性和意识形态等 13.非市场的交易可以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发生:(AB)A.在没有市场的场合,以及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B.在没有政府的场合,以及在政府活动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C.在有市场的场合,以及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D.在有政府的场合,以及在政府活动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14.非营利组织所体现出来的(ABCD)等都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产品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A.互相信任 B.团队精神 C.平等 D.参与 15.理性人假设认为影响个人策略选择的内部变量有哪些:(ABCD)。

A.预期收益 B.预期成本 C.内在规范 D.贴现率

1.最早的非宗教性质的操作类非营利组织则是1863年由亨利·杜南特在经历索佛利诺战役之后组建的(B)。

A.泛英反奴组织 B.国际红十字会

C.妇女国际非政府组织 D.反鸦片贸易的英欧协会 2.1998年,(A)被授予在联合国大会上享有除投票权以外的所有成员国资格的权力。A.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B.无国界医生 C.国际禁止地雷运动 D.国际红十字会

3.德国公益性组织的主体是社会福利服务,主要类型是(ABC)。A.社会服务 B.卫生保健 C.教育事业 D.航天科技 4.非营利组织在香港又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而存在,因此也称作(C)。A“第一部门”B“第二部门”C“第三部门”D“第四部门”

5.澳大利亚的非营利组织其活动领域上大多数集中在(ABCD)等方面。A.教育 B.社会服务 C.科技 D.医疗保险 6.俄罗斯非营利组织主要类别有(ABCD)。

A.企业慈善机构 B.私人基金会 C.中介组织 D.社区组织

7.宋代在民间出现了各种互助性、慈善性的民间组织,其中包括(BC)。

A.大成教 B.义仓 C.义社 D.天地会

8.关于20世纪初到1949年阶段的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是(ABC)。

A.多数由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发组织 B.具备一定的自治特性和独立地位

C.包括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文艺性组织等 D.多数由官方组织发起

9.关于1949至1978年间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是(BCD)。

A.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B.1950年9月制定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C.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

D.“文革“期间的非营利组织发展陷入“瘫痪”状态 10.行业协会的职能包括(ABCD)。

A.行业自律 B.为企业服务

C.协调、监督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D.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

11.社会公益领域中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BCD)。

A.商会 B.慈善组织 C.公益性基金会 D.志愿性服务组织 12.如果社会团体(ABCD),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活动范围进行活动

B.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 C.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D.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13.下列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的表述正确的是(C)。A.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均可享受免税优惠

B.基金会在金融机构的基金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享受免税优惠 C.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经海关审查无讹,可以免税 D.在消费税方面,中国对非营利组织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

14.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B)内完成审查工作。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15.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监督主要包括(ABC)。

A.捐款者与公众的监督 B.媒体的监督 C.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的监督 D.政府监督

1、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CD)。

A.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B.战略规划的制定是战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C.战略实施又是战略评估的依据

D.战略评估为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种后续保障机制

2、识别战略实施中的关键变量,并对它做出灵敏度分析,这些关键变量的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原定的战略就应当调整,并准备相应的替代方案,这体现了战略实施中的(D)。A.适度合理性原则B.统一领导原则C.统一指挥原则D.权变原则

3、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活动(BCD)。

A.管理与组织能力分析 B.利益相关者管理 C.组织职能结构管理 D.资源管理

4、战略评估的基本活动包括(ACD)。

A.审视战略基础 B.利益相关者管理 C.绩效评估 D.采取纠正措施

5、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 依法理财原则 B 勤俭节约原则 C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的原则 D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6、经营收入是指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BCD)。

A 销售收入 B 经营服务收入 C 租赁收入 D 其他经营收入

7、非营利组织的专款收入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AB)。

A 要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B 要严格执行单独报账的原则 C 收支平衡的原则 D 分配原则

8、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主要包括:(ABCD)。

A事业支出 B经营支出

C上缴上级支出 D对附属单位补助以及基本建设支出等

9、非营利组织财政预算是对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的预测。主要具有哪些功能(ABCD)。

A为组织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打下基础,便于内部沟通 B指明了未来筹资需求规模和时限 C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D预算是评估项目绩效的基础

10.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理事一般包括(ABCD)。

A社区居民代表 B 社会工作者 C出资人 D政治家 11.非营利组织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包括(ABCD)。

A利益伦理 B 权利伦理 C责任伦理 D德行伦理 12.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的形式包括(ABCD)。

A在职员工的组织内培训 B在职员工的外派培训 C新员工上岗培训 D员工终身教育

13.最为常用的和积极的非营利组织志愿管理模式是(ACD)。

A监督工作模式 B指令工作模式 C自主管理模式 D定期报告模式

14.当志愿者并无相关的工作经验,需要接受训练,他们对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无法提出有效的建议时,采用(B)。

A监督工作模式 B指令工作模式 C自主管理模式 D定期报告模式

15.要使志愿者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需要志愿组织和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志愿者,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在所有的需求中,得到(C)是极为重要的。

A自主性需求 B权力需求 C 认同需求 D兴趣需求

1.非营利组织项目选择,可分为几个阶段(ACD)。

A.项目的遴选阶段 B.项目的决策阶段 C.项目的设计阶段 D.项目的选择阶段 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包括(ABCD)。

A.机会研究 B.初步可行性研究 C.方案策划 D.详细可行性研究

3. 根据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的特点,可以将非营利组织项目运作管理的程序总结为(ABC)部分。

A.项目启动和计划 B.项目执行 C.项目控制 D.项目评估

4.在项目计划制订过程中,一般应遵循(ABCD)原则。

A.目的性 B.系统性 C.效益性 D.动态性

5.非营利组织在项目选择阶段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C)。

A.项目的设计 B.项目的执行 C.项目的遴选 D.项目的选择

6.非营利组织营销具有与企业营销显著不同的特征,主要包括(ABCD)

A.目标的多重性 B.综合参与性 C.营销社会化 D.营销的伦理性

7.与针对服务对象和捐助对象的外部营销相比,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营销强调(BCD)。

A.差异性 B.慈善性 C.志愿性 D.公益性 8.(C)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每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成立都是由其开始的。

A.目标 B.战略 C.宗旨 D.策略

9.非营利组织该如何做好市场环境和组织条件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BCD)。

A.分析组织现有计划是否合理 B.重温组织的宗旨 C.分析组织面对的市场环境 D.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10.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就是要通过分析组织当前和今后的各种主要的内部条件,把握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主要包括的内容是(ABC)

A 明确组织的目标 B 政策 C 明晰组织的资源 D制度 11.审计包括对公共部门(BCD)。

A.腐败的审计 B.财务与符合性审计,C.管理与经营审计 D.效果的审计 12.当前的非营利组织评估理论主要有(ABCD)

A.“三E理论” B.“三D理论” C.“顾客满意度理论” D.“APC评估理论” 13.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包括(ABCD)

A.指标比较法 B.德尔斐法 C.层次分析法 D.主成份分析法 14.快速农村评估法的主要做法是(ABCD)

A.采用多学科小组 B.三角信息

C.避免主观偏见 D.直接面向受益群体 15.与快速农村评估法相比,参与式评估法更强调(D)

A.决策者对信息的收集 B.为决策者收集信息 C.自上而下 D.参与过程本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非营利组织: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2.公民社会:是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及与之相关有价值或原则。3.治理:是各种公共或者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他们共同事务的众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到协调并且联合起来共同采取行动。

1.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在中国香港又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而存在,因此也称作“第三部门”。

2.联合国咨商地位:是指具备出席和参加联合国下发机构会议的条件。

3.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和业务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体制。

1.SWOT分析法: 也称自我诊断或评估,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体制:是指财政部门同非营利组织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非营利组织的行政主管部门同所属非营利组织之间关于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领拨缴销的方法、形式以及责、权、得划分的基本组织制度。

3.志愿者:是指出于自由意志而非个人义务或法律责任,秉承以知识、体能、劳力、经验、技术、时间等贡献社会的宗旨,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各项辅助性报务的人员。

1.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是指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取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所获得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计划、控制项目的动作过程。2.非营利组织的“4P”核心:营销的核心是所谓的“4P”,即产品、价格、推广、渠道。对于非营利组织营销来说,同样遵从这样的核心。

3.评估:指对评估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价,或是对社会干预的效果进行考察和研究。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正规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3.善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合法性、透明性、法治、责任性、回应、有效。4.简述奥斯特罗姆提出的自主治理八原则理论。

分享资源单位的个人或家庭之边界界定清晰;使用、供给与当地具体情况相适应;集体选择安排;有效监督;违反规则的分级制裁;低成本的冲突协调机制;对组织权的认可;分权制组织。1.经社理事会通过的非营利组织的三类地位。(1)全面咨商地位的中际非营利组织;(2)专门咨商地位的中际非营利组织;(3)注册地位的中际非营利组织。

2.结合我国国情及现行法律法规体系,简述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目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类标准是大体参照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而进行的分类,具体分为:(1)社会法人。我国目前的社团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济团体和政治团体。

(2)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我国主要指各种民办的医院、学校、剧团、养老院、研究所、图书馆、美术馆、宗教组织、其他社会服务和福利机构等。

(3)基金会。按照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这里的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条例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4)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这类组织由于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于是采取多种变通的方式以便生存和活动。对于这类组织应积极加以引导和规范,而不是加以取缔。

(5)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概念,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像学校和医院等部门。2.德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德国的非营利组织不仅范围广,而且类型很多,如果作简明扼要的分类,分为公益必和互益性两大类。(1)公益性组织涵盖了医疗、环保、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是德国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的重要支柱,德国公益性组织的主体是社会福利服务,主要类型是社会服务、卫生保健和教育事业。在德国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中,社会福利服务组织的就业份额是最大的,占德国所有非营利组织就业人数的4/5,其中教育领域占整个德国非营利组织就业人数的近12%。

(2)互益性组织以行业协会和商会最为突出,这类组织要经济协调和宏观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3.什么是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有何缺陷?(1)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行“双重管理体制”,所谓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和业务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体制。

(2)双重管理加强了政府在登记管理方面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和限制,并通过分散责任回避了登记管理部分与百营利组织之间的直接冲突,使得非营利组织在通过登记注册成为合法组织之间,必须首先成为政府所属的一定职能机构所需要和能够控制的对象,并受其管理和控制。这种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营利组织的成立。

4.如何进一步完善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1)提高国家税收立法的层级。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征税法律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制定,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章都不得与之相抵触。

(2)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法律地位。要在有关法律法规对非营利组织办公室的基础上,明确非营利组织简洁的纳税主体与优惠资格,对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规定申请减免税的条件、税种、幅度等具体内容。(3)突出对捐赠者的税收优惠,鼓励支持捐赠行为。1.简述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点。

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殊性。(1)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需要为目的。(2)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受环境条件约束。非营利组织在资金、法律规制等方面受到一定的约束度。(3)非营利组织战略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作为公共组织的一种,非营利组织带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非营利组织在战略制定时,战略管理者必须向众多所有者征询意见,并依据公众愿望和要求来提供服务,这也使得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

2.简述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明确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有助于非营利组织抓住机遇创造良好条件。(3)有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和规律化。(4)有助于加强非营利组织管理活动的规范化,提高组织工作成效。(5)有助于优化非营利组织的资源配置。(6)有助于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如何做好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管理?

第一,要正确处理主营业务与附营业务的关系。第二,开展经营收入要履行报批手续,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做经营性资产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第三,要禽营业执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非营利组织从事经营活动,由该单位申请登记,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第四、经营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第五、要划清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的界线,事业单位和经营收入发球不同性质的收入,要注意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以正确反映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经济成果。

4.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具有什么特点?(1)成员来源的广泛性。(2)成员目标追逐的非营利性。(3)成员关系的平等关系。1.非营利组织项目的评估原则。

(1)项目评估的客观、公正且科学性原则。(2)项目评估的可以比性原则。(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4)公开性和反馈必玎结合的原则。(5)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特征主要包括哪些?(1)目标的多重性。(2)综合参与性。(3)营销社会化。(4)营销伦理性。3.简述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导向。(1)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2)增强经人为本的内部营销理论。(3)深化自强自立的竞争意识。4.试述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程序。

第一步,由非政府组织根据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进行自我评估。第二步,评估机构收到非政府组织自我评估材料后,由工作人员进行形式上的审核,检查自我评估的材料是否齐全,举证是否充分。如有不完整或不清楚的地方,由工作人员与被评估机构沟通、补充。最后,条件许可后,可以将非政府组织自我评估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挂在网上,接受公众监督。第三步,由相关利益群众和专家组成一个综合的评估小组。第四步,由综合评定小组对重要的、大型的非政府组织或有不良记录的非政府组织、有公众举报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现场检查,也可以进行随机抽查。第五步,将评估结果告知被评估机构,并专门渠道接受非政府组织的申诉。第六步,发布评估结果。

四、论述题(15分,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互动。

非营利组织的产生不明偶然的,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背景。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下列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市场经济的发民。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政治体制的改革。政府再改造行动推动了西方国家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过渡,也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上和空间上的支持。

(3)公民社会的兴起。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公民社会的兴起是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催化剂。

(4)历史渊源。非营利组织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这一渊源主要是指历史上致力于自由结社、慈善事业和社会优先的传统。

除经上因素以外,市场失效、政府失效等理论的完善也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国际上兴起的一些非营利组织还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因素的影响。2.论述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温床,一个地区公民社会的发展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当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2)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实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者、传播者,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实际上是公民社会中公民意识的一种表达,它是非官方性、非营利性自愿性、自治性等特征,使它成为一套归适合从下而上发展,构建发达公民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

(3)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核心部分,非营利组织的不断发展反映和表达公民社会意愿,培养了民间交流和自主管理的方法与技能,增强了社会成员的个人自我管理能力。

1.论述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原则

依法理财的原则。勤俭节约的原则。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的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兼顾的原则。2.试述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模式。

(1)处方管理模式。(2)定期报告模式。(3)监督工作模式。(4)指令工作模式。

1.试论述主要国家(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共同特点。

非营利组织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非营利组织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规模存在巨大的差异。

(3)这些国家(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呈现出以福利服务占主导的特点。(4)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内的重要的就业渠道。(5)非营利组织的多数收入都来自公共部门和组织会费。2.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存在的问题有:①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和法规尚不健全。②管理体制不顺畅。③缺乏独立性。④资源缺乏。⑤监督体系不完善,公信力不足。

对策主要有:①完善非营利组织立法,提高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制化水平。②简化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程序。③完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监督机制。④调整税收制度,拓宽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渠道。⑤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发展与完善。

1.试述评估与监测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第一,评估是一定时限内的工作;而监测是连续性的职能,它贯穿于计划、项目或政策过程的始终。第二,评估是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项目、计划或政策都需要进行评估;而监测活动原则上需要对所有的项目计划或政策执行。第三,监督是针对单个项目进行;而评估可以针对一个或几个项目计划或政策进行。第四,监督只需要记录实际的数据,用于与计划数年对比;而评估不仅可以利用监测数据,通常也需要进行一些项目、计划或政策经个的数据对比。第五,监督通常通过定期的报告、报表、考察等方式,向项目、计划或政策的执行员了解投入、活动和产出情况而评估主要通过阶性的座谈、考察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向服务对象了解工作的效果、效率、影响和持续性。2.非营利组织营销与企业营销相比,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优势?

困难:①与企业相比,有关非营利组织顾客的特性、行为、观点、态度等的研究资料非常缺乏;②非营利组织营销常常要求顾客作出不太愿意的事情,而企业营销仅要求顾客评估一件产品或服务;③非营利组织营销中应对的某些问题牵扯到特定的文化,道德等,不太容易得到广泛拥护。④通常,顾客配合非营利组织营销得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推动兴趣;⑤非营利事业的外部性比较大,要很多时候回报与付出有很大差距。

优势:①非营利组织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的使命,造福整个社会。非营利组织在进行营销策划、制订营销战略、改善组织形象、提高服务质量时,更强调非营利组织的“大义性”,即义得共生这一道理。②对于一个非营利组织来说,计算器就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功公共物品,而尤以服务为主。非营利组织的计算器质量体现在服务中,提供的服务质量如何在以华人的标准来进行衡量。③非营利组织的推广过程中,在宣传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更注重将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传递给顾客,使顾客能够理解、信任、监督、支持、并参与到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工作中。④非营利组织营销更加强调组织内的全员参与,即树立凳营销理念。

下载美国、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 2000/10/8从文献来看,企业(营利组织)是管理理论的开发者与实践者(应用者),好似管 理理论与技巧全部来自通用汽车、通用电器(GE)、IBM、微软...等公司,事实上这 是很大的......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登记及其免税资格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登记及其免税资格 非营利组织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国家慈善统计中心(NCCS)、基金会中心和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6月......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考察报告 根据总行关于2010年度中高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安排,我们一行18人于10月25日至11月13日赴澳大利亚进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培训与考察活动。现将......

    澳大利亚棉花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棉花考察报告 2007年7月8日至19日,由中国棉花协会主办、棉花加工分会承办的赴澳棉花考察团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2天的业务考察。考察团以邯郸棉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非营利组织概述

    非营利组织概述 1.1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和内容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

    非营利组织论文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国非营利医疗机构改革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基于中美德的对比分......

    非营利组织复习材料

    非营利组织复习材料 第一章 定义与分类 1.术语: 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同时有非政府性......

    非营利组织管理

    浅析非营利组织策略性营销 (以希望工程为例) 众所周知,希望工程自从1989年以来资助贫许多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援建了许多希望小学、希望图书馆等。可以说希望工程20多年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