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国演讲稿当天空不再晴朗
爱国演讲稿当天空不再晴朗
先说两个现象——
⑴时值11月下旬,正是杭甬一带进入冬季的时候。这段时间,天空阴雨连绵,冷空气一阵一阵地袭来,树叶很快地枯萎。由于天雨不出早操,寝室里,一些同学开始睡起了懒觉。
⑵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成绩发布后,顿时“几家欢乐几家愁”。其中一些同学正在为这次考试的失利而暗自神伤。考砸了,心也变得灰暗,觉得仿佛什么痛苦都降临到了自己头上,孤独寂寞已把人吞噬在一片黑暗中。
当天空不再晴朗,我们的同学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这不能不让人关心。
阴晴圆缺,正是人生的常态。平坦的河道,也存在触礁搁浅的危险。成绩的起伏,人际关系的变化,工作的烦恼和困惑,身体的病痛,让生活变得不再简单。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除了以一种顽强的精神去应对困难,我们还需要被理解和关怀。这需要真诚的交流,就像机器离不开润滑剂,生活离不开心与心的交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深受大家的喜爱与敬佩。幼小的海伦失去了听觉、视觉,在寂静与黑暗之中独自忍受着孤独,变得孤僻、固执。但她的老师却如一缕温暖的阳光,耐心开导她,用爱滋养她,使她敞开了心扉,接受了这美丽的世界。她最终成为掌握五种语言的伟大的女作家。这一切,都离不开海伦的老师同她心与心的交流。
海量资料分享
交流,让我们感觉到爱,让我们体会生命的意义,缓解生活的压力。
交流,也能让我们收获双倍的思想。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像上面两种同学,正需要人去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同学、我们的老师能不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与之交流思想,交流感受叫?在关怀、理解、帮助中,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其实,生活处处需要交流。
朋友之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它与酒肉无关。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澧。君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共存的默契,是一种推动进步的力量。
陌生人之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它与亲疏无关。奥运会上,无论什么肤色,无论什么国家的运动员,比赛前都与对手友好击掌。社会有很多分工,每一种分工都很重要,我们尊重不同的分工,与之沟通,为他们的成绩和良善而喝彩。
亲人之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它与年龄无关。父母与孩子之间话不投机,付出的爱不被理解。父母们低喃:“怎样才能让你接受我们的关心,如何才能让你理解我们的心愿……”我们也渴望父母和我们共享校园生活的乐趣,体验我们成功的感受,同时也需要给我们缓解压力。
师生之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它与身份无关。当同学觉得老师的说教空洞海量资料分享
无比,或者隔靴搔痒时,你愿意主动向老师述说自己成长的困惑,或者生活的烦恼吗?你愿意同老师探讨人生的价值,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吗?老师你也愿意倾听,并掏出自己的心里话吗?
……
交流,是美丽的。
几汪潭水,平静无波,一旦交流,便奏起了欢快的流水交响曲。
而心与心的交流,更是一种升华的力量。它能劈开乌云,让满天阴霾化作万里晴空
海量资料分享
第二篇:还“名著阅读”一片晴朗的天空
名著阅读作为高考的一项考查内容出现在高考试卷中,有人说它加重了名著阅读的功利化,是快餐文化的有力推手;也有人说这是让现代人回归名著的一大契机。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的新增栏目和重要栏目,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设计这一版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近名著,感受文化熏陶,感悟人文情怀。
理想与现实总要在不断地摩擦中才能找到契合点。目前这一板块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总是不尽如人意。现在的状况是导致了名著阅读走向不读原著也能做好名著题,读了名著却未必能做好名著题的怪圈。
究其原因,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要么是由于老旧思想,要么是功利思想,认为名著多为大部头著作,“导”的过程很费时间效果又不显著,所以采取置之不理冷处理的态度;即使认识到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也只是听命于高考指挥棒的指使,教学简单粗略;更有甚者,教师自己没有读过作品,也不愿花费时间去读,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方面,由于课业负担太重,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读名著,他们对名著的了解大多来自影视,也只是停留于浮光掠影的被割裂的某些情节而已,即使阅读,也多从“能否捞到高分”出发。
名著阅读成了师生心中的一块鸡肋,想啃却不知从何下手,不啃又内心不安。名著更成了“雨巷”中的丁香姑娘,捉摸不住,只留下一阵余香和叹息般的眼光。
要让“名著导读”走出这条雨雾蒙蒙的“雨巷”,还“名著导读”一片晴朗的天空,必须解决如何导、导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阅读过程的监控与评价,以及效果的保证问题。
一、《语文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要做好“导航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面对这一本本的鸿篇巨制,到底该如何去读呢?是精读?是略读?是研读?是泛读?《语文课程标准》缺少明确的规定。这容易使师生失去阅读名著的方向,名著阅读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老师也只能抓住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卷这根救命稻草去指导。江西省2011年高考第一次引入名著导读题目,名著题目分值为3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但是任何一篇名著都是内容广博、内涵深刻,试卷命题的角度、难度、广度都没有一个界定。
前无经验可借鉴,后无标准可参考。师生们如同面对一桌大餐,分不清哪道菜是主菜,因而师生们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就押题、猜题。要想改变师生的对名著阅读的两难现状,避免师生猜题、押题,就要明确名著阅读的考查方式。令人欣慰的是,语文界的有识之士很快认识到了这一点,其中的一大进步就是在名著考查题型及方式上做了明示。现在大多数省市的试题采用双项选择题形式(简答题形式),这种方式容量大,在关注宏观的同时,也关注了名著阅读的细节。但是有些考题又太过于生偏和琐碎而很不“人文”,比如要学生判断鸣凤是怎么死的。如果让学生纠缠于这类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没有紧要关联的细节,只会浪费学生的才力和精力。
名著阅读的效果,在短期内显现的途径还应该是高考的成绩,所以考查方向与教师导读方向是否统一,是关系名著阅读生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要还名著导读一个清晰的面孔,首先要从《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做起,做好“导航灯”,这样,老师才能“导”得有方向,学生才好“读”得有条理。
二、教师要做好名著阅读的“引路人”和“护航人”
在名著导读环节中,教师是最直接的“引路人”,更是阅读过程中忠于职守的“护航人”。
“导”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介绍”的意思。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更加详细、透彻、精彩地去介绍名著。
第二层含义是“引导”。教师的一个任务就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这种方式,更喜欢阅读名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的“物质”保证
进入高中以来,学生的课业比较重,老师要帮助学生规划好阅读的时间,可以采取“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的方式,可以采用集中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上阅读时间的保证能带动学生在课下的阅读。
再者,书籍的来源也要保证。目前主要是学生自备书籍,如果学生自备书籍有限,老师还可以把学生的自备书籍组织起来,建立“漂流书室”,供学生借阅。
同时,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们认识到名著阅读对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2.阅读的“精神”支持
教师应该全程跟踪学生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和自我反馈表,及时进行阶段性交流总结,并及时给予激励评价,以此来推动、监控阅读过程,引导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比如可以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设计一些开卷检测的方式或者知识抢答;可以给学生建立阅读档案;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名著片段;还可以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编文艺墙报,等等。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名著阅读的整个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注意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教师的评价应该多元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到阅读的方法,应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对于长篇小说,宜用跳读法、提纲挈领法;对于短篇小说,宜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对于散文、诗歌,宜用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谈心得体会法;对于议论文,宜用复述法、提纲挈领法;对于知识性强的文章宜用精读法、分门摘录法,等等。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在阅读时能大大提高效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先人早就形象凝练地道出来的关于阅读的要义。高考“指挥棒”绝不是名著阅读的“误导者”,而是正面的“推动者”。而名著阅读的导读方式和考查方向一致了,才能让名著走进高考这一举措的真实用意最大化的显现。愿变革中的名著的导读方式和考查方式能唤醒名著“真阅读”,能让名著阅读“拨云见日”,还给名著导读一片晴朗的天空。
第三篇:用爱心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用爱心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我班有一个同学,目无纪律,几乎每天打架,稍有不合他意就出口骂人,甚至动手打人,自由涣散,是个典型的留守学生。作业不做,与同学极易发生矛盾,几乎天天上课违反纪律,也是个典型的差生。无缘无故给别人撕烂课本,隔三差五让女同学的自行车没气,又是个典型的“闹事分子”。我真是第一次摊上这样的学生。我开始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主,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深入地对他的家庭情况作了了解,原来他幼年丧母,父亲常年早外地打工,这些年,他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隔辈的溺爱害了他。了解了这些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他的一些行为表现了。祖父母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加上他可怜的身世,让谁遇上也会对他关爱有加。但是,祖辈却没能给予他思想和学习上的教育。了解到这些后,我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一定要帮助他。
英语课上,我故意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让他答对,然后夸奖他学习有进步;课间时间,我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帮同学捡起课本,并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爱帮助同学;课外活动,我让他的闪光点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当我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对我说:“老师,你放心,今后我会改正缺点,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的。”听了他的话我感到非常高兴,趁机对他又提出一些高要求,并让他自己制定一个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的计划。从那以后,他做事情比以前大有进步,有时候班级里的事情能主动找我反映,在学习上有时也能帮助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和睦多了。嘴上脏话,动手打人习惯明显减少。一个学期过去了,他现在的学习成绩在明显进步,他的行为习惯也有了明显的改进。
对于留守学生,只要找到突破口,然后因材施教,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班主任充满热情地去创造他,去重新塑造他。社会要求我们教育出充满创造力,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应富有创造性。当然,所有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基本前提是我们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第四篇:让教育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让教育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省骨干教师廊坊培训班学习体会
详细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中学郑淑杰 推 荐 人:石翠玲
联系电话:***
在这寒冬料峭的季节,我有幸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廊坊师院培训班学习,在那里度过了紧张而又充实的二十天,拜会了闻名遐迩,慕名已久的全国名师,聆听了十多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并领略了米新江教授在信息教育浪潮中执着追求的风采,师院教师严谨治学的精神令人感动,专家们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令我豁然开朗,真实收益非浅,终生难忘。其最大的收获是:思想进行了一次洗礼,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升华。拓宽了视野,坚定了信念,昔日的勃勃雄心,轵热的激情,狂躁的追求再一次复燃。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体会:
一 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教育的基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新课标以前,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输送给学生书知识,具有严重的“师道尊严”。如今素质教育的提出,创新教育的饿呼唤,重新定位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应是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激励者和服务者。正如高金英教授所说教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时时处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努力工作,关键时刻还要捍卫学生的经济财产,没位教师力争既是学者型,又是专家型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有高尚的师德来感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净化学生,完美的形象去塑造学生,无私的 奉献精神去熏陶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更
新知识,自我完善,净化心灵,真正做到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征服孩子。
2、以人为本心系学生
以前自己认为“严是爱,松是害。”把严作为对学生的爱,当学生犯错误时,总是大吼一声或拍案而起,学生表面唯唯诺诺,或听学生背后议论我有关“凶”“严”时,我为自己在学生中的那股“威信”而自鸣得意。新的课改理念重新定位教师的形象,一再的严,是不适应当前的教改形势。对学生不应是“暴风骤雨”式,应该是“和风细雨”式的,正如高金英教授所说要有“阳光”味道,更多的关注“随风潜入夜”的细节。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一切为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全和机会,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教育他们,关心他们,用博大的爱心感染他们,让冰冷的 心复苏。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创新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才是真正的教育,从这次学习中,我深刻体会了这句话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性。博才多知魅力征服
从这次学习中,我曾想起了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心目中至关重要。要想“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功底,用知识的魅力征服孩子。因此教师应不断的学习进取,不断汲取营养,给自己“充电”才能赢得学生尊敬和爱戴。过去教学生总认为教师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今这种说法不适应当今教改形势。正如刘银花教授所说:要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股鲜活的泉水。是的,教师只有深厚的 知识底蕴,诱导学生创意的火花,不断进取,大胆创新,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经得起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成为教育
战线上的不败之地,用知识的魅力征服孩子。
3、诚实守信幸福快乐
如果说德是立人之本,那么我要说诚实是为人之本,处事之本,诚信是无情的财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弄虚作假,在学生心目中会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呀?正如刘银花教授所写:用自己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用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用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是的,激烈的 国际竞争中,中国需要的是全员教育,关键是提高全民素质。正如孔子言:不能正其人,如正何人?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诚信无形且无价。这次的学习,从刘银花教授身上,我感受教师职业的崇高,教师是幸福的,其他任何职业也比不上教师。教师享受的 不仅是学校教给的45分钟,而且是和学生分享快乐的45分钟,从中享受到人生的许多快乐。是的,教师是幸福的,能带领学生穿过时光隧道,欣赏精美杰作。这种幸福是教师独有的,用自己纯洁善良,诚实的心去塑造美好的心灵,学生的快乐,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纽带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和谐互助的关系。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获得。要想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去诱导学生创意的火花,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一句鼓励的 话语,一个眼神的传动,一个会意的点头,可能改变学生的命运。教师在课堂上应和蔼可亲、平等对待
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创造一个宽松愉悦 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享受无穷快乐。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去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去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迸出创意的火花……这就是我这次学习的最大的收获。
廊坊培训班的学习,名师们严谨治学的精神令我感动,领先的教育思想给人一启迪,高超的 教学技巧可资借鉴。学习让我拓宽了视野,引发新的思考更感到任重而道远。踏上征途,把握航标,站在浪潮中,继续耕耘,让教育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单位: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中学姓名:郑淑杰
邮编:066400
电话:7208719
第五篇:晴朗的天空,来自心与心的交流
2010——2011学第一学期第12周演讲主题
晴朗的天空,来自心与心的交流
高二(1)班 张康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平坦的河道,也存在触礁搁浅的危险;晴朗的天空,也有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成绩的起伏,人际关系的变化,工作的烦恼和困惑,身体的疾痛,让生活变得不再简单。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除了以一种顽强的精神去应付困难,我们还需要被理解和关怀。这需要真诚的交流,它就像机器的润滑剂,不可或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深受大家的喜爱与敬佩。我们都知道,幼小的海伦在失去听觉、视觉的寂静与黑暗之中独自忍受着孤独,变得孤僻、固执。但她的老师却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用心开导她,用爱滋养她,使她敞开了心扉,接受了这美丽的世界,用心去看世界,最终成为了掌握五种语言的伟大女作家。这一切,都离不开海伦的老师与她心与心的交流。有句歌词唱到:“生,是为了证明爱存在的痕迹。”这爱,便是来自心与心的交流。
也就是说,交流,让我们感觉到爱,让我们体会生命的意义,缓解生活的压力。交流,也是与他人互换思想。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我们总希望别人靠近自己,关怀、理解、帮助自己。其实,别人也同样需要。那么,就把交流从那被遗忘的角落拾起来吧!朋友间可
以有心与心的交流,它与财富无关。古人有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澧。君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共存的默契,如丝缕般交织在一起。当俞伯牙依水将瑟瑟琴声幽绕山谷时,于江之上的钟子期听地如痴如醉。那么深奥而又玄要的琴声,竟被钟子期巧妙的领悟,难道这不是心与心的交流吗?
陌生人可以有心与心的交流,它与国界无关。当“同一首歌”走向国外演出时,“千手观音”这一绝妙的舞蹈让全场观众禁不住站起来拍手叫好。艺术来自心与心的交流。当奥运会上,无论什么肤色,无论什么国家的运动员,比赛前都能与对手友好击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友谊、团结、和谐的境界,来自心与心的交流。
亲人之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它与年龄无关。父母们渴望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代沟,付出的爱却不被理解。父母们低喃:“怎样才能让你接受我们的关心,如何才能让你了解我们的心愿„„”我们也渴望父母和我们共享校园生活的乐趣,体验我们成功的感受,同时也需要为我们缓解压力。老人们希求交流。这是一个货源奇缺的阶层。他们想赶赶时髦,却往往被讽为“老来疯”;他们也想充充电,却常常被讥为“赶鸭子上架”。甚至,他们想向膝下儿女多讨些关心的时候,也常常难以如愿。殊不知,人越老越小,老人也可以爱穿花衣服,爱看书,爱吃糖„„
师生之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它与身份无关。我们愿意向年轻的老师述说自己成长的困惑,愿意向中年老师讲述生活的烦恼,我们更愿意同他们探讨人生的价值,学习的目标和方法。
交流,是美丽的。
两条平行线,无尽延伸,一旦交流,便有了无数的交集。
几汪潭水,平静无波,一旦交流,便奏起了欢快的流水交响曲。而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更是一种结晶,一种升华。它能劈开乌云,让满天阴霾化作晴空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