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理解

时间:2019-05-14 20:4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理解》。

第一篇: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理解

浅谈对组织行为学的认识

学习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的认识到组织行为学并不是一门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它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它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个体、群体和组织中决定人们行为的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某些理论看似很空洞,很虚渺,可是当结合某些特定的案例时就能派上用场,不仅能准确的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能够找到有效地、系统的、操作简单的解决办法。所以我觉得,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有必要认真地研究下组织行为学的精髓,掌握其研究人各种行为的规律。只要我们能够掌握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就能够使我们自己以及自己管理的团队和组织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成长———由能管理好自己发展到管理好一个团队、管理好一个组织,进而能够治国安邦、影响世界。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体现了人们管理人的行为的能力发展过程和不断追求的境界。管理好自己、管理好他人或团队、管理好组织系统,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学习组织行为学的人应该努力追求的三个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目标。

当然,从管理好自己到管理好组织系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我们一步步地,扎扎实实的学习好组织行为学的各个方面。先从理论着手,等将理论知识烂熟于心的时候再寻找适当的机会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不断地弥补自身在各个方面的不足和缺陷,通过大量的实践逐渐的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纵观整本书,主要涉及到社会结构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二个领导方法,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个体、群体、组织,二个领导方法是激励和领导。如果单独的将这五个方面内容放在书本上,肯定会分成五个章节一一解析,虽然每章都会听的头头是道,主要的理论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样无疑将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给斩断了,无法完整的、系统的理解组织行为学。所以在对各个章节进行整理后我从中找出了两个主线:一个是关系主线,也就是说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着手,通过分别了解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组织的关系,熟悉组织的整个管理和运行系统:另外一个主线就阴阳主线,乍一看可能有点无厘头,可是如果将激励和领导分别比作阴和阳,一阴一阳,如何完美的融合,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形成一幅完整的太极图,我想这恐怕需要仔细的斟酌。下面我将详细的分析这两条主线。

一、关系主线

既然是关系主线,那就要好好地说说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个体和群体分别隶属于组织,个体可以说是组织中最小得单位了,不管是组织中的团体也好,组织也好,肯定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了个体,什么组织,什么群体都是空谈,就像那一望无际的沙漠一样,没有了沙粒它还能叫沙漠吗?所以说,个体虽然看似很小,很孤单,力量很弱,但是他的作用却不能小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可是老祖宗早就教给我们的道理,咱可不能忘。再说说群体,什么是群体呢,简单的说就是众多个体为了某种需要而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组合体,是一种介于个体和组织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体”。个体可以说是群体和组织的基本组织单位,而对于庞大的组织来说,群体就只能算是组织的基本组成单位了。从这方面看,就会发现群体其实在个体和组织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通过群体可以更清晰的了解个体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凭借着群体的特

殊性,也可以认识到群体对解释组织行为的重要意义。所以在下面的内容中我将主要从群体入手,逐步的了解个体、了解组织,进而解释整个组织行为。

先从群体的类型着手,群体的类型比较复杂,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不同的分类。但是我觉得分的太细反而不利于掌握群体,所以我认为目前先掌握按照群体的构成原则和方式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就可以了。正式群体呢,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该群体是比较正式的,可以说是在职务分配及行为分工清晰、成员地位及角色明确、群体规范相对完善的群体。在群体沟通中,其更强调规范性的指令传输,侧重于单向沟通。而非正式群体由于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的,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更多的适合群体成员之间的双向沟通,可塑性较强,在加强群体的凝聚力方面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其实我觉得群体最强的作用还是在于把握个体的各种行为,针对个体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个性、所面对的不同的压力和挫折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进而对个体进行打磨,使个体逐渐成为组织所需要的人才。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要是组织上的每个员工人尽其才,发挥作用,就必须了解个性。而此时,非正式群体就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比如成立篮球俱乐部、登山兴趣小组等,在这样的群体中没有规则约束、不存在工作压力,完全供整个组织中的每个人,上到领导,下到小员工都可以参加,在这里没有明确的角色和地位之分,每个人可以表现真实的自己,既可以和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心得,也可以向同事倾诉自己的迷惑,最近遇到的困难。只有真实的展示自己才能让组织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可以通过正式组织给自己合适的工作,一方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个体对组织的依赖感和感激之情,增进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使得组织在对外竞争中占据有利优势,至少不会后院起火。另外对于那些与组织的价值观不一致更需要特别的对待,应该是区别对待,对通过非正式群体进行改造后接受组织文化的可以继续任用,而对于那些经过改造却始终和组织文化,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就需要清理出组织,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狠一点的。

以上我只从个性和价值观等方面阐述了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其实个体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心理上的需求。而下面五点则可以完整地阐述群体对个体的作用:(1)群体是满足成员个体需要的基本手段。满足人们社会交往、得到社会尊重,并利用个体的思想及观念影响他人和环境的需要是社会人的重要社会特性。群体为社会人提供了满足这些需要的场所和条件。(2)群体是人们产生、加强和巩固认同感以维护自尊的基本手段。(3)群体是确立和检验社会现实的基本手段。群体成员通过与他人合作,讨论并交换对事物的看法,进而形成一致的见解,可以增进对社会环境的间接体验和直接经验,减少人们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4)群体是减弱人们不安、焦虑和软弱感的基本手段。(5)群体是其成员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一种途径。在群体成员按照分工要完成任务时,承上启下的连续性要求群体成员不仅仅要独立地完成任务,还必须获得群体相关成员的支持和协作,以达到高效率完成任务的目的。

关于群体和组织的关系,由于自身并没有切身的体会过真正的组织在管理群体时的感觉,所以这一关系只能凭借平时的实践活动和书本知识进行总结了。群体是组织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因而在等级上肯定高于群体。所以对于组织来说,一个群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一个组织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必须分工合作,将组织的最终目标划分为若干字母表,分配给相关的群体去完成。

群体为了完成组织任务,就要设立工作目标,收集资料与意见,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决策,从事人力协调,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工作检查,确保整个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以此可以看出,群体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中坚力量。另外组织只能分工中强调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即使有明确的书面资料说明各职能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和协调方法,还是离不开群体中人的具体行为的协调,而群体就是组织职能部门相互联系的纽带。组织中的群体还是组织社会形象的载体,组织不仅可以通过大量的媒体进行宣传,建立和维护其社会形象。而且,他人或其他组织往往通过对组织群体行为的认识,以及与群体中个体的交流和沟通,来获得对组织的认识和了解。

群体作为实现各种工作职能的有效武器,在管理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组织能将合适的人,在适当的时机组织成相应的群体,来完成特定的恩物,则可极大地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

二、阴阳主线

将激励和领导比喻成一阴一阳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绪,只是为了强调两者在组织中不同的定位以及不同的组织任务。激励和领导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认为都是领导力的一种体现,有种说法说领导力是一种艺术,这个我是比较赞成的。那么艺术体现在哪里呢,我想应该是一种平衡,就像太极图阴阳中间的那条线一样,保持在一种特定的情况下使得太极图看起来非常的完美。激励,肯定是对员工的激励,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激励主要侧重于为员工创造机会,给予员工极大的发展空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激励的方法科学,我想无疑会带来很多有利于组织的好效果。比如说,吸引或者留住优秀的人才,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早就良好的竞争环境等等。我个人在激励方面比较偏向于竞争。竞争,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润滑剂。合理的竞争可以使群体成员精神振奋,努力进取。其实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最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谁就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因而竞争者会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竞争的要求,这样从而有利于群体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竞争在缓和群体内部矛盾上,改善人际关系上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当然激励的方法和理论有很多种,不同的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激励手段,这里就没有必要一一细说了。对于领导,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组织处于特定情况下,能够发挥领导特有的能力,比如说卓远的眼光,极富魅力的个人气质(权威)等等,带领组织走出困境,战胜困难,或者说带领组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二是领导的用人艺术。具体可以分为观人的艺术和用人的艺术,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可以不知道员工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们的长处。领导必须善于发现并挖掘每个人的长处,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这个道理。人才选拨出来后还要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这就是用人的艺术。

那么我前面的所说的阴阳平衡是指什么呢?我觉得在一个组织中,既不能一味的对员工进行激励,给予员工机会,为他们创造机会,也不能老是发挥领导的能力,进行独裁专制,缺乏自由和民主。优秀的组织肯定是一个在充分享有对组织的领导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激励,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咯,组织的管理者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如何在组织有限的资源内将组织的效益发挥到最大,我想这就是优秀的领导者或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了。以上就是我对组织行为学的认识,可能有些认识比较肤浅,不能把握本质内容,但我相信学习组织行为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直至达到完美的过程。

第二篇:《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来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大量借鉴了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它把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对象组织化程度,划分为4个层次:(1)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层的单位,是组织的细胞。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组织的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立的人格。认识个体是了解组织行为的基础。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2)对群体行为的研究。群体是组织的基层单位,在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群体行为对组织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组织行为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3)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4)对社会环境的研究。把企业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领导行为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众多的领导理论。

二. 教学目的要求: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由于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组织行学领域中人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存在着分歧,针对某个观点,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争论,通过互相矛盾的正论和反论的形式,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目前组织行为学的争论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 参考书目:

1.《组织行为学》边一民、徐力等编著

2.《组织行为学》詹虹编著

3.《组织行为学》张德主编

4.《组织行为学》龚敏编著

四.教学安排:

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者的人际技能

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管理的功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者从事的活动。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劳动者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学科特征:跨学科性;层次性;情景性;权变性;系统研究代替直觉。

三.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四.不同管理阶段的人性假设及管理措施

“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第一次作业题:书面完成(打印)

第二章知觉差异与管理

一.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是个体为了对所在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二.知觉的选择过程:

知觉对象因素;知觉者本身因素;情境因素。

三.知觉的组织过程:

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归类原则;知觉防御

四.错觉:

社会知觉方面的错觉――

选择性知觉:根据自己的需要等选择知觉对象。

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要概面的方法。

投射:是一种以已度人的思想方法。

刻板现象:是一种以个体所在群体的特征为依据判断个体特征的方法。

五.归因理论

个体行为归因:内因行为;外因行为。

影响归因的因素:

区别性:在不同的情境下个体行为是否不同;

一致性:在相同的情境下个体行为是否与别人一致;

一贯性:个体行为是否在任何时候都一样。

第三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个性概述

个性是个体所有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二.气质差异与管理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四.能力差异与管理(自学)

第四章价值观、态度与组织行为

一.价值观

1.价值观的概念及形成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总看法、总评价,是个人的基本信念。

2.价值观的分类

斯普兰格尔的分类:理性价值观、唯美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价值、宗教性价值观。

格列夫斯的分类;反应型、宗教式忠诚、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

经营管理价值观。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生活-质量型。

3.价值观对组织行为、组织管理的影响

影响对其他人及群体的看法,从面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影响个人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影响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

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

影响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或组织压力的程度;

影响对个人或组织成功或成就的看法;

影响对个人目标或组织目标的选择;

影响对管理或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看法。

二.态度

1.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心理评价)。

2.态度的组成成份

认知成份、情感成份、行为成份。

3.有关态度的理论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认为人们降低不协调的意愿取决于-导致不协调因素的重要性;个体对导致不协调的影响;不协调带来的后果。

海德的平衡理论:(自学)

4.态度的改变

技巧:根据态度之间的距离;引导对方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改变事实以改变态度;通过组织规定;通过改变行为以改变态度。

5.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单一整体测量法;工作因素的总和评分法。

6.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具有心理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分配制度的晋升政策;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7.工作满意度与组织绩效

第五章激励

一.激励的概念:需要、动机、行为、激励的定义及关系

二.基本的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论.X理论和Y理论

3.双因素理论

4.克莱顿•爱尔德弗的“ERG理论”

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

6.维克多•弗鲁母的“期望理论”

7.J•S•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8.爱德温•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9.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第六章 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一.群体的定义和类型

二.非正式群体

三.人们在群体中工作的原因:

四.影响群体行为和工作成果的主要因素:

五.群体决策:

第七章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的平衡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

四.人际关系分析理论

第八章 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定义及模式

二.信息沟通中的障碍及改善

三.信息沟通的基本形式:

四.相互交往理论

第二次作业:案例分析。(打印)

第九章冲突及其处理

一.冲突的定义

二.冲突的原因

三.冲突的处理

第十章领导的心理与行为

一.领导及领导的影响力

二.有关领导的有效性理论

1.特性理论及其评价

2.行为理论及其评价

3.权变因素及权变理论

三.领导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四.领导者与追随者

第十一章 工作设计(本章内容放在第五章中讲授)

一.工作设计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专业化

第二阶段: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

第三阶段:工作丰富化和工作特征的再设计

二.工作设计的特征

1. 工作的多样性;

2. 工作的自主性;

3. 工作的完整性;

4. 工作的难度;

5. 绩效反馈

四.作业要求:

1. 案例书面分析每篇1000-2000字左右

2. 书面作业要求打印。

五.考试方式:

开卷考

六.考核方法:

1. 案例书面分析20%;

2. 考勤10%;

3. 最后考试70%。

第三篇:《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40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目的和任务:《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提

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

组织成员个人满意度的科学。该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

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

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说,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有

以下三点:

一、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相关理论,培养学生的理论

基础;

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组织行为学概论

教学内容:组织的类型和作用、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

3、熟悉组织的概念、类型、作用,能够认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重点难点: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二)个体行为

教学内容:人的行为分析,知觉与行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气质、能力与性格,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

2、掌握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3、了解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4、掌握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的关系;理解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内容。

5、掌握激励理论及实务的内容。

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个性、态度、价值观以及激励的概念。

2、个性与行为的关系如何。

3、激励理论的内容。

(三)激励

教学内容:激励概述,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综合激励模式,如何提高激

励的有效性。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激励的内涵。

2、理解常见的几种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

励理论。

3、简单掌握激励的技巧及如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重点难点:

1、对常见的三种激励理论的认识。

2、如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激励的手段有哪些。

(四)群体行为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群体互动,群里中的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团队管理,弱

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及主要方法。

2、掌握群体冲突来源及处理。

3、了解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4、人际交往的原则,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5、掌握沟通的概念及影响沟通的因素。

重点难点:群体的概念,人际交往的原则及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群体冲突来源及处理,沟

通的概念及影响沟通的因素。

(五)领导行为

教学内容:领导的概念与领导工作的作用,领导者素质理论、领导者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

论,领导决策,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基本要求:

1、掌握领导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提高领导行为有效性的方法途径。

3、掌握领导的有关理论。重点难点:

1、领导的概念。

2、领导理论。

(六)组织行为

教学内容:组织理论,组织设计,工作设计,压力,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等。

基本要求:

1、掌握组织的概念,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的意义、要素与程序,组织设计应遵

循的原则。

2、掌握工作设计方法、工作压力的来源与后果、对付压力的方法和措施。

3、掌握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

4、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

重点难点:组织的概念,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内容。

(七)组织变革与发展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组织变革与对策,组织发展与工作生活质量,当代组织

变革的趋势及关键问题。

基本要求:

1、了解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都有哪些。

2、掌握组织变革以及相应对策。

3、理解组织发展与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

4、了解当代组织变革的趋势及关键问题。重点难点:理解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

三、学时分配

四、参考教材

《组织行为学》,孙成志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五、审核

编写人:卞子全系(部)主任:周翔

第四篇: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组织行为学

2.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课程号:43100410

二、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其中:授课36 学时实验0 学时

三、考核方式

考试

四、适用专业

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

五、课程简介

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行为的现象与规律,有关的理论模型,相应的研究方法,如介绍各种领导的理论,分析不同领导行为的特色、适用情境、效果,对权变领导、情境领导、目标-路径领导、转换型领导等进行比较分析与提供应用建议。探讨组织中激励的基础、有关的要素、以及途径,讨论企业组织社会心理系统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方法,探讨在不同层次提高组织效率和员工满意度的系统途径。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全面地了解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在未来的管理工作岗位上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本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程。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2个学时)

1、内容:学科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2、要求:掌握关于人性的假设的主要观点,了解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的有关背景、学

科的研究方法。

(二)知觉(2个学时)

1、内容:知觉概念和种类、特征。社会知觉、知觉偏差、归因理论

2、要求:掌握知觉的基本概念,了解知觉的一般规律、以及知觉偏差和偏差原因。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2个学时)

1、内容:性格、能力、人格,个性与认知风格类型,管理者的职业风格,个人决策风格,对组织行为有重要个性特征以及个性的管理意义

2、要求:理解个体心理特征并掌握个性的管理意义

(四)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度(2个学时)

1、内容:价值观态度的概念、分析、工作满意度测量方法和决定因素,及其对员工的绩效影响

2、要求:掌握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对个体绩效、组织绩效的影响

(五)激励理论(2个学时)

1、内容: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调整型激励理论

2、要求:掌握一些比较重要的激励理论,了解激励理论对于知道激励实现的意义和作用。

(六)激励的应用(2个学时)

1、内容:各激励方案包括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目标设置理论等

2、要求:掌握一些比较重要的激励方案,学会灵活运用。

(七)群体行为(2学时)

1、内容:群体行为的一般规律、群体决策、群体的发展过程、高效群体的特征。

2、要求:掌握群体行为特征、分析与改进人际关系的技术、学会如何灵活管理群体。

(八)团队(3学时)

1、内容:团队含义、团队普及的原因,团队的种类、团队管理

2、要求:掌握团队与群体区别和联系,灵活运用团队的建设管理

(九)沟通(3学时)

1、内容:沟通过程、沟通要素、沟通模式、促进有效沟通的对策

2、要求:正确对待沟通、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

(十)领导行为(3学时)

1、内容:领导的有效性、领导的权利与影响等问题的研究。

2、要求:掌握有关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能够根据环境因素的改变确定应该采用何种领导方式,了解增强领导有效性的多种尝试。

(十一)权利与政治(2学时)

1、内容:权利的含义、基础、政治的含义和技巧

2、要求:掌握权力行使的条件、原则和使用技巧

(十二)冲 突(3学时)

1、内容:冲突过程、分类、处理方法

2、要求:正确认识冲突、理解冲突的作用、掌握冲突处理方法

(十三)组织结构与设计(2学时)

1、内容:效能与效率、组织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的六个要素、组织结构的一般形式、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2、要求:掌握组织规律、设计程序以及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十四)人力资源政策与实现(2学时)

1、内容:工作分析、选拔工具、技能类型、培训方法、职业定位模式

2、要求: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十五)组织文化(2学时)

1、内容:组织文化的发展、概念和实质、主要内容、类型与特征、组织文化的一般作用、具体功能、代表性理论

2、要求: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掌握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和个体行为的影响(十六)组织变革与发展(2学时)

1、内容:组织的发展与变革。

2、要求:掌握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会分析组织变革成败的原因,了解传统的组织理论的不足与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概况。

八、实验内容:无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组织行为学》郭毅,阎海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主要参考资料:

《组织行为学》 叶龙、史振磊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组织行为学案例》 黄维德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4《组织行为学》 陈国海,方华,刘春燕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3《组织行为学》王玉莲,机械出版社2003

《组织行为学》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

2《组织行为学》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精选》 周文霞 孙健敏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人力资源:组织和人事》 MBA核心课程编译组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 《组织行为学》 [美]史蒂芬•P•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十、先修课程

管理学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课程心得

《组织行为学》课程心得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让天下彩。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系统对组织内部行为影响的学科。2012年9月20日,我有幸的作为武大EMBA2012级一班的一名学员,聆听了来自北京航空科天大学程志超教授为期四天的授课,深有感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其应用性是在应用理论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后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习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个人的满意度,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充满竞争,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竞争。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人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不高或者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那么这个企业的资金、设备、信息等物质因素都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通过这次学习我想结合我所处的工程建设这个行业,谈谈我个人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一些感悟。第一:在工程项目中的个体行为管理个体行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个人简历、个性、能力、价值观和态度等。简历在员工入职时都需要填写,一般而言,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其工作稳定性相对要强些。个性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其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应该尽量使每个员工的个性与其工作要求相匹配,以形成较高的满意度和较低的流动性。能力的研究是为了使个体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匹配;例如,项目协调人员就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尽量使个体的价值观和组织的价值观相一致,在安排人员及其任务时,不仅要考虑到个体的工作能力、经验和动机,也要兼顾其价值观,使其个人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中。第二:工程项目的群体行为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如果成员善于社交和沟通、独立性强、则对群体的产生率和凝聚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相似的项目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的组织结构,企业的文化和规章制度对其群体行为影响不同,一般来说,规章制度越健全,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越一致,管理效率也越高。另外组织的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越具体,则群体成员的工作效率越高。当然群体领导也必须具备进取心、正直与诚实、智慧以及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正确处理成员关系和能力和对施工环境的高度敏感性。第三:工程项目中的组织系统涉及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对有关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分组的协调合作,把建设程序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规划,中期做好资金供应和材料设备采购,后期做好维护和验收,这些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的配合协调。同时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员工招聘录用与培训、绩效评估、报酬体系以及劳资关系进行科学的制定政策;为提高员工的技术、人际和处理问题的技能方面可以采取职业培训。

虽然课程暂时告一段落,但程教授在课堂上分析的“角色定位”这一方法论不仅让我在工作上受益匪浅,同时再一次让我思考:“对于一位女性,事业和家庭到底孰重孰轻?”我的答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追求事业已经不再是男人的特权,家庭和事业对于如何一个女人而言都很重要,无论放弃哪一样都会让人觉得惋惜。当今社会,既然女人拥有了谋划事业的能力和权利,也有走出去的机会和胆识;那作为男人也应该有维护和谐家庭的义务,有走进家庭拿起锅碗瓢盆的勇气。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认为应该做到自信睿智地上职场,优雅从容地入厅堂,把事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个人价值的渠道,再把这份收入、智慧、自信投入家庭,为爱人分担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庭是每个人的温馨港湾,男人和女人都要对自己的角色定好位和转换好位,所以聪明睿智的男人们和女人们都需要左手握着家庭,右手握着事业,幸福快乐的过好美丽的人生!

感谢程教授的辛苦授课,也衷心的感谢中科通达公司的总经理王开学同学精心为我们移动课堂布置提供的舒适场所,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了一场切磋交流。

下载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键入文字]中国矿业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姓名班级学号2014年 1月日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需要团体的集......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浅谈激励制度在企业中的运用 目录 摘要: ................................................................................................................................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组织行为学》课程考核论文 标题:如何对员工进行激励 姓名:葛秀琴 学号:1310261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核......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目录 1.经济人的含义 ....................................................................................................................... 2 2.经济人假设的内容......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工作态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一、态度 (一)态度的含义 态度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里和行为倾向。态度具有社会性、指向性和相......

    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

    组织行为学课程报告浅谈自身目前可能的人格、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沟通特点及 适合我的员工激励方式、组织结构类型 摘要:通过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分析自身的人格、价值观......

    回顾组织行为学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课后作业 我曾在工商管理硕士阶段学习过这门课程,由于当时我的工作经历以及环境和现在大不一样,同时也由于当初和此时学习的动力不太一样,所以对于同一门课程的......

    课程作业《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业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近一个多月,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了《组织行为学》及刘戎教授的课件,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