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机会就多。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更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如何排除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探讨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是当前管理者如何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理服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和确保病人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就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对策作一概述。
1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1.1侵犯病人的隐私权
在执行各种处置时,忽视病人享有的各种法律赋予的权利,规章制度、操作常规。因此在执业过程中,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资料,泄漏病人的隐私[2]。护士在给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病人身体隐私部位时,如检查乳房、施行导尿术、灌肠术等时,未经病人同意,又没有书面的手续时,组织学生、进修生观摩和未给病人屏风遮挡等,病人如以此由诉讼于法律,护理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
作为服务性行业,应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但由于重医疗轻护理的社会偏见,使护理队伍极不稳定,难以保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建立患者为客户的服务意识。具体表现为:部分护理人员工作忙时,出现语言行为不当,对病人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态度生硬,引起病人的反感,导致病人及家属不满意。
1.3目前护理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病人应享受的权利
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卫生部定编为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但从目前所调查的医院均未达到[3]。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导致护理纠纷增加,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很难举证自己无过错。
1.4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文件重要性的认识达不到法律的高度成为影响护理安全的又一隐患。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护理文书的书写问题。护理文书是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是疾病诊治过程全面、真实的记录,证据的准确性,主要靠记录的正确性,它是患者与他人纠纷的重要依据[4],尽管多数护士都了解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效力,但仍有部分护士麻痹大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具体表现为:(1)护士书写的入院时间与医生的不一致。(2)护士在为病人解决一个又一个护理问题时,但由于工作的繁忙,忽视了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出现大概、可能的情况。(3)执行医嘱时签名简写、不全、不规范和潦草。(4)护理记录内容重点不突出,涂改字迹不清,记录未实施的护理措施或提前记录等不规范记录。当发
生医疗纠纷时提不出真实有力的证据。
1.5 违反查对制度
有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为病人治疗时,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造成服药、治疗等执行医嘱错误,酿成护患纠纷,甚至承担经济赔偿。
1.6 违反交接班制度
严格交接班制度是保证护理质量,消灭护理差错的重要措施。然而有些护理人员责任心差,不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迟到、早退,对病人不能做到床头交接班,交班工作不清楚,致使护理差错的发生。防范对策
2.1树立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医务工作从来都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从业者不可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5],当前患者保护自己权益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为顺应形势,医务人员势必也要加强自己的法律素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依法执业,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做到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管理者做到严格检查督促管理。在法制社会,医疗护理活动已不单是纯业务活动,而是一种法制的民事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三个法律意识:(1)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范围、常规的意识。(2)证据意识。(3)维权意识。基于上述意识,护理人员应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护理活动,以人为本,高质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2.2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保护护士合法权益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6],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有关医疗侵权提案案件实施,医疗机构举证的制度,以及《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重新规制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使传统的沿袭多年的病历书写要求,受到新形势、新情况的冲击和挑战,如何使病历书写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是我们护理人员的新课题。因此要求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记录应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能及时动态地反映病情变化,多与主管医生沟通,保持医疗记录的一致性。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深入病房勤观察,认真收集资料,使护理文书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防范因护理记录不规范而引起医疗纠纷。2.3尊重病人的隐私权
强化护士尊重病人隐私权的意识,为病人的隐私保密,不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情况资料。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意愿,检查病人时注意遮挡,如有实习生、进修生参观学习时,应征求病人的意见,并做好记录和签字认可。
2.4 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保证
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对于指导和加强安全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护理基层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强化规章制度管理,强化法律约束,确保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落实到位,确保各项护理操作程序化、规范化,重视环节管理,狠抓易发生差错的人和事,如重病人多时,人员少工作忙时,节假日、周末、交接班时,新护士上岗及院内人员调配等,这些都是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检查、督促、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
2.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减少护患冲突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在工作中对患者热情关心,语言和蔼可亲,交谈时全神贯注,掌握语言的使用技巧,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其病情、性格、文化层次、年龄不同,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给患者做操作前要作好详细解释,操作后作好必要的安慰与鼓励,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
2.6加强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大。为适应客观形势对护理提出的高要求,必须加强对护理队伍的建设,规范对护士的管理,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7]。由于目前我国护士缺编严重(每千人口护士数仅为0.95人,而加拿大每千口人口护士数为7.8人[8])。医院不得已采用家属陪伴病人,或由病人雇用进城务工的农民照顾等办法以应急需。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但却给护理质量和病房管理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也给安全医疗留下隐患。因此,医院领导对此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给科室配足护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护理部这个职能科室的作用,在政策上适当予以倾斜,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把护理工作抓实抓好。
2.7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技能的提高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严密,技术性很强的独立学科,众所周知,护理模式历经发展,已由以执行医嘱为中心的疾病护理,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因而医护实务上,对护理人员提出必须具备更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要求。事实上,医学不能囊括护理学,而医师也无法代替护士,也唯有护理工作,才能使医师的治疗意图得以实现,临床工作也才能得到完善。医疗服务的增多,使得以技术水平原因造成的医疗侵权行为也大大增加,而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
必须终身学习,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积极开展新技知识,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提高防范意识,提高操作技能,严格控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人为本,以护理环节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早发现、早纠正,使影响服务质量的技术、管理、过程和人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安全服务。
第二篇: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01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是指神经内科护理在相关法律法规确定范围内进行,患者未发生超出允许范围外的机体功能的心理损害、缺陷、障碍及死亡。神经内科大多是脑血管疾病病人,年纪较大,常伴有神志障碍,病情危重,发展较快,容易瘫痪,病程长且康复不佳,在临床上,其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概率普遍很高;且我国社会在不断向前进步,人民的健康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对其护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一系列的医疗投诉也在不断上升。能够实时发现护理工作时隐藏的问题并且得到总结,同时得到一个解决方案,这样能够减少安全隐患的和医疗事故发生率,同时能够加强护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1.护理安全隐患
1.1 意外受伤
1.1.1 坠床
新入院患者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夜间自行起床及对病床高度不适应,躁动患者没有床档防护,陪护与患者同床都易发生坠床。
1.1.2 跌倒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药物因素所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年轻患者麻痹大意及自尊心太强,如地面拖地后太湿,卫生间没有防滑垫,走廊无扶手,都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
1.1.3 烫伤、冻伤
由于感觉障碍,患者使用热水袋、频谱照射不规范时易造成皮肤烫伤或灼伤,脑卒中患者中枢性高热时,使用冰块降温,若长时间不更换部位或使用不当,易造成冻伤。
1.1.4 自杀的意外
针对初次中风的较年轻的患者,因角色改变,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失去正常的社交及住院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等,长期生病,易自责消沉,产生抑郁情绪,随之可出现自杀的倾向。走失: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痴呆患者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稍有疏忽,容易走失。压疮:神经内科患者多伴有肢体活动及意识障碍,失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不能自行翻身,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翻身,极易造成皮肤损伤,甚至压疮。窒息:中风患者多数有假性球麻痹,常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加之老年人会厌部感知觉减退,吞咽反射降低,减弱了防止异物进入气道的反射动作,容易发生食物误吸,轻者出现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1.2 管理因素
1.2.1 对护理人员教育、培训不重视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这种情况一方面极易导致纠纷,另一方面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若未能及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专业的调整,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强化员工素质,将会严重影响到护理行业形象且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1.2.2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工作量与护士比例失调,护士每天都在超负荷的工作,一方面不能及时解决患者问题,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另一方面长期如此,护士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设备技术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年龄较大,血管功能退化,长期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较易发生静脉炎;同时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技术进步,由于神经内科引进了大量先进仪器,所以相关护理人员平时工作时便需要操作这些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记录仪器,这对他们来说肯定添加了一定心理负担,也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大大增加,最终使护理事故的出现率也大大的提高。
1.4 环境因素
神经内科病房缺乏根据患者疾病特点而安装的相关防护装置,如病房走廊、浴室洗手间护栏等,患者如病情发作无法找到扶靠工具,就会产生摔倒,受伤等一系列问题;即便是打扫后,如果他们没有看到积水或者是地面很湿的话,他们也会由于年老或者肌肉没劲产生摔倒受伤的问题。
2.防范对策
2.1 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制教育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讲座,使护理人员清楚了解护理工作中权利及义务,在心中牢固树立“安全质量第一”,依法?o理,以及时刻注意预防等各方面的观念,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培养他们在努力保护患者权益的同时,同样也重视自己的一些权益等思想。
2.2 强化护理规章制度建设
严格制定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并完善检查奖惩制度。关于巡查,交接班等关键的临床护理制度必须严格落实,这将对确保护理安全,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要将病房巡视工作重视起来,患者在住院期间,要按时查病房,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若发现情况要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查看诊断,同时要严格遵守医院规定,加强对医嘱的查对,预防用药量有误及设备的损坏.。同时可以坚持每月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对于一些安全隐患加以研究,并提出相关改正预防方案。
2.3 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特别是对于新进护士,应当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充分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带教作用,从而让他们可以利用很短时间来加强专业知识和提升操作技术;面对最新引进的有关设备,也需要一些专业人员来对全体员工做一个培训,定期考核,以保证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避免在治疗抢救过程中发生意外。
2.4 注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预防床上坠落,神经内科病床两侧安置防护栏,对于烦躁不安、抽搐等症状严重患者可行必要肢体限制,病床与地面的距离应低于50cm,防止病人坠落,并且要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情况,不要让病人家属因此误会医护人员;(2)老年患者在神经内科中最容易跌倒,对于这类患者,应该对其宣讲“三个30”观念,就是指清醒后到坐起,到站立,再到行走,这四个过程中,每个过程稳定在30s后,再进行下一个过程的活动,具体就是医护人员加强巡视工作,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主动热情的给予帮扶,与此同时对患者如何开展行走、站立等活动给予科学的指导,最后对那些有感觉障碍的病人,需要主动对病人讲述局部热敷相关方案,关于热水袋等必须要让温度不能超过50摄氏度,不能直接与皮肤触碰,并多触摸热敷部皮肤,防止烫伤发生。另外定时翻身,变动体位,预防压疮发生。
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且安全隐患多;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治疗,避免安全隐患发生对于改善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极为关键。针对神经内科病人护理的护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有针对性的为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对相关的规范体制加以完善,尽可能强化护理从业者整体水平并提升对患者护理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可以有效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改善护患关系,从而保证医院长期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秋萍.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4-56.[2]孟隽,王丽华.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106-107.[3]盛群.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3,8(47):326-327.
第三篇: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 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护理 隐患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疗纠纷就有了法律的依据,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保证医疗程序。现将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隐患分析如下: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隐患
1.1.1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性的法律问题。这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
1.1.2 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有时护士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违反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遗忘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特级、一级护理未能按要求巡视病房或及时巡视病房而无记录。这些极易诱发重大安全事故。
1.1.3 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对病人的跌倒风险评估不客观,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无针对性,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刮、涂、粘现象,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医护记录不相符的现象,实习生、招聘护士代老师签名现象,为日后处理医患纠纷留下法律隐患。
1.1.4 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静脉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1]。
1.1.5 缺乏责任心,工作中粗心大意 护理人员未能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细致,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未能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患者受到伤害,增加痛苦,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1.1.6 缺乏人文关怀,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 在为患者操作时,未能主动与患者沟通,为大手术后患者护理时,不能主动适应患者需要。未履行告知义务,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病人有需要时不能及时到床边,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不满意。1.2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2.1 抢救用物准备不齐全,急救车内药品、物品用后未及时清点及补齐,抢救仪器无定时检查及保养,专人管理但只是流于形式,影响抢救工作开展。
1.2.2 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质量监控不得力,没有很好地落实“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专科护士的培训不到位,人力资源不足,没有达到规定床护比例1∶0.4,护士长没有切实落实“护士长五查”制度,未能健全有效的应急预案等是造成护理隐患根本原因。
1.2.3 护理管理者缺乏对被管理者身心因素的分析 导致下属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病人态度生硬。2 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更新,患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适应这种变化,要主动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护士条例》等,增强法律意识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转变护理理念,规范服务言行,提高服务质量。从思想上、行动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服务。
2.2 修订落实护理规章制度 将现行护理规章制度重新修订,修订查对制度、护士各班岗位职责及质量标准等,制订预防各类管道脱落、病人易走失、易跌倒管理制度,跌倒评估预报表等;针对节假日值班人员少,突发事件多的薄弱环节,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都要告知其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有关医疗护理情况,从而能主动地配合和理解。
2.3 针对问题查找原因分析整改 根据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认真讨论分析,写出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组织全院性的护理安全大检查,针对临床科室存在的护理隐患进行自查自纠;定期召开各系统的护理安全工作会,对近3年来各科室已经发生的或现阶段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协调好与医技科室的关系。
2.4 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 参照《住院总医师实施管理办法》,在内科、外科、妇科等15个病区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由经过系统规范化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高年资护师担任,缓解护士长及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且使一大批护理人员得到培养和锻炼,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发掘和储备。此外,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护患沟通,确保护理措施,及时了解患者身心健康;规范急救器械、仪器的应用与管理;加强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才能把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其实显而易见的,许多医疗事故的导火索仅仅只是一念之差或一时疏忽,也许由于当时很忙,有些细小的工作我们“想当然”或者让实习同学独自去操作,也许一句不经意的回答就引发了一场医疗纠纷,然而只要当事人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强一点,将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到滴水不漏,将那些看来繁琐又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完善,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后果。
参 考 文 献
[1] 刘黎艳.22例涉及护患纠纷争议案的原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9.
第四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原因进行总结,针对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对95件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大因素,监管执行力度不够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二大因素,与其他两项原因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 定期对手术室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针对原因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02-02
手术室安全问题是每个医院紧抓不懈的首要问题。作为医院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操作专业性、复杂性,参与科室的广泛性,促使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对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的同时,也给医院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分析,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共发生95件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75件,中度安全事件20件。安全事件主要有器械、药材、血液等物品准备不足或保管失误,操作人员安排失误,患者交接不清或淑红管道折叠、脱落等。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事件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并按照制度缺失、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以及其他因素等四项内容进行分类登记。对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95件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大因素,监管执行力度不够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二大因素,与其他两项原因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手术室安全事件发生原因统计
因素分类 一般安全事件 中度安全事件 比例
制度缺失 9 1 10.5%
监管执行力度不够 22 6 29.5%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 29 12 43.2%
其他因素 15 1 16.8%
合计 75 20 95
3讨论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制度缺失等,诊断以上相关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相关措施:
3.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医护人员是否具有责任心是保证手术顺利与否的关键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可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医护人员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敬畏,加强相关护理人员对日常工作中各项管理制度的敬畏。具体内容包括:①加强对原始记录的考核。在诸多安全事件管理中,护理人员操作步骤的遗漏占据着最主要的因素,比如手术过程中没有对患者各项管道进行特定观察与护理,导致患者引流管道出现脱落、折叠等。手术结束后在进行患者交接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签字,导致交接失误。因此加强对原始记录的考核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保证手术室护理各个环节均有据可查。②统筹管理医护人员工资收入、奖金、个人先进性评选以及晋升机会等,通过将其与绩效充分结合,保证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的制度均完善、健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以此达到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目的。
3.2定期修订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也是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更是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的根本原因所在。科学、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促使医护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汇总遵章行事,避免其存在侥幸心理或惰性。同时应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发生的安全事件或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定期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与时俱进,具有实效性。一般来说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点:(1)病人信息核对制度。术前对病人所在病室、床位、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按照手术通知单进行详细核实,并对需要带进手术室的X片、药品等进行认真核实。麻醉师、巡回护士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再次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认真核实。实施手术的医生术前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认真核实。(2)器械清点制度。术前器械护士对应准备的器械进行检查,避免生锈、破损的器械进入手术室。对备用的器械、消毒器械盒、敷料小单包等进行检查,避免影响手术进程。(3)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手术过程中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详细记录与管理,以便术后对手术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4)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术后相关医护人员对手术标本进行共同签字、确认,并及时送往管理可使进行妥善管理。(5)安全事故处理制度。安全事故发生时,应严格执行相关处理原则,对安全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教育措施,对相关措施进行改进并落实,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6)监管执行考查制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执行考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监督,促使各项制度充分落实,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
3.3其他防范措施
除了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实施特定制度外后,还需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1)在接送病人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头部、四肢等进行合理保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应协助患者保持最舒适的体位,并时刻对患者进行观察,避免出现意外事件。对于处于急躁状态的患者,可实施一定的必要措施对患者进行固定。(2)手术过程中对药物进行再三确认后方可应用,对用过的药品、药瓶、器械等进行集中放置,术后对其进行统计核对,避免出现用错药的现象。(3)手术时对物品进行必要的清点,避免出现药品遗留患者腹内的现象。
为了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和质量,还需定时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丰富专业知识体系,强化法律意识。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应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刻不容缓。
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定期对手术室安全隐患进行必要的核查及清理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落实,不断改进,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有效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莲.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114-115.[2]汪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5191-5192.[3]余辉.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2011,12(21):279.[4]金玉,李永红,鲁超轶,武立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2014,(1):86-87.[5]苏德春,于海微,冯思建.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352-353.[6]李晓波.手术室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措施[C].2012年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7]方平.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4,(3):273-274.
第五篇: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作为医疗安全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与病员的生命息息相关。为了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探讨在临床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管理对策,规避风险,通过了解各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隐患方面的认识程度。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少数人则认为压疮、跌倒、坠床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应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操作流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相关因素分析
责任心不强和查对不严是护理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受伤观念,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对昏迷、瘫痪、骨折患者不及时翻身或依赖家属。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如“三查十对”制度落实不严,不按时巡视病房,不按时执行医嘱,凭主观印象造成注射或给药错误。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对新药种类、配伍禁忌掌握不够等。
护理理论技术水平及工作经验不足,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少数年轻护士工作后不愿学习,对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有抵触情绪。经验不够,工作忙乱无序,尤其对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缺乏应急能力,甚至耽误了抢救时机,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学习不到位,缺乏终身学习意识。
管理人员素质缺乏: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具体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实践者,其业务能力、领导能力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管理者大部分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护理安全的超前管理意识。容易出现差错的几个环节:①危险时刻(节假日、双休日,人员少,工作忙,交接班时,重患者多);②危险人员(新上岗的、实习生、生活干扰因素大的、生理周期);③危险治疗(输血、青霉素注射、氯化钾、氨茶碱静点注射等)把关不严,容易造成安全隐患[1];④对新聘护士实习生的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培训未能及时跟上。
护理质量检查考核不严,奖罚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检查不细,没有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时讲情面,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实际效果,护士应付检查,对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敷衍了事。另外,如病房管理不周,地面过滑导致跌伤,躁动患者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都是安全隐患。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目前护理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患者应享受的权利,卫生部1978年定编为病床与护士比1:0.4,设编与国际标准相比偏低[2]。特别是年资高,有专业护理经验及具有护理管理能力的人员缺乏,人员和资力的不合理配置,护理队伍不稳定,人才大量丢失,影响了护理安全。一些科室工作负荷重,输液量大,临时医嘱及事务性杂事多,护士只能为患者做硬性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做得不完善,而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就医需求日益增高,客观上给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结论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需要。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永恒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3]。因此,医院要从管理的路径着手,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实行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组长的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每个月组织全院护士长参加护理质量大检查,科室间互查,同时参考日常检查和护理查房时所发现的问题反馈评价。鼓励上报不处罚,发现问题上报奖励机制,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科室通过护士长每天质量检查,护士自查等进行安全管理。实现院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实现护理安全“零缺陷”的目标。
防范对策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护士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工作的每个环节要严格控制执行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应做到学法、知法、懂法,主动学习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护理安全教育列入岗前培训之中。对新的医疗、护理设备的使用要熟练掌握,保证新技术开展中的护理安全,定期组织理论、操作考试,以老带新。严格执行“三查十对”,杜绝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难度大、风险高的操作,要求由资深护士完成,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提高对高危患者的观察能力:对入院患者从年龄、既往史、活动能力、意识状况、视力听力、情绪与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属高危人群者,增强巡视频率。要求值班护士对危重、大手术、新入院、老年、小儿、有心理障碍特别是重度烦躁,不明原因入睡困难,不舒适反复找医生的患者和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要心中有数,高度关注。及时评估血压、心率等,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开放床位数与执业护士之比在相当一段时期还不能达到1:0.4标准,所以应根据各科工作量及疾病的季节性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同时应兼顾各类职称,各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安排各个时段的护理力量,进行弹性派班等,确保护理安全。
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被尊重才可能去尊重患者,护理管理过于严格刻板,便会使护理人员丧失工作积极性。但人性化的管理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放任,松懈管理,而是从尊重护理人员的角度去关爱、理解护士,除了物质的奖励,更应注重对护士的培养与提拔。
建立不良事件自愿上报机制:鼓励护士暴露自己的错误,向其他护士发出警示,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改变过去出现差错即“责备与处罚”手段,建立自愿、保密、非处罚机制,鼓励更多的护理人员报告在医疗护理患者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自愿报告系统更有助于发现整体系统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
总之,“质量、安全、服务、费用”是医院活动的主题,也是广大医务人员执行医疗活动的指南,如何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和氛围,值得护理管理者不断发现,不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