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基础补修课考试(2012)
管理学基础补修课自测练习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D.控制
9.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A.长期预测
10.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西蒙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的重要性。D.计划
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C.目标、部门和关系
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6.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D.精神领袖
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C.技术技能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A.亚当•斯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提高劳动生产率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马克斯·韦伯 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提出来的B.亨利·法约尔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经济人 7.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C.社会技术系统
8.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企业文化
10.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D.企业精神
1.计划工作的前提是()。B.预测
2.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负责制定的。A.高层管理者
3.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性质。C.创新性
4.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D.战略计划
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B.更短
6.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的关系。A.整体与局部
7.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就是()。C.策略
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B.市场预测
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
D.长期预测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D.彼得·德鲁克
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B.权变性
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原则。A.现实性 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A.管理系统
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B.满意利润 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B.主要目标
7.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D.长期目标
8.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C.D·麦格雷戈
9.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B.5个
1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A.层次性
11.()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B.20世纪70年代、12.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1.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B.预测
2.组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
指导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这是战略管理的()特征。A.纲领性
3.像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这样的具体实施战略,属于()。D.职能战略
4.战略管理是组织()最重要的职责。B.高层管理者 5.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B.SWOT分析
6.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C.公司层战略
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7.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D.密集型发展战略
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A.战略性决策
2.决策的前提是()。A.识别问题
3.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A.盈亏平衡点法
能力可发挥到()。C.80%--90%
3.()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A.需要层次理论
4.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A.保健因素 5.“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4.()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C.头脑风暴法
这是()理论的观点。D.成就需要
1.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相匹配。A.组织目标
2.矩阵式组织属于()组织结构。B.有机式 3.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A.责权利对等 4.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D.矩阵制结构
5.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B.事业部制结构
1.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A.因事择人
2.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D.高层管理者
3.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获取信息。B.关系部门
4.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D.自我考评
5.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B.职务轮换
1.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C.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D.自身影响力 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C.1-9型 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A.高工作—高关系
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D.转移法
1.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A.挫折 2.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
6.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C.消极强化
7.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C.一般专业人员 8.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
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A.积极强化
1.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2.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具有润滑剂的作用。B.情感式沟通
3.()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C.书面沟通 4.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A.地位差异
5.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原因造成的。C.选择性知觉
6.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都各不相同而导致的。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7.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A.建设性冲突 8.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D.解决问题 1.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C.控制
2.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B.控制
3.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A.现场控制
4.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D.环节
5.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年度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A.历史标准 7.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要求。C.可检验性 6.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B.实物标准
8.控制工作应当着眼于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这就要求控制应具有()。A.全局观念
1.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B.员工的行为 3.人事调整的目的是()C.保证工作或任务的完成5.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是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B.降低成本
6.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2.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
3.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4.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6.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1.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2.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B.直接监督或巡查
3.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4.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该掌握()。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
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D.定额法
7.对供应商的评价中,()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方需求变化的能力。C.协同能力
8.()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所有收入或支出项目的总的预算。D.总预算
9.()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B.运营能力
10.()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D.投资收益率 3.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7.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8.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4.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
1.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4.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6.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4.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不仅把企业看成是经济组织,还认为企业应当担负对社会的责任。企业不仅是一个由职工、经营者和投资者为主体组成的经济组织,也是一个包含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开放系统,应把这些系统要素的共同利益作为企业的目标。()5.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6.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7.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1.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4.战略控制必须以战略目标为控制标准。()3.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5.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而是靠内部动机激励。()
3.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2.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4.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6.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据美国一公司估计,生产率的提高有20%得益于工人提出的建议,其余80%来自技术的进步,但是,管理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20%上.2.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在沟通中经常出现。()
4.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6.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
1.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4.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7.统计师和会计师喜欢用复杂的表格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喜欢用数据或图表形式。控制工作必须切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1.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4.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不同环节发现的有关信息要尽可能在组织内部共享,以利于共同提高产品质量。()8.在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过程当中,会受到文化、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案例单选(每题5分,共20分)计算单选(每题5分,共20分)
第二篇:管理学基础补修课自测练习(2012)
管理学基础补修课自测练习
一、1章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的重要性。
A.组织
B.预测 C.预防
D.计划
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 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6.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
A.发言人
B.组织联络者 C.领导者
D.精神领袖 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
B.概念技能 C.技术技能
D.管理技能 答案:1.D; 2.C; 3.D; 4.C; 5.A;6.D; 7.C。2章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雷德里克·泰罗
D.大卫·李嘉图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A.科学技术
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增强责任感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A.乔治·梅奥
B.弗雷德里克·泰罗 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 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
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提出来的。
A.马克斯·韦伯
B.亨利·法约尔 C.乔治·梅奥
D.弗雷德里克·泰罗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A.复杂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单纯人
7.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A.社会经济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技术系统
D.社会生产组织 8.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单选(每题3分,共30分)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B.先进的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A.企业精神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D.企业形象 10.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A.厂容厂貌
B.职工风貌 C.企业制度
D.企业精神
答案:1.A;2.C; 3.D; 4.C; 5.B;6.B; 7.C;8.A; 9.C; 10.D. 3章
1.计划工作的前提是()。
A.决策
B.预测 C.管理
D.领导
2.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负责制定的。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所有管理者
3.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性质。
A.超前性
B.普遍性 C.创新性
D.灵活性
4.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
A.计划
B.管理者的意愿 C.指导性计划
D.战略计划
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
A.更长
B.更短 C.适中
D.不确定
6.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的关系。
A.整体与局部
B.纵向与横向 C.综合与专业
D.普遍与特殊
7.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就是()。
A.政策
B.程序 C.策略
D.规则
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
A.产品预测
B.市场预测 C.财务预测
D.技术预测
9.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预测
10.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
A.预测
B.短期预测 C.中期预测
D.长期预测
答案:1.B;2.A;3.C;4.D;5.B;6.A;7.C; 8.B;9.A; 10.D。4章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
A.泰罗
B.梅奥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
A.现实性
B.权变性 C.关键性
D.协调性 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原则。
A.现实性
B.可行性 C.程序性
D.权变性
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
B.评估工具 C.指标体系
D.激励手段
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
A.最高利润
B.满意利润 C.最大利润
D.理想利润
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
A.企业目标
B.主要目标 C.次要目标
D.并行目标 7.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
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长期目标
8.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
A.E·C·施勒
B.R·利克特 C.D·麦格雷戈
D.罗宾斯 9.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
A.2个
B.5个 C.10个
D.15个
1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D.重合性
11.()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初 12.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权变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答案: 1.D; 2.B; 3.A; 4.A; 5.B;6.B; 7.D;8.C; 9.B; 10.A;11.B; 12.D。5章
1.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
A.决策
B.预测 C.计划
D.组织
2.组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这是战略管理的()特征。
A.纲领性
B.长远性 C.指导性
D.客观性
3.像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这样的具体实施战略,属于()。
A.竞争战略
B.公司战略 C.业务战略
D.职能战略 4.战略管理是组织()最重要的职责。
A.创始人
B.高层管理者 C.全体管理者
D.股东大会 5.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
A.竞争战略分析
B.SWOT分析 C.BCG矩阵分析
D.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 6.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
A.竞争战略
B.组织目标 C.公司层战略
D.组织内部资源 7.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
A.一体化发展战略 B.多元化发展战略 C.稳定型发展战略
D.密集型发展战略 答案:1.B; 2.A; 3.D; 4.B;5.B;6.C; 7.D。6章
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
A.战略性决策
B.战术性决策 C.业务性决策
D.程序化决策 2.决策的前提是()。
A.识别问题
B.拟定备选方案 C.确定决策目标
D.确定决策原则 3.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
A.盈亏平衡点法 B.哥顿法 C.决策树法
D.莱普勒斯法 4.()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A.德尔菲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莱普勒斯法 答案:1.A;2.A; 3.A; 4.C; 7章
1.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相匹配。
A.组织目标
B.管理理念 C.组织结构
D.战略计划 2.矩阵式组织属于()组织结构。
A.机械式
B.有机式 C.直线式
D.平行式
3.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A.责权利对等
B.分工与协作 C.分级管理
D.弹性结构 4.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
B.直线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5.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答案:1.A; 2.B; 3.A; 4.D; 5.B. 8章
1.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D.经济效益
2.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
A.中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普通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3.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获取信息。
A.上级部门 B.关系部门 C.下属部门 D.主管部门
4.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
A.上级考评 B.群众考评 C.专家考评 D.自我考评
5.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A.有计划的提升 B.职务轮换 C.委以助手职务 D.临时提升 答案:1.A; 2.D; 3.B; 4.D; 5.B。9章
1.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A.两者的权力都源自职位 B.领导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C.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D.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自身
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
A.法定权利 B.奖惩权力 C.组织权力 D.自身影响力
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A.1-1型 B.9-1型 C.1-9型 D.5-5型
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高工作—低关系 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A.不为法 B.糊涂法 C.缓冲法 D.转移法 答案:1.C; 2.D; 3.C; 4.A; 5.D。10章
1.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
A.挫折 B.紧张 C.防范 D.焦虑
2.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
A.60%--70% B.70%--80% C.80%--90% D.90%以上
3.()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A.需要层次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公平理论
4.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效价因素
5.“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理论的观点。
A.需要层次 B.双因素 C.公平D.成就需要
6.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A.自然消退 B.惩罚 C.消极强化 D.正强化 7.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
A.高层次的专业人员 B.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C.一般专业人员 D.一般操作人员 8.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案例:1.A; 2.C; 3.A; 4.A; 5.D; 6.C; 7.C; 8.A。11章
1.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2.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具有润滑剂的作用。
A.工具式沟通 B.情感式沟通 C.工具式沟通和情感式沟通 D.都不具有 3.()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A.口头沟通 B.非语言沟通 C.书面沟通 D.电子媒介沟通
4.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5.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原因造成的。
A.情绪 B.信息操控 C.选择性知觉 D.非语言提示
6.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都各不相同而导致的。
A.组织中个体自以为是的态度 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C.组织中个体假设相似的存在 D.组织中个体利己动机的存在 7.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
A.建设性冲突 B.破坏性冲突 C.日常冲突 D.利益性冲突 8.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A.建立联络小组 B.强制解决 C.协调解决 D.解决问题 答案:1.D; 2.B; 3.C; 4.A; 5.C;6.B; 7.A; 8.D。12章
1.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决策
2.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3.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
A.现场控制 B.前馈控制 C.反馈控制 D.全面控制 4.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A.内容 B.范围 C.对象 D.环节
5.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
A.历史标准 B.计划标准 C.最高标准 D.标准
6.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
A.价值标准 B.实物标准 C.收益标准 D.成本标准
7.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要求。
A.目的性 B.多元性 C.可检验性 D.协调一致性
8.控制工作应当着眼于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这就要求控制应具有()。
A.全局观念 B.与计划协调一致 C.建立客观标准 D.切合管理人员特点
答案:1.C;2.B;3.A;4.D;5.A;6.B;7.C; 8.A. 13章
1.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
A.各级管理者 B.员工的行为 C.人事部门 D.主管人员 2.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
A.培训 B.直接监督或巡查
C.股票期权
D.人事调整 3.人事调整的目的是()
A.企业效率最大化 B.企业利润最大化 C.保证工作或任务的完成 D.节约成本 4.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该掌握()。
A.成本收益分析法
B.供应链管理方法 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D.预算控制 5.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是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
A.质量管理 B.降低成本 C.采购控制 D.产品控制
6.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
A.历史成本法
B.计划法
C.定量法
D.定额法
7.对供应商的评价中,()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方需求变化的能力。
A.技术能力 B.服务能力 C.协同能力 D.供应能力
8.()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所有收入或支出项目的总的预算。
A.部门预算 B.收入预算 C.刚性预算 D.总预算
9.()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A.流动性 B.运营能力 C.损益 D.成本 10.()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A.销售利润率 B.产品合格率 C.固定资产折旧率 D.投资收益率 答案:1.B; 2.B; 3.C; 4.C; 5.B; 6.D; 7.C; 8.D; 9.B;10.D;
二、1章 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2.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3.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4.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5.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6.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7.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8.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
答案:1.×;2.×; 3.√;4.×;5.×;6.×; 7.√;8.√。2章
1.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2.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3.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4.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5.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6.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答案: 1.×; 2.×; 3.×;4.√;5.×; 6.×。3章
1.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2.只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编制计划。()3.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4.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5.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6.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答案: 1.√; 2.×; 3.×; 4.√;5.×;6.√。4章
1.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
2.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来,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针对性。()3.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4.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不仅把企业看成是经济组织,还认为企业应当担负对社会的责任。企业不仅是一个由职工、经营者和投资者为主体组成的经济组织,也是一个包含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开放系统,应把这些系统要素的共同利益作为企业的目标。()
5.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6.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7.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8.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9.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10.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它的中长期目标。()
答案:1.×;2.×;3.×; 4.√;5.×;6.×; 7.√; 8.×; 9.×; 10.×。5章
1.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2.通常,组织的宗旨都是空泛而笼统的。()
3.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4.战略控制必须以战略目标为控制标准。()5.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答案:1.√; 2.×; 3.×; 4.√; 5.×。6章
1.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2.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3.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
4.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5.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答案:1.×;2.×;3.√;4.×;5.√ 7章
1.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2.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3.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4.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答案:1.×;2.√;3.√;4.× 8章
1.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2.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3.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
4.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5.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6.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答案:1.×; 2.×; 3.√; 4.√; 5.×; 6.√ 9章
1.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而是靠内部动机激励。()2.高层领导者更应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3.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4.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5.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答案:1.√; 2.×; 3.√; 4.×; 5.×。10章
1.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2.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3.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4.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5.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6.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据美国一家公司估计,生产率的提高有20%得益于工人提出的建议,其余80%来自技术的进步,但是,管理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20%上。()
答案:1.×; 2.√;3.×; 4.√; 5.×; 6.√ 11章
1.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2.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在沟通中经常出现。()
3.口头沟通虽然比较精准,但是耗时较多,同样时间内所表达的信息远远不能与书面沟通相比。()
4.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5.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6.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
7.情绪异常影响人们的有效沟通,使信息的传递严重受阻。所以,当管理者情绪波动比较大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停止沟通。但是,由于管理者是沟通的主体,因此如果沟通的对象情绪不稳定,则不需要停止沟通。()
8.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地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
答案:1.×; 2.√; 3.×; 4.√; 5.×; 6.√; 7.×;8.× 12章
1.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2.控制工作只是上级主管人员或主要是中层主管人员的职责。()3.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
4.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5.控制的目的必须是对控制客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6.成本标准和收益标准都属于实物标准。()
7.统计师和会计师喜欢用复杂的表格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喜欢用数据或图表形式。控制工作必须切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
答案:1.√; 2.×; 3.×; 4.√; 5.×; 6.×; 7.√ 13章
1.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2.培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机构的选择。()
3.质量不仅仅是指服务质量,还包括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服务和协作的质量等。()
4.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不同环节发现的有关信息要尽可能在组织内部共享,以利于共同提高产品质量。()
5.在作业系统的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越高,作业系统的效率越高。()6.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7.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资源条件、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等因素有重要关系。()8.在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过程当中,会受到文化、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答案: 1.√; 2.×; 3.×;4.√; 5.×; 6.×;7.×; 8.√。
三、四、案例单选(每题5分,共20分)计算单选(每题5分,共20分)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补修课试卷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补修课
《行政管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分级制:一般指行政组织的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划分通用的等级。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3种类型
2.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系统中各级各类行政领导者和行政领导集团通过决策、指挥、监督、协调及控制等职能活动,依法行使其权利,发挥其影响,确定并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过程
3.行政实施:行政管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行政组织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实现行政决策的过程。是行政的一个基本环节。
4.诱导性行政方法:诱导性行政方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它通过利用非强制手段使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去从事政府所鼓励的工作或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行政学产生的标志是威尔逊1887年发表的《是1935年出版的《行政学的理论和实际》,作者是___张金鉴_________。2.国家公务员的人口是____________,出口是____________。
3.对公务员监督的渠道,一般可以分做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前者包括立法监督、_________行政_____________和社会监督等形式,后者包括专门监督和群众监督两种。4
5.制和多向沟通六种。6.行政实施主体包括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两方面。具体的行政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指挥、____________、控制和___________等四个环节。
7.法制监督是一种行政监督,它主要有两大类,即国家法制监督和___________________监督。8
9.构成指挥者权威基础的第一个要件是权利,另一个要件是指挥者一定的威望和______________。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个人专断式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决策体制的主要形式。()
2.行政领导主体是被领导者和行政管理的部分对象,包括个体领导者和群体领导者。()
3.在我国,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办及直属总局,地方政府所属各厅、局、处、科,均属于职能机
关。()
4.行政协调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作用就是要解决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5.机关管理的首要原则是要遵循科学化的原则。()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务员较理想的工资制度应体现哪些原则?
2.行政直协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行政监督的种类
4.简述进行思想正确工作的不同途径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集权的决策体制存在的优势与弊端。
第四篇:2012中央电大专科考试(管理学基础)
2011年电大试卷小抄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ABC)。A:管理具有二重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时效性
2: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管理具有同(AC)相联系的自然属性。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社会化大生产D:社会制度
3: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BD)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4: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ACD)。A:人际关系角色B:组织角色C:住处角色D:决策角色 5:下列选项中,(ABCD)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A:企业家角色B:干扰应对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角色D:谈判者角色 6: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BCD)A:信息技能B:技术技能C:人际技能D:概念技能
7: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ABCD)A:技术环境B:政治法律环境C:经济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 8: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ABCD)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财力资源D:技术资源 9: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具有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又分为(AB)A:宏观环境B:产业环境C:物质环境D:文化环境 10: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BCD)
A:塞缪尔。纽曼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1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12: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者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
些权力包括(ABD)
A:传统的权力B:理性—合法的权力C:纯粹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 13: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ACD)三个部份组成。A:精神文化B:传统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
14: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他的享誉世界之作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ABCD)是其主要内容。A:系统思考B:改变心智模式C:超越自我D:建立共同愿景 15: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ABCD)。A:产品设计B:产品质量C:厂容厂貌D:员工服饰 16: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ACD)
A:制订计划B:机会分析C:执行计划D: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17:管理者之所以要编制计划,是因为(BCD)
A: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B: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通过计划可以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D: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18: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BD)A:计划和控制工作是不可分的B:计划的确定总是在其他管理职能之前
3C:计划工作是一成不变的D:计划工作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等工作中 19:根据应用广度的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AB)
A:战略计划B:作业计划C:长期计划D:短期计划 20: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BCD)
A: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B: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C:战略计划的任务是设立目标D: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 21:计划按照其所涉及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分为(ABC)
A:长期计划B:中期计划C:短期计划D:近期计划 22: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ACD)
A:销售费用预算B:零基预算C:广告预算D:成本预算 23:规划是指组织为实现它的(BCD)等而制订的综合性计划。A:发展B:目标C:策略D:政策 24:计划工作的起点是机会分析,包括下列内容(ABCD)
A:外部环境分析B:内部因素分析C:自身能力分析D:对手能力分析 25:任何组织的经营目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BCD)
A:高学历者的比例B:高利润C:提高市场占有率D: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26:以下几项中,(ABCD)属于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的指标。A:收益B:成本C:期限D:风险
27: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BD)。A确定组织的目标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
C: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D:确定指标的权重 28: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ABCD)
A预测时间长短B:预测方法C:预测人员的知识技能D:信息的准确度
29:按预测属性的不同,可将预测(CD)。
A:市场预测C:财务预测C:定性预测D:定量预测
30:按照预测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预测分为(ABCD)
A:宏观经济预测B:部门经济预测C:地区经济预测D:企业经济预测
31:计划评审技术的关键是绘制PERT网络,构成该网络的三个要素是(ACD)。
A:事件B:结构C:活动D:关键线路
32:组织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组织目标具有如下性质(ABD)
A:多重性B:层次性C:单一性D:变动性
33:目标是组织制订计划的基础,确定合理的组织目标必须遵守正确的原则,它们是(ABCD)A:现实性原则B:定量化原则C:权变原则D:协调性原则 34: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ABD)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D:期限适中
35:目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ABCD)A:目标制定较为困难B:目标制定与分解费时、费力
C:受职工素质的影响较大D: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36:目标分解过程中应注意(ABCD)
A:目标体系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B: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目标分解C:要突出重点目标D:目标分解后要进行严格的审批 37: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ACD)A:主要目标B:综合目标C:并行目标D:次要目标
38: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ABD)
A:自我评定B:领导评审C:小组考核D:群众评议
39: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ABCD)A:管理效率提高了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C:员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40:“战略”一词愿意是指指挥军队的(AC)A:科学B:方法C:艺术D:战术 41:制定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ABD)
A:赢得竞争优势B:战胜竞争对手C:改善组织现状D:赢得市场和顾客 42:组织的战略远景包括以下内容(BC)
A:经营目标B:经营理念C:企业宗旨D:企业资源 43: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CD)。
A:语言晦涩B:表述过长C:狭窄D:空泛
44: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还必须设定一套中短期的定性和定量的指标,这就是(AD)。A:目标B:宗旨C:计划D:目的 45: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作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BCD)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C:该产业是否拥有优势资源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46:一个组织的战略体系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正确的排序为(DBA)A:职能战略B:业务层战略C:基层战略D:公司层战略 47:战略管理过程概括起来就是(ABCD)
A:战略分析B:战略制定C:战略实施D:战略控制 48:组织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是(BC)
A:发现组织具有的优势B:寻找组织的发展机会C:避开存在的威胁D:发现组织现有的劣势
49:组织的总体战略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BCD)
A:规模型战略B:稳定型战略C:收缩型战略D:发展型战略 50: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ABC)
A经营目标集中B管理简单方便 C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51: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种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战略,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AC)A:前向一体化战略 B:后向一体化战略 C:多维一体化战略D:多元一体化战略 52:关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新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在(ABCD)等方面,有一定的关
联性。A:生产系统B:产品的核心技术C:顾客基础D:销售渠道
53: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CD)A:关联多元化B:同心多元化C:无关联多元化D:复合多元化
54:波特教授在产业竞争结构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可能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它们是(ACD)。
A:成本领先战略B:多元化战略C:差异化战略D:集中化战略 55: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BD)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C:群体决策效率高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56: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属于(AB)。A:战术性决策B:策略性决策C:战略性决策D:业务性决策 57: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BCD)
A: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略性决策D:战术性决策
58: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D)
A:职能性决策B业务性决策C:战术性决策D:日常管理决策 59:按照决策所给出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ACD)
A:确定型决策B:程序化决策C:风险型决策D:不确定型决策
60: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决策方法有(ABD)
A:德尔菲法B:头脑风暴法C:盈亏平衡点法D:哥顿法
61: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CD)。A:预测B:决策 C:函询D:反馈
62: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
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AB)
A:机械式组织B:有机式组织C:集权式组织D:分权式组织 63: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ABCD)。
A:有效性原则B:分工与协作原则C:责权利对等原则D:分级管理原则 64:坚持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要做到(ABCD)。
A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B定期更换管理人员 C实行职工一专多能 D多种用工制度 65: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ABD)要随环境的变化而
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B:职责的规定C:利润的高低D:职位的安排 66:如果外部环境是稳定的,组织就可以采用刚性的、集权的机械式组织结构,比如(BCD)A:网络型结构B:直线职能制结构C:职能制结构D:直线制结构 67: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个,比如(ABCD)等。A:战略B:技术C:环境D:组织规模 68:事业部制组强结构又可以称作(ABD)。
A:M型结构B:多部门结构C:W型结构D:产品部式结构
69: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比直线制组织结构和职能制组织结构更有优势,它(ABC)。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B:分工非常细密C:注重专业化管理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70:组织变革可以分为许多种,比如(BCD)。
A:特殊性变革B:适应性变革C:创新性变革D:激进性变革 71: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BCD)。
A:有职位的人B:有知识的人C:有能力的人D:对组织忠诚的人 72: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配臵人员。要考虑的是(AB)。A:每个人都有合适的岗位B:每个职位都符合员工发展的需要C:每个岗位需要什么人D:符合组织的长远发展 73:合理地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ABCD)原则。
A:因事择人B:人事动态平衡C:量才使用D:程序化、规范化 74: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ABD)A: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B:管理人员的流动率C:组织成员发展的需要D:组织发展的需要 75:管理人员的内部提升机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ABCD)A: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B:吸引外部人才
C:保证选聘工作的准确性D:被聘者可以迅速展开工作 76: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CD)
A:心理素质考评B:业务能力考评C:达标绩效评价D:管理绩效评价 77: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力在其权力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ABD)。
A:法定权力B:奖励权力C:组织权力D:处罚权力 78:领导活动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活动过程,这些因素有(ABCD)A:领导者B:作用对象C:被领导者D:客观环境
79: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AB)A:关怀维度B:定规维度C:员工导向D:生产导向
80: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BCD)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A:员工素质B:职位权力C:任务结构D:上下级关系
81:领导者大致有“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等几种类型,在这些类型
中,属于“帅才”的是(AC)
A:思想型领导者B:智囊型领导者C:组织型领导者D:实干型领导者 82: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它们是(ABCD)A:情感能力B:行为能力C:意志能力D:认知能力
83:目标路径理论提出了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环境因素和下属因素,下属因素主要是包
括(ACD)。
A:控制点B:工作群体C:经验D:知觉能力
84: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ABCD)A:转移法B:不为法C:换位法D:糊涂法
85:激励对于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B:有助于促进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C: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D:有助于增强组织凝聚力 86: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进,就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打措施一般有(BC)A:紧张不安的措施B:积极进取的措施C:消极防范的措施D:寻求激励的措施 87: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有(ABC)
A:需要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激励理论D:公平理论 88: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BCD)
A:维护生命的衣食住行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89:在双因素理论中,(ABC)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员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B:要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C:对员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D:员工的工作得到认可和常识
90: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BCD)
等的需要。
A:安全B:权力C:社交D:成就 91:期望理论公式中的三个要素是(ACD)
A:激励水平的高低B:环境C:期望值D:效价
92: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结为四方面的因素:努力程度、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方面的因素可以按三方面来划分(ABC)A: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B:稳定性C:可控性D:激励程度 93: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ABCD)
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
94:工作丰富化试图使工作具有更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下列方法使工作丰富起来(ABD)。A:鼓励下属人员参与管理,鼓励人们之间相互交往B:放心大胆地任用下属,以增强其责任感。
C:在其能力范围内,最大量的啬其同类工作的数量。
D:采取措施以确保下属能够看到自己为工作的组织所作的贡献。
95:通过沟通的含义可以看出沟通最关键的环节是(AB)。
A:信息的传递B:对信息的理解C:信息的编码D:信息发布渠道 96:信息沟通一般包含下列环节(ABCD)。
A:信息源发出经过编码的信息B: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信息C:接受者接受信息并解码D:信息反馈 97: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BC)等类型。A: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B: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C:非语言方式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D: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98: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CD)。
A:工具式沟通B:感情式沟通C:正式沟通D:非正式沟通 99: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ABCD)。
A:地位差异B:目标差异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D:协调不够 100: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ABC)
A:营造一种坦诚和信任的组织气景B:全方位地开发并使用正式的渠道C:鼓励使用多元沟通渠道D:使用反馈技巧 101: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有(ABCD)
A:组织中个体自以为是的态度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C:组织中个体假设相似的存在D:组织中个体利己动机的存在 102:管理冲突一般(ABD)等步骤。
A:诊断冲突B:分析冲突C:支持冲突D:干预冲突 103:企业中应当承提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ACD)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B:上级单位管理人员C:企业中层管理人员D: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
104:控制的作用有(ABCD)。
A:完成计划任务的有力保证B:现实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
C:组织创新的推动力D: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 105: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AB)等类型。A:全面控制B:局部控制C:官僚控制D:文化控制 106: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ABD)。A:较高素质的管理者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C:很强的预测能力D:适当的授权
107:控制系统是指由(ABCD)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A:控制主体B:控制客体C:控制信息D:控制措施
108:下列选项中,(ACD)属于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的控制标
准类型。
A:销售额B:耗电量C:成本总额D:工资总额 109: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ABC)等方面的要求。A:及时性B:可靠性C:经济适用性D:全面性
110: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采取切实可行的纠偏措施,一般而言,主要的纠偏措施有(ABCD)A:改进工作方法B:改进组织工作和领导工作C:调整或修正原有计划D:调整或修
正原有标准
111:为了保证对组织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者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BD)。A:目标明确原则B:控制关键点原则C:,刚性原则D:及时性、经济性原则 112:人员控制系统的构成包括(ABCD)。
A:控制对象B:控制主体C:控制信息D:控制方法
113:人员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ABD)
A:明确任务及偏差的责任人B:为岗位或任务配备合适的人员
C:合理安排薪酬D:调动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114:人员控制方法包括(ABCD)。
A:人员配备与人事调整B:培训C:授权D:工作汇报 115: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BCD)等问题展开。A:利润B:质量C:成本D:采购 116: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BD)。
A:单位成本B:固定成本C:平均成本D:可变成本 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它们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7、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8、什么是计划工作?它具有怎样的性质?答: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具有如下性质:(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20、收缩型战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答:收缩型战略是一种缩小组织经营规模或经营范围的战略。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 1)抽资转向战略。(2)调整性战略。(3)放弃战略。
21、竞争战略的三种类型是什么?答:竞争战略,也就是业务层战略。波特教授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分别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22、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答: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4)决策具有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23、现代企业管理决策具有哪些特点?答:(1)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影响面越来越大。(2)117:成本控制的过程包括(ABCD)。
A: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B:根据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C:进行成本差异分析D: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118:根本不同的分类标准,瞀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ACD)A: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B:采购预算和成本预算
C:编制预算D排定各项目、各部门的优先顺序 119:从组织层次上来看,绩效可以划分为(ABC)。
A:员工个人绩效B:部门绩效C:全面绩效D:董事会绩效 120:财务控制包括(BCD)。
A:制B:损益控制盈利率控C:流动性控制D:运营能力控制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为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淘汰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事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管理具有怎么样的性质?答: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管理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2)管理具有科学性。(3)管理具有艺术性。
3: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答: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的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宏观环境,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竞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4:影响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有哪些?答: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拥有的资源条件,它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组织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组织文化环境,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6、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
性。(4)效率性。(5)灵活性。(6)创造性。
9、目标的含义和性质是什么?答:目标的含义: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目标的性质:(1)组织目标具有多重性。(2)目标具有层次性。(3)目标具有变动性。
10、确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答:(1)现实性原则。(2)关键性原则。(3)定量化原则。(4)协调性原则。(5)权变原则。
11、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答: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2)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4)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12、战略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答:战略就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它具有以下特点:(1)全局性(2)长远性(3)纲领性(4)客观性(5)竞争性。(6)风险性。
13、战略管理的含义。答:战略管理,是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对组织内部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过程。战略管理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职责。
14、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
15、一个企业组织的战略体系由哪些部分组成?答:一个组织的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
16、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答:(1)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3)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5)替代品的威胁。
17、总体战略的类型有哪些?答:公司总体战略有三种类型:(1)稳定型战略。(2)发展型战略。(3)收缩型战略。
18、稳定型战略的利弊是什么?答:稳定型战略的好处就是:(1)不会因战略的突然改变而引起在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上的大变动,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2)稳定型战略的风险较小。稳定型战略也有弊端:(1)组织只求稳定发展,可能会丧失外部环境提供的一些发展机会。(2)采取稳定型战略可能会助长组织管理层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懒惰思想,甚至形成不思进取、回避风险的组织文化,这对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将是不利的。
19、发展型战略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答: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有三种形式:(1)密集型发展战略。(2)一体化发展战略。(3)多元化发展战略。
决策时间要求越来越短。(3)决策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4)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群体。
24、什么是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答: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明的一种预测、决策方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它有两个基本点,即函询和反馈。采取多轮函询与反馈的方法,集中意见,得出结论。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这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首创的一种预测、决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邀请有关专家在敞开思路、不受约束的气氛下,针对决策问题畅所欲言。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连锁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出现。
25、如何理解组织结构的含义?答:组织结构,就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必须把握三方面的要素:(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设计。
26、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答: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结构体系的工作。设计组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2)分工与协作原则。(3)权责利对等原则。(4)分级管理原则(5)协调原则。(6)弹性结构原则。
27、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答:在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战略、环境、技术、组织规模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产生良好的组织绩效。
28、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组织结构形式的利弊。答:(1)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是现代工业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被称为“U—型组织”或“单一职能型结构”、“单元结构”。它是一种按管理职能划分部门,并由最高经营者直接指挥的体制。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势:它既保持了直线型结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吸收了职能型结构分工细密、注重专业化管理的长处,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缺陷:它属于典型的集权式结构,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和矛盾;这种组织结构建立在高度的“职权分裂”基础上,各职能部门与直线部门之间如果目标不统一,则容易产生矛盾;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亦称M型结构或多部门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它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形式。事业部制的优点:A、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B、事业部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更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组织的内部协作。C、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有利于组织的发展。D、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等职能之间容易协调。E、事业部经理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全能型管理人才。事业部制的缺点:A、总部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管理人员浪费。B、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C、由于科研资源的分散使用使得深层次研究活动难以开展。(3)矩阵制结构,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矩阵制
结构的优点:A、将组织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相结合,有利于协作生产和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B、针对特定的任务进行人员配臵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集众家之长,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C、各部门人员的不定期的组合有利于信息交流,增加互相学习机会,提高专业管理水平。矩阵制结构的缺点:A、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员工面临双重的职权关系,容易产生无所适从和混乱感。B、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勇气选拔名望和才学超过自己的人
40、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应符合哪些要求?答: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需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老中青三代配臵在一起,能够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能。(2)知识结构。不同领导者的知识结构不同,应根据工作要求对不同的领导人员进行配臵。(3)能力结构。要按照能力互补的原则,把具有各种能力特长的干部配合在一起,组成领导能力齐备而又高强的领导班子。
50、实现有效的控制应符合哪些要求?答:(1)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念。(2)控制工作要同计划和组织相适应。(3)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的标准。(4)控制工作要切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5)控制系统要与组织文化匹配。
51、什么是全成质量管理?它包括哪些内容?答: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工作与会计手段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采购、有一定的影响。C、员工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并接受高强度的训练。D、耗费时间,需要频繁开会以讨论冲突解决方案。
29、人员配备的含义和原则是什么?答: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结构规定的职位数量与要求,对所需各类人员进行恰当有效的选择、使用、考评和培养,以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的各个职位,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并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人员配备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1)因事择人的原则。(2)量才使用的原则。(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4)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30、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受哪些因素影响?答: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组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3)组织发展的需要。
31、管理人员的选聘源自哪里?答: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内部提升,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地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从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
32、内部提升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答: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内部提升制度也存在弊端,具体表现为:(1)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创新力。
33、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答:外部招聘的优点是:(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地打开局面。(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外部招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外聘人员很难迅速打开局面。(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部招聘会打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4、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答:(1)管理的欲望。(2)正直的品质。(3)创新精神。(4)决策能力。、(5)沟通能力。(6)组织协调能力。(7)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8)健康的身体素质。
35、管理人员考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管理人员的考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内容:贡献考评和能力考评。(1)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2)能力考评,是指通过考察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管理工作,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
36、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业务培训。(2)管理理论培训。(3)管理能力培训。(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37、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答: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权力来源;另一种是非职位的权力来耕牛,个人自身影响力。(1)职位权力包含三种: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和处罚权力。(2)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
38、领导者应具备怎样的个人素质?答:领导者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自身基础条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身体素质。
39、领导者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里?答:1)唯才是举2)用人所长3)知人善任4)要有
41、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归为生理、安全、友爱或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根据需要层次,确定激励行为。(2)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有两类因素影响人们的行为。一种是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即保健因素;另一种是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即激励因素。(3)期望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提出的。他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时,其积极性才会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4)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认为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的报酬是否公平。
42、激励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1)物质激励。(2)精神激励。(3)职工参与管理。(4)工作丰富化。
43、如何理解沟通的含义?答:沟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沟通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1)沟通包含了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达到接受者,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2)沟通包括对信息的了解。要使得沟通成功,信息不仅要传递出去,还需要被理解。
44、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答:沟通的障碍包括两方面:(1)组织障碍:由于地位差异、目标差异、缺乏正式沟通渠道、协调不够等原因造成的沟通障碍。(2)个体障碍:阻碍有效沟通的个体方面的原因有选择性知觉、信息操控、情绪、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提示、发送者的信誉、沟通渠道选择不当等。克服障碍的措施:1)组织行动:营造一种坦诚和信任的组织气氛、全方位地开发并使用正式的渠道、鼓励使用多元沟通渠道,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2)个人技能:做好充分的沟通准备、调整心态、使用反馈技巧、积极倾听、控制情绪、简化语言、注意非语言提示、要保证行动支持沟通。
45、组织冲突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答:(1)目标不同引起冲突。(2)利益分配引起冲突。(3)执行方法不同引起冲突。(4)角色不同引起冲突。(5)管理强势引起冲突。(6)沟通不畅引起冲突。
46、管理者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哪些?答:管理者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有:协调解决、强制解决、建立联络小组、树立远大目标、解决问题。
47、控制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答: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控制的作用如下:(1)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2)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48、什么是现场控制?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现场控制:又称即时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某种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验予必要的监督、指导,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如下条件:较高素质的管理者、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适当的授权、层层控制,各司其职。
49、控制工作应坚持什么原则?答:(1)目标明确原则。(2)控制关键点原则。(3)及时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两个方面。
52、怎样进行采购控制?答:(1)对供应商进行评价。(2)应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53、什么是零基预算方法?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较它有哪些优势?答:零基预算法就是:在每个预算的开始时,把所有的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零基预算的优点是预算编制依据科学,按照变化后的实际情况考虑预算大小,有利于资金合理配臵和节约支出。
54、全面绩效控制的主体是什么?答:以组织战略决策者为核心、部门管理者参与的战略绩效考评小组,由该小组组织实施考评工作。
第五篇:管理学基础
管理: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本质:放大所管理系统的功效和产生新的功效,目的:设法提高被管理单位功效和产生新的功效目的:设法提高被管理单位功效的放大倍率和创新能力,基本特征(明确的目标,人,系统性结构):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了一定目标而进行的协作活动3.管理有其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三个层次(上中基层).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从管理的根本意义上看,一是组织劳动;二是指挥、监督劳动2.组织劳动体现其自然属性:随社会分工和协作的产生而产生,组织共同劳动的本身的要求3.指挥、监督体现其社会属性4.管理的二重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的基本观点5.二重性的意义: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大胆地、批判地吸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管理的对象“六要素”:人、财、物、信息、时间和业务技术,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科学性:原则性,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2.艺术性:没有固定模式,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管理的手段:具备的条件,包括应该采取的措施,以及提供的有效力量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具体表现为机构、法及政策、人和信息, 管理者:旨在组织中负责管理、决策,解决管理问题,从事管理过程的实现,而且对组织内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盒创新等的有关人员,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从广义上讲,领导者也是管理者,领导者是高层管理者中最具权威的管理者,从具体工作内容讲,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加强管理,在组织中建立良好程序;领导者的作用在于引导组织不断地创新与改革,管理者要有领导者有序的改革,领导者则需要有管理的多方配合,两者的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是保证一个组织取得良好绩效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管理环境: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3.现在管理理论阶段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1.泰罗科学管理的主要贡献生产管理的实践中,运作科学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1提倡在○3谋求最高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4初步建立了管理科学的知识体○2促使劳资双方的互相合作,实现人们的心理平衡系,使科学管理的知识、方法和制度构成了一个整体,并促使全社会去认识、理解和使用它2.泰罗科学管理的不足3○1重视工作、忽视人性;重视物质,忽视精神重视局部的高效益,忽视整体的经营管理,总之,科学管理理论○2重视规章制度,护士相互的沟通与创新是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的开端;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雏形;是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管理过程理论(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平价1.贡献○1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3所提出的许多管理原○2一般性管理理论的提出为社会各种组织的管理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则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是普遍适用且行之有效的1法只考察了组织内在因素,○4法所倡导的管理教育活动促进了管理○专业的形成2.不足○没考察组织同周围环境的关系,缺乏具体性○2组织与管理的论述中有不充分、不科学之处○3法提出的管理原则过于僵硬○4法的组织管理理论主要从静止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没有从动态发展角度研究组织的运动和发展。人际关系理论之父--梅奥,霍桑试验-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标志(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大规模访谈试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男工试验)人际关系理论主要内容:1.工人“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霍桑效应:人在实验中的表现与平时不一样;官职越大,工人越敬畏。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系统:由事物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要素、联系、结构、功能和环境,特征:目的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最优性。整分合原理把管理过程分三步骤:整体把握(前提)、科学分解(关键)、组织综合(保证).开发有效的反馈技能:1强调具体行为2使反馈不对人3使反馈指向目标4把握反馈的良机:接受者的行为与获得该行为的反馈相隔时间非常短时,反馈最有意义,5确保理解:反馈应清楚、完整,使接受者能全面准确地理解,6使消极反馈指向接受者可控制的行为,决策:管理人员针对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提出各种可行方案,并从中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制定决策的基本步骤:识别决策问题—确认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实施备选方案,决策树法:画图顺序为从左到右,计算顺序为由右到左,方块为决策结点,圆形为状态结点,三角为结果结点,SWOT分析:又称态势分析法,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threat(威胁),其中S、W为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头脑风暴法四原则:勿评优劣、大胆创新、越多越好、集思广益,滚动计划法的特点:分段编制,近细远粗、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目标管理:MBO,一种将组织目标转换为各个部门乃至个人岗位目标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和考核标准的管理方法,MBO不是用目标来控制,而是用它们来激励下属,原则:1期望原则:反映每一个人的目标/期望2参与原则:激励手段3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achievable:可实现;relevant:相关联的;time bound:时间期限)
组织: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分工和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成员间的关系,对个人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但无法规范组织成员在活动中的所有联系,非正式组织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正式组织以成本和效率为标准,靠理性原则维持;非正式组织以感情和融洽关系为标准,靠感情因素来维持,非正式组织的优缺点:优:满足职工需要;产生和加强合作精神;对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非常重视;非正式组织能主动适用环境,组织结构包括三个核心内容:即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与分权性,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任务目标原则:目标至上,因职设岗、因岗设人,当组织目标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机构及人员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革—组织变革,2分工协作原则:分工要合理,协作要明确,3统一指挥原则:等级链不能中断、不能多头领导、防止越级,4管理跨度原则:有效的管理跨度与合理的管理层次相结合,5职权与职责对应原则:责、权、利相对等,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因职而异、因事而异,7稳定性与适应性原则8精简高效原则,授权的要求:1依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授权2授权要适度、明确、具体3授权过程中必须使下级权、责、利相当4实行最终职责绝对性原则5不能越级授权6上级必须坚持有效监控原则7授权的撤回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层次:1物质层:最直观的表现2制度层:它是组织文化的中介层3精神层: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部分。要素:核心是组织价值观;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狭义的权力指职务权力,也称职务影响力,即原本意义的权力的概念。广义的权力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的统一就是权威。职务权力(职务影响力)+个人权力(个人影响力)=权威(影响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便取而代之,因此,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要。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体系是复杂的,在任何时刻都有许多需要在影响个人的行为。第三,一般情况下,必须先满足较低层次需要才能进入到满足上一层次需要。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要比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途径多。2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奖酬制度制定必须遵循的原则:较高的效价;报酬与绩效挂钩;多数人认为有意义的奖励形式;及时将一介结果(组织结果)转化为二阶结果(个人利益);充分体现公正性、透明性、职工参与性;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沟通:思想、信息等的传递和理解,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沟通过程中的障碍:1发送者的过滤:操纵信息,使信息显得对按收者更加有利。如向上汇报的都是上司爱听的东西。与组织结构的层级和组织文化有关。2接受者的选择:接受者不知不觉会选择自己期望的信息,如爱听自己喜欢听的话。3情绪影响(辩护性)4语言的含义5非语言提示:协调一致则可抢话,否则冲突。
克服沟通障碍:1运用反馈:语言的、非语言的2简化语言3积极倾听:专注、移情、接受、对完整性负责任的意愿4控制情绪:不要质问、而要提问5注意非语言提示。
控制:按既定计划、标准和方法对工作进行对照检查,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控制工作的基本步骤:1。确定控制标准2。衡量工作成效3。分析衡量结果4。采取管理行动 控制工作的类型:1。根据纠正措施的作用环节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2。三者的特点:前馈控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防止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可能产生的偏差,基本形式是合理配置资源。现场控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执行计划的实际状况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偏差,基本形式是管理人员的指导、监督和测量、评价。反馈控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执行计划的最终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基本形式是通过对最终结果的分析,汲取经验教训,调整与改进下一阶段的资源配置与过程指导、监督。三种控制的主要区别信息为馈~,现○1馈入信息不同:前~是以系统的输入信息为馈入信息,反~是以系统的输出~是以系统计划执行信息为馈~○2目的不同:前~是对系统的输入控制,反~是对系统的输出控制,现~是对系统的作业控制。
采用行政方法管理的原则:1。尊重客观规律2。行政管理方法的使用不宜过多3。区分在不同类型组织中行政管理方法的不同地位和作用4。运用行政管理方法时要伴之以其他的管理方法:调动积极性,防止官僚主义5。运用行政管理方法要注意提高行政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人治而不是法治。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经济管理方法管理的特点:权益性、多样性、适时性。
柔性/刚性管理方法的区别:柔性管理方法的基本原则:内在重于外在、直接重于间接、心理重于物理、个性重于群体、身教重于言教、务实重于务虚。刚性(A),柔性(B):1。A以规章制度为中心;B以人为中心。2。A以组织权威(制度、职权)为基础(命令、监督、控制);B以认知内化(价值观、文化)基础(激励、教育、协调、互补)。3。A职位影响力,外在驱动力;B非职位影响力,内在驱动性。4。A经济人;B社会人、自我实现人。5。A追求低层次需求、创造性要求低、衡量标准易量化;B追求高层次需求、创造性要求高、衡量标准不易量化。本质:是依据人们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运用柔性管理方法的原则,对管理对象施加的软控制。特征:模糊性、非线性、感应性、塑造性和滞后性。基本原则:内在重于外在,直接重于间接,心理重于物理,个体重于群体,身教重于言教,务实重于务虚。
管理循环即PDCA循环—“戴明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管理循环过程:1。计划阶段:找问题;找原因;确定目标;计划决策2。实施阶段:实施3。检查阶段:检查4。处理阶段:巩固成果;处理遗留问题管理循环的特点:1。大循环套小循环,大小循环相互促进2。PDCA循环必须按程序办事,也就是说要按照前面所介绍的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运转,其先后顺序不能随便颠倒3。螺旋上升的循环,每循环一次都会使管理工作提高一步。这种螺旋式的逐步提高,使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质量:指产品、作业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要求或人们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按照质量的可观察性或评价的难易程度分为搜寻质量;体验质量;信誉质量(卫生服务属于第三类,它的质量大部分属于信誉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内涵: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标准化;系统化。PEST分析法: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背景的时候,常通过这四个因素来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激励: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利用组织各种内外环境中的要素,使被管理者能够产生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努力的一种内在积极性,这一过程称为激励。激励理论内容:1.内容型: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2.过程型: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3.强化型:强化理论,挫折理论;4.综合型: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式,迪尔综合激励模型。激励的作用(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协调的原则: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责任明确原则,加强沟通原则。反馈不良的表现:①信息来源少:民主不健全,言路堵塞—发扬民主;②感受器少:缺少反馈制度(如登记,汇报);③信息传递损失大(信息过滤和选择性知觉),且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强;④没有高效的信息分析系统(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储存等);⑤决断权,权力过于集中。如何开发有效的反馈技能:①强调具体的行为,使反馈不对人,反馈面向目标;②把我反馈的良机:接受者的行为与获得该行为的反馈相隔时间非常短时,反馈最有意义;③确保理解:反馈应清楚,完整,使接受者能确切的理解;④使消极反馈指向接受者可控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