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时间:2019-05-14 16:0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0]97号 【发布日期】2000-08-17 【生效日期】2000-08-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

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粤府办〔2000〕97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经贸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八月十七日

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法规及《广东省各级政府安全生产领导职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上一级人民政府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简称安全生产责任人,下同)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的考核。

第三条 第三条 考核工作由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同级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简称考核组织实施单位)。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四条 第四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地方人民政府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辖区内重、特大事故及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人是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第五条 第五条 安全生产责任人履职考核的具体内容是:

(一)安全生产责任人是否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

(二)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情况;

(三)制定安全生产规划、目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的情况;

(四)本地区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解决的状况;引导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推行注册安全主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

(五)是否对危险性大、职业危害严重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把好审批立项关,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进行安全可行性论证和安全卫生评价;

(六)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和考核、奖惩制度情况;对威胁公众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场所,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组织督促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评价,落实整改措施情况;对不能立即消除的重大事故隐患,督促有关部门、单位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并制定应急计划情况;

(七)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情况;

(八)是否认真处理重大伤亡事故,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和结案工作。

第三章 考核办法

第六条 第六条 考核采取上一级人民政府考核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方式进行。

第七条 第七条 安全生产责任人的考核,分自评考核和组织考核,坚持自评考核与组织考核相结合。

第八条 第八条 自评考核每年一次。安全生产责任人应认真总结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对照考核标准(见附件)进行自评考核,并撰写述职报告,其中直接责任人的自评情况,需经第一责任人审核。安全生产责任人的述职报告和自评考核表,于每年1月31日前,报上一级人民政府。

第九条 第九条 考核组织实施单位应于每年3月前,完成对受考人的述职报告及自评考核表初审工作。

第十条 第十条 组织考核对安全生产责任人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也可视情况不定期考核,但对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考核,任期内不得少于一次。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考核组织实施单位应提出年度组织考核计划,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实施。考核组由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工会等部门人员组成。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组织考核,应提前3个月通知被考核单位和被考核安全生产责任人。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考核组应认真听取被考核人的工作陈述,现场了解情况,查阅有关工作资料和记录,召集有关部门人员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考核组应与被考核人当面交换考核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报考核组织实施单位。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组织考核分数低于80分的和责任区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被考核人,应于1个月内制定整改措施报送考核组织实施单位。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考核组织实施单位应在组织考核结束后1个月内,将考核情况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考核报告经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考核组织实施单位书面通知被考核单位和被考核人,并抄送被考核人的同级党委和人大常委会。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应及时通报每年的考核情况。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被考核人弄虚作假,提供假情况、假资料的,由考核组织实施单位提出建议,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由有关部门按干部任免权限给予行政或党纪处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考核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由考核组织实施单位提出建议,派出单位给予行政或党纪处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依据本办法制定辖区内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一、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职考核表

二、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履职考核表

附件一: 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职考核表

┌─┬────────────┬──┬─┬─┬────────────┐

│序│ │ 应 │自│考│ │ │ │ 考核内容 │ 得 │评│核│ 扣分标准 │ │号│ │ 分 │分│分│ │ ├─┼────────────┼──┼─┼─┼────────────┤

│1│将安全生产规划纳入国民经│15│ │ │没有制定本届政府安全生产│ │ │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 │ │工作规划的扣15分;没有│ │ │制定本届政府安全生产工作│ │ │ │纳入总体规划的扣10分。│

│ │规划。│ │ │ │ │ ├─┼────────────┼──┼─┼─┼────────────┤

│2│督促检查分管安全生产工作│20│ │ │没有督促检查的扣10分;│

│ │的副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 │ │协调不妥的扣5分;不能及│ │ │协调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和│ │ │ │时掌握动态的扣10分。│

│ │防火责任人的工作,掌握安│ │ │ │ │ │ │全生产动态,对出现的重大│ │ │ │ │ │ │问题作出决策。│ │ │ │ │ ├─┼────────────┼──┼─┼─┼────────────┤ │3│布置经济工作的同时应明确│15│ │ │每年经济工作会议没有同时│ │ │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 │ │ │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的扣│ │ │ │ │ │ │15分;日常经济会议不同│ │ │ │ │ │ │时或不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要│ │ │ │ │ │ │求的每次扣5分。│ ├─┼────────────┼──┼─┼─┼────────────┤

│4│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队│20│ │ │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机构不明│

│ │伍建设。│ │ │ │确的扣15分,人员不落实│ │ │ │ │ │ │的扣10分。│ ├─┼────────────┼──┼─┼─┼────────────┤

│5│重视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20│ │ │安委办日常经费没保障的扣│

│ │ │ │ │ │20分;日常安全生产宣传│ │ │ │ │ │ │教育费用没保障的扣10。│ ├─┼────────────┼──┼─┼─┼────────────┤

│6│向上级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10│ │ │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安全生产│ │ │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 │ │ │内容的扣10分。│ │ │辖区安全生产情况。│ │ │ │ │ └─┴────────────┴──┴─┴─┴────────────┘

注:第一条扣完分数即止,不计负分。

附件二: 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履职考核表

┌─┬────────────┬──┬─┬─┬────────────┐

│序│ │ 应 │自│考│ │ │ │ 考核内容 │ 得 │评│核│ 扣分标准 │ │号│ │ 分 │分│分│ │ ├─┼────────────┼──┼─┼─┼────────────┤

│1│落实安全生产规划,研究制│10│ │ │没有制定年度计划的扣10│

│ │定安全生产年度计划。│ │ │ │分;不落实的扣10分,落│ │ │ │ │ │ │实不到位的扣1-9分。│ ├─┼────────────┼──┼─┼─┼────────────┤

│2│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10│ │ │每半年一次,每少一次扣1│ │ │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动│ │ │ │0分;重大问题没有及时发│ │ │态,向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 │ │现,或发现未做出处理的,│ │ │提出辖区内安全生产的重大│ │ │ │扣10分。│ │ │问题及解决办法。│ │ │ │ │ ├─┼────────────┼──┼─┼─┼────────────┤

│3│督促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完善│10│ │ │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不完善的│ │ │工作制度,落实执法责任。│ │ │ │扣5分;执法机关不依法行│ │ │ │ │ │ │政的,每例扣10分。│ ├─┼────────────┼──┼─┼─┼────────────┤

│4│负责组织对下级政府安全生│10│ │ │没有考核活动的扣10分。│

│ │产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 │ │ │ │ │制的考评工作。│ │ │ │ │ ├─┼────────────┼──┼─┼─┼────────────┤

│5│督促有关部门建立重大事故│20│ │ │没有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 │ │隐患档案,加强管理,及时│ │ │ │的扣10分;未整改或未有│ │ │处理重大事故隐患,控制重│ │ │ │整改计划的,每例扣20分│ │ │大事故发生。│ │ │ │。县以下政府、县级、地级│ │ │ │ │ │ │市政府分别按一次死亡3人│ │ │ │ │ │ │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 │ │ │ │ │ │万元以上,一次死亡10人│ │ │ │ │ │ │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 │ │ │ │ │ │万元以上和一次死亡30人│ │ │ │ │ │ │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 │ │ │ │ │ │0万元以上的标准,每例扣│ │ │ │ │ │ │20分。│├─┼────────────┼──┼─┼─┼────────────┤

│6│重视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20│ │ │一年内带头参加安全生产宣│ │ │组织并参与重大的宣传活动│ │ │ │传活动和安全检查不足2次│ │ │和安全大检查。│ │ │ │的分别扣10分。│ ├─┼────────────┼──┼─┼─┼────────────┤

│7│辖区内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10│ │ │重大伤亡事故不按权限处理│ │ │,及时赶赴事故现场,落实│ │ │ │或未能在规定期限内结案的│ │ │抢救、善后处理的具体措施│ │ │ │扣10分。│ │ │。组织事故调查和结案工作│ │ │ │ │

│ │。│ │ │ │ │├─┼────────────┼──┼─┼─┼────────────┤

│8│督促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10│ │ │辖区内每10%用人单位未│

│ │安全生产的档案和考核、奖│ │ │ │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和考核、│

│ │惩制度。│ │ │ │奖惩制度的扣1分。│ └─┴────────────┴──┴─┴─┴────────────┘

注:每一条扣完分数即止,不计负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切实解决当前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工作目标。力争到2010年,省、市、县三级基本建立起精简、统一、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实现监管重心下移;建立和完善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并稳定在90%以上;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的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

二、主要任务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依法研究制订产地环境保护与管理、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测、应急事件处理及安全信息发布等制度,积极推动出台《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明确各级农业、渔业、工商、环保、质监、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全面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系。

4.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农产品生产、检测等相关标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加强推广和指导。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镇)建设,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企业带

动”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模式,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推行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

5.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确保各级特别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检测工作必要的经费。督促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订并组织实施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计划,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的监测检测,按规定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及相关指引。

6.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监管。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禁止在有害、有毒物质超标的区域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指导和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抽查检测制度,实行主导产品包装标识上市;指导和督促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进出货档案以及产品检测、检查验收和报告制度。

加强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和其他化学物质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评价和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以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7.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预测、预报和预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力,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和蔓延。

8.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支以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乡村农技员和示范大户、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

三、保障措施

9.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农产品安全监管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10.分工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各地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执法监管、检验

检测和技术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力,共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十四日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小汽车定编办公室文件

粤府车编办[1998]7号

关于小汽车定编管理工作 一些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各市小汽车定编办公室:

我省在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小汽车管理规定的工作中,一些地方在执行标准方面不够一致,以及原有的规定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不够明确,不仅影响了定编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增加了有关部门的执行难度,为进一步规范小汽车的定编管理,现将有关意见通知如下:

一、全省小汽车定编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已开发配备完毕,各市小汽车定编办要尽快配备电脑操作人员,按省办的统一要求和标准开展计算机程序管理工作。今后,全省按统一规定程序办理定编管理业务。

二、由省定编办委托签发《定编小汽车指标使用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市,从1998年10月1日起,一律按省统一规定的程序打印《许可证》和《定编小汽车的通知》指标使用情况表),不具备按统一程序操作的市,暂收回签发权。在签发《许可证》时,车种名称统一为:小轿车、旅行车、吉普车;车辆型号全称指的是车架号码前面的全部内容,不准使用车型简称签发《许可证》。《许可证》签发后,原则上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没有特殊情况(如国家临时取消或限制拟购车型上牌等)逾期不用者,不予更换。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更换的,其准购车型不能超过原车型档次且购车限额不准超过原批准限额。

企业使用原有定编指标(含过户、报废更新,但不含当批准定编数)购车,必须呈报上的会计报表,经审核确认属盈利企业才能办理定编购车手续。

使用“生产业务用车”指标(含过户,报废原“生产业务用车”)不准购买进口小汽车。

三、在编车辆过户更新(不含过户不更新部分)必须从严掌握,原则上新购车辆5年内不予办理。使用期超过10年的车辆按国家有关规定不准办理过户手续。未经办理过户审批手续擅自将在编车辆转让的,各级定编管理部门不准补办手续更新车辆。今后,在办理定编小汽车过户更新审批时,须附上申请过户车辆行驶证复印件。

四、未列编小汽车需要过户时,由地级以上市小汽车定编办在申请单位呈报的《未列编小汽车使用证》复印件上签署意见,同时收回“使用证”上缴发证机关,公安车管部门凭定编部门签署的意见办理车辆过户手续。

五、已定编单位,原则上不再受理增编业务,确因机构调整、人员增加、职能改变或赋有特殊业务的单位,可酌情办理增编,但必须从严掌握。各市在受理增编业务时,必须认真审核确认申请单位原有定编指标已用完,并附上原定编批文正本才能上报审批。已发有《未列编小汽车使用证》的定编管理单位,不能再申请增编,其在编车辆需要过户、报废更新时也不准使用空编指标新购车辆,待其原有的“未列编”车全部列入定编管理后,才能申请增编或过户、报废更新车辆。

六、租赁小汽车纳入定编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凡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经营资金不少于200万元,一次投入营运租赁车20辆以上),经营效益佳、管理制度完善且信誉好并有小汽车租赁经营权的企业均可申请。租赁单位不准将车长期(超过30天)租赁给小汽车定编管理单位使用,租赁合同(约)要抄送一份给主管小汽车定编办备案。各市小汽车定编办要加强对小汽车租赁的监督管理,防止定编单位变相购车和逃避定编管理的现象出现。违反规定的租赁公司,一律不予办理租赁小汽车“定编证件”的年检工作。

七、凡国有资产占股51%以上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购买自用小汽车,均须办理定编审批手续,公安车管部门凭定编手续办理车辆牌照(含外籍牌照)。

八、按粤府车编办[1998]2号文件规定,各市要尽快完成更换“97式”《定编小汽车指标使用情况登记表》(车编表-11)并将96至97的定编批文输入数据库,然后将软盘和原定编批文(原批文有更改的,重填“呈批表”附上)以及由各定编单位填写上报的《广东省小汽车定编管理卡申领表》,送省小汽车定编办更换“97式”《定编小汽车的通知》,今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更换批文的市,从1999年1月1日起,暂停办理其申请定编业务。

九、办理定编业务实行管理卡管理制度,从1999年1月1日起,各级小汽车定编管理部门凭《广东省小汽车定编管理卡》和经办人身份证(或工作证)受理定编业务,不准其他单位,特别是汽车经营或中介公司代办定编手续。一经发现,从严查处。

一九九八年九月四日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粤府办[2006]90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把握机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广东建设,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险是其核心。“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推动我省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的来说,“十五”时期,我省社会保障工作实现“两个大的扩展、三个根本性转变”:在保障对象上,实现了从国有单位职工向所有劳动者、其他非就业群体的扩展;在覆盖范围上,实现了从城镇向农村扩展;在制度体系上,实现了从单一制度向多层次保障体系的转变;在工作机制上,实现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法制化的转变;在管理服务方式上,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向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管理的转变,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具体表现在:

1.社会保障覆盖面显著扩大。截至2005年底,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四大险种参保人数均突破千万人大关,分别达1564.9万人、1130.7万人、1265.3万人和1605.1万人,比“九五”期末分别增长56.8%、51.1%、295.1%和67.1%,均居全国首位;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419.4万人,比“九五”期末增长80.1%。参加农民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约78万人,参加农村医疗保险300多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2546万人,覆盖率为50.5%,比2003年增长了59.8%。全省有171.9万人纳入低保救济,比“九五”期末增长357%。已保五保对象达23.9万人,基本实现了“五统一”供养。全省共有镇级敬老院1458间,集中供养3.6万人。

2.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得到较好落实。建立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或最低工资标准)同步调整的正常调整机制。截至2005年底,全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847元,比2000年增长56%;月人均领取失业保险金404元,比2000年增长69%。“十五”期间,全省支付各项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待遇分别达95.7亿元、42.0亿元和3.0亿元;共发放医疗救助2.65亿元,救助232.1万人(次)。农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00元。提高了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加大了费用报销比例,2005年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金额10.9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41.6%。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2005年五保人均年供养标准达1468元。“十五”期末,全省低保救济支出比“九五”期末增长197%。

3.社会保障基础不断夯实。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全省20个地级以上市实现市级统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19个地级以上市(含省直)养老保险(统筹加个人账户)基金、17个地级以上市的失业保险基金以及全部地级以上市的医疗、工伤保险基金保持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137亿元,是“九五”期末的4.3倍。77个县(市、区)的农村合作医疗转变为县级统筹。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提高,服务层次不断提升。到2005年底,全省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已达217.2万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5%。

4.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全面启动。深圳等市初步建立了地方养老保险制度。部分地区试行覆盖职工子女、城乡居民等非就业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各地相应出台了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有条件的统筹地区建立了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多数统筹地区建立了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金制度,并开始探索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和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

5.社会救助走在全国前列。建立了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建立了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运行机制。帮助灾民新建或重建住房127.1万间,灾民新村近170个,使灾民的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保障。全省共有救助站62个,流浪儿童保护中心8个。

6.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明显。以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为中心,职业培训、推荐就业和优惠政策扶持相配套的安置改革顺利推进,“十五”期间共完成对14.7万名退役士兵和4107名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无军籍职工的接收安置工作,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90%。

7.捐助工作和慈善事业逐步走向社会化。全省已建立经常性捐助站168个,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设立经常性捐助点2950个。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省慈善总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两年共募得善款7亿元。

8.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基本解决11.9万名农垦系统职工和10万多名

华侨农场职工参加地方养老保险问题;将企业离休人员养老待遇与当地机关离休费基本拉平;解决了省直3万名早期退休人员待遇偏低问题;帮助关闭破产煤炭、冶金、有色金属企业的退休人员、老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公安民警等人员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全额报销政策等等。

(二)发展环境。

本世纪头十年是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广东省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和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1.发展机遇。

一方面,中央关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广东省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十一五”时期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广东省社会保障工作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体制和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将在协调各方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推进和谐广东建设作出更积极的贡献。社会保障制度本身也必将在此期间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2.面临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各项改革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加快,各种社会矛盾仍将增多并趋于复杂化,给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尚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推进比较缓慢,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全面推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慈善捐赠、福利彩票等尚未制订地方性法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和覆盖所有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建立。适应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强特点的养老保险参保办法尚未制订出台。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形成的社会保险、退伍安置、社会救助等政策措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不平衡。广东省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保障水平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待遇水平偏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水平有一定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刚起步,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突出;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总量大幅度增加与部分统筹地区收不抵支、累计赤字的情况同时存在,地区结构性失衡明显,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的目标尚未全面实现,制约着统筹层次的进一步提高;广东省40多个县的农村合作医疗仍处在乡镇统筹水平,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是社会保障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社会保险经办人员不足,截至2005年底,广东省社保经办人员与参保对象的比例达1∶10498,远低于全国人均管理3549人的水平。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经济欠发达县区仍然依靠手工计算社会保障待遇。现有的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机构房屋陈旧、设备落后现象普遍存在,农村敬老院危房改造任务繁重。农村合作医疗基层管理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保障责任由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分担,保障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长效机制;通过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调节不同利益群体的再分配,维护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广东。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制度健全、覆盖城乡、保障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探索建立安全、高效的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运营方式;社会保险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提高,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社会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救助体系比较完备。

(三)目标任务。

1.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

(1)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重点,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到2010年,将95%的本省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180万人,工伤、失业、基本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00万人、1300万人、2200万人和600万人。

(2)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进一步强化。基金预算和预警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建立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督信息系统,实现监督快速化、全程化和权威化。

(3)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加强,管理服务体系更加规范和完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实现广东省联网。

(4)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具有广东特色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到2010年底,广东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9%,其中社区管理服务率达80%。

2.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完善。

(1)救灾应急保障系统进一步健全。建立省、市、县三级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灾害应急机构和减灾工作机构,建立信息传输系统和定位监控系统,救灾防灾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地级以上市及灾害多发地区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设置相对固定的灾害应急庇护场所,及时安置紧急转移的灾民。

(2)社会救助系统进一步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保障标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水平提高;农村福利设施更加完善;社会捐赠机构和慈善事业服务网更加健全,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慈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3)社会福利保障系统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快,到2010年,每个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都建立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社会福利机构,解决孤、老、残、幼等对象的生活问题。社会孤儿保障机制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完善。以社区为依托的老年服务产业加快发展。福利彩票发行量持续增长,力争广东省彩票发行量每年增长10%以上,2010年销量达50亿元以上。

(4)优抚安置系统进一步健全。逐步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财政保障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的长效机制。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推进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促进就业工作,努力开创部队、退役士兵和用人单位“三满意”的退役士兵安置新路子,逐步实现城乡退役士兵安置一体化。继续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积极探索国家保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3.城乡社会保障事业统筹发展。

(1)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到2010年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范围,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步将未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纳入农民工养老保险。到2008年,将工伤风险较高的建筑行业、非煤矿山等采掘行业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将与城镇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畴。......

第五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电价管理的若干规定》和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办[1994]40号 【发布日期】1994-07-29 【生效日期】1994-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加强全省电价管理的若干规定》

和《广东省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办法》的通知

(粤府办[1994]40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关于加强全省电价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广东省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一并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九日

关于加强全省电价管理的若干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电价管理,整顿乱加价、乱收费的行为,减轻用电户的经济负担,根据国家的电价政策和广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一、省物价局是我省电价管理的主管部门,省物价局及各级物价部门按照价格分管权限,会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对电价进行管理。

二、二、电价管理的目标是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电价管理及运作体制。在省网电已实行并价的基础上,目前电价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市、县(市)电价改革,积极稳妥地将省网电电价与地方燃料附加费并价,逐步实现以市为单位的单轨制电价。然后进一步实行区域性单轨制电价,进而过渡到全省单轨制电价。

三、三、省属电厂(含合资、股份制电厂)的上网电价管理,由省物价局会同省经委等有关部门,根据省经委、财政厅、物价局、电力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力建设政策措施实施办法的通知》(粤经能[1993]365号)的有关规定实施。

四、四、建立健全省网电的电价管理有关制度。

(一)建立电价调节基金制度。省电网设立电价调节基金专户,当实际执行结果,电力部门利润超出省规定时,其超出部分的电费收入存入电价调节基金专户;当实际执行结果,电力部门利润低于省规定时,用电价调节基金补偿电力部门的利润水平。电价调节基金由物价部门监督使用。

(二)实行燃料调整费制度。电价原则上一年校核一次,内如有较大的成本增支因素,如燃料价格、外购电力价格上升,汇率变化等可通过燃料调整费调整电价,调价幅度低于5%的,由省物价局会同省经委等有关部门批准施行。内调价幅度超过5%时,报省政府审批。调价前,先用电价调节基金冲抵增支,不足以弥补时再调整电价。

五、五、加强地方电价及用电收费管理。

各市、县(市)要积极稳妥地在省的统一部署下,经试点,分步推进市、县(市)电价改革,将地方燃料附加费并入省网电电价,逐步实行以市为单位的对户单轨制电价。在对用电户未实行单轨制电价之前,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方燃料附加费的管理。地方燃料附加费征收工作,必须接受同级和上级经委、物价局、财政局的监督。

地方燃料附加费是指市、县(市)在不违反省有关规定随售电量加收用以补偿省统配电力以外地方电源经营亏损的费用(指供电部门收购价低于地方电源含利成本的部分)。

省返还地方电厂按售电量征收的省电力建设费,70%用于当地燃料附加费的收支平衡及平抑征收标准,30%用于当地电网建设。

地方燃料附加费征收标准,由各级经委、物价局、财政局、电力(供电)局按下列作价原则提出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上一级经委、物价、财政、电力(供电)部门审批。

征收燃料附加费的作价原则:

(一)地方电源燃料附加费

电厂(含水、火电厂)上网电价=(发电成本+利润)÷上网电量

供电部门收购电价=(平均单位售电价-单位供电成本-售电单位利润)×(1-线损率)

平均单位售电价、单位供电成本、线损率,上半年可取测算数,下半年按上半年实际数调整,按实际数结算;利润按省规定执行。

补亏标准=电厂上网电价-供电部门收购电价

补亏金额=补亏标准×电厂上网电量

(二)地方外购电源燃料附加费

补亏标准=外购电源电价-供电部门收购电价

补亏金额=补亏标准×外购电源电量

地方燃料附加费征收标准应严格实行收支平衡的原则,专项列帐,专款专用。不准将地方燃料附加费挪作电力基本建设投资,更不准挪作他用。建立燃料附加费收支报告制度,由政府指定的经管部门定期向同级和上级经委、物价、财政、电力(供电)部门报送报表。上级经委、物价、财政、电力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地方燃料附加费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

除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外,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律不准随电价加收各种名目的费用,供电企业不得收取未经批准的各种名目的费用,否则,用电户有权拒付。各级物价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凡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出全部没收,上交省财政。

六、六、加强对地方自办火电厂出厂电价的管理。地方自办火电厂出厂电价,原则上每年核定一次,由当地物价局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下列作价原则并在不超过省规定的最高限价(标准另行下达)范围内核定,上网电价及测算资料报省物价局备案。

对地方电厂上网电价的作价原则:

发电标煤耗及厂用电率,不得超过机组设计技术参数的3%;利润应控制在每千瓦时2分以下;折旧年限,按财政部颁发的(《 工业企业财务制度》[1992]财工字第574号文)执行,(即发电及供热设备为12-20年);还贷计入电价负担,柴油发电机组不少于7年,燃气发电机组不少于8年,燃煤发电机组不少于10年。

地方火电厂已经偿还投资本息的,必须停止摊销,并把电价降下来,以减轻用电户的负担。

凡新建的火电厂,物价部门必须参与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测算电价超过全省最高限价的,不准建设。

省物价局和各级物价局对地方火电厂出厂及上网电价要加强管理监督检查。发现越权定价或提价,予以纠正。对其多收的金额,全部没收上交省财政。

七、七、地方水电站出厂电价,由省物价局会同省经委等有关部门制定作价原则(另外下达)。水电站出厂电价按省定的作价原则,结合当地对电价的承受能力,电厂发电成本、合理利润等实际情况,其电量上县(市)或市电网的,分别由县(市)或市物价局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订,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八、八、县(市)以下农村用电按《广东省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办法》执行。

九、九、省物价局会同省经委、省电力局等有关部门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时期制订各市到户电价最高限价。

十、十、各级物价局对各地到户电价(含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征收的附加费,地方征收的燃料附加费)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级供电部门要实行明码标价制度,以接受全社会监督。十一、十一、为加强电网建设,市、县(市)电力(供电)局在其售电电价中各按每千瓦・时收取1.5分(含税)的电网建设费,单独列帐,专项用于本市、县(市)范围内电网建设和整改。在省电网直供范围内,电网建设费形成的资产所有权属省电力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电力建设费和电网建设费收支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十二、十二、省网电并价后,省规定了在过渡时期内,对部分地区、行业、企业及单位给予电价优惠政策(包括优惠电价和免征地方燃料附加费),在省下达的优惠电量指标内,各市、县(市)必须严格执行,保价保量兑现给用电单位。十三、十三、各级物价局、经委、财政部门对同级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和利润每年进行一次审核,以保证电价测算的准确和电价执行的正确、合理。十四、十四、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广东省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办法

(1987年11月4日发布,1994年7月5日修订)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纠正在农村用电收费中的混乱现象,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我省农村电气化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市、县(不分省网直供或趸售)的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

第三条 第三条 全省农村电气化工作归口广东省电力工业局管理。加强农村用电管理和严格执行电价政策是各级电力(供电)部门的职责。省物价局和各级物价管理部门是农村电价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电价管理。省、市、县各级电力(供电)部门都应设立农电管理职能机构,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做好农电工作,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第四条 第四条 建立和健全县(市)、镇(乡)、管理区(村)三级电力管理机构,加强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

一、县(市)设立电力(供电)局,统一管理全县城乡发供用电工作。为加强电力行业管理,省网趸售的县(市)电力(供电)局正、副局长人选要征得地级市电力(供电)局同意。

二、镇(乡)投资建设的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其产权属地方所有。镇(乡)成立供电所(公司),负责本镇(乡)范围内的供用电管理和抄表收费等工作,其人、财、物由县(市)电力部门管理。行政上受当地镇(乡)政府领导,在一定时期内代表镇(乡)政府行使本镇(乡)管电职能。镇(乡)供电所(公司)的正、副所长(经理)由县(市)电力部门商当地镇(乡)政府后聘任。

三、管理区(村)设电管站或管电小组,负责管理区(村)内低压电力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电费抄收工作,业务上接受镇(乡)供电所(公司)的直接领导和监督,直接服务到农户。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用电水平由镇(乡)供电所(公司)统一设立一个直接服务到农户的电管站。

设管电小组的管理区(村),管电小组原则上应由管理区(村)干部、财务人员、专职电工三方面组成。

第五条 第五条 镇(乡)、管理区(村)管电机构的定员编制,由县(市)电力部门根据其管辖范围的线路、设备数量、用电状况、地理条件,并参照国家有关农电企业编制定员标准确定。

第六条 第六条 管理区(村)电管站(管电小组)的电工,由县(市)电力部门在持《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电工中择优聘用。县(市)电力部门应对持证电工定期进行考核,并执行年审制度,对不称职的电工应及时解聘撤换。

禁止承包管电和无证人员管电。

第七条 第七条 县(市)电力部门应根据本县(市)电价水平,各镇(乡)、管理区(村)供电线路及变压器损耗的实际情况,提出全县(市)各镇、管理区(村)到农户的电价方案,经县(市)物价局审核后,报县(市)政府批准执行。并报地级市物价局、电力(供电)局备案。

有条件的县(市)可制定全县(市)统一的农村到户电价标准或限价标准,上述标准也可以按镇(乡)分别制定。

第八条 第八条 管理区(村)电管站(管电小组)向农户收取的电费构成,包括省网电价和地方电力燃料附加费、税金、省电力建设费、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变压器损耗、线路损耗、计量表计损耗、经省政府批准征收的地方电网建设费、综合管理费及省规定收取的其他费用。综合管理费由镇(乡)供电所(公司)设帐代管,用于管理区(村)管电机构人员工资、福利、奖金、线路设备的日常维修等,不得挪作他用。综合管理费数额每千瓦・时不得超过8分。

严禁一切形式的乱加价、乱摊派、乱收费。各市、县(市)、镇(乡)政府无权随同电费加收未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征收的其他费用。

第九条 第九条 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向镇(乡)、管理区(村)管电机构下达利润及管理费上缴任务,所有用电都要装表计费。按照以电养电的原则,县(市)电力部门可从镇(乡)及以下的售电中(稻田排灌除外)按每千瓦・时电量提取2.5分的农电提成费,省政府定的山区县(市)提取3分。其中0.6分由省、市、县(市)电力(供电)局农电管理机构分别掌握0.1分、0.2分、0.3分,专项列帐,作统筹安排,平衡调剂,主要用于农电安全、整改等重点项目。其余用于镇(乡)管电机构人员工资、奖金、福利、办公、安全培训等费用以及镇(乡)管辖的低压线路、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条 第十条 镇(乡)管电机构在其售电量中,按每千瓦・时收取3分(含税)镇(乡)电网建设费,单独列帐,专项用于本镇(乡)范围内的电网建设和整改。安排使用由镇(乡)供电所(公司)提出项目计划,征求县(市)电力(供电)局意见后,报镇(乡)政府批准实施,并由县(市)电力(供电)局监督使用。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无电村(管理区)报装30千伏安及以下容量非乡村工业专用的变压器,免交省规定的电源建设费和供电贴费。为减少变压器损耗而更换较小容量变压器的村(管理区),以后恢复原有容量时不需再交增容费。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镇(乡)、管理区(村)管电机构都要实行用电收费明码标价制度。管理区(村)管电机构要定期(一般为每月)张榜公布各用户电费和收支情况,杜绝偷漏电、“权力电”、“人情电”,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镇(乡)、管理区(村)管电机构向用户收取电费,必须使用税务部门规定的电费发票收据,并做到抄表卡、发票、电费台帐三者相符,按规定时限向上一级管理部门报送财务和各类用电统计报表。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各级物价、电力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电价、收费的管理和监督。对不交电费的应按有关规定,停止供电。对乱加价、乱收费等违纪行为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严肃处理。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粤府办[1987]122号文件印发的《广东省农村用电及电价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各县(市)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本办法涉及电价管理方面的问题,由省物价局负责解释;涉及用电管理方面的问题,由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