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时间:2019-05-14 17: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第一篇: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典故(3)

习近平在国内外的重要演讲、署名文章、讲话和寄语,多次引用诗句、谚语、典故来阐述治国思想,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主要有: 21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讲话原文】白俄罗斯人民常说:“牢固的友谊利斧难破。”中国人民也有句名言:“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奏响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使之更加激越昂扬,这是我对中白关系发展的期待。

【场合】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2015年5月8日)【出处】(三国•蜀汉)谯周

【原文】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释义】交友得道,即使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也可友谊坚固如胶似漆,也可情谊坚定堪比金石。22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讲话原文】非洲有句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中国也有句古话,“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场合】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4月22日)【出处】清代魏源《默觚·治篇八》

【原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释义】独自一个高飞,难以飞起;许多人一块行走,则容易走快。强调的是群众的力量、团结的力量。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二十国集团成员块头大,占全球经济总量8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责任也就更大,理应也能够有所作为。23德不孤,必有邻

【讲话原文】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两国人民勤劳、善良、富有智慧。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场合】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月23日)【出处】《论语·里仁》 【原文】德不孤,必有邻。

【释义】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无援,必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朋友。2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讲话原文】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相信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会答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

【场合】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月23日)【出处】《战国策·赵策一》 【原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释义】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25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讲话原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真诚期待,两国青年坚定友好信念,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中日友好长成大树、长成茂密的森林,让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场合】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月23日)【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

【原文】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释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26对症下药

【讲话原文】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场合】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8日)【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

【原文】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释义】追本溯源,每个地区、每个家庭有不同的贫困原因。唯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药到病除。习近平引用“对症下药”这个成语,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在扶贫工作中,只有对客观情况采取相应办法,才能做到精准扶贫,妥善解决贫困问题。

27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讲话原文】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现在,我们有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的问题,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的法规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场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6月26日)

【出处】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原文】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释义】这段话是明朝首辅张居正上疏明神宗实行考成法时提到的。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1573 年,即万历元年,张居正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提出了著名的考成法。“考成”,即考核官吏的政绩,实行赏罚,奖廉惩贪,以此来整治官吏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不良之风。

2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讲话原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场合】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2015年8月23日)【出处】司马迁《报任安书》 【原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释义】司马迁在致任少卿的信中自叙撰写《史记》的心志,有“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话。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至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这一说法影响深远,不少人以此作为人生格言,或以标示学术追求鹄的。2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讲话原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场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

【出处】《诗经·大雅》

【原文】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释义】***引用《诗经·大雅》里的雅韵正声,是在世界瞩目中国的历史性时刻,用回荡时空的有力声音见证着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文化活力,是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严明智慧,共享给警醒战争、维护和平的所有世界友人。30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讲话原文】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

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

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这两个“大块头”不合作,世界会怎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场合】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2015年9月22日)【出处】《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 【原文】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释义】原意是指做学问要从大的根本处着眼,学好了根本的大道理,才可兼及旁枝末节,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国家之间的交往也要把握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

第二篇: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范文

典故(1)

习近平在国内外的重要演讲、署名文章、讲话和寄语,多次引用诗句、谚语、典故来阐述治国思想,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主要有: 1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讲话原文】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廉洁,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南宋吕本中在他所著的《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场合】《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2008年5月13日)

【出处】(南宋)吕本中《官箴》

【原文】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释义】吕本中,南宋诗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其所著《官箴》共三十三条。首条开头云:“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他认为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遵守这三条法则,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赏识,可以得到下属的拥戴。2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讲话原文】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场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出处】(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释义】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山东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间(1746—1747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3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讲话原文】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我们现在的干部遴选机制也是一级一级的,比如,我在农村干过,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县、市、省、中央都工作过。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

【场合】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讲话(2013年3月19日)【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原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释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阐述了凡成大事者,必须从基层做起。州部指古代基层行政单位;卒伍为古代军队基层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意思是,宰相必定是从地方下层官员中提拔上来的,猛将必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讲话原文】我一直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

【场合】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原文】卫彪傒适周,闻之,见单穆公曰:“……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守府之谓多,胡可兴也?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其有悛(quān)乎?”

【释义】东周末年,王子朝叛乱,周敬王被逐于都城,逃到成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诸流亡大臣拟在成周筑城建都。晋国的执政者魏献子赞同,然而卫国大夫彪傒以为不可,并引用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谚语以及历朝历代的教训加以劝阻。5因地制宜

【讲话原文】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场合】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11月3日至5日)【出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原文】夫筑城廓,立仓库,因地制宜。

【释义】中国幅员辽阔,由于气候、土壤、水源的差异,不同的贫困地区有各自发展的特点和潜力。贫困地区要实现发展,就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实际情况,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脱贫之路。总书记用“因地制宜”这个词语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6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讲话原文】“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家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最后形成的文件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场合】《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年11月9日)【出处】(清)陈澹然《寤言·迁都建藩议》

【原文】方今国势,无复雍乾财富之盛,骤语建置,微特黎民滋惧,即殊识之士亦徘徊瞻顾而不敢为。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诚欲延国命于累卵之巅,举危疆以图自保,则因势制地之术,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纲维,而徐措其节目之细,则迁都之说尚焉。

【释义】“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是清末举人陈澹然(1860-1930年)的战略名言。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朝国势的日衰,陈澹然在光绪戊戌年(1898年)写就《迁都建藩议》,提出这一著名观点。意思是不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就难以谋划周全一时之事,不从全局利益考虑问题,就难以筹谋。

7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讲话原文】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也相信,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场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2013年11月12日)【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释义】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著手。告诉我们做大事、难事要从小事、易事做起。8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讲话原文】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抓?就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面没有先做到,要求下边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

【场合】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出处】《论语颜渊》

【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释义】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治。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季康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在这章之后,还有两章。这三章,孔子都是在说政治责任在上不在下。因此为政者要带头端正自己。9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讲话原文】孔子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一见到善要觉得赶不上似地急切追求,见到不善就要像用手试沸水一样赶快躲开。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群众说,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场合】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出处】《论语季氏》

【原文】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释义】这句话是说:看见善的,努力追求,好像赶不上似的;看见恶的,使劲避开,好像将手伸到沸水里。汤,古代指热水。孔子用“探汤”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时所应采取的态度。《韩诗外传》中说:“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即跟道德高尚的人相比,就有高的奋斗目标,会使德行增进;跟落后的人相比,标准要求降低了,会使德行减退。其实都是在警示人们要趋善避恶。

10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讲话原文】制定纪律就是要执行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场合】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出处】《孟子离娄上》

【原文】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释义】这是《孟子离娄上》开篇第一句,意思是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规和矩,原本分别是匠人画圆所用的工具和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因此在这里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后来在本义的基础上,规和矩引申出标准、准则或规范等意思,《韩非子解老》说“万物莫不有规矩”,意思就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准则法度。由此,“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就用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第三篇: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典故(5)

习近平在国内外的重要演讲、署名文章、讲话和寄语,多次引用诗句、谚语、典故来阐述治国思想,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主要有: 41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讲话原文】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场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出处】(宋)赵湘《本文》

【原文】古之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将正其身,必治其心;将治其心,必固其道。

【释义】《大学》指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不断递进的“八条目”。赵湘《本文》中的这段话也是这个意思: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养自身品德;要想修养自身品德,就一定要端正好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稳固自己的道。42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讲话原文】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场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出处】(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原文】是知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大道起而仁义息,神化周而市狱定。虽复体元立教,眚灾耀知远之书;顺时宰物,宥罪发精微之典。而况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释义】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上刘右相书》是王勃的成名之作。麟德初年,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王勃上书自陈,这就是《上刘右相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浮夸浅薄的风气易于滋长,淳朴敦厚的教化难于恢复。因此,应该防微杜渐、从源头遏制,并且综合施策、协同推进,来净化政治生态。4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讲话原文】“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

【场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

【原文】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

【释义】总书记引用《三国志》中“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的话,旨在告诫我们,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拓展的。只有“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不断开拓各项事业的新局面。4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讲话原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场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出处】(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原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释义】志向要是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45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讲话原文】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拉重在互信互助、互利互惠、互学互鉴,符合时代潮流,也符合双方人民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南南合作的典范。

【场合】在秘鲁国会上的演讲(2016年11月21日)【出处】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原文】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释义】只要彼此相知,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像邻居一样。46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讲话原文】“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即将到来的2017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发力。

【场合】在2017年新年贺词上的讲话(2016年12月31日)【出处】(清初)王夫之《尚书引义·太甲》

【原文】日月之形,万古不变;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释义】意思是新旧事物交替变更,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停滞不前,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表达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继续发力。

47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讲话原文】我们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全球范围平衡发展。“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场合】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月17日)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原文】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释义】《淮南子·主术训》这段话阐述了君无为而臣有为的道理:智慧不足以治国,勇力不足以逞强,那么个人的才智也不值得依恃,这是明摆着的道理。然而国君足不出朝廷却能周知天下大事,这是因为他能以身边的事情推知其他事情,以身边的人推知其他人。从而得出如下观点:“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两句变换文词,可合译为:聚集众人的力,意思是聚集一切力量采取行动,没有什么不可以胜利的;集思广益来做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的。

48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讲话原文】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场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 【原文】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顺从乃安,此琴瑟一声也,荡而除之,则官省事简,二也。

【释义】“和羮之美,在于合异”,出自曹魏时期的夏侯玄与司马懿对话。夏侯玄这句话的意思是,制作羹汤的美味,在于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上下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获益,在于能够相互帮助和促进。习主席引用“和羮之美,在于合异”,旨在强调“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中华民族历来包容性极强,这是我们屹立不倒的原因,世界文明应当采纳中华民族的智慧,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学习。

49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

【讲话原文】中共各级党委要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提供支持,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参政党一个重要职责是让执政党听到各方面声音,特别是批评的意见。同志们要敢于讲真话、建诤言,客观反映情况。

【场合】在人民大会堂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2017年1月22日)【出处】(北宋)王涣之《宋史》

【原文】虚心者,虚其心也;公听者,不私也。

【释义】这句话是指要以虚心的态度,公正地听取对国家大事的不同意见,一视同仁地看待人和事物。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见建议,顺意的或者是不同的,都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对待。

第四篇: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典故(4)

习近平在国内外的重要演讲、署名文章、讲话和寄语,多次引用诗句、谚语、典故来阐述治国思想,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主要有: 3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讲话原文】去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双向投资存量、人员往来总数都创历史新高。我们围绕伊朗核、朝核、南苏丹、阿富汗、中东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以及抗击埃博拉病毒、打击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成果丰硕的“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有力展现了中美关系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场合】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2015年9月22日)【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原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32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讲话原文】中国人讲:“量腹而受,量身而衣。”各国要根据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国际社会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场合】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26日)【出处】《文子》

【原文】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释义】知道肚量的大小才去接受(吃多少东西),知道身材的高低才能穿(合适的)衣服。

33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讲话原文】中国有句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越南有句俗语:“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我期待着访问期间同越南领导人进行深入沟通,规划今后一个时期中越关系发展方向,使中越关系行稳致远。

【场合】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2015年11月5日)【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原文】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释义】指聚集众人的力量和智慧兴办事业,就没有不成功的。34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讲话原文】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让我们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通过我们的行动,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开创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未来!

【场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2015年11月15日)【出处】《周礼·冬官考工记》

【原文】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释义】后人常用“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来表达行动胜于空谈的意思。

35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讲话原文】中国古代哲人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场合】《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5年11月18日)

【出处】(春秋)管仲《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释义】《管子》是先秦诸子中成书较早的一部经典,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治国思想,他主张:“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他通过“治国常富,乱国常贫”的鲜明对比,得出了“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的结论。管子将富民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在先秦诸子中是独一无二的,“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于中不难看出《管子》富民思想千年相承的发展脉络。

36愚公移山

【讲话原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场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出处】《列子·汤问》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释义】扶贫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总书记在关于扶贫工作的讲话中,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意在指出,做好扶贫工作需要有愚公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方能达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良好成效。37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讲话原文】“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南非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人民友谊历久弥坚。早在南非人民反种族隔离斗争时期,中国人民就坚定支持南非人民争取平等、自由、解放的正义事业,同南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结下了深厚情谊。

【场合】在南非《星报》发表题为《让友谊、合作的彩虹更加绚丽夺目》的署名文章(2015年12月1日)【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原文】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而不接。

【释义】如果两人志趣相同,他们不会因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离很远。追求不同的人,即使在身边也不会觉得亲近。38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讲话原文】“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我们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同时,我们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

【场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后刑》

【原文】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鉏(同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虽周公、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

【释义】《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其中《后刑》一篇是关于刑罚的辩论。这句话的意思是:锄去一些野草,禾苗就能很好地生长;惩罚少数对人民有危害的人,百姓就会高兴。39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讲话原文】这些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大问题,难道还不是政治吗?还用得着闪烁其词、讳莫如深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如果不除恶务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有人说,如果这一次还是出现反弹、出现回潮,那人民就失望了。所以,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场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出处】(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原文】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释义】《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是杜甫在公元764年二月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所作的组诗,这是其中第四首。新松指此前种下的四棵小松,诗人希望它们长得快、长得高,而那些杂生侵蔓的恶竹,诗人认为必须把它们除去。“千尺”、“万竿”都是夸张,以此表现诗人的爱憎。《杜诗镜铨》认为这两句“兼寓扶善疾恶意”。

40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讲话原文】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

【场合】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出处】(明)王阳明《传习录》 【原文】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释义】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其主要哲学思想。王阳明提倡“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身之主宰便是心”意在强调心的主导地位,心正则身修。

第五篇: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典故(2)

习近平在国内外的重要演讲、署名文章、讲话和寄语,多次引用诗句、谚语、典故来阐述治国思想,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主要有: 11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讲话原文】不可以生事,从小的方面说,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朝令夕改,从大的方面说,是“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保持制度的稳定。而不可畏事,则是说,不能因为一些人对我们发展道路的非议和质疑,就缩手缩脚,甚至按照他们的想法改变我们的观点。

【场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

【出处】(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原文】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譬如无病而服药,与有病而不服药,皆可以杀人。夫生事者,无病而服药也。畏事者,有病而不服药也。乃者阿里骨之请,人人知其不当予,而朝廷予之,以求无事,然事之起,乃至于此,不几于有病而不服药乎?今又欲遽纳夏人之使,则是病未除而药先止,其与几何。

【释义】这是北宋元二年(1087年)九月八日,时任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的苏轼就西羌、西夏事宜写给宋哲宗的奏议。意思是,治理国家既不可随便制造事端,也不可胆小怕事。苏轼指出,“生事”如无病而服药,“畏事”如有病而不服药,它们的害处相同,都会置人于死地,并批评了北宋政权在处理对外事务上的失策。苏轼意在奉劝朝廷,既要谨慎持重,不可无端生事;遇事又不可退缩,要主动作为。

12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讲话原文】今天中国走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无论是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形成覆盖13亿人的世界最大社保网,实践已经给出了其优越性最好的证明,今天的中国,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治国理政,坚定我们的“三个自信”,这就是根本。根本不动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就能不断推进,发展就能不断前行。

【场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原文】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释义】《贞观政要》是“贞观之治”的翔实记录,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与身边大臣的论政对话,对后世颇具启示意义。在上面这段对话中,唐太宗分析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对侍臣说,当年隋朝刚平定京师时,宫中尽是美女、珍玩。但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再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使得百姓不堪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唐太宗表示要引以为戒,并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他认为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并提出:“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由此可知,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受到了老子“清净无为”“修身治国”思想的影响。正是由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借鉴了老子的治国之道,采取了一系列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才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贞观之治”。13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讲话原文】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场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有度》

【原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释义】意思是说,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14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讲话原文】“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银杏的黄,枫叶的红,给北京这座古都增添了色彩。【场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2014年11月9日)【出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原文】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释义】意思是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习主席用秋冬之交的天气和美景给演讲开篇,烘托出宜人的氛围,寄托着对于秋冬之季召开的APEC北京会议的美好期待。15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讲话原文】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

【场合】习近平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上的讲话(2014年11月10日)

【出处】老子《道德经》

【原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释义】欢迎宴会上自始至终贯穿的“水”的寓意,不仅点明中国奉行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对外交往准则,倡导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还表达出对亚太地区同舟共济的期许。16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讲话原文】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铁,终扛不住法律的熔炉。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场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四

【原文】一程离了钱塘门,取今时景灵宫贡院前,过梅家桥,到白雁池边来,问到陈干娘门首时,十字儿竹竿封着门,一碗官灯在门前。上面写着八个字道:“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释义】《警世通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题材来自民间传说或史传、小说,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在元代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中就早已出现:“你待结绸缪,我怕遭刑狱。我人心似铁,他官法如炉。”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十四中则省去了“我”、“他”的口语表达。意为:人心即使冷酷如铁,也扛不住法律的熔炉。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讲话原文】我一直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对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等经商办企业,党纪国法都有明确规定,问题是没有落实好。对领导干部,要求就是要严一些,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场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5年3月5日)

【出处】《论语•子路》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释义】孔子说:“(管理者)自身端正,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自身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这其实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一个道理。在《子路》篇里,还有一章,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说:假如端正了自己,治理国家有什么难呢?连自身都不能端正,怎么端正别人?)基本与这段话意思一样。可见孔子一直在强调为政者自身修养、德行的重要。18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讲话原文】“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我们不会忘记,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首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在新中国打破外部封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探索改革开放等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总是挺身而出,给予我们无私而宝贵的帮助。在中国遇到自然灾害和困难挑战的时候,巴基斯坦总是及时伸出援手。

【场合】在巴基斯坦议会上的演讲(2015年4月21日)【出处】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

【原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释义】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1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讲话原文】早在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在我们两个古老文明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中国汉代使节张骞、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都曾经到过这里。巴基斯坦认为“诚信比财富更有用”,中国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两国传统文化理念契合相通。

【场合】在巴基斯坦议会上的演讲(2015年4月21日)【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孔子说:“作为一个人,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

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20合则强,孤则弱

【讲话原文】“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点,树立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场合】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2015年5月7日)【出处】《管子》

【原文】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

【释义】意思是说,关于国家轻重强弱的形势问题,各诸侯国能够联合起来就强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21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讲话原文】白俄罗斯人民常说:“牢固的友谊利斧难破。”中国人民也有句名言:“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奏响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使之更加激越昂扬,这是我对中白关系发展的期待。

【场合】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2015年5月8日)【出处】(三国•蜀汉)谯周

【原文】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释义】交友得道,即使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也可友谊坚固如胶似漆,也可情谊坚定堪比金石。

下载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主席引用古诗词(范文模版)

    春日 【作者】朱熹【朝代】宋 译文对照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墨梅 【作者】王冕【朝代】元 译文对照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

    习总书记引用的名言典故

    习总书记引用的名言典故 落实篇 1.咬定青山不放松 【出处】清代郑燮(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引自《在党的十八届......

    习主席引用的古训谚语

    习主席引用的古训谚语 1.“有美意,必须有良法乃可行。有良法,又须有良吏乃能成。” ——习主席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2017年1月6日) 典出:(明)吕坤《呻吟语》 释义:有......

    习主席引用古语名言50句

    一、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讲话情景:2012年2月14日习近平出席美国副总统拜登及国务卿克林顿举行的欢迎午宴 讲话原文: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

    习主席讲话引用的古语名言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名句名篇习近平主席讲话引用的古语名言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2.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习主席讲话中引用过的诗词经典(总结)

    习主席历来讲话中引用的中国经典诗词、名句和民间谚语: 一.2014年11月22日在楠迪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并发表主旨讲话时引用: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自 唐......

    习主席讲述的中国典故和哲学

    学习习主席讲述的中国典故和哲学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 柳丝)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山水之诗,歌鸿雁之章。在这个秋冬之交,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和“加强互联互通......

    习总书记引用的名言典故之落实篇

    习总书记引用的名言典故之落实篇 2015年04月09日08: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本文由《秘书工作》杂志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者按】为深......