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人单位如何合法单方调岗调薪?
用人单位如何合法单方调岗调薪?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合同中“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的约定就成为了法定必备内容。用人单位往往以享有用工自主权为由,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进行单方变更调整。
但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的变更调整属于对“劳动合同的变更”,而对于劳动合同的变更要经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且采取书面形式。
用人单位因不满劳动者的工作表现,经常以单方决定的形式对劳动者调岗调薪,但由于其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因此引起的劳动纠纷,用人单位面临着巨大败诉风险。
用人单位只要能够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就可以依法单方决定对劳动者进行岗位调整,继而对劳动报酬依据规章制度作出相应的变更。理由如下: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岗位调整,仍然不能胜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法律就赋予了用人单位对其进行培训或者岗位调整的单方权利。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者岗位调整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有权利单方决定解除劳动合同。
故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利单方决定变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是劳动法对“企业用工自主权”的合法保护。
用人单位单方调岗调薪行为的唯一法律风险在于: 能否充分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能否充分证明将不胜任工作的考核内容通知到了劳动者?
能否充分证明对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考核是公开、公平、公正的? 能否充分证明考核方式是民主协商的结果?
企业劳动法律风险的大与小、劳动纠纷诉讼中的胜与败,只取决于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是否具有法律意识,是否严格遵守劳动法律。否则。在倾向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法律面前,企业只能束手就擒。
第二篇:用人单位如何合法调岗和调薪
用人单位如何合法调岗和调薪
发布日期:2014-10-30 作者:崔新江律师
单位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适当调整员工岗位是一个正常的管理需求,单位想要实现组织目标免不了需要调配资源。员工的工作岗位是用人单位和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协商约定的,若要调整岗位,需要变更劳动合同。对于变更劳动合同,《劳动法》明确规定要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按照有关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时,用人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属于用人自主权,除此,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用人单位有权单方面变更员工的工作岗位的条款是无效的。但劳动合同法对变更合同内容作出了限制(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在现行有效法律框架下,怎样做才能合法调整员工岗位和薪资呢?
1、劳动合同中岗位约定模糊化。
比如,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岗位如薪资、培训、考核等统统约定为人力资源管理,这样在部门内部调动时很难说是变更了劳动合同的约定。其它岗位也是如此,将岗位约定为大概念比约定得很
2、合同不约定工作岗位,只描述具体工作内容。
事实上劳动合同法本来也没有要求必须填写岗位或职务,只是要求约定工作内容(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只是大家把工作内容的规定解读为岗位和职位,然后拼命用来约束自己。当然这两者有时很难分的开。如果合同中不写岗位,只写工作内容,在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增加调整的余地。单位也可以象注册公司时确定营业范围一样,约定较宽泛的工作内容。调整岗位而仍然不超过约定的工作内容范围的,并不是变更合同,当为有效。只是,这样做可能对员工情绪上产生不良影响,应当慎用。
3、将变更合同转化为履行合同。
可以在合同里约定在什么情况下员工的岗位将调整到另一部门的某某岗位。有如此约定时,单位在约定的条件成就时调岗,就不再是变更合同的行为而是履行合同的行为。法律并没有禁止合同里约定两个以上的岗位,这样的约定至少找不出无效的原因。如此操作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约定的调岗条件必须明确具体,劳资双方都可以很清楚地判断约定的条件是否已成就;第二,约定的调入岗位具体明确,双方不需要再行协商即可确定。如果调入岗位约定不清,调岗条件成就时双方需要另外协商新岗位的,则条款又变成“单位有权调岗”一样的原则约定,等于没有约定,调岗又变成变更合同,员工有权不同意单位新安排的任何岗位,因为变更合同需要双方协商一致才可以。
需要对本单位所有岗位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特征制定相应的业绩考核标准,标准最好能够量化,这样比较客观,具有可操作性。用人单位对每个岗位的员工,依据该标准定期进行考核,并得出确定的成绩。然后再制定一个调岗标准,即明确员工的考核成绩到达某个合理的标准时(比如:3次定期考核成绩都为不及格等,企业有权对其进行调岗。)通过这样劳动合同结合岗位制度的安排,用人单位就可以合法的进行调岗了。同时如何进行调整同样需要事先明确。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在对各个岗位有确切的了解后,明确规定各个岗位可能会调整到的岗位。
这样,“岗位分析——考核标准——考核成绩——调岗标准——调岗对象”五位一体地构建起完善的调岗制度,用人单位在符合条件时对员工进行调岗就有据可依了。
最后就是要将调岗制度与劳动合同相结合。在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依照用人单位的考核标准被认定为不能胜任工作的,可依据调岗制度进行调岗”,并将调岗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或者也可以根据该员工拟担任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将上述调岗制度中相的考核标准、调岗标准以及拟调整的岗位等内容明确写入劳动合同,作为合同的一部分。当一定的条件成就时,用人单位就可以按约而调。通过岗位制度的制订以及岗位制度与劳动合同相结合,即我们所指的“条款设计”,从而可以将用人单位对员工进行调岗由“合同变更”调整为“合同履行”。
4、客观情况变化时调整。
如果单位经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单位需要调整经营结构,造成部分岗位取消、缩编的,单位可以与员工协商变更其岗位,如果员工不能接受的,单位有权解除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在解雇和调岗之间,相信一定有员工乐于接受调岗,此时与员工签定关于调岗的变更协议即可。
5、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时调岗。
单位调整员工岗位,无非因为自身原因如生产调整、人员调配、组织结构变更,或员工原因如不能胜任现岗位、员工要求等等。在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时,单位可以单方面调整其岗位(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引用该规定的关键是需要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所谓不能胜任,指达不到本岗位通常或事先确定的要求或指标,所以单位最好事先与员工确定其岗位要求、考核指标,然后依据单位规定的考核程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要求之间的对比应当简单明了,调整岗位前应当保留岗位要求和考核结果的书面凭证。单位可以以发通知的方式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如果员工没有提出异议的,相当于以继续履行合同的行为事实接受了单位的变更,形成了一致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单位需要证明所发通知确已送达员工,必须注意通知的方式,可以以EMS等快递方式送达、或送达书面通知后要求签收回执。
6、至于调薪问题,由于工资不仅关系员工的切身利益,不合适的调整往往会引起员工的抵触和反抗,而且对于某个员工应当调整到什么具体的工资标准也难以确定。因此,我们倾向于调岗而不调薪,迫不得已要调薪,也要根据“薪随岗走”的原则,即给每个岗位确定的工资,待员工调整到新的岗位时相应地适用新的工资标准,即通过制度来进行调薪,而不是根据员工个人情况来调薪。相关内容也可明确在调岗制度或者劳动合同中。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定期考核,做好记录,保留好相关证据,使得调岗调薪合法有据。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按照上述规定,合法的变更劳动合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提出或接受变更合同的条件;
2、必须遵守协商一致的原则,在变更合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必须对变更的内容进行协商,在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进行变更;
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4、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也就是说变更合同的程序和内容都要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不得违法。因此,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
企业因生产工作需要,有时确需变动职工工作岗位时,要先同职工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变动。如果职工不同意变动,要做好思想工作,不能以行使企业自主权为由,强行在合同履行期间变动职工的工作岗位,甚至在职工一方不同意的情况下,作出停发工资、限期调离等决定,这样做显然是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是一种违约行为,其结果也必然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利益,因此用人单位在变更劳动合同时一定要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劳动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相比,履约的期限偏长,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当事人预想不到的变化,因此法律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或劳动者个人的情况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但是,劳动关系除了具有经济因素外,还具有一定的隶属关系,劳动者在其中处于被管理、被支配的劣势地位。所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约定,为防止日后用人单位随意调整岗位及其岗位报酬提供有力依据。
当然,用人单位确因生产需要变动职工工作岗位,经与职工协商但又不能取得一致,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法规链接:
第三篇:用人单位单方调岗调薪操作指南
用人单位单方调岗调薪操作指南(2013版)
齐精智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合同中“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的约定就成为了法定必备内容。用人单位往往以享有用工自主权为由,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进行单方变更调整。
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的变更调整属于对“劳动合同的变更”,而对于劳动合同的变更要经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且采取书面形式。这在实践中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是非常难以操作的,不具有可行性。
用人单位不满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如何以单方决定对劳动者调岗调薪?依据《劳动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的规定,合法的操作方式如下:
一、用人单位单方口头通知变更,员工实际履行一月后有效。
1、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第十一条的规定: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用人单位行使口头单方解除权要件:
⑴不需要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单方决定;
⑵不需要书面形式,用人单位口头通知;
⑶员工实际履行变更后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提出书面异议。
3、用人单位单方口头变更劳动合同法律效力。
用人单位单方口头通知变更“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员工未提出书面异议实际履行一月后,虽然书面合同没有变更但法律上以实际变更内容为准。
二、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单方调整岗位。
1、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岗位调整,仍然不能胜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行使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单方调岗权要件。
⑴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⑵用人单位可不经员工同意对其调整工作岗位。
3、用人单位行使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单方调岗权法律效果。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法律就赋予了用人单位对其进行培训或者岗位调整的单方权利。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者岗位调整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有权利单方决定解除劳动合同。
综上,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合同内容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否则就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
第四篇:用人单位单方调岗调薪操作指南
用人单位单方调岗调薪操作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合同中“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的约定就成为了法定必备内容。用人单位往往以享有用工自主权为由,对劳动者进行单方面的调岗和调薪。
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的调岗调薪属于对“劳动合同的变更”,而对于劳动合同的变更要经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且采取书面形式。这在实践中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是非常难以操作的,不具有可行性。
用人单位不满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如何以单方决定对劳动者调岗调薪?依据《劳动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的规定,合法的操作方式如下:
一、用人单位单方口头通知变更,员工实际履行一月后有效。
1、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第十一条的规定: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用人单位行使口头单方解除权要件: ⑴不需要劳动合同意,用人单位单方决定; ⑵不需要书面形式,用人单位口头通知;
⑶员工实际履行变更后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提出书面异议。
3、用人单位单方口头变更劳动合同法律效力。
用人单位单方口头通知变更“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员工未提出书面异议实际履行一月后,虽然书面合同没有变更但法律上以实际变更内容为准。
二、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单方调整岗位。
1、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岗位调整,仍然不能胜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行使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单方调岗权要件。
⑴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⑵用人单位可不经员工同意对其调整工作岗位。
3、用人单位行使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单方调岗权法律效果。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法律就赋予了用人单位对其进行培训或者岗位调整的单方权利。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者岗位调整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有权利单方决定解除劳动合同。综上,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合同内容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否则就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
第五篇:用人单位合法防范调岗调薪风险的操作实务
用人单位合法防范调岗调薪风险的操作实务
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因劳动者不胜任工作或生产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用人单位需要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并相应扣减其工资报酬,这也是劳动争议高发的领域。用人单位在调整劳动者岗位和薪酬时应当合法运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依据并合理作出调整变更行为,以避免产生劳动争议,更好地维护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一、避免擅自强制变更劳动合同
部分用人单位存在单位管理至上,可以随时随地调整劳动者的岗位并降低工资薪酬的认识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依法应当明确工作岗位和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要调整岗位和工资,属于对劳动合同的变更。如用人单位需要调整岗位和工资报酬,必然涉及劳动合同的变更,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产生影响,并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劳动者的抵触导致劳动争议。如用人单位没有在规章制度中规定或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用人单位有单方变更权限或绩效考核办法,不经劳动者的同意就擅自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属于单方变更劳动合同或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当行为。最终的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结果只能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被处以赔偿金。
二、在合同订立时和规章制度中降低法律风险
(一)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具备调整岗位和工资权限
一是约定调整岗位。用人单位可以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根据经营需要、劳动者绩效考核情况、工作表现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可依法合理变更劳动者的工作部门、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等劳动合同的内容。二是约定调整工资权限。用人单位可以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有权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及劳动者的业务能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变更等对劳动者的工资报酬进行合理调整,包括提高或者降低。三是合理提示和说明。由于签订履行劳动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用人单位应当主要采用劳动合同的上述特殊约定作为调整的依据,并在劳动合同中对此类调整内容采用足以引起劳动者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主动对此条款向劳动者说明,即用人单位要对调整条款尽到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
(二)合理约定工作岗位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工作内容和工资报酬列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采取明确约定或概括约定的方式。一是明确约定。如餐饮行业可以将劳动者岗位明确为“收银”“地喱”“红、白案”等基层工人岗位,或是明确为“销售部长”“大堂经理”等管理岗位,并将工资标准约定为具体数额。二是概括约定。将劳动者岗位约定为“相关管理(生产、服务)岗位从事管理(生产、服务)工作”,尽量约定较宽泛的岗位内容。工作地点约定结合用人单位实际,为了开拓销售,很多用人单位的营销团体在几个省进行市场开发,如果工作地点一旦确定,劳动者有可能不接受用人单位指派。可以将劳动者岗位职责约定为某一区域的销售工作。在短期工作时,可以安排劳动者出差;如果长期开拓,如自治区内有分支机构的,可约定广西等。
(三)推行绩效工资制度
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绩效考评的标准和方法,在约定基本工资数额时,可以附加说明按岗位薪酬制度执行,并制定配套的薪酬制度。对于劳动者岗位调整后,可以依据调整后岗位的绩效方法进行考评并相应调整绩效工资。用人单位也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明确绩效工资的计发方法和计发周期,避免因为没有约定或规定而出现扣减工资缺乏评估结果支持的不利后果的发生。
三、以合法的方式调整劳动者岗位和薪酬
(一)以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调整
用人单位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中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有权根据经营情况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劳动者的岗位和薪酬。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寻求生存或发展,在必要时进行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时,一般可以变更劳动合同。如用人单位在确因上述原因合并、减少内设部门时,原内设部门人员的岗位已撤销,劳动者必须要到新的部门、新的岗位工作。即原劳动合同签订时安排的工作岗位已不存在,劳动者必须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重新与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并按调整后新部门岗位领取相应薪酬,但一般不得过于低于原岗位工资。
(二)以劳动者绩效考核不能胜任工作而调整
用人单位可以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以考核各级劳动者成绩的记录,作为劳动者升职、升级、调动等调整岗位和发放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通过发挥绩效考核执行惩处的功能,调整劳动者的岗位,做到人员能上能下、薪酬随岗位相应调整变化。绩效考核可以采用客户指标、财务指标等考核内容,分月、季度、年进行考核,并区分优秀、胜任、基本胜任、不胜任4个考核等次。如果劳动者出现考核不胜任工作情形,可以设置劳动者在现岗位接受考察一段时间,考察期间工作表现及本人素质仍然达不到考核的标准和岗位要求的,用人单位可以调换其工作岗位并减少薪酬。用人单位按绩效考核结果或对劳动者实行竞聘上岗并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可以避免用人单位既不能与劳动者在协商一致基础上书面变更劳动合同,而又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继续勉强履行劳动合同造成生产经营效率越来越低的不合理情况的发生。
四、调整岗位和薪酬的注意事项
(一)不得恶意变更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调岗调薪的具体内容必须合法,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对劳动者不能“恶搞”,对于原来从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能采取直接调整安排到清洁卫生等替代性、辅助性的岗位变相逼迫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正当方式。
(二)采用书面变更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必须将变更的内容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书面变更协议。劳动合同变更的书面协议要标明对原劳动合同的哪些条款作出变更,并应注明劳动合同变更后的生效日期,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三)事前搜集证据
在劳动争议中,因用人单位作出调整岗位或减少劳动报酬的决定,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应制定有效的调岗调薪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要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向劳动者公示告知,要收集制定过程中经过征求意见的记录和告知劳动者的证据,使调岗调薪规章制度具备形式的合法性,才能作为合法的调整依据予以适用。在绩效考核中,同样要有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实施办法、分类和处理措施,并保留考核过程中的材料和成绩,并要求被考核劳动者签字确认。
调整劳动者岗位和薪酬,实质上是对劳动合同的变更,用人单位要在制定规章制度和签订劳动合同时就要灵活约定岗位和薪酬;在调岗调薪时,变更程序要合理;作出决定时,要事实充分、证据过硬。只有掌握充足的事实证据,用人单位才能更好行使对劳动者的管理权,合法地变更劳动者的岗位和薪酬,不留下败诉的隐患。
(作者单位:杨春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调解仲裁管理处;李宁,自治区银鹏多品种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