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四辩稿的写作培训
第四周 写作
四辩稿的编写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1,纠正对方的错误;
2,深入发展己方观点。
在培训过程中,以选定的一个辩题为例,写成一辩与四辩稿。在作业布置中,要求新手完成另外一个辩题的一四辩稿。
一辩稿的发言时间一般是三分钟。普通人说话时,语速一般是每秒钟四到六字,我们这里取个中间值,按每秒钟五字计算,那么一篇稿子的字数是九百字。不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发言的速度,去实际测试一下自己三分钟可以讲多少字。但不要刻意去提高或降低自己的语速,那会让自己显得很不自然。一辩稿主要包含的内容:
1,辩题中关键词的解释;
2,辩题的理解;
3,提出本方的几个立足点;
4,对立足点的简单论述。
先来讲解一下第一点:关键词的解释。
我们以前对关键词进行过解释,只不过那些解释只是用于我们对辩题进行理解,越简单越好,其他的没有考虑过。在一辩稿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接告诉观众什么是奥运,什么是商业化,什么是奥运的商业化。但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方式,即在不知不觉中,把奥运商业化的概念传递给观众。
其实在学习中,遇到的最烦人的问题,就是对某个名词的解释。老师们条分缕析,结构固然清楚,但也容易让人打瞌睡。如果能够春风化雨般,让大家在还没有发现你在讲解概念时,就把关键词的含义告知他们,这样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下面,我们试着来写一下概念: 我们准备好的关键语有以下几个:
1,商业: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
2,奥运:“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简称,起源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奥林匹斯运动会,现代奥运会于一八九四年在雅典召开。
3,奥运商业化:把奥运会所需的各种服务、比赛用具以商品买卖的形式来提供,并以商业买卖的形式将比赛的观看权赋予特定的群体,形成以商业为主导力量的奥运会。第一届商业化的奥运会,是美国的洛杉矶奥运会。
当然,我们原来还准备了几个概念,如奥运精神之类的,但那些东西我们现在没用上,只把它们当成是理解性的内容好了。下面是我们对概念的陈述: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奥运商业化利大于弊。奥运会起源于两千 多年前的古希腊奥运会,现代奥运会于一八九四年召开。奥运商业化始于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它的具体含义是把奥运会所需的各种服务、比赛用具等以商品买卖的形式来提供,并以商业买卖的形式将比赛的观看权赋予特定的群体,形成以商业为主导力量的奥运会。”
OK,概念的陈述到此为止。
我们前面提出一个比较标准,这个标准是用来使辩论清晰的,在一辩陈词中,标准也应该提出来。下面是第二段,即关于标准的陈述:
“我方认为,奥运商业化的利弊衡量,其标准是奥运商业化能否帮助我们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一届奥运会的成败,有三个评判的准则,即: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多大程度上的传承,有多少人与举办国产生或建立了亲密关系,以及经济回报的商业驱动力量与举办经费的支持力度有多大。”
好的,标准我们也陈述完了。下面,我们就得从这三个评判的标准方面,来简述奥运商业化利大于弊了。简述如下:
“我方认为奥运商业化利大于弊,理由如下:“
先看第一点:我们要说明奥运会商业化有助于奥运精神的传承。奥运精神怎么传承呢?当然是得通过举办奥运会。如果奥运会消亡的话,那么奥运精神也就别提了。我们的论述主要从这方面着手: “第一,在冷战期间,各政治经济大国希望以举办奥运会的方式,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所以,奥组委不必为资金的事情担忧。但在冷战将近结束的时候,各国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使用奥运会来宣示自己的力量,因此奥运会的价值在急剧地缩水,它已经完全成了一个烧钱的机器。八四年奥运会,只有洛杉矶市申办;八八年奥运会,只有汉城与名古屋申办。而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奥运会的主要收入来源彩票发行,在洛杉矶本地是违法的。洛杉矶市为节约资金,居然要求奥运会自己出钱,所有的运动员只有住在大学宿舍里。对方辩友,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办奥运都成了难题,您方认为奥运精神又如何能够得到传承呢?”
下面再看第二点,是要从奥运会举办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来论述。各国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利益来进行的,有利益就会有联系。这时倒想起丘吉尔那句话了,不过我不说出来,那显得太拜金主义了:
“第二。在冷战期间,持不同政见的国家,还经常借抑制奥运会,来表达对举办国的不满;在奥运会成为烧钱机器的那些岁月里,举办奥运会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其他国家对于举办国,避之尚且不及,还何谈与举办国建立联系?在奥运商业化之后,政治化与赔钱,不再是奥运会的主流,奥运会成为可以为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双重利益的盛会。仅北京奥运会,就有六十余国元首来观看,这大大加深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所以,从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来看,奥运商业化利大于弊。”
再看经济利益,这个是我们的重头戏,陈述应该比较简单,这里不再多说了,直接看吧:
“第三,众所周知,在奥运会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问题。因为资金问题,第一届奥运会几乎流产,最后是因为有一个爱国的希腊富商捐出自己的家产,这才使得奥运会成功举行。而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各国举办奥运会的目的不过是宣示本国的实力,奥运会与其说是一次体育界的盛事,倒不如说是某些国家建设的一个形象工程。所以,奥运会无法给举办国的民众带来利益。奥运商业化的出现,解决了这了问题,使得奥组委不必再去为资金的事情头疼,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奥运会的筹办方面。所以,奥运商业化给举办国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
最后一段,大家都应该知道了: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奥运商业化利大于弊。谢谢各位!”
不过要注意,以上这些内容,好像已经超过了字数。在真正定稿的时候,还需要再去掉些字。在念一辩稿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语速,要让观众和评委能听明白,不要只为了把稿子念完,就什么都不顾了。如果稿子过长,自己可以作一些临机的决断,进行一些压缩,把其中一些不太重要的部分给去掉。四辩总结:
这个阶段的时间,一般是三分钟。四辩稿子的组成,一般是有一分钟的时间,用于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其中的错误;另有半分钟的时间,作一个由反驳到深入己方观点的过渡;剩余的时间,就是再深入分析己方观点了。
四辩稿的风格有很多种,大家不必拘泥于其形式。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先指出对方所犯的一些错误,然后分成“第一、第二、第三”几条分别进行论述。不过这种方式我不太喜欢,因为觉得它太古板。有时候,即使我的发言中明明要把问题分成几点,我也不会提出什么“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形式。
一般来说,四辩的理论逻辑都比较强,逐步推进是很正常的,也是最有力的。不过这种方式见多了,也就惹人烦了。这里的四辩稿,使用的是我常用的一种模式,总共分四步:
第一,反驳; 第二,过渡; 第三,煽情; 第四,深入。
这种模式中,没有了程序化的“第一第二第三”之类的话语,会给人一种亲切感。不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不同的风格。那种程序化的四辩稿很常见,大家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下这类稿子,相信可以找到很多。
第一,反驳:
对于临场反应能不是很好的辩手,可以在赛前准备好一些对方可能犯下的错误,在开始总结的时候,临时把它们添加到自己的稿子中。但要注意,对于对方口误犯下的错误,比如说对方把“弊大于利”说成是“利大于弊”这样的口误,最好不要去纠正它。毕竟辩论场上谁都会出些小问题,这些东西不必理会,抓得太紧倒显得我们太过咄咄逼人。
由于不能预测对方会犯下哪些错误,所以我们暂时把对方可能犯下的错误列一下:
1,标准不明。对方可能不会认同我们的标准,但他们必须提出自己的标准。如果提不出的话,我们可以借机反驳;如果认为他们的标准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直接指出来。
2,只见到商业化的弊端,却见不到商业化的利处。很多辩论队都会犯这个错误,一提到商业化弊大于利,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去找商业化的弊端,对于商业化的利处视而不见,总以为只要多强调弊端就可以了。这个错误是对方最可能犯下的。
第二,过渡:这两段文字中,第一段主要用于提出辩题中的主体,也就是奥运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第二段用于解决第一段中所提出的问题,形成一个自问自答的形式。
“我们之所以主张奥运商业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奥运会的资金缺乏。其实从奥运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遭受着资金缺乏这个问题的困扰。1884年雅典获得了首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希腊人民欢欣雀跃。但国际奥委会主席会见希腊首相的时候,希腊首相却提出要缓办奥运,因为希腊的财政经费严重不足。对方辩友知道最后是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吗?是一个名叫乔治〃阿维罗斯的希腊富商。但我们不能企望每一届届奥运会都由阿维罗斯捐款来办,商人的兴趣在于获利而不在于做赔本生意。”
“奥运精神与商业精神一样,目的都是要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力,即使是最普通的观众也愿意看到,优良的成绩得到回报,违规的行为受到谴责与惩罚。当人们自己难以胜任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他们在直观而激烈的体育竞赛中寄托移情。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奋斗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这一点不管是奥运精神还是商业精神都是支持的。那么,既然奥运精神与商业精神志同道合,商业化可以为奥运会的举办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奥运会又可以给商业化做强有力的宣传,人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煽情:商业化的主要功能,是解决奥运会的资金不足问题。奥运会资金不足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能抓住一些细小的事件来进行论述,就更容易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
“我国著名的足球运动员郝海东在谈到自己的足球生涯时说:“一个运动员的足球生涯至多有二十年,他必须在这二十年中将自己过一辈子所需要的钱挣够,因为二十年后他剩下的只有伤病,几乎失去劳动能力!”当一名运动员看到比赛所提供的巨额奖金时,他所想到的是自己退役后不会再为生活而苦恼。为生活而奋斗,对方辩友认为运动员的比赛热情不会被激发出来吗?但如果没有商业化所提供的巨额奖金,我们能看到什么?我们能看到一个运动员失去了劳动能力之后,拖着浑身伤病的身体,凄凉地离开他所热爱的运动场。当那些热爱体育事业的运动员看到这样凄凉的场景时,他们心里是什么滋味?传承奥运精神,目标是很伟大,但运动员至少要有生活上的保障才能去传承奥运精神。请对方辩友告诉大家,如果运动员都因为生活无法保障而对奥运会失去兴趣,奥运精神离灭绝还剩下多远?”
第四,深入:指出奥运商业化无可避免,即使是奥运会非商业化,也有人会想方设法地利用它。既然无法制止,不如顺应潮流,以便在接纳它的同时,对它进行约束。
“对方辩友担心奥运商业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我们也跟对方辩友一样的担心。但是是不是奥运不商业化,商人就不能利用奥运会来作 宣传了?盐湖城冬奥会上,一名商人打出了“我们不是赞助商”的广告,对方辩友,对于这样的广告,您让奥运会怎么办?既然我们无法堵住商业化的潮流,那么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一方面把奥运商业化,另一方面建立一定的机制来约束商人的行为。我们坚信,既然奥运精神与商业精神没有本质上的矛盾,那么它们也就一定能够在奥运会中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奥运商业化利大于弊。”
希望大家都能在班级辩论赛中打出水平,打出风采。走到这一步了,应该要更加的努力,挥洒的汗水,会让你们的青春更加的精彩,团结的友谊,会让你们默契更甚,比赛中的点滴,会让你们成长的更多更好。热爱这项活动,热爱这个平台,会让你们获得更多,得到更多,大家加油,加油,加油!
工管系辩论队 2011-04-08 10
第二篇:专题写作培训
专题新闻写作培训
一、什么是专题新闻?
指与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话题相关的新闻集合,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又具有专题的详实和深度。一般用来报道突发或者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通过深入挖掘,全方位的解读事件。往往会跟踪报道,具有延续性。常用于报纸、网络或者电视媒体。在报纸等纸类媒体中,新闻专题往往表现为整版、连期连刊集中报道某新闻事件或话题的相关信息,如漳职院报的第三版。
注:
1、它既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也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阐述,而是围绕一个主题,综合一个较大范围(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事情,点面结合,反映全局,有事实有分析,具有鲜明主题和指导性。
2、新闻专稿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这样才能创作出较好的新闻专稿.二、专题介绍与分类(分为:事实性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分析性报道、问题性报道)
1.事实性报道
发现、捕捉各种表现事件,解决who, when,where,解决新闻讯息层面。
2.调查性报告
解释说明新闻事实中的why, how,探求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并分析其未来趋势,解疑释惑。
3.解释分析性报道
剖析事物的规律性及思想性的报道。
4.问题性报道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记者在文中提出相关问题,只提问题不作答。
三、专题写作(发现专题、专题采访、专题写作)
发现专题
1、新闻主题的发现
(1)、其他新闻媒体:新闻网、BBS、各书院杂志与主页,各学院主页;
(2)、生活学习圈:各社团活动、学生关注焦点
(3)、上头的采访任务
2、核实新闻真实性并挖掘其新闻价值,全面了解新闻事实
专题采访
1、采访前准备
(1)、熟悉与此次采访相关的学校政策、文件
(2)、学院领导、老师、同学对本事件的看法
(3)、确定合适的采访者,尽快查阅与采访者相关的资料
2、制定采访计划,包括采访目的、大体方向、采访步骤与顺序、采访提纲
3、PS:采访提纲
(1)、提前根据采访任务、采访目的和对采访者了解制定发问提纲
(2)、宁多勿少
(3)、面面俱到
专题写作
1、背景
(1)、历史背景:与本事件相关的、相似的历史资料(可向各科室办公室老师咨询或拿相关材料、网络)
(2)、社会背景:学校、国家相关政策
2、结构安排
(1)、新闻事件的基本状况→事件发生原因 →其意义与影响→发展趋向
(2)、时间顺序写作: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未来趋向
(3)、结局写作:引述专家、权威人士的论点,但同时要提到其他不同的意见,这里就需要各方面的采访
3、具体→一般→具体
(1)、用一个场景或事件做引导,能概括表达主题的意思
(2)、将文章引入同这个场景或时间紧密相连的大问题(核心段落,点明主题,我为什么要了解这件事)
4、就细节展开叙述,以进一步回答读者问题,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对它采取了何种举措,今后趋势如何
5、结尾:回归到与部分的人物与场景或就报道主题做一结论
四、专题新闻在电视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在写作上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主要是由报道的内容和宣传形势的需要来决定。那么,怎样应用相关资源才能写好专题新闻呢?
一、要善于分析材料。“三个把”:把杂乱纷繁的素材系统化。把报道的事实与全局联系起来。把好的和一般的各类事实进行归纳比较。
二、要善于精选典型事例。一是在选择事实的时候,既要着重客观实际,又要对实际工作的艰苦性、复杂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既要抓住新问题,又要防止片面性;既要顾及事实的典型意义,又要考虑社会的客观效果。二是通过采访提炼出新颖的主题。三是写作专题新闻时,一定要考虑到如何把它写,拍得耐看,耐听一点,吸引人一点。由于综合性新闻材料繁多,跨度较大,加之要竭力为表述比较抽象的观点服务,所以,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还要尽力把文字写得生动活泼一点,以求把抽象的观点在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述下,增强其可读性。
三、要善于概括材料。概括事实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准确。即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全貌、特点、意义,不能轻率、浮夸,以点代面。语言要贴切,分寸要得当。还要中肯,不含含糊糊。二是要形象。有的事实一经作者概括,就变得干干巴巴,没有什么感染力。要给人以具
体、实在的感觉,有时可以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地反映全局,其时还可以用见闻式、感受式的写法来介绍全局的情况。三是要全面。专题新闻最容易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思想方法上片面性、绝对化,从而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第三篇:写作培训
青语文化公司写作培训
书稿写作培训,要求写一章关于Word 2007基础知识的书稿。
内容要求:
1、Word 2007的工作界面
2、启动Word 20073、打开Word 2007文档
4、关闭Word 2007文档
5、新建Word 2007文档
6、保存Word 2007文档
7、输入文本
8、修改文本
9、删除文本
10、选择文本
11、复制和移动文本
12、查找和替换文本
13、撤销和和恢复操作
14、退出Word 2007
编写要求:
将以上知识点组织成一章的目录,要求细化到4级标题,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第四篇: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1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车站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本次培训邀请到了《鲁中晨报》交通专栏首席记者张欣老师为我们授课,这次培训,使我受益菲浅,感受颇多。
首先,我感受最深的是当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无论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新闻记者,只要是写新闻就必须追求真实性。一个实地发生的事情才是一则新闻开端和基础。你可以讲究写作手法上的技巧,但决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更不能弄虚作假。
其次,我学习和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知道了消息、通讯报道及言论的表现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首先专攻消息的写作。消息的特点是以直截了当的叙述来告诉读者新近发生的事件,消息报道讲求短小精悍、新鲜迅速。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标题是重中之重,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稿件入围。而导语是浓缩的精华,要求用极简要的文字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
要想写好新闻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心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平时多看报观摩学习,细心观察发现问题,随时多练笔,并一直坚持下去。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进步,也一定会有收获。
这次培训虽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可它却如指路明灯一样,为我指明了方向激发了我新闻写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会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写作水平。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2郑板桥十岁那年跟随私塾先生外出游玩,走到桥上,老师见河水中有一妙龄女子尸体仰面朝天,头发散乱,在漩涡中打转。老师随口吟诗: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听后反问先生“您认识这位少女?你知道她十六岁?你看见她是风吹落下小桥的?您又怎么看到女孩的三魂七魄的?”老师被问了个哑口无言,便让郑板桥修改一下试试。于是郑板桥便改为: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这是我5月9日在参加集团组织的《山东国资》新闻写作培训中听刘冰老师讲的一个故事,从这一个简单幽默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与严谨的态度。
由于我涉入新闻写作队伍时间短,经验不足,对宣传培训学习有着迫切的需求,所以格外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本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老师的精彩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在短暂一天有序的培训中,我像每一位学员一样,积极领会老师教授的课程,使我重新领悟了写作和人生。作为刚刚接触新闻写作的我来说,老师的讲课使我深刻了解到正确的新闻写作会直接关系到新闻的效用发挥,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客观的反应事实真相,需要大量的使用新闻写作方法,因此更要熟练的掌握新闻写作的规范和技巧。
虽然培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老师们的课程幽默风趣,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让我学习到了新闻写作如同工作,要明确目标、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断修改、持之以恒!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3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郝老师、大家上午好:
首先欢迎郝老师您的到来,并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丰富的写作培训课,我是基层车间的一名工人,兼职通讯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比较爱好写作,也喜欢抓拍基层生产现场的场景照片,在工作之余,对我们中心先进的事迹和一些重要的工作成效进行宣传报道,但是,在写作中时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写作时无法准确、精炼的抓住内容的切入点,写出的文章干巴、枯燥,文字编排臃肿,达不到可读效果。今天有幸听到郝老师精彩的授课,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在培训课堂上,郝老师针对我们新闻写作的弱项,结合自身多年的写作实践与体会,通过具体实例从新闻的敏感性、新闻的价值、层次、选题与成稿、点评与交流等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写作规范、新闻信息采写技巧与报送要求、新闻稿件编写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了新闻写作的重点技巧,对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有了更高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一下我对新闻写作的认识:
一、写作要有敏感性和主动性
听了郝老师的讲课,使我认识到新闻报道要客观的去描述事实,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无论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要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身边的事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研究考察,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报道,一篇好报道。
二、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
就是要将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勤于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心态,多看书、多读报、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多练笔并且坚持下去,就一定有进步,一定有收获。
三、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
要写好新闻报道,我们就得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这样就会有典型的素材,写出有特色的文章,工作中多看、多想、多学,善于发现新闻点,用身边的人和事做素材,我们的写作才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读者的心。
四、注重写作的创新
一是写作中,不断创新,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生活中勤观察,才能得到灵感,才能创新新闻写作的素材。二是要有热爱和追求的态度,这是写作的动力,热爱它你就能创造出最好的文章,可以把写作的枯燥变为有趣,把无聊变为鲜活,使自己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建立起写作自信。
今天通过郝老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授课,结合郝老师讲的新闻写作重点之处,扫除了我在写作中的盲点,对写作技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的思路焕然一新,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我所学、所思、所悟的在工作实践中应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做好基层宣传工作,展现中心工作的成效,展示中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中心的改革、发展、稳定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最后再一次感谢郝老师的精彩分享!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4从事教育宣传事业以来,本人先后六次参加县、市、省新闻写作培训,每次培训,我都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所以,每次培训学习我都十分珍惜,听得认真、记得仔细、领会深刻。我深深懂得,每一次机会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组织者和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本次培训学习,教育局信息中心安排了领导讲话、专家讲座、经验交流、通讯员互动、结业考试、合影留念,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别开生面,尽管只有三天时间,尽管酷热难当,我仍然感到受益匪浅。因此,培训一结束我就怀着激动的心情写出这篇小文,一是要感谢三天里各位领导专家的谆谆教导和不吝赐教;二是要感谢英山县教育局给我们提供了“充电、打气”的平台;三是要借此机会,与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分享一下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执着追求、锲而不舍是写好新闻的`前提条件。
记得xx副主任讲课时和大家提到自己的新闻写作历程,总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他从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自己近二十年的新闻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使我们受益匪浅。让人惊叹的是那些标题大气、内容真实、角度新颖、报道深刻的新闻作品无一不是出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雷主任之手;让人敬佩的是他二十年如一日,无论个人位置高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为英山的两个文明建设鼓与呼,从不间断。是啊!好的新闻作品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的,没有积极向上、心怀感恩的宽广胸怀是写不出感人至深亦或令人深思的新闻。篇篇浸透血和汗,字字句句总关情,雷主任正是凭着对新闻的热爱和执着,才写出数以千计的真实、大气、精彩的新闻作品。真的是生活不缺少美和感动,缺少的是发现这些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对生活能以阳光般心态来过好每一天,对待身边每个人,留心身边每件事,我们就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二、多留心、勤采访、细琢磨是写好新闻的最大诀窍。
作为一名老通讯员,三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改变了许多陈旧的观念,提高了对新闻写作的认识。无论是领导、专家们在课堂上的谆谆教导还是课下的细心指导,对我都是一种激励和鼓舞。忘不了《湖北教育》编辑部肖昌斌主任的旁征博引和生动讲座;忘不了教育局陈琼副局长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忘不了新闻爱好者童署明老师的现身说法;忘不了优秀通讯员佘大山等老师的模范事迹;更忘不了信息中心毕朝晖、黄欢、胡连江等领导对我们通讯员的热情关怀和鼓舞。这一切的一切的无不说明了新闻写作的魅力。是的,生活处处有新闻,细细琢磨出精品。这不仅是从事新闻写作的最大诀窍,更是我们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至理名言: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在提高中出精品。
三、多读书报、关注热点、自我加压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源泉。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虽然掌握了新闻写作的部分知识,但写出好作品,关键要看我们以后的努力。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又有了新的认识,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万万不行的,即使偶尔能发一两篇作品,但时间长了思想和知识就会落后,写出的东西没有时代特色,不贴近生活,也就谈不上什么质量,就会被逐步淘汰。写新闻,必须要研究新闻,那就要通过多读书报,多研究报刊,特别是对要投稿的报刊更要下大功夫。过去我写东西有一个毛病,构思不好不动笔,写完了不想改。通过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写东西并不需要完全构思好了再动笔,只要脑子里有一个创意、有一个素材就要马上动笔,这样就会发现,只要一动笔,原先模糊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甚至可以变得更开阔;初稿完成后不下功夫修改也是不行的,要逐字逐句的不断的修改,特别是标题,更要反复推敲。可以说改一遍一个样,等什么时候觉得比较满意了再上投,命中率也就会高许多。当然,新闻写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费掉我们很多的业余时间,但当自己的一件件作品变成铅字的时候,当收到哪怕是一元稿费的时候,那种欣喜之情可想而知。本次培训不仅提高了我的新闻写作技巧,更激发了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
各位通讯员朋友,教育局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们写作爱好者来说是件大喜事,教育宣传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当前,正赶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来临,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可歌可颂的模范人物值得弘扬,我们周围有那么多先进经验和优良作风值得推广,是我们自我加压、奋笔疾书的时候了。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5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郝智老师的新闻作品选《平朔今昔》,书中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详细记载了平朔从成立到发展至今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和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以及郝老师从事新闻工作的写稿心得,尤其他的“三点一线”写作心得,使我感受很深,收获颇丰。今天我也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郝老师从作品的构思到撰写,他都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大家,对于我们如何挖掘素材,如何构思新闻,如何撰写报道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名通讯员,借此机会将我的写作感悟和大家进行交流,简而言之要想写出一篇新闻佳作需要多写、多看、多想、多读。
一、多写,练笔培养自信。
想写好文章重点在“写”,得多写,我们大部分通讯员都不是科班出身,这不是不能写好新闻的理由,即使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也需要通过多写、多练来保持和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虽然刚开始我们写一篇稿子会被改的只剩只字片语,但只要我们坚持不停的写、不停的改、不停的总结经验,到后来就可以发现“出手成章”都是一点点写出来的,我们要在不断写作中培养自信。
二、多看,积累写作素材。
新闻写作的一大前提就是要有素材的支撑,因此通讯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多看,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增加自己的新闻敏感性。不难发现,有些大新闻就是写的身边的小事件,多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素材来源广泛,比如工作中的一个小举措、小变化、微创新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事在普通大众的眼中不过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有心观察、细心积累的通讯员眼中,这些事就是闪闪发光的写作素材。
三、多想,“淘”出新闻亮点。
有道是“学而不思则罔”同样的,不对所积累的素材加以思考,那写作的前提准备也就毫无意义可言,多想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在手中大量的素材中理出写作的一条思路、一个方向、一个主题,还要认真思考用什么表现手法、框架结构来撰写一篇能吸引眼球的新闻。当然,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边写也得边想着如何准确地表达出写作的情感和目的,让广大读者都能通过简单的文字深入了解新闻中所蕴含的内容。
四、多读,开拓写作眼界。
多读书多读报不仅能扩充一个人的知识量,更重要的是能开阔眼界。在写作时既有知识的支撑,还可以从多个角度看事情,从多维度写出真实客观的新闻。阅读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用心去享受书中所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官体验。经常读书读报的好处,一是能掌握最新的主流声音;二是可以启发思路,发现素材;三是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方法。简而言之则是“开卷有益”。
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想写好一篇立意新颖、影响深远的新闻稿件不止要有以上提到的多写、多看、多想、多读,还需要有发现新闻亮点的眼睛,结合宣传写作技巧深度思考,始终保持新闻宣传热情,为全面展现公司的工作成效,向社会大众传播正能量付出自己的努力。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6我一直渴望成为一个优秀出色的记者。
采访这个世界上最伟大传奇的人物,把他们的故事永远地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是我的一个最大的梦想。我以为对记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侃侃而谈的风度以及洋洋洒洒的大气,说与写就是如何成为一个优秀专访记者的关键。然而事实是,远不止于此。经过吴月娥老师的这次的专访采写培训,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是多么浅薄。尤其是作为一个专访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
采访前——充足准备
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一点,既是提高专访效率的关键,也是对被采访对象表示尊重的体现。有一个及其经典的反面例子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好莱坞明星费雯丽去亚特兰大为《乱世佳人》做宣传,一位采访记者问她:“请问你在这部片子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费雯丽听后十分恼火地回答了三个字:“不知道”!
其实,在被采访者的眼中,连基本的广为人知的信息与情况都不了解的话,这样的行为就相当于是无知了。只要是客观问题,只要是能看一下报纸、搜索了一下网页、关心一下时事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都应避免在访谈过程中出现。
采访中——采访得体
这个“采访得体”包含了以下方面。
一、采访正式开始前应了解自己被授予的采访权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李希光教授认为,询问被采访者是否同意录音、记录和报道是新闻采访的第一职业道德原则。有过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以上均不允许,这时就只能靠记者自身的能力,在边观察、边思考、边提问的同时,将最为重要的信息记忆下来。
二、在采访过程中,如何在不冒犯被采访者的同时又能挖掘到最深层的信息,是一个记者的最高行为艺术。此时,记者自身的个人魅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适时的试探,适时的幽默风趣,都将有利于这次专访的顺利进行。在对xx的一记者会上,记者吴小莉扬起手中准备好的10元人民币,高声提问:“江主席,我们都很关心,我手中的10元人民币,明年是否还值10元。”这一提问不仅幽默,而且也是具有试探性的一种迂回提问。
采访后——力求客观
洋洋洒洒的文笔确实很有感染力,极易达到新闻本身所要求的宣传广播流传的效果。然而,第一要义还是要真实。著名记者梁衡说:“新闻如饭,供人充饥解渴,满足起码要求;文学如酒,供人品尝回味,满足更高档次的要求。”新闻与文学的最大区别就是真实与否。新闻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把细节展示给受众,几乎不带一点个人感情的表达,用事实说话。
以上几点,是我一直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在将要进行的对《湖大人》的人物专访中,我希望我能谨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将其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完成一次让自己满意的人物专访采写。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720xx年4月25日至26日达州市农村信用社20xx年新闻写作培训班在达县联社拉开了帷幕。新闻宣传是一个企业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合员工新闻写作能力,加大信合宣传工作,市联社举办了新闻写作培训班。
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我非常珍惜,不仅仅因为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内部培训,还因为这凝聚着领导和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刚参加工作不久,也不是专业出身,对新闻写作不太了解,通过这次市联社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同事之间有机会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让我学到专业的知识。
市联社为我们请来的四位老师,用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于自己多年写作经历、成功经验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向我们讲解了各类公文写作、新闻写作基础及金融调研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对新闻写作与金融调研有了较为系统地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新闻写作有了新的认识,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具有时代特色,才会贴近生活。老师告诉我们写新闻,必须要研究新闻,要通过多读报纸,多研究报纸,日积月累,新闻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新闻写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费掉我们很多的业余时间,但当一件件作品被接纳被采用的时候,喜悦之情可想而知,那是就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次学习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新闻写作技巧的理解,激发了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还让我收获了友谊。从学员的通讯录上了解到,此次新闻写作班的成员来全市七个联社各个科室网点。在两天里,大家在一起讨论写作、工作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活动中,学员们更加深了彼此的认识与联系,成为了朋友。
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大家都在这次培训中学习到许多专业知识,也通过相互的交流学习到好的经验,至于我还是新闻写作中的新人,还需要向前辈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让自己能迅速进入角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工作中发挥一个员工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第五篇:一辩稿写作指导
本文由swwipvo贡献
一辩稿的发言时间一般是三分钟。普通人说话时,语速一般是每秒钟四到六字,我们这里取 个中间值,按每秒钟五字计算,那么一篇稿子的字数是九百字。不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发言 的速度,去实际测试一下自己三分钟可以讲多少字。但不要刻意去提高或降低自己的语速,那会让自己显得很不自然。一辩稿主要包含的内容: 1,辩题中关键词的解释; 2,辩题的理解; 3,提出本方的几个立足点; 4,对立足点的简单论述。先来讲解一下第一点:关键词的解释。我们以前对关键词进行过解释,只不过那些解释只是用于我们对辩题进行理解,越简单越好,其他的没有考虑过。在一辩稿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接告诉观众什么是奥运,什么是商业化,什么是奥运的商业化。但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方式,即在不知不觉中,把奥运商业化的概念传 递给观众。其实在学习中,遇到的最烦人的问题,就是对某个名词的解释。老师们条分缕析,结构固然 清楚,但也容易让人打瞌睡。如果能够春风化雨般,让大家在还没有发现你在讲解概念时,就把关键词的含义告知他们,这样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下面,我们试着来写一下概念: 我们准备好的关键语有以下几个: 1,商业: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2,奥运: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简称,起源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奥林匹斯运动会,现代奥 运会于一八九四年在雅典召开。3,奥运商业化:把奥运会所需的各种服务、比赛用具以商品买卖的形式来提供,并以商业 买卖的形式将比赛的观看权赋予特定的群体,形成以商业为主导力量的奥运会。第一届商业 化的奥运会,是美国的洛杉矶奥运会。当然,我们原来还准备了几个概念,如奥运精神之类的,但那些东西我们现在没用上,只把 它们当成是理解性的内容好了。下面是我们对概念的陈述: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奥运商业化利大于弊。奥运会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奥运会,现 代奥运会于一八九四年召开。奥运商业化始于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它的具体含义是 把奥运会所需的各种服务、比赛用具等以商品买卖的形式来提供,并以商业买卖的形式将比 赛的观看权赋予特定的群体,形成以商业为主导力量的奥运会。” OK,概念的陈述到此为止。我们前面提出一个比较标准,这个标准是用来使辩论清晰的,在一辩陈词中,标准也应该提 出来。下面是第二段,即关于标准的陈述: “我方认为,奥运商业化的利弊衡量,其标准是奥运商业化能否帮助我们举办一届成功的奥 运会。一届奥运会的成败,有三个评判的准则,即: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多大程度上的传承,有多少人与举办国产生或建立了亲密关系,以及经济回报的商业驱动力量与举办经费的支持 力度有多大。” 好的,标准我们也陈述完了。下面,我们就得从这三个评判的标准方面,来简述奥运商业化 利大于弊了。简述如下: “我方认为奥运商业化利大于弊,理由如下: “ 先看第一点: 我们要说明奥运会商业化有助于奥运精神的传承。奥运精神怎么传承呢?当然 是得通过举办奥运会。如果奥运会消亡的话,那么奥运精神也就别提了。我们的论述主要从 这方面着手: “第一,在冷战期间,各政治经济大国希望以举办奥运会的方式,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所以,奥组委不必为资金的事情担忧。但在冷战将近结束的时候,各国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 使用奥运会来宣示自己的力量,因此奥运会的价值在急剧地缩水,它已经完全成了一个烧钱 的机器。八四年奥运会,只有洛杉矶市申办;八八年奥运会,只有汉城与名古屋申办。而在 洛杉矶奥运会上,奥运会的主要收入来源彩票发行,在洛杉矶本地是违法的。洛杉矶市为节 约资金,居然要求奥运会自己出钱,所有的运动员只有住在大学宿舍里。对方辩友,在这样 艰苦的情况下,办奥运都成了难题,您方认为奥运精神又如何能够得到传承呢?” 下面再看第二点,是要从奥运会举办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来论述。各国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 过利益来进行的,有利益就会有联系。这时倒想起丘吉尔那句话了,不过我不说出来,那显 得太拜金主义了: “第二。在冷战期间,持不同政见的国家,还经常借抑制奥运会,来表达对举办国的不满; 在奥运会成为烧钱机器的那些岁月里,举办奥运会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其他国家对于 举办国,避之尚且不及,还何谈与举办国建立联系?在奥运商业化之后,政治化与赔钱,不 再是奥运会的主流,奥运会成为可以为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双重利益的盛会。仅北京奥运会,就有六十余国元首来观看,这大大加深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所以,从与其他国家的联 系来看,奥运商业化利大于弊。” 再看经济利益,这个是我们的重头戏,陈述应该比较简单,这里不再多说了,直接看吧: “第三,众所周知,在奥运会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问题。因为资金问题,第一届奥运会几乎流产,最后是因为有一个爱国的希腊富商捐出自己的家产,这才使得奥运 会成功举行。而在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各国举办奥运会的目的不过是宣示本国的实力,奥运会与其说是一次体育界的盛事,倒不如说是某些国家建设的一个形象工程。所以,奥运 会无法给举办国的民众带来利益。奥运商业化的出现,解决了这了问题,使得奥组委不必再 去为资金的事情头疼,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奥运会的筹办方面。所以,奥运商业化给举办国 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 最后一段,大家都应该知道了: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奥运商业化利大于弊。谢谢各位!” 不过要注意,以上这些内容,好像已经超过了字数。在真正定稿的时候,还需要再去掉些字。在念一辩稿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语速,要让观众和评委能听明白,不要只为了把稿子念 完,就什么都不顾了。如果稿子过长,自己可以作一些临机的决断,进行一些压缩,把其中 一些不太重要的部分给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