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防范与分析
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风险及防范措施
在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生产现场中,触电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一是相关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电工基础知识培训;二是无《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或《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资质;三是企业一般进行产品质量、材料质量方面的检查多一些,过问或检查生产用电安全隐患的比较少,控制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这里就用电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其整治措施,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生产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
1、用电技术安全措施等组织设计工作不到位
生产的车间、场地,既是电气安全技术的特殊场所,又是具有特殊电气危险的场所,企业必须严格编制生产用电的组织设计,制订安全用电的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等。但是,大多企业却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或在认识上总觉得用电问题不很重要,只要在供电部门办好报装手续,电源线拉扯到位,其他的事只需自己企业的“电工”去做就行了。所以,许多企业也就没有认真、严肃地进行用电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组织管理措施等进行组织设计工作,这是目前企业生产的一个通病。
2、忽视安全培训工作,致使有的电工形成惯性违章
也许因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人员流动性、分散性大,难于管理,尽管近几年企业和个人对持证上岗制度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仍然有部分无证上岗操作人员。部分电工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电工基础知识、电力安全知识培训,企业虽具备生产资质,但对个人持证上岗、上岗前进行专业培训等工作仍重视不够。这样,在实际操作时,侥幸心理,麻痹大意,自以为是,求快图省事,有时冒险,耍弄个人英雄主义,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电技术、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用 电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而导致出现人员触电伤亡、电气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某一事故的发生的确有它的偶然性,但若是缺乏专业基础知识、缺少安全基本常识、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那事故的发生终究是必然。实践证明,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人为原因。
3、对用电危险点缺乏必要监控
企业用电种类多样,有长期性的,也有临时用电性质,因而,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往往不太重视、不太到位。譬如用电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具体,缺乏对操作者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教育,重要危险作业点和危险源缺乏必要的监控。例如,施工现场与邻近架空敷设电力线路在安全距离范围内时的作业监控,操作电动工器具在水淋、特别潮湿环境下工作的绝缘监控,生产中哪些作业点是用电安全危险点.高危场所没采取安全电压及安全防护等,所以,往往造成直接施工人员不讲规程规范,凭经验办事,我行我素,以致最终酿成大祸。
4、漏电保护器装设存在漏洞
按照电工作业技术规范的要求,生产或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总保护器、分保护器的“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但是,有的企业车间没有安装总配电保护和作业危险点漏电分保护器。即使有少数工作地点偶然装设,大多没有充分考虑过保护器的剩余电流、短路、过载保护等特定功能,保护器的额定动作(分断)电流的大小,在水淋、阴雨、特别潮湿等安装位置的特定环境下保护器的如何选型以及保护器相互之间动作电流的级差和动作(分断)时间的级差的配合等技术性能要求,所以,安装和使用随意性大,并且.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漏电保护器还有那么多的技术性能要求,以为买一个安上就可万事大吉、一“装”了事,殊不知漏电保护器不仅仅是有必要装设,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功能,大小、环境和相互间的配合,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送检、试验和记录的。
5、三相五线制落实不到位
现行市电基本上均采用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TT系统)和工作零线N线与保护地线PE线合的单相供电制的接零系统(即TN-C系统)。根据有关规定:重要生产、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接零系统(即三相五线制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以此来保障人身设备安全。但在现实中,许多施工单位没有按要求使用三相五线制”,或因为不懂“三相五线制“接线方式或错接线而实际上仍为三相四线制,并且,有的没有规范的配电房,对开关箱也没有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四个一”规定,不注重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
6、现场用电安全管理杂乱
生产或施工现场使用的电线随意拖、扯,零乱混杂,既没有架空也不采取保护措施,甚至有的电线还浸泡在水中或者破物体碾压,私拉乱接、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多用插座等电器无防雨措施的现象较为普遍。
7、缺乏电气设备检验
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绝缘工器具和绝缘防护用品等,缺乏定期进行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泄漏等国家规定项目的电气预防性试验。
8、带电作业不规范
随意进行带电作业,且作业人员带电操作时缺少防护措施和监护人。总的来说,生产用电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5因素构成:
1、人的行为因素。
2、设备质量因素。
3、安全控制方面的因素。
4、自然和环境因素。
5、控制与管理因素。
二、触电伤亡事故原因分析
触电伤亡是企业生产和建筑施工行业4大伤害之一,这是由它特殊工作性质 决定的。主要原因如下。
l、一般中小型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生产、施工单位),外部环境十分恶劣,风吹、雨淋、日晒、水溅、沙尘等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工地上机动车辆、机械设备的运行等,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对电气设备的撞击和振动,这些均容易引发电气事故的发生。
2、工人员在工作时往往受雨淋、水溅等,易使皮肤潮湿,导致人体阻抗下降,并且这些人员中大多数为非电气工作人员,缺乏用电安全常识。同时,工地的供电线路又属临时性线路.大部分为架空或明敷线路,这些因素凑在一起,极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3、我国大部分企业,为减少麻烦,基本上都是采用TT系统的三相四线制和工作零线N线与保护地线PE线合一的接零系统(即TN—C系统)的单相供电制供电,而不是按规定申请安装使用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严格区分的TN-S接零系统的三相五线制供电,所以,因TT系统和TN—C系统的特珠性,设备外壳极易带上故障电压,施工人员在这特殊场所、特殊供电系统条件下,也就更容易产生电击危险。
三、用电安全隐患的整治措施
有关统计数据及经验表明,电气事故多发生在夏季的6—9月,而通常又是生产或施工黄金时期,同时,恰巧又是触电伤亡事故频发季节,整治用电安全隐患十分必要。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犍康发展,为了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双攀升,对这些客观存在用电安全斑患必须进行清理整改,以防患于未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冶和规范。
1、摆正位置
生产或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遵循没有安全就 没有一切的安全生产理念,把安全生产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原来忽视甚至遗忘的用电安全严肃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统一认识,明确责任,扎实有效地落实各项措施。要加强用电安全检查、监督。落实防雨、防涝、防雷措施,责任到人。
2、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用电安全责任制,制订和完善安全用电组织措施、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以及用电安全的现场管理措施。
3、加大投入
加大和完善施工用电软硬件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用电设备、安全电器、绝缘材科、绝缘工器具、绝缘防护用品的硬件投入。
4、强行整改
企业要高度重视用电安全生产管理,切实做到严防死守。要善于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强行整改。
⑴切实加强对职工的用电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用电知识培训,增强职工防触电及自我安全防范保护意识及能力,特别要严格执行电气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
⑵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用电安全规范,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配置齐全,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电压、电流表、电度表等应配置齐全。动力配电与照明配电也应分别设置。在特别潮湿、容易被碾压、易进水的地方进行移动、电动工具作业均须加装动作(分断)电流分流不大于30mA的末级漏电保护器,并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漏电三级保护器在核定动作电流时应调有15mA及以上的动作电流级差,动作(分断)时间应有0.05s的动作时间级差。
⑶必须严格规范用电安全的技术措施: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配电 箱,必须实行一机、一箱、一漏电保护、一闸的“四个一”规定,严禁用同一开关箱控制两台及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并做好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
⑷对生产现场的电气装备和绝缘工器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电气试验部门进行直流电阻、接地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泄漏等相关电气预防性试验。
⑸要教育和引导电工学习和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不要随意进行带电作业.必须带电操作时要采取绝缘防护措施并安排操作监护人。
⑹严格加强施工用电现场管理,使用的电线不能随意拖、拉,线路尽量采取架空线路,不能架空也要采取保护措施。注意不要让电线浸泡在水中或被物体碾压,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等要及时更换和维护、维修。室外作业严禁使用移动拖线盘、多用插座等无防雨措施的用电器具。
⑺要特别注意生产现场与邻近架空和敷设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避免管道、工器具等金属物体触碰高低压电线。由此类同题出现的触电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特别注意加以防范和监控。
⑻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对漏电保护器是否有效动作、熔体额定值和断路器整定值是否正确、接地引线和用电设备的PE线是否连接良好可靠等要形成定期不定期检查维护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有效加强检查监督。
5、依法行政
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把供用电安全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严格按照用电检查周期经常开展用电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格履行职责,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绝不放任自流,把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第二篇:电工作业隐患分析
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风险及解决途径
在工矿、企业、建筑工地、非煤矿山等生产现场中,触电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一是相关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电工基础知识培训;二是无《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或《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资质;三是企业一般进行产品质量、材料质量方面的检查多一些,过问或检查生产用电安全隐患的比较少,控制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这里就用电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其整治措施,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生产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
1、用电技术安全措施等组织设计工作不到位
生产的车间、场地,既是电气安全技术的特殊场所,又是具有特殊电气危险的场所,企业必须严格编制生产用电的组织设计,制订安全用电的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等。但是,大多企业却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或在认识上总觉得用电问题不很重要,只要在供电部门办好报装手续,电源线拉扯到位,其他的事只需自己企业的“电工”去做就行了。所以,许多企业也就没有认真、严肃地进行用电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组织管理措施等进行组织设计工作,这是目前企业生产的一个通病。
2、忽视安全培训工作,致使有的电工形成惯性违章
也许因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人员流动性、分散性大,难于管理,尽管近几年企业和个人对持证上岗制度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仍然有部分无证上岗操作人员。部分电工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电工基础知识、电力安全知识培训,企业虽具备生产资质,但对个人持证上岗、上岗前进行专业培训等工作仍重视不够。这样,在实际操作时,侥幸心理,麻痹大意,自以为是,求快图省事,有时冒险,耍弄个人英雄主义,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电技术、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用电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而导致出现人员触电伤亡、电气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某一事故的发生的确有它的偶然性,但若是缺乏专业基础知识、缺少安全基本常识、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那事故的发生终究是必然。实践证明,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人为原因。
3、对用电危险点缺乏必要监控
企业用电种类多样,有长期性的,也有临时用电性质,因而,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往往不太重视、不太到位。譬如用电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具体,缺乏对操作者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教育,重要危险作业点和危险源缺乏必要的监控。例如,施工现场与邻近架空敷设电力线路在安全距离范围内时的作业监控,操作电动工器具在水淋、特别潮湿环境下工作的绝缘监控,生产中哪些作业点是用电安全危险点.高危场所没采取安全电压及安全防护等,所以,往往造成直接施工人员不讲规程规范,凭经验办事,我行我素,以致最终酿成大祸。
4、漏电保护器装设存在漏洞
按照电工作业技术规范的要求,生产或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总保护器、分保护器的“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但是,有的企业车间没有安装总配电保护和作业危险点漏电分保护器。即使有少数工作地点偶然装设,大多没有充分考虑过保护器的剩余电流、短路、过载保护等特定功能,保护器的额定动作(分断)电流的大小,在水淋、阴雨、特别潮湿等安装位置的特定环境下保护器的如何选型以及保护器相互之间动作电流的级差和动作(分断)时间的级差的配合等技术性能要求,所以,安装和使用随意性大,并且.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漏电保护器还有那么多的技术性能要求,以为买一个安上就可万事大吉、一“装”了事,殊不知漏电保护器不仅仅是有必要装设,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功能,大小、环境和相互间的配合,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送检、试验和记录的。
5、三相五线制落实不到位
现行市电基本上均采用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TT系统)和工作零线N线与保护地线PE线合的单相供电制的接零系统(即TN-C系统)。根据有关规定:重要生产、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接零系统(即三相五线制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以此来保障人身设备安全。但在现实中,许多施工单位没有按要求使用三相五线制”,或因为不懂“三相五线制“接线方式或错接线而实际上仍为三相四线制,并且,有的没有规范的配电房,对开关箱也没有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四个一”规定,不注重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
6、现场用电安全管理杂乱
生产或施工现场使用的电线随意拖、扯,零乱混杂,既没有架空也不采取保护措施,甚至有的电线还浸泡在水中或者破物体碾压,私拉乱接、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多用插座等电器无防雨措施的现象较为普遍。
7、缺乏电气设备检验
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绝缘工器具和绝缘防护用品等,缺乏定期进行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泄漏等国家规定项目的电气预防性试验。
8、带电作业不规范
随意进行带电作业,且作业人员带电操作时缺少防护措施和监护人。总的来说,生产用电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5因素构成:
1、人的行为因素。
2、设备质量因素。
3、安全控制方面的因素。
4、自然和环境因素。
5、控制与管理因素。
二、触电伤亡摹故原因分析
触电伤亡是企业生产和建筑施工行业4大伤害之一,这是由它特殊工作性质决定的。主要原因如下。
l、一般中小型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生产、施工单位),外部环境十分恶劣,风吹、雨淋、日晒、水溅、沙尘等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工地上机动车辆、机械设备的运行等,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对电气设备的撞击和振动,这些均容易引发电气事故的发生。
2、工人员在工作时往往受雨淋、水溅等,易使皮肤潮湿,导致人体阻抗下降,并且这些人员中大多数为非电气工作人员,缺乏用电安全常识。同时,工地的供电线路又属临时性线路.大部分为架空或明敷线路,这些因素凑在一起,极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3、县级以下中小型企业,为减少麻烦,基本上都是采用TT系统的三相四线制和工作零线N线与保护地线PE线合一的接零系统(即TN—C系统)的单相供电制供电,而不是按规定申请安装使用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严格区分的TN-S接零系统的三相五线制供电,所以,因TT系统和TN—C系统的特珠性,设备外壳极易带上故障电压,施工人员在这特殊场所、特殊供电系统条件下,也就更容易产生电击危险。
三、用电安全隐患的整治措施
有关统计数据及经验表明,电气事故多发生在夏季的6—9月,而通常又是生产或施工黄金时期,同时,恰巧又是触电伤亡事故频发季节,整治用电安全隐患十分必要。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犍康发展,为了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双攀升,对这些客观存在用电安全斑患必须进行清理整改,以防患于未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冶和规范。
1、摆正位置 生产或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遵循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安全生产理念,把安全生产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原来忽视甚至遗忘的用电安全严肃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统一认识,明确责任,扎实有效地落实各项措施。要加强用电安全检查、监督。落实防雨、防涝、防雷措施,责任到人。
2、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用电安全责任制,制订和完善安全用电组织措施、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以及用电安全的现场管理措施。
3、加大投入
加大和完善施工用电软硬件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用电设备、安全电器、绝缘材科、绝缘工器具、绝缘防护用品的硬件投入。
4、强行整改
企业要高度重视用电安全生产管理,切实做到严防死守。要善于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强行整改。
⑴切实加强对职工的用电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用电知识培训,增强职工防触电及自我安全防范保护意识及能力,特别要严格执行电气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
⑵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用电安全规范,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配置齐全,隔离开关和分瞎隔离开关,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电压、电流表、电度表等应配置齐全。动力配电与照明配电也应分别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必须设置精电保护装置,而且,在特别潮湿、容易被碾压、易进水的地方进行工作和操作诸如振动棒(器)、手电钻、手动砂轮机等手提式电动工具均须加装动作(分断)电流分流不大于6mA、30mA的 末级漏电保护器,并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漏电三级保护器在核定动作电流时应调有15mA及以上的动作电流级差,动作(分断)时间应有0.05s的动作时间级差。
⑶必须严格规范用电安全的技术措施: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配电箱,必须实行一机、一箱、一漏电保护、一闸的“四个一”规定,严禁用同一开关箱控制两台及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并做好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
⑷对生产现场的电气装备和绝缘工器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电气试验部门进行直流电阻、接地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泄漏等相关电气预防性试验。
⑸要教育和引导工地电工学习和掌握《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低压安全工作规程》。不要随意进行带电作业.必须带电操作时要采取绝缘防护措施并安排操作监护人。
⑹严格加强施工用电现场管理,使用的电线不能随意拖、拉,线路尽量采取架空线路,不能架空也要采取保护措施。注意不要让电线浸泡在水中或被物体碾压,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等要及时更换和维护、维修。严禁使用拖线圆盘、多用插座等无防雨措施的电器器具。
⑺要特别注意生产现场与邻近架空和敷设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避免管道、工器具等金属物体触碰高低压电线。由此类同题出现的触电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特别注意加以防范和监控。
⑻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对漏电保护器是否有效动作、熔体额定值和断路器整定值是否正确、接地引线和用电设备的PE线是否连接良好可靠等要形成定期不定期检查维护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有效加强检查监督。
5、依法行政
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把供用电安全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严格按照用电检查周期经常开展用电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格履行职责,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绝不放任自流,把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电工作业培训教师:黄树生提供
2014.11.10
第三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原因进行总结,针对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对95件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大因素,监管执行力度不够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二大因素,与其他两项原因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 定期对手术室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针对原因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02-02
手术室安全问题是每个医院紧抓不懈的首要问题。作为医院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操作专业性、复杂性,参与科室的广泛性,促使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对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的同时,也给医院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分析,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共发生95件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75件,中度安全事件20件。安全事件主要有器械、药材、血液等物品准备不足或保管失误,操作人员安排失误,患者交接不清或淑红管道折叠、脱落等。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事件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并按照制度缺失、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以及其他因素等四项内容进行分类登记。对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95件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大因素,监管执行力度不够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二大因素,与其他两项原因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手术室安全事件发生原因统计
因素分类 一般安全事件 中度安全事件 比例
制度缺失 9 1 10.5%
监管执行力度不够 22 6 29.5%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 29 12 43.2%
其他因素 15 1 16.8%
合计 75 20 95
3讨论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制度缺失等,诊断以上相关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相关措施:
3.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医护人员是否具有责任心是保证手术顺利与否的关键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可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医护人员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敬畏,加强相关护理人员对日常工作中各项管理制度的敬畏。具体内容包括:①加强对原始记录的考核。在诸多安全事件管理中,护理人员操作步骤的遗漏占据着最主要的因素,比如手术过程中没有对患者各项管道进行特定观察与护理,导致患者引流管道出现脱落、折叠等。手术结束后在进行患者交接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签字,导致交接失误。因此加强对原始记录的考核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保证手术室护理各个环节均有据可查。②统筹管理医护人员工资收入、奖金、个人先进性评选以及晋升机会等,通过将其与绩效充分结合,保证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的制度均完善、健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以此达到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目的。
3.2定期修订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也是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更是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的根本原因所在。科学、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促使医护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汇总遵章行事,避免其存在侥幸心理或惰性。同时应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发生的安全事件或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定期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与时俱进,具有实效性。一般来说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点:(1)病人信息核对制度。术前对病人所在病室、床位、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按照手术通知单进行详细核实,并对需要带进手术室的X片、药品等进行认真核实。麻醉师、巡回护士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再次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认真核实。实施手术的医生术前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认真核实。(2)器械清点制度。术前器械护士对应准备的器械进行检查,避免生锈、破损的器械进入手术室。对备用的器械、消毒器械盒、敷料小单包等进行检查,避免影响手术进程。(3)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手术过程中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详细记录与管理,以便术后对手术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4)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术后相关医护人员对手术标本进行共同签字、确认,并及时送往管理可使进行妥善管理。(5)安全事故处理制度。安全事故发生时,应严格执行相关处理原则,对安全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教育措施,对相关措施进行改进并落实,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6)监管执行考查制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执行考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监督,促使各项制度充分落实,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
3.3其他防范措施
除了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实施特定制度外后,还需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1)在接送病人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头部、四肢等进行合理保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应协助患者保持最舒适的体位,并时刻对患者进行观察,避免出现意外事件。对于处于急躁状态的患者,可实施一定的必要措施对患者进行固定。(2)手术过程中对药物进行再三确认后方可应用,对用过的药品、药瓶、器械等进行集中放置,术后对其进行统计核对,避免出现用错药的现象。(3)手术时对物品进行必要的清点,避免出现药品遗留患者腹内的现象。
为了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和质量,还需定时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丰富专业知识体系,强化法律意识。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应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刻不容缓。
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定期对手术室安全隐患进行必要的核查及清理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落实,不断改进,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有效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莲.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114-115.[2]汪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5191-5192.[3]余辉.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2011,12(21):279.[4]金玉,李永红,鲁超轶,武立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2014,(1):86-87.[5]苏德春,于海微,冯思建.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352-353.[6]李晓波.手术室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措施[C].2012年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7]方平.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4,(3):273-274.
第四篇:油品罐区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油品罐区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摘要:通过对炼油厂油品罐区消防、安全设施进行分析和改进,消除其对罐区的危害;对油罐主体腐蚀及加热器泄漏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实用的改进措施;完善生产与安全双重控制系统,为油品罐区标准化改造创造条件。
关键词:罐区 隐患 技术改造 安全控制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九江分公司炼油厂现有油品储罐95台、8 个罐区,1980 年底投入生产,运行20 多年,已逐渐呈现出许多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生产,甚至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因此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制定防范措施,以达到油品罐区安全运行的目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1 安全、消防隐患分析及改进 1.1 安全、消防隐患分析
油罐投入生产已20 多年,油罐的安全附件、消防设施趋于老化,隐患不断增加,加之当初某些设计安装上的不合理,严重威胁油罐的安全生产。如消防水线接头距罐壁较近,难以满足油罐灭火的要求;消防水线快速切断接头和铅封时常被盗,严重影响油罐灭火作业;泡沫发生器腐蚀严重,影响灭火时产生泡沫的效果;消防管线长周期不使用底部易堆积大量锈渣;油罐防火堤的密封不严,不能有效阻止事故状态油品的外泄;明沟水封器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油罐照明亮度不够,影响操作员正常作业等。1.2 改进措施 为消除油罐区的这些安全隐患,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改进和整治措施。改进情况见表1。2 设备故障分析及改进 2.1 油罐主体腐蚀
据统计资料分析,轻污油拱顶罐局部腐蚀发生在罐顶板、上壁板、底板,以顶板腐蚀最严重;重污油拱顶罐局部腐蚀发生在下壁板、顶板,以顶板腐蚀较严重;柴油拱顶罐局部腐蚀发生在罐顶板;渣油拱顶罐局部腐蚀发生在罐顶板。可以看出拱顶罐顶板腐蚀较为普遍和严重,其规律是油品较轻腐蚀越重。轻重污油腐蚀最重,柴油较重,重油较轻。轻重污油腐蚀周期约10 年,而柴油、渣油腐蚀周期约15 年。改进建议:①轻、重污油,中间轻组分原料罐设计时应采取整体内防腐的方案,柴油、渣油应采取顶部或局部防腐的方案。②根据储罐使用检修规程每3 ~ 6 年进行1 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③将轻油拱顶罐改造为内浮顶罐,对量油管底板增设隔板设施。④储罐修理时,采用局部更换加防腐的措施。
项目改进前改进后消防水线快速切断接头泡沫发生器消防管线防火 水封器照明监控接头距罐壁较近,无法满足灭火的要求接头和铅盖时常被盗挡板、网罩腐蚀严重没有底部排渣口安全间距相对较小,有效容量相对较小,强度不够原水封器使用效果不理想亮度不够无宏观监控设施消防水线加长并延伸到消防栓附近,满足灭火的要求更换塑料盖和用铆钉加固接头定期更换网罩、挡板立管下部增设锈渣清扫口,法兰连接,每年清扫一次设计时都采用新规范适当增加防火间隔,增大有效容积,无法改造的防火堤采取增加防火堤的高度和厚度满足生产逐步更新罐区明沟水封器设施,确保事故状态下油品被封存在防火堤内新增四座高架灯新增二台工业监视器对罐区动态进行宏观监控 表1 罐区安全、消防设施改进措施 图1 生产与安全双重控制系统示意图 安全技术与管理 2.2 加热器泄漏
重质油品储罐内设有加热设施,加热器在长期使用中,不断出现泄漏导致无法正常加热,影响产品质量及流动性,影响安全生产。以分段式加热器为例其泄漏原因有:结构不合理,对接处为马鞍口,焊口多,应力集中,易疲劳,焊缝质量难以保证;耐腐蚀性能差,加热器日常无法检查与维护,隐患无法及时处理。对策及措施:①加强操作与技能培训,加温时先打开加热器排气阀,排尽冷凝水,再缓慢打开加热器的给汽阀。②改造加热器的材质,由20# 钢改为不锈钢,增加抗腐蚀能力。③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涂料进行外部防腐。④进行技术改造,把马鞍口焊接改为三通型焊接。2.3 阀门故障
油品罐区大小阀门近2 000 个,由于使用多年,存在着部分阀门打不开、闸板脱落、关不到位、气缸串风、手动风动转换失灵等现象。先后采取更换阀门、更换气缸驱动装置、修复气缸、更换密封圈、修复风动开关等手段进行防范。3 完善生产与安全双重控制系统 油品罐区生产与安全双重控制系统就是将生产管理、过程控制、安全控制、事故预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采用流程管理,多层次安全控制及环境监视手段,防止相互冲突的流程同时进行,阻止事故规模的扩大,实现生产、安全双重控制功能,为罐区生产提供全新的综合生产运行系统。其功能见图1。
目前,我厂3 个罐区已完成生产控制系统,正在逐步完善安全控制系统。随着隐患整改资金的投入,将逐步实现罐区生产与安全双重控制系统。4 结束语
近年来,油品储罐的事故逐年递增,其事故规模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积极采取对策,加大油罐隐患治理的力度,尽早消除设备缺陷,建立一套适用于油品罐区的生产控制和安全监控系统,并增加事故应急方案,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五篇: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摘要】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护理安全制定相应的防范制度与措施。方法:分析总结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各种防范措施的实施,有效减少甚至杜绝了护理安全隐患。结论: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护理管理和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推进优质护理模式的实行,能有效防范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为基层医院内科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内科; 护理安全; 隐患; 防范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10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3.055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或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国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深入开展,基层医院内科迅速发展起来,患者骤然增多,护理需求增加,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而护理管理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安全隐患增多,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给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造成伤害与损失。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敏锐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制度与措施,确保护理安全,以提高护理质量。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内科特点
医院处于发展期,内科专业分科不细,一个病区收治患者多,病种多,病情复杂;传染病例得不到及时明确的诊断,增加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传染机率。
1.2 医疗方面
医生对刚入院患者疾病诊断不明确;诊疗水平有限,治疗效果不佳;某些医生风险意识差,对疾病发展预测不准确,未及时交代病情就下达病危通知书。这都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便会产生失望、恐惧、埋怨等心理,其中一部分不良情绪会转嫁到护士身上来,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及护患纠纷[2]。
1.3 护理管理
(1)由于内科治疗护理任务重,而临床护士普遍缺编,基层医院护士长除了管理职责还参与一部分治疗护理工作,疏忽了病区的管理和护士的核心制度执行及各项操作规范的监督、检查,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造成护理安全事故发生。(2)大部分护士长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知识滞后,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因而一些规章制度制定不健全,工作流程不科学,护理工作模式陈旧,或执行力不足,反馈机制不健全,给护理工作埋下众多安全隐患。(3)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对护士的培训、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4)基层医院没有推广开展责任制护理及整体护理,仍沿用功能制护理,程序简单,工作要求低,加上住院患者多,护士整天忙于应付输液等日常治疗和护理,护理工作满负荷、高压力,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应用较少。管理层对护士的要求也低,只要能利索地干完活,不出错就行了,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护理质量无法保证。
1.4 护士方面
(1)内科患者数量急剧增加,而护士数量未相应增加,达不到床护比1∶0.4,护士短缺造成风险隐患。(2)基层医院招聘高学历护士困难,大部分新聘护士中专学历,业务水平较低,医院培训不及时,不到位,自身又不主动学习,业务能力提高慢。部分年轻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表现在对科内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对急救药品知识不熟悉及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
1.5 护理工作
(1)护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尤其是核心制度的执行,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给药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易发生加错药,或剂量错误,口服药发放张冠李戴;交接班内容不清或未进行床头交接班,导致漏做治疗护理,或发生纠纷责任不清;抗生素未现用现配,患者一天所输多组药液一起配好,搁置时间长致药效降低,药液污染;换插液体瓶、静脉入壶、留置针封管未消毒或消毒不严引发院内感染;不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尤其夜间值班,缺乏慎独精神,病情突然变化易引发护患纠纷。(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全、不及时、涂改、漏记或只做不记,记录时间内容与医嘱不一致。(3)护理操作:操作前没有履行对患者知情同意、风险告知等义务;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欠轻柔,未进行隐私保护;操作后没有及时交代注意事项,观察反应不细致,或出现异常情况未及时处理。这些都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1.6 患者方面
(1)有些患者曾在大医院接受过治疗护理,消费意识增强,需求层次提高,而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水平与上级医院有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其需求,易引发不满和纠纷。(2)笔者所在医院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农村患者,经济条件较差,内科住院普遍是慢性病患者,病程长,有些患者反复多次住院,对常规护理产生抵触情绪;有些患者在病房自行使用电热锅等电器做饭,造成用电安全隐患;离家较近的患者晚上回家休息,容易发生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病情突然变化等引发医患纠纷。
1.7 护患、医护沟通不良
部分护士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善于与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交流;日常治疗护理任务繁忙,无暇顾及患者、家属提问,表现为不耐烦、搪塞行为;或态度生硬、言语措辞不当,造成患者不满,各种关系不协调,给工作带来不便。防范措施
(1)医院做好发展规划,做好专科建设与发展,逐步细分科室。(2)做好医师诊治水平的培训与提高,提高医师风险意识,实行首诊负责制,规范诊疗流程。根据病情及时下达病危通知书及病情同意书,及时填写各种特殊用药、输血、大型检查及侵入性检查治疗操作等知情同意书及履行相关审批程序。(3)加强护理管理。①加强护理质控管理。实行护理部、护士长、质控小组质三级质控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科室各项护理工作、护士行为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每月护理部、护士长要召开质控会议,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及保障制度,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②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部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全院统筹,一科患者多,可从其他科调动人手予以增援。护士长可根据患者高峰期、治疗护理多的时段、危重患者多、中班、夜班、节假日,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合理排班,做到新老搭配,增加抗风险能力。护理管理者要关心临床护士的生活,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有重大生活事件致情绪波动大的护士要适当予以照顾,实行人性化管理,使护理人员得到组织温暖与归属感,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以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③加强护士长管理水平培训。每月组织护士长学习业务知识和护理管理知识1次,护士长会议1次,护士长交叉检查1次。加强护士长之间、科室之间的学习、交流和相互借鉴。组织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管理培训班及外出进修。④护士业务素质培训。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岗前培训。招聘护士由护理部把关,对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要予以清退。说服院部增加护士比例,尽量使床护比例接近1∶4;实行院内培训与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三基三严培训,重点抓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培训及新上岗、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培训、考核一次,科室每月培训、考核一次,考核结果要与奖金绩效挂钩。每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授课,定期聘请院外护理专家授课,加强对人际交往沟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每年选送3~5名护士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进一步深造参加高等学历教育,不断充实知识,提高学历层次,以适应护理工作及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⑤加强对日常护理工作管理。对危重患者、重点人群、重要时段进行质控监督管理。全面夯实基层护理,加强专科护理。完善病房设施,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服务供应,如实现医院食堂为患者订饭送饭制、病区免费提供微波炉,低价提供陪护床椅。住院患者统一管理,实行腕带识别制度,杜绝挂床、夜间回家现象,有事回家要执行的请假制度,并签订责任认定同意书。⑥改变护理模式,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由试点带动全院科室,发挥传统中医文化优势,营造浓郁中医辩证统一的整体护理氛围,提倡微笑服务,人性化服务,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管理者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强护理管理,加强护士业务培训,要有主动性、预见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克服惰性和惯性思维,制定相应制度与防范措施,排除隐患。广大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思想素质,减少、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安全工作也是全院性工作,要引起全院上下一致足够重视,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保障护理安全,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黎雪梅,李继平.临床护士能力与工作匹配认识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A):870-871.[2]柏艳萍,史哓红.基层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方法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09,4(11):123.[3]刘丽岩.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激励机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3):197.(收稿日期:2015-04-20)(编辑: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