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25劳动关系学名解与简答论述(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6:5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3325劳动关系学名解与简答论述(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3325劳动关系学名解与简答论述(共)》。

第一篇:03325劳动关系学名解与简答论述(共)

1.标准工作日: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我国标准工作日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185

2.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129

3.职业工会:是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所处的行业。

4.工会的组织结构:是指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如何把效率与民主相结合。146 5.工会性:工会参加劳工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141 6.劳动合同的续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后,经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继续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244

7.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双方协商一致,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补充或废止。具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福利的变更等。

8.劳动仲裁回避制度428:是指劳动仲裁委员会组成成员或仲裁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不能参加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和裁决的制度。

9.三方协商机制376:是指由劳动行政部门、雇主组织、工人组织三方代表,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和程序,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形成的组织体系和运作制度。

10.雇主组织 396:是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

11.劳动争议仲裁423:是指劳动仲裁委员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做出裁决的活动。

12.劳动争议诉讼432: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13.劳动争议407:也称为劳资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为对薪酬、工作时间、福利、解雇及其他待遇等工作条件的主张不一致而产生的纠纷。

14.“禁止令”459:雇主拥有禁止某些工会活动的法定权力,包括罢工和联合行动。15.“黄狗协议”459:由劳资双方共同签订的,禁止员工以个人名义参加工会及其活动的书面协议。

16.雇员9:也称为员工、劳动者,包括所有从事体力或智力劳动而获取工资或报酬的工作者。劳动关系中的雇员,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雇主雇佣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得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17.劳动关系4: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18.雇主组织11:雇主依法成立的组织,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19.雇主10:也称为管理方或资方,是指雇佣他人为其工作,并须支付工资或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20.劳动关系的本质7: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或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而引起的表现为冲突、合作、力量、权利的总和,它受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21.劳动关系主体8: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22.劳资合作(3次)117:是指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23.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 107:是指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即由员工或其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利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24.质量圈111:也称为质量改善小组,是指从事相关工作的志愿人员组成的小组,在训练有素的领导者领导下定时聚会讨论和提出改善工作方法或安排。

25.管理模式97:作为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指导原则,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

26.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或类似工会的雇员协会等。27.员工持股计划:

28.分配谈判:是指劳资双方由于资源有限需要分配而进行的谈判,把谈判当作是一种不赢即输的情景,是单方获益的谈判。

29.整合谈判:是指双方都能从解决方案中获取潜在利益的谈判,把谈判当作是一种双赢的情景,追求双方均有所得。

30.正式谈判结构:是指为集体谈判的目的而设立、并受到集体协议覆盖的实际谈判单位。31.协调性谈判:不同的集体协议虽然分别由不同的组织谈判而成,但是所有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在基本内容、基本条件上去几乎相同,至多仅有细微的差异。

32.剩余权利:这一规则认为凡是集体协议没有具体给定的内容,都由管理方单独决定。33.工作权利:工人因工作时间的积累而获得的与管理权力相抗衡的权利,是工人因为工作而享有的权利。

 简述劳动关系的主体8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广义的还包括工会、雇主组织及政府。 简述劳动关系的特性14:

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社会性、法律性  简要回答劳资合作的特征。118 企业组织经营的整体责任属于资方与劳方共同承担; 劳资合作须借助员工参与才能实现;

劳资双方将对抗的相对力量,转化为组织的总力量; 劳资合作所带来的成果应公平分享;  简述雇主组织的角色和作用。90 参与谈判、解决纠纷、提供帮助和建议、代表和维护  简述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评价。91 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指出使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内部工作模式;

将生产效率等同于盈利,从而忽视了劳动关系中的“政治”方面。

建立在把管理人员视为所有者利益的代理人这样的一种过于简单的管理思想之上;

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

没有解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在决策过程的作用。 简要评价劳动过程理论。94 降低生产所需技能受到普遍质疑;

理论只考虑管理方对工人的直接控制,而忽视管理方对工作的间接控制;  简要说明权威/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以及对待工会的措施。102 特征: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

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程序与规则  简述雇员参与和参加管理的主要形式。110 员工持股计划、质量圈、共同磋商、工人董事、工作理事会、建议方案、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简述合作的含义及根源。5

 独裁/剥削管理模式有哪些特征?100 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 雇员参与管理的主要目的有哪些?109 增进员工的独立创造性和思考能力,使所有雇员对企业及其成功有强烈的责任心 提供员工自我训练的机会,为所有雇员提供参与可能影响他们利益的决策的机会。协助管理者集思广益,作出明智的决策; 促进劳资关系的沟通;

提高员工忠诚度,提高雇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 简要回答斯坎隆计划、拉克计划与集体收益分享计划的共同特征。120 组织有明确的生产率目标;

奖励分配以团体为单位,这个团体可以是某个独立小组,也可以是整个组织; 鼓励员工提建议,消减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 奖金计发公式直接与生产率的提高挂钩;  简要回答我国工会组织体系的设置。146 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全国和地方产业工会、乡镇/城市街道基层工会的联合会、基层工会委员会

 简述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165 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劳动争议的调停者、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公共部门的雇用者  简述工会的职能分类。135 经济职能、民主职能、整合职能、社会民主职能、阶级革命职能

 简述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所具有的主要功能。简述劳动法的主要功能。174 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解决纠纷、确定基本劳动标准  简述工会的内涵。129 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工会的首要的任务是通过团结工作,争取改善雇员的工作条件等。

 简术罗恩·比恩在《比较产业关系》一书中提出的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五种角色。164 政府扮演第三方管理者的角色、政府扮演法律制定者的角色、争议的调停者(协调仲裁)、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雇主、政府还是收入的调节者;  简述我国法律规定的女工保护标准的主要内容。192 就业权利的保障、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四期保护、保护设施和保健措施  简述工会的组织原则及其体现。150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工会组织的建立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工会组织开展活动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 简述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的主要内容。180 履行国家和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工资 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 停工期间的工资 破产时工资之优先权 工资的诉讼保护  简要回答工会的结构分类。130-131 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

 简要回答劳动就业标准的主要内容。191-192 禁止歧视、禁止强迫劳动、禁止使用童工  劳资合作计划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哪些?118 建立互助互信,具有荣辱与共的观念,重视企业长期劳动目标; 人性的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利润分享及符合国家劳动法律。 简要回答工会的组织结构的含义。146 工会的组织结构,是指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如何把效率与民主相结合。 简要回答我国劳动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175 宪法、法律、劳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法律解释、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 根据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变更的知识,简要回答“过失性解除”的规定。237 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简要回答“诚实谈判”通常包括的内容。296 双方会面并开始谈判;

全面讨论双方面临的问题、所处立场和理由;

任何一方不得隐藏、扣留、歪曲信息,也不得故意误导对方;

任何一方都不得通过自相矛盾的方式或做出简单毫无意义的让步之举,破坏谈判进程,通常被称为“表面谈判”战略;

雇主不得绕开工会直接向会员允诺条件。 简述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236 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合同相关内容的,应当将变更要求以书面形式送交另一方,另一方应当在15日内答复。具体:提出要求、做出答复、签订协议。 劳动合同终止的程序有哪些?242 是否需要提前通知、逾期终止的法律后果、终止合同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办理相关手续  什么是劳动合同履行,其条件有哪些?简要回答劳动合同履行的条件222-223 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生效后的劳动合同规定,实现各自权利和义务的活动。履行主体明确、履行标的明确、履行期限明确、履行地点明确

 在我国《劳动法》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哪些主要因素?183 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简要回答劳动合同约定条款的主要内容。231 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竞业限制条款、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其它事项  简要回答集体协议的意义。327 集体协议制度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 集体协议制度建立了平等协商谈判机制

集体协议制度是雇主谋求工业和平和工业利润的目标之一 集体协议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 集体协议制度是法律、法律的重要补充  集体协议终止的原因有哪些?371 集体协议因有效期限届满而终止

双方合意修正尤其是新协议取代原协议时,原协议终止。集体协商因依法解除而终止

 什么是劳动合同?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06、227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本单位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指挥、监督下提供有偿劳动的协议。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主要义务:劳动给付义务、忠诚的义务、附随的义务

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劳动报酬给付义务、照料的义务、提供劳动条件的义务 一方的义务即另一方的权利。

 简述集体协议及其订立程序。368 集体协议是工会与雇主、雇主组织之间的法律行为。集体协议的订立程序一般要经过双方谈判签约、政府确认和公布三个阶段。

 市场经济国家集体协议的主要条款有哪些?349 工资和福利、工作时间和加班、工作规则、工作和收入保障、资历、工会保障和权利  集体协议中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内容有哪些?342 工资、工时、休假、补偿、工作环境、退休、保险,以及规定个别劳动契约的订立、具体内容、终止等内容。

 我国2004年《集体合同规定》中规定的集体协议的订立原则有哪些?369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诚实守信,公平合作;兼顾双方合法权益;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 为什么说集体协议制度建立了平等协商谈判机制?327 协商谈判是签订集体协议的前提,谈判质量的高低决定了集体协议内容的质量。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自主协调的基本机制。建立谈判协商机制,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调动和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和劳动者加强沟通,共谋发展的重要手段。 简要回答确定集体协议范围的规则。346 剩余权利规则、公平管理规则、隐含义务规则、权利分享规则、工作权利原则  简要回答集体协议订立的原则。369 合法、平等、合作的原则。

 简述我国国家级三方协商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401 研究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提出政策意见和建议。通报交流各自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研究分析全国劳动关系善及发展趋势,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

对制定并监督实施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地方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和企业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指导地方的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总结年推广典型经验。

对跨地区或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集体劳动争议或群体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 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形式有哪些?389 由三方代表组成常设机构、采取劳动大会形式、成立三方专业委员会、建立三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设备综合性的三方联系制度

 为什么说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原则?384 三方性原则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结构中、三方性原则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议事规则中、有关三方性原则规定在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 简要回答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378 主体独立、权利平等、民主协商、充分合作、定期协商

 简要回答政府作为三方机制的主体的主要作用。393-396 维护国家利益、组织作用、平衡协调作用、监督作用、服务作用

 109、简要回答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遵循的工作原则。402-403 合法、公正、及时原则;相互理解、信任、支持、合作原则;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利益原则;平等协商原则;

156、论述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225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

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主体不合格

无劳动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具备法人资格、未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未取得就业许可的外国人

2、内容不合法

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集体合同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规避法律订立的劳动合同。

3、严重违反一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合同 欺诈、威胁、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 无交由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157、结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和集体协商的实际情况,试述在我国进行集体谈判进程中,协商 代表需要做好的协商准备工作。278 熟悉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 充分掌握集体协商所必需的信息和资料,收集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协商意向所持的意见,确定协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希望达成的意向,明确协商代表的分工和协商代表应发挥的作 拟定集体协议题、集体协商的内容、时间、地点应由双方共同商定。共同确定一名协商记录员

158、试述诚实谈判责任的内容以及我国有关诚实谈判协商代表的职责。296 参加集体协商;接受本方人员质询,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提供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代表本方参加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监督集体劳动或专项集体合同的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159、试述我国法律在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方面规定的法律责任。292-293 关于妨碍职工会使结社权和阻挠工会建会工作的法律责任 关于对工作工作人员打击报复、侮辱 160、试述我国集体谈判的进程。278 161、试述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当劳动行为及其救济。289-291 162、试述诚信谈判责任内容及其在我国劳动立法中的体现。296-298 163、试述在我国集体谈判的进程中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278 164、试述我国《工会法》在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方面规定的法律责任。291-293 165、试述我国劳动立法中包含的诚信谈判责任方面的有关内容。296 166、结合我国相关法律和《集体合同规定》,分析说明集体协商的程序和要求。280 167、试述我国法律对诚信谈判责任的规定。296

第二篇:简答与论述 目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简述房地产的法律含义 房地产市场特征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两种不同性质的房地产关系?(房地产关系)

对房地产关系实行法律调整的必要性

房地产法调整对象的内容

房地产法的体系(广义的房地产法有哪些基本内容)

我国房地产法的基本原则

简述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简述两类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内容?(房地产法律关系)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管理体制

简述国务院对土地实行宏观调控方面的主要职权

论房地两证合一与房地两证分离的利弊

论房地产管理机构与有关机关、部门的工作关系?

简述土地监督检查的职责及工作要求

土地管理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点与主要内容有哪些? 国有土地的范围

简述土地法律关系的种类

简述我国土地管理法所确定的土地所有权的种类 土地所有权的特征

土地使用权的概念、特征? 论述土地使用权的内容

简述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变更和终止?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和特征 国家对土地使用权主体变更的限制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是什么 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法律后果 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生效要件 土地使用权划拨的概念和特征 土地使用权划拨的范围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的条件?

简述《农村土地承包法》所称“农村土地”的范围?

论土地管理法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经营管理问题的规定

家庭承包经营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

承包合同的内容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的原则

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 拍卖与招标的区别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与保护的原则和内容

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法律对基本农田的保护 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 简述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管理法》耕地的相应制度?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土地开发的原则

开垦未利用的土地的程序 国家建设用地的来源

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法律特征? 征地费用一般由哪些部分构成 简述可以申请临时用地的情况 简述乡(镇)建设用地? 简述房屋所有权的种类 房屋共有具有的特征 房屋共同共有的特征

简述在处理房屋共同共有关系时,应掌握的原则?

房屋按份共有的特征

简述在处理房屋按份共有关系时,应当掌握的原则? 房地产相邻权的特征 简述房地产相邻权的种类

简述处理房地产相邻关系应当注意的原则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特征? 简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客体 简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专有部分 简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共有部分 异产毗连房屋发生自然损坏时所需修缮费用的分担原则 房地产权属登记的功能 我国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效力 简述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的种类 简述房屋权属登记的程序 简述土地权属登记的程序

简述城市私房买卖的管理(具体的私房买卖中应注意的问题)简述私房继承的条件 城市居民私房管理的内容 城市公房管理的内容

简述房地产开发的含义与特征 建设房地产开发的类别 房地产开发应注意的事项 简述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含义

世界各国的土地制度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种模式

我国现行土地使用制度的特点 土地使用权划拨的特征?

划拨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抵

押的条件有哪些?

86.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可以收回

划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形? 87.国企改革中处置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要

求?

88.简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含义 89.简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种类

90.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的条

件?

91.简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立程序 92.国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 93.简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业管理 94.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有哪些

95.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设立的条件和

程序

96.简述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必须履行的义务

97.简述对从事房地产咨询业务人员的管理

98.简述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的主要内

99.简述房地产中介业务活动的禁止行

100.简述拆迁人的权利义务 101.简述被拆迁人的权利义务 102.城市房屋拆迁的原则

103.论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体制 104.房屋拆迁应注意的事项

105.为什么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能作为拆

迁人?

106.房屋拆迁的程序

107.简述房屋拆迁管理中的禁止事项 108.拆迁补偿的对象和范围 109.论房屋拆迁的补偿形式 110.拆迁安置的对象与方式 111.房地产交易的特征

112.房地产转让、抵押应注意的问题? 113.房地产转让的禁止条件?(下列房地

产不得转让)

114.简述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情况 115.论房地产转让的条件

116.房地产转让的概念及其含义 117.简述房地产转让的程序 118.房地产转让合同的主要内容

119.房地产转让合同与土地使用权出让

合同的关系

120.简述商品房现售的条件 121.商品房预售的条件 122.房地产抵押权的性质

123.简述房地产抵押的条件?(房地产抵

押的限制条件)

124.简述房地产抵押的程序 125.房地产抵押合同的主要内容

126.房地产抵押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127.《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采用禁止

性方式,规定哪些房屋不得出租? 128.简述房屋租赁合同的主要条款

129.简述房屋租赁当事人可以变更或解

除租赁合同的情况

130.简述房屋租赁合同终止的原因 131.房屋租金由哪些内容构成 132.简述房屋租金的种类

133.房屋租赁与房屋抵押的关系

134.我国当前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需进一

步完善立法的内容?

135.简述售后公房共有关系的特点

136.简述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

原则和基本内容 137.论住房公积金制度

138.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和立法的主要内容

139.哪些公有住房暂不宜出售

140.居民购买公有住房可享受哪些优惠

待遇

141.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

出售的意义是什么

142.论建立以积极适用住房为主体的多

层次的新的住房供应体系

143.论职工购房后所获得的房屋产权的归属

144.房屋出典的法律特征 145.简述物业管理的特征 146.物业管理的内容

147.简述物业管理中常规性的公共服务的内容

148.简述物业管理中针对性专项服务的内容

149.简述业主的权利和义务 150.简述业主大会的组成和职责

151.简述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性质 152.简述业主委员会的职责

153.简述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内容 154.简述设立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的条件 155.业主大会的权利 156.物业管理的原则

157.物业管理企业的法律地位

158.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159.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法律性质 160.简述个人住房贷款的条件

161.简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责 162.简述房地产税的概念

163.论房地产税收应注意的问题 164.简述房地产税收效益的主要内容 165.简述土地增值税纳税人 166.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67.土地增值税法定扣除项目包括哪些 168.简述土地增值税税率

169.简述土地增值税的免征情形

170.简述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

171.简述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加收与减免的规定

172.简述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 173.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主体的规定 174.简述耕地占用税加收和减免的情况 175.简述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目的和意义

176.简述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纳

税人

177.简述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178.简述房产税的免税范围(可免征房产

税的情形)

179.简述契税的征税对象

180.简述契税的减征或免征范围 181.论涉外房地产关系的法律适用

182.处理涉外房地产关系应当遵循的原

183.简述我国目前对外商投资企业用地

管理中的不足

184.简述处理涉外房地产关系遵循的统一管理原则的主要表现

185.简述外商投资企业用地取得方式 186.对外商投资成片土地开发经营的必

要限制

187.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土地有哪些限制 188.简述处理涉外商品房买卖应遵循的规则

189.简述关于外国人在我国境内拥有私

有房产的具体规定

190.简述代管侨房的概念、特点 191.发还代管房的条件?

192.简述房地产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193.简述房地产纠纷的种类

194.简述解决房地产纠纷的法律方式和

法律依据

195.为什么必须依法正确处理土地、房屋

纠纷问题?

196.如何处理土地权属关系(土地权属关

系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

197.关于土地有偿使用关系中的纠纷 198.简述房地产违法行为的概念和违法

主体

199.论房地产法律责任的形式

200.论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 201.关于基本农田保护方面的法律责任 202.哪些违反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从重给予处罚?

203.论关于城市房地产管理方面的法律

责任

204.论关于物业管理法律责任

205.关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方面的法律

责任

1.房地产 2.物权 3.不动产 4.房地产市场 5.房地产业 6.房地产交易 7.房地产关系 8.民事(商品)性质的房地产关系 9.行政管理性质的房地产关系 10.房地产法 11.房地产法律关系的主体

12.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客体

13.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内容

14.民事性是房地

产法律关系

15.管理性的房地产法律关系 16.土地管理法 17.土地法律关系 18.土地所有权 19.国有土地所有权

20.土地使用权 2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22.土地使用权转让

23.土地使用权出租

24.土地使用权抵押

2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26.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27.基本农田 28.基本农田保护区

29.土地开发 30.土地复垦 31.建设用地 32.国家建设用地 33.国家建设征收土地

34.土地补偿费 35.安置补助费 36.乡(镇)村建设用地:

37.农村宅基地 38.房屋所有权 39.房屋共有 40.房屋共同共有

41.房屋按份共有 42.房地产相邻权 43.异产毗连房屋 44.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5.住房部分产权 46.房地产权属登记

47.总登记 48.初始登记 49.转移登记 50.变更登记 51.他项权利登记 52.注销登记 53.城市居民私房 54.私房继承 55.城市公房 56.房地产开发 57.单项开发

58.小区开发 59.成片开发 60.经营性开发 61.自用性开发 62.新城区开发 63.旧城区拆迁改造

64.房地产开发用地

6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66.土地使用权划拨

67.房地产开发企业

68.房地产开发专营企业

69.房地产开发兼营企业

70.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

71.房地产中介服务

72.房屋拆迁 73.房屋拆迁许可证

74.拆迁当事人 75.拆迁人 76.被拆迁人 77.“拆迁期限” 78.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体制

79.临时安置补助费

80.房地产交易 81.房地产转让 82.房地产买卖 83.房地产转让合同

84.商品房现售 85.商品房预售 86.房地产抵押 87.房地产抵押合同

88.房屋租赁 89.房屋租赁合同 90.房屋转租 91.房屋租金 92.公房租金 93.私房租金 94.房屋出典 95.住房公积金 96.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 97.物业 98.物业管理 99.常规性的公共

服务

100.针对性的专项服务

101.委托性的特约服务 102.业主 103.业主大会 104.业主委员会 105.前期物业管理 106.业主公约 107.物业管理服务企业

108.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109.个人住房贷款 110.经济适用住房 111.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

112.住房公积金

113.房地产税 114.中性税收 115.房地产税收的效益

116.土地增值税 117.城镇土地使用税

118.耕地占用税 119.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120房产税 121.契税

122.涉外房地产 123.涉外房地产关系的法律适用 124.外商投资企业用地

125.成片开发 126.涉外商品房产的内销

127.涉外商品房产的外销

128.房地产转移 129.代管侨房 130.房地产纠纷 131.民事性质的房地产纠纷

132.行政性质的房地产纠纷 133.协商 134.行政处理 135.仲裁

136.房地产违法行为

137.民事责任 138.行政责任 139.行政处罚 140.刑事责任

第三篇:公务员简答与论述

1、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功绩制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2、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

3、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需要坚持的原则

解放思想、健全法制、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设高素质队伍

4、职位分类的优点

提供公务员录用、考核、奖惩、职务升降等客观依据 形成科学的人事管理结构 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有助于克服人事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

5、职位分类的缺点

专业性、机械性、事务性较强

既不利于通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使人员的交流和调动发生困难 管理程序过于繁杂,并难以适应职位结构的不断变化

6、品位分类的优点 简单易行

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合理流动,易于培养通用型人才 有利于实施统一的领导,树立权威

有利于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吸引教育程度高的优秀人才

7、品位分类的缺点

组织机构松散,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的局面 人事管理带有主观随意性

不利于学历低、资历浅但能力强、水平高的人脱颖而出

8、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意义

为国家公务员的录用和晋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使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有了客观标准 为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为建立机关工作责任制、克服官僚主义创造条件 为国家公务员实行合理的职级工资制度奠定基础 使各级机关确定职位数目和工资标准有了确实依据

9、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

兼顾原则、动态原则、适用原则渐进原则、法制原则

10、职位类别: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两序列:领导与非领导 职位级别:公务员共分15级,分别与12个政务等次相对应

11、从类别上看,我国公务员被划分成三大类:(1)综合管理类,通常史具有决策、管理和组织、指挥权力的公务员。(2)专业技术类(秘书、翻译、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专业技术,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门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3)行政执法类,主要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监察稽查的公务员,多在工商、税务、质检、环保、公安等部门。分别掌管决策--技术--执法。

从职务上看,我国公务员被划分成两大类(第16条):(1)领导职务的公务员;(2)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12、公务员考核的意义

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公务员管理的基础 依法管理公务员的重要保证 社会公众监督公务员的必要手段

13、公务员考核的内容

一)德: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

二)能: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主要是指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公务员的业务知识和身体素质共同构成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三)勤: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主要包括公务员的出勤情况和努力工作的情况。

四)绩:绩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五)廉: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

14、公务员考核的方法 领导考核和群众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 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

15、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

1.被考核人撰写工作总结交主管领导。2.主管领导听取群众意见。

3.主管领导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4.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16、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奖励

1)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给予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 2)享受考核奖金

3)连续三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晋升职务时优先考虑;

17、对于考核结果为称职的奖励

1)累计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2)累计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3)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且符合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18、对应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处理 1)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2)本考核不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3)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 4)不享受考核奖金;

19、对于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处理 1)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2)本考核不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3)不享受考核奖金;

4)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予以辞退。20、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原则

公开原则、竞争原则、平等原则、择优原则

21、公务员录用的范围

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范围只限于担任综合管理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具体包括: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和办事员几个职务。对于主任科员以上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主要是通过内部晋升、调任、公开选拔的方式进行录用(选任制、委任制)。《公务员法》第21条第一款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22、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23、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曾被开除公职的

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24、我国职务任免的特点 对任免对象作了严格的区分

任免对象和条件的规定更完整和全面 任免内容有新发展

25、辞去公职与擅自离职的区别?

辞去公职与擅自离职都是公务员本人意愿的表现,自动离职:是指公务员不经批准同意,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现象,对这种行为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辞退或者其他行政处分直至开除。其区别包括:(1)公务员辞去公职的意愿得到法律确认,受法律保护;擅自离职的意愿没有得到法律认定,公务员必须承担不履行义务的后果(2)辞去公职是公务员自主择业的权利,公务员是否行使该权利及其法律后果,由公务员自行处理;擅自离职是一种违纪行为,要被追究责任。

26、辞去公职与免职的区别?

免职是公务员任免机关依照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免除公务员所担任职务的人事行政行为。(1)性质不同:辞去公职是公务员自主择业的权利,是公务员自愿的法律行为;免职是机关的人事行政行为,是任免机关等单方面的法律行为,公务员必须服从。(2)原因不同:辞去公职出于公务员的个人意愿;免职基于法定事由,如转任。(3)法律后果不同:辞去公职是公务员与机关职务关系的废除;免职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因退休、离休、辞退等原因的免职,终止公务员与机关的职务关系;二是由于公务员职务变更、工作职位变换引起的免职,公务员的职务关系不变,为了任新职。

27、辞退与开除的差别?

答:辞退和开除都终止了公务员与机关的职务关系,公务员身份消失,是行政机关的单方面行为。开除是公务员惩戒中最严重的一种纪律处分,它只适用于那些严重违法失职、侵犯群众利益,损害国家机关声誉,屡教不改的公务员。

(1)性质不同:开除是行政处分,具有惩戒性;辞退不是行政处分,无惩戒性;(2)原因不同:辞退的原因是公务员的德才表现或主观努力不够而不能胜任公务员职务,无法履行公务员义务;开除的原因是公务员违法乱纪行为。(3)法律后果不同:辞退的公务员可以获得辞退费,并享受失业保险;被开除的公务员享受失业保险,但不享受其他待遇。

28、公务员申诉与控告的主要区别?

(1)目的不同:申诉目的是使机关改变或撤销人事处理决定,以恢复自己的合法权益,弥补损失;控告目的是为了恢复和补偿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追究有关机关或人员的责任。(2)原因不同:引起申诉的原因是公务员对已经发生效力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要求重新审理;控告的原因是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要求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惩处。

29、公务员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趋势? 答:A.存在的问题:(1)福利制度比较陈旧,总体水平偏低;(2)福利发放差距大和平均主义并存;(3)改革滞后,与各项制度不配套。

B.改革趋势:按照“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公务员激励和保障机制”的要求,将提高工资和改革福利相结合,坚持福利货币化、透明化、规范化的方向,实行合理的福利待遇。30、公务员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趋势? 答:A.(1)没有建立基金积累制度;(2)保险制度不健全,失业保险尚未建立起来;(3)管理不科学,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医疗等经费增长过快,浪费严重。

B.(1)改变离退休费由国家统包、现收现付的状况,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符合机关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积极的筹集和运营机制。(2)建立失业保险制度。(3)实行工伤保险制度。(4)按照行政管理和基金运营分开原则,实行养老、实业、工伤、医疗等保险基金管理。

31、职务升迁制度的含义

1、坚持党管干部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2、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3、突出工作实绩,体现群众意愿。

4、强调依法办事,加大依法办事力度和监督检查力度

32、职务升迁制度的作用

保证各个职位获得合适人选的主要途径 合理适用公务员、量才适用的有效方法 选贤任能、优胜劣汰的重要手段

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保持公务员队伍活力的手段

33、公务员工资的构成

津贴、基本工资、补贴、奖金

34、辞职与辞退的区别

辞职

辞退

概念不同

公务员依据法律、法规,申请终止其与国国家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解除其与公或者效果家机关的任用关系 务员的任用关系

不同

权利主体公务员自主择业权

不同

条件不同 本人自愿

程序不同 双方行为:个人申请和机关批准 后果不同 没有辞职费

国家机关自由择人权 国家机关单方面强制 国家机关批准 有一定的辞退费

35、辞退的限制性规定

(一)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36、公务员申诉、控告的意义

直接意义在于当公务员受到不适当处理或合法权益遭到不法或不当侵害后,能依法要求纠正并得到补偿

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纠正各级机关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有利于监督和保障其他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实行

37、公务员考核结果的使用

A.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1)累计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2)累计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3)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且符合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三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晋升职务时优先考虑;

(4)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给予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5)享受考核奖金。

B.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1)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2)本考核不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3)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4)不享受考核奖金;

C.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1)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2)本考核不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3)不享受考核奖金;(4)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予以辞退。

38、公务员委任制的优缺点及程序 A.优点:(1)体现治事与治人相统一;(2)保证公务员队伍相对稳定;(3)操作简便。B.缺点:(1)用人上主要根据上级领导的意志,容易滋生主观随意性,缺乏透明度;(2)对委任制公务员中不胜任职务者不易调整,容易造成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弊端等。程序:(1)提出拟任职的人选;(2)考察;(3)决定任命;(4)下发任职通知

39、实行职位聘任的意义

(1)有利于健全用人机制,增强公务员制度的生机、活力。(2)有利于满足机关吸引和使用多样化人才的需求;(3)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40、实行聘任制的条件(1)工作需要;(2)机关选择;(3)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的批准;(4)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进行。

41、委任制公务员免职的情形 A(1)转任职位;(2)晋升和降低职务;(3)调出机关;(4)被辞退、开除、撤职等。B单纯性免职的情形:(1)离职学习超过一年以上;(2)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3)退休的。C.自行免职的情形:(1)受到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2)受到行政撤职或开除处分;(3)被辞退;(4)因机构变动失去职位;(5)死亡。

42、委任制公务员免职的程序(1)提出拟任职的建议;(2)审核;(3)提出免职决定;(4)发布免职通知。

43、公务员交流的意义

1)有利于开阔公务员的视野,使公务员得到等方面的锻炼;2)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3)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突进廉政建设;(4)解决公务员的实际生活困难。

44、公务员回避的意义

1)有利于防止腐败产生,促进国家机关廉政建设;(2)有助于公务员健康成长;(3)有助于消除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

45、申诉与其他申诉的不同之处

(1)申诉者仅限于对机关做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公务员;(2)申诉事由是指机关做出的人事处理决定;(3)申诉对象是具有行政隶属关系或管理关系的行政机关;(4)受理申诉的机关由公务员法确定。

46、试比较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缺点。职位分类的优点:(1)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2)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3)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4)可以做到职责分明,减少不必要的推诿纠纷,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职位分类的缺点:(1)灵活性差。(2)管理成本高。(3)欠缺人性化。品位分类的优点:(1)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便于人事机构调整公务员的职务。(2)它是建立在公务员应该具有多方面知识的通才,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员。(3)注重按行政首长和上级主管的意图行事,有利于集中同意地领导。品位分类的品味分类的缺点:(1)不注重对工作人员现有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进行调查分析,因人设岗,容易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的局面;(2)在人事管理中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3)过分重视学历、资历、身份等因素,不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47、我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级别制度的功能是什么,什么叫“一职数级,上下交叉”?(1)级别是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重要依据(2)级别是平衡比较各类职务序列的标尺。

(3)“一职数级,上下交叉”是指职务与级别相对独立,但并不是完全分离,即一个职务对应一个级别范围。例如:在我国27级级别层次中,县处级正职对应着7个级别,国家级副职对应着3个级别。反过来,一个级别上也有不同的职务分布,例如,在第十级上,对应着综合管理类职位中的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和厅局级副职等3个职务等次。这种职务与级别交叉对应的关系既不单纯重视考虑职位因素,又不只是偏重品位因素,而是充分体现职位与品位相结合的原则,符合级别的功能定位,也符合我国的工资制度。

48、转任与调任和挂职锻炼相比有什么特点 一是转任只限于公务员内部,是在机关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岗位之间的交流,与调任这种形式有明显的区别。二是转任作为公务员的内部交流,人事管理关系必须转移,这是与挂职锻炼的本质区别。

49、地域回避的范围和对象。

在规定回避对象方面,我国规定: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实行地域回避。地域回避的范围应该确定到哪一级,从现实可操作性和具体分析来看,确定为县级及以下级别进行回避是比较合乎实际的。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公务员不适用于地区回避制度。

50、公务员辞去公职的限制性条件 a)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

b)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c)重用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d)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e)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51、公务员申诉与控告的关系 相同点:(1)申诉、控告的主体是公务员法律确定的公务员,公务员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公民,它享有一般公民没有的法定公务员权利,并履行公务员的义务。(2)申诉、控告的对象是公务员法规定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申诉、控告的客体是公务员所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务员特有的权利和利益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即只限直接侵犯公务员个人与其公务员身份有关的那部分权利,属于机关内部的管理行为。区别:(1)起因不同(2)前提条件不同(3)目的不同(4)受理机关不同(5)功能不同

52、什么是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确立引咎辞职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引咎辞职是指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件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引咎辞职制度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的党是一个负责任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党和政府对人民负责,必须通过公务员特别是担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对工作负责来体现和落实。每个领导成员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一旦出现失误,就应当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进行自我追究。引咎辞职的特别之处是由领导成员个人自动提出辞职,是否提出辞职取决于其政治觉悟、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

53、公务员培训的形式

从培训阶段来看,可分为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 从培训的目的来看,可分为资格培训、职位培训和学历培训 从培训的约束力来看,可分为自愿培训和强制培训

第四篇:银行信贷简答与论述

1、影响银行存款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外部因素(1)经济水平:人均GDP较高,存款较多;GDP的增长率较高,存款增长的较快(2)货币政策:存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款提高(3)金融法规:存款实名制、利率管制、金融分业等

内部因素(1)存款利率上升,存款提高(2)商业银行信用(3)存款品种:定活两便、通知存款(4)贷款便利:以贷吸存,贷存结合

2、目前商业银行为什么把重点放在个人贷款上?个人(消费)贷款的作用?

答:(1)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带来消费贷款的需求(2)买方市场的形成(3)社会制度改革的深化(4)中央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5)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要求与信贷结构的转变(6)非公有经济的活跃与发展(7)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个人贷款的作用:P247至P250

3、银行贷款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由银行的信誉保障而发生的“有借有还、此还彼借”的信用借贷行为被循环往复地使用,使得许多导致信贷风险损失的不利因素被隐藏起来;

(2)银行所具有的信用货币发行和创造信用的功能使得本属于即期应该发生的风险损失,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如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贷新还息等手段而得以延迟或暂时被覆盖;(3)由于金融垄断、政府干预甚至政府特权的保护,使得一些本已显现甚至正在造成损失的银行风险,通过行政行为的压制而暂时消除

4、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特点是什么?银行会怎样制定放贷政策?

答:(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2)劳动密集高,两级分化突出;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3)发展不均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的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银行贷款政策的基本点为: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合理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贷款经济效益。(1)在贷款规模政策方面,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严格控制存贷款比率。

(2)商业银行必须真正建立起贷款规模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保证社会信贷总量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3)在贷款投向政策或结构政策方面,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分行业、产品,优化贷款投向,调整贷款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5、影响银行贷款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并决定贷款规模的基本因素有三个:

(1)贷款的需求量。如果社会再生产过程对贷款的有效需求增加,银行的贷款规模必然相应扩大。反之亦然。

(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松紧。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的提高,会缩小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加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减少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会促使商业银行缩小贷款规模;反之亦然。

(3)贷款的可供量,即银行的可用资金量。

6、中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有哪些?如何减少和避免风险? 贷款风险:操作性风险、体制性风险。

措施:①强化贷款风险的事先防范意识,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完善贷前审查制度,根据借款人的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做出评估,进而决定是否放贷。另一方面,人的因素也是风险产生的关键性因素,要对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进行综合治理,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队伍。② 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商业银行

必须充分认识健全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和改革现行体制的重要性,必须实行审贷分离、集体审批制度,进行合理的内部控制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加强监督。要严格依法发放贷款,遵守法定程序,认真调查核实,签订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坚决杜绝人情贷、关系贷。③银行发放贷款后,应采取种种积极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如银行定期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进行贷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风险在实际发生之前消灭或减少。

④运用多种法律手段防范贷款风险。产生贷款无法收回或收回难的情况时,传统民事诉讼期限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诉讼成本大;可适当运用非诉法律手段,比如强制执行公证、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仲裁手段,可有效控制和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⑤运用多种经济手段防范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将一些不良资产通过资本市场来处置,例如债权互换、出售债权等;也可以通过保险的形式分摊贷款风险,从而降低贷款的风险。⑥防范贷款风险的各项制度亟需完善。监管制度 :人民银行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应的服务系统。同时,银监会作为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掌握更多、更大的权利,切实实现严厉的惩罚性制度。立法制度 :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对借款企业的信息披露加以规范,明确权利义务;完善现有的《担保法》、《合同法》、《公司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中和贷款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以对现有的贷款制度加以完善。行政制度 :对现有行政制度予以改进,明确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提高行政部门的服务质量,由此来减少商业银行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的支出,进而降低信贷风险的可能。

7、我国个人贷款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

答: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向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以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服务费用的一种贷款。(1)我国消费贷款产生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日趋多样化,客观上为消费贷款提供了现实基础。①消费结构的升级。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生存性消费比重下降,享受性和发展性消费比重上升,消费层次明显提高,这在客观上产生了对消费贷款的需求。②买方市场的形成。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国家实行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发展消费贷款,促进消费,以推动经济增长,成为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社会制度改革的深化。近年来,我国对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尤其是住房商品化后,个人成为住房消费的主体。这些住房制度的变革,都离不开金融的参与,需要银行为个人提供融资服务,从而既为消费贷款创造了条件,也为消费贷款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前景。

④中央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近年来,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由以投资领域为主,逐渐转向投资和消费并重,指导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向个人倾斜。目前,已经确立了比较完善的消费信贷政策体系,为消费贷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⑤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随着企业贷款的风险增加,发展消费贷款就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降低信贷风险,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2)消费贷款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消费贷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商业银行率先在一些大中城市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体制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1998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消费贷款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其他消费贷款为辅,多品种、高增长的发展格局,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其他贷款业务的发展。从我国银行发展消费贷款的效果来看,消费贷款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改善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一个最佳结合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以及国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宏观经济政策力度的加大,消费贷款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多品种的增长态势。目前

消费贷款在贷款总量中比例还不够高,但消费贷款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8、贷款担保的作用与局限性?(贷款的方式翻书查看了解)

作用:(1)协调和稳定商品流传秩序,使国民经济健康运行;(2)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3)促进借款企业加强管理,改善经营管理状况;(4)巩固和发展信用关系。

局限性:(1)贷款担保只是分散了贷款风险或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贷款风险。(2)贷款担保不能取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担保仅仅只是为已经可以接受的贷款提供了一种额外的安全保障,不能取代借款合同的基本安排,也不会改善借款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3)贷款担保并不一定能确保贷款得以偿还

9、银行取得短期借款资金的途径有哪些?

答:(1)向中央银行行借款;(2)同业拆借;(3)转贴现与再贴现;(4)回购协议等

10、联系实际论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这三项原则是统一的,其中安全性是关键,贷款的盈利要以贷款的安全性为前提,贷款只有盈利才是银行补偿贷款风险损失的资金来源;流动性是条件;盈利性是目标,银行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包括银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银行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又往往存在着矛盾。

协调三项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的准则是在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提高贷款的盈利性,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经营环境,有所侧重地加以协调。经济繁荣时期,银行资金来源充足,贷款需求旺盛,保证贷款流动性和安全性并不十分紧迫,而应侧重于提高贷款的盈利水平;反之,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则应侧重于保持贷款的流动性、安全性,而提高贷款的盈利性则应放在次要位置。在中央银行放松银根时,可以更多地考虑贷款的盈利性;反之,在中央银行紧缩银根时,则应更多地考虑贷款的流动性。在短期贷款过多的情况下,要调整原有的贷款结构,侧重于增强贷款的盈利性;反之,在长期贷款过多,风险过大的情况下则要更多地考虑贷款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总之,要通过不同经营环境,不同经营条件下侧重点的不同选择,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动态平衡。

11、根据贷款管理三性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生 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名解和简答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名词解释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从体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肝首过效应: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转化而使药物进入体循环前降解或失活,这种作用称为肝首过效应。

首过效应: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肝肠循环: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被重新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的现象。

双峰现象:某些药物因肝肠循环可出现第二个血药浓度高峰,称为双峰现象。

崩解: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或溶散成碎粒的过程,用崩解时限来描述。

溶出速率(溶出度):是指规定溶出介质中,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中药物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血药蛋白结合:进入血液的药物,一部分在血液中呈非结合的游离状态存在,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活性,“储存”于血液中,不能向组织器官内转运。

前体药物:有一些药物本身没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经过代谢后产生有活性的代谢产物。

蓄积:当长期连续用药时,在机体的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表观分布容积V: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重要参数,是将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

血脑屏障:脑组织对外来物质有选择的摄取的能力称为血脑屏障。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三种,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

第二相反应:即结合反应,通常是药物或第一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体内内源性物质反应生成结合物。

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由两个肾的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体积

肾清除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以分钟计),肾能使多少容积血浆(通常以毫升计)中的药物清除出去的能力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的处理方法,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致力于用数学表达式阐明不同部位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隔室模型:将整个机体按动力学特征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把这些隔室串接起来构成的足以反映药物动力学特征的模型。

速率常数:描述速率过程变化快慢的参数。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表观分布容积V: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重要参数,是将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

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

稳态血药浓度: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等于从体内消除的速率时的血药浓度。

达坪分数:达坪分数是指n次给药后,血药浓度相当于坪浓度的分数。

滞后时间:血管外给药后,药物往往不能立即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开始给药到血液中出现药物所需的时间称为滞后时间。

负荷剂量:为尽快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在静脉滴注前或重复给药的首次给一个较大的剂量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AUC除以时间间隔τ所得的商称为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蓄积系数:又叫蓄积因子或积累系数,系指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比值,以R表示。波动度:系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

MRT:代表给药剂量或药物浓度消除掉63.2%所需的时间生物利用度: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生物等效性: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药学等效性:如果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可认为他们是药学等效的。

治疗等效性:如果两制剂含相同的活性成分,并且临床上显示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认为两制剂具有治疗等效性。

基本相似药物:如果两个制剂具有等量且符合同一质量标准的药物活性成分,具有相同剂型,并且经过证明具有生物等效性,可以认为两制剂是基本相似物。

简答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2药物理化性质 3剂型与制剂因素

生理因素:

1、消化系统因素(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2、循环系统因素(胃肠血流速度,肝首过作用)

3、疾病因素(胃肠道疾病;其他疾病)

一般认为:溶液剂 > 混悬剂 > 颗粒剂 > 胶囊剂>片剂 > 包衣片

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注射部位血流状态)

2、药物的理化性质(溶液型:解离度和脂溶性影响不大)

3、剂型因素

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剂型因素三)透皮吸收促进剂

(四)离子导入技术 口腔给药优点: 给药方便,无痛无刺激,毛细血管吸收丰富,吸收迅速,可避免首过和胃肠降解 药物主要在舌粘膜和颊粘膜吸收

最大影响因素是唾液冲洗作用

鼻粘膜给药

优点:1给药方便易行2血管丰富、通透性高3吸收速度和程度可与静脉注射相当4避免肝首过、避开消化道的代谢和降解

适用于:

口服剂型个体差异大、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

口服易破坏或不吸收,只能注射的药物

肺部吸收特点肺泡 :是药物吸收主要部位,表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转运距离小,吸收迅速,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直肠粘膜的血液循环:

上直肠静脉 →肝门静脉→体循环→ 直肠中、下静脉→下腔静脉→体循环

距肛门口约2 cm处较好

眼部给药途径

角膜吸收:表面积大,主要吸收途径,局部作用,一般是脂溶性药物

结膜吸收:全身作用,亲水性及多肽蛋白类药物

脑屏障:脂溶性的药物易向脑内转运

下载03325劳动关系学名解与简答论述(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03325劳动关系学名解与简答论述(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美术史名解,简答,论述

    一.原始、古代美术 1.古埃及美术特色:①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歌颂王权,强调国家政权和等级制度。②宗教对其产生影响,艺术为死者服务,埃及艺术称"来世的艺术"。③形式有严格规范,......

    爆破工程(简答与论述)

    一、简答题 .............................................................................................................................. 2 1、燃烧与爆炸的主要......

    社会保障简答与论述--完成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

    2011CQC考试简答与论述

    一、简答题 1:检查组组长在检查工作中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制定检查计划,工厂检查各条款检查结果的确认,工厂检查结论的判定,不符合项整改材料的确认,工厂检查异常情况的确认等)......

    教育法名词简答与论述[范文模版]

    名词解释 教学方法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教学模式:开咱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简答及答案汇总5则范文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简答及答案汇总 简答:1. 劳动关系的法律主要的三个功能?答: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2)解决纠纷。劳动法不仅赋予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和保......

    【单选+多选+简答+论述】2013自考《劳动关系劳动法06089》复习总结(最全)

    三。名词解释: 1. 劳动关系: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 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简答及论述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简答及论述1、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对依法治理人口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