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肝脏功能检查(讲稿)
肝脏功能检查
肝脏的基本功能
(一)肝脏的代谢功能 蛋白质代谢:全部清蛋白、部分球蛋白、多种凝血因子由肝细胞合成。糖代谢:肝脏能使血糖浓度保持恒定。餐后血糖>8.25mmol/L时,肝细胞摄取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空腹时,血糖<3.9mmol/L,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补充血糖,肝脏还能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原或葡萄糖,参与血糖调节。肝脏又是葡萄糖氧化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脂肪代谢: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肝脏分泌的胆汁促进脂肪乳化及脂类的消化吸收,利用脂肪酸、糖及某些氨基酸合成脂肪、胆固醇及磷脂。维生素及激素代谢:如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必须有肝脏分泌的胆汁酸盐参加,激素的灭活主要在肝脏中进行。肝脏还参与胆红素、铁、铜及其他金属的代谢等。
(二)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物质代谢中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终末产物及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毒物或从肠道吸收来的非营养物质,在肝脏内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进行生物转化。也称为解毒作用。
(三)肝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肝细胞分泌胆汁,肝内代谢产物以及药物、解毒产物可以随胆汁分泌而排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肝脏功能检查内容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肝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除r-球蛋白外的大部分血浆蛋白,均系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尤清蛋白明显,导致低清蛋白血症。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有出血倾向。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在肝脏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排出。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升高,可表现为肝性脑病。
r-球蛋白系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所产生,肝慢性炎症时可增多。通过血浆蛋白含量检测及蛋白组分的分析(蛋白电泳),凝血因子含量及血氨浓度检验,可了解肝细胞有无损伤及其损伤程度。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原理:90%以上的总蛋白(STP)和全部的清蛋白(A)是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清蛋白每天合成约120mg/kg,半衰期15-19天,属于非急性时相蛋白。总蛋白量减去清蛋白量,即为球蛋白(G)含量。根据清蛋白与球蛋白的量,可计算出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
测定方法:用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显色强度与蛋白种类无关。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
参考值范围: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60~80g/L,清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为1.5~2.5:1。
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新生儿46~70g/L,7月~1周岁51~73g/L,1~2周岁56~75g/L,>3周岁62~76g/L 血清清蛋白(溴甲酚绿法)新生儿28~44g/L,<14岁38~54g/L,>60岁34~48g/L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含量与性别无关,但和年龄相关。以下因素也可影响测定结果:①激烈运动:可增高4~8g/L;②体位:卧位比直立位时约低3~5g/L;③标本溶血:④含脂类较多的乳糜标本。
临床意义:由于肝功能有强大代偿能力及清蛋白半衰期较长,因此肝脏病变往往达到一定程度和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量的改变,急性或局灶性肝损伤时多为正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见于血液浓缩,如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血清总蛋白<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清蛋白减少常伴有r-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清蛋白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治疗后清蛋白上升,提示肝细胞再生。
①合成减少:肝细胞损害影响蛋白合成,如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②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人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③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④消耗增加: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恶性肿瘤等。⑤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体溶液。先天性低清蛋白血症,少见。
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总蛋白增高主要是球蛋白增高,其中又以r-球蛋白增高为主。①慢性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化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球蛋白增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②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等。③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RA等。④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及慢性血吸虫病等。
4.血清球蛋白降低:主要因合成减少①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婴幼儿;②免疫功能抑制: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③先天性低r-球蛋白血症。
5.A/G倒置:清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增高引起。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一)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原理:可溶性结合胆红素与偶氮染料起快相反应,不溶解的非结合胆红素与偶氮染料起慢相反应。应用茶碱和甲醇作为溶剂,使血清中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完全被溶解,并与重氮盐试剂起快速反应,即为血清中的总胆红素(STB)。
参考值范围:新生儿:0~1天,34~103umol/L。1~2天103~171umol/L。3~5天68~137umol/L。成人3.4~17.1umol/L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STB<34.2umol/L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疽,34.2~171u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umol/L中度黄疸,>342umol/L为高度黄疸。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溶血性黄疸通常<85.5umol/L,肝细胞黄疸为17.1~171umol/L,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171~265umol/L,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342umol/L。
3.判断黄疸类型 若STB增高伴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增高伴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疽,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原理:血清中不加溶解剂,当血清与重氮盐试剂混合后快速发生颜色改变,在1分钟时测得的胆红素即为结合胆红素(CB)。总胆红素减去结合胆红素即为非结合胆红素(UCB)。
参考值范围:结合胆红素0~6.8umol/L,非结合胆红素1.7~10.2umol/L 临床意义: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如CB/STB<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20%~50%常为肝细胞性黄疸,比值>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结合胆红素测定有助于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肝炎的黄疸前期、无黄疸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等,可表现为CB增加,而STB正常。
六、血清酶检查
肝脏含数百种酶,有些酶具有一定组织特异性,测定酶活性可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如有些酶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损伤时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流,使血清中的这些酶活性升高,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有些酶由肝细胞合成,肝病时,酶活性降低,如凝血酶。凝血因子Ⅱ、Ⅶ、Ⅸ、X合成需维生素K,而维生素K在肠道的吸收依赖于胆汁酸盐,故胆汁淤积时这些酶因子合成不足。有些酶从胆汁中排出,当胆道阻塞时,排泄受阻,致使血清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如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肽酶(r-GT)。有些酶活性与肝纤维组织增生有关,当肝脏纤维化时,血清中这些酶活性增高,如单胺氧化酶(MAO)。因此,血清中的这些酶活性变化能反映肝脏的病理状态,是肝脏病实验室检查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同工酶是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同的一组酶,又称同工异构酶。这些酶存在于人体的不同组织,或在同一组织、同一细胞的不同细胞器中,因此同工酶测定有助于肝胆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用于肝功能检查主要有两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
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在肝细胞中,ALT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中,而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由上可知ALT与AST均为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
正常时血清的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受损时,胞浆内的ALT与AST释放入血浆,使血清ALT与AST的酶活性升高。肝细胞中度损伤时,ALT漏出较AST多,半衰期长,因此ALT测定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AST为高。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膜损伤,可导致线粒体内AST的释放,血清中AST/ ALT比值升高。
参考值范围:比色法(Karmen法)ALT5~25卡门氏单位,AST8~28卡门氏单位。连续监测法(37℃)ALT10~40U/L,AST10~40U/L,ALT/AST≤1 临床意义:(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显著升高,ALT升高更明显,ALT/AST>1,在肝炎病毒感染后l~2周,转氨酶达高峰,第3~5周逐渐下降,ALT/AST比值逐渐恢复正常。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转氨酶不能降至正常或再上升,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急性重症肝炎时,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ALT/AST>1,若AST升高较ALT显著,即ALT/AST (3)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且ALT/AST<1。 (4)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5)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6)急性心肌梗塞后6~8小时,AST增高,18~24小时达高峰,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若再次增高提示梗塞范围扩大或新的梗塞发生。 (7)其他疾病:骨骼肌疾病、肺梗塞、肾梗塞、胰腺炎、休克。(二)碱性磷酸酶测定 原理:碱性磷酸酶(ALP)在碱性环境中能水解磷酸酯产生磷酸。ALP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肾、小肠及胎盘中,血清中ALP大部分来源于肝脏和骨骼,因此常作为肝脏疾病的检查指标之一。胆道疾病时可能由于ALP生成增加而排泄减少,引起血清中ALP升高。 参考值范围:磷酸对硝基苯酚连续监测法(30℃):成人40~110U/L,儿童<250U/L。 临床意义:(1)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胰头癌、胆道结石引起的胆管阻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等,ALP明显升高,且与血清胆红素升高相平行。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硬化),ALP仅轻度升高。 (2)黄疸的鉴别诊断:①胆汁淤积性黄疸:ALP和胆红素明显升高,转氨酶仅轻度增加;②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中等度增加,转氨酶活性很高,ALP正常或稍高;③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脓肿等):ALP明显增高,ALT无明显增高,胆红素大多正常。 (三)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原理:γ-谷氨酰转移酶(GGT)旧称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它是催化谷胱苷肽上γ-谷氨酰基转移到另一个肽或另一个氨基酸上的酶。GGT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微粒体上,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GGT增高。 参考值:硝基苯酚连续监测法(37℃):<50U/L。 临床意义:(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所致的慢性胆汁淤积,肝癌时由于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多量GGT,同时癌细胞也合成GGT,均可使GGT明显升高。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 (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GGT亦可轻度增加。(五)单胺氧化酶测定 原理:单胺氧化酶(MAO)为一种含铜的酶,分布在肝、肾、胰、心等器官,肝中MAO来源于线粒体,在有氧情况下,催化各种单胺的氧化脱氨反应。通过检测底物的减少量、氧的消耗量和NH3的生成量来确定MAO的活性。血清MAO活性与体内结缔组织增生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上常用MAO活性测定来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 参考值范围:成人正常值为:伊藤法<30单位,中野法23~49单位。临床意义: 1.肝脏病变:重症肝硬化及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活性增高,但对早期肝硬化反应不敏感。急性肝炎时多正常,伴急性肝坏死时,MAO从坏死的肝细胞逸出使血清中增高。轻度慢性肝炎多正常,中、重度慢性肝炎有50%病人血清MAO增高,表明有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形成。 2.肝外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硬化症等,或因这些器官中含有MAO,或因心功能不全引起心源性肝硬化或肝窦长期高压,MAO也可升高。 甲种胎儿球蛋白测定: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性病变时,有关基因重新被激活,使已丧失合成AFP能力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血中AFP含量明显升高。 参考值:对流免疫电泳法:阴性;RIA或ELISA法:低于20ug/L。 临床意义: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AFP增高超过300ug/L,增高率约75%-80%;约有10%为阴性。生殖腺胚胎癌(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胃癌或胰腺癌时,也可升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0~200ug/L)。孕妇:妊娠3~4个月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但多低于300ug/L。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报告(肝功正常值) 项目 参考范围 单位 TP 60-85 g/L ALB 35-55 g/L G 20-35 g/L A/G 1.2-2.3 TBiL 2-20.5 umol/L DBiL 1.7-6.8 umol/L ALT 0-50 U/L AST 0-40 U/L γ-GT 0-30 U/L 运动功能检查 特殊检查 1前臂伸肌紧张试验 阳性体征:肱骨外上髁处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有肱骨外上髁炎。 2网球肘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前后,嘱患者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 阳性体征: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密耳(Mill)试验,其阳性多提示有肱骨外上髁炎,即网球肘。 3肘三角检查 体征和临床意义:正常时,伸直位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呈一直线,在屈肘90°时,三者构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三角,肘关节后脱位时,肘三角即失去正常关系。 4前臂屈肌紧张试验 检查方法: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者握力作对抗,如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5腕关节望诊 畸形:餐叉样或枪刺样畸形-多发生于桡骨远端骨折。 6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 爪形手¡ª臂丛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时,则掌指关节过伸,无名指、小指不能向中间靠拢,且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亦可见于伏克曼氏损伤。 猿形手-见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合并损伤。 垂腕-桡神经损伤时,前臂伸肌麻痹,不能主动伸腕。 锤状指-多由于手指伸肌腱止点及止点附近断裂,或手指伸肌腱止点处发生撕脱骨折。 腕部出现肿胀,多由于关节内损伤或病变。 腕部呈梭形肿胀,不红不热,多见于腕关节结核。 双腕对称性肿胀,时肿时消,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 而腕舟骨的骨折多可引起鼻烟窝的饱满肿胀。 触诊 桡骨茎突处压痛——拇长展肌、拇短伸肌腱鞘炎。 鼻烟窝处压痛——腕舟骨的骨折。 月骨脱位——手腕背侧中央触摸,如有空虚感并在腕掌侧中央能触摸到向前移动的骨块。 下尺桡关节分离——尺骨茎突高凸且有松驰感下尺桡关节处压痛。 运动功能检查 特殊检查握拳尺偏试验 阳性体征:桡骨茎突部出现剧烈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芬克斯坦(Finket-stein)试验,其阳性提示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屈腕试验 阳性体征:出现手指部的麻木,疼痛。 临床意义:正中神经由腕管中通过,在屈腕时,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出现麻木、疼痛,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 阳性体征:腕关节出现明显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三角软骨盘损伤。 叩触诊试验 又称Tinel征。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韧带近侧缘中点,若出现和加剧患侧手指刺痛及麻木等异常感觉时,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7下肢部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 望诊触诊运动功能检查特殊检查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厘米 股三角区有压痛,肿块饱满,多提示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髋关节结核,股骨颈骨折。 股骨大转子,如浅表压痛,并有柔软的波动感,多提示有大转子滑囊炎,如局部有深压痛,多提示大转子骨折、结核或肿瘤等。 触摸两侧触摸大转子有增厚感,髋关节屈伸活动时,大转子处有弹响声,多提示大转子处髂胫束增厚。 轻叩大转子,髋关节产生疼痛,多见于股骨颈,股骨头、髋臼骨折。在股骨颈骨折有移位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的位置可上移。 俯卧位: 髂后上棘——骶髂关节的半脱位。 按压臀大肌区,如压痛明显,多见于臀大肌筋膜炎。 患者取侧卧位,尽量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触摸到坐骨结节表面,如该处有明显压痛,则提示有坐骨滑囊炎,如该处触摸到囊性肿物,多提示有坐骨结节囊肿。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用力下压,如产生深压痛或压痛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多见于梨状肌综合征。 髂胫束挛缩试验 阳性体征:外展的大腿放松后仍保持在外展位,不下落。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欧伯(ober)试验,其阳性,多提示有髂胫束挛缩。脊髓灰质炎后遗髂胫束挛缩也可出现阳性。 8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阳性体征:伸直一侧的腿自动离开床面,大腿与床面之间形成夹角。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托马(Thormas)试验,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多由于髋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引起。本检查亦可使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放平,分别伸直两腿,医者观察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某一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挺起,说明本试验阳性。 9掌跟试验 阳性体征:足侧向一侧,呈外旋位。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临床多提示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截瘫。10足跟叩击试验 阳性体征:击足跟时髋关节处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髋关节有病变。 11髂股连线检查 髂坐连线检查 病人侧卧,患侧在上面,检查髂前上棘到坐骨结节连线(内拉通线)。正常人此线应经过大粗隆顶端,如后者超过本线1cm以上者为内拉通线失常。 本征阳性可见于髋关节脱位和股骨颈骨折,还可见于髋关节炎症、结核、肿瘤、无菌性坏死等使股骨头破坏的疾患。 12布瑞安三角检查 髋臼角的测量 自髋臼外缘至髋臼中心作连线,此线与两侧髋臼中心连线(r)相交成之锐角为髋臼角。正常度数为20 ~25°。半脱位时常大到25 ~30°,全脱位在30°以上。 13望远镜试验 病人仰卧,髋、膝关节均屈曲90度。检查者一手固定患侧骨盆,另一手握住其膝关节上下推拉股骨头,反复数次,即可感到股骨头滑出滑入髋臼时的弹簧样感觉,亦为阳性。 本试验阳性提示有髋关节脱位。 14艾利斯试验 令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关节均屈曲,使足底平置床面,两足平齐,检查者观察膝顶部的高度,若患侧偏低,即为阳性。 本征主要见于髋关节脱位,亦可见于股骨颈骨折。 15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 病人取站立位,检查者站在病人背后,嘱病人单腿站立,并保持身体直立。当一腿离开地面时,负重侧臀中肌收缩将对侧骨盆抬起。 不负重一侧骨盆不抬高,甚至下降为本试验阳性,常提示臀中肌病变,亦可见于髋关节脱位、髋内翻畸形、股骨颈骨折等。 膝关节 望诊 5°~10°的生理外翻角。 伸直时,可以有0°~5°的过伸 “K”型腿、“X”型腿、“O”型腿。 髌上滑囊炎 触诊 膝关节的压痛点说明如下: 髌骨边缘--髌骨软化症 关节间隙--半月板损伤 侧副韧带附着点--侧副韧带损伤 髌骨下极--髌韧带病 髌韧带两侧--髌下脂肪垫病变 胫骨结节--胫骨结节骨骺炎 运动功能检查 屈曲运动: 正常时膝关节屈曲可达145°。参与运动的肌 肉为腘绳肌。伸直运动:正常时膝关节的伸直角度为0°,青少年及女性有5°~10°的过伸。主要为股四头肌。 旋转运动:正常时膝关节在伸直位时无外旋、内旋运动但在屈曲90°时,有10°~20°的内、外旋运动。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等。 特殊检查 16回旋挤压试验(麦氏试验) 阳性体征:膝关节有弹响和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麦克马丽(Mc Murray)试验,提示半月板损伤。 17研磨提拉试验 又称阿普莱(Apley)试验,可分两个部分。 1.挤压或研磨试验 阳性体征:膝关节有疼痛。 临床意义: 阳性提示有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 2.提拉试验 阳性体征:出现膝外侧或内侧疼痛。 临床意义: 阳性表明有内侧或外侧副 韧带损伤。 膝关节侧方活动试验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阳性时,表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抽屉试验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阳性时,表示膝关节前或后交叉韧带损伤。 18浮髌试验 阳性体征:可感觉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 临床意义:本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腔内积液。 19交锁征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让患者作膝关节屈伸活动数次。 阳性体征:出现关节疼痛且不能屈伸。 临床意义:表明因半月板撕裂、移位而发生膝关节交锁。 此时,缓慢活动膝关节,如内外旋转、屈伸小腿,直到半月板滑到合适的位置,则交锁可解除,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踝关节 1、站立姿势 正常站立姿势是两足向前或呈“八”字形,步行角度不超过15° 内、外“八”字脚 3、步态 4、检查足弓、足长与足宽平足、高弓足 6、肿胀 踝关节的肿胀,多由踝部的外伤所引起,肿胀明显,早期以踝部前方为主,进而发展为全关节的肿胀,多见于内、外踝骨折或胫骨下端骨折。若肿胀形成缓慢,多见于踝关节结核或骨性关节炎。 触诊 先在足底前部触摸第一跖骨头和第一跖趾关节,注意跖骨头周围是否有骨疣。跖趾关节是否肿、变形、局部发红,有无滑囊增厚,此处为痛风和滑囊炎好发部位。 足舟骨结节位于足内缘,如儿童局部有触痛时,必须注意有无足舟骨的无菌性坏死。足舟骨结节太突出,与鞋面摩擦可产生触痛。 紧靠足舟骨的近端是距骨头的内侧,扁平足患者在足内侧距骨头明显突出。运动功能检查 踝关节检查时以足长轴与小腿纵轴成90°角为中立位。 特殊检查 临床意义:如同侧疼痛,提示有内踝或外踝的骨折。如对侧疼痛,提示内侧或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20前足挤压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手握住患者前足部横向挤压。 阳性体征:出现剧烈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跖骨骨折。 跟轴线测量 检查方法:患者站立位,若小腿正中线与足跟纵轴一致为正常。 阳性体征:跟骨轴线向小腿正中线外侧或内侧偏斜。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足内翻或外翻畸形。 足指数测定法 检查方法: 足平放桌上,自足最高处到桌面的距离为足弓高度;自足跟到第二足趾尖的长度为足长度。 正常足指数=(足弓高度÷足长度)×100 =29~31 阳性体征和临床意义:扁平足指数小于29,严重者指数在25以下。高弓足指数小于31。 足顶角测定 检查方法:把第一跖骨头、内踝、跟骨结节三点连成一个三角形,顶角95°为正常。 阳性体征和临床意义:高弓足顶角达60°左右,扁平足顶角达105-120°。靠跟骨侧的底角正常为60°,扁平足约在50-55°,高弓足约在65-70°。 甲状腺功能怎么检查呢,相信这是很多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关心的问题.现在甲状腺疾病非常常见,一般情况下其临床表现比较典型,通过典型的症状即可诊断,但当发生某些不典型的甲状腺疾病者某些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时则需要检查甲状腺功能以明确诊断了.那么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呢?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抽血检查,(131)I摄取率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CT及MRI等.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可以基本确定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并确诊患有何种疾病.而其中最常见的即为抽血检查了,而抽血检查常见的项目如下: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而且检查前需注意空腹检查.甲状腺抽血检查对诊断甲状腺疾病至关重要.如TT4、FT4升高,TSH降低常提示甲亢;而TT4、FT4降低,TSH升高常提示甲减;有些疾病仅需甲状腺检查即可诊断,如亚临床甲亢即是仅有TSH降低,TT4、FT4可无变化,伴或不伴临床症状的疾病;亚临床甲减亦然.而有些疾病则需某些检查配合诊断,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因甲状腺滤泡遭受炎性破坏而出现甲状腺摄131I能力明显减低,同时FT3、FT4、TT3、TT4升高以及TSH降低,呈现摄131I能力与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离的现象.此“分离现象”即是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了.当然疾病的诊断是要依赖各种检查综合考虑的,我们不能仅凭一项检查就确诊疾病.以上即是关于甲状腺功能检查的全部内容,专家提醒:抽血检查是甲状腺检查的基本内容,当怀疑甲状腺功能有异常了,要早期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早期诊断疾病. 视功能检查:形觉、光觉、色觉、立体视觉、视野及视神经传导功能进行检。 视功能可分为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视力、对比敏感度、暗适应、色觉、立体视觉、视野)及视觉电生理检查两大类。 视力(视锐度):用于检测形觉功能,中心视力是形觉的主要标志,分为远、近视力。它是测量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也是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的视觉敏锐度。视力测定法 查视力须两眼分别进行,一般先右后左,可用手掌或小板遮盖另眼,盖时不可压迫眼球。WHO规定矫正视力低于0.05为盲。远视力检查: 视力表须有充足的光线照明,受检者距视力表5米,使1.0行与受检眼等高。 由上而下指点视力表上的字符,受检者应在3秒内说出其字符的缺口方向,记录其能完全正确认识的那一行字符的标志数字,为受检者的视力。 如果最低视力行字符(0.1)仍不能辨认,应嘱受检者逐步向视力表走近,直到认出为止,记录以实际距离计算,如3米则为 0.1×3/5=0.06。 受检眼视力低于1.0时,须加针孔板检查,如视力有改善则可能有屈光不正; 如受检眼已戴镜,则应检查和记录戴镜矫正视力。 如走到距离视力表1米处仍不能分辨0.1的字符,则改为查指数:嘱受检者背光而立,检查者伸出不同数目的手指,距离从1米开始,逐渐移近,直到能正确分辨为止,记录为:?厘米数指,如“指数/30cm”。 如手指距眼5厘米处仍不能正确数指,则该查手动,即在受检眼的前房摆动检查者的手,并逐渐移近,记下能正确判断手动的距离,如“手动/50cm”。 如不能正确判断手动,则该查光感,即在暗室内用手电照射受检眼,测试受检者能否正确判断眼前有无亮光,如能判断,则记为“光感/1m”;否则,记为无光感。对有光感者还要检查其光定位能力,即嘱受检眼向前方注视不动,将光源放在受检眼前1米处上下左右等9个方位,测试受检眼能否正确判定光源方向,记录+、-。 检查时须将另一眼遮盖,不让透光,可用黑色眼罩。近视力检查用标准近视力表或Jaeger近视力表检查,在充足照明下,放在距眼30cm处检查,如近视力很差,在30cm处不能看清最大字符,也可移近检查,记录时须标明实际距离。婴幼儿视力检查不配合,检查须在其玩耍中进行,注意眼对光源或颜色鲜艳玩具的注视及追随移动是否存在;交替遮眼的反应有无差别,通常遮盖患儿盲眼或低视力眼时,其安静如常;而遮盖健眼时则躁动不安,幼儿试图避开遮盖; 光照瞳孔时有无红光反射,亦可作为观察屈光间质是否透明、有无眼底异常的方法之一。视动性眼震和优选注视法——粗略推测婴幼儿的视力 对比敏感度,除视力外,对比敏感度也是形觉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人眼辨别物体形状的能力还表现为对各种点线与空白间明暗程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某些视觉系统的疾病在中心视力仍正常时,其对比敏感度曲线已出现异常,所以检查CS有助于对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暗适应 可以反映光觉的敏感度是否正常。 当人从明处进入暗处时,起初对周围物体无法辨认,以后渐能看清暗处的物体,这种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最后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称为暗适应。暗适应检查可以对夜盲这一主觉症状进行比较客观和量化的评定,所以可用以诊断和观察各种可以引起夜盲的疾病,例如视 网膜色素变性、维生素A缺乏症等。 测定眼对光的感受性随照明强度的变化可以得到暗适应曲线。 检查方法:对比法 暗适应仪 色觉:色觉检查为主觉检查,可用假同色图、色相排列法、色绝境。检查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取0.5m距离,应在5秒内认出。 立体视觉 又称深度觉,是在三维视觉空间、基于双眼视网膜的相关信息去感知深度的能力。可用同视机、立体视觉检查图片和 视野 是当眼向前固视某一点时所看见的空间范围。“中心视力”只占视野上约5°范围相比而言,视野又称“周边视力”,是非常重要的视功能之一。 正常视野有两个含义:视野的绝对边界达到一定范围;全视野范围内各部分光敏感度正常,除生理盲点外,正常视野内不应有光敏感度下降区或暗点。 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称为周边视野。WHO规定视野小于10°者,即使中心视力正常也属于盲。 视野检查原理 视野检查法 功能检查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和指导科室医疗、教育、科研和预防工作。 2、担负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参加院内会议和疑难、死亡病例讨论。 3、定期组织病例讨论,审签诊断报告。 4、制定和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科学研究,指导下级医师开展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工作。 5、担任下级医师和进修人员的培训、教学和指导工作。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7、指导本科各级医师做好综合诊断,有计划开展基本功训练。 8、对各级医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做出评定。第二篇:运动功能检查
第三篇:甲状腺功能怎么检查呢
第四篇:视功能检查wqz
第五篇:功能检查主任医师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