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全面发展2012述职报告
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全面发展
今年以来,在镇委镇政府及教育工作站的指导下,我校继续以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上级的各项工作要求,各方面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现将半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实了教学流程管理,真正让教学管理形成“常规”,并且重点放在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上,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加大了对毕业班的管理力度,通过科学安排,周密部署,今年我校毕业班又一次取得较好的成绩。
2、注重引导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和课改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教育局组织的“五项全能大比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目前我校16名参加大比武的教师有一名教师被推选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三人被推荐到泰安参加优质课,并荣获一等奖。暑假期间的全员培训我校的关注度位居全市第一,并有六人次的作业得到省级专家的推荐。
3、家校携手,互动共育。
今年以来,我们不但在寒假和暑假进行了大范围的入门家访,还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分别召开了三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我们的老师都精心准备,真诚地与家长商谈沟通,交流学生偏差思想行为产生的实质原因,商榷解决的办法。这些真诚的举动,使学校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也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4、加强安全管理,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学生安全教育始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安全管理上,由我负总责,安全员具体抓,制定了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及规章制度,各重点部位均配置了摄像头,力争安全无死角;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疏散演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此外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观看安全教育光盘、办板报、悬挂安全教育挂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严格执行教师值班制度,重点加强课间活动和上学放学期间的安全管理,安排教师课间进行巡视、值班。确保学校、教师、学生的人身安全,为师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5、全力配合确保了食宿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建设。
上半年,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还不够精细化,业务研究不平衡,班级管理不高效,部分教师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考试科目,轻考察学科;重知识教学,轻实践操作的思想;学校安全工作可以说尽了全力,但在教学与安全的同等重要性的认识上还有待提高。
新学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突出教学创新、管理创新和安全教育三大工作重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精细措施,抓好常规管理
坚持严、细、实、恒、新的教学管理要求,创新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尤其要突出毕业班的核心地位,明确思路,抓好初三教学。
2、强化师德师能建设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大比武活动为依托,以作风效能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3、狠抓安全与纪律教育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级部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坚持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杜绝管理空挡,确保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4、丰富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将深入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一是感恩教育活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二是开展一年一度的学校文化艺术节,张扬学生的个性。三是开展珍爱生命安全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新学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借鉴兄弟单位的管理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再接再厉,再创辉煌!谢谢大家!
第二篇:理念引领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理念引领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柴里矿区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和滕州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对课程实施的各方面工作展开了自查,现就此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宣传培训,明晰课程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我校常抓不懈,有健全的学习制度和培训方案。为顺利实现课程实施,我们采取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走向生本》、《解密高效课堂》、《赏识你的学生》等教育书籍,并以此引领教师走进新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更新了办学理念,制定了柴里矿区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目标,并且通过会议、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及时、全面地向广大师生宣传新课程理念,从而营造出了浓郁的宣传氛围。学校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让警句、名言、名人时刻陪伴着学生,鼓励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二、严格按照《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在课程开设方面,我校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能够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做到三表统一。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学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地方等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音乐、美术1-6年级每周各2节;体育1、2年级每周4节,3-6年级每周3节;综合实践活动3、4年级每周2节,5、6年级每周3节;4--6年级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安排在综合实践课中,其余课时为研究性学习。学校还成立了舞蹈、书法、乒乓球、合唱、美术等兴趣活动小组,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得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我校小学部现有任课教师77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历达标率100%。按课程方案要求配齐、配足了各门课程专(兼)职教师。科学合理搭配学科教师,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充分激发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图书室现藏书16000余册、实验器材、体育器械达到二类配备标准、校园网络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各种设施使用制度完善,使用率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开发和利用家庭和校外资源。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学校家委会工作成绩突出,他们配合学校举行了邵天才"心怀感恩、成就未来"感恩教育报告会,联系柴里煤矿消防队开展了主题为"全民消防、生命至上"119消防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使教育教学工作家校互补。学校根据需要,合理开发校外资源,结合矿区实际,利用寒暑假组织走进厂矿企业,开展了"追寻先辈创业足迹"等实践活动。
四、遵循课程方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有计划、易操作地开展教研活动,做到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建立教研组长负责制,扩大教研组长的管理权限,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拟订好教研专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组内的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做到内容具体、发言充分、记录详实、注重实效。教研效果显著,韩蕾老师执教的音乐课代表枣庄市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比,吴涛老师执教的电教录像课荣获山东省二等奖,张静老师、杨厚涛老师在参加滕州市优质课比赛中分获二等奖,教师们撰写的论文、制作的课件、教师基本功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教学活动扎实有效。我们强化集体备课,建立“个人精备+集体讨论+集体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师上课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学生的课业负担适中。教学时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本教学模式,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明显。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作业设置合理,批改及时到位,能够及时进行反馈和矫正。
教育活动丰富多样。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建立了班会、校会、升国旗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文化节、艺术节和兴趣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率和积极性高,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严格执行规定安排学生课业。学生课业完全依照省标准执行,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无安排到校的现象,每天保证学生9小时睡眠时间,作业布置严格遵循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布置作业,讲巩固也求实践,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学校坚决杜绝了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和平时统一补课、搞有偿补课的现象,坚持不为社会上举办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文化补习班提供任何场所。
一切教材和教辅资料,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从未私自给学生订购任何资料,教师更无向学生摊派或强迫性地推销教辅资料。学校按规定安排体育课、大课间和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五、积极探索和改进课程的评价
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在对学生评价上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期末终结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单元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期末以书面考查、课堂口语表达构成期末综合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学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列名次。学生的成绩只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评价。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为学生建立了评价档案,评价结果都以等级形式表达。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六、立足教学常规,打造矿区特色:
我们在抓好常规建设的同时,还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 社区送温暖活动、环保体验活动、小发明制作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学校曾先后荣获2011年滕州市“瑞元杯”首届象棋大赛优秀组织奖;滕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省实践与创新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滕州市“五项教育活动”先进单位;2011年滕州市至善杯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市直民办女子团体第三名,男子团体第四名。
通过本次自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和反思;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对于那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完善与总结。
第三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高校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高校管理中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状况,着重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高校管理效益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等学校管理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对高等教育良好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做好高校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工作创新,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管理目标,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高等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类高等教育组织在各项管理实践活动中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出发,围绕人、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培育人,做好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精神与自身潜能的观念。
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推动工作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处。从高校教育的目的来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工作自始至终都是为人即学生服务的过程。从教育目的的实现来看,教育工作也是依靠人即教师进行的过程。在高校管理中,尽管管理客体还涉及财、物等非人因素,尽管实现管理目标离不开财力与物力的作用,但管理活动的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实现,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人在高校管理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如何充分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自觉地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始终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承认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和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最小的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创造最佳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可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
2、高校管理中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现状
目前,不少高校教育管理仍是维持传统模式,为管理而管理,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缺乏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或者没有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理念的精髓,管理活力不强,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过分重视管理的权威性,忽视师生的主体性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地位不对等,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其差异性;过分强调行政权力的主导地位,学术权力被边缘化;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管理层,广大师生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抑制了广大师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扬。
2.2.过分强调管理的统一性,忽视师生的差异性
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在管理方法上以刚性手段为主,实行“一刀切”,忽视广大师生的个性差异。如在教学管理中,片面强调教学的中心地位,没有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
差异,鼓励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创造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2.3.过分强调管理的原则性,忽视灵活性
随着高校管理日益向制度化、规范化、定量化发展,不少高校用外在的制度约束、引导、评价师生的行为。这种量化标准管理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科学管理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管理过程中,若果没有真正理解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盲目地执行规章制度,片面追求按章办事,严格有余、灵活不足,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管理效果。如在对教师的管理中,部分领导缺乏民主、科学、公正的工作作风,缺少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致使教师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形成极不和谐工作氛围,不能有效地凝聚人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开创高校管理新局面
在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代社会,高校管理的重心应转移到人身上,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决策、实施、监督、评价等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3.1.克服重物轻人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
要解放思想,打破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重技术而不重视人的思维定势,增强“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树立以师生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尊重师生、依靠师生、关心师生、服务师生,努力创造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要象企业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一样,在管理中切实把教职工和学生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3.2.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增强管理活力
不少高校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权力过于集中在校一级,管理活力不够。要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责,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要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民主管理,保障师生的独立个性,激发师生的创造热情,促使全员参与管理,自觉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起来,实现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这样,就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使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3.3.增强法纪意识,注重个性发展。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管理中,要依法规范管理,并着力促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形成。管理者要顺应“人道”,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使管理行为符合人性,关注人性,尊重人格。要讲人情,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来对待每一个人,在严明的纪律和管理权限的约束下,追求情、理、法的有机结合。还要尊重个体差异,掌握师生实际情况和需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师生个体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遵循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原理,使教学适应学生个体个性化的自然需要,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3.4.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分为外激励和内激励两种形式
外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内激励主要是精神激励。高校是进行人才生产、精神产品生产的场所,高校管理不仅要运用物质激励手段,更应同时运用制度、环境、生活等手段;不仅要满足广大师生的基本需要,还要不断满足他们在尊重、自我实现方面的高层次需要。要建立合理的价值体系,推进激励机制创新,根据师生的需要变化及时调整激励手段,努力满足师生的愿望,激发师生的热情,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一个持久的奋发向上的工作局面。
第四篇:创新烟草专卖管理 依法行政以人为本
创新烟草专卖管理 依法行政以人为本
为了适应新形势,XXX烟草专卖局在经营户“户籍化管理”和“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前题不变的情况下。依法行政是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打造诚信烟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烟草行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依法行政工作;如何开创烟草专卖管理新局面;如何把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是当前摆在我们烟草专卖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
在烟草行政执法中不断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是实现依法行政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所谓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为维护经济与社会生活秩序,实现行政目标,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的具体行政行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在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严格实施”的要求。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是依法成立、依法监督管理卷烟市场的行政机关,如何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建设,加强对行政权力的规范、保障和制约,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以人为本,(一)加强对依法行政执法的组织领导
加强对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领导,按照国家局、省局及市局《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4-2008年)》的要求,我局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组织协调、跟踪指导、督促落实工作。,(二)加强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执法环境。我局始终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充分认识其对于依法行政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行政行为的法律化、规范化、理性化、人性化;利用“3.15”“6.29”、“12.4”等特殊宣传日,加强宣传烟草专卖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使《行政许可法》、《烟草专卖法》和《烟草专卖实施条例》、《四川省烟草专卖管理条例》等行政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和增强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意识和观念。
(三)坚持上岗培训考试、持证执法制度。
通过对专卖执法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培训,切实作到了从事烟草专卖执法工作的人员凡进必考。经考试合格具备烟草专卖执法资格的,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或省烟草专卖局同意颁发烟草专卖执法检查证件,从事烟草专卖执法工作。严格控制了专卖执法人员的素质,保障了依法行政的实现。
(四)加强行政执法基层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
已是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是政治体制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涉及的内容无论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还是行政赔偿、行政执法监督等,都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烟草行业要求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整顿和规范的主要力量,必须在法法建设、依法行政方面不断地加以完善,以适应整顿规范的需要。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我国烟草法制制度的影响已经摆在面前。全球也掀起了声势更高、范围更广的控烟浪潮。如何运用烟草专卖法律武器,完善烟草行业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保护烟草专卖制度,已是很值得我们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一)增强行政法律意识,树立现代法治行政观念
下大力气加快烟草专卖法的普及和提高全民烟草专卖意识是烟草行业依法行政的基础性条件。在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专卖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更是关键所在。我们应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方法技术层面着手,努力推动烟草专卖行政法治文化的革新,不断提高烟草行业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崇尚法治、依法办理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全行业形成努力学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风尚,即形成新的法观念和法行为模式。
感,保证专卖执法行业的合法性。三是实行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把评议考核情况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作为考察、任用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界定过错范围,细分过错责任,规范责任的承担形式和责任追究的程度,对在专卖执法中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或过失造成错案的,要坚决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并追索全部或部分国家赔偿费用,真正做到有错必改、违法必究。
(三)强化执法监督,保证烟草专卖法律、法规、规章全面正确有效实施
强化执法监督就要加强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建设,包括对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制度建设,建立修订并落实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赔偿案件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监督管理办法。确立行政执法监督责任制,加强对监督主体自身的约束力,大力开展执法检查活动,有计划地对行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开展执法检查。强化法制机构的力量,在市、县两级建立健全法制机构,加强法制部门执法监督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化强的监督队伍,不断提高监督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和法律素质。改善和强化监督手段,加强对专卖部门依法行政的督查和对专卖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认证工 作。要认真落实行政处罚横向审核程序,加强对复议案件和
第五篇:以人为本,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以人为本,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加速转型,城镇化建设的不 断深入,流动人口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群体。他们分布在经济发展前沿的各行各业,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流动人口也给城市的治安、交通、公共服务匹配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他们自身的社会保障、劳动保障以及享受公共服务等权益得不到更好的保障。这一系列问题,必将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更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创新流动人员管理服务,让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能够大展拳脚,让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流动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我国 正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城乡之间无论是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之农业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地人均占有面积偏低和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必然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员参与进来,并为之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是,流动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流动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刃剑。流动人口 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具有推动作用的。据统计,近些年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中国创造了20%左右的GDP。同时,流动人口分布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他们用辛勤劳动和汗水铸造了企业的辉煌,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也引发了一些的社会问题。大部分流动人口处于社会最底层,经济收入低,权益无保障,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必然会引发外来人口犯罪率和被违法侵害的机率上升的局势,进而又拉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三、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人更加讲求“公平正义”,虽然流动人口不是城市的土著居民,但是他们应该同样享有城市人一样的权利,履行城市人一样的义务。一方面政府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户籍管理体制,保证流动人口不因户籍而受到歧视和排挤;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流动人口享受合法权益,最终让流动人口产生归属感,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第三方面要加强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思想教育。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做出的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让城市人口自觉接纳流动人口,并学会尊重和保护外来人口。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法制意识教育,更要多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让流动人口能够自觉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促进他们的自身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并驾齐驱。
总之,面对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的现实,我们要看到流动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流动人口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创新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形式,实现流动人口科学管理,有序流动,最终我们一定会消除城乡发展差距,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曙光。
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强民族振兴之魂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迅速转型,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社会上广泛存在着信任危机、仇富心理、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缺失等一系列不健康社会心态,成为了滋生社会矛盾的温床,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问题。回首在抗日战争年代,中国军民凭借着勇气和信念,团结一心,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可见,积极向上社会心态,是国家繁荣昌盛之精神动力,更是民族振兴大业之灵魂。
鲁迅先生笔下刻画的麻木不仁、逆来顺受、腐化堕落的众多国人形象,恰恰体现了旧社会时期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当满清帝王还在为天朝上国沾沾自喜时,当国人还在过着为自给自足的生活时,在遥远西方的人民已经萌生了探索世界,大胆改革的心思,最终帝国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让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被奴役和被瓜分的境地。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引领着社会风气,更加关乎整个民族的命运。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需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做保障。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与物质。当前我国区域间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为实现社会更加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