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

时间:2019-05-14 10:0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年精神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年精神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

第一篇:老年精神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

老年精神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住院精神患者骨折发生部位及原因,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精神患者发生骨折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患者多见于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主要原因是长期住院缺少营养、骨质疏松、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互相斗殴,活动室、卫生间、澡堂等患者出入较多的场地地面湿、滑,也极易导致跌伤。结论: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人为本,积极寻找预防对策,采取各项防护措施,以预防骨折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精神患者;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54-01

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最常见,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由于其本身疾病的特殊性,住院期间极易发生各种意外,骨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在人口步人老龄化的今天,老年人生存质量问题也正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是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特有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比如:认识和判断能力下降、自我保护能力减退、意志行为能力以及生理状态的退行性改变等,都容易导致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尤其是骨折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我院17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住院精神患者的骨折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系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均为因精神问题住院发生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住院时间在3~25天。其骨折均经X线检查确诊。精神科诊断:精神分裂症10例,躁狂症6例,自残1例。一般经3-5个月治疗,均获临床痊愈,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2原因分析

2.1一般因素:人体自然老化,长期住院,缺少营养尤其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安全设施管理不完善,活动室、卫生间、澡堂等患者出入较多的场地地面湿、滑,地面过于平滑,水渍过多,摩擦系数小,使患者站立不稳,极易导致跌伤。

2.2管理因素:分级管理不严,处于疾病不同时期的患者没有分室居住,使兴奋冲动患者突然将恢复期没有防范的患者推到。以及兴奋冲动患者互相斗殴而发生骨折。

2.3疾病因素:因慢性疾病导致头晕,腿脚无力而跌倒。许多精神科药物会出现如体位性低血压、过度镇静、共济失调等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失去自我防护能力而跌倒[2]。

2.4护理因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重点患者、年老体弱患者特别是对精神科具有”三防”的患者没有充分了解病情并严密监护。安全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没有针对性的安全陪护,致使患者上厕所时跌倒。护士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及时的预见和防范骨折意外。健康教育执行不彻底,许多患者没有自身保护意识,不能应对紧急突发事件。

3护理对策

3.1骨折后的急救处理:一旦发现患者骨折,首先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有无生命危险,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总原则是止痛、止血、骨折固定,包括妥善处理伤口,对患肢进行简单有效的固定,科学搬运患者,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疼痛,防止其他合并损伤。

3.2日常活动管理:对于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人陪护,合理膳食和运动,有计划地安排户外活动,减少骨钙流失;多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以利于体内钙质的吸收和利用。督促或协助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3.3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地面铺塑料垫,增加摩擦系数,尤其是经常有水源的地方如洗澡间、洗漱间、厕所等,塑料垫要经常清洗日晒,保持干燥整洁。病房内全部安装扶手,床边配置凳子及轮椅,厕所配置垂直扶手,危险地带设置警示标志[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各项常规,做好分级护理,将兴奋躁动患者置监护室,专人看护,必要时给予约束,与恢复期患者分室居住,减少人为伤害。

3.4安全用药管理: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人院时要了解其有无晕厥史,帮助患者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期症状,掌握发病规律,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精神药物治疗中护理工作,掌握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严密观察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护理和心理疏导,确保用药安全。

3.5护理责任:精神患者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工作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熟悉患者的病情、诊断,对有严重伤人、逃跑的患者要心中有数,加强患者观察,将年老体弱重点患者放在视野下监护,加强巡视,班班交接[4]。

3.6健康教育:加强护士思想工作,重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观念,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护士对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便能及时准确的预见和防范骨折意外。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提高患者对自身的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对老年住院精神患者这一弱势群体应特别给予照顾,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各项医疗常规,才能杜绝各种意外的发生。通过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防止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ZK(#〗张冬红,蒋玉卉,李宁.综合干预对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研究[C]//河南省精神科护理管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5

[2]陈道美,李德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6):297-297

[3]胡卫红,谢帆,陈美娟.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跌倒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6):344-345

[4]孙秀云.老年精神病人骨折的护理干预[J].中国厂矿医学,2006,19(2):81-82

第二篇: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探讨

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骨折护理中常见的不良因素,探讨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方法并研究其防范对策。方法: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老年骨骨折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观察患者在院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3例),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管理加以防范,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在院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应在临床工中加以进一步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识别码】 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116-02

由于骨质流失明显,骨骼脆性增加,加之其肢体活动能力下降,因此极易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骨折[1]。股骨骨折是临床的常见骨折类型,由于患者的活动能力因骨折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细致的护理对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在对老年股骨管着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进而对患者康复造成较大影响。为了预防股骨骨折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笔者对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例中,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250例,对照组125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73例,年龄区间为岁66.7-78.3岁,平均年龄为70.5±5.2岁;观察组125例,男性84例,女性66例,年龄区间为63.3~77.5岁,平均年龄为69.2±5.5岁。

1.2护理方法

1.2.1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

老年患者行动能力,身体机能低下,因此患者在院期间出现意外事故的可能较大。本文笔者通过与医护人员进行详尽的询问交流,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并分析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1)医护人员的风险的评估能力不足。对老年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需要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分析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尤其是患者出现并发症时,病情变化较快,极大地考验着医护人员的综合分析及风险预判能力。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较为程序化,机械化,缺乏综合分析患者病情的能力,因此常不能够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造成治疗延误,引发不良事故。

(2)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患者进行护理是一件严谨、细致的工作。护理人员医嘱执行不准确、查房及巡视不到位、病情观察不细致或未及时向上级医师反应患者病情变化,加大了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故的可能性。(3)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足。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护理工作得以圆满完成的基石。但是,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缺乏护理高年患者的必要专业技能及知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4)患者自身因素。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弱,因此患者疾病的恢复期较长,较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安全问题,影响患者预后。(5)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障碍。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对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制定下一步护理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护患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会导致护理人员在评估患者状态时出现误差,提高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

1.2.2防范方法

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进行护理安全管理:(1)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这对老年股骨患者护理的业务水平并培养其风险预判评估能力。(2)针推责任意识缺乏的现象,设立护理安全小组,建立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任护士担任―――骨干护士(高责)―――护士长三级护理安全管理质控网络[2],做到问责到人。与此同时,集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综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3)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入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全宣教,介绍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及其应对方法,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消除护患间的沟通障碍并提高医护依从性[3]。(4)病区安全管理:对病区进行详尽细致的检查,定期安排查房,定期翻身,预防褥疮发生,发现危险因素应及时予以处理。此外,保持病区的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通风,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

2结果

2.1 意外事件发生率

从压疮、患者自伤、误吸、医院内感染四个方面评估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共发生意外事件6例,对照组13例。详情见表1。

2.2护理满意程度

制定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差、一般、满意三个等级。问卷反馈详情见表(2)。共下发问卷250份,回收245份,有效率为98.0%.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正在步入老龄化,老龄化骨伤患者的数量也日渐增多[4]。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低下,活动能力受限,加之疾病本身的痛苦,较易在其治疗期间发生意外事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对老年骨伤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针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积极进行防范是十分必要的。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护理责任意识,危机及风险预判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对老年股骨骨折的护理工作中,应当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其适应老年骨伤患者护理的特殊要求,综合提高护理水平。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管理加以防范,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在院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应在临床工中加以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 谢小玲,刘涛,老年骨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及不安全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3,10(36):139-141.[3] 邵连冬,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166-167.[4] 高萌,卢丽华,高洁.新入院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护理学报,2009,16(4):32-34.

第三篇:老年骨折病人护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老年骨折病人护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卞德芸 新都区人民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专业护理和生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科2014收治的60岁以上的341名骨折病人住院治疗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找出护理问题。结果 放弃治疗的占12.32%,保守治疗的占49.56%,手术治疗的占50.44%,伴常见13种并发症的占79.47%。结论 老年骨折病人伴有基础疾病者多,康复时间长,心理问题较年轻人多,家属照顾困难,易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多系统并发症和跌倒、坠床、拔除导管等意外事件。针对临床中老年骨折病人护理的实际困难,优化护理模式,将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真正实现优质护理;培训建立专业陪护团队,协助护士和家属为老人提供安全的生活护理,预防意外事件;开发应用先进的信息化产品,切实解决老年骨折病人护理问题,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一旦发生疾病,特别是骨折,造成生活不能自理时,容易发生无人照料的情况,而老人因为身体机能退化,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炎、贫血等,在骨折后因为长期卧床,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延迟骨折愈合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1临床资料

2014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骨折病人341例,其中60—69岁173例,70—79岁95例,80—89岁58例,90岁以上15例。男144例,女197例。住院天数少于3天42例,占12.32%,3—9天116例,10—19天105例,20—29天43例,30—59天28例,60天以上7例。手术治疗172例,占50.44%。伴高血压122例,糖尿病5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3例,心脏病14例,脑梗塞后遗症9例,老年痴呆3例,恶性肿瘤4例,帕金森氏病2例,贫血19例,低蛋白血症10例,肺部感染8例,院外压疮4例。骨折原因多为车祸、摔倒。我科开放床位53张,2014共收治病人1569人次,护士20名,实行优质护理模式。甘露公司陪护人员4-5名,白班2-3名,夜班2名。2 护理

2.1护理难度大 骨折病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且老年骨折病人多合并有许多内科疾病,卧床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便秘、尿潴留、深静脉血栓等,愈合康复的时间也比年轻人长。老年病人的心理状况也较年轻人复杂,有的表现为对事情漠不关心、消极低沉,有的表现为烦躁易怒、多疑多语,甚至对陪护的家属也不友善,不容易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伴有脑梗塞后遗症、老年痴呆等疾病的病人的护理难度更大,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和意外事件。2.2护理人员问题 我科有护士20名,但外出进修、休婚假产假的常年都有2-3人,实行优护病房,事情更细更多,除了执行医嘱,还要负责病人的外出检查、评估病人的皮肤、坠床跌倒的风险,书写护理记录和交班报告等,且骨科理疗项目多,大多数病人都要行红外线照射、中药熏蒸、磁疗、CPM、射频、气压电按摩等治疗,所以责任护士的工作也比较繁忙,很少能准时下班。而甘露公司的陪护人员只有4-5人,分为白班和夜班两班倒,最多时同时照顾16人,也只能为病人提供打饭、协助进餐、协助大小便等日常生活,病人按呼叫器经常是找护工。家属陪护病人的大多为夫妻,年龄都比较老,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对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容易理解配合。如糖尿病病人餐前需要注射胰岛素,容易发生吃了饭才想起,需要责任护士反复交待,经常询问提醒。子女来照顾的较少,且子女间常为了照顾老人的事情在病房发生纠纷,多是请护工照顾,子女白天来探视。3 对策思考

3.1 简化护理工作,真正实现优质护理 因为医院各种评审达标的要求和预防医患纠纷,需要有软件资料备查,增加了很多文字书写工作,建议早日使用PDA、护理车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智能护理信息软件系统,实现在床旁完成书写记录工作。将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多行心理护理、锻炼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护理等工作,将理论上的“加强护理”、“精心护理”等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功能制护理的演变,真正实现“优质护理”,不仅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也为医患双方提供融洽的就医环境。

3.2 培训专业陪护人员 虽然在我院工作的陪护人员有专门的公司管理,但人员过少,专业知识较为缺乏。应建立如“月嫂”类的专业老年骨折陪护团队,除了为病人提供大小便护理、协助进餐外,还应配合责任护士一起为老人提供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功能锻炼等,为病人摆放正确体位、轴向翻身拍背,保障各种管道的安全,特别是预防跌倒、坠床、导管脱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与医护人员和家属一起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3 使用先进的设施设备 除了应用先进的信息化软件和设备,还可在病房增设摄像头,方便夜班护士了解全病房病人的情况,及时处理意外情况。

总之,老年骨折病人不同于一般病人,需要更加细心、具体的治疗和护理,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及家属齐心协力,共同关注老年骨折病人的困难,使他们愿意接受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第四篇: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机会就多。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更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如何排除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探讨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是当前管理者如何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理服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和确保病人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就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对策作一概述。

1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1.1侵犯病人的隐私权

在执行各种处置时,忽视病人享有的各种法律赋予的权利,规章制度、操作常规。因此在执业过程中,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资料,泄漏病人的隐私[2]。护士在给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病人身体隐私部位时,如检查乳房、施行导尿术、灌肠术等时,未经病人同意,又没有书面的手续时,组织学生、进修生观摩和未给病人屏风遮挡等,病人如以此由诉讼于法律,护理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

作为服务性行业,应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但由于重医疗轻护理的社会偏见,使护理队伍极不稳定,难以保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建立患者为客户的服务意识。具体表现为:部分护理人员工作忙时,出现语言行为不当,对病人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态度生硬,引起病人的反感,导致病人及家属不满意。

1.3目前护理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病人应享受的权利

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卫生部定编为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但从目前所调查的医院均未达到[3]。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导致护理纠纷增加,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很难举证自己无过错。

1.4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文件重要性的认识达不到法律的高度成为影响护理安全的又一隐患。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护理文书的书写问题。护理文书是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是疾病诊治过程全面、真实的记录,证据的准确性,主要靠记录的正确性,它是患者与他人纠纷的重要依据[4],尽管多数护士都了解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效力,但仍有部分护士麻痹大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具体表现为:(1)护士书写的入院时间与医生的不一致。(2)护士在为病人解决一个又一个护理问题时,但由于工作的繁忙,忽视了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出现大概、可能的情况。(3)执行医嘱时签名简写、不全、不规范和潦草。(4)护理记录内容重点不突出,涂改字迹不清,记录未实施的护理措施或提前记录等不规范记录。当发

生医疗纠纷时提不出真实有力的证据。

1.5 违反查对制度

有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为病人治疗时,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造成服药、治疗等执行医嘱错误,酿成护患纠纷,甚至承担经济赔偿。

1.6 违反交接班制度

严格交接班制度是保证护理质量,消灭护理差错的重要措施。然而有些护理人员责任心差,不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迟到、早退,对病人不能做到床头交接班,交班工作不清楚,致使护理差错的发生。防范对策

2.1树立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医务工作从来都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从业者不可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5],当前患者保护自己权益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为顺应形势,医务人员势必也要加强自己的法律素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依法执业,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做到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管理者做到严格检查督促管理。在法制社会,医疗护理活动已不单是纯业务活动,而是一种法制的民事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三个法律意识:(1)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范围、常规的意识。(2)证据意识。(3)维权意识。基于上述意识,护理人员应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护理活动,以人为本,高质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2.2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保护护士合法权益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6],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有关医疗侵权提案案件实施,医疗机构举证的制度,以及《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重新规制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使传统的沿袭多年的病历书写要求,受到新形势、新情况的冲击和挑战,如何使病历书写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是我们护理人员的新课题。因此要求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记录应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能及时动态地反映病情变化,多与主管医生沟通,保持医疗记录的一致性。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深入病房勤观察,认真收集资料,使护理文书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防范因护理记录不规范而引起医疗纠纷。2.3尊重病人的隐私权

强化护士尊重病人隐私权的意识,为病人的隐私保密,不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情况资料。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意愿,检查病人时注意遮挡,如有实习生、进修生参观学习时,应征求病人的意见,并做好记录和签字认可。

2.4 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保证

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对于指导和加强安全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护理基层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强化规章制度管理,强化法律约束,确保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落实到位,确保各项护理操作程序化、规范化,重视环节管理,狠抓易发生差错的人和事,如重病人多时,人员少工作忙时,节假日、周末、交接班时,新护士上岗及院内人员调配等,这些都是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检查、督促、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

2.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减少护患冲突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在工作中对患者热情关心,语言和蔼可亲,交谈时全神贯注,掌握语言的使用技巧,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其病情、性格、文化层次、年龄不同,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给患者做操作前要作好详细解释,操作后作好必要的安慰与鼓励,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

2.6加强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大。为适应客观形势对护理提出的高要求,必须加强对护理队伍的建设,规范对护士的管理,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7]。由于目前我国护士缺编严重(每千人口护士数仅为0.95人,而加拿大每千口人口护士数为7.8人[8])。医院不得已采用家属陪伴病人,或由病人雇用进城务工的农民照顾等办法以应急需。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但却给护理质量和病房管理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也给安全医疗留下隐患。因此,医院领导对此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给科室配足护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护理部这个职能科室的作用,在政策上适当予以倾斜,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把护理工作抓实抓好。

2.7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技能的提高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严密,技术性很强的独立学科,众所周知,护理模式历经发展,已由以执行医嘱为中心的疾病护理,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因而医护实务上,对护理人员提出必须具备更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要求。事实上,医学不能囊括护理学,而医师也无法代替护士,也唯有护理工作,才能使医师的治疗意图得以实现,临床工作也才能得到完善。医疗服务的增多,使得以技术水平原因造成的医疗侵权行为也大大增加,而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

必须终身学习,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积极开展新技知识,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提高防范意识,提高操作技能,严格控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人为本,以护理环节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早发现、早纠正,使影响服务质量的技术、管理、过程和人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安全服务。

第五篇:骨盆骨折患者腹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骨盆骨折患者腹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病人发生腹胀的原因,减轻骨盆骨折病人腹胀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回顾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11例骨盆骨折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的分析。结果 11例患者腹胀全部解除,1例转消化外科治疗。结论 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骨盆骨折腹胀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盆骨折

腹胀

护理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除了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之外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及头、胸、腹、四肢等处的复杂性复合性损伤。腹胀是骨盆骨折后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可直接影响创伤的治疗及恢复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针对此问题我们对我科收治的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11例不同程度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轻腹胀,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例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7-61岁,中位年龄45岁,其中髋臼骨折2例,耻骨上下支骨折5例,骨盆多发骨折合并后腹膜血肿3例;根据骨盆稳定程度(Tile 1988年)分为三型:A型为稳定型,移位轻微,一般不波及骨盆环;B型为旋转不稳定型;C型为垂直不稳定型。其中A型6例,B型5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且多人伴有纳差、腹痛、全身不适、失眠等。

2.原因分析 2.1 后腹膜血肿

骨盆骨折后由于后腹膜血肿对腹腔神经节的影响,导致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甚至腹胀、腹痛。

2.2 角色的改变

骨盆骨折多系高处坠落、挤压、车祸所致。患者的生活因瞬间意外而发生改变,患者入院后处于焦虑、悲伤、抑郁中可使消化功能减弱,同时由于患者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受伤患者角色的过度强化、刺激高级活动中枢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加重了腹胀[2]。

2.3 生活规律的改变

患者骨折后因疼痛及治疗要求,需绝对卧床休息,活动量明显减少,以及在床上使用便器、牵引引起的不适等生活规律改变,不适应卧床大小便或因排便腹压降低排便反射受抑制而导致排便困难腹胀。2.4 环境因素的影响

病区环境的陌生感、病房的光线过亮、周围陌生人太多、病房噪声太大、病房温度的恒定、没有隐蔽性的排便环境、排便后的异味影响同病室病友等导致紧张众多因素引起不利于排便反射的建立。2.5 饮食因素

因骨折后要绝对卧床休息肠蠕动功能相对减弱,食欲相对低下,饮食量减少,可致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出现了低钾症状,表现为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由于食量减少患者就喜欢进食一些低纤维、高蛋白的食物不能刺激肠蠕动从而引起腹胀及便秘。[1]部分患者为了减少大小便的次数故意少食、少饮,食物内残渣相对减少故大便量也减少而致腹胀。

3.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3.1.1 病人受伤后深受痛苦的折磨担心预后情绪容易悲观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这对治疗和康复均不利。护理人员要多次深入病房,给予合理的称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患者的信任感。

3.1.2 家属及患者担心床上运动会增加痛苦,往往会拒绝甚至阻止护理人员帮助运动。首先从患者入院时即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知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尽量多解释,让患者了解整个治疗护理过程,讲解活动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活动不仅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轻腹胀,也能防止肠粘连的发生。3.2 饮食的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粗纤维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每天至少饮水2000ml,宜少喝多饮,即每次少喝一点,多喝几次(每次200ml~250ml),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6]能达到软化粪便的目的,无糖尿病者可进食如蜂蜜等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指导患者勿过急进食或使用吸管,以免胃内进入过多气体,导致腹胀。少食含酸性的水果,如柿子、苹果,因其可吸收大肠的水分,易导致便秘。同时嘱患者勿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土豆、豆制品、牛奶及甜品等。3.3 指导患者尝试多种方法促进排便

教会患者每天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或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一般在早餐30分钟后训练排便;指导患者家属行腹部按摩,用手掌根部沿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顺时针方向给予腹部一定的压力反复按摩,速度适中,20min/次,按摩宜在餐后1h进行,按摩后听肠鸣音或询问患者排气的情况。3.4 药物的治疗护理

3.4.1 遵医嘱使用开塞露、服用缓泻药物(番泻叶、杜密克等)及增加胃动力,促进肠蠕动恢复的药物(吗丁啉、枸橼酸莫沙必利)。

3.4.2 行气通便贴

由远红外纳米材料、生物胶、基质和载体材料组成[8-9]。通过血液循环,将能量送达深层组织及器官中,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具有调节脏器的生理功能,促进肠蠕动,达到排气、通便的作用。具体方法:清洁脐周及周围皮肤,将贴片揭去透明保护膜贴于神厥穴(肚脐),排气或腹胀消失,或大便已通停止使用,轻者病人每贴使用12h~24h,重症病人每贴使用6h~12h。3.5 胃肠减压护理

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暂停进食,减压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胃黏膜,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的变化,妥善固定引流管,向患者解释胃肠减压管必要性,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同时要注意防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4.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所致的骨盆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腹胀虽不是骨盆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且会影响康复时间。故对于骨盆骨折患者,在腹胀为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如密切观察病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监测电解质的情况,指导患者饮食及尽快建立排便习惯,在腹胀发生后及时治疗,综合运用各项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腹胀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7]

[5][3-4]

参考文献

[1] 魏蓉.骨盆骨折45例患者腹胀早期护理干预.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09,11(22):149.[2] 刘继桂,魏清.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并腹胀影响的探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8):29.[3] 于红娜。刘素红,池华.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91-292.[4] 袁敏.骨盆支架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3):92-93.[5] 徐海英.术后腹胀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1):88-89.[6] 宋云霞,孟祥东.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术后腹胀及便秘护理,2012,1(24):49-50.[7] 姜明霞.早期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后腹胀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4):

30-31.[8] 邵生声,赵兴国,陆建龙.行气通便贴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6):1878-1879.[9] 陈凤梅,傅利勤,陈玉婷.行气通便贴在胸腰椎术后病人腹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护

理研究,2012,26(6):1603-1604.

下载老年精神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年精神患者骨折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进展

    老年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进展赵翠萍 【摘 要】 留置尿管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操作,特别是应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或因体位改变而排尿困难的患者,是一项侵入性操作,为提高临床护......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大全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宋有娟(金华广福医院,浙江 金华 321000)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

    0317;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3000

    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护理的重视,加强其科学认识和技巧,尽量避免在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和事故,保障老年患者的......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精选多篇)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 护理干预 跌倒在我国人群意外伤害死因中顺位排在第4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位居首位,并且随年龄增大跌倒死亡率急剧上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

    胸外科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析心胸外科护理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处理 摘要:心胸外科患者护理中的非计划性拔管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也可以说是意外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插管拔除或插管意外脱落,后果比较......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 刘芹 摘要目的: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髋关节周围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抵消髋部的有害应力,即使轻微的创伤都有可能引起骨折。由于老年人全......

    企业避税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分析

    企业避税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论述了避税的定义,分析了企业避税的现状和原因,站在征税机构和办税人员角度上考虑分析了企业避税的原因,指出依法纳税是每一个企业和个......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人、财、物的大量流动,特别是大量的流动人口由欠发达地区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