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文化素养

时间:2019-05-14 16:4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文化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文化素养》。

第一篇: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文化素养

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文化素养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分工明确,有机运作的整体。领导干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在推动社会发展,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进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今,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一个法治时代。当前,中央强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治保障,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法律素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领导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中肩负着重要责任。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高低、运用法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廉洁公正、依法办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减少和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因此,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文化素养,不仅可以增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自觉性,而且能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那么,领导干部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文化素养呢?

一、正确的法律信仰理念。

美国学者伯尔曼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当人们不信仰法律以后,法律就将形同虚设,从而致使法治被人治所替代。法律的正义和目的性是法律成为信仰对象的内在要求。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法律信仰理念,我们就会产生对社会正义的执着追求,自觉地服从法律的约束,从而法律的实施才能够最终实现。

二、良好的权利意识。

众所周知,领导干部的手中拥有者种种大大小小的权利,因此,培养正确的权利意识是领导干部自身法律文化素养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传统法律思想中,普通百姓的权利意识极为贫乏,而义务本位的思想却极为丰富。相反,统治者的权利意识极强,义务意识却近乎没有。当今社会,我们的社会主义宪法和法治的基本内容是权利,要培养和树立人民是社会的主体,享有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明确权利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对一切合法的权利大胆行使并且在其遭受侵害时积极诉诸司法程序解决,同时也对别人的正当权利予以尊重。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公民,自然也享有宪法所规定权利。但是出于其社会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拥有一些超出一般公民权利范围的权利,同时也肩负着超出一般公民义务范围的义务。因此,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楚自己人民公仆的角色,将权利的行驶和义务履行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良好契约意识

现代社会强调契约,它所要求的独立平等、诚实信用、意思自治,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商品市场经济的交换活动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连接起来,而契约具有平等、自主、自愿、互利、互相制约等特点。其法律涵义在于通过明确契约双方的权利义务,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法律角色,从而有效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契约意识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和完善的必不可少的法律意识。同时,契约意识也是国家民主法治的重要的思想基础。契约意识的普遍化,将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有必要的约束,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有序状态。领导干部应当通过培养自身良好的契约意识,充分认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积极为人民服务,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在推动社会运作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四、正确的诉讼意识

由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人们对诉讼抱有一种深深的偏见。不管有理与否,都认为是很不光彩的事情,并往往把诉讼和受惩罚联系在一起。这种法律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这样也就失去了运用法律对其权利和利益的有力保护。然而,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走向市场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现代社会,通过司法途径即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应当是最正规的途径,因为司法机构能够为纠纷当事人提供相对公正的决结果。社会秩序是一种法律秩序,社会矛盾如果只通过非正当、非法律途径解决,往往是对正常法律秩序的破坏。因此,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既是维护个人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需要。作为领导干部,应当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一些社会矛盾,应当通过法律诉讼程序来解决。特别是在涉及自身或是自己亲朋好友利益纠纷的时候,更应当接受法律公正的裁决,切不可以权谋私,为了自身利益而动用社会关系阻挠法律正常执行,蔑视法律,肆意践踏法律尊严,破坏社会秩序。

五、善于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从历史上看,古代的中国社会主要宣传以德治国。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由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学家奠定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经过汉代学者初步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论证,再经过宋明以来诸多思想家的理论思辨和逻辑分析,最终形成一个内容庞大、逻辑严谨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德治思想要求国家统治者和社会管理者,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性情,先成为仁德贤明的君主或清正廉洁的官吏,然后,再用已修之身去管理国家、社会和人民,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的。同时,以德治国的思想还主张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爱国图强、尊贤惜才、提倡廉政、反对腐败。但是,由于缺少法治做基础,道德便成为政府控制社会各阶层、平衡矛盾冲突的手段,道德被政治化了,它还要担负起本应由法律承担的职责,以至于不堪重负,无法改变政治权力的现实运作规则。在当今社会之中,古代以德治国的一部分思想依然可以很好地适应我们的社会现状,而且在有的方面甚至可以做得比法制更好。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是以国家机器(警察、法庭、监狱等)为后盾,靠法律制裁这种强制手段起作用的,它重在对人们犯罪后的惩罚,以发挥它的警示作用,从而很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所以,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法治是必不可少的。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乃是科学的治国之道,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这项法律文化素养。

第二篇:作为一名销售员应该具备

作为一名销售员应该具备: 1.勇气(任何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不可或缺的素质,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2.想象力必不可少。(我们必须想到和潜在客户见面时的情景,以及来自客户的不同意见,必须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置于客户的位置上,以便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目的,这一点是我们前期需要提高的)

3.与客户说话的方式和语音语调要令人愉快。(怯懦或不自信的声音会让人觉得你很软弱;反之,坚定而又清楚的声音带着自信,叙事生动,则会让客户觉得有充满激情,具有进取精神)

4.健康的身体最为重要。(因为没有健康的身体,无论是大脑机能还是身体机能都无法正常运作。所以保持适当的饮食和健康的身体训练,经常呼吸新鲜空气也是必要的)5. 努力工作是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6.熟悉公司的产品。(介绍自己的项目优势,团队优势,自己的优势等可展示的一切项目优势。)

7.信任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因为作为一名推销员,如果不了解,不相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很难成功将其推销给客户)8.产品的适用性。(要学会分析潜在客户和他们的需求,尔后向其提供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9.为客户提供价值,赚取相应的利润。(个人认为在此基础上和客户建立良好信誉,因为信誉和相互信任必任何一笔生意的利润更宝贵。是长期建立合作关系的垫脚石)10.了解潜在客户或筛选潜在客户。(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我们的目标客户)11.受人欢迎的个性。(个人认为客户购买产品时,不仅产品要得到他们的认可,销售员也要得到其认可)

12.出色的表演才能。(我们通过对产品的形象生动的介绍给潜在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客服的想象力。)13.自控能力。(我们随时都得要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举止。只有这样我才能控制影响潜在的客户。)14.积极主动。15.坚持。(不要因被拒绝而受到影响,要有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16.观察的习惯。(对客户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面部表情的变化,及动作观察权衡。)17.明确主要的目标。18.工作热情。(感染客户)必须克服的不良习惯: 19.拖延时间。20.恐惧。

21.花太多时间去拜访客户而不是真正的完成销售。拜访客户不是面谈,而面谈也并不意味完成一次销售。

22.害怕竞争,被拒,过于悲观。(不能被客户发现出有恐惧,软弱。)23.拜访客户时不守时,不守信。(如;客户需要产品,说明他们当时就有需求,不能拖沓。)24.使用废弃或过时的宣传资料。(皱皱巴巴,不整洁和过时的宣传材料会让人觉得不规范,同时也说明推销员自身对销售产品缺乏兴趣。)25.随身不带纸笔。(在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些客户很厌烦向自己借笔,尤其还忘还的。)

26.乏味的推销介绍(在推销时好像自己都厌烦了这套说辞,这会让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失去了解的想法。)

第三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参考答案】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大部分。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中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本体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主要表现为: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和积极的创新品质。

第四篇:浅析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浅析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摘要:新闻图片价值的有无及其大小取决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但为了推动新闻摄影走向更好的发展层面,新闻摄影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摄影记者应具备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能力、发现能力、独立行动能力、创造能力、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摄影记者、职业素养、主体意识、创新能力、人文关怀精神

正文: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1848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次大火,大火连烧了四天,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奔赴火场,拍下了有关废墟的许多照片,后来大多失散,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是今天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新闻摄影由此走向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有句流行语叫做“无图无真相”。图片的大量运用、内容的不断丰富,提高了图片的总量和版面地位。新闻图片价值的有无及其大小取决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新闻摄影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新闻摄影记者就显得很重要。但为了推动新闻摄影走向更好的发展层面,新闻摄影

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我通过学习郭老师的《新闻摄影》课程和查阅相关资料,针对于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提几点我的看法。

一:新闻摄影记者要有鲜明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当今摄影记者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如今评价一位摄影记者,已经越来越强调拍摄者头脑中思想意识水平的高低,强调摄影记者要有很好的主体意识,透过照片要能看到拍摄者的独立思考,照片的内容要具有厚重的社会感和历史感,更追求通过拍摄者思想情感在照片中的表现来打动读者。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通常都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例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位在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中获奖的中国人是杨绍明,他在十年文革**的大环境下,始终坚持着这个理念,拍摄出了大量的记录真实的文革的优秀的照片,是我国摄影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优秀摄影记者之所以能拍出有力量的照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性、使命感、能动性、坚韧的毅力和自省的态度。

那么,该如何培养摄影记者的主体意识呢?第一要做到扬长避短。第二要抛弃对编辑部的依赖性,要主动出击,主动深入生活中去。第三要避免主观主义倾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新闻摄影记者要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摄影记者要把自己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在当前,就是把自己看成是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的一员,把自己放到生活大潮中去。深入生活才能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俗话说的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要不顾一切地赶到新闻现场,不怕危险去采访拍摄,才能拍到优秀的新闻照片。例如:第一位战地记者罗杰·芬顿,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他不顾战火的残酷,深入到前线中去,才拍出了那么多精彩生动的优秀新闻照片,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新闻摄影记者要强硬的竞争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新闻摄影记者需要竞争行业有很多。比如说电视、网络、文字记者等等。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做到几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自我和自己服务的新闻媒介的特点,做到因势利导。

2、要善于挖掘新角度、新线索,要有抓独家新闻的意识。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熟悉同行的特点,拍出个性,扩大视野。

4、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四:新闻摄影记者要有独到的发现能力

新闻摄影记者要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深入生活去体验观察,从生活 中选择新闻。不仅在重大新闻事件中要善于发现新角度,更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新意。例如: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系列,他深入走访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当中,拍摄出了让人心动的大眼睛苏明娟《我要读书》。让外界不了解这些贫困儿童的人们懂得了她们对读书的渴望,推动了我国希望工程的组织建设。

首先,发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的眼睛,来自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大脑。其次,广泛的观察,才能多有发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摄影记者唯一正确的采访道路。再次,摄影记

者不可猎奇,不可以偏概全,不能塑造典型,只能在实际生活中选取能代表社会生活的主流新闻。要开动脑筋,客服片面性、狭隘性、肤浅性,才能发现深刻的新闻主题。

五:新闻摄影记者要有优秀的独立行动能力

具有独立行动能力的摄影记者,既要有熟练的摄影能力,又要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要能单枪匹马独立完成新闻报道工作。

这就对我们的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说要充分发挥图片所长,拍出能够妙笔生花,把文字说明写的准确、精当而又生动感人。还要能够把握各种题材的新闻写作技能,要图片、文字都能拿得起。当然,我们在倡导独立行动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配合,要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六:新闻摄影记者要有创造能力

在从事新闻摄影报道的活动中,新闻摄影记者也要有强烈的勇于创新的拍摄意识。而不是墨守成规,一直沿袭前者的选择,前人留下的成型经验去琢磨取景、用光、角度、构图、造型、曝光等因素。如果在新的条件下依旧是机械地墨守陈规,那就有可能使自己的新闻摄影创作越拍越窄,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超越前人,其结果必然是落后和停滞。而成功的新闻摄影记者往往都是在认真总结前者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摄影的过程中。对新闻摄影的新经验积极加强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才有利于我们多出新闻摄影精品。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主题角度创新。新闻摄影采访要善于捕捉关键的报道素材,特别是要抓住带有普遍意义、对全局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这样拍摄出来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对广大读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对那些需要用新闻摄影报道的事件,一定要选择新的角度,贴近生活和被摄对象,抓住新特点进行角度新颖的报道。

七:新闻摄影记者要有人文关怀精神。

摄影记者就是一个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人。那些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都是充满着强烈的情感力量的,这也给新闻摄影作品注入了生命力。有句话说的好: “要想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并且于此同时还要有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关心和爱护之心。不能让借机出名的机会左右自己的思想,一定要谨记自己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和良知。

新闻摄影记者在重大灾难中的报道,在如何确保读者的知情权下,又不过度渲染残酷的灾难场面而对当事人和公众造成伤害。这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尺度。但这也是体现新闻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自己内心良知。例如:在地震发生时,摄影记者作为深入灾难发生地的人员,肯定会遇到许多废墟以及受伤的群众甚至于在灾难中去世的人们。这些画面都是强烈的冲击着人们视线的。在给其它社会大众呈现这种场面时,不能一味的去拍摄这些残酷的伤残场面的,而是应该给予这里的人民和其它社会大众足够的尊重。带着一颗悲悯之心,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之心去拍摄。在重大灾难的拍摄现场要一定谨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例如:课堂上郭老师讲过一个英国《卫报》的例子,有着190年历史的英国《卫报》在四川汶川地震时采用的是间接的报道,而在2010年海地地震时采用的是直接报道的形式。在进行新闻采访报道的最初,使用的照片大多是遇难者被营救的场面。尤其表现在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中采用的新闻照片大多是被营救着的局部画面,遇难者也是只拍摄他们的遗体。这样就避免了地震灾难之后触目惊心的现场带给受灾群众以及其他社会大众的过于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对于遇难者也给与了一定的尊重。而在2010年在报道海地地震时,该报采用了大量的遇难者遗体的照片。这样就给社会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的一些小小见解。基本上是课堂上郭老师为大家讲解知识举例之后,我所汲取的知识。课堂上老师讲了许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郭老师对人文主义关怀的反复强调。一名出色的摄影记者,就要以人为本。在这里借用台湾大学生进入新闻殿堂的宣誓词来结束这篇文章:吾将坚守岗位,发挥新闻职业道德良知,客观报道,善尽媒体监督职责。参考文献:郭建良《怎样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

吴健《论新闻摄影的教育改革》

第五篇:你应该怎样学法律

你应该怎样学法律

——贺卫方

今天的时间比较从容,我想和大家做点交流,谈一谈作为一个新入学的学生,作为一个北大法学院的学生,应当怎样去学习法律,怎样能够在毕业之后不觉得自己这四年没有白过。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没什么经验,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我是一个单科大学的毕业生,不像你们。你们太幸运了,高中毕业后考入这样一个伟大 的综合性大学,我当年就没这么幸运了。当时只有几个学校招法律系的学生: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南政法学院 ——后来改名西南政法大学。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要报考法律,我当时并没有报法律,报的是山东师范学院的中文系,我梦寐以求的就是当个作家。我的母校西南政法学院当年第一届招生,宣传力度不够,结果在我们那里报考者上线的人数还没有招的人多,很幸运,我的考分超过了重点线,就被作为重点院校的西南政法学院抓过去了。人生的命运真是很难捉摸。如果当时真到了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以后很可能到一个中学里当老师,我相信我会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语文老师,经常在本地的报屁股上发表一些小资情调的散文(笑),大约不可能有今天。当然你们也许能驾驭自己的命运,因为你们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所以毫不犹豫就报考了北大而且是法学院,最终又金榜题名,这是你们最大的幸福。不同的不仅是学校;我读书时所学的东西也跟今天大不相同了。我们当时上法理课,老师推荐一本教材,是工农兵大学生编的,教材里经常提到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不断灌输的是这些东西,真正的知识学不到。我从大三开始才省悟到不能陷在教科书里,应该多读些有价值的书。于是,在一个好心的图书管理员的关照下,大三时读了许多好书,也引发了对西方法律、西方历史的兴趣。后来考的是外国法制史专业的研究生。大家知道,佳能公司的商标是canon,这实际上是西方历史上的一种法律,叫canon law,是天主教会制定出的法律,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就是那个。最近几

年才转为对中国现实制度的研究。大学的第一年需要不断观察、不断了解,不必过分地去记忆,什么东西都要搞清楚。几年前,我面对着与你们一样刚从高中毕业、有人戏称为高四的97级同学时,觉得给他们讲法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法律这门学科涉及到许多问题,是一种非常深刻的社会科学。中学教育已给大家灌输了许多真理性的东西,都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一切都要去重新理解,而不是去背诵。当然,法律专业所学的许多东西对于刚刚从高中毕业的人们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比如说,婚姻法里规定离婚的条件时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请问同学们,什么叫“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我跟你们一样,读大学时不理解婚姻法,实习时偏偏派我去处理婚姻纠纷。可以想象,那真是一场灾难——对我是一场灾难,对当事人更是一场灾难。我耐心地听夫妻俩讲他们的生活,讲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我不懂,只朦朦胧胧意识到一点,但是不深刻。只有人在相当成熟、有了婚姻经验并且对婚姻有相当的观察之后,才能理解什么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所以,你们会发现,在美国,就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法律系学生,因为高中毕业后不能直接读法律,必须有一张大学文凭才能上法学院。可以想象,有许多人大学毕业后就结了婚,再读法律时,对人生的幸福、社会制度的设计等的理解力就会强得多。对我们这样的大一学生来说,有许多问题的确比较难以理解。有同学曾经对我说,老师你推荐给我们读的书每个字我都认识,每句话我也读得下来,但整句话什么意思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显示了什么呢?这是一个知识背景的问题。要读懂一本书,必须理解书背后的一种知识的积

累。这种知识的积累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有许多著作,回答的都是两千年前古希腊的那个老哲学家柏拉图先生提出来的问题。两千年人们的论证,两千年的学术积累,最后结出一朵朵小小的花儿开在你们的法理学教科书里,要你们一下子去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当然不理解也不要着急,慢慢的,随着逐渐的累积,你会理解这些东西。

我觉得人在大学里的心态最重要的就是从容,尤其是一二年级的时候。也不要太在意成绩。我的同学中在学术界干得最好的几个,都是在大学里成绩刚刚及格的人。我还有个同学,四年下来成绩全优。但是,后来并没有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当然,他在实务部门干得也很好。观察学术界,你会发现,有创见的人很少有那种过分循规蹈矩、过分重视大学时的课程成绩的。当然有些时候成绩与某些利益相关,比如申请奖学金,比如将来推荐报送研究生,这是让人很无奈的。但是大体来讲,现在的教育制度在调整,老师在改变,不会只根据你背诵的功夫,还要根据你是否有自己的理解,有独到的见解来判分。

我也许应该强调一下,作为北大的学生,进入这个学校后,你首先应该去阅读和了解这个学校的历史。这个学校出现过哪些伟大学者,它如何变为今天这样一所了不起的学校,它的教育哲学是什么,等等。胡适先生在校园里没有塑像,因为他当了国民党政府的驻美大使,后来又死在台湾;但是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北京大学(他虽是美

国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但在北大任教,在北大当校长,在北大名满天下,所有对北大充满了感情),无论走到哪儿,一说起北大,他一定要说“我们北大”。本校的一位老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采访时说:“我这一辈子很满足。全中国最好的地方是北京,北京最好的地方是海淀,海淀最好的地方是未名湖畔,我能在未名湖畔生活一辈子,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未名湖畔的美,并不完全在于它的景观,还在于那些伟大的学问家、思想家,是他们铸造了这所学校的伟大风范和伟大品格。前年北大百年校庆时,大家都在争夺对北大精神的解释权。北大的精神是什么?有人解释说,是爱国主义,这是第一位的,然后是民主、进步;也有不同的见解,我就不同意从这个角度来阐释。我认为北大最主要的精神在于对学术自由和人的思想自由的倡导,这是这个学校最伟大的传统。我们法学楼门前立着一座雕像:马寅初先生,他就是这种精神的示范者之一。五十年代初,在毛主席倡导的“人多力量大”的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马老校长公然明确地提出与官方不一致主张,提出所谓的“马氏人口说”,认为“人多力量大”是错误的,人多消费多才是正确的。在被打倒之前的最后一篇文章中,他开头就说,真理是需要辩论的,是需要对方说话的;但是现在我已经明确地知道,你们要封住我的口,不许我说话。但是,我该说的话,只要一有机会,我还是要表达出来。——就是这样一种人格魅力,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一种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是我们的学校得以立世的最重要的资本。

大学独立、大学自治是一种西方的传统,传到中国后,它的发育并不容易。中国有悠久的读书做官的传统,而且是政教合一的,这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纪,一个追求自由的人也可以两边躲藏——得罪了世俗政府,可以躲到教堂里;得罪了教会,可以请求国王的庇护。所以他可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天主教会、罗马教廷一直是一个强有力的抗衡世俗权力的一个精神组织,这种精神组织对于西方的自由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强有力的一个制度因素。不像我们这儿,自古以来,“一经圣人口,议论安敢到?”刚才我说的李贽,李贽有一个罪名叫“非圣”,对我的老乡孔子的有关学说提出置疑,不赞成孔子的学说,这就是非圣。但是,赞成或不赞成孔子的学说由谁来判断?这是个问题。在传统社会,照例是由世俗权力最高的人来解释的。今天,在我们国家,这个问题仍然重要。我们宪法规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可是,一种观点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谁说了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谁有权谁说了算,两千年来一直是皇帝说了算,皇帝说你非圣你就非圣,没有辩护的余地,在这样一种传统下,说实话,大学要获得一种生存的真正空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西方最古老的大学都是教会办的学校,当政教分离时,教会管一个人的精神,世俗的政府只管一个人的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一个人的精神领域中,国王的权力不能进入。有一种说法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大学就是这样。大学的神圣的殿堂,绝对不容许任何世俗势力指手划脚,不允许它干涉一个学者的思想自由。一个学者的思想自由是他得于立世的

最根本点,如果没有这个自由,学者便成为行尸走肉。说老实话,学者不怕吃不好,不怕住小房子,不怕坐大汽车,怕没有自由。可能你们听说过哈佛大学的校长不买美国总统帐的故事,那个故事典型地体现了大学的尊荣和面对世俗政府的高贵。

我虽然不是北大毕业生,但很早就对胡适校长、对蔡元培校长感兴趣,不断阅读了许多北大学者的著作,知道不少老辈学者的事迹,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最让我感动,所以,当后来有一个机会调过来的时候,自己真是觉得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不仅仅是有了一个饭碗,而是一个灵魂的归宿。自己感觉到,一辈子能在北大生活,我心已足!有一本书叫《最好的辩护》,是哈佛法学院的一个教授叫德肖维茨写的,他在书里写道,在美国,最好的职位是什么?是哈佛法学院教授。我们的法制没有美国那么发达,收入没有美国法学院教授那么高,但是我可以说,北大法学院教授这个位置,是一个中国人能够得到的最好的位置(笑,掌声)——不用再加上“之一”。我想,我们每一个进入北大的人,对我们来说首先要上的一课是这样一课,使我们成为这个精神家园中的一个成员。从入学开始,你们就注定有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是北大毕业生,北大的校友,按照美国的惯例,你们的名字后面会加上“04”,表示你们是04年毕业的这届学生。这是一个标志,可以说一入这个门,就跟这所大学有了不解之缘,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一辈子生活在这个校园里,但

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体现出这个校园中生生不息,延续百年的一种精神,这是我们第一课里应当学到的。

我学法律的体会

下面谈谈过去学习法律的一些体会,我现在仍处于学习过程中,活到老学到老,自己也常感到一种危机感,感到做教师的压力。我原来以为一辈子读书、拿工资就行了,搞了半天还要发表文章,每年还要发表几篇学术论文,论文还要有一定规范性,下边有一些外文注释才算好文章,压力也很大。现在有些方面的压力已经没有了,比如评职称,因为已经到顶了,我打电话给我妈妈说:“我评上教授了。”我妈说:“还能往上吗?”我说:“不行了,已经到顶了。”老太太说:“人还不到四十就到顶了,就没得可追求了。”这是她不能理解的一件事情。这样一种职业,还有一种压力,要求你不断创新,要有一种追求,比如给你们作过报告的朱苏力教授,他真正是一个学术上有追求的人,有一种创新精神,写文章也特别漂亮,我有时感觉:“怎么跟这样的一个同事在一起!”(笑)

那天的开学典礼上让我作为教师代表讲话,我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意识到法律学术是一个伟大的学术传统,你要了解两千年来的

法律学术是怎么回事,要用有限的四年时间,真正地把握其内在精神,要成为一个法律人。我们法学院教育的目的是,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学会thinking like a lawyer,如何像法律家那样去思考问题?法律家是怎样思考的?我这段时间给研究生讲课,讲的就是法治、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究竟是依什么治国?就是依在座的各位,你们将来就是治国之才,你们将来就是这个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意味着你们在法学院里所学到的这套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到的这套概念、理论,它对社会有一种调整作用,你们用的是这种东西去调整社会,而这种东西的历史绝不是几十年或几百年。古罗马人创造了伟大灿烂的法律文明;中世纪人类最早的大学只有三个系:哲学系、医学系和法学系;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学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就是一所法律学校。许多人学了几何、逻辑、修辞等学问以后到波洛尼亚大学来学习法律。法律是调解社会生活的,法律是用一套经过数千年构筑起来的人为的知识来改造社会、调整社会。但是,请注意,法律首先是一个饭碗,我们学法律,也许并不完全是为了满腔热情地报国报民,或许首先不是这个,而是律师收入比较高。做一个律师,打官司、诉讼、在法庭上慷慨陈辞,下来后腰包滚圆,凭什么人家给你这么多钱?凭什么一场诉讼人们就给你二十万、三十万,有人打一场官司就能买一幢房子?凭的我们所学的这套知识无法普及到整个社会,无法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律师,只有我们才能担任律师工作。我们掌握的是什么?是特殊的知识,是一个很难普及的学科。请看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将来你们会学到一大堆一大堆怪头怪脑的词汇,人家叫“老公老婆”,你偏要叫

“配偶双方”(笑),还有配偶权;人家说bar是喝酒的地方,我们说bar就是律师界;我们平常有一些怪怪的词汇,比如说无罪推定,老百姓不理解,有人写文章,称“林彪、四人帮对人民实行法西斯专政,大搞无罪推定!”他理解错了。还有善意买受,一年级的同学问我什么叫善意买受人、恶意买受人。一个人在自行车市场上花30块钱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我们说这是恶意买受,为什么呢?因为依据常识,30块钱是不可能买到一辆新车的,你居然买到了,这是你有意识地买赃物,这肯定是在帮助销赃嘛。你这种财产权也是不受保护的,这里的善意、恶意跟道德家讲的很不一样。还有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禁治产人,老百姓都不知道,有人连“上诉”都不知道,东北某法院的审判长说:“如若不服本判决,可以上诉至本院的上级人民法院。”当事人问:“审判长,你让我上那棵树啊?”(笑)

这些概念太多了,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法制发达国家,法律家所使用的概念体系跟日常语言之间也有很大差距。正是因为对这样一套语言、对这样一套知识及其背后的制度和理念的把握,使得我们成为一个法律人。法律人因此可以交流,而且交流的成本降低了,交流的准确性提高了。大家一见面,“我看你的要约有问题,你那里边有点诈欺的意思,所以可能很难得到法律上的救济”。我们说得很清楚,都没有什么误解,可要是有个外行人在旁边听了,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说的什么东西啊?我又不是灾民,要什么救济呀?他不知道法律救济是法律上采取的相关措施。这一套语言是我们的饭

碗,也是我们的学问得以精确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无论是法官、律师、检察官,都要到法庭上去辩论或作出决策。如果法官、律师、检察官没有受过共同背景的训练,那法庭就乱了,就会相互之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要是法官听不懂什么是善意买受人,那就很可怕了。所以,这是我们法律人必须领悟把握的一套伟大的知识传统。

总的来说,我们要理解法律知识的传统,这是经过四年的教育后首先或最基本的要求,以后分析问题时,要thinking like a lawyer,你就是一个lawyer。我最近写了篇文章分析一个事件,就是在追求thinking like a lawyer这个境界。这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事件。重庆有个28岁的年轻人,叫唐卫江,他到朋友家玩时看到朋友新买的佳能打印机,这台打印机附送了一个宣传品,上面是“百变赵薇”,就是那个演小燕子的演员,佳能公司选她做形象大使。唐卫江觉得这个挺好的,就借回去看。他回家后仔细一看,不对,有问题,上面写道:赵薇出访过的国家:中国、台湾、香港。问题严重了,唐卫江怒不可遏,这不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污辱吗?这不是公然分裂中国吗?搞一中一台,还有一港!唐卫江先生拍拍屁股就到了重庆晚报社。编辑可能也觉得抓到了一个大题材,他们第二天就刊登了对这件事情的报道,并且配发了题为“国家尊严无小事”的社论,愤怒谴责佳能(香

港)公司这种对中国领土完整的公然侵犯。报纸出版后,这起事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纷纷表达对唐卫江行为的赞赏。不久重庆律师界有几位著名律师站出来,声援唐卫江,要免费为他打这场官司,起诉佳能公司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时声称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果然,唐卫江开始筹划着提起诉讼,他向记者称要代表中国人民打这场官司,提出的诉讼请求有四项,第一,立即向全体中国人民赔礼道歉;第二,立即停止发送光盘;第三,立即销毁已有光盘;第四,赔偿1亿元人民币,作为对中国人民损害的补偿,同时他表示要把这一亿元人民币捐献出来建一百所希望小学。《北京青年报》等报纸都登了,我那天上网一查,简直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各地媒体都加入了报道的行列。各地的人都觉得这件事太令人气愤了。然而,我仔细想了一下,think like a lawyer地想了一下,就觉得这个事件有点问题,所以写了一篇文章,叫《一桩热门事件,三点理性建言》,发表在“北大法律信息网”上,后来又刊登在《检察日报》上。我说看了这个事件后,作为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有种激动,我对唐卫江这种行为表示理解。但是,既然唐卫江先生说要用严格的法律程序跟佳能公司讨个说法,那么,我作为一个研究法律的人,从法律的角度去想一想,结果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发现法律问题还不少,姑且写出来,以便有关人士及决策者更周全地更妥帖地处理此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唐卫江有权利起诉吗?他有没有当原告的资格,或者说,他是不是“适格”的原告?从小的层面上说,你是在朋友那儿拿的光盘,是你朋友买的打印机,所以,是你朋友与佳能公司有消费者与

生产商之间的关系,你没有。你从人家那儿拿个盘过来就起诉啊?那我也去拿一拿好不好?大家都找一张这种盘,然后都去起诉,都索赔一亿元,那结果会怎样呢?可以说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诉讼后民族繁荣富强(笑)。法律上讲究,一个人要起诉,必须是利益的直接相关者,也就是说,诉讼中你的利益一定在里边,你一定与被告人利害攸关,否则法院不受理你的起诉。因为在诉讼中你可以使一些权利如变更诉讼请求,与被告和解等。所以首先你没有这个资格。

从大的层面上说,你说你代表受伤害的中国人民,谁让你代表的?法律上的代表不是中央领导那样说“我代表中国人民”就能代表了。诉讼中的代表需要有一个推选程序,受伤害的中国人民一起来推选才行,而且在民诉法中说,一方当事人数不确定时,叫“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诉讼”,这时法院要求把人数确定下来,其方法是在报纸上登公告,一定期限内利益相关人必须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有关单位登记,登记之后才是诉讼当事人,否则不是。而这个事件发生后,既没有经过推举程序,也没有经过公告登记程序,唐卫江先生如何可以代表中国人民呢?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案件究竟是什么性质?唐卫江非常愤怒,律师们也跟着愤怒,律师们说:“这不仅仅是法律事件,而且是

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这是对中国人民尊严的侵犯,对中国人民情感的污辱。”这里的调子倒是抬得挺高,容易引起人们的激愤,但是最大的坏处是,若是政治问题,则法官无法处理。政治问题与法律问题有很大差别,它是一种大是大非、你死我活、不可妥协、绝不让步、寸土必争的问题;但是法律上处理任何案件,都有一个可能的妥协让步,尤其是民事案件,有什么大是大非呀?被告跟原告说,你要80万太多了,我最多给你40万。原告那边说,40万?没门儿!少一分也不干!法官说:不要争了,我提个建议,60万如何啊?(笑)双方一考虑,好吧,60万就60万吧,于是双方达成妥协。这就是民事诉讼方面经常所说的优势证据、调解原则等,有什么是非呀?说这件事是政治问题,势必将法官推到一个尴尬的境地,唐卫江先生说:这个案件,如果法官判决我胜诉,以后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时就会注意中国人民的感情;如果法院判决我败诉,外国人今后到中国来就会更加猖狂!就会更多在思想文化领域给我们制造混乱,使我们重新回到清朝受外国人欺侮的状态!好家伙,法官遇到这种案件可真是没法判了——两条路,一条上写着“爱国主义”,一条上写着“卖国主义”,法官还有选择余地么?这不是法官判案,是唐卫江先生已经把案给判了,法官只能就范,这是何方道理?所以把这当作一个政治问题反而搞乱套了,搞得法官没法判了。

第三个方面,这一亿元的诉讼请求是怎么出来的?唐卫江说:我也没经过什么精确计算,反正算它一台机器三千、五千块钱吧,有些还上万呢,要是彻底一点,应该所有财产都没收了,他们侮辱中国人民的感情,这就是代价!说得咬牙切齿。然而,我觉得诉讼请求还是该经过一个合理计算,狮子大开口也是个问题;另外,一亿元,看上来很大,法院可能从未判过这么大的数目,但是,他说这一亿元作为中国人民受到感情伤害的补偿,我一算,坏了,中国人——大陆外加上港澳台,少说也有14亿人口,1亿除以14亿,每个人才区区7分钱!这才真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侮辱,是在伤口又撒了一把盐。我本来就受到了伤害,你说:给你7分钱补偿一下(笑),这不明摆着欺人太甚么?另外,唐卫江又说要用这一亿块钱建五百所希望小学,我说你没这个权利,你仅仅是诉讼代表人,而诉讼获得的收益是在全体当事人中间分配的,你说捐给希望小学你就捐啦?这是你的钱啊?你作为代表人打了官司这钱就都成你的啦?这7分钱我还要呢(笑)。

按说,唐卫江是一个没学过法律的人,他提出这类不符合法律的要求是无可厚非的,奇怪的是,为什么那几位优秀律师也不冷静地想一想其中的法理?也许大家听我说这些的时候感到心里有点憋,似乎我把解决问题的路都给堵死了。其实我们说它是政治问题时,并不是说它不能解决,中国政府完全可以跟日本政府方面提出交涉,中国外交部可以提出照会,可以表示遗憾,可以表示抗议,可以表示强烈抗议,可以降低甚至断绝外交关系,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诉诸武

力。政治上的事情用政治手段来解决,法律没办法解决这类问题。毫无理性地乱来一气,那就不是搞法律。

好的法律人应为“博雅之士”

上面我们谈的是作为一个法律专业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训练。法律之外,一个人进入大学后,还应该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博雅之士”。四年之中,你会受到一种精神的熏染,最后,当你走出校园时,你会变成很不一样的人,从外观气质、内在修养,各个方面都变得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学教育的功绩。当然,不看一本书,偶尔听听课,在未名湖畔谈谈恋爱,四年之后也会改变,也会变得俨然有斯文之气(笑),但是我们不该这样过这四年,还是该经常地、认真地读一些书,开学典礼上我也说过,不仅仅要听法学院的课,还要有效地利用我们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多听点外系的课,比如西方艺术史、电影艺术鉴赏这样的课。百年纪念讲堂时常有交响音乐会,听听交响乐,领略一下最高层次的交响乐团演绎的贝多芬,在听《田园》时想着田园风光,听《命运》时想着贝多芬这个命途多舛的艺术家怎样与命运抗争,怎么写出那么美好的音乐。《第九交响乐》,那是圣灵的感召,人类要走上大同,要有更多的和平而不是战争,人类都是兄弟姐妹,我们要有一种大同的理想,不要在人间制造仇恨,我们要追求人类的和平,相互的理解。我们不能想像贝多芬在写《第九》时耳朵全聋了,而且已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亲自担任指挥演奏

完《第九交响乐》之后,下面欢声雷动,大家都在鼓掌,贝多芬却一点都听不到,旁边的人提醒音乐家:“你应该向大家致意,大家都在鼓掌。”贝多芬转过身来,现场的人们看到音乐家满脸淌着的泪水。这种伟大的作品,让你感到人生的崇高。胡适老校长写过一篇文章叫《不朽》,人怎么才能不朽?不见得我们都去创造贝多芬那样的伟业,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让自己不朽的方式,那就是为社会做出某种贡献,这就足够了。你会在这个世界中领略许多美好的东西。蔡元培校长说:“要以美育代宗教”。我们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容易让我们感受到宗教式的伟大,我们应该看看画展,看看其他的艺术作品。我一直主张,北大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源,给我们的师生提供更好的精神修养环境。一百多年来,北大历史上有多少伟大的人物,有伟大的艺术家和学问家,他们的书法墨宝,他们的著作手稿,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搞个很大的陈列馆把它们陈列出来,让人们来以后都可以看到:“哎呀,你看胡适校长写的一封信。”看着先贤的手迹,会睹物思人,会感受到一种精神风范。孟子讲“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是怎么养出来的?在家养鸟种花行吗?不行,靠的是读书、听音乐、看展览和其他一些富于意义的活动。没有这些东西,一个人的人格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提升。

对于学习法律的人来说,追求博雅境界还有职业意义上的效果。一个只懂法律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法律人。他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他要读许多东西,例如莎士比亚,通过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领悟到许多人的道理,人生本身的悲剧,像哈姆雷特这样的角色,他体现的不仅仅是戏剧里的一个表浅的人物,他揭示的是人生的深刻的悲剧和内在的冲突;陀斯妥那夫斯基的小说里提示的对法律正义性的追问,那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卡夫卡的《审判》,可以揭示出法律的某种荒诞;狄更斯说法律诉讼是人类的一种灾难。我们搞法律的人也许应该跳出来一点,读一读这些文学家的东西,文学家往往是社会里感受力、领悟力最高的一个群体,“春江水暖鸭先知”,文学家的脚总是在水底下游动,他对这个社会中的疾苦体悟得最快。所以,读文学作品实际上是理解一个社会、理解一种人性,最终对于我们的专业工作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觉得我们应该分出一定的精力去读这些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们还应当去读一些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一些原著,不要过多地读一些二手资料;二手资料可以读一些传记,我觉得伟大人物的传记总是让人感到人生的振奋,感到一种激越之气。还要读经济学的著作,说实话,这是我自己知识上的一个缺陷。我一看经济学的书就烦,看不下去,不喜欢经济学,特别不喜欢,我一直到上大学后才知道,为什么在银行里存钱不但不收保管费,反而要给我利息。到别的地方存东西人家都要收保管费,到银行去保管钱,它倒过来给我钱,我真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到上大学后才理解了,原来我的钱被它用了。但现在我觉得一些经济学著作还是比较

容易读。我劝大家不要重蹈我的覆辙,现在法与经济,Law and economics 已经变成了一门非常有影响的学科,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法律问题。不懂一点经济学,怎么分析法律呀?什么成本、效益、还有博奕论,这是个game,a theory of game,对法律思考也产生了不少影响。另外,我们还应该多读一些历史名著,希罗多德的呀,塔西佗的呀,爱德华;吉朋的呀,他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已经翻译成中文了,还有其他的等等。总而言之,经典著作是我们应该阅读的,包括中国古典的经典,如孔子、孟子。我跟一些本科生接触,发现他们对孔孟还都挺熟,有时候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比我强多了。我只在小时候批林批孔时学了一点孔子,后来就没有很好的读过,读研究生时才开始在中国古典上面下点功夫。最后,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把字写得好一些。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汉字写得不漂亮,那真是不大好。这些知识都直接或潜在地对法学有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多开拓自己的知识,所谓“艺多不压人”,读书多了,对分析法律问题是一种潜在的资源,会让你在分析法律问题时不会陷入工匠式的牛角尖里,拔不出来。你会获得一种有智慧的平衡,一种理性的平衡,永远会做好自己的判断,这是一个法律人成长中必须要做的。你看,这四年要做的事还是很多的。希望我以上所讲的对你们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多少年前看过来着 深有感触 里面的好多道理 最后就只记得不要看书 要多观察法律之外的东西来熏陶自己...结果我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下载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文化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文化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答: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深入开展,社会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认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1、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文化基础知识......

    一个英语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一个英语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Xxx “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是他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专长有哪些呢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专长有哪些呢? 中学思想品德课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而中学思想品德课能否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教师素质是关键。我认为......

    数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数学素养

    近年来,许多数学教育论文中提到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相当多的高校专业简介中也提到了“数学素养”这一名词,并且不少专业把它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那么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

    作为大学生应该怎样理性爱国

    作为大学生应该怎样理性爱国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在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激励着我们的爱国人物和他们的历史。爱国精神也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

    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汇编)

    1.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

    浅谈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5篇模版)

    浅谈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收藏人:hadhy3112013-11-13 | 阅:1转:19|分享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中小在人们的印象中......

    新形势下政工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新形势下政工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市场经济与社会文化不断发展下,思想政治工作对政工干部个人素质与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所以,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政工干部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