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
新课改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
长沙市雷锋学校
罗明强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认为通用技术课程新课标的实现,要求广大中学原有劳技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通用技术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劳动技术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为满足社会全面多元的需要,我们实行了多年的传统劳动技术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方式上都需要彻底改头换面。如果再继续因循守旧,单纯地为了动手而动手却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与国际教育的距离将会越来越大。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广大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改中去,迎接挑战,与时俱进。
一、改变教学观念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新课改的一门必修课程,必须为实现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几年中,通用技术在原有劳技课程的基础上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的主导思想还是学技能,为了动手而动手。授课往往是模仿试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永远是老师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使本来有趣而极具拓展空间的实践课程,变成了对很多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只是单调的任务式的课程。严重扼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时难免“穿新鞋,走老路”,总认为提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要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实现,面对新教材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容量。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新歌谱旧曲,或者干脆左手新教材右手老教材。可见教师转变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运用新教材让学生在了解技术、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且设法解决问题,最终提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更新教学方法
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技术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将传统的演示教学法和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应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法,变效仿式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用技术课程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实践操作领会教学内容,再通过设计与创新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再也不能够老师指定一个作品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就像学生只能在老师画好的圆圈里活动永远找不到突破口,更谈不上创新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肯定,无需太注重设计的结果,我们要把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基点和重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有些技术和设计的概念或规律,学生能了解就可以了。
三、转变课堂角色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老师是主导者,新课堂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在自主设计、实践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和创作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这时候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创造机会把学生融入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搜索所有有价值的参考,更进一部加深理解。鼓励学生参与活动,通过作品交流和各种评价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成功的喜悦。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无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还是生生之间的合作都是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在我国明确提出创造教育的是近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发表《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 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以此为铭,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第二篇:我对体育新课改的理解
我对体育新课改的理解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就目前来讲,加深体
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体育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体育教师将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作
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观察、实践或积极
地看,积极地听。同时,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
情况,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
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所以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2、体育教师由居高临下转变成“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
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而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
是千方百计,虽不太规范、但却完全正确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
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成“平等的首席”。新课程
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教与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3、体育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
色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全面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
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其多样性、尊重其创造性。作为学
生的引导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职责是培养教育所有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
二是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
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
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并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体育教师教学方
式的转变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体育教师示范、讲解,然后学生跟着练习,使
学生完全处于机械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引导教学方式改变,其
具体表现为: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三评定学生成绩方
式的转变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
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
师与学生大多追求体育成绩。致使客观上的成绩与实际能力脱钩,因此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
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这种
简单的成绩评定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和个体差异,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
性的张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情况。这种较为客观体现“健康三维观”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不失为教学改革上的一次飞跃。四四四四、、、、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五五五五、、、、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新课标为体育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综上所述,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第三篇:浅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
谈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
以前,一直不知道微课是什么?在网上看到微电影,微课程是最后才知道,原来还是第一次听到。
从什么是微研究、微课堂、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的让老师领会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小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我切切实实感受到:微课程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们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的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上好微课程,从而走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目的。
最后,启发了我的教学,虽然我们的条件有限,我们可以尝试翻转课堂的模式,提前预习,定要求,定内容,定细则,课堂解锁,提升知识全面,改变传统教学,给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让不同的个体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篇:我对通用技术的理解和看法
我对通用技术的理解和看法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的技术课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先生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促进学生手脑结合,全面发展。它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用技术学科是新课改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赋予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当代新人,传统意识上的文盲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上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获得了各种自己学习的机会和工具,学习手段多样化了,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上,而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还有不少人忽视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自命不凡”的人们也会做出“低技术”或“无技术”的动作和行为,也不能适应进入社会的需要,包括在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严重阻碍事业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通用性学科,它有别于专业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它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劳技课,劳技课是专门教给学生一些技术技能和操作技巧的课,是把前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的课,而通用技术是《技术与设计》系列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劳动技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一定职业性质和岗位特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某些简单生产的能力。通用技术课程避免了单一的、机械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清楚技术的价值和性质,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和遵循的设计原则,学会如何对技术进行评价。在初步掌握了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了解了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限制,掌握、学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途径、方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一些专题性设计,深入领会一些重要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传统的劳动技术类课程侧重技能学习,通用技术课程注重技术素养的培养;后者是对前者的超越,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手段;后者具有丰富内涵,前者相对具体、单一。
由于传统的劳动技术类课程注重的是劳动技能的培养。因此,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操作学习,既运用一定的工具对特定的实物对象进行操持和运作的一种学习形式,关注的重点是工具的使用和技术操作行为的准确和规范、技术结果的完善和精美。这样就使得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学时的安排上,操作学习要占据决大部分时间。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立足实践,注重创新的课程,以提高技术素养为主旨。技术素养涵盖四个方面:理解技术、选择技术、管理技术、应用技术,而这四个方面均渗透着设计的思想和因素,这就决定了设计学习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
《技术与设计》里面会讲到一些知识,比如技术试验,稳定性,流程的概念,控制系统的组成,但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这是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有人认为,高中生能设计出什么名堂来?设计应该是设计师的工作。但是,将来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策划某项活动的时候,我们不是也在“设计”吗?将来我们要“设计”活动,将来我们还要“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实,不是工程师、设计师的我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类“设计”,比如,我们早晨要考虑一天应做的事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实际上是流程的设计;班主任选班委,分组,安排值日,把班级工作做好,这实际上是系统设计。当然,通用技术课程里的设计主要是技术层面上的设计。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把它扩展到各个方面和领域。
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过程,设计带有创造性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它已经不再是接受别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设计一件作品,让这件作品去满足一部分需求,而这种需求最后是不是能够得到满足,就要看这个设计过程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而人们关注的就是事情的结果,而这个结果能否实现,就要看设计过程的可行性、操作性和科学性,而这个就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要了解的。通用技术学科就是要求学生从技术的角度去看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技术思想和技术价值观,这种思想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很重要的。学好技术,掌握技术设计思想和提高技术素养都为他们将来做好准备。
第五篇:谈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
浅谈我对微课程的理解
新密市实验小学 王丽平
以前,我只知道微电影,不知道微课程是什么?一直到一年前我们学校的靳校长在全体教师会议上给我们讲微课程,并发出制作微课程的倡议,看着生动的画面和简短的文字,我就像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对微课程充满了好奇。
最近通过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之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我对微课程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什么是微课堂、微课程的制作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的让我领会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小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关于作文教学,我打算利用微课组合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具有开放性特色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创造性思维,写出有创意的新作文。高效的课堂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少讲、精讲。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总之,我很高兴我已走在微课程路上,微课程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的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