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讲稿
脊柱骨折、脊髓损伤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孙兆忠
脊柱骨折
一、病因及分类。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多见。暴力是引起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一)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1.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这是脊柱前柱损伤的结果。2.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脊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3.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前、中、后三柱同时损伤的结果。4.chance骨折:为椎体水平状撕裂性损伤。5.屈曲牵拉型损伤:屈曲轴在前纵韧带的后方。6.脊柱骨折一脱位:又名移动性损伤。
另外还有一些单纯性附件骨折如椎板骨折与横突骨折,不会产生脊椎的不稳定,称为稳定型骨折。特别是横突骨折,往往是背部受到撞击后腰部肌肉猛烈收缩而产生的撕脱性骨折。
(二)颈椎骨折的分类
1.屈曲型损伤:这是前柱压缩、后柱牵张损伤的结果。
2.垂直压缩所致损伤:暴力系经Y轴传递,无过屈或过伸力量。3.过伸损伤。4.不甚了解机制的骨折
急症检查:
1.有严重外伤病史,如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塌方事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2.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3.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受伤方式,受伤时姿势,伤后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4.注意多发伤:多发伤病例往往合并有颅脑、胸、腹脏器的损伤。要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生命。
5.检查脊柱时暴露面应足够.必须用手指从上至下逐个按压棘突,如发现位于中线部位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提示后柱已有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摸到后凸畸形。
6.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确定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急救搬运:采用担架,木板甚至门板运送。先使伤员双下肢伸直,木板放在伤员一侧,三人用手将伤员平托至门板上(图65-9);或二三人采用滚动法,使伤员保持平直状态,成一整体滚动至木板上(图65-9)。
二、治疗。
(一)胸腰椎骨折
1.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1)椎体压缩不到1/5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复位及固定者可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部位垫厚枕,使脊拄过伸。(2)椎体压缩高度超过1/5的青少年及中年伤者,可用两桌法过仰复位。2.爆破型骨折的治疗
对没有神经症状的爆破型骨折的伤员,经CT证实没有骨块挤入椎管内者,可以采用双踝悬吊法复位,因其纵向牵引力较大,比较安全。对有神经症状和有骨折块挤入椎管内者,不宜复位。应经侧前方途径,去除突出椎管内的骨折片以及椎问盘组织,然后施行椎体问植骨融合术
3.chance骨折,屈曲一牵拉型损伤及脊柱移动性骨折脱位者,都需作经前后路复位及内固定器安装术。(二)颈椎骨折的治疗
1.对颈椎半脱位病例,予以石膏颈围固定3个月。对出现后期颈椎不稳定与畸形的病例可采用经前路或经后路的脊柱融合术。
2.对稳定型的颈椎骨折,例如轻度压缩的可采用颌枕带卧位牵引复位(图65一13)。3.单侧小关节脱位者可以没有神经症状,特别是椎管偏大者更能幸免。可以先用持续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逐渐增加。复位困难者仍以手术为宜,必要时可将上关节突切除,并加作颈椎植骨融合术。
4.对爆破型骨折有神经症状者,原则上应该早期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经前路手术,切除碎骨片、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5.对过伸性损伤,大都采用非手术治疗。
6.对第1型、第3型和没有移位的第2型齿状突骨折,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一、分类:
1.脊髓震荡:与脑震荡相似,脊髓震荡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2.脊髓挫伤与出血:为脊髓的实质性破坏,外观虽完整,但脊髓内部可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传导纤维束的中断。
3.脊髓断裂: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性常伴有挫伤,又称挫裂伤。脊髓断裂后恢复无望,预后恶劣。
4.脊髓受压:骨折移位,碎骨片与破碎的椎间盘挤入椎管内可以直接压迫脊髓,而皱褶的黄韧带与急速形成的血肿亦可以压迫脊髓,使脊髓产生一系列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
5.马尾神经损伤: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产生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马尾神经完全断裂者少见。
二、临床表现
1.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下肢仍为痉挛性瘫痪。(1).脊髓半切征:又名Brown_Sequard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2).脊髓前综合征: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3).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多数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颈椎管因颈椎过伸而发生急剧容积变化,脊髓受皱褶黄韧带、椎间盘或骨刺的前后挤压,使脊髓中央管周围的传导束受到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预后差。
2.脊髓圆锥损伤:正常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因此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1骶椎下缘。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锥体束征。
4.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丧失的程度可以用截瘫指数来表示。“0”代表功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
三、并发症
1.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这是颈脊髓损伤的严重的并发症。颈脊髓损伤后,肋间肌完全麻痹,呼吸肌力量不足,呼吸非常费力,使呼吸道的阻力相应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排出,久卧者又容易产生坠积性肺炎。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与定期翻身拍背有助于控制肺部感染。
2.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由于扩约肌功能的丧失,伤员因尿潴留而需长期留置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道的感染与结石,3.压疮:截瘫病人长期卧床,皮肤知觉丧失,骨隆突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于床褥与骨隆突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皮肤出现坏死,称为压疮。
4.体温失调:颈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受伤平面以下皮肤不能出汗,对气温的变化丧失了调节和适应能力,常易产生高热。
四、治疗原则 1.合适的固定,防止因损伤部位的移位而产生脊髓的再损伤。一般先采用颌枕带牵引或持续的颅骨牵引。
2.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
3.手术治疗:手术只能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目前还无法使损伤的脊髓恢复功能。手术的途径和方式视骨折的类型和致压物的部位而定。
手术的指征是:①脊柱骨折一脱位有关节突交锁者;②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因素存在者;③影像学显示有碎骨片凸出至椎管内压迫脊髓者;④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第二篇:脊柱骨折教案
教 课程名称:本课内容: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教师:
案
骨外科学 脊柱骨折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45分钟 李会明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脊柱骨折病因分类、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和治疗;以及脊柱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使学生重点掌握脊柱骨折的分类;掌握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了解脊柱骨折的诊断及其治疗,并认识到脊柱骨折是骨外科学之中的重点疾病。脊柱骨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需要医生有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1.脊柱的应用解剖 2.脊柱骨折的病因与分类 3.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 4.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三、教学重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①脊柱骨折的分类;②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掌握脊柱骨折的病因与分类是理解和学习脊柱骨折基础。为了充分、详尽的阐述脊柱骨折病因与分类,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脊柱骨折病因与分类的诠释;对于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都举例说明,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能较好的理解该问题。
四、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脊柱骨折的分类,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以及现场处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对其分类的理解有助于充分理解脊柱骨折的特点、从基础上理解脊柱骨折。因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所以对于每一条特征的讲解,除了对教材上知识的详尽讲述外,还特别举实例加以说明,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脊柱骨折的重要特征。
五、教学方式
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创新模式 1.教学内容
在详细讲解教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适当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推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便于学生随时浏览,使学生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知识。
2.教学方式
采取板书和PPT结合的教学方式,PPT具有直观性和快捷性,利用多媒体展示重要的概念、教学图片等可以节省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列出一些专业英文词汇,便于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获得最新、最好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七、教学进程
(一)脊柱应用解剖(了解,3分钟)
脊柱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尾骨由4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块组成
脊柱出现了人类所特有的4个矢状面弯曲:两个原发后凸和两个继发前凸。胸椎的后凸是由于胸椎椎体前窄后宽的结果,而颈部的继发前凸主要是由椎间盘的前宽后窄来构成的,其椎体则前后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则除了椎间盘的前高后矮外,腰4及腰5椎体亦变得前高后矮;腰3椎体不定,仍多为方形,而腰
1、腰2椎体仍适应胸腰段的后凸而呈后高前矮的形态。
(二)脊柱骨折的病因与分类(重点掌握,7分钟。PPT结合板书)脊柱骨折的病因有各种外力引起,按暴力的方向分为X、Y、Z三个轴。
1、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①、椎体单纯性楔形压缩骨折 ②、椎体稳定性爆裂骨折 ③、椎体不稳定性爆裂骨折 ④、Chance 骨折 ⑤、屈曲-牵拉性骨折 ⑥、脊椎骨折脱位
2、颈椎骨折的分类
①、屈曲型损伤 ②、垂直压缩性损伤 ③、过伸损伤
④、尚不了解机制的骨折
(三)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掌握,20分钟)1.有严重外伤史,2.脊柱骨折的相应位置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3.检查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受伤姿势,有无感觉运动障碍 4.多发伤的处理。
5.患者病情允许是尽早完成相关X光片、CT、MR等检查
(四)脊柱骨折的治疗(了解,15分)
1、胸椎骨折的治疗
(1)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的治疗(2)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治疗(3)Chance 骨折的治疗
2、颈椎骨折的治疗(1)颈椎半脱位的治疗(2)稳定性颈椎骨折的治疗(3)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治疗
(4)过伸性损伤的治疗(5)齿状突骨折的治疗
八、教学材料
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九、参考教材
1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学谦 娄思权等译 创伤骨科学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3、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钦
实用骨科学(第三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十、课后作业 请问,脊柱骨折胸腰段结合部为容易发生骨折?
第三篇:脊柱和骨盆损伤的康复讲稿
第五章
脊柱和骨盆损伤的康复
学习要求
掌握脊柱骨折的康复治疗的原则、步骤。掌握骨盆骨折的康复治疗的原则、步骤。熟悉颈胸腰椎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熟悉骨盆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康复评估。了解脊柱骨折的原因,发病机制。了解骨盆骨折的原因,发病机制。第一节 寰枢关节半脱位 内容 概述 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二)临床类型 康复评定 1.疼痛评定
2.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定 3.影像学评定 康复治疗 1.颈椎牵引
2.手法复位
3.颈托固定
4.物理因子治疗
5.等长抗阻训练
6.局部阻滞
7.手术治疗 概述
寰枢关节由寰椎下关节面和枢椎上关节面连接构成。
关节面近乎水平位,关节囊松弛,这种结构有利于寰枢椎间最大限度的旋转(占整个颈部旋转运动的一半)。除旋转活动外,寰枢椎关节在颈椎屈曲活动时有15°左右的活动范围。
寰椎无椎体,压缩负荷全部由寰枢椎外侧关节承受,又因该关节有较大幅度的活动,易引起反复损伤,从而加剧了退行性改变。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也有少数患者无明确的外伤史。
2.症状: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颈部疼痛,疼痛可波及到枕部或半侧头部;头痛、眩晕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3.体征:患者表现颈项强直,头颈向一侧倾斜,颈部活动明显受限,不能平卧。体查可出现患侧颈部明显肌肉紧张,枢椎横突部压痛,有明显的隆凸感,两侧不对称。严重者可出现上臂及手指麻木,四肢乏力,行走不稳等,甚至可出现四肢不完全瘫。
(二)临床类型
根据患者受伤时外力的方向不同,将寰枢关节半脱位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寰椎前脱位
多为寰椎横韧带断裂或部分断裂,导致寰椎失稳前移,齿状突向后移。正常情况下,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是成人≤2mm,小孩≤3mm,若超过此范围即为前脱位,若达到4mm,则确诊为前脱位。
(2)寰椎侧向脱位
寰椎向侧方移位,使双侧的齿侧间隙形成一侧宽,一侧窄的不对称现象。若双侧的齿侧间隙宽度差>3mm时,可诊断寰枢关节侧向脱位。
(3)旋转脱位
在临床上较常见,可分为寰椎旋转或枢椎旋转。寰椎旋转可带动头部一起旋转,X线片上可见寰椎的两侧块不对称,呈现一侧宽一侧窄的现象。枢椎旋转时X线片可出现棘突偏向一侧,双侧的椎弓根位置不对称。
(4)寰椎垂直脱位
表现为寰枢椎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改变,此类脱位在临床上不常见 康复评定 1.疼痛评定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定
患者常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头颈部呈现强迫体位,严重影响颈椎的关节活动度,评定时主要测量患者寰枕关节和整个颈椎的活动度。3.影像学评定
⑴ X线片评定
通过正侧位、张口位及枕颏位可以进行诊断。如:寰齿前间隙(ADI)>2mm,双侧的齿侧间隙差>3mm,寰椎前弓结节向上或向下移位超过正常范围,寰椎或枢椎明显旋转改变等。⑵ CT/MRI 评定
CT及其三维重建清晰显示骨结构,对了解寰枢椎半脱位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MRI能直观显示关节囊、韧带及颈髓情况,能显示病变软组织、血管翳及血肿、肿瘤,在寰枢区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康复治疗 1.颈椎牵引
用枕颌吊带进行坐位牵引
牵引力为体重10% ~15%,牵引角度为颈椎中立位,牵引时间为20min。每日1次,l0次为1个疗程。
治疗作用
(1)解除颈部肌肉痉挛
(2)恢复生理曲线和寰枢关节结构
(3)减轻局部的创伤性反应
注意事项
对年龄偏大,尤其是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其它颈椎间隙病变的患者,牵引时要小心谨慎,血压控制稳定后。
从小重量(3 kg左右)开始,有不适感缩短治疗时间,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增加重量(≤15 kg)和延长治疗时间(≤30min)。
康复治疗 2.手法复位
有助于矫正椎间关节的不稳定,缓解肌肉痉挛;但此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有经验的操作者进行。3.颈托固定
进行手法复位或颈椎牵引后,要用颈托加以固定,以保持颈椎的固定性尤其在患者坐位、站位或行走时使用。头颈胸支具 康复治疗 4.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包括中频电刺激、脉冲磁、低周波、超短波等。
治疗作用 :
(1)镇痛
(2)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有利于炎症消散
(3)断调波具有锻炼骨骼肌,提高平滑肌张力的作用
(4)作用于神经节或神经节段时可产生区域反射作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调制中频电刺激的止痛机制
(1)每次脉冲刺激均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1次引发“闸门”关闭效应,切断痛觉传导通道,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2)可产生明显的揉、搓、拍、颤等节律性脉冲电刺激,有效地改善组织血液及营养供应,加速代谢产物排出,从而发挥止痛效应。
5.等长抗阻训练
训练方案:下颌稍内收治疗师掌根分别置于患者枕后方、痛侧侧后方及侧方、健侧侧方,缓缓用力对抗,持续10s,其中最初及最后2s较缓慢的增加及降低张力,中间6s作持续的高强度等长收缩,即治疗师和患者相互用力的方向约45°。枕后部、痛侧侧后部及侧方肌力训练各5~10次,健侧侧方肌力训练2~3次。
6.局部阻滞
局部阻滞是直接把药物用到病变点,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利于肌肉放松。7.手术治疗
(1)适应症
(2)手术目的:复位、减压、稳定
(3)术式的选择:根据患者不同的脱位类型可分别选择寰枢椎融合、寰椎后弓切除、枕颈融合 和齿突切除等手术治疗。
五、健康教育
(1)睡眠时枕头高度要适中,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做颈椎“米”字保健操
(2)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及快速转头等不良习惯
(3)积极治疗咽部炎症等疾患
(4)加强颈项肌肉功能的锻炼
(5)预防颈部外伤 第二节 脊柱损伤
一、概 述
脊柱骨折(fracture of the spine)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多见。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或臂丛损伤者,能严重致残甚至丧失生命。主要内容 概述 临床特点
(一)常用检查方法
(二)分类 康复评定
(一)脊柱活动度评定
(二)颈背腰部肌力评定
(三)脊柱稳定性评定 康复治疗
(一)颈椎骨折的治疗
(二)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概述
脊柱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6%,胸腰段最常见 可并发神经损伤
损伤常见原因有交通事故、高空跌落、重物撞击以及塌方事件等
颈椎
24块椎骨
胸椎
腰椎
脊柱组成尾椎
3~5
一块骶骨
一块尾骨
椎间盘及椎间关节 临床特点
(一)常用检查方法
1.X线检查:目的是明确椎体骨折类型
2.CT检查:可显示出X片显示不出的问题,如椎体
是否移位。
3.MRI检查:可以从矢状位和冠状位了解脊柱和脊髓的改变。还可以显示脊髓创伤后黏连及慢性期出现
的血管改变,亦可清楚显示脊髓萎缩情况
4.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最主要目的是确定脊
髓损伤的程度
完全损伤:一般表现为一条直线
不完全损伤
潜伏期延长及(或)波幅降低
1.屈曲型损伤包括:
前方半脱位(过屈型扭伤)双侧椎间关节脱位
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2.垂直压缩所致损伤
由高空坠物或高台
跳水等原因引起
第一颈椎双侧性前、后弓骨折 爆破型骨折 3.过伸损伤 过伸性脱位 损伤性枢椎椎弓骨折 4.不甚了解机制的骨折 如齿状突骨折等
具体分类: 颈椎骨折的分类:
①屈曲型损伤包括前方半脱位(过屈型扭伤)、双侧椎间关节脱位、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②垂直压缩所致损伤包括第一颈椎双侧前后弓骨折和爆破型骨折;③过伸损伤包括过伸性脱位和损伤性枢椎椎弓骨折;④不甚了解机制的骨折(如齿状突骨折等)
为防止产生迟发性并发症,对这类隐匿型颈椎损伤应予以石膏颈围固定3个月。对出现后期颈椎不稳定与畸形的病例可采用经前路或经后路的脊柱融合术。2.对稳定型的颈椎骨折
轻度压缩的可采用颌枕带卧位牵引复位
四肢瘫者及牵引失败者须行手术复位,必要时可切去交锁的关节突以获得良好的复位,同时还须安装内固定物。
3.单侧小关节脱位
没有神经症状,可以先用持续骨牵引
复位,在牵引过程中不宜手法复位,以免加重神经症状。
复位困难者仍以手术为宜,必要时可
将上关节突切除,并加作颈椎植骨融
合术。
4.爆破型骨折有神经症状者
原则上应该早期采用经前路手术,切除碎骨片、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
对有严重并发伤者,必要时需待情况稳定后手术。
5.过伸性损伤
大都采用非手术治疗
脊髓中央管周围损伤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第三节
骨盆损伤 概述
康复治疗对骨盆骨折的意义
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没有术后康复,想要恢复满意的功能是很困难的。康复治疗开展时机
手术治疗结束后或在非手术治疗期间(无手术指征者)急性期开展骨盆骨折康复的意义
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防止髋关节及关节周围黏连,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述
骨盆骨折(Fracture of the pelvis)多为直接暴力撞击、挤压骨盆或从高处坠落冲撞所致。中、高能量损伤,特别是机动车交通伤多不仅限于骨盆,在骨盆环受到破坏的同时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伤、盆内脏器伤或其他骨骼及内脏伤。
C.后环完全破裂,不稳定:
C1.后环完全破裂,单侧。
C2.双侧损伤,一侧旋转不稳,一侧
垂直不稳。
C3.双侧损伤, 双侧完全不稳。
2.髋关节周围肌肉肌力的评定
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分别评定髋关节
周围髂腰肌、臀大中小肌、内收肌群、外展肌群、内外旋肌群以及股四头肌
和腘绳肌的肌力。
(四)步态分析
骨盆和髋臼骨折后由于早期卧床制动出现髋膝关节活动受限以及臀部和下肢肌肉的萎缩,肌肉无力引起的步态异常。
2.主动助力运动
(1)悬吊练习
(2)滑轮练习
(3)器械练习
3.主动运动
4.关节牵引
5.关节松动技术 康复治疗
(五)骨盆骨折的康复步骤
骨盆骨折后(包括手术后)的康复步骤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
指伤后2周内。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于消肿和固定,可配合光疗,电疗等物理疗法 2.中期:
指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此期除继续做患肢股四头肌肌肉收缩及髋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外,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及时采取合理的物理治疗并配合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 3.后期:
指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或已去除外固定的时期。
康复治疗的目的:
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锻炼主要形式:
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
肌力训练
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
(六)骨盆骨折后(或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
① 神经损伤的康复
② 压疮的康复
③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康复
④ 心肺功能的康复
⑤ 胃肠道功能的康复
⑥ 骨化性肌炎的康复
第四篇:治疗脊髓损伤最佳方法介绍(精选)
“治疗脊髓损伤最佳方法介绍”
什么是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是20世纪末神经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因其具备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两个基本特性以及迁移功能和良好的组织融合性的优点,而成为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良好的移植材料,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脊髓损伤一般是怎么造成的呢?脊柱脊髓损伤常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战时和自然灾害时可成批发生。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并发症多,合并脊髓损伤时预后差,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或危及生命。
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是如何治疗脊髓损伤的呢?脊髓神经元细胞属于“终末”细胞,几乎不可自我修复,因此各种传统治疗手段,对于神经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效果都不能让人满意。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打破了这一现状。脊髓损伤后移植的细胞能向损伤处迁移、存活和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出现神经细胞轴突与髓鞘的再生,建立正确的和功能性的突触连接;并使残存脱髓鞘的神经纤维和新生的神经纤维形成新的髓鞘,保持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恢复受损神经功能,达到对脊髓传导功能的彻底恢复。
“治疗脊髓损伤最佳方法介绍”
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疗法应用于临床,通过自我复制分化可以诱导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细胞、肌细胞、神经元及心肌细胞等等损伤部位的细胞。
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具有靶向化、高效化、微观化、自动化的特点。
靶向化:机体受损病变的组织会持续释放出某些特定的细胞因子,称为趋化因子。距离受损组织较远的区域,趋化因子的浓度较低,与邻近受损组织的高浓度形成了浓度梯度。在浓度梯度的引导下,输入患者体内的BX修复细胞能够逐渐的向病变区域靠拢、汇集,使病变组织周围形成相对高浓度的BX修复细胞群体,对病变局部发挥充分的组织修复作用。高效化:实验证明,相比较人体普通的修复过程,输入BX修复细胞后的组织修复速度要快上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使人体受损的组织在短时间内即得到快速的恢复。
微观化: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的治疗过程发生在分子水平,以细胞为单位对病变区域产生治疗作用。整个治疗过程只需依靠输液和注射来完成,无创、无痛,更无需承担开刀动手术的负担和风险。
自动化:输入BX修复细胞之后,所有治疗过程都会在人体自身的调节之下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果患者有需要,只需按照医生要求按时到院接受治疗即可,无需住院,为忙于工作,没有大段空闲,无法住院治疗的患者们提供了便利。
第五篇:中国脊髓损伤康复通讯第三期
中国脊髓损伤者康复通讯
新 年 贺 词
简报版3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委员会2011年1月21日
值此2011年春节来临之际,谨向您致以节日的祝贺!祝您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发展,再创佳绩!衷心感谢您对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委员会的支持!感谢您对脊髓损伤者的关心和帮助!
在过去的一年,在中国残联关心支持下,上海、浙江、河南、广西四省市开展了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康复试点工作,在探索新的康复模式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去年11月,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委员会成立,它将肩负起团结伤友、开展调查、反映伤友需求和困难、搭建“自主互助”康复交流平台、为伤友提供各种医疗康复咨讯的重任,推进全国脊髓损伤康复与知识普及活动的开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对最困难的群体——脊髓损伤者,给予一定的帮助!
当前形势很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开局起步,“两个体系”建设正在积极实施,中国残联领导重视脊髓损伤者的康复工作,各地伤友自发地开展了各种康复活动,一些专家教授继续推出一些新的治疗和康复方法,脊髓损伤者自强不息事迹不断涌现。相信,随着“中途之家”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行、中国肢协脊髓损伤委员会工作工作运转、全国脊髓损伤康复小组陆续建立,一定会推进脊髓损伤康复工作的发展,造福广大伤友!
让我们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携手努力!再一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委员会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中国肢协主席徐凤建考察开元骨科医院
1月13日,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徐凤建考察了位于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开元骨科医院。参观了该院的康复训练大厅和病房;与该院院长,原第二军医大学校长,著名脊柱外科专家李家顺教授和骨科主任张玉发作了交流;与住在该院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作了亲切交谈。开元骨科医院是一家以我国骨科泰斗、现代骨科创始人之一的屠开元教授命名的民营专科医院。由屠开元教授学生李家顺创办及领衔主持医疗科研工作。创办三年以来,医院开设了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等特色专科,医院配有MR1、数字X、C臂机等先进设施,并建有高压氧仓。目前,医院已有一批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队伍,致力于骨科
领域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该院已收治不少脊髓损伤康复病人和进行褥疮手术修复的患者。
民营医院开展脊髓损伤康复工作有许多优势和潜力。南京市瑞海博康复医院和瑞鑫烧伤专科医院,在这方面已有了可喜的探索。徐主席这次考察开元骨科医院,也意在寻求合作,探索社会化工作方法。
(开元骨科医院可用医保,地址:上海市浦东荷泽路88号,电话:021—61463333,网址:www.xiexiebang.com)
《SCI伤友生活月刊》与读者见面
由一批脊髓损伤伤友自发编辑印发的《SCI伤友生活月刊》日前与读者见面。这本有着78页全彩色刊物,刊登了伤友们撰写的散文、诗歌、随感及绘画、书法作品;伤友康复体会、国内外有关SCI医疗康复的咨询;伤友生活上的经验。
这本刊物的问世旨在反映SCI伤友心声,呼唤人间的关爱,促进伤友们的自强不息。正如该刊发起人、主编,北京伤友周敬强指出的:办一份针对SCI群体的杂志是我们多年以来一个梦想,因为我们这些即使是“伤”了甚至是“瘫”了,仍然是活生生的生命、活生生的人,仍然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仍然拥有梦想、渴望交流,仍然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认可和尊重。
《SCI伤友生活月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章充满生活气息。该刊的策划、运作、编印,全部是民间自发进行的,颇具草根特色。卫美恒(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给予支持和赞助。
(凡读者要阅读《SCI伤友生活月刊》可点击以下网站下载:站起来公益网,燕山论坛)
杭州上城区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召开总结会
12月29日,杭州市上城区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召开总结会。来自6个街道的伤友及部分家属及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回顾了2010年的工作,并就2011年中途之家工作提出了思路,通报了全国中途之家试点工作总结大会情况。参加会议的伤友代表非常激动,很多伤友还是头一回参加这样的活动。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有残联的重视,我们在中途之家康复,一定能得到新生。
联络:上海市汉口路50号 邮编:200002 电话:021—63232031 63292731(传真)、杭州市玉古路178号 邮编:310013 电话:0571—87982501、0521—87980221(传真)专用邮箱:zzxjss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